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大网膜扭转MSCT表现一例

    作者:宋殿行;刘磊;庞闽厦;郭鹏;郭秀琴;杨新国;周晓明

    患者男,3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渐进性加重1天,无寒战、发热及恶心、呕吐,排气、排便无异常.既往有左侧腹股沟疝史10年,无腹部手术史.体检:腹部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并轻度肌紧张,以左下腹为甚,未触及肿块;肝脾不大,莫菲氏征及移动性浊音(一);左侧腹股沟区可触及3cm×5cm肿块质硬,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12.8×109/L,血淀粉酶23U/L.

  •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脑膜转移一例

    作者:张华文;刘宜军;潘高争;田伟

    患者男,18岁.右腰部胀痛不适10天.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胀痛,无明显放射,无发热及泌尿系统症状.患者近年来食欲差,夜间盗汗,大小便无异常.1周前有外伤头皮血肿史.体检:患者营养差,余未见明显异常.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多脏器受累一例

    作者:石建成;刘增品;全冠民;赵林;王克俭

    患者男,26岁.因反复鼻腔黏膜出血7年、活动后气短10余年、手指青紫2个月入院.体检:消瘦,面部、唇部、手指及趾尖可见红紫色毛细血管扩张,口唇发绀,杵状指(趾).

  •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一例

    作者:吕绍茂;梁昆如;段少银;韩丹

    患者男,20岁.体检发现腹膜后肿物10天入院.体检:Bp:130/96 mmHg(1 mmHg=0.133kPa).5年前发现"乙肝大三阳",同年曾行面颊部手术(具体不详),否认其他病史.CT示:腹膜后胰头后方类圆形囊性密度肿块,直径约3.5 cm,边界尚清,肠系膜血管及胰头推压移位,平扫CT值约40 HU;增强扫描肿块强化不明显,平均CT值约45 HU,其内隐约可见条带样影,可清楚显示受压移位的血管(图1、2).

  • Balo氏同心圆性硬化一例

    作者:陈峰;李建军;刘涛;李传资

    患者男,43岁.右侧肢体活动受限2周入院.体检:不完全性混合性失语,颈稍硬.左鼻唇沟浅,口角右歪,伸舌左偏,饮水呛咳,右侧肢体肌张力稍高;右上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Ⅲ级,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 上颌窦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王弘;殷国生;尹建军

    患者女,40岁.反复右侧鼻塞6个月,右面部肿胀3个月,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体检:右眼球稍向前突出,外鼻无畸形,右侧鼻腔可见新生物生长,表面有少许脓性分泌物附着.左侧鼻腔通畅,未见脓性分泌物及息肉样组织生长.各副鼻窦体表投影区无压痛.

  • 左心房后壁副神经节瘤一例

    作者:钟华成;许孟君;徐玉琴

    患者女,25岁.因"发现血压升高2年,伴胸闷、气喘1年"入院.既往有右颈部副神经节瘤手术切除和桥本甲状腺炎病史.体检:坐位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卧位血压155/95 mmHg.心电图、腹部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五项、血沉、术前免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肺化学感受器瘤一例

    作者:蒋书情

    患者女,51岁.体检发现右上肺肿物1天.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体检: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72-44.46 U/ml,非小细胞肺癌抗原0.43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3.37 ng/ml,癌胚抗原0.79 ng/ml.

  • 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一例

    作者:尹建军;王弘

    患者男,57岁.反复咳嗽、咳痰伴间断咯血1个月.无畏寒、发热,无头昏、头痛,无胸痛,无潮热、盗汗,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曾行胸片检查示双肺纹理增多.CT示:上纵隔右旁见3 cm×4 cm软组织肿块影,并累及气管,向气管内突入,气管变窄,周围界限模糊,增强后呈不均匀周边强化.双肺野无特殊(图1~3).拟诊:上纵隔右旁恶性肿瘤.

  • CT与MR灌注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脑血流储备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朱宗明;张宗军

    颈动脉狭窄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增高的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它的形成可分为两个过程:(1)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的血流灌注不足;(2)颈动脉的远端栓塞.一些脑卒中很可能是由于颈动脉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的.在正常情况下,脑组织对灌注压的变化有一个自动调节机制.

  • 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MRS及DTI研究进展

    作者:朱慧玲;孔祥泉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治疗鼻咽癌及脑肿瘤的主要方法,而放射性脑损伤是严重的放疗后遗症.CT和MRI是主要的诊断和监测方法,但当出现可见的影像改变时病灶多已不可逆转.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能无创性地检测脑组织细胞代谢.

  • 十二指肠乳头MSCT仿真内镜技术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志军;陈艳芳;张玉环;訾学荣;王淑萍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在十二指肠乳头检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0名健康自愿者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并行CTVE重组,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形态,测量其大小,并与轴位图像对照.结果 CTVE重组图像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呈结节型16名,呈"V"型8名,"Y"型6名.CTVE重组图像测量十二指肠乳头直径为(0.84±0.17)cm,轴位图像测量其直径为(0.77±0.11)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结论 利用CTVE可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并测量其大小,为十二指肠乳头及其周围病变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方便、无创、准确的临床检查方法.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艳英;张在人;王丹;王恢;赵德利;阎文颖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肺血管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2例临床拟诊肺血管病变的患者行MSCTA,对所有图像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42例有肺血管病变,其中3例确诊为肺动静脉瘘,可以显示扩张迂曲的肺动脉和引流的肺静脉;6例确诊为肺动脉瘤,可以显示局限扩张的肺动脉;9例确诊为肺隔离症,可以显示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24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PE),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偏心性和附壁性充盈缺损.结论 MSCTA可以无创地诊断肺动静脉瘘、肺动脉瘤、肺隔离症及PE,可为肺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作者:张庆桥;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魏宁;许伟;崔艳峰;刘洪涛;王文亮

    目的 评价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介入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 17例APE合并下肢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猪尾导管碎栓、经导管尿激酶溶栓及抗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时间为5~18天,平均(9.4±5.3)天.肺动脉血栓完全溶解16例,部分溶解1例;下肢DVT完全溶解14例,部分溶解3例.溶栓治疗结束时,下腔静脉滤器取出14例,永久性留置3例.血尿2例,无其他并发症.10例随访2~18个月,无PE及下肢DVT复发.结论 介入治疗APE合并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原发性肝癌TACE综合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殷云志;金朝林;张树桐;陈燕浩;谢伟;黄勇慧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测定在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手术方式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指导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83例PLC分别采取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TACE+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SI)治疗或经动脉栓塞(TAE)治疗,并对围手术期和术后PAB及白蛋白(ALB)水平、肝功能Child分级和血清HBeAg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83例PAB值检测结果表明PAB、ALB与血清胆碱酯酶(CHE)在Child-Push A、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诊断Child-Push B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相同,诊断Child-Pugh C时以PAB的敏感性较好,以ALB与CHE的特异性较好.PAB在Child-Push 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39例Child-Pugh A级患者ALB均正常,CHE基本正常,但其中33例PAB低于正常值.结论 PAB较ALB、CHE对肝脏合成功能和肝功能损坏情况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为PLC介入综合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及时评价肝功能储备提供依据.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及溶栓介入治疗

    作者:张希全;凌宝存;朱伟;董戈;郭锋;潘晓琳;袁磊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及溶栓介入治疗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136例急性LEDVT患者于DSA下顺行股、髂静脉造影后,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首先行机械性大腔导管血栓碎吸治疗,然后留置导管腔内溶栓治疗.对136例中并发13例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lism,PE)患者也采取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和溶栓介入治疗.结果 136例介入治疗有效率100%,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5天.患肢肿胀、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天内开始消退.出院时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差及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及溶栓介入治疗严重急性LEDVT疗效显著,病程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复杂并发症及其防治分析

    作者:王文杰;朱晓黎;倪才方;刘一之;邹建伟;金泳海;孙鸽;孙玲芳;张;栋

    目的 探讨食管内支架置入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资料与方法 60例因食管病变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中,良性狭窄15例,恶性狭窄28例,食管瘘17例.随访观察1~3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存状态、并发症及支架通畅情况,并对影响疗效或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作重点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置入食管内支架73枚,手术成功率97.3%(71/73).发生影响疗效的并发症45例,威胁生命的并发症12例.影响疗效的并发症包括支架选择不当3例,支架移位14例,支架再狭窄28例;威胁生命并发症包括术后大出血5例,并发食管瘘5例,支架造成气道受压2例.结论 食管内支架置入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但其复杂并发症的发生不容忽视,其中以再狭窄、支架移位、食管瘘、术后大出血较常见,准确的术前评估、适当的支架选择、熟练的术中操作、定期术后复诊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中药单剂联合应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喜庆;吉训明;凌锋;石文建

    目的 探讨中药单剂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31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早期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给予动脉溶栓及稀释血液、扩张血管、神经营养等治疗;实验组不仅给予上述治疗并给予中药单剂联合治疗.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溶栓前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6,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t=2.314,P<0.05);实验组溶栓后脑梗死平均体积小于对照组(t=2.334,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中药单剂联合应用可更有效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 大鼠脾动脉选择性插管方法的建立

    作者:向贤宏;杨建勇;余雷;陈伟;李家平;王于;谭国胜;李鹤平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脾动脉选择性插管的方法,为大鼠脾动脉灌注栓塞治疗等相关实验提供可靠的实验途径.材料与方法 20只大鼠中,分离并暂时结扎大鼠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腹腔干动脉后,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超选至脾动脉主干.结果 15只选择性插管成功且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超选至脾动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提高了脾的灌注栓塞治疗等相关研究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 大鼠 脾动脉 插管
  • CT灌注与脑血管造影对检测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比较研究

    作者:姚选军;胡春洪;陈宏伟;方向明;鲍健;丁国良;陈国兰;邹新农;胡钢峰;涂建飞

    目的 比较脑血管造影(DSA)和CT灌注成像对脑血管痉挛后组织缺血的检测能力.材料与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按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及术后14天分为4小组,每小组8只.实验组利用2次开颅视交叉池注血建立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小组均行DSA及CT灌注成像,然后处死动物行常规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脑组织存活情况.结果 除3只意外死亡,其余实验动物均顺利完成检查.DSA示实验组术后3天时有2只发生中度脑血管痉挛,第7天时有4只发生重度痉挛,14天时2只发生轻度痉挛,余均未见明显脑血管痉挛;CT灌注发现实验组动物在术后的达峰时间(TTP)均发生了明显改变,3天时为(5.82±1.14)s,7天时达到峰值(7.8±1.16)s,14天时恢复到(5.18±0.17)s.而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在3天时开始下降,分别为(101±17)ml·min-1·100 g-1、(1.87±0.30)ml·min-1·100 g-1;7天时均达到低,分别为(61±19)ml·min-1·100 g-1、(1.37±0.17)ml·min-1·100 g-1;14天时恢复至(80±17)ml·min-1·100 g-1、(2.05±0.24)ml·min-1·100 g-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HE染色示实验组3天时脑组织血管周围明显炎性反应,血管壁增厚,7天时脑组织出现无组织结构的片状坏死,14天时脑胶质细胞肿胀、变性,而对照组则无明显炎性反应和血管壁增厚.结论 CT灌注成像较DSA更能反映脑血管痉挛后组织的微循环状况.

  • 岛津XED150L-20型500 mA X线机故障维修一则

    作者:刘涛

    故障现象打开主机总电源,在透视管电流和透视时间显示器上出现了F6故障码.踩脚闸透视,监视器上无影像.点片摄影无电流,胶片洗出来为白片,全机处于保护状态.故障分析与检修本机故障显示F6,提示X线管灯丝加热电路异常.

  • 东软NAX-500RF数字胃肠机故障维修一则

    作者:陈林

    故障现象开机后电子点片可用,ABS透视不能用,但手动透视可用;无报错信息.故障检修观察ABS透视时也能曝光,只是图像发黑无法用于诊断.手动透视可用,说明软件系统基本正常,初步判断为图像亮度自动跟踪系统故障.检查成像系统,电路正常.

  • HQ-432XM胶片冲洗机故障检修四则

    作者:刘东平

    故障现象一卡片,有时可闻及"咯噔"声.故障分析及检修该机卡片故障较常见,其中多为定影轴架引起,尤以定影滚轴1#橡胶滚轴膨胀增粗、变形多见.检查发现故障分别由于烘干轴架传动轴断,烘干轴架传动轴20牙齿轮缺齿,水洗轴架滚轴膨胀,定影滚轴1#橡胶滚轴,传动轴齿轮15牙、17牙、20牙、22牙、26牙、30牙、40牙齿轮磨损、缺齿或断裂,显影轴架传动轴20牙齿轮缺齿,蜗杆磨损,圆轴套损坏引起,予以列换即可.

  • 读片窗

    作者:黄劲柏;徐海波;孔祥泉;尹明媛

    患者男,34岁.头痛、头昏3个月,伴呕吐、抽搐.体检:颈强,双下肢肌力差,Romberg征(+).MRI表现:左侧小脑半球脑表面示团状等T<,1>、等T<,2>信号,境界欠清,其周示轻度瘤周水肿(图1),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强化欠均匀,沿左侧小脑幕向上生长达天幕裂孔区.

  • 上期读片窗答案

    作者:袁涛;全冠民

    术前影像学诊断脑实质炎性肉芽肿.手术所见左额顶叶水肿明显,中央沟静脉处蛛网膜混浊,中央后回皮层下2 cm处见2.0 cm×2.0 cm×2.5cm大小紫红色肉芽状组织,周围水肿明显,其内部为液性成分.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袁正;董生;许立超;孙志超;董伟华;贾宁阳;肖湘生

    目的 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扩散系数b=0和500 s/mm2对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肝脏行DWI,计算DWI、T2WI中新发肿瘤病灶.肝脏的对比信噪比(CNR),观察上腹部CT增强扫描和肝脏DSA图像,并与DWI相对照,分析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碘油沉积区、肿瘤坏死区和肿瘤复发/残留区等在DWI上的信号特点,并测量上述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analysis,ROC)分析ADC值鉴别肿瘤活性和坏死组织的价值.结果 新发肿瘤病灶在DWI和T2WI上的CNR分别为46.36±19.49和33.24±17.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P=0.025);在DWI上,肿瘤坏死组织呈低信号,肿瘤活性组织呈高信号,而碘油沉积区呈低、等或稍高信号.用ROC分析ADC值区分肿瘤内的坏死组织和活性组织能力,以1.84×10-3mm2/s为阈值,诊断坏死组织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100%.结论 MR DWI能够敏感发现新发肿瘤,ADC值能有效区分肿瘤内部坏死和活性组织成分,可用于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的临床随访.

  • 输尿管癌与输尿管息肉的螺旋CT诊断

    作者:蒋高民;赵绘萍;陈新哲

    目的 探讨输尿管癌与输尿管息肉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资科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输尿管息肉患者及33例输尿管癌患者螺旋CT平扫及4期增强扫描,以及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和CT尿路成像(CTU)的影像表现.观察输尿管息肉和输尿管癌的强化方式、形态特征及二者的CT表现差异.结果 27例输尿管息肉26例诊断正确,33例输尿管癌31例诊断正确.输尿管息肉强化峰值位于平衡期,CT值增加幅度40~90 HU,平均63.5 HU;输尿管癌强化峰值位于静脉期,CT值增加幅度20~60 HU,平均42.5 HU.27例输尿管息肉均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其中15例其内可见高密度,外壁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33例输尿管癌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22例,管壁增厚型5例,腔外肿块型6例,1例肿瘤内可见高密度.15例病变管壁外脂肪间隙模糊.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图像及MPR、CPR、CTU三维后处理图像能够准确显示输尿管息肉及输尿管癌的病变形态及强化方式,在二者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明华;田涛;黄英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SCTA)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可疑下肢TAO的43例患者行MSCTA检查,扫描范围自膈下至踝关节水平,扫描原始图像经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重组,显示该病变的特征性CT表现.9例同时行DSA检查,25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43例MSCTA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周围见侧支动脉,其中15例显示小腿动脉内血栓,27例显示TAO所特有的螺旋状动脉.结论 MSCTA可以清晰显示TAO的下肢动脉病变,通过后处理技术能显示该病的特征性CT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 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

    作者:倪瑞玲;刘文亚;王静;赵艳萍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0例CCHD患者原始多层螺旋CT(MSCT)对比增强图像,根据不同心率采用不同扇区重组方法,获取满意的图像,并将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组.比较分析多种影像后处理技术对CCHD的检测和诊断价值.结果 手术或多种影像学方法(血管造影或者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心脏畸形共70处,其中心脏部分畸形为27处,MPR、MIP、VR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3%、81.5%、3.7%,3种技术对心脏部分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8941,P<0.05).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共计25处,VR、MIP、MPR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6.0%、96.0%、92.0%,3种技术对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9.7462,P<0.05);心脏大血管部分畸形18处,VR、MPR、MIP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4%、83.3%、83.3%.结论 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能直观地显示心脏病理解剖结构,可为临床术前评估和术式选择提供影像学信息.

  • 肺腺癌血管生成与容积灌注成像:影像-病理对照

    作者: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成洲;张沉石

    目的 初步评价肺腺癌血管生成与容积灌注成像定量CT参数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30例肺腺癌(直径≤3 cm)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容积灌注成像(经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肺腺癌容积灌注成像定量CT参数(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肺腺癌强化值(34.25±12.80)HU、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14.59±4.72)%及灌注值(29.02 ±6.91)ml·min-1·100g-1与MVD(68.18±19.84)均呈正相关(r=0.728,P<0.0001;r=0.689,P<0.0001;r=0.894,P<0.0001).17例(56.7%)肺腺癌VEGF表达阳性,其强化值(38.16±13.88)HU、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15.96 ±5.41)%、灌注值(30.91±7.25)ml·min-1·100g-1及MVD(74.36 ±20.45)均高于VEGF表达阴性的肺腺癌[(28.13±9.71)HU、(13.01±2.97)%、(26.36±5.71)ml·min-1·100g-1、60.10±11.84](t=2.10,P=0.045<0.05;t=2.30,P=0.030<0.05;t=2.51,P=0.025<0.05;t=2.78,P=0.033<0.05).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强化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灌注值与MVD均呈正相关(r=0.681,P=0.005<0.05;r=0.713,P=0.003<0.05;r=0.904,P<0.0001).结论 肺腺癌强化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灌注值反映了肺腺癌的MVD.强化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灌注值可能是VEGF相关的肺腺癌血管生成的指标.

  • 腭鞘管骨性结构的MSCT影像解剖学观测

    作者:牛娟琴;宦怡;李康印;张成龙;郝晓东

    目的 探讨正常腭鞘管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重组图像上的影像解剖学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0名健康成年人和3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及30例行颌面颈部CTA检查的患者(病变未累及腭鞘管)进行MSCT颌面部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后行后处理重组,主要为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腭鞘管及其毗邻结构在MSCT轴位、MPR冠状位、矢状位及曲面重组(CPR)得到全面、直观地显示.MSCT轴位像上腭鞘管的形态稳定,位于翼腭窝后方及翼管前口内方,呈三角形,其夹角为(31.3 ±3.1)°.MPR冠状位像上腭鞘管形态呈多样性,主要为圆形(17.0%)、椭圆形(30.7%)、三角形(40.0%).腭鞘管下壁自前向后逐渐由完整向程度不等的骨性缺损过渡.MPR矢状位腭鞘管呈三角形或裂隙状.CPR可直观显示其与翼腭窝、翼管、圆孔、蝶腭孔、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小管的交通情况.结论 MSCT可清晰、直观地显示腭鞘管及其周围毗邻骨性结构.

  • CT和胃肠道造影对腹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晓华;周诚;杨正汉;顾占军;林徐颖

    目的 探讨CT和胃肠道造影对腹膜问皮瘤(peritoneal mesothelioma,P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PM患者的CT和胃肠道造影表现,并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6例为弥漫型,其中4例CT和胃肠道造影表现与术中所见相符,1例CT对小病灶的显示受限,1例胃肠道造影显示病灶对胃肠壁的侵犯优于CT.3例为局限型,CT反映了病变的形态特征,但胃肠道造影缺乏特异表现.结论 CT和胃肠道造影相结合有助于弥漫型PM的诊断.CT对局限型PM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而胃肠道造影的诊断作用却不大.

  • 白质纤维束成像评价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敏;于向荣;贾中正;周康荣;周建军

    目的 利用白质纤维束成像(DTT)分析皮质脊髓束(CST)损伤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35例累及基底节、内囊、放射冠等白质区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及DTT.测量患侧与健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观察CST的移位、连续性及破坏情况;采用人体肌力测试(MMT)评分标准判断脑梗死患者肌力预后情况,分析CST损伤程度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梗死灶和CST的关系分为接近、部分穿行和完全穿行3种.CST接近梗死灶者,FA值轻度降低(P>0.05),临床随访无明显肌力减退;CST完全穿行梗死灶者,FA值显著低于健侧(P<0.001),预后差;CST部分穿行于梗死灶者,结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CST损伤程度与MMT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917,P<0.01).结论 DTT可直观显示CST损伤情况;CST的损伤程度与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

  • 创伤后应激障碍静息状态下脑fMRI的研究

    作者:黄清玲;卢光明;张志强;刘文;钟元;王中秋;张龙江;刘一军

    目的 采用低频振幅(ALFF)算法的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脑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资料与方法 对10例临床确诊PTSD患者和10名正常自愿者行静息fMRI.并采用ALFF算法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各单样本振幅脑图,再进行两组受试者两样本t检验,从脑代谢活动强度的角度,比较PTSD相对正常人血氧水平依赖(BOLD)活动振幅的改变情况.结果 相比正常人,PTSD患者BOLD信号ALFF改变的区域基本呈双侧对称分布.以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旁回紧密相连的中脑、脑干、小脑上蚓部、枕中回以及与内侧颞叶相邻的梭状回等脑区活性增强明显.而PTSD患者ALFF活性减低同样分布于多个脑区,从前额叶至扣带回、楔前叶至尾状核头部、壳核、外核、下丘脑部分脑区、岛叶呈明显的负激活.结论 ALFF fMRI可以对PTSD引起脑的活动改变情况进行观察.ALFF增高的脑区可能提示反映大脑特定脑区功能活动的增强,ALFF降低区域则反映了功能的抑制.

  • 不同重建函数核对CT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李建明;徐文彪;陈星;罗源利;刘鸿圣;黄赛威;周宁

    目的 探讨不同重建函数核(function convolution,FC)对CT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 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用FC 23和FC 46不同FC将同组新生儿头颅CT的原始数据分别重建成两组图像,测量脑脊液、脑白质及脑灰质的CT值并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其对CT诊断HIE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FC 23和FC 46组脑脊液CT值分别为(6.25±2.81)HU、(16.11±3.35)HU,用配对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FC 23组脑脊液的CT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CT诊断HIE 5例,与临床相符.FC 46组脑脊液CT值高于正常参考值,CT诊断与临床不符.结论 不同FC对CT诊断HIE的准确性有显著的影响,应选择FC 23为HIE的FC.

  • 腹内胃肠外间质瘤的MSCT表现

    作者:刘红艳;张雪林;陈燕萍;邱士军

    目的 探讨腹内胃肠外间质瘤(E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18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肿块大直径平均14.8 cm,直径>10 cm者15例.肿瘤位于网膜7例,肠系膜3例,腹膜1例,腹膜后3例,盆腔3例,肝脏1例.CT平扫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囊实性等低密度,实性部分位于周边、囊变坏死区多位于中央.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囊变、坏死无明显强化;其中4例在动脉期病灶内可见条状强化的血管影穿行其内.8例(44.4%)肝转移,2例(11.1%)肠系膜转移,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示CD117阳性18例,CD34阳性7例,而Desmin阴性16例,S-100阴性14例.病理诊断EGIST高度恶性11例,低度恶性5例,潜在恶性1例,良性1例.结论 EGIST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治有一定帮助.

  • 胸壁神经鞘瘤的CT、超声表现和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王亚蓉;王玮;雷学斌;白建军;李强

    目的 探讨胸壁神经鞘瘤的CT、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组织学间的关系,提高对胸壁神经鞘瘤影像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神经鞘瘤11例,回顾性分析其CT、超声表现和病理表现之间的对照关系.结果 10例良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均为单发.CT和超声显示病灶位于胸神经走行分布区.良性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呈中低密度或回声区.恶性病变边缘不规整,累及周围组织.肿瘤密度或回声是否均匀取决于瘤内Antoni B型组织的分布以及囊变、骨化或出血和血栓形成等变化.肿瘤强化表现多样,强化幅度一般为20~35 HU,主要由肿瘤内Antoni A型和Antoni B型组织比例决定;无强化或低强化取决于肿瘤囊变出血、胶原沉积、纤维化或钙化和Antoni B型组织分布.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肿瘤多无显著血流信号.结论 了解胸壁神经鞘瘤的病理学特征与CT和超声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颈动脉重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的影响:多层螺旋CTA研究

    作者:戴伟英;崔世民;田超;靳松

    目的 研究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患者的血管重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50%)的患者137例,其中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组57例,无症状组80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颈动脉的面积狭窄率(stenosis ratio,SR)、偏心指数(eccentricity index,EI)和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有症状组的RI(1.95±0.51)明显高于无症状组(1.57±0.45)(P=0.01),而两组间的SR[有症状组为(68.9±12.7)%,无症状组为(69.4±10.9)%;P=0.56]和EI[有症状组为(0.19±0.13),无症状组为(0.16 ±0.12);P=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症状患者血管扩张性重构的程度高于无症状患者.

  • 不同体位颈椎MRI对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作者:张秀莉;徐凯;李绍东;荣玉涛

    目的 探讨平山病患者自然位和前屈位颈椎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例经临床确诊的平山病患者及6名正常自愿者均行颈椎自然位+前屈位+增强MRI,对比分析平山病患者低位颈髓的MRI表现.结果 自然位:6例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低位颈髓变细;6名正常自愿者可见颈膨大(约脊髓C6~T2段).前屈位:6例患者低位颈髓变扁、萎缩,两种体位低位颈髓前后径差值与正常自愿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可见背侧硬膜囊后壁前移、硬膜外间隙增宽,内见迂曲、条形流空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正常自愿者低位颈髓较自然位略变细,背侧硬膜囊无前移、扩张,其内未见流空信号.结论 不同体位MRI均能显示平山病患者颈椎的异常表现,尤其是前屈位对平山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平山病 磁共振成像
  • 肺孤立性病灶16层螺旋CT首过期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小波;邓东;龙莉玲;黄仲奎;秦宇红;林盛才;李春兰;梁玉梅

    目的 应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技术,探讨肺孤立性病灶各灌注参数与病灶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对52例肺孤立性病灶行16层螺旋CT首过期灌注成像,利用Body-perfusion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感兴趣区的血流量(BF)、相对血容量(rBV)、毛细血管渗透性(Pm)、达峰时间(TTP)等灌注参数.其中39例手术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行MVD计数和检测VEGF表达.结果 恶性组和炎性组的BF、rBV、Pm等参数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和炎性组仅P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的TTP略高于恶性组和炎性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和炎性组的MVD、VEGF表达强度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恶性组和炎性组之间MVD、VEGF表达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TP外,恶性组、炎性组和良性组的BF、rBV、Pm参数值与MVD、VEGF呈正相关(P均<0.05),其中以BF与MVD、VEGF和Pm与MVD、VEGF的相关性高.结论 肺孤立性病灶的CTPI参数与其血管生成有良好相关性,能定量地反映其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对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

  •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颅骨卵圆孔的观测研究

    作者:崔海燕;何伯圣;何书;沈云霞;龚沈初;何玉泉

    目的 研究颅底骨卵圆孔的走行方向和倾斜角度,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应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200例成人颅底骨卵圆孔行矢状位和冠状位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并进行观测.结果 矢状位重组时卵圆孔走行由后上向前下倾斜共386侧,占96.5%;前上后下倾斜共14侧,占3.5%;卵圆孔的平均倾斜角度右侧为(18.72±9.59)°,左侧为(18.37±9.56)°,总计(18.55±9.55)°.冠状位重组时卵圆孔走行由内上向外下倾斜共381侧,占95.25%;外上向内下倾斜共8侧,占2%,与正中矢状线平行共11侧,占2.75%;卵圆孔的平均倾斜角度右侧为(19.66±10.09)°,左侧为(21.25±9.04)°,总计(20.46±9.59)°.在矢状位上卵圆孔倾斜角度左右两侧及左侧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可以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卵圆孔的走行方向和倾斜角度,为临床工作和人类学研究提供依据.

  • 3.0T MR平扫及LAVA技术在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红梅;周纯武;欧阳汉;赵心明;林光武;刘侃

    目的 评价3.0T MR平扫[包括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技术在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术前诊断及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将5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MRI资料分为3组:(1)平扫(包括3D MRCP);(2)LAVA;(3)平扫+LAVA.在不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对3组资料进行判读与分析,包括病变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预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MR平扫(3DMRCP)、LAVA、平扫+LAVA 3组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2%、98.1%、100%;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2%、88.5%、94.2%,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三组间P值分别为0.028、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组与第三组间P=0.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资料手术可切除性预测的准确率分别为75.0%、90.4%、90.4%,第一组与第二、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3D MRCP可准确判断梗阻部位,对于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LAVA技术由于可以提供更多病变的直接征象和强化特征,因此在肿瘤的定性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 MSCT灌注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柴维敏;李卫侠;杜联军;朱乃懿;黄蔚;赵香田;刘玉;徐学勤;乔中伟;杨艳华;谢青;陈克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8例接受MSCT肝脏灌注成像检查,其中6名为无明显肝脏疾病的自愿者(正常对照组),22例经肝脏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根据Ishak评分系统及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分为两组:10例为轻度肝纤维化患者,不需抗病毒药物治疗(轻度肝纤维化组),12例为显著肝纤维化患者,需行抗病毒治疗(显著肝纤维化组).计算各组的各项灌注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从正常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到显著肝纤维化组,肝动脉分数(HAF)呈升高趋势,其平均HAF值分别为(17.09±3.43)%、(19.92±6.01)%和(21.32±7.47)%,平均通过时间(MTT)则有所降低,三组的MTT值分别为(13.49±1.02)s、(12.35±1.31)s和(12.19±3.33)s.正常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和显著肝纤维化组的平均血流量(BF)值分别为(102.75±32.76)ml·100 g-1·min-1、(114.54±25.81)ml·100 g-1·min-1和(111.98±19.81)ml·100 g-1·min-1;平均血容量(BV)值分别为(15.97±7.59)ml/100 g、(17.07±2.94)ml/100 g和(16.42±5.53)ml/100 g.各组平均HAF、MTT、BF及BV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肝脏灌注可用于各项肝脏血流灌注参数的定量测量,部分灌注参数值的变化对肝纤维化分期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但目前尚不能有效地进行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 多层螺旋CT在评价血尿原因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麻增林;贺丽英;闫玉昌;吕秀华;张斌;曹保信;苑文洁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MDCTU)在评价血尿原因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8例血尿患者行MDCTU检查和图像三维重组,重组方式包括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并对其重组图像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将尿路系统分为梗阻组和非梗阻组,分别对其重组图像中的尿路解剖结构和尿路连贯性的显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R与MIP图像的显示效果依赖于管腔内对比剂充盈情况,MPR及CPR图像不依赖于管腔内对比剂充盈情况,两组间CPR对尿路连贯性的显示效果以及对尿路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PR的应用弥补了VR和MIP的不足,使整体观察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并有助于诊断.MDCTU的诊断准确率为97.8%(44/45).结论 MDCTU的图像质量好,对血尿原因的综合评价能力较强,在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当尿路有梗阻、肾功能差或输尿管收缩时,CPR有助于影像学诊断.

  •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MRI诊断

    作者:王振平;孔祥泉;刘颖;刘定西;孔祥闯;徐海波

    目的 评价原发性心脏肿瘤MRI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脏肿瘤42例,其中良性32例,恶性10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磁共振心脏电影(Cine MR)检查,12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 4 2例共47个肿瘤,MRI全部检出,良恶性诊断正确41例,定性诊断准确27例(黏液瘤22例,脂肪瘤3例,血管瘤和纤维瘤各1例).结论 MRI对心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是综合评价心脏肿瘤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 64层螺旋CT多期相融合重组技术评估门静脉高压价值的初步探索

    作者:丁莺;严福华;李清海;陈刚;陆秀良;缪熙音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相融合重组后处理技术在显示门静脉高压程度及侧支血管开放情况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80例临床确诊的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腹部增强扫描,均行门静脉期单期及多期相融合门静脉重组.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重组的图像进行评估,包括静脉血管显示清晰度、门静脉显示的级别及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开放的情况.结果 运用多期相融合重组技术显示门静脉1~4级血管的清晰度优于门静脉期单期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显示门静脉分支的级别方面,融合重组技术显示2~5级的血管优于单期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显示1级和6级血管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重组技术有效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开放者54例,而门静脉期重组显示35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64层螺旋CT多期相融合重组后技术方式可更清晰地显示门静脉走行及侧支血管开放情况,更加准确地评估门静脉高压.

  • 面神经管垂直部毗邻解剖的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吕亚萍;唐光健;胡兴宇;兰永树;唐光才;张富强;辛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面神经管垂直部(vertical facieal nerve,VFN)毗邻解剖关系的显示与测量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标本研究: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在横断位分别测量VFN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乙状窦沟前壁、颈静脉窝的水平距离,以及外耳道后壁至乙状窦沟前壁之间水平距离;按影像层面锯开标本对上述距离行实体测量.影像测量均值与实体测量均值差异行显著性检验.(2)在体研究: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自愿者118人(236侧),其中女63人(126侧),男55人(110侧);行颌面部CT扫描.测量指标同标本研究.结果 (1)标本研究:各项指标的影像测量值与实体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体研究:VFN距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测量结果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较好显示VFN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为耳科、面神经疾病及部分神经外科手术术式选择和避免术中意外提供可靠信息.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肿瘤内部结构研究初探

    作者:张维;赵建农;陈维娟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显示颅内肿瘤内部结构的能力.资料与方法 对21例颅内肿瘤患者行常规MR[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T1WI、T1WI+增强T1WI]和SWI,其中7例行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5例于增强前后行SWI.将所有图像传至工作站详细记录肿瘤内部结构,SWI图像后处理采用小密度投影(MinIP)获得.并将SWI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1例共23个肿瘤病灶.SWI对肿瘤内出血灶检出率为91.3%,常规MB序列为34.8%,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5).在8个肿瘤病灶中发现了18个钙化灶;SWI对肿瘤坏死及实质部分的显示也与常规序列接近;SWI在22个病灶中显示了肿瘤相关静脉,常规MR序列未能显示,7例中MRA显示2例肿瘤内部血管;增强后SWI能显示的细小静脉结构更多,对出血灶和小静脉显示更加清晰;SWI对肿瘤内部结构描述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SWI在显示细小出血灶、肿瘤相关静脉结构等方面优于常规MR序列,是研究肿瘤内部结构的一种新的方法.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传凤;黄建军;李传富;徐允鹏

    目的 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erfn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0例临床诊断为HLD的患者及对照组25例行常规颅脑MRI,以及注射对比剂(Gd-DTPA)后采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MR PWI检查.通过工作站重组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CBV)图、局部脑血流量(rCBF)图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rMTT)图.计算每例受试者的豆状核及丘脑等HID患者脑病变易发区域的rCBV、rCBF及rMTT相对值,比较HLD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rCBV、rCBF及rMTT相对值差别.结果 常规MRI异常信号(多为长T1、长T2信号)常见于HLD患者的豆状核及丘脑等部位.PWI显示HLD患者组的rCBV、ICBF均值较对照组低.结论 MR脑血流灌注图和半定量分析有助于观察HLD患者病变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常规MRI结合可同时反映HID患者脑病变的部位、形态和功能变化.

  • 书讯、会议通知、简讯

    作者:

    关键词: 会议通知
  • 《临床放射学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