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DC值对乳腺导管原位癌侵袭成分的研究价值

    作者:郭宏兵;刘菲;史新乐;赵一林;邹殿俊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应用小ADC值和不同ADC值对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侵袭成分进行术前预测评估.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69例女性DCIS患者70个病灶进行本次试验.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从多个感兴趣区测量值中选出小和大ADC值.同时计算大ADC值和小ADC值间的差值,即ADC差值,后比较DCIS和DCIS侵袭成分的小ADC值和差值ADC.结果 DCIS侵袭性成分小ADC值明显低于DCIS,P=0.0037.DCIS侵袭性成分差值ADC值明显高于DCIS,P=0.0007.小ADC值与差值ADC值具有明显负相关性(r=0.65).ROC分析显示小ADC值有效阈值低于1.1×10-3mm2/s,有助于鉴别DCIS侵袭性成分和DCI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和77%.ADC差值有效阈值高于0.23×10-3mm2/s,同样,有助于鉴别DCIS侵袭性成分和DCI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和76%.结论 小ADC值和差值ADC有助于发现侵袭成分,确定侵袭成分有助于术前决定是否清扫前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

  • 绝经后女性治疗乳腺导管原位癌寿命与其他女性一样

    作者:方爱玲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其他乳腺癌不太一样,因为它是非浸润性癌症,所以它不会向身体的其他部位扩散.然而,它也会进展称为浸润性乳腺癌,从而对生命产生威胁.荷兰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希望查明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如何影响长期生存情况.

  • 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兆祥

    由于乳腺X线照相用于筛选乳腺癌,使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的检出率显著增加,目前占已筛选出的乳腺恶性肿瘤的30%。就我们对DCIS现有的认识和分类来看,对侵袭前病变(尤其是交界性肿瘤)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有证据表明,DCIS是与大多数乳腺侵袭癌关系密切的前驱病变,其形态学表现颇不一致。组织学上有微乳头型、筛状型、实体型和粉刺样型;细胞核从异型性不明显到显著多形性。因此,DCIS需与从不典型导管增生到微侵袭癌之间的各种病变相鉴别。

  • 乳腺X线摄影与MRI联合检查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薛志伟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与MRI联合检查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确诊的5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全部患者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原位癌病例,且患者均于术前行X线和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分为Ⅰ、Ⅱ两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Ⅰ组仅对乳腺X线摄影检查相关影像资料进行分析,Ⅱ组对乳腺X线摄影与MRI联合检查的全部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对两组诊断一致率进行比较.结果:Ⅰ组乳腺导管原位癌鉴别中共计45例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合,一致率为86.54%,Ⅱ组共计51例与临床诊断相符合,一致率达到98.08%,两组诊断一致率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X线摄影与MRI联合检查在临床中可有效提高乳腺导管原位癌检出率,在乳腺导管原位癌鉴别中具有积极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 X线结合MR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秦燕

    目的:分析X线结合MRI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X线结合MRI诊断,分析44例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X线结合MRI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准确率非常高.结论:对疑似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患者可行X线诊断,必要时结合MRI进行综合分析,这样能提升诊断准确率.

  • 乳腺导管原位癌在乳腺钼铑双靶X线摄影术中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

    作者:吕锐;韩英;刘淼淼;王艳平;李囡馨

    目的 评价乳腺导管原位癌在钼铑双靶X线摄影术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DCIS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经病理证实为DCIS患者的乳腺钼铑双靶X线图像,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结果 59例DCIS患者钼铑双靶X线技术均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59例患者中,微小钙化49例;非钙化10例.钙化与非钙化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乳腺钼铑双靶X线摄影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有效评价DCIS,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病理诊断

    作者:丁华野;皋岚湘

    主要介绍10种乳腺特殊类型导管原位癌的形态学特点,包括:乳头型、大汗腺型、神经内分泌型、印戒细胞型、囊性高分泌型、透明细胞型、梭形细胞型、黏液型、附壁型和分泌型.重点讨论了导管原位癌低、高级别间的鉴别,以及导管原位癌和普通型上皮增生、非典型导管增生、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并且提出了环死、肌上皮细胞、次级腺腔、大汗腺化生增生、细胞内黏液、泡沫状组织细胞、梭形细胞、钙化及核分裂象等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 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取材及报告标准化的几个问题

    作者:阚秀;陈定宝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乳腺检查方法 的改进,乳腺DCIS的检出率已明显增加.目前,乳腺DCIS缺乏统一的取材和病理报告规范.不同单位因标本取材的差异,其确切诊断受到限制;因DCIS的组织形态学多样又涉及分级,病理报告也没有标准化的要求.故本文结合文献,提出对乳腺DCIS取材的诊断标准化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 乳腺导管原位癌浸润机制分析

    作者:黄波;谈顺

    乳腺导管原位癌是可以治愈的早期癌,但他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因此,研究其浸润机制有助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本文就乳腺导管原位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观遗传学、基因变异、癌细胞迁移能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癌周微环境等方面对其浸润机制做一简要分析,以期为更好地认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依据,终应用于临床.

  • 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兆祥

    由于乳腺X线照相用于筛选乳腺癌,使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检出率显著增加,目前占已筛选出乳腺恶性肿瘤的30%[1].就我们对DCIS现有的认识和分类来看,对侵袭前病变(尤其是交界性肿瘤)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2].有证据表明,DCIS是与大多数乳腺侵袭癌关系密切的前驱病变,其形态学表现颇不一致.

  • 乳腺导管原位癌浸润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荣菊;牛昀;高玉霞

    随着X线摄影技术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在每年新诊断的乳腺癌中已占到了20%~30%.经及时治疗超过95%的DCIS患者可生存lO年甚至更长;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则约50%可进展为浸润性导管癌(IDC),预后明显变差.既然发生浸润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浸润是怎样发生的呢?什么样的DCIS容易发展为IDC?它们都具有哪些特征呢?对DCIS浸润机制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可以加深对DCIS生物学行为的理解,提高对DCIS发展趋势的推断能力,有助于对不同浸润潜能DCIS的针对性治疗,并有效地阻止其发展为IDC.近年来DCIS的浸润机制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在此综述如下.

  • 超声对乳腺导管原位癌中钙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伟伟;丛阳;刘琳;王怡;陶玲玲;余小情;周伟

    目的 探讨超声(US)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钙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77例DCIS的US和MMG图像.按照是否检出钙化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677例US检出钙化460例(68.0%),其中病灶区钙化454例(67.1%).MMG检出钙化537例(79.3%),其中病灶区钙化392例(57.9%).MMG与US同时发现钙化389例(57.5%),同时发现病灶区钙化287例(42.4%).US发现的460例钙化中,细点状钙化多见,包括肿块内细点状钙化339例(50.1%),单纯腺体内细点状钙化41例(6.1%),导管扩张内实质样低回声伴细点状钙化40例(5.9%).结论 高频超声对DCIS钙化有很高诊断价值.US结合MMG可提高DCIS钙化诊断准确率.

  •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弹性成像研究

    作者:李伟伟;陈曼;郑雯;唐蕾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2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6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IP)、29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及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120例乳腺纤维腺瘤(FA)、156例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声图像特征,结合BI-RADS分级及弹性指南将图像分5级,其中4级分为4a、4b、4c.4b及4b以上定义为硬度偏硬,以下为硬度偏软,并比较组间弹性应变率比.结果 按硬度分级,DCIS与IDC、DCIS与LP、DCIS与UDH及ADH、DCIS与FA、IDC与IP、IDC与UDH及ADH、IDC与FA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DCIS与IDC、IDC与IP、IDC与FA组间弹性应变率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弹性成像技术检查能够有效提高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准确度.

  • 乳腺导管原位癌图像定量分析程序设计

    作者:张永进;赵靖;王海滨;高洁

    目的 设计基于几何参数的乳腺导管原位癌图像定量分析识别程序,检测识别乳腺导管原位癌.方法 200例明确诊断的乳腺导管原位癌经HE染色的组织切片,100例用于设计软件程序,100例用于检验软件.以乳腺导管原位癌筛孔型中的筛孔作为研究对象,在筛孔中提取出定量参数指标,主要包括:细胞周长、半径、面积、距离、距离比、平均灰度、并以这些几何参数为基础设计程序.结果 该程序实现了感兴趣区域选定,交互式图像分割,同时计算周长、半径、面积、距离、距离比、平均灰度参数,软件可以输出并保存测量结果,对100例明确诊断病例分析,准确率为98%.结论 以细胞的周长、半径、面积、距离、距离比、平均灰度为几何参数设计的图像分析程序可以检测乳腺导管原位癌(筛孔型).

  •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包凌云;谭艳娟;朱罗茜;许晓静;孔凡雷;刘坚;朱庆庆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乳腺DCIS患者的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表现。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表现,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的乳腺DCIS检出率比较采用非参数Cochran′s Q test比较,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cNemar test。结果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表现为肿块(伴或不伴微钙化)的乳腺DCIS分别为13例(19%)、22例(33%)、25例(37%),常规超声、ABVS表现为肿块(伴或不伴微钙化)的乳腺DCIS均多于钼靶X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0.08,P均<0.05),而常规超声与ABVS表现为肿块(伴或不伴微钙化)的乳腺DC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表现为单纯或伴发微钙化的乳腺DCIS分别为42例(63%)、30例(45%)、39例(58%),钼靶X线、ABVS表现为单纯或伴发微钙化的乳腺DCIS均多于常规超声,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4、5.82,P均<0.05),而钼靶X线与ABVS表现为单纯或伴发微钙化的乳腺DC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的乳腺DCIS检出率分别为84%、70%及91%,钼靶X线、ABVS的乳腺DCIS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39,P均<0.05),但ABVS与钼靶X线的乳腺DCIS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BVS能提高超声对乳腺DCIS的检出率,与钼靶X线诊断效能相仿。

  • 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国强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细胞组织学检查后明确乳腺癌类型,比较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以及Ⅰ、Ⅱ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进行保乳手术加放化疗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48例中有2例粉刺型复发,有1例非粉刺型复发,Ⅰ、Ⅱ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与其Ⅰ、Ⅱ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比,复发率低,且复发患者中粉刺型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复发率较高.

  • 乳腺Paget病特点及治疗一例分析

    作者:岳军忠;远丽;徐同利;徐建民;徐青

    乳腺Paget病又称湿疹样癌.1874年由英国的Paget首先报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临床上较为少见.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恶性程度低,若伴发乳腺导管原位癌或浸润癌则恶性度明显增加.除非临床上可以触摸到明显的肿块,否则本病常易误诊为乳头湿疹.本文就1例乳腺Paget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等进行归纳介绍.

  • 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赵建新;刘荫华

    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概念首先在1960年被提出,随后的一些研究证实了DCIS多起源于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erminal duct/lobular unit,TDLU),并且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浸润性癌.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其治疗策略与浸润性癌基本一致.随着乳腺钼靶X线摄片技术问世,DCI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治疗手段的探索也成为乳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

  • 家族性多发肿瘤遗传一例临床分析

    作者:范小庆;雷秋模;熊秋云;王忆丽;李志华

    目的 肿瘤具有遗传性,提高家族性肿瘤遗传认识的重要性,有利于对具有肿瘤家族史患者的早发现与早治疗.本文报告1例乳腺癌导管原位癌病例,同时介绍该病例肿瘤多发家系.方法 分析南昌市第三医院2015-09-15收治的1例无肿块触及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肿瘤家族病史.结果 患者经乳腺摄影检查片示右乳外上方呈簇状泥沙样钙化集聚,术后病理提示乳腺导管原位癌(高级别).该家系4代28人,11例(39.3%)癌症患者,其中肺癌2例,结直肠癌2例,胃癌1例,肝癌1例,膀胱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乳腺癌1例,脑膜胶质瘤1例,肾母细胞瘤1例.结论 该家系肿瘤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征象和X线摄影表现与ER、PR、HER-2的关系

    作者:袁美芹;郭坤霞;刘奎灿;成静;常燕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 DCIS)的超声征象、X线摄影表现及其与ER、PR、HER-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9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超声和X线摄影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年龄、超声征象及钼靶X线表现与ER、PR、HER-2表达的关系,采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分析肿块直径与 ER、PR、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肿块型的乳腺导管原位癌中,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81.25%(26/32)、87.50%(28/32)、68.76%(22/32),而在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原位癌中,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8/17、8/17、10/17。肿块型 DCIS 中 ER、PR 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肿块型(χ2=6.110、7.356, P=0.013、0.007),但两组间HER-2阳性率的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χ2=0.483,P=0.487)。 X线摄影表现为钙化型的乳腺导管原位癌中,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60.61%(20/33)、75.76%(25/33)、75.76%(25/33),非钙化组的乳腺导管原位癌中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14/16、11/16、7/16。钙化型DCIS中HER-2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钙化型(χ2=4.872,P=0.027),但两组间ER、PR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12、0.031,P=0.113、0.860)。超声发现钙化的例数占X线摄影发现钙化例数的54.54%(18/33)。结论超声声像表现为肿块的DCIS,其ER、PR高表达;X线摄影表现为钙化的DCIS,其HER-2也高表达。以上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

100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