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腮腺皮脂腺淋巴腺瘤一例

    作者:杜佩玉

    患者 女,68岁.5年前感冒后颈部疼痛,随后发现左颌下出现肿物,如蚕豆大小,伴红肿,疼痛及低热.无咽喉不适、吞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5年来患者自感肿块逐渐增大.近来肿块有疼痛感.随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肿块质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红肿、破溃流脓、波动及皮温升高,如栗子大小.涎腺导管口无红肿,无异常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左颈部淋巴结肿大.

    关键词:
  • 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一例

    作者:谭延斌;方圣伟;赵鲁峰;耿艳华;张敏鸣

    患者 男,42岁,因"偶然发现左锁骨上区肿瘤2周"来我院就诊.主诉2周前偶然发现左颈根部占位,约鸽蛋大小,凸出皮肤,触之不痛.入院体检:左胸锁关节处可及一大小约5 cm×3 crm肿块,质硬,边界清,无压痛,余无特殊.患者有15年吸烟病史,每天半包.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胸部CT可见左颈根部,左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左颈部血管前方椭圆形肿块,大小约3 cm×4 cm,边界清楚光整,内部密度尚均匀,略低于肌肉密度,CT值约46 HU,增强扫描后显示病灶轻度均匀强化,CT值约56 HU,病灶与胸锁乳突肌及颈部血管分界清楚,相应结构轻度受压移位,两侧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4).CT考虑左颈根部良性肿瘤,神经鞘瘤可能.

    关键词:
  • 残角子宫并宫腔内积血MRI表现一例

    作者:廖大伟;张体江;刘衡;周全中;江林;欧新伟

    患者 女,19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隐痛,自经期开始,经净后腹痛加剧,无放射性疼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腹胀,无月经改变及白带异常,无腰骶坠胀感.14岁行经,经型3/25-28天,色暗红,有痛经,未婚未育,否认性生活史.专科查体:外阴发育正常,无溃疡,无赘生物,余未查.肛腹诊:子宫偏盆腔右侧,稍饱满,质韧,轻压痛,活动尚可,左侧宫旁及左附件因患者不配合扪诊不清.MRI表现:子宫增大、偏右侧,呈后倾位,子宫左侧见-大小约32 mm×36 mm短T1、长T2信号(图1~3),增强扫描无强化,官腔轻度受压,异常信号与右侧官腔及宫颈不相连,周围见平滑肌信号与右侧子宫相连(图4).

    关键词:
  • 鼻腔腺样囊腺癌继发嗅神经母细胞瘤MRI表现一例

    作者:刘江勇;刘衡;黄可欣;骆科进

    患者 女,58岁.22年前因"左鼻腔新生物1个月"行左侧鼻腔侧切,新生物取出术.术后病理示:左侧鼻腔腺样囊腺癌(实体为主).术后鼻腔矩形野辅助放射治疗(组织剂量4750 rad/35 f),放射治疗后一直规律复查.3个月前反复出现鼻腔出血,量时多时少,多时约50 ml,再次就诊.体检:左侧鼻腔侧壁见一陈旧性手术瘢痕,局部无红肿及硬结,外鼻孔及鼻腔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 颈部异位甲状腺一例

    作者:陈世贵;王志远;方锐

    患者男,42岁.十多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肿块,并逐渐增大,无疼痛及其他不适.专科体检:颈部可触及肿块,大一个位于右颈胸锁乳突肌前上部,约3.5 cm ×3.0cm,质稍硬,无压痛,边界尚清,不随吞咽伸舌运动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精神尚可,饮食、睡眠正常,二便无异常.体力、体重无明显变化,实验室检查正常.CT所见:右侧甲状腺肿大,密度不均,不均质强化,右颈部多个肿块,其中右侧胸锁乳突肌前内侧见大椭圆形肿块影,边缘清楚,密度尚均,大小约3.3 cm×2.3 cm×3.6 cm,CT值50~110 HU,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部分密度不均,CT值约210 HU,与同层颈动脉相仿(图1~3).

    关键词:
  • 肝、肠道多发血管畸形一例

    作者:田锦林;杜亚辉;王伟;李云松;郭跃辉;陈硕飞;李春雷

    患者 女,46岁.因黑便20年,腹痛伴休克7h人院.20年前曾因黑便、贫血及小肠血管畸形行部分性小肠切除术,术后仍有黑便.体检:腹肌稍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血压80/50 mmHg(1mmHg =0.133 kPa),脉搏120次/分.血常规:白细胞15.61×109/L,红细胞3.07×1012/L,血红蛋白58 g/L.腹部CT:肝右叶出血,腹腔积血(图1).急诊行动脉造影示:腹腔干脾动脉及胃左动脉正常,肝动脉系统扩张、迂曲,肝内小动脉广泛扩张、走行紊乱,交织呈网状,肝右后动脉可见一"桑葚"样畸形血管团(图2),肝静脉系统在动脉期末很快显影,提前于门静脉系统显影,提示存在广泛的动静脉瘘(AVS),且小属支增粗、扭曲,走行紊乱,三支肝静脉主干未见明显增粗(图3).

    关键词:
  • 磁共振THRIVE增强扫描对显示食管和胃静脉曲张侧支循环血管的价值

    作者:李保灿;孔凡之;黄文启;郭炳伦;高素花;张美英;刘洋

    目的 探讨MR T1高分辨力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多期动态增强扫描(e-THRIVE)序列对食管和胃静脉曲张侧支循环血管显示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2例经临床病史及相关化验检查证实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腹部e-THRIVE表现,观察食管和胃静脉曲张部位与程度,同时观察食管静脉曲张侧支循环供血血管及分流血管的特点.应用Kappa检验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82例中,e-THRIVE诊断食管和胃静脉曲张78例.其中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27例,单纯胃底静脉曲张19例,单纯食管静脉曲张32例.59例食管静脉曲张均由胃左静脉供血;单纯胃底静脉曲张19例中由胃左静脉供血11例,由胃左静脉、胃短静脉及胃后静脉混合供血5例,由胃短、胃后静脉供血3例.82例中,伴脾/胃-左肾静脉分流10例,胃左静脉-左肾静脉分流2例.e-THRIVE与内镜诊断结果对比,对食管静脉曲张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845),对胃静脉曲张一致性一般(Kappa =0.721).结论 e-THRIVE能较好地显示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并能同时显示血供特点,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 MRI动态增强结合扩散成像对肝小血管瘤(≤2cm)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盛若凡;曾蒙苏;姚秀忠;饶圣祥

    目的 分析肝脏小血管瘤(≤2 cm)的MRI动态增强及扩散成像表现特点,以帮助临床诊断.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病理证实的30例患者42个肝脏小血管瘤病灶,根据动态增强特征将其分为典型(Ⅰ型)、高灌注型(Ⅱ型)、非典型(Ⅲ型)三型.分别观测其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扩散成像表现并进行定量分析,进而综合评价各型小血管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动态增强中,Ⅰ型小血管瘤(21例)各期均呈相对高信号,以缓升缓降型持续强化为主;Ⅱ型小血管瘤(7例)各期均呈相对高信号,以速升缓降型持续强化为主;Ⅲ型小血管瘤(14例)持续呈相对低信号,以低度延迟强化为主.Ⅱ型小血管瘤与门静脉在动态增强各期信噪比无统计学差异,而Ⅰ、Ⅲ型小血管瘤与门静脉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46及P=0.002).扩散成像中,小血管瘤的信号均明显高于肝实质,但三型间信号无统计学差异;肝小血管瘤总体上具有较肝组织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Ⅱ型平均ADC值高于Ⅰ型及Ⅲ型(P =0.0034).结论 各型肝小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动态增强扫描、扩散成像、ADC值测定等对于肝脏小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 DTI对常见前列腺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虞丹萍;许顺良;赵新湘;王家平;袁曙光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前列腺增生(BPH)及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前列腺常规MRI及DTI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38例BPH和25例PCa,分析两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分数各向异性(FA)图、纤维示踪图(FT)表现及ADC值、FA值参数特点,对比两组DTI参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1)ADC、FA图两组表现一致,FT的形态不同,纤维束中断见于PCa; (2)BPH组中央叶与外围叶ADC值、FA值均存在差异(P =0.000),PCa组则均不存在差异(P=0.084,0.205),两组间比较中央叶DTI参数不存在差异(P=1.000),外围叶存在差异(P=0.000).结论 DTI能反映常见前列腺疾病的微观结构变化,可以辅助常规MRI诊断前列腺疾病.

  • 易忽略的CT间接征象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顾岚;曹阳;鲍亚星;胡晓云;耿闯;方向明

    目的 探讨CT诊断早期肝癌(HCC)时易忽略的几点重要的间接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2例HCC患者的早期CT检查直接征象呈阴性(无明显肿块及异常强化)时的表现,对照现有病灶,利用薄层重组、窗宽调节等技术重点观察前次扫描图像的血管形态、局部密度及轮廓等间接征象.所有病例均经随访、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HCC.结果 (1)直接征象:12例HCC患者早期扫描时的平扫及增强后门静脉期均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增强后动脉期共发现1例病灶呈轻度强化改变,1例可疑稍低密度,境界均不清楚.(2)间接征象:12例中共1个病灶见异常扭曲增粗的供血动脉,2例表现为肝局部轮廓向外膨隆及增粗动脉,2例表现为血管推移征,6例表现血管推移征及增粗的供血动脉,1例同时表现增粗动脉、血管推移及轮廓改变.结论 早期HCC直接征象不明显,血管推移、异常供血动脉及局部轮廓改变等间接征象的CT表现对诊断早期HCC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MRI的LAVA技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的评估

    作者:刘汉菊;金银华;张霖;宋杨

    目的 探讨MRI的肝脏快速容积成像(LAVA)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门静脉系统解剖和门-体侧支循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45名正常健康对照行肝脏的MRI LAVA技术检查,测量门静脉各大血管分支的径线并进行比较;于MRI检查前后1周内行直接门静脉造影,以此对照,分析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引流路径及发生的范围.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组门静脉主干(Pv)、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直径均大于对照组(t=3.81,2.81,2.38,P<0.05),肝内门静脉分支级数明显减少,但Child-PughA级、Child-PughB、C级患者间PV直径及门静脉分支级数的减少无统计学意义(x2=0.37,P>0.05).共有16例显示胃左静脉(LGV)开放,Child-Pugh A级、Child-Pugh B、C级间PV直径与LGV直径比较无相关性(t=0.60,0.89,P>0.05).同时MRI的LAVA技术共检出17例病例存在侧支循环血管,除2例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未检出外,其余侧支血管在LAVA技术成像上均能清楚显影,总符合率为92.0% (23/25).结论 MRI的LAVA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及侧支循环,对于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表现和病理分析

    作者:郑红伟;祁佩红;薛鹏;陈勇;漆剑频;胡道予;夏黎明

    目的 探讨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PNET)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颅内cPNET患者的CT、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及病理分析.结果 cPNET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体积多较大,可发生于脑任何部位,呈类圆形、分叶状或梭形.肿瘤大部分呈实性或偏实性,可伴有坏死囊变、出血或钙化.肿瘤实性部分CT上多呈稍高密度,MRI上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cP-NET在CT、MRI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影像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终确诊依赖于病理.

  • 具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抑郁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陆强彬;朱祖福;张慧萍;杨江胜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技术探讨具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抑郁患者脑功能情况.方法 对23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和21例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均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志愿者进行静息态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所有数据经SPM5软件预处理生成图像,并行滤波和去线性漂移.随后采用REST软件进行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右额下回、左额上回、左颞中回、双侧扣带回、右岛叶及左丘脑的ReHo减弱;而右楔叶、右枕叶则较对照组增强.实验组在边缘-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回路上ALFF明显减弱,在右颞中回,右颞上回则可观察到更高的ALFF值.结论 具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抑郁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多个脑区功能异常.

  •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奖赏系统的fMRI研究

    作者:丁伟娜;孙锦华;孙雅文;李磊;周滟;杜亚松;许建荣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探讨网络游戏成瘾(IGA)青少年的奖赏系统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17名IGA及17名健康对照组进行概率性猜牌任务的脑部fMRI扫描.选用统计参数图SPM8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功能定位,比较两组在赢牌和输牌状态下激活脑区之间的差异,以及猜牌反应时间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赢牌时IGA组右侧额叶内侧眶回、右侧前扣带回、左侧颞极激活增强;输牌时左侧颞极激活增强,右侧舌回、脑干右侧激活减弱.无论在赢牌还是输牌时,IGA组的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青少年IGA组存在奖赏系统的功能异常,他们对奖励的敏感性增高,对惩罚的敏感性降低,更倾向于获得即时奖励而忽视长期的严重负面结果.

  •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诊断分析

    作者:代月黎;许乙凯;肖翔;陈婉琪;李维粤;吴元魁

    目的 分析、总结中枢神经系统(C NS)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S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表现.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结果 恶性黑色素瘤6例,幕上5例,幕下1例,均为单发,其中2例侵犯邻近颅骨.黑色素细胞瘤2例,幕上单发1例,椎管内3个病灶1例.3个瘤灶呈黑色素型,5个为中间型,2个为无黑色素型.5例可见出血,无一例出现囊变或钙化,6个瘤灶出现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4个瘤灶均匀明显强化,2个呈环形强化,4个不均匀强化.结论 CNS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对黑色素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磁共振扩散成像及波谱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价值

    作者:曾文彦;武兴杰;刘洪芳;庄娘妥;杨清华;王波;罗武;吴静;梁丽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肝豆状核变性(HL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6例临床确诊HLD患者(HLD组)、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颅脑常规MRI、DWI、1H-MRS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在豆状核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脑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比值方面上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HLD豆状核区的DWI信号、ADC值变化与脑代谢产物NAA/Cr、Cho/Cr比值变化的关系.结果 按豆状核DWI信号改变,HLD组可分为高(9例)、低(27例)、等(15例)及高低混杂(5例)信号的四个亚组,其ADC值依次为(0.724±0.032)×10-3mm2/s、(1.548±0.053)×10-3mm2/s、(0.951 ±0.047)×10-3mm2/s、(1.143 ±0.028)×10-3mm2/s,各亚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5,P=0.000),高信号亚组的ADC值小,低信号亚组的ADC值大;高信号亚组的ADC值低于对照组[(0.836土0.024)×10-3mm2/s],低、等、混杂信号亚组的ADC值及HLD组总的ADC值[(1.175±0.035)×10-3mm2/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7、5.76、2.94、4.21、4.56,P=0.001、0.000、0.008、0.000、0.000).HLD组总的豆状核脑代谢产物NAA/Cr比值(1.198±0.534)、Cho/Cr比值(0.753±0.474)均低于对照组[(1.654±0.376)、(0.995±0.2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3、-3.68,P=0.000、0.001).HLD各亚组间的豆状核脑代谢产物NAA/Cr、Cho/Cr比值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I.12、2.35,P=0.306、0.127).结论 DWI、MRS能较好评价HLD的铜沉积过程中不同病理时期的微观结构变化和代谢异常,在HLD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 肺隐球菌病的CT诊断及病理对照

    作者:谭国强;龙晚生;马雁秀;崔恩铭;李卓永;张朝桐;兰勇;胡茂清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2007至2012年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8例PC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例PC患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6~61岁,中位年龄43岁.临床症状轻,5例为体检发现;10例咳嗽、咳痰;3例胸痛不适;3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基础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高分辨及增强扫描.18例患者中:(1)多发病灶型(结节/团块)10例;(2)单发结节型:孤立性结节6例;(3)实变型:大叶楔形实变2例.所有结节或实变都位于邻胸膜下,16例呈宽基底状紧贴胸膜;结节/肿块边缘不规则,所有病例未见钙化.有6例出现厚壁空洞;2例周边出现“晕征”,1例小结节出现“胸膜凹陷征”;2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16例出现不均一强化,内见散在低密度坏死灶;2例大叶实变病变内散在片状坏死液化灶;3例孤立结节呈周边强化,中间密度稍低.2例实性结节呈均一强化.病理:18例光镜下均表现为肉芽肿样病变.特殊染色六胺银及粘液卡红均可见新型隐球菌.结论 PC的主要CT表现为结节-肿块位于肺外周并呈宽基底紧贴胸膜,病变内部以坏死为主且无钙化;但CT表现上缺乏特征性,易误诊为肺癌、普通肺炎或肺结核;经皮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 320排动态容积CT左心室功能检查重组方法优化的研究

    作者:曾国飞;方正;郭大静;张波莉;陈婷

    目的 对比研究优化重组法与常规重组法在评价左心室功能方面的准确性,为320排CT左心功能检查提供新的更快速可靠的重组方法.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左心功能异常的患者65例,心率43~ 125次/min,接受320排CT左心功能检查,所得数据按R-R间期的0%~90%以2%为间隔获得相应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所在时相值,统计出平均值后再直接以平均值为时相重组出数据获得左心室功能参数,并与传统以10%为间隔所获得的左心功能参数相比较,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DV、LVESV、每搏输出量(LVSV).结果 60次/min≤心率≤90次/min时,LVEDV在R-R间期所处的时相值为2.30%±1.26%,LVESV所处的时相值为44.03%±2.60%;以2%与44%为时相进行两点重组的方法与常规以10%为间隔的方法所获得的LVEF、LVEDV、LVESV及LVSV进行配对t检验显示,四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2~5.532,P=0.000~0.038 <0.05);心率<60次/min及>90次/min共4例,无统计学意义.传统重组法后处理时间为(52.50±6.00) min,优化重组法后处理时间为(11.68±1.74) min.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左心功能检查在60次/min≤心率≤90次/min时按两点式(时相值为2%与44%)重组法较传统重组法更准确,并能明显减少数据的后处理时间,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 256iCT对左心耳解剖结构的定量研究

    作者:刘晓伟;李彩英;王伟;任向杰;马国景

    目的 应用256iCT对左心耳解剖结构的相关参数进行定量研究,为左心耳相关疾病的介入或外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150例,对其原始图像进行重组并分析测量.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左心耳开口可被分为6型,包括椭圆形(81.5%)、三角形(7.3%)、半圆形(4%)、泪滴形(3.2%)、圆形(2%)、足形(2%);(2)男性左心耳开口长径大于女性(t=2.944,P=0.004),其他左心耳参数均无性别差异;(3)左心耳各项参数均与年龄无关;(4)左心耳开口形状与个体大小有关,身材高大者偏扁,身材矮小者偏圆;(5)左心耳容积大小与毗邻结构有关,而与个体大小无关;(6)除角度外,左心耳自身参数间均有较强的相关性.(7)左心耳各项参数95%参考值范围:开口长径(15.30~31.86 mm)、开口短径(9.11 ~20.83 mm)、开口面积(89.05 ~447.91 mm2)、开口周长(43.83~84.09 mm)、深径(29.11 ~54.05 mm)、容积(2.46~ 10.66ml)、角度(80.62°~147.80°).结论 本研究对左心耳解剖结构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初步建立了其95%参考值范围,为临床评估左心耳解剖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 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的细支气管肺泡癌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的CT鉴别诊断

    作者:肖静;黄勇;吴玉芬;徐亮

    目的 分析58例表现为肺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pGGO)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的薄层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薄层螺旋CT扫描的40例BAC和19例AAH资料,分析其病灶大小(直径)和薄层螺旋CT表现:如病灶形态、边缘形态、内部结构、邻近结构等.统计学方法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薄层螺旋CT所示病变直径、球形度和空泡征对鉴别BAC和AAH有意义,两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较小的球形结节多是AAH.空泡征多见于BAC.

  • 免疫正常人群原发性肺隐球菌病CT特征分析

    作者:刘国兵;屈艳娟;田志雄;杨桂芳;曹毅媛;罗锐

    目的 研究免疫正常人群肺原发性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6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结果 26例中19例有临床表现,以咳嗽多,共14例.CT常见征象为结节,共21例,其中8例单发,9例簇状多发,4例散在多发;13例结节形态不规则,19例边界不清楚;21例结节阳性病例中14例有结节周围晕征.病灶多发生于双肺下叶(15例),并多分布于外带(18例).磨玻璃样影多见于老年人群,占66.7%.结论 免疫正常人群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胸部CT典型的表现为双肺下叶外带簇状多发结节灶并结节周围晕征.而在老年人群中发现磨玻璃样影,无论伴或不伴结节,均需高度考虑隐球菌病可能.

  •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诊断与病理对照

    作者:何亚奇;唐秉航;孙世珺;吴任国;李良才

    目的 分析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分型对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8月至2012年9月间诊治的32例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对照分析CT表现与病理分型.结果 32例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4例典型类癌、4例不典型类癌、10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4例小细胞肺癌.其中男27例、女5例,平均年龄54.9岁;中央型14例、周围型18例;肿瘤平均直径(32.145±13.335) mm,分叶征12例(37.5%),密度均匀23例(71.9%),增强扫描CT值增高(41.594±18.641)HU;合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20例.结论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与其病理特性相对应,典型类癌及不典型类癌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小细胞肺癌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确诊终依赖病理.

  • 膝关节软骨磁共振T2及T2star弛豫时间图成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高峰;张宗军;唐文伟;管红梅;陈桂玲

    目的 探讨磁共振T2及T2*弛豫时间图成像评估膝关节软骨运动前后变化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20名年轻健康志愿者进行运动前后的膝关节软骨T2及T2*弛豫时间图成像,测量股骨内侧髁承重区、内侧髁后部非承重区、股骨外侧髁承重区、外侧髁前部非承重区、外侧髁后部非承重区及胫骨内侧平台、外侧平台7个不同区域软骨全层、浅层及深层的T2及T2*值,各区域关节软骨全层、浅层及深层运动前后的T2(T2*)值进行配对t检验,运动前关节软骨浅、深层T2(T2*)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各区域相同感兴趣区T2与T2*值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股骨外侧髁承重区和内侧髁后部非承重区全层软骨,股骨外侧髁承重区、外侧髁后部非承重区、内侧髁承重区及内侧髁后部非承重区浅层软骨,股骨内侧髁后部非承重区深层软骨的运动前后平均T2值,以及股骨外侧髁承重区、外侧髁前部非承重区、内侧髁后部非承重区和胫骨内侧平台全层软骨,股骨外侧髁承重区、外侧髁前部非承重区、内侧髁承重区、内侧髁后部非承重区、胫骨内侧平台和外侧平台浅层软骨,胫骨内侧平台深层软骨的运动前后平均T2*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T2值及T2*值较运动前降低.膝关节7个不同区域运动前相同部位软骨浅深层T2及T2*值有非常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01),浅层软骨均较深层软骨T2及T2*值升高.在运动前后的42个感兴趣区中,共有29个感兴趣区层面的T2与T2*值存在相关性(P值<0.05),尤其在浅层软骨区域二者相关性相对更明显.结论 T2及T2*弛豫时间图成像均有助于对关节软骨内生化成分及微观结构变化的量化评估,具有进一步的临床应用价值.

  • 青少年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的MRI特点分析

    作者:郑雷;张广英;刘禄明;孙百胜;都基权;姜辉;毛瑞君;赵斌

    目的 探讨青少年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损伤的MRI特点.方法 对临床证实为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的青少年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内侧髌股韧带(MPFL)、股内斜肌(VMO)、髌骨内侧缘和股骨外侧髁骨挫伤及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腔积液等伴随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共46例青少年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病例纳入研究范围(年龄9 ~17岁,平均14.5岁).MPFL损伤发生率为95.7% (44/46),其中部分撕裂、完全撕裂发生率分别为56.5% (26/46)、39.1% (18/46),股骨侧、髌骨侧、体部撕裂发生率分别为30.4% (14/46)、76.1% (35/46)和23.9% (11/46),MPFL多发部位损伤发生率为30.4% (14/46).VMO损伤发生率为54.3% (25/46),Ⅰ度损伤、Ⅱ度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7% (17/46)、17.4% (8/46).髌骨内侧缘和股骨外侧髁典型部位骨挫伤发生率为93.5% (43/46).髌骨内侧缘关节软骨损伤发生率为89.1% (41/46),单纯关节软骨骨折、骨软骨骨折发生率分别为37% (17/46)、52.2% (24/46),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发生率为47.8% (22/46),单纯关节软骨骨折、骨软骨骨折发生率分别为28.3% (13/46)、19.6% (9/46).关节腔积液发生率为100%.结论 MPFL损伤、VMO损伤、髌骨内侧缘和股骨外侧髁骨挫伤以及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腔积液是青少年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的常见损伤;VMO损伤均为Ⅰ度或Ⅱ度损伤.青少年MPFL损伤以髌骨侧多见,其次为股骨侧,MPFL多发部位损伤常见;髌骨内侧缘和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高发,尤其是骨软骨骨折.

  • 咽淋巴环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MRI征象分析

    作者:黄文起

    目的 结合咽淋巴环影像解剖特点,对口咽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MRI征象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18例经病理证实的口咽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完整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MR检查.以影像解剖为基础,分析病灶的分布、形态、MRI信号特点、强化特征以及淋巴结转移方式.结果 18例中B细胞来源13例(72.2%),外周T细胞来源5例(27.8%).腭扁桃体受累10例,舌根6例,软腭4例;两个以上解剖部位同时受累4例.病灶T1 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咽旁间隙受压变窄,但MRI上高信号的脂肪仍存在,口咽部黏膜完整.15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无坏死.结论 咽淋巴环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发病部位、形态、肿瘤的信号、周围组织结构的侵犯有一定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特征,MRI对于口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准确评估有重要价值.

  • 动态增强CT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价值

    作者:周运锋;韦孟;王敏红;赵宇;张强;张军乔

    目的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颈部动态增强CT表现并探讨CT术前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7月至2013年2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2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患者颈部动态增强CT的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23例患者共发现84个病灶,病灶多为椭圆形,大横截面为0.6cm×0.4cm~1.9cm×1.7 cm.其中20例患者病灶密度均匀,平扫CT值约21~48 HU,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每例患者强化程度不一,第1期明显强化,CT值约41~ 115 HU,第2期进一步强化,CT值约65~ 121 HU,第3期强化减退,CT值约23 ~81 HU,各期CT值均低于相对应甲状腺的CT值;3例患者病灶密度不均,其内见数量不等的斑点状钙化,不均匀强化.上组病灶大部位于甲状腺后方,部分下组病灶位于甲状腺下方.手术中共发现病灶87个,CT定位准确性为96.6%.12例患者扫描所及骨质有不同程度破坏.结论 颈部动态增强CT能准确定位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或/和腺瘤,通过各种CT后处理方法能够清楚显示病灶特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儿童不常见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作者:罗静

    儿童恶性肿瘤多为母细胞瘤,多因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的编码错误,少部分因受外界损伤所致[1].其命名反映了肿瘤与原始细胞相关联及其个体发育的不良特征[2].儿童母细胞瘤来源于未成熟细胞,多因在出生前后分化过程中不能完全转化为成熟组织而恶性增殖,常在5岁前发病[1].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和肝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4种母细胞瘤,约占15岁以下儿童恶性肿瘤20%[1],髓母细胞瘤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恶性肿瘤[3].本文总结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搜集确诊的10种不常见儿童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并文献综述,以提高对儿童母细胞瘤鉴别诊断能力.本组10种不常见儿童母细胞瘤包括脂肪母细胞瘤、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性腺母细胞瘤、唾液腺母细胞瘤、胸膜肺母细胞瘤、胰母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和髓肌母细胞瘤.

    关键词:
  • Safire技术提高胸部CT平扫图像质量的价值

    作者:康绍磊;曾宪春;段慧;谢晓洁;韩丹

    目的 探讨滤波反投影技术(Satire)在提高胸部检查图像质量中的价值.方法 胸部CT平扫检查58例患者,分别用传统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技术(FBP)重组及Safire重组,对两者间平均CT值、噪声、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分及病变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atire重组平均CT值与FBP重组无差异;噪声减小16%~27%、SNR提高23%~40%、CNR提高约44%;主观评分及病变检出情况无差异.结论 胸部CT扫描使用Satire重组技术,使在同样扫描条件下,相对于传统FBP重组技术,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具有潜在降低胸部辐射剂量的作用.

  • 螺旋CT低剂量扫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肠梗阻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徐新;李国华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肠梗阻患者(经患者或知情者告知同意后)进行ATCM(噪声指数=12)扫描,并由固定的两名医师进行盲法阅片,评价ATCM扫描的病因诊断准确性及梗阻部位诊断准确性.结果 ATCM法诊断肠套叠、腹外疝及肠扭转的准确性为6/6;粘连性肠梗阻的准确性为8/13.结论 ATCM扫描可以明确诊断肠梗阻的病因及梗阻部位.

  • 64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成像低电压扫描的初步研究

    作者:邹平;薛跃君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100kV)扫描下肢CT血管成像(CTA)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方法 将60例行双下肢CTA检查的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A、B两组(A组30例,B组30例),管电压分别采用100 kV、120kV,管电流均采用300 mA,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两组下肢CTA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扫描结束后记录A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20.85 mGy、(2342.78±202.49)mGy·cm,B组分别为33.63 mGy、(3478.72±197.34) mGy·cm.A组CTDIvol、DLP较B组分别降低38%;32.6%,两组辐射剂量指标CTDIvol、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1,P=0.604).结论 64排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可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

  • 多用途引流管在胸腔包裹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作者:王芳清;郭庆;赖玲;唐昌连;王兴武;罗龙平

    目的 探讨多用途引流管在胸腔包裹积液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例胸腔包裹积液的患者,在X线电视透视下用多用途引流管经皮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24例患者在X线透视下成功置人多用途外引流管24根,积液迅速引流出来,21例患者2~7天引流完全,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在X线电视透视下用多用途引流管经皮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积液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椎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因素及处理

    作者:蔡学礼;高峰

    目的 探讨椎动脉(V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70例症状性VA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I)、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选择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靶病变长度、残余狭窄、支架位置、钙化斑块等14项观察指标,分析上述各种临床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70例患者置入支架80枚,平均随访时间为(12.5±5.4)个月,CDI随访70例,CTA随访35例,DSA随访23例,14例(14/70,20%)发生再狭窄.术后低密度脂蛋白>2.1 mmol/1、术前狭窄>90%、残余狭窄>20%、椎动脉原始管径<3mm、狭窄段长度>10 mm及合并钙化、支架突出在锁骨下动脉<1mm与再狭窄显著相关(P<0.05).年龄>65岁、男性、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与支架内再狭窄无关(P>0.05).3例症状性再狭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效果良好.结论 术后低密度脂蛋白> 2.1 mmol/1、术前狭窄>90%、残余狭窄>20%、椎动脉原始管径<3 mm、狭窄段长度>10 mm、合并钙化及支架突出在锁骨下动脉<1 mm可能是再狭窄相关因素,出现症状性再狭窄能有效处理.

  • 恶性阻塞性黄疸并肝叶萎缩-肥大复合征的介入治疗

    作者:陈清亮;李臻;韩新巍;任建庄;李宗明

    目的 探讨恶性阻塞性黄疸(MOJ)合并肝叶萎缩-肥大复合征的患者行单侧胆道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2例MOJ合并肝叶萎缩-肥大复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对萎缩肝叶胆管不予处理,仅引流代偿增生、肥大的肝叶胆管.分析治疗前后胆红素及转氨酶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行经皮穿刺胆道造影术(PTC)、内外引流术(内支架或引流管置入),技术成功率100%.共置入支架30枚.全部患者血总胆红素、转氨酶水平术前、术后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显著差异.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对MOJ合并肝叶萎缩-肥大复合征的患者,萎缩肝叶阻塞的胆管可不予以处理,仅对代偿增生、肥大的肝叶所属的阻塞胆道行引流术,可达到功能学治愈,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发生.

  • TACE联合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作者:倪嘉延;许林锋;刘姗姗;孙宏亮;陈耀庭

    目的 比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穿刺射频消融(PRFA)与单独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比较TACE联合PRFA和单独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的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利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序贯联合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明显优越于单独TACE治疗(OR1年=3.70,95% CI 2.64 ~5.20,P<0.001;OR2年 =3.34,95% CI2.37~4.70,P<0.001;OR3年 =4.29,95% CI 2.31 ~ 7.97,P<0.001).结论 TACE序贯联合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在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率方面明显优越于单独TACE治疗.

  • 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熊斌;郑传胜;梁惠民;王奇;袁锋;叶天和

    目的 探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4例临床诊断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其中45例行两侧股动脉穿刺后使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线,再于覆膜支架置入后将预埋缝合线打结;余69例行手术切开分离两侧股总动脉后置入覆膜支架,缝线缝合股动脉、皮下各层组织及皮肤.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非支架置人步骤的手术用时,并观察评价术后伤口、下肢血供等情况.结果 1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组非支架置入步骤用时52~ 97 min,平均用时65 min;缝合器组非支架置入步骤用时25~45 min,平均用时33 min;两组平均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01).缝合器组皮肤切口<1 cm,1例缝线1针,余44例皮肤未缝线,术后伤口闭合良好,无渗血,成功率100%,术后4~6h可下床活动;手术组皮肤切口5 ~8 cm,每侧缝线6~10针,术后伤口无渗血,但有2例部分伤口愈合欠佳,延迟拆线,术后24h下床活动.临床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无手术伤口相关并发症.结论 使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可以仅通过穿刺安全、有效地完成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与切开方式相比较,手术用时更少、手术损伤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真正做到微创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 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CT观察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志宏;刘红红;何华;邓克学;鲍军燕;韦炜;韩倩

    目的 了解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不同修复方式的价值.方法 建立实验犬骨缺损模型.按照分组要求实验犬每侧股骨于5个部位植入5枚种植体:分别将种植体植入人工骨缺损区加实验用骨修复材料;植入人工骨缺损区加骨修复材料和生物膜;植入人工骨缺损区加生物膜;植入人工骨缺损区作空白对照;植入无缺损区作为总的对照.行三维CT扫描进行观察,以期了解不同修复方式的优劣.结果 应用骨修复材料和(或)生物膜组修复效果优于单纯骨缺损组,同时应用骨修复材料和生物膜组与单纯应用骨修复材料组效果相近.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的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应用骨修复材料和(或)生物膜组修复效果良好,但生物膜的作用不明显.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MDCT表现

    作者:刘景旺;李健;赵振兴;郭庆乐;郑宝霞;李静

    目的 探讨VCT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CT影像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5年至2012年确诊的10例IMF病例的胸腹部V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胸、腹部脏器及胸腰椎CT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10例IMF中,胸腰椎骨质密度弥漫性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8例,腰椎夹心椎改变1例,胸骨、肋骨骨质密度增高,髓腔变窄3例.心脏贫血改变5例.脾肿大9例,其中巨脾5例,肝肿大4例,继发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增粗,食管下段静脉曲张4例,脾梗死3例.结论 VCT一次扫描同时显示IMF在胸腹部脏器及骨质等多方面的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帮助价值.

  •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早期临床及CT表现

    作者:王瑞芝;阮志兵;盛伟华;杜霞;焦俊;詹松华

    目的 探讨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HT)的早期临床、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HHHT患者的临床和CT图像资料.结果 4例HHHT均为女性,临床或既往均有不同程度腹痛伴恶心、呕吐,4例均有间断性鼻出血,2例有消化道出血史.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肝脏CT平扫均未见明显异常.肝脏CT动态增强表现:动脉期示肝实质染色不均,内可见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点状及小斑片状明显强化影;门静脉期、实质期、延迟期肝实质染色未见明显异常;肝动脉及分支明显增粗、迂曲、延长,呈细小弹簧状,肝静脉和(或)门静脉动脉期早显.结论 早期HHH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对其认识不足是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和CT动态增强扫描能明确诊断.

  • 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I表现

    作者:王福转;钟锐

    目的 分析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I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I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并与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6例中4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全部病灶均边界清,呈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3例病灶呈稍低密度,内可见片状、灶状更低密度区;1例呈均匀等密度.4例病灶内均未见钙化. 2例行常规增强扫描者,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地图”样强化.2例行动态增强扫描者,1例动脉期轻度、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未见持续性、延迟强化或排出征象;1例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性强化及延迟性强化,并且在门静脉期显示排出征象.MR平扫T1WI上,1例病灶呈不均匀稍低信号;另1例呈均匀等信号.T2WI上,1例呈等、低、高混杂信号;另1例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1例呈明显不均匀“地图”样强化,1例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盆腔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征象,确诊仍需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肝脏受累的CT和MRI表现

    作者:刘慧;刘智俊;龙学颖;王小宜;李文政;赵晶

    目的 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肝脏受累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为LCH肝脏受累的患儿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9个月~10岁,平均(3.6±2.3)岁,临床病程5天~4年,平均(6.7±8.3)个月.11例患儿均行肝脏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 本组病例男性患儿多于女性,主要的影像学表现有:(1)肝大;(2)肝实质内弥漫性分布小结节灶,直径约0.5 ~1.7 cm,CT平扫为低密度灶,增强后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轻度或中度环状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轻微环状强化;沿门静脉分布的树枝状异常密度灶,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后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3)肝内外胆管不规则扩张;(4)肝硬化;(5)肝门区和/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结论 肝脏LC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CT及MMRI有助于评估肝内病变的分期、程度以及预后判断.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