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上皮样肉瘤MRI表现及病理回顾一例

    作者:潘志华;孔德军

    患者男,26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外侧直径约3 cm无痛性结节,进行性增大,右大腿外侧可扪及大小约10 cm×8 cm×2 cm的不规则肿块,质地中等,明显压痛.MR表现:右侧大腿中下段前外侧肌群区可见不规则肿块,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肿块内可见多个类圆形、片状短T1、长T2信号,其边缘可见长T1、短T2信号包绕,肿块境界不清,大小约16.0 cm ×8.2 cm×5.3 cm,部分边缘不清,肿块包绕右侧外侧股骨约2/3,邻近骨质未见确切破坏征象,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其内可见多个类圆形、片状无强化区(图1~4).术中见:右大腿外侧局部肿胀,皮下组织、外侧筋膜组织处渗出多,组织界限不清,右大腿股外侧肌、股直肌中下份肿胀,有明显硬结(图5).标本病理检查:手术标本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关键词:
  • 脑实质实性室管膜瘤类似于脑膜瘤一例

    作者:廖大伟;刘衡;刘新峰;欧新伟;江林;周全中;张体江

    患者女,42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昏,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体检: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间接对光反应灵敏,视力视野无异常,双侧鼻唇沟无变浅,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CT表现:右侧额颞叶见稍高密度团块影,大小约62 mm×62 mm×63 mm,密度均匀,CT值45 HU,边界清楚,右侧脑室明显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左侧移位约15 mm,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图1、2).

    关键词:
  • Kartagener综合征一例

    作者:王亮;盛茂;李京恩;郭万亮;沈钧康

    患儿 女,14岁.反复咳嗽数年,以夜间咳嗽为主,有时伴浓痰;体检:T 38℃,P 76次/分,R 27次/分,BP 118/73 mmHg,胸廓饱满,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哕音,肺肝浊音界位于左锁骨中线第六肋间,心尖搏动位于右第五肋间、右锁骨中心内5 mm.胸片(图1):两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胸廓前后径增大,两侧膈面低平,呈桶状胸改变,左下肺心缘旁见大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呈蜂窝状改变;心影大部分位于右侧,心尖位于右侧胸腔;右上腹膈面下见胃泡影,左上腹较致密.

    关键词:
  • 下颌骨巨大恶性神经鞘瘤伴大片坏死一例

    作者:夏琳;周永庆;侯明伟;田林

    患者男,43岁."发现下颌骨疼痛性包块8年余"入院.患者诉约8年前发现下颌骨略膨隆,略有压痛,3年前下中切牙松动后自行脱落,1年前右下前牙松动,包块压痛加剧,未行任何治疗.十余天前将右下前牙拔除,拔牙创有黄色、臭味、刺激性液体溢出,于当地诊所输液6天未见好转遂转我院治疗.2007年患"肺结核"已治愈.体检:T36.7℃,P 80次/分,R 18次/分,BP 110/70 mmHg.专科情况:颏部隆起、前突、压痛.张口可,咬颌关系可,口腔卫生较差,Ⅲ度牙结石.4321(T)1缺失,5(T)Ⅰ度松动,(T)2Ⅱ度松动,(T)3Ⅰ度松动.5(T)至(T)2之间包块隆起,相对前庭沟变浅、口底抬高,包块表面可见上颌牙压痕,牙龈红肿,压痛明显.双侧颌下及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小便常规结果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下颌骨包块性质待查(成釉细胞瘤?角化囊肿?).

    关键词:
  • 粘胆症一例

    作者:徐佳佳;陈晓荣

    患者男,73岁.因腹痛1个月、黄疸1周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检查: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腹平软,中上腹部轻压痛,以剑突下明显.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触诊不满意,肝区无叩痛,Murphy征可疑阳性.辅助检查:直接胆红素:7.0 μmol/L,r-GT:172 μ/L,HBSAb(+),AFP:10.2 ng/L,CA199:40.7 ng/Lo CEA:4.7ng/L.入院彩超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CT:示胆总管下段团片状致密影,呈轻度强化(图1),肝内外胆管扩张,左叶胆管扩张显著,且左外叶胆管壁显示较厚、轮廓模糊(图2),考虑胆总管下段肿瘤并胆道梗阻、胆管炎.MRCP:肝内外胆管呈树枝状扩张,胆总管下段腔内见条片状稍短T1、稍短T2信号(图3、4),考虑胆道肿瘤或炎性赘生物.

    关键词:
  • 胆囊巨大结石肠内瘘并肠梗阻一例

    作者:匡永才;赵丹丹;刘玥;覃涛;张永学

    患者男,82岁.剑突下、右上腹部疼痛并加重2天.体检:P 70次/分,Bp 114/70 mmHg,体温36.8℃.腹平,剑突下、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阳性,肠鸣音正常,腹部无手术瘢痕,四肢活动可,既往有胆囊结石、胆囊炎、慢性胃炎史.ECG: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尿量少,肾功能持续恶化,尿素氮、肌酐指标持续上升.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4.3×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0.836、中性粒细胞计数10.2×109/l、淋巴细胞比值0.085.尿素13.3 mg/l,血清肌酐114.0μmol/l,尿酸601.7 μmol/l.影像检查:全腹部CT平扫示胆囊体积明显缩小,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致密影,胆囊壁增厚,边缘模糊,十二指肠壁增厚,与胆囊分界不清,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异常,胃内可见积液及液平面(图1),另于空肠末端可见一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缘不规则,密度欠均,位于肠腔内,呈同心圆混杂密度影,其近端肠管均匀一致稍扩张,内充满液性密度影(图2、3).

    关键词:
  • 脂肪瘤样型冬眠瘤MRI表现一例

    作者:龚良庚;罗丹丹

    患者男,19岁.10余年前发现右颈部一包块,近2个月包块增大明显,有颈部压迫感,无压痛.MRI表现:平扫见右侧颈深间隙内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晰,信号不均匀,内见弥漫分布的条状低信号间隔.T1WI呈高信号,但低于皮下脂肪的信号,其外周可见更低的信号,口咽侧壁受压推移(图1).轴位T2WI脂肪抑制呈不均匀高信号,且外围信号更高(图2).DWI呈高信号(图3),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2.17×10-3mm2/s,外围更高信号区ADC值为2.53×10-3 mm2/s.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随后呈渐进性强化(图4、5).

    关键词:
  • 320排容积CT全肝灌注成像模式的初步应用

    作者:李芃;赵建农;钟维佳

    目的 应用320排容积CT全肝灌注模式,探讨正常肝脏的CT灌注血流特征,为肝脏疾病的灌注成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5名经临床证实的健康自愿者,采用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模式行CT全肝灌注检查,将数据导入Abdomen perfusion软件对全肝进行灌注分析,分别测量肝脏各段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动脉灌注分数(APF),分析肝脏各段间及左、右半肝血流灌注的差异.结果 肝脏Ⅰ~Ⅷ段HAP、HPP、AP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P:F=2.773,P=0.008;HPP:F=4.659,P=0.000;APF:F =4.681,P=0.000).肝脏Ⅰ段HAP与除Ⅲ段之外的肝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Ⅲ段HPP与肝脏其他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Ⅰ、Ⅲ段APF与V、Ⅵ、Ⅷ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肝与右半肝HPP、A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P=0.008).结论 应用320排CT全肝灌注模式可直观反映及准确地评价肝脏整体各段及左、右半肝血流灌注特征.全肝各段及左、右半肝的血流灌注情况不尽相同,可能与肝血管解剖特点有关,可以为肝脏疾病的灌注研究提供正常基准.

  •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3.0 T MRI的表现

    作者:刘翠翠;曲金荣;张宏凯;邵楠楠;张建伟;李祥;张首宁;李彦乐;黎海亮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术后的3.0 T MRI的表现特点.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患者中42例经TACE联合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常规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b=0、700 s/mm2)扫描,根据术后患者血清AFP值及MRI动态增强有无血供等指标将治疗疗效分为三组(好、中、差),分别分析介入治疗后1个月的MRI表现特征.结果 疗效好的病例血清AFP未见异常升高,其MRI表现特点是T1WI呈边缘高信号,反相位内见信号减低区,T2WI呈等、低信号,内见不规则低信号,DWI呈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扫描时各期均未见强化,病灶边缘光整;疗效中和差的病例AFP高于正常值,动态增强时有强化部分,其MRI表现特点是T1WI呈边缘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T2WI呈中高、等信号,DWI呈低信号为主,混杂高信号,部分边缘见高信号结节,增强时可见环形及边缘结节样强化,部分肿瘤出现子灶或者癌栓.结论 原发性肝癌TACE联合RFA治疗之后,可以使用MRI评价栓塞和射频是否完全,或者是否存在残留或者复发,进一步指导患者临床治疗.

  • 健康青年人肝脏DTI特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微微;刘爱连;R.P.Vijay Anand;郝丽;宋清伟

    目的 初探3.0TMR扫描仪上健康青年人肝脏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可行性及特性.方法 对30名健康青年自愿者行上腹部DTI序列扫描,其中男15名,女15名,平均年龄(24.9±2.1)岁.纳入标准: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经MR常规序列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及弥漫性肝病.采用GE Signa 3.0 T HD超导型MRI扫描仪,8通道联合相控阵线圈,呼吸门控及ASSET技术,应用频率选择脂肪饱和.在6个正交方向施加扩散梯度,b值分别为300、500、800 s/mm2,层厚7 mm,层距1 mm,视野35 cm×35 cm,矩阵96×128,激励次数4,Phase fov为0.8.在ADW 4.4工作站上行后处理,重组出平均扩散系数(ADC)图、部分各向异性(FA)图及各向同性图,计算不同b值下肝脏右叶的ADC值、FA值.应用AAPM方法计算不同b值下图像SI及SNR.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值下的ADC值、FA值、SI及SNR.应用独立变量t检验比较男女组间的ADC值及FA值.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不同b值下,30名自愿者的ADC值、SI及SNR具有显著性差异,随b值升高,ADC值、SI及SNR降低;FA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不同b值下的ADC值及FA值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脏DTI扫描是可行的.肝脏实质FA值在不同b值下相对稳定,有望应用于肝脏微观结构及弥漫性肝病的评价.DTI序列对于肝脏疾病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具有良好前景.合适的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对于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及实验的可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

  • MRI对子宫畸形的诊断及分型价值

    作者:马喜娟;顾娟;汪秀玲;孙晋军;陈刚;赵宝忠;师毅冰;郝敬明

    目的 评价MRI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及分型价值,并尝试对检查序列及检查方位进行比较,优化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临床确诊为子宫畸形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年龄22~ 29岁,平均25.2岁.结果 (1)9例患者MRI均诊断为子宫畸形,双子宫l例(1/9),伴双阴道;双角子宫5例(5/9);完全纵隔子宫2例(2/9);完全纵隔子宫伴双角子宫1例(1/9),MRI分型诊断与临床终诊断结果完全符合者9例(9/9).(2) MRI轴位、冠状位的T2WI或T2WI脂肪抑制序列可清楚显示畸形子宫,斜矢状位T2 WI及各检查方位T1WI可作为补充序列.结论 MRI能够评价子宫畸形的形态学改变并准确分型,并能发现并发的其他病变,可作为子宫畸形诊断及分型的可靠检查方法.对临床怀疑子宫畸形患者,MRI检查应将轴位和冠状位的T2WI或T2WI脂肪抑制序列作为常规扫描方位及序列.

  • 3.0 T磁共振波谱及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爽;李彩英;高凤霄;李永才;王伟;李敬民;李庆啸;刘晓伟

    目的 应用3.0T多射频磁共振1H-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正常自愿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进行定量研究,并从肝脏代谢及水分子扩散水平探讨肝硬化的机制. 方法 选取30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根据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选取Child-Pugh改良肝功能计分分级法评分为5分及其以上者):男22例,女8例,年龄34 ~ 65岁,平均(50.19±8.61)岁.选取38名正常自愿者为正常组(经临床检查无肝炎、肝硬化及肿瘤病史,上腹部MRI和/或CT检查未见异常):男19例,女19例,年龄25~ 75岁,平均(41.22±14.67)岁;全部行1 H-MRS及DWI检查(正常组与肝硬化组检查方法相同,其中b值取500 s/mm2),采集其水峰峰值、水峰下面积、脂肪峰峰值、脂肪峰下面积、脂肪分数以及肝脏DWI ADC值,并应用SPSS 13.0软件将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1 H-MRS水峰峰值、水峰下面积均低于正常组(P值分别为1.65×10-8和3.78×10-5,P<0.05);两组间脂肪峰高、脂肪峰下面积、脂肪分数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9,0.62,0.12,P>0.05).对照组与肝硬化组之间,b=500 s/mm2时,两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3,P<0.05).结论 3.0 T 1H-MRS及DWI可以作为一种检查肝硬化的新手段,可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肝硬化机制.1H-MRS及DWI对临床肝硬化定性及定量诊断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CT对胰腺转移瘤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光宪;邹利光;张冬;杨华;文利

    目的 比较胰腺转移瘤与胰腺癌的CT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胰腺转移瘤与14例胰腺癌患者的CT资料,并作对照研究.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1)胰腺转移瘤:共28个病灶,主要位于胰颈、体部,其中多发型9例,直径0.5 ~11.0 cm,平均2.31 cm,26个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26个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强化7个,环形强化6个,中度强化并环形强化6个,明显强化8个,不强化1个,明显强化的病灶仅见于肾癌转移.所有病例均合并其他部位转移.(2)胰腺癌:均为单发病灶,直径1.68~9.70 cm,平均4.55 cm,9个病灶出现分叶,13个病灶边界不清,6个病灶远端胰腺萎缩,9个病灶侵犯周围结构,6个病灶导致胰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8例,中度强化5例,环形强化1例.CA19-9均升高.结论 胰腺转移瘤和胰腺癌具有较明显的CT特征,可以作出正确判断.

  • 十二指肠壅积症的CT影像分析

    作者:柯祺;夏成德;曾效力;方挺松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壅积症(DSD)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17例DSD患者(实验组)及20例无症状的成年人(对照组)进行仰卧位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两组人群十二指肠和肠系膜上动脉(SMA)的CT影像表现,比较两组的影像差异.结果 DSD的CT影像包括胃十二指肠球部、降段及部分水平段扩张,SMA对十二指肠水平段造成压迹,十二指肠水平段充盈不佳、管腔狭窄等改变;实验组SMA与腹主动脉(A0)的夹角与对照组相近,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0.713,P>0.20);实验组SMA与AO间距较对照组小,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 =0.545,P>0.25).实验组SMA与AO间距<10 mm者有10例(58.82%)、SMA与AO夹角<30°者有11例(64.71%),而对照组SMA与AO间距<10 mm者7例(35%)、SMA与AO夹角<30°者4例(20%),但两组之间SMA与AO间距及夹角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P=0.068,0.071).实验组中11例SMA与AO夹角<30°的患者,这11例患者与实验组之间SMA与AO夹角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768,P>0.10).结论 多层螺旋CT观察十二指肠的形态变化有利于DSD的诊断,但单纯测量SMA与AO间距和夹角是否能确诊DSD则难以定论.

  • MRI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子宫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关顺;刘云霞;艾丛慧;李卓琳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子宫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包括3例平滑肌肉瘤、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4例腺肉瘤、12例癌肉瘤)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肉瘤DWI及MRI表现,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点、强化方式、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分期情况,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及相应正常子宫肌层、内膜的ADC值.结果 肿瘤多表现为信号不均伴肌层浸润的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为中等或高信号,增强多呈明显强化,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本组子宫肉瘤ADC值0.87×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子宫肌层(1.59×10-3mm2/s)、内膜(1.73×10-3mm2/s),也显著低于文献报道良性病变的ADC值(1.44~ 1.55×10-3mm2/s).结论 ADC值在子宫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准确性.

  • 长期强制戒断的海洛因依赖者对毒品线索反应的fMRI研究

    作者:李强;王亚蓉;李玮;杨伟川;朱佳;郑颖;陈佳杰;王玮

    目的 探讨长期强制戒断对海洛因依赖者在毒品线索条件下渴求及大脑反应的影响.方法 18名经过长期强制戒断的海洛因依赖者及20名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关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参加本研究.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的实验范式,利用3.0T磁共振设备采集功能数据,并利用SPM 8及SPSS 16.0软件进行大脑激活区差异分析及渴求变化分析.结果 长期强制戒断的海洛因依赖者在毒品线索条件下主观渴求无明显变化(t=1.51,P=0.1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强制戒断组在毒品线索>中性线索条件下明显激活的脑区包括条件/记忆相关脑区(右侧杏仁核、海马旁回)及视觉空间注意力相关脑区(双侧额下回,左侧顶上小叶).结论 长期强制戒断可能有利于海洛因依赖者保持低的渴求水平,但海洛因依赖者对毒品相关线索的学习性反应可能长期存在.

  • 偏头痛患者中脑深部核团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王静杰;李咏梅

    目的 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定量分析偏头痛患者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黑质(SN)、红核(RN)的微观结构改变及其与偏头痛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偏头痛患者4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名行T2WI、3D-TOF-MRA和DTI扫描,选择双侧PAG、SN、RN为感兴趣区,分别测量两组各感兴趣区的平均扩散率(MD)值、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双侧PAG区FA值降低,MD值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2)双侧RN、SN的FA、MD在两组间各个区域的变化不同,右侧RN的MD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区域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所有感兴趣区的FA值、MD值与偏头痛发病显著相关.结论 DTI技术可以探测偏头痛患者PAG的选择性改变,研究结果支持PAG是偏头痛发病的特异性结构.

  • 颅内血管外皮瘤MRI诊断以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楠楠;盛会雪;张宗军

    目的 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瘤(HPC)磁共振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学对照,提高对HPC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颅内HPC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8±13.8)岁,术前24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19例行水抑制T2WI,20例行扩散加权成像,8例行MR波谱成像,6例行灌注成像.3例行MRA,2例行MRV.分析其在不同序列上的影像特征并和病理对照.结果 26例HPC好发部位依次为旁矢状窦面、蝶骨翼区、天幕周、鞍区及大脑凸面.92.3%(24/26例)呈窄基底与脑膜相连.易侵犯硬膜及静脉窦.HPC实质呈T1WI等低、T2WI等高信号,强化不均.瘤内出血、囊变多见.部分囊变区强化明显,亦可见壁强化.肿瘤实质在ADC上呈等高信号,灌注成像上示肿瘤灌注高于皮质区.MR波谱成像上75%(6/8例)出现Cho增高,100%(8/8例)NAA及Cr峰降低,25%(2/8例)在3.56 ppm处出现一个较高的肌醇峰.33%(1/3例)可显示来自于左大脑前动脉的供血动脉.2例行MRV均可显示瘤周迂曲血管,以及静脉窦侵犯范围.结论 HPC少见,但在磁共振成像上有一定的特异性,rADC值、MR波谱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有助于诊断,术前MRA及MRV对其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 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64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

    作者:石琴;李平;彭英伦;白建良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行64层心脏CTA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变异患者45例,对原始图像进行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重组,分析各型冠状动脉变异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7例:1例左冠状动脉源于右冠状窦,2例右冠状动脉源于左冠状窦,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后冠状窦,2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主动脉壁(其中1例伴肌桥),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瘘2例:1例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伴左回旋支发育不良),1例右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瘘.32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5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左回旋支未发育.结论 64层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变异的解剖细节,对其形态学评价具有突出优势,有重要诊断价值.

  •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心房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璐;夏黎明;孙子燕;韩瑞;鲁亮;李茜

    目的 应用心脏磁共振对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HCM)患者的左心房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纳入35例NOHCM患者(NOHCM组)和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根据左心房大体积指数(LAVmaxI)是否增大,NOHCM组分为正常LAVI亚组和增大LAVI亚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正常LAVI亚组和增大LAVI亚组左心各功能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AVI正常亚组左心房小体积指数(LAVminI)增大,左心房体积变化分数降低(P<0.001),左心室体积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性差异(P=0.055 >0.05);而LAVI增大亚组LAVmaxI和LAVminI均增大,左心房体积变化分数明显下降(P <0.001),左心室体积和LVEF差异无显著性(P=0.731,P=0.535和P=0.521).与正常LAVI亚组比较,增大LAVI亚组LAVmaxI和LAVminI均明显增大(P=0.002和P=0.017),左心房体积变化分数显著降低(P =0.002),同时左心室收缩末期体积指数增大,LVEF降低(P=0.033).结论 左心房功能可以评价NOHCM心功能的进展,其敏感性优于LVEF.

  • DSCT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康绍磊;牛慧慧;张俊;韩丹

    目的 对照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评估的价值.方法 将35例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在1个月内同时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IVUS检查,共105支血管200段[右冠状动脉(RCA) 58段,左前降支(LAD) 100段,左回旋支(LCX) 42段]纳入分析.IVUS检出正常41段,病变159段(其中RCA 39段,LAD 85段,LCX 35段).应用DSCT斑块分析软件,测量不同类型斑块的CT值、血管重构指数及斑块偏心指数,与IVUS测量结果对照.结果 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分别为(40.17 ±16.31) HU(13 ~65 HU)、(75.14±19.83) HU(41~132 HU)、(435.36±181.78) HU(134 ~ 874 HU),脂质斑块与纤维斑块之间的CT值有部分重叠.两项检查的血管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指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256,0.127).正性重构率脂质斑块为65%、纤维斑块53%、钙化斑块34%.脂质斑块与纤维斑块的正性重构率明显高于钙化斑块.结论 DSCT测量为脂质斑块或非钙化性斑块、斑块呈偏心性分布、病变处血管存在正性重构,多考虑为易损斑块.

  • 软组织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及MRI表现

    作者:朱丽娜;刘艳;明洁;王慧丽

    目的 分析软组织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提高术前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MPNST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 结果 14例MPNST患者临床均表现为伴压痛或触痛的局部肿块,其中1例伴有神经纤维瘤病I型.MRI多表现为位于肌肉层(6/14)的单发(11/14)肿块,呈类圆形(9/14)或不规则形(5/14),边缘多欠光整(10/14),有不完整包膜(8/14),大径平均10.3 cm.T1 WI、T2 WI脂肪抑制边缘以等信号为主,内部可见不规则坏死区,周围软组织可见水肿改变(10/14),增强扫描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0/14).结论 软组织MPNST的临床与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对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有一定的意义.

  • 股骨颈疝窝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关系的X线初步研究

    作者:黄耀渠;陈卫国;王吉东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及其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18例成年人的骨盆正位平片,分析股骨颈疝窝的发生情况,以及与“枪柄”样畸形、股骨头颈交界处局限性突起、交叉征及髋臼过深等FAI放射学异常的关系.结果 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为7.5% (61/818);男性的发生率(10.1%)高于女性(5.0%)(x2=7.55,P =0.006);>40岁年龄组的发生率(10.5%)高于18~40岁年龄组(4.1%)(x2=11.89,P=0.001).有或无股骨颈疝窝的髋关节“枪柄”样畸形发生率分别为23.2%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股骨头颈交界处局限性突起的发生率分别为7.2%和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69);交叉征发生率分别为14.5%和14.9%,髋臼过深发生率分别为18.8%和20.1%,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1、0.07,P=0.920,0.798).结论 股骨颈疝窝与Cam型FAI解剖异常有关,但应充分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

  • 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临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于洪存;史浩;李爱银;董杰;刘素兰;李政义;姚丙乾;王广丽

    目的 探讨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 搜集2002至2012年在本院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12例,均为男性,年龄10~ 53岁,平均28.7岁.A型10例,B型2例;中型7例,重型5例.髂骨2例,股骨(部)5例,肱骨1例,指骨1例,膝关节2例,臀部1例.病史3个月~16年不等.X线检查12例,CT检查6例,MRI检查5例.有创伤史8例,局部疼痛8例,软组织肿胀或肿块8例,功能障碍3例,病理骨折1例,皮肤破溃1例.自幼有出血史5例.12例中,单发骨病变3例,多处肌和/或骨病变7例(其中1例病变数达12个),关节破坏或结构消失2例.结果 溶骨性骨破坏2例,骨膨胀性骨破坏6例,骨膜增生3例,皮质受压变薄/局部增厚5例,软组织内肿块7例,关节破坏肿胀2例.结论 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骨内和关节病变影像表现与出血多少、急慢、是否反复或持续有关;软组织内病变大小形态、密度/信号与出血部位和局部血供多少有关.

  • DR对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毅;蒋震;赵文露;沈钧康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放射摄影术(DR)对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手足部GCTTS患者的DR影像资料.DR检查摄手/足正斜位或指/趾正侧位,在工作站上观察手足部GCTTS的影像表现.结果 DR显示所有61例手足部GCTTS的关节旁软组织肿块征象,其中35例(57%)出现骨质压迫、侵蚀及破坏,1例骨破坏同时合并骨膜增生改变,1例软组织肿块内出现点状钙化.结论 DR对手足部GCTTS可以起到提示诊断的作用,应作为手足部GCTTS的首选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在胸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有军

    目的 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对胸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胸骨骨折患者的MSCT资料,均对胸骨进行横断面MPR、矢状位MPR和冠状位曲面MPR (CPR)成像,比较不同方位MPR图像对不同类型胸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48例胸骨骨折中,矢状位MPR图像对骨折的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横断面MPR (58.3%)和冠状位CPR (83.3%)图像的检出率(P =0.000).对胸骨横断骨折,尤其是无错位的横断骨折,矢状位MPR图像明显优于横断面MPR和冠状位CPR图像(P =0.000).而对错位性骨折、斜行骨折和粉碎性骨折,三种方位MPR图像对骨折的检出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SCT的MPR图像可准确地检出胸骨骨折,尤其是矢状位MPR图像可避免对无错位横断骨折的漏诊.

  • CT薄层重建对于中鼻甲结构的外科解剖价值

    作者:邬海博;袁慧书;朱丽

    目的 探讨薄层重组CT及交互参考对于细微中鼻甲结构解剖特点及变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成年国人(男72例,女60例)的264个正常中鼻甲的薄层轴、矢、冠状位重组CT图像,对中鼻甲结构的解剖特点及变异进行分析总结.0.625 mm轴位扫描,1 mm层厚无间隔重组矢状位及冠状位,窗宽2000 HU,窗位450HU.结果 中鼻甲结构分为垂直部、中鼻甲基板及水平部三部分.垂直部呈前后矢状位,在冠状位易于观察,垂直于前颅窝底的脑板,其中垂直部50个(18.9%)发生双侧中鼻甲气化,16个(6%)发生单侧气化.气化的鼻甲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层状气化有42个(63.6%);Ⅱ型,球状气化14个(21.2%);Ⅲ型,广泛气化10个(15.2%).25个(9.5%)呈反曲改变.中鼻甲基板呈冠状位,在轴位及矢状位图像易于观察,轴位上分为三种形态,直线形48个(18.2%)、曲线形148个(56.1%)、成角形68个(25.7%),矢状位呈凸向前的钝角,平均角度约127°;水平部在冠状位易于观察,水平向外附着于鼻腔外侧壁.结论 CT薄层重组可用以仔细观察中鼻甲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完整详细的解剖结构特点,有助于拟定外科手术方案.

  • 头皮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CT诊断价值

    作者:张兰;冉荣侃;苏立剑;邝平定

    目的 探讨头皮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皮软组织肿块病例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包括临床症状、发病年龄、病程、性别特点、发病部位、病变密度、边缘情况、内部情况及邻近骨质改变情况.结果 76例中,良性病变59例(77.6%),恶性病变17例(22.4%).病变类型多的前四位依次是脂肪瘤(24/76)、表皮样囊肿(7/76)、血管瘤(7/76)和嗜酸性肉芽肿(7/76).结论 CT能显示肿块的部位、形态及邻近骨质改变,结合其临床特征,能很好地诊断肿块的良恶性.

  • DWI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

    作者:张灿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用于显示以水分子扩散运动为基础的组织特征[1-3].近期一些研究报道了DWI检测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效果[4].由于DWI对水分子运动非常敏感,使其突破了呼吸运动、心脏和动脉搏动、肠蠕动等影响的障碍,成功用于腹、盆腔影像学检查,增强了MRI对女性盆腔病变评估的作用和潜能[5-7].现就近年来DWI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诊断价值综述如下.

    关键词:
  • 口服法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隋言宾;公佩友

    成人小肠全长约5~7米,走行曲折且相互重叠,组织学上,小肠壁自外向内分为四层: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黏膜层.特殊复杂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小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诊断都十分困难.较早应用的钡灌肠造影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虽可显示肠腔内的病变,但对肠壁和肠腔外病变的显示则无能为力.小肠镜、结肠镜检查操作复杂,且同样不易显示肠壁和肠腔外病变.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发展,能够实现短时间内的快速容积扫描,同时工作站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这使应用MSCT诊断小肠疾病变得可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作为一种特殊的诊断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被应用于临床[1].MSCTE检查需应用一定量的合适对比剂充盈小肠肠腔,并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同时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来全面展示小肠肠腔内外、肠系膜、腹腔内实质脏器、腹膜后及腹腔内大血管病变.本文就MSCTE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关键词:
  • MSCT肺动脉成像不同准直宽度对周围肺动脉显示率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芸芝;周怀琪;王刚;张皓;王浩;卢星如;包海荣;田志勇

    目的 采用MSCT不同准直宽度评价周围肺动脉的显示.方法 搜集本院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行胸部增强扫描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80例,采用浓度300 mgI/ml对比剂50 ml,按照不同准直分为四组,64×0.6 mm(A:3 ml/s;B:5 ml/s),16×1.5 mm(C:3 ml/s;D:5ml/s)分组,每组20例.统计分析5、6级肺动脉的显示率.结果 A与C组、B与D组肺动脉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4级肺动脉平均CT值、4级肺动脉显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和C组比较5级肺动脉下叶区有统计学差异(P<0.05);B和D组比较6级肺动脉上叶区和中/舌叶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0.6 mm与1.5 mm准直对于亚段动脉的显示均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强化程度良好的5、6级肺动脉的显示有重要的意义.

  • 80 kV管电压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张俊;何波;谢晓洁;韩丹

    目的 分析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 80 kV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探讨80 kV管电压扫描对减少冠状动脉CTA检查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60例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4.9 kg/m2,随机分成80 kV、362 mAs及100 kV、362 mAs两组,每组30例.对两组的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29±0.82)分和(3.43±0.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V组平均CT值(752.2±156.2) HU高于100 kV组(573.6±115.2)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kV组图像噪声高于100 k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0 kV组SNR和CNR略低于100 k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0 kV、100kV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2.80±1.53) mSv和(7.29±1.36)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采用80 kV管电压冠状动脉CTA检查,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MSCT三维重组在非标准体位CT扫描患者颅脑手术定位中的价值

    作者:杜学辉;罗肖山;王秀琴;激扬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图像三维重组技术在非标准体位头颅CT扫描患者颅脑手术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实验组选择40例头颅扫描体位不标准但需要行颅脑手术的患者,对头颅CT扫描数据按OM基线及其垂直线行轴位及冠状位重组,根据所得重组图像定位并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选择40例按标准体位头颅扫描、需要行颅脑手术的患者,根据OM基线手术定位;对两组患者手术定位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40例患者均行轴位及冠状位标准重组,39例通过后处理图像定位并顺利手术,1例患者未及手术死亡.其中手术医师认为定位非常准确36例,比较准确3例;对照组38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医师认为定位非常准确35例,比较准确3例.实验组手术定位准确率(92.3%)同标准体位扫描的对照组的手术定位准确率(92.1%)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97 >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图像三维重组技术对非标准体位头颅CT扫描患者颅脑手术定位有确实的帮助.

  •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在医源性肾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宁;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申权

    目的 评价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在医源性肾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保守治疗无效医源性肾出血患者,按介入时间顺序随机抽取采用GDC、明胶海绵、微弹簧圈为栓塞材料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每种方法10例,观察其治疗效果,肾功能损伤情况,肾梗死范围.统计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治疗患者均一次栓塞获得成功,术后血尿完全消失,随访未出现再发出血,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术后梗死范围比较,明胶海绵组、微弹簧圈组、GDC组的梗死范围分别为(57.50 ±7.071)%、(18.36 ±3.776)%、(4.09±1.758)%.明胶海绵组与微弹簧圈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明胶海绵组与GD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00),微弹簧圈组与GD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且GDC栓塞患者肾梗死范围小.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为保守治疗无效的医源性肾出血提供了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GDC的使用可更好地防止栓塞后正常肾组织缺失.

  • CT引导下经皮局部持续异烟肼灌注冲洗联合臭氧吹注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魏梦绮;赵娓娓;叶正旭;许荆棘;杨勇;张劲松;郑敏文;彭勇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病灶清除、局部持续异烟肼灌注冲洗联合臭氧吹注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脊柱结核并脓肿的患者均给予全身化疗并随机分为三组.21例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病灶清除术,作为对照组.23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病灶清除术,术后原结核病灶部位及脓肿部位放置灌注冲洗管进行灌注冲洗和持续局部异烟肼化疗,作为治疗A组.25例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病灶清除、局部持续异烟肼灌注冲洗的同时给予臭氧吹注治疗,作为治疗B组.治疗后CT复查,观察所有患者的脓肿吸收情况.结果 相同时间治疗后(90±20)天,对照组中脓肿完全吸收者1例,显效者3例,有效者7例,有效率约为52%,治疗A组中脓肿完全吸收者2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8例,有效率约为70%.治疗B组中,脓肿完全吸收者5例,显效者9例,有效者7例,有效率约为84%.三组的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A组和B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而治疗B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A组(P =0.00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病灶清除、局部持续异烟肼灌注冲洗联合臭氧吹注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疗效显著、痛苦小,无明显副作用,具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前景.

  • 双源CT肠灌注碘成像诊断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研究

    作者:张昌立;胡道予;王一民;曹建新;杨诚;王鹏;叶亮;胡隽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肠灌注碘成像诊断犬实验性急性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对8只犬行腹部DSCT双能量扫描后在DSA下建立6只犬SMA栓塞模型,对照组2只犬SMA内仅注入10 ml生理盐水;对两组犬于术后6~8h进行DSCT双能量扫描;后,解剖6只模型犬,观察肠管大体病理改变,剪取部分坏死肠管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双能量评估软件将薄层重组数据进行灌注成像分析,将犬肠管自十二指肠至直肠分为9段进行观察,利用t检验分析梗死区术前、术后强化值与CT值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SCT与DSCT肠灌注碘成像诊断肠梗死敏感性、特异性,Kappa分析其结果一致性.结果 栓后17种CT征象统计显示DSCT较MSCT有更好空间分辨率.灌注定量分析显示栓塞术前后正常肠管强化值分别是(107.23±12.27)、(110.33±17.7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1,P=0.635);缺血肠管栓塞前后CT值分别是(141.42±23.81)、(76.17±7.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23);强化值分别是(108.43±8.82)、(36.40±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84,P=0).Kappa分析显示MSCT、DSCT肠灌注碘成像与病理结果具有很好一致性,DSCT的Kappa值高于MSCT.结论 DSCT肠灌注碘成像可用于检测急性SMA栓塞,其准确性与敏感性稍高于MSCT.

  • 成人肠套叠MSCT病因学诊断价值

    作者:洪居陆;唐秉航;李良才;张丽萍;张雪林;许开元

    目的 探讨MSCT对成人肠套叠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MSCT诊断成人肠套叠并经手术治疗患者的CT、手术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肠套叠12例,结肠套叠18例,回盲部肠套叠10例,手术均发现有原发病变.良性病变14例(35.0%),恶性病变26例(65.0%),小肠套叠主要为良性病变(58.3%),结肠套叠主要为恶性肿瘤(88.9%),回盲部肠套叠良恶性病变各占一半.良性病变以息肉、腺瘤和脂肪瘤多见(71.4%),恶性病变以结肠癌和淋巴瘤多见(88.5%).原发病术前CT检出率77.5% (31/40),术后回顾CT检出率87.5% (35/40).回顾性分析,CT平扫和增强的原发病检出率分别为73.3% (22/30)和90.9% (20/22).术后判断CT检出的35例原发病性质,正确31例,错误3例,l例未能判断,准确率88.6% (31/35).结论 MSCT对成人肠套叠及其病因学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颅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杜霞;焦俊;王波;汪春红;李晶

    目的 探讨颅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颅骨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均为单发病灶,3例发生在顶骨,2例发生在额骨,病灶均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内见残存骨嵴及钙化灶,骨皮质可中断,无明显软组织肿块,病变在MRI T1 WI上呈混杂低信号,在T2 WI上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颅骨韧带样纤维瘤多见于顶骨及额骨,以板障内膨胀性骨质破坏伴有粗大结节样钙化为其特征性表现.

  • 64排螺旋CT在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中的价值

    作者:亓昌珍;龚建平;蔡武;钱铭辉;庞小娇;周金亮;徐龙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PSH)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PSH患者的CT资料.将CT平扫、血管期、肝实质期扫描的0.625 mm层厚图像传至工作站,对各期病灶的大层面进行重组配准,测量病灶内高强化区和低强化区的CT值,计算强化净值;采用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病灶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果 PSH均为单发、境界清楚,呈圆形/椭圆形,3例见支气管血管束挤压征象,2例见空气新月征.4例不均匀强化病灶血管期的高强化区和低强化区的平均强化净值分别为85 HU和28 HU.3例结节型PSH的强化方式为血管期强化净值>肝实质期强化净值,2例肿块型PSH的强化方式为血管期强化净值<肝实质期强化净值.结论 64排螺旋CT不仅能显示PSH形态学表现、支气管血管束挤压征象,而且病灶血管期高强化区的强化净值可以反映PSH特征性血管瘤样区,有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儿童颅面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作者:陈利军;陈士新;赵志友;李维华

    目的 探讨儿童颅面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特征.方法 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颅面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CT和MRI资料,7例患儿均行眼眶CT平扫、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上腹部平扫,3例行腹部增强扫描.结果 7例患儿中6例多发,1例单发;多发病灶以颅眶骨交界为著.CT均表现为受累骨质呈虫蚀状破坏,骨皮质毛糙不整,骨膜下可见垂直针状高密度影,受累骨质周围见梭形稍高密度肿块,内见斑点、斑片、不规则高密度影;7例MRI平扫表现为正常骨髓信号被软组织肿块替代,肿块呈等T1、不均匀等、稍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显示病变不均匀强化,其中4例伴相邻脑膜增厚、异常强化、破坏中断.5例上腹部CT平扫表现为单侧肾上腺区或腹膜后软组织肿块伴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肿瘤密度不均;3例上腹部CT增强扫描显示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 儿童颅面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具特征性,CT对针状骨膜反应和肿块内钙化斑的显示较MRI更具鉴别诊断价值,而MRI对病变范围及脑膜转移的显示优于CT.

  • 低剂量技术在儿童埋伏牙口腔全景摄影中的应用

    作者:杨锦元;黄穗;刘帆;杨绍伟

    目的 探讨儿童埋伏牙口腔全景摄影时的低剂量摄影技术.方法 120例患儿采用儿童模式P10,以12岁为界,随机分成常规组(>12岁)、常规组(≤12岁)、低剂量组(>12岁)及低剂量组(≤12岁)四组即A、B、C、D组,每组30例.常规组、C组及D组分别采用62 kV、8mA,60 kV、6 mA及60 kV、5 mA进行曝光,记录每次的曝光条件、剂量面积乘积(DAP)值和有效剂量(ED).由两名主任医师按5级评分法对图像诊断接受率及主观噪声进行评分.结果 四组图像均能准确显示埋伏牙结构及其周边关系.与常规组相比,剂量方面低剂量组(>12岁)下降28.6%,低剂量组(≤12岁)下降40.5%;质量方面低剂量组的图像诊断接受率和主观噪声评分较低,但仍能满足埋伏牙的诊断要求.结论 埋伏牙患儿口腔全景摄影时,12岁以上及以下分别采用60 kV、6 mA及60 kV、5mA的曝光条件,可以实现低剂量摄影.

  • PHILIPS Bucky Diagnost高频X线机故障维修一则

    作者:梁千里

    故障现象X线普通摄影工作正常,选择X线滤线摄影时,X线机不曝光.故障分析与检修根据故障现象分析X线机普通摄影曝光正常说明X线机高压线路、X线球管及电源控制电路无故障,很可能与滤线栅电路有关.根据滤线栅工作原理当按下摄影手闸至Ⅰ挡时,滤线栅得电工作吸合,X线球管灯丝增温,同时旋转阳极启动;当操作面板上Ready灯亮时,按动摄影手闸至Ⅱ挡时,则滤线栅断电自由起振的同时,随之产生X线.将主机控制柜后盖打开,观察到控制滤线栅工作的相关电路板WA102的工作指示灯H1不亮.分析可能为WA102电路板工作不正常,致使滤线栅不工作,滤线摄影无法完成.检查WA102 Low power supply+26,±15、+5供电电路(图1),测量A1(DC-DC直流变换模块)的+26V输入电压正常,却无+5V输出电压,表明A1已损坏.+5V是L/0芯片的工作电源,当芯片不工作或出现异常情况,指令发送不出,滤线栅不得电工作.因为该专用电源模块市场无法买到,于是采取了自购开关电源代换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 读片窗

    作者:马黎斌;夏进东;孙纬纬

    患者女,45岁.平时无不适症状,常规体检B超发现右肾占位.实验室检查:尿白细胞计数、隐血、葡萄糖、蛋白质均阴性.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7.35×1012个/L,血红蛋白201 g/L.影像学检查:CT扫描:平扫显示右肾中下部后份见肾脏皮质局限性突起,呈等密度改变,病灶未见明显钙化灶(图1A).增强扫描显示右肾中下部后份动脉期见直径约2 cm弱强化肿块,CT值约62HU,边界清楚(图1B);肾实质期肿块呈持续轻度强化,CT值约67 HU(图1C).MRI扫描:平扫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略低信号(图2A);动态增强序列动脉期肿块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图2B),实质期肿块呈现轻度强化、并见肿块边缘轻度环形强化改变(图2C).

    关键词: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