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第四脑室婴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一例

    作者:陈鹏飞;梁奕;李贞;周杰;杜柏林

    患儿 女,1岁3个月,因“站立时四肢不自主抖动,不能独立站立、行走2个月”为主诉收治入院.体检查头围49cm,前囟张力不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存在,脑膜刺激征阴性,四肢肌张力5级,肌张力适中,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头部MRI:第四脑室可见混杂T1、混杂T2信号囊实性肿块,大小约为3.7 mm ×3.2 mm ×2.8 mm,脑干受压,幕上脑室增大(图1~3),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图4、5),考虑室管膜瘤并脑积水.术中探查见肿瘤位于第四脑室上部,大小约4cm×4cm×4 cm,呈灰红色,质韧,血供丰富,因肿瘤与深部引流静脉丛、小脑蚓部及脑干黏连紧密,故只部分切除肿瘤.

    关键词:
  • 多发性骨髓瘤伴脑膜多发浆细胞瘤一例

    作者:何祥发;邱银汝;叶丽丽;刘斯润

    患者 女,45岁.2011年6月,患者因“左腰部及上臂疼痛”入院,行胸、腰椎MRI检查,发现多个椎体异常信号;全身骨显像显示多发骨异常浓聚灶(图1);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免疫蛋白固定电泳(图2A、B),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G-Kappa型,Ⅲ期A组),后行6次全身化疗;2012年1月,复查骨髓细胞形态显示幼浆比<5%,提示病情缓解;2015年5月,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胸水细胞学检查发现大量浆细胞,骨髓形态学检查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复发.2016年1月,患者反复出现发作性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昏睡,后出现剧烈头痛并呼吸心跳骤停,经胸外按压后心跳恢复.腰椎穿刺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见大量骨髓瘤细胞(图2C、D),占98%.流式结果提示脑脊液中可见89.4%的单克隆浆细胞,其免疫表型为CD38++,CD138+,CD19-,CD56+,CD117+部分,CD200+,胞内免疫球蛋白Kappa轻链限制性表达,提示为单克隆浆细胞,考虑多发性骨髓瘤中枢侵犯,遂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化疗药治疗.2016年8月,患者因头痛再次就诊.

    关键词:
  • 肠系膜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一例

    作者:王传彬;李乃玉;韦超;董江宁

    患者 女,28岁,发现腹腔包块1月余.患者既往体健,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高血压,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腹部有一包块,约“拳头”大小,质韧,活动度可,无明显触痛,肿块增长不明显,大小约10 cm×10 cm.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血清生化检查无异常.东软NeuViz 128 CT平扫+多期增强+三维重组示:腹腔内胰头前下方肠系膜区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尚清,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血管”样强化,周边见多发迂曲增粗的杂乱血管影,分别由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供血,肠系膜上静脉属支引流;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肿块强化程度逐渐减退,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CT值分别为34.9 HU、159.1 HU、111.7 HU和88.0 HU;肿块密度不均,增强后其内见多发索条状低密度影,呈渐进性强化(图1~6).

    关键词:
  • 回盲部未分化肉瘤一例

    作者:朱道明;刘茂森;郭顺林

    患者 女,48岁.因阑尾周围脓肿入院,近1个月来间断性右下腹疼痛,疼痛性质为钝痛,伴轻度腹胀,未予以重视.近4天来,上述症状加重,门诊以“腹痛待查”收住入院.体检: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阳性,局部腹肌紧张,结肠充气实验阳性.实验室结果:无特殊.CT表现:入院后行全腹CT平扫示右下腹回盲部内侧见类圆形软组织肿物影,内部密度欠均匀,邻近肠管水肿,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可见多发条索状高密度影及多发淋巴结影(图1),建议进一步CT增强.遂行全腹CT增强示右下腹回盲部内侧类圆形软组织病灶呈环形强化,根据影像学表现考虑回盲部恶性肿瘤(图2、3).

    关键词: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MRI3D-DESS表现一例

    作者:任何;陈一鸣

    患者 男,18岁,双上臂结节增多、增大就诊.患者全身多处咖啡牛奶色素斑,无痛,一般情况无特殊.既往10岁即见手臂包块,未予重视.其父已确诊神经纤维瘤病Ⅰ型.MRI表现:双上臂、下肢及颈、胸、腰骶椎旁两侧椎间孔区、相应神经根、神经束区见弥漫性分布的结节状、串珠状、葫芦状或条带状软组织肿块,直径0.5 ~4.4 cm不等.病灶大部分沿神经走行方向生长,信号均匀,在T2 WI上呈明显高信号(图1),边界清楚.患者未行增强扫描,以MRI三维双回波稳态自由进动(3D-DESS)序列扫描并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补充,可直观、全面显示神经根区软组织肿块,呈均匀明亮高信号,伪影较少.

    关键词:
  • 子宫体未发育、单侧卵巢和单侧输卵管缺如合并单侧卵巢无性细胞瘤一例

    作者:马立公;李秀慧;王伟;马福奎

    患者 女,15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呈间断性隐痛.入院10小时前自觉腹痛加剧,下腹呈持续性钝痛,伴恶心、呕吐及尿痛.无发热、腹胀及腹泻.月经史:未来潮.专科检查:腹肌紧张,下腹压痛及反跳痛阳性,盆腔可触及一约10 cm×12 cm大小包块.妇科彩超:盆腔混合回声包块,性质待定.

    关键词:
  • 柿石性肠梗阻伴胃柿石一例

    作者:陈明;王艳艳

    患者 男,53岁.因“恶心、呕吐伴停止排气、排便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后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患者腹胀感逐渐加重,偶有阵发性疼痛,无畏寒、发热.既往史:5年前因“壶腹部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入院体检:腹膨隆,上腹部深压痛,肠鸣音弱,无气过水声,无胃肠型,右侧腹直肌切口可见长约25 cm手术切口瘢痕;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5.99×109/L.

    关键词:
  • 喉淀粉样变一例

    作者:邓凯;王广丽;张成琪

    患者 女,54岁.因“反复声音嘶哑4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专科检查:喉外形正常,喉摩擦感存在.间接喉镜下见左侧室带增厚,喉室光滑.影像学检查:CT扫描(图1~3)示左侧室带、前联合、杓状会厌壁及声带增厚,局部呈结节状改变,范围约1.6 cm×0.8 cm,密度略不均匀,内缘可见斑点状钙化,突向喉腔,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MRI扫描(图4、5)示病变T1WI呈等、T2抑脂呈混杂信号.双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术中所见:左侧喉室来源肿物,表面较光滑,累及左侧室带全部,无明显分界.肿物质地较脆,内部组织略脆,快速病理考虑淀粉样变,遂以CO2激光及钨针电刀行左侧喉肿物完整切除.

    关键词:
  • 第四脑室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李莹;任翠萍;程敬亮

    患者 女,29岁,15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阵发性头晕,无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未处理;8天前出现发作性头痛,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遂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MRI表现:第四脑室内可见不规则斑片状混杂信号,呈短T1、长T2信号、稍短T1、短T2信号(图1、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WI呈不均匀混杂高信号,局部可见条片状低信号,周围脑干及小脑半球可见片状水肿高信号(图3);DWI部分病灶呈稍高信号,第四脑室左侧边缘可见磁敏感伪影(图4);病变以上脑室系统及中脑导水管扩张.增强后,病变内可见小片状轻微强化(图5).术前诊断: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合并出血.

    关键词:
  • 十二指肠巨大结石并肠穿孔、腹膜炎、胰腺炎、胆囊多发结石一例

    作者:匡永才;周珉名

    患者 男,75岁.突发腹痛、呕吐10小时,呈全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水样胃液,无发热、腹泻.既往多年前有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史.体检:P 87次/分,Bp 137/88mmHg(1 mmHg=0.133kPa),体温36.5℃.腹稍凹陷,上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97×109/1、中性粒细胞比值94.4%、中性粒细胞计数4.69×109/l、淋巴细胞比值2.8%.红细胞4.05×1012/l.

    关键词:
  • 成人不完全型环状胰腺CT表现一例

    作者:胡朝;邓军;李晓;黄小宁;李五根;彭碧波

    患者 男,64岁,3个月前出现饭后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腹部胀痛缓解,1周前因症状加重入院治疗.体检示上中腹部轻微压痛,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尿液分析、大便常规+潜血试验阴性.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显示十二指肠球部充盈欠佳,形态不规则、变形,十二指肠降部管腔节段性狭窄,局部黏膜线完整,动态观察见钡剂呈“线”样缓慢通过狭窄段(图1).造影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降部局限性狭窄.十二指肠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并见一0.2cm ×0.4 cm大小溃疡,球降交界处见一长条形异(食)物滞留,经钳夹取出,降部管腔中段呈外压性狭窄,内镜无法通过,狭窄近端黏膜见散在白苔分布(图2).

    关键词:
  • 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作者:黄景峰;任大卫

    患者 男,65岁,因“体检发现左肾旁囊性占位”入院.无其他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腹部CT增强扫描示:腹膜后一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为3.7 cm×4.1 cm,左肾上极轻度受压,病灶与左侧肾上腺、左侧肾脏及胰腺体、尾部的边界清晰,其内密度均匀,CT值约为50 HU,肿块无分叶,肿块内部未见分隔及囊壁结节等征象.增强扫描后,肿块未见明显强化(图1~6).

    关键词:
  • 基于PI-RADS v2建立预测前列腺高级别肿瘤的列线图模型

    作者:牛翔科;刘晓敏;李林;蒲冰洁;张亚美;彭涛

    目的 探索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二版(PI-RADS v2)联合前列腺癌相关生物指标建立预测前列腺高级别肿瘤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本院接受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PI-RADS v2标准对前列腺主要病灶进行评分,纳入患者年龄、PI-RADS v2、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游离/总前列腺抗原百分比(f/t)比值等相关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前列腺切除作为“金标准”.各指标在前列腺高级别肿瘤中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出的预测因子通过R软件建立nomogram模型,后采用留一交叉验证评估模型判别能力.结果 共111例患者纳入研究,ROC曲线分析显示PSAD在诊断前列腺高级别肿瘤中曲线下面积(AUC)大(AUC =0.84,95% CI:0.77,0.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10,95% CI:1.01,1.20,P=0.023)、PI-RADS v2评分(OR=3.05,95% CI:1.70,5.49,P=0.001)、前列腺体积(OR=0.96,95% CI:0.93,0.99,P=0.020)为高级别肿瘤的独立预测因素,拟合ROC曲线AUC达0.92(95% CI:0.87,0.97).留一交叉验证该模型对82%的病例进行了准确分类.结论 基于患者年龄、PI-RADS v2、前列腺体积建立的前列腺高级别肿瘤预测模型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值得推广运用.

  • 能谱CT虚拟平扫在肾脏占位病变的应用探索

    作者:刘东权;应碧伟;李强

    目的 探讨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方面,能谱CT虚拟平扫(VNC)能否代替传统CT真实平扫(TNC).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行常规肾脏平扫及能谱双期扫描的54例肾脏占位患者的影像资料.由两位具有多年腹部CT诊断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肾脏TNC、皮质期及髓质期VNC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测量病灶-正常肾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NR),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x2检验分别比较TNC与皮质期或髓质期VNC图像对肾脏病灶检测的敏感性,计算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54例患者伴有肾脏占位病变72枚,其中肾单纯囊肿24枚,肾透明细胞癌15枚,肾转移瘤14枚,肾复杂囊肿11枚,肾脓肿8枚.两位诊断医师对三组图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均>0.80);TNC、皮质期及髓质期VNC三组图像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图像病灶-正常肾实质CNR值分别为0.53±0.14、0.72 ±0.19、0.61 ±0.16,皮质期及髓质期VNC图像病灶-正常肾实质CNR值均高于TN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C、皮质期及髓质期VNC图像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2.50%、63.89%及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质期及髓质期VNC与TNC图像质量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均能准确地显示肾脏占位性病变.对肾脏占位性病变,能谱VNC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TNC图像.

  • 拉伸指数与单指数模型多b值DWI定量参数在胰腺癌的对照研究

    作者:马婉玲;魏梦绮;任静;张劲松;潘奇;侯炜寰;张广文;文娣娣;仲津漫;宦怡

    目的 探讨拉伸指数与单指数模型多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在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临床或手术证实的37例胰腺癌患者,应用GE Discovery MR750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行胰腺多b值DWI.应用MADC软件的单指数和拉伸指数模型分析多b值DWI,得到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ard)、分布扩散系数(DDC)和扩散异质性指数(α)参数图,测量胰腺癌和癌周胰腺组织的ADCstandard、DDC和α值,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胰腺癌的DDC值明显低于癌周胰腺组织的DDC值(1.244×10-3mm2/sVs.1.679×10-3mm2/s,P=0.013),胰腺癌的α值明显高于癌周胰腺组织的α值(0.720 vs.0.653,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DC和α值鉴别胰腺癌和癌周胰腺组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0.631.胰腺癌的DDC值和ADCstandard值显著正相关(r=0.401,P=0.013);α值和ADCstandard值显著正相关(r =0.360,P=0.026).结论 拉伸指数模型DWI相关参数DDC和α可以鉴别胰腺癌和癌周胰腺组织,DDC鉴别胰腺癌和癌周胰腺组织时较α的诊断效能更高.

  • DWI-MRI在评价复杂性肛瘘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晓雯;王中秋;陈晓;王绍娟;崔文静;刘永康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其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手术前后准确评价肛瘘活动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降低术后复发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经手术证实的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常规MRI及DWI序列图像特征,通过ADC图测量病灶ADC值,根据临床评价肛周疾病活动性指数(PDAI)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9例)与缓解期组(30例),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将两组的ADC均值进行比较,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同时将ADC评价活动性结果与PDAI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测得ADC均值,缓解期组为(1.252±0.170)×10-3mm2/s,活动期组为(0.925±0.148)×10-3mm2/s,活动期瘘管的ADC均值低于缓解期(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评价肛瘘病变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取曲线中Youden指数高时的截断ADC值1.101×10-3 mm2/s为鉴别阈值,诊断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4.7% (P <0.001).相关性分析,病灶ADC值与PDAI值呈负相关(r=-0.89,P<0.001).结论 DWI-MRI序列及其定量参数ADC值可较准确地判断病变活动性,应作为手术前后MRI检查肛瘘的常规序列加以开展,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术前制定正确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更适合于术后长期随访复查中应用.

  • 经肝动脉、门静脉肝转移瘤分布及血供特点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静;陈波;郑建军;金中高

    目的 对肝动脉及门静脉肝转移瘤的分布及血供特点进行比较.方法 按既定标准对转移瘤患者60例的CT平扫及标准双期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结肠癌及肺癌肝转移患者各30例.根据Couinaud肝段划分法和对肝脏大瘤灶定位,采用肝动脉增强分数(AEF)评价肿瘤血供,对两组间瘤灶分布、正常肝组织及瘤灶AEF进行比较,对瘤灶直径与A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经门静脉肝转移瘤主要分布在肝右叶,占70.0%(21/30);经肝动脉转移瘤73.3%分布在肝左叶(22/30),两组间瘤灶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肝动脉途径转移瘤AEF(0.68)高于门静脉途径转移瘤(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转移瘤病灶直径变化与AEF变化之间无相关性(r=0.10、0.21).结论 不同路径肝转移瘤的分布和血供均存在一定差异,有助于为肝转移瘤寻找原发肿瘤抑或是原发肿瘤查找肝转移瘤提供一定的指向性.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估糖尿病患者胰腺供血动脉的应用价值

    作者:祖菲;张晓锦;史彦杰;董建;张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糖尿病患者胰腺供血动脉的显示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03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腹部64层螺旋CTA及腹部DSA检查,分别观察胰十二指肠动脉前弓、后弓、胰背动脉、胰大动脉的显示情况.应用配对x2检验或二项分布x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胰腺供血动脉的显示率;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胰腺供血动脉显示状况.结果 MSCTA与DSA对糖尿病患者胰十二指肠动脉前弓的显示率均为98.1%,对胰十二指肠动脉后弓显示率分别为96.1%、98.1%,两种方法对胰十二指肠动脉前弓、后弓的显示率无差异(P值分别为1.000、0.625,P>0.05);两种方法对胰十二指肠动脉前弓第一组、后弓第一组显示率均无差异(P值分别为1.000、0.250,P>0.05).MSCTA和DSA对胰背动脉的显示率分别是64.1%、57.3%;对胰大动脉的显示率分别是77.7%、68.0%,两种方法对胰背动脉、胰大动脉显示率无差异(x2值分别为0.973、2.132,P值分别为0.324、0.144,P>0.05);两种方法对胰背动脉第一组、胰大动脉第一组显示率无差异(x2值为0.148、1.361,P=0.700、0.243).两种方法对胰十二指肠动脉前弓及前弓第一组、后弓及后弓第一组、胰背动脉第一组、第二组显示状况评分存在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3、0.037.两种方法对胰十二指肠动脉前弓第二组、三组,胰十二指肠动脉后弓第二、三组,胰背动脉及胰背动脉第三组,胰大动脉及其第一、二组显示状况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SCTA是评价胰腺供血动脉有效且可靠的检查方法.

  • 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SCT鉴别诊断

    作者:朱碧莲;余日胜;王新宇

    目的 探讨MSCT对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与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男性SPT和11例NFPNET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病变发病部位、囊变、边界、钙化、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绝对强化值、强化峰值进行分析.结果 SPT2例发生囊变,NFPNET 7例发生囊变,两种肿瘤囊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SPT动脉期绝对强化值11.7~55.1 HU,门静脉期绝对强化值28.4~70.2 HU,NFPNET动脉期绝对强化值26.2~124.5 HU,门静脉期绝对强化值50.3 ~110.6 HU,两种肿瘤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绝对强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SPT强化峰值8例均出现在门静脉期,NFPNET强化峰值7例出现在动脉期,4例出现在门静脉期,两种肿瘤强化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种肿瘤发病部位、有无钙化、包膜是否清晰、是否伴胰管扩张及胰腺萎缩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MS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男性SPT与NFPNET鉴别诊断.

  • 急性胃扭转的CT征象分析

    作者:刘军;罗佳文;宋扬;连世东;谭晓天

    目的 探讨急性胃扭转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例急性胃扭转患者资料,术前均行CT扫描,观察急性胃扭转的CT征象,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 CT检查示食管裂孔疝9例(75%);12例(100%)急性胃扭转患者的CT图像均显示胃窦与幽门移行区存在,且移行区均无占位或其他梗阻因素;胃窦位于胸腔内有9例(75%),胃体位于胸腔内有3例(25%),胃底位于胸腔内有5例(41.7%);12例急性胃扭转患者胃窦位置高于或等于胃底,其中7例(58.3%)胃窦位置高于胃底,5例(41.7%)胃窦位置与胃底等高.结论 急性胃扭转在CT图像上有一定特点,胃窦与幽门移行区存在,胃窦位置高于或等于胃底,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胃扭转的重要方法.

  • 肝细胞肝癌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Ki-67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薛明团;边杰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Ki-67指数之间的关联性,更全面地了解肝癌的恶性程度、增殖活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9例肝癌患者,术前在b值为600的DWI图像上测量ADC值,术后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Ki-67,两者数据再通过Speaman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9例肝癌患者分成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组.高分化组肝癌平均ADC值为(1.173±0.076)×10-3 mm2/s,中分化组平均ADC值(1.036±0.079)×10-3mm2/s,低分化组平均ADC值为(0.824±0.145)×10-3mm2/s.高分化组Ki-67平均值为11.600%;中分化组平均值为29.808%;低分化组平均值为59.722%.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得出肝癌Ki-67与ADC值呈负相关(r=-0.80492,P<0.001).结论 肝癌ADC值与Ki-67指标呈负相关,能够在术前为了解肝癌生物学特性提供影像学依据,并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 腹茧症的临床特点与CT诊断价值(附16例报道)

    作者:阮志兵;焦俊;闵定玉;范光明;严芝强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以提高腹茧症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6年3月本院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茧症的临床资料与影像表现,术前均行X线立位腹部平片和CT检查,13例同时进行多期增强CT检查,5例行胃肠道钡剂造影.结果 所有病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13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例,腹部包块12例,均呈反复发作、保守治疗缓解且于进食后诱发,1例13年前多次行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术,6例2年前行胃肠道手术,1例行腹腔脓肿清除术,2例行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术前影像学均提示肠梗阻,5例CT提示腹茧症.X线立位腹部平片显示肠梗阻征象但无特异性.小肠钡剂造影表现为全部或部分小肠积聚折曲,对比剂排空延迟,钡柱前端前进方向呈“M”形.CT很好地显示肠管梗阻的程度及肠管异常聚集呈“手风琴”状,能直接显示类似茧样纤维包膜包裹在成簇肠管周围,增强扫描包膜强化明显;冠状位、矢状位等多平面重组图像能更直观于显示梗阻聚集肠袢的整体形态、位置以及纤维包膜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所有病例均行剖腹探查术,行纤维包膜切除与肠粘连松解16例(100%),小肠部分切除7例,阑尾切除7例,术中发现全部(11/16)或部分(5/16)小肠被一层灰白色、透明、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形似“蚕茧”,伴大网膜缺如3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局部玻璃样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充血与坏死.所有病例均术后治愈出院.结论 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而成为首选检查方法,手术是有效的主要处理手段.

  • 8家系家族性Fahr病的影像诊断及临床分析

    作者:张伟;黄远桃;王娟

    目的 探讨8家系家族性Fahr病家系患者的影像和临床特点.方法 搜集8个家族性Fahr病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颅脑CT及MRI改变、临床表现与基底节钙化灶体积,总结家族特点与遗传规律.结果 有症状患者13例和无症状患者22例中,CT检查分别发现双侧苍白球钙化13例(100%)、22例(100%),双侧尾状核钙化8例(53.8%)、6例(27.2%),双侧壳核钙化6例(46.1%)、2例(9%),双侧大脑灰白质交界区钙化4例(30.8%)、1例(4.5%),双侧小脑齿状核及小脑皮层钙化8例(61.5%)、1例(4.5%),有症状患者双侧丘脑钙化8例(61.5%),双侧半卵圆中心钙化3例(23.1%).脑内钙化灶形态大致双侧对称,因钙化部位不同而形态不一.以运动受损为主患者苍白球和壳核钙化灶体积(1.748±0.622) cm3,以精神症状为主患者苍白球和壳核钙化灶体积(0.392±0.276) cm3,二者比较t=2.518,P=0.028,有显著性差异.无症状患者苍白球和壳核钙化灶体积(0.59±0.38) cm3,二者比较t=1.151,P=0.034,无显著性差异.脑内钙化区在MRI图像表现为等、稍短T1信号,等、稍短、稍长T2信号,异常信号较CT图像显示的钙化区范围缩小,信号特征无特异性.结论 8家系患者首发症状与钙化灶大小、部位密切相关,CT对钙化灶的显示有绝对优势,是Fahr病早期发现的重要方法.

  • 全臂丛损伤后脑网络度中心度改变的fMRI研究

    作者:刘彬;黄飚;王卫卫;刘含秋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全臂丛神经损伤后患者脑功能网络核心节点的变化,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脑功能重组的神经机制.方法 纳入12例右侧全臂丛损伤男性患者以及12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男性对照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度中心度(DC)数据分析方法,计算全臂丛损伤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的DC值,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右侧全臂丛损伤患者默认网络(DMN)中的后扣带回、左侧角回、右侧角回的D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Alphasim校正).结论 患者DMN多个脑区DC值增高进一步验证了全臂丛损伤后DMN活动增强的现象,提示臂丛神经损伤后DMN处理信息的功能过载,这可能是外周神经损伤后脑功能重组的潜在神经机制.

  • 7例横纹肌样脑膜瘤临床特征与MR表现分析

    作者:李贝贝;任翠萍;程敬亮;李莹;肖翠萍;林晨

    目的 探讨横纹肌样脑膜瘤(RM)的MRI特征性表现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7例(男3例,女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RM.结果 7例RM中,2例位于鞍旁,1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枕叶,1例位于左侧额部颅板内外,1例位于右侧侧脑室.7例RM中,6例为实性,1例为囊实性.6例实性病灶中,3例呈等T1、等T2信号,2例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1例呈长T1、长T2信号;1例囊实性病变,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6例实性病灶DWI(b=1000 s/mm2)1例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3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明显高信号;1例囊实性病灶DWI(b=1000 s/mm2)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高信号.1例实性病灶可见轻度瘤周水肿(水肿范围<1 cm),1例囊实性病灶周围见轻度瘤周水肿,余均未见瘤周水肿.1例实性病灶可见局部骨质肥厚并骨质破坏.增强扫描2例实性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余4例实性病灶呈不均匀强化,中心可见相对低信号未强化区;1例囊实性病变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RM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伴有瘤周水肿,可发生囊变、坏死,也可伴有骨质破坏.

  • 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作者:蔡伟琳;李景雷

    目的 分析节细胞神经瘤(GN)的CT、MRI表现特征,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GN病例的CT及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相对照.结果 本组GN均为单发病变,发生于纵隔12例(52.2%),肾上腺5例(21.7%),腹膜后间隙3例(13.0%),颈动脉鞘区2例(8.7%),蝶骨嵴1例(4.3%);多见于小儿及青壮年,年龄5 ~68岁(中位年龄19岁),年龄≤25岁者15例(65.2%);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梭形或卵圆形肿块,肿块多具有“见缝就钻”的生长特性.17例CT平扫呈均匀稍低于肌肉密度11例(64.7%),密度不均匀者6例(35.3%),其内出现小点状钙化1例(5.9%),“蛋壳”样钙化1例(5.9%);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9例(52.9%),渐进性强化8例(47.1%).13例MRI平扫T1WI以均匀等/低信号为主;T2WI呈不均匀高/等/低或混杂信号,并出现“旋涡征”表现;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强化.CT或MR见滋养动脉者6例(26.1%),肿块内见血管穿行者17例(73.9%),呈“血管漂浮征”,23例肿块均有“血管贴边征”.结论 GN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18F-FDG PET/CT图像纹理分析在肺部肿块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辉;汪秀玲;李智勇;侯先存;周青;孙振国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图像纹理特征参数(熵)对肺部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20例肺部肿块病变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PET纹理特征参数(熵)对肺部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并与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诊断肺部肿块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相比较.结果 18F-FDG PET纹理特征参数熵诊断肺部肿块恶性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13,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当熵=5.6时,其诊断肺癌的灵敏度74.44%、特异度73.33%,准确度74.17%.SUVmax诊断肺部肿块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SUVmax =5.5时,灵敏度80.0%,特异度70.0%,准确性77.50%.纹理特征参数熵联合SUVmax诊断肺部肿块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2.22%、特异性为60.0%,准确性84.17%.结论 18F-FDG PET图像纹理特征参数熵对肺部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与SUVmax联合应用可提高肺部肿块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 肺内淋巴结的HRCT特征分析

    作者:叶爱华;胡粟;苗焕民;杜明占;王希明;胡春洪

    目的 探讨肺内淋巴结(IPLNs)的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LNs患者58例,术前均行胸部HRCT检查,分析内容包括结节的大小、密度、形态、边缘、位置、分布、与胸膜的关系等.病理切片观察结节中心成分及周边结构特点.结果 58例患者共68个结节,大小约(7.03±1.73)mm,全部位于气管隆突水平以下,大部分位于胸膜下区(88.2%),形态不规则(85.3%),除1例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外,其余均为实性结节.结节边缘可见特征性的细线样影,常规CT多仅发现0~1条(85.3%),HRCT多可发现2条及以上(91.2%),60个结节(88.2%)均发现至少1条线样影与胸膜相连.病理证实淋巴结内均有炭末沉着,边缘细线样结构为增粗的小叶间隔.结论 IPLNs是较少见的肺内良性结节,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HRCT能准确地发现特征性的细线样影,对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的肺部基础病变CT及临床特点

    作者:吕军;张洪;马静;高国政;马延贺;宋振春

    目的 探讨肺腺癌中EGFR基因有效突变的肺部基础病变CT及临床的特点.方法 搜集自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经过EGFR基因检测的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187例肺腺癌的病例,有效突变组67例,非有效突变组(对照组)120例,记录肺部基础病变CT影像特征及临床实验室血肿瘤标记物等情况,定量数据资料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数据资料分析使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单因素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系统评价EGFR基因突变与肺部基础病变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临床及实验室方面,EGFR有效突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女性好发(56.7% vs 35.0%,P=0.004)、低吸烟指数(平均秩次80.53 vs 101.52,P=0.007)、血肿瘤标记物CEA多发阳性(62.7% vs 37.5%,P=0.001)、C19少见阳性(14.9% vs 32.5%,P=0.009).多元分析得出,EGFR基因有效突变多发生于女性(OR值2.328,95% CI1.169~4.636),血肿瘤标记物CEA多阳性(OR值4.337,95%CI 2.081 ~9.041),血肿瘤标记物C19少见阳性(OR值0.274,95% CI 0.114~0.659).肺部基础病变CT特点,EGFR有效突变多伴轻度间质改变的磨玻璃密度影(40.3% vs 19.2%,OR值3.266,95% CI 1.497~7.125,P=0.002);少见“蜂窝征”(3% vs 18.3%,OR值0.182,95% CI 0.038~0.880,P=0.003).结论 EGFR有效突变多发生于女性、低吸烟指数;血肿瘤标记物CEA阳性多发,C19阳性少见.EGFR有效突变多伴轻度间质改变中的磨玻璃密度影.“蜂窝征”为EGFR有效突变的保护因素,即CT影像发现“蜂窝征”,EGFR有效突变几率小.

  • DCE-MRI在肺内良恶性病变的定量化研究

    作者:王珍;胡岗;王松;罗莉;邱晓明

    目的 利用动态增强MRI(DCE-MRI)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定量评估肺部病变,并探讨其在鉴别肺内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2014年7月至12月行肺部肿块DCE-MRI扫描的患者42例(恶性病变26例,良性病变16例).先行肺部常规MRI平扫,然后采用三维快速容积扫描技术(LAVA)先后对病灶进行5次不同翻转角(3°、6°、9°、12°、15°)扫描、再进行DCE-MRI扫描,将5组不同翻转角序列、40期动态增强序列先后导入到Omni-Kinetics分析软件中,计算病灶的Ktarns、Kep、Ve等动力学参数.结果 恶性病变的Ktarns、Kep、Ve值与良性病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CE-MRI可以量化分析肺部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可以作为定量鉴别肺部病变良、恶性的检查方法.

  • CT和MRI在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汪林;姜增誉

    目的 分析CT和MRI对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50例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 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发生于胸部27例,腹部23例.肿瘤直径为1.4~23.1 cm,平均为(8.8±6.7)cm.体积小者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体积较大者多呈不规则状或者分叶状.肿瘤的边界清楚者33例,边界不清者17例.27例CT表现:13例CT平扫中有6例密度不均匀,内含低密度区,7例密度均匀.14例行CT增强扫描中均呈现不均匀的强化,其实性成分动脉期见迂曲血管影,静脉期11例可见渐进性强化后强化趋于均匀,3例可见持续性强化.23例MRI表现:12例MRI平扫中,肿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3例呈低信号,2例为等信号,5例呈高信号,2例为混杂信号;11例增强扫描中均呈现不均匀强化,6例呈“地图”样强化,3例肿瘤内见强化的迂曲血管,2例于周边见强化的迂曲血管.结论 CT和MRI对于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在术前对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有效判断.

  • 腰椎骨髓脂肪沉积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勉文;崔运能;赵银霞;李绍林;张晓东;陈琳;陈佳玲

    目的 探讨腰椎体终板下骨髓脂肪沉积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队列研究方法,纳入研究105名志愿者,共525个椎间盘(L1/2~L5/S1),按不同年龄段分三组,青年组(20 ~39岁),中年组(40 ~54岁),老年组(55~70岁).对每个椎间盘行Pfirrmann分级,并采用改良水-脂分离技术(mDixon-Quant)方法定量测量每个椎间盘相应上位、下位椎体终板下的脂肪分数(FF)值;对椎体骨髓FF值及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间其上位、下位椎体终板下骨髓FF值均有显著性差异(上位椎体F =78.806,P=0.000,下位椎体F=75.459,P=0.000).控制年龄因素,上位、下位椎体骨髓FF与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均没有相关性(上位椎体:r值为0.131,P>0.05;下位椎体:r值为0.111,P>0.05).不同年龄组上位椎体及下位椎体骨髓FF值与Pfirrmann分级相关性不确切;不同年龄组间及组内腰椎间盘上位及下位椎体骨髓FF值均有显著性差异(上位椎体F=265.090,P =0.000,下位椎体F=305.890,P=0.000).结论 目前尚无证据证明上位及下位椎体终板下骨髓FF值与其对应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定量测量退变椎间盘上位及下位椎体终板下骨髓脂肪含量尚不能对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进行有效补充.

  • 宫颈癌放疗后骨盆不全骨折的MRI表现

    作者:师小凤;杜联军;严福华

    目的 分析女性宫颈癌放疗后骨盆不全骨折(PIF)的临床特征及MRI在PIF中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17例宫颈癌放疗后PI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放疗前盆腔MRI检查,放疗后每2~3个月进行盆腔MRI随访,发生PIF时4例同时行CT检查,4例同时行骨扫描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通过MRI观察患者放疗野内骶骨、髂骨、耻骨、脊椎骨折情况.结果 17例患者,从开始放疗至影像学上发现PIF的中位时间为14个月(6~36个月).发生PIF部位共42处,其中14例同时有1处以上骨折.骨折部位分布于骶骨(27处)、耻骨(5处)、髂骨(6处)及第5腰椎(4处).PIF在MRI T1WI、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的骨折线及伴随周围的骨髓水肿.结论 放疗引起的PIF是女性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绝经后女性.MRI在显示早期骨折导致的骨髓水肿上有较高的敏感性,且能够显示周围软组织情况,在与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价值.

  • 腮腺多形性腺瘤CT少见征象与病理表现对照研究

    作者:刘颖刚;李蕾;付丹丹;翟大磊;张芳芳

    目的 通过对腮腺多形性腺瘤CT少见征象和病理表现的对照研究提高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学资料,将CT少见征象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增强后均呈不均质异常强化,腮腺多形性腺瘤主要由不同比例的纤维、上皮、黏液成分构成.富含血管的纤维上皮成分呈高密度影.含有较多血管的纤维上皮成分、挤压的上皮成分和聚集的上皮纤维成分呈软组织密度影.乏血管的纤维上皮呈较低密度软组织影或磨玻璃样密度影.黏液上皮纤维成分混合呈磨玻璃样影.主要由黏液构成的成分呈低密度影.2例孤立性边缘新月征,2例边缘弧线征,2例角折界面征,1例囊壁假恶性征,1例蜂窝网格征,1例脂肪密度,4例钙化样密度.1例边缘新月征伴外围弧线征,1例囊壁假恶性征伴外围弧线征.7例肿瘤包膜浸润,4例肿瘤浸润邻近腮腺,CT显示3例肿瘤邻近腮腺受侵.7种征象的敏感性100%,总体阳性率50%.单一征象中包含1例征象的阳性率为4.55%,包含2例相同征象的阳性率为9.09%,包含4例相同征象的阳性率为18.18%.2例混合征象的阳性率各为4.55%.结论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少见征象有助于提高定性诊断准确率,结合平扫和增强后瘤体实性成分密度低于骨骼肌密度能进一步提高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准确率.CT对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包膜受侵情况的评价有限.

  • MR预测胶质瘤生存期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珊

    胶质瘤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将近28%,占恶性肿瘤的80%[1].胶质瘤来源于胶质细胞或前体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和混合性胶质瘤,以及一些罕见的组织学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于星形细胞瘤增加了肿瘤分子诊断的新概念.例如,GBM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型和IDH野生型[2].

    关键词:
  • 新宝石能谱成像联合不同噪声指数和常规扫描在肾动脉CTA中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永霞;左紫薇;程树杰;王恒地;毛艺;吴鹏帅;牛佳琳;袁浩

    目的 探讨新宝石能谱成像(GSI)在不同噪声指数(NI)下的扫描方案和常规扫描模式在肾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方法 将120例行肾动脉CTA患者按照扫描方案分成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普通扫描模式,B组、C组和D组采用新的GSI扫描模式,但NI值不同(NI=13,15,17).图像重组采用迭代重组算法(ASiR) 2.0.扫描结束后得到各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分值及辐射剂量值均值.分别对4组图像的SNR、CNR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ANOVA)和非参数检验,对主观评分值、辐射剂量均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 A组图像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值低于B组、C组和D组(P<0.01),B组、C组和D组的图像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的有效剂量(ED)较A组和B组分别降低47.81%和18.59% (P <0.01).结论 新GSI结合不同NI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同时能大大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去金属伪影序列syngo WARP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胡立;孔祥闯;许伟华;范茜茜;张波;朱筱磊;杨炼;孔祥泉

    目的 探讨磁共振去金属伪影成像序列(syngo WARP)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17例人工髋关节术后患者(其中3例行假体翻修术),进行髋关节MR常规序列和syno WARP序列扫描(包括STIR-T2WI-WARP和T1WI-WARP序列),比较两种序列扫描金属植入物信号丢失的程度及周围组织结构的显示范围,评价图像质量,分析MRI图像上显示关节滑膜、肌肉及骨质结构改变情况.结果 syno WARP优化序列中髋臼假体结构扭曲、边缘模糊效应明显低于常规序列,STIR-T2 WI-WARP和T1WI-WARP信号丢失面积为21.07 cm2、16.59 cm2,明显小于常规STIR 43.36 cm2和T1WI 41.30 cm2;syngo WARP优化序列图像质量评分为(4.33±0.36)分,高于常规序列的(3.05±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yno WARP优化序列可清楚显示关节积液、骨溶解、关节囊内炎性假瘤、肌肉肌腱损伤等.结论 syngo WARP序列可以很好地降低金属植入物的磁敏感伪影,显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异常改变,为髋关节术后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 减少采样b值对正常成人脑组织扩散峰度成像结果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谦;陈慧铀;冯源;卓芝政;毛存南;王鹏;苏文;殷信道;孙军

    目的 通过对比扩散峰度成像(DKI) 3b值与5b值扫描方法,探寻减少采样b值对正常成人脑组织DKI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0名正常成人的DKI 3b值与5b值扫描数据,利用DKE软件生成平均扩散峰度(MK)、各向异性分数(FA)及平均扩散系数(MD)参数图,选取双侧灰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节区、背侧丘脑)及双侧白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内囊后肢、放射冠、大脑脚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为感兴趣区(ROI).测量并比较3b值与5b值ROI MK、FA及MD参数值.结果 DKI 3b值与5b值扫描的MK、MD、FA参数图在双侧脑灰质及白质不同ROI参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减少采样b值,可以明显减少DKI数据扫描时间,且不影响对DKI结果的测量.

  • 迭代重组iDose4技术和IMR技术在胃肠道肿瘤术后低剂量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梦如;辛小燕;杨尚文;胡安宁;刘松;朱斌

    目的 探讨迭代重组iDose4技术和基于模型的全迭代重组(IMR)技术在胃肠道肿瘤术后低剂量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迭代重组iDose4和IMR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纳入此项研究.在初诊和6个月后复诊时分别进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技术重组常规剂量扫描图像门静脉期原始数据,采用迭代重组iDose4技术和IMR技术重组低剂量扫描图像门静脉期原始数据,得到3组图像,包括A组(常规剂量组)、B1组(低剂量iDose4组)、B2组(低剂量IMR组),将门静脉期扫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图像进行客观和主观分析,客观分析包括测量肝脏的CT值,噪声及信噪比(SNR),主观分析包括对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并比较辐射剂量.结果 低剂量扫描较常规剂量扫描辐射剂量平均降低了51.47%(P<0.05).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图像客观评价中,三组图像CT值相仿(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图像的噪声、SNR值和对比噪声比(CNR)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较A组之间图像噪声和SNR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较A组图像噪声明显降低、SNR值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1组与B2组较A组CNR值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2组提高更显著,且B1与B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迭代重组iDose4技术和IMR技术,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进行低剂量CT随访,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均能保证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并且迭代重组IMR技术较iDose4技术的图像噪声低、图像质量高.

  • 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作者:孙宗琼;王惠;李晓红;葛宇曦;李杰;金琳芳;岳建国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LDCTPI)的灌注参数值在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在化疗前后分别进行LDCTPI检查(120kV,50 mAs),并测取肿瘤区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及血容量(BV)值;所有患者接受化疗(ECF方案)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1周内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并取得术后病理疗效分级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BF及BV值在胃癌化疗前后的差异性,使用Spearman检验分析胃癌化疗后BF及BV值减少率与病理疗效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再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找出预测胃癌化疗有效的BF及BV值减少率截值.结果 BF及BV值在胃癌化疗前后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胃癌化疗后BF值减少率及BV值减少率与病理疗效分级均呈显著相关(r=0.660,P=0.000;r=0.706,P=0.000).如果将BF值下降12.1%(ROC曲线AUC为0.816,P=0.005)作为评价胃癌化疗有效的截值,其敏感度是82%,特异度是84%;将BV值下降32.8%(ROC曲线AUC为0.844,P=0.002)作为评价胃癌化疗有效的截值,其敏感度是82%,特异度是89%.结论 CT灌注参数BF、BV值减少率可以作为预测胃癌化疗疗效的评估指标.

  • 能谱成像技术减少口腔修复材料金属伪影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晓霞;王文娟;赵兴圣;王凡涛;刘金刚;秦塞;刘雪华;盖程程

    目的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在减少口腔修复材料金属伪影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相同CT剂量指数(CTDI)条件下,对35例牙齿植入口腔修复材料的患者进行GSI扫描并获得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QC)以及40 ~140 keV重组的110个序列单能量图像.由三名高级职称的放射医师对QC图像及单能量图像两种不同成像方式的图像质量差异进行评价并量化分析:选择每例患者伪影较重的两个层面图像进行评价,并分别测量伪影重层面图像的口腔修复材料周围和邻近无金属伪影层面图像的CT值及噪声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伪影指数(AI);比较两种图像的噪声、AI和CNR值.结果 (1)不同keV的单能量图像,口腔金属修复材料邻近组织的CNR佳者为140 keV图像,其中单能量图像的CNR明显高于QC图像(P<0.01);140 keV下的单能量图像的噪声小,并且单能量图像的噪声明显小于QC图像的噪声(P<0.05),同时,随着keV增加,图像噪声逐渐降低.(2)在选定层面的单能量图像中,AI值随着keV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并在140 keV单能量图像时AI值小,140 keV单能量图像的AI值明显小于QC图像的AI值(P<0.01).(3)单能量图像质量评分随着keV升高而逐渐降低,也就表示GSI减少口腔修复材料金属伪影的效果越好;100 keV以上单能量图像的质量优于QC图像的质量(P<0.05).结论 GSI能明显减少在CT检查图像中口腔金属修复材料周围的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并改善口腔金属修复材料邻近组织或病变的显示.

  •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CT、MRI表现

    作者:陈慧;周俊芬;罗建国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的CT、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NF2患者的临床和CT、MRI资料,分析NF2患者的病变分布、形态及CT、MRI特点.结果 12例患者均在桥小脑角区发现病变,5例为双侧,7例为单侧,CT较好显示3例骨性内听道扩大,3例合并多发脑膜瘤,其中2例脑膜瘤钙化,2例合并多发神经鞘瘤,1例听神经合并椎管内神经纤维瘤;MRI能够更好地显示病变的信号特点、分布和大小及与椎管和神经根的关系.结论 NF2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增强扫描对较小听神经瘤、多发脑膜瘤、椎管内肿瘤的检出有明显的优势,对诊断NF2有重要价值.

  • 脑膜结核瘤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刘年元;陈友兰;张玉忠;裴琳

    目的 探讨颅内脑膜结核瘤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脑膜结核瘤MR表现,着重观察瘤体的形态与在T2WI、T1WI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上信号特征.结果 5例脑膜结核瘤均沿着脑膜分布并不同程度地向脑实质内浸润,2例病灶主要位于右侧额部脑膜,2例病灶主要位于左侧额部脑膜并累及大脑镰前部脑膜,1例主要位于大脑镰前部脑膜并累及双侧额部脑膜.4例瘤体T1WI表现为低信号,1例瘤体表现为稍高信号,T2WI及DWI均表现为低信号,T1WI增强扫描上表现为均匀高信号,病灶对应部位白质内均见大片状水肿.结论 颅内脑膜结核瘤的MRI特征表现为病灶主要沿脑膜生长并局部侵及脑实质,T2WI及DWI上表现为低信号,T1WI增强扫描为均匀性强化.

  • 肝细胞肝癌多层螺旋CT表现与微血管侵犯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东旭;丁国旭;张天宇;王余广;冯立民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 搜集102例HCC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有无微血管侵犯分成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甲胎蛋白(AFP)值、肿瘤大小、肿瘤增强CT值;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肝炎类型、肝功能分级、分级程度、肿瘤边缘是否光滑、有无包膜、周围强化.结果 非微血管侵犯52例,微血管侵犯50例,肿瘤的大小、分级程度、边缘、包膜、门静脉期CT值、周围强化与微血管侵犯相关.结论 术前通过MSCT表现可以预测HCC微血管侵犯.

  •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的扩散加权成像对正常及晚发型胎儿生长受限胎盘血流灌注的定量评价

    作者:石慧;孙庚喜;李胜华;艾斌;曾斯慧;刘鸿圣

    目的 比较正常及晚发型胎儿生长受限(FGR)胎盘灌注分数的差异,探讨正常中晚孕期胎盘血液灌注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搜集60例因胎儿轻微先天性发育异常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单胎孕妇及13例产前超声疑诊FGR的孕妇,所有孕妇进行胎盘的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来计算灌注分数(f),并测量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I).利用线性相关分析f与孕龄及子宫动脉PI值、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比较正常组及晚发型FGR组f的差异.结果 晚发型FGR组f值较正常晚孕组显著降低(19.07% vs 27.78%,F=17.354,P =0.000),f值与子宫动脉PI值及新生儿体重均呈显著正相关(r=0.968,P<0.01;r=0.959,P<0.01).正常中晚孕组f值与孕周呈显著负相关(r=-0.534,P <0.01).结论 f值对晚发型FGR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正常妊娠中晚期胎盘灌注分数f值随孕周增加呈下降趋势.

  • 常规辐射剂量评估参数与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在估算儿童心脏CT扫描辐射剂量的差异

    作者:田忠甫;唐立钧;高峰;付明翠;王瑞珠;姜辉;卞宠平;王颖

    目的 比较常规辐射剂量评估参数与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在估算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CT扫描时所受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将161例CHD患儿按年龄分为A组(<4个月)、B组(4个月~1岁)、C组(1~6岁)、D组(>6岁),采用Philips 128螺旋CT扫描仪对CHD患儿进行心脏CT增强扫描,在气管隆突层面测量每例患儿的左右径(LAT)、前后径(AP),测算患儿有效直径(ED),同时记录每例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值、剂量长度乘积(DLP)值、有效辐射剂量(ED*)值,计算SSDE.分析CTDIvol、DLP、ED*及SSDE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A组CTDIvol和SSDE分别为(2.705±0.110) mGy和(6.688±0.352) mGy(t=-65.780,P<0.001),B组CTDIvol和SSDE分别为(2.699 ±0.166) mGy和(6.394±0.429) mGy(t=-66.191,P<0.001),C组CTDIvol和SSDE分别为(2.516±0.232) mGy和(5.727±0.640)mGy(t=-32.653,P<0.001),D组CTDIvol和SSDE分别为(2.580±0.147) mGy和(5.098±0.289) mGy(t=-15.540,P<0.001),SSDE值均大于CTDIvol值,且随着年龄增长差值越大,SSDE之间差值较CTDIvol之间差值更大.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体重及CTDIvol、DLP、ED*、SSD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与CTDIvol之间无相关性(r=-0.138,P>0.05),而与DLP、ED*、SSDE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232、0.232、-0.422,P<0.01).结论 CTDIvol明显低估了患儿所受的辐射剂量,SSDE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不同体型患儿进行心脏CT扫描时实际接受的辐射剂量.

  • 动态增强MRI及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和腺病的诊断

    作者:张敏;董光;聂家秋;张亚平;于艳妮;郭荣;耿海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74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MRI资料,其中DCIS 38例、腺病36例,术前均行DCE-MRI及DWI.统计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运用x2检验和t检验分析DCIS和腺病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DCIS和腺病的ADC界值.结果 DCIS和腺病均以非肿块样强化多见(96.8%,94.4%),前者以导管样、节段样强化为主(22/38,57.8%),后者以区域性、弥漫性强化为主(20/36,55.5%);DCIS以均匀强化多见(15/38,39.5%),而以点簇样强化更具特征性.乳腺腺病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21/36,58.3%),且强化方式多变;Ⅰ型TIC多见于乳腺腺病(18/36,50%),而Ⅲ型曲线多见于DCIS(13/38,34.2%),Ⅱ型曲线在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DCIS的ADC值(1.048 ±0.163)×10-3mm2/s显著低于乳腺腺病ADC值(1.521±0.323)×10-3 mm2/s(b=800 s/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根据ROC曲线确定ADC界值为1.30×10-3 mm2/s,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8%、81.8%(b=800 s/mm2).结论 DCE-MRI有助于鉴别DCIS和乳腺腺病,联合DWI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 乳腺背景实质强化与月经状态、月经周期及乳腺纤维腺体组织含量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勤勍;杨军;丁莹莹;李卓琳

    目的 探讨乳腺增强磁共振背景实质强化(BPE)与月经状态、月经周期及乳腺纤维腺体组织(FGT)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女性受检者的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资料.根据月经状态(绝经前和绝经后)及受检时所处月经周期的周数(1~4周)将受检者分组.BPE分为四级:极少量、少量、中等量、大量.在DCE-MRI扫描早期(89 s)定性评估BPE,在早期及晚期(449 s)定量计算双侧乳腺背景实质强化的增长率(BPER=SIpost-SIpre/SIpre),并与FGT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PE与月经状态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0.677),绝经前组BPER高于绝经后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后组的BPE与FGT含量之间均呈弱相关性(r=0.321).月经周期后半阶段(第3、4周)定性BPE及定量BPER较前半阶段(第1、2周)高.增强晚期BPER高于早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乳腺BPE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E与月经状态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绝经后女性强化低于绝经前).BPE与月经周期具有明显相关性;在月经周期的前半阶段(第1~2周),BPE较低,推荐在此期间进行乳腺MRI检查.FGT含量与BPE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 肝脏尾状叶囊实性肿物——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邹丽艳;赖丙林;杨宏;钟俊远;彭吉东

    患者 男,23岁.因“右上腹间歇性疼痛3天”入院;既往体健,血压110/70 mmHg,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肿块未触及.辅助检查:乙肝三对定量阴性,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凝血四项、肿瘤标记物及儿茶酚胺等实验室检查均正常.CT检查:肝尾状叶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清楚,有包膜,大小约为5.9 cm ×6.3 cm×7.3 cm,平扫肿物实性及囊性成分CT值分别为38 HU、18 HU;增强后动脉期呈边缘结节状明显强化,内可见血管影(图1);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并逐渐向中心填充;平衡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减弱;囊性部分不强化.同一层面同一实性成分三期CT值分别约174 HU、133 HU、97 HU.

    关键词:
  • 肝内胆管腺瘤的CT、MRI表现特征(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光俊;杨新官;龙梅;何敏丽;童秋云;邱维加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腺瘤(BDA)的CT、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BDA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结合文献重点讨论其CT、MRI表现特点.结果 1例表现为肝右前叶下段被膜下结节,CT平扫呈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周边见晕环征,延迟期见小斑片状延迟强化.肝胆特异期病灶呈低信号.1例为肝右后叶上段被膜下的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强化方式与前相同,周边也见晕环征.结论 肝内BDA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多表现为靠近肝脏表面,体积较小,富血供,延迟强化;少数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有时周围见晕环影.

  • 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易自生;熊敏;刘一平

    目的 探讨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分析3例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同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其MRI特点.结果 3例海绵状血管瘤中,1例位于第四脑室,2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1例第四脑室海绵状血管瘤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肿块周边见短T2信号环),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1例右侧侧脑室海绵状血管瘤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另1例右侧侧脑室海绵状血管瘤呈等T1、稍长T2信号(肿块内见斑条状短T2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呈明显低信号,增强后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3例海绵状血管瘤FLAIR呈明显高信号或高信号为主.结论 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呈多样性,典型病例类似于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不典型病例主要与脑膜瘤鉴别.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