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龄住院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诊断深静脉血栓事件的价值

    作者:鲁晓春;付治卿

    目的 探讨适合高龄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的D-二聚体界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52例高龄(≥80岁)DVT患者,对照同期住院的基本情况近似的208例高龄患者,分析不同D-二聚体界值对于诊断的价值.结果 常规界值0.5μg/L的诊断特异性(23.1%)和阳性预测值(24.5%)均较低,ROC曲线分析后选取1μg/L时,其特异性(54.3%)、阳性预测值(35.4%)、阳性似然比(2.19)明显提高,达到年轻患者常规界值(0.5μg/L)水平,而特异性仍然达到100%.结论 在高龄患者,根据年龄将D-二聚体界值调高到1μ g/L,可以明显提高其诊断价值.

  •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6例临床分析

    作者:魏永芹;孟元光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26例LEDVT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妇科经阴道手术、恶性肿瘤手术是发生LEDVT的高危因素.26例患者均经抗凝血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LEDVT可继发肺动脉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高危因素应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高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分析

    作者:邓瑞锋;李春生;杨红海;张雅茹;葛龙梅;吴勇;刘海淑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7岁,部队休干,主因“慢性咳嗽、咳痰10余年,加重伴发热3h”入院.患者于10年前明确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多次住院治疗,此次入院前3h因受凉再次病情加重伴发热而入院.查体:体温38.3℃,脉搏9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60/86 mmHg(12.0/6.5 kPa,1kPa=13.33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语言欠流利,反应迟钝,半卧位,查体合作.皮肤出血点,五官端正,口唇略苍白,伸舌居中,颈软,气管居中,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弱、均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和痰鸣音,心界不大,心律齐.

  • 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诊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芬;侯惠如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属于广义的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 CVCs ). 1997 年,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PICC的临床应用研究. 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短期或长期静脉注射抗生素、化疗药物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使用PICC可避免CVCs在颈、胸部穿刺引起的并发症,以及静脉切开和定期更换穿刺静脉导管带来的痛苦,而且维护简便、可靠,长期使用时,并发感染机率低并可节省医疗费用,但置管后并发症仍不容忽视,特别是其中常见、 严重的上肢深静脉血栓 (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UEDVT),即PICC 相关深静脉血栓(PICC-related deep vein thrombosis,PICC-DVT).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性回顾,为诊治和预防PICC-DVT提供线索.

  •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钟全聪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80例妇科盆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x2=11.0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

  • 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志敏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的总产物(FDP)中特异性较高的一部分.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它是特异性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脑梗死、深静脉血栓时,D-Dimer有明显变化,是能够及时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以及疗效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 下肢骨折并深静脉血栓与D-二聚体测定的相关研究

    作者:曹瑞治;刘恒;黄小芳;余英剑;王磊;李桂涛

    深静脉血栓( 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本病病死率及病残率较高.如何及时、准确、快速诊断DVT是十分重要的.我院自2008年1月对入院下肢骨折患者常规应用免疫方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通过综合评估创伤程度、临床症状、体征情况,给予可能并发DVT患者给予深静脉造影,并根据造影结果将观察病例分成血栓组和非血栓组.以探讨其在下肢骨折及手术造成的下肢DVT形成早期诊断的价值.

  • 肝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序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作者:李秉程

    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早已公认,且常并发各种深静脉血栓.随着激素及利尿剂的使用,其并发症明显增加[1].轻者增加了治疗难度,重者危及生命.因此,抗凝治疗至关重要.现将本院2006-2009年用低分子肝素纳与激素序贯治疗的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

    作者:胡艳君;韩红云;刘娜

    目的:观察护理措施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总结我科2005年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了血栓形成.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流缓慢、血管损伤,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病率.

  • 子宫良性疾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作者:许若侨;廖文燕;连叔薏;蔡泽玲

    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术及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及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者发生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甚至发生致命的肺栓塞(PE)[1,2].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DVT形成较多见,而良性疾病术后发生DVT较少见,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40 000[3].本文对我院诊治的12例子宫良性疾病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DVT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作者:严春香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方法:结合近期相关文献对7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性护理.结果:通过对本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形成DVT的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性干预,无一例发生DVT,改善了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结论: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这一DVT高发人群,采取预防性治疗及护理可以基本控制DVT的发生.

  •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作者:刘艳蕊

    目的:探讨与研究护理干预在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例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在骨科手术之后进行常规处理,而观察组不仅要在骨科手术之后进行常规处理,还要采取预防性的干预措施.后进行评估,比较这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并得出这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这20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观察三个月发现:通过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使患者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还能有效的避免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降低了发生率,结果 显示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仅为4.00%,而对照组DVT的发生率则高达20.00%[1],相差比较大.结论:系统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对防止下肢骨折手术之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效的降低了DVT的发生率.

  • 浅议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张喜龙

    本文,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成因、预防方法和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指出有效的预防和针对性的护理.对防治DVT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DVT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 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作者:陈新瑞;谢星;张婷婷;唐世玲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方式与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共60例予以术后预防性护理(预防组),对比同期术后常规护理的6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常规组).结果:预防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3.33%)、经治疗后深静脉血栓治愈2例(100.00%)、治疗无效0例(0.00%),常规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15.00%)、经治疗后深静脉血栓治愈7例(77.78%)、治疗无效2例(22.22%).预防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深静脉血栓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更有针对性地给予下肢骨折术后老年患者积极的预防与优质护理,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升深静脉血栓治愈率,综合效果显著.

  • 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陈卫英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9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入住病房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47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DVT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有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7.7%,对照组有8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7.0% (p <0.05).结论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TriVex旋切技术治疗54例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荣国

    目的 分析和探讨TriVex静脉旋切技术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对54例67条肢体静脉曲张患者采用TriVex系统行旋切微创静脉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皮下淤血在3~7周内消退,静脉溃疡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它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能彻底去除曲张静脉,创伤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高频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作者:宁艳

    目的:观察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治疗前后的有何变化方法:采用彩色所普勒超声和二维对患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展开治疗前后的下肢静脉的管腔内回声、血管压缩性、光滑度、内膜厚度、血管内径等做出对比性观察.结果:患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血管内膜的毛糙程度发生好转,血管压缩性和血管清晰度有很大的改进(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观察对患有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治疗方法有重要作用.

  •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道云;张黎娟;王庆燕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EBN)方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循证护理是护理发展的方向,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预防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方定才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84例接受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给予患者中西药治疗,分析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无伤口感染出现,术后通过X线片对患者骨折解剖复位情况进行检查,可见人工关节置换病例接受后,人工关节复位良好.所选取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深静脉血栓.经过对患者为期1-2年随访,患者骨折愈合状况良好,无人工关节塌陷、松动以及脱位等发生.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作者:苏展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4例下肢创伤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DVT形成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TT、PT、APTT及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T、PT、APTT及FIB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形成率为8.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与预防DVT的形成,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3766 条记录 1/189 页 « 12345678...1881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