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巨大十二指肠重复畸形一例

    作者:石冬;杜天会;张吉庆

    患者 女,6岁.腹胀、多食、便秘(7~10天排便一次)、消瘦5年.体检:体温、脉搏正常,身高99 cm,体重15 kg,面颊潮红,左肝浊音界至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右肝浊音界消失,腹部高度膨隆,并可触及巨大包块,形似婴儿头.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正常.消化道造影:胃受压向左、向后移位,壁光滑、柔软、黏膜连贯;十二指肠降部对比剂进入右侧巨大囊腔内,立位见气-液平面(图1),囊腔下口见钡剂进入小肠,小肠近段狭窄、细小(图2),侧位片囊腔靠前,余小肠未见异常;右上腹结肠向下、向左、向后移位.24 h复查右腹区囊腔内有大量对比剂潴留(图3).

  •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癌一例

    作者:韩帮成;杨庆彦;闫奎;王春杰

    患者 男,73岁.主因胰头肿物20余年,进食不畅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20年前曾在某县医院诊断为胰头肿物,手术未能完整切除出院,病理不详.10年前开始出现进食不畅且逐渐加重,1个月前开始只能进水样物且呕吐频繁.患者上腹胀满不适,疼痛,但无胆管梗阻表现.体检发现右上腹饱满,可触及一较硬固定包块,边界不清.

  • 股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一例

    作者:陈金勇;刘立飞

    患者 女,4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部疼痛半年,逐渐加重伴膝关节活动障碍,行走受限就诊.专科检查:左膝部轻度肿胀,皮温及肤色正常,皮肤无破溃,无静脉曲张,左膝部外侧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血沉70 mm/h,碱性磷酸酶正常.

  • 成人先天性气管-食管瘘一例

    作者:李莹;徐向阳;杨柳

    患者 女,40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返酸、呃逆,胃内烧灼感及上腹部疼痛不适,以空腹及饱餐后疼痛明显,伴呛咳,恶心、呕吐,进食后明显.

  • 空肠多发腺瘤、息肉和脂肪瘤致肠套叠一例

    作者:黄德珍;杨柳;徐向阳

    患者 男,52岁.以"上腹部间歇性隐痛1个月,黑便10余天"入院.体检:腹部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RBC 2.85×1012/L;HGB 64 g/L;HCG 0.221.大便潜血(++).

  • 骨软骨瘤帽部骨折致血管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姬焕荣

    患者 男,20岁.3个月前长跑时,感右腘窝上方疼痛,随后局部肿胀、疼痛加剧,在当地医院以"肌肉拉伤"给予对症治疗.肿胀消退后,腘窝上方出现一包块,位置较深,质软光滑,无压痛,包块逐渐增大,近1个月来出现小腿皮温低,右足苍白、麻木、无力等症状,来我院就诊.

  • 克雷白肺炎一例

    作者:胡隆尧;胡清华;董君华

    患者 男,60岁.间断发热伴咳嗽、呼吸困难半月余.体检:体温39.2 ℃,脉搏96次/min,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右上肺叩诊浊音,心界不大,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97×109/L,中性粒细胞0.82,淋巴细胞0.08,血沉107 mm/h.

  • 肝移植并发肺、肝结核一例

    作者:王显龙;朱俭;温志波

    患者 女,49岁,行肝移植术后8个月余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高达39℃,无咳嗽、咳痰,行抗感染治疗效果差.

  • ROC曲线分析在肾上腺肿瘤的动态增强CT、MRI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红;白人驹;孙浩然;李亚军

    目的 探讨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以肿瘤廓清率为标准利用动态增强CT、MRI检查鉴别肾上腺肿瘤的价值及其这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25例共28个肾上腺肿瘤均先行平扫及动态增强CT检查,之后再行平扫及动态增强MRI检查,以肿瘤的廓清率为鉴别标准,利用ROC曲线对所选取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价,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Z值)来确定所选择诊断标准的价值,并对这两种检查方法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延迟5~35 min时间点,以肿瘤的廓清率为标准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大(AZ值均在0.7以上),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过对两组变量,即两种检查方法中的廓清率进行分析,认为在延迟5~50 min时,两组变量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均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以肿瘤的廓清率为诊断标准,无论是利用动态增强CT还是动态增强MRI检查,均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水平,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

  • 多层螺旋CT经肝穿胆管造影及血管造影成像在胆管梗阻病变的应用

    作者:潘爱珍;陈焕伟;甘毅;陈涛;郑建忠;雍昉;黄慧玲;叶晖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穿胆管造影及血管造影成像在胆管梗阻病变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运用16层螺旋CT对45例胆管梗阻病变行胆管造影及血管造影多期扫描,重组胆管系统、肝动脉、门静脉的三维图像, 对病变的部位、性质作出诊断,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对恶性肿瘤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 45例胆管梗阻病例的CTA和43例胆管造影成像能满足诊断要求.对照手术和病理结果,定位诊断率为100%;整体定性诊断率为97.8%,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率为100%.36例手术探查患者中,判断肿瘤与肝动脉、门静脉关系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6%及94.4%.2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在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上,准确率为95%;在评估肿瘤不可切除性上,准确率为88.8%.统计学检验分析,Kappa值为0.795,提示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极好.结论 MSCT血管和胆管造影检查对判断胆管梗阻病变的部位、性质,门静脉、肝动脉受侵犯情况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在恶性肿瘤特别是高位胆管癌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以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肝脏CT异常强化灶(附12例分析)

    作者:唐磊;张晓鹏;李洁;汪宁;曹崑;孙应实

    目的 分析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S)患者CT增强扫描肝内异常强化灶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征象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SVCS CT肝内出现异常强化灶的患者资料,以电影回放(CT Cine)方式对所有CT图像进行复阅,结合调窗功能观察肝内强化灶位置、数目、形态、大小及强化特征,并追踪供血的侧支血管.将SVCS上腔静脉狭窄分为3度,并结合复诊情况评价上腔静脉受压情况与肝内出现异常强化灶的关系.结果 所有强化灶均位于肝左叶,单发多见,共计检出强化灶20个.强化灶呈不规则片状或类圆形结节状,1例呈多发结节状强化.10例表现为中心高、周边低的分层强化特征.全部病例均可显示供血的侧支静脉,分别来自内乳静脉和下段食管静脉.6例复诊病例中,2例上腔静脉狭窄减轻,肝内异常强化灶消失或缩小;2例上腔静脉受压加重,肝内出现强化灶或范围扩大.结论 SVCS患者CT肝内异常强化灶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复查时可随上腔静脉阻塞程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正确认识相关征象可减少误诊.

  • Balance-FFE序列在胆管MR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傅家庆;邱丽华;韩福刚;陈东;杨述根

    目的 探讨MR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序列(Balance-FFE)在胆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83例胆管病变患者均进行了Balance-FFE和MR胆胰管造影(MRCP).将Balance-FFE冠状位图像和3D MRCP及其原始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胆管系统在Balance-FFE序列中呈明显高信号,并能直接显示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还能显示胆管外病变和胰头的情况,对周围淋巴结也能较清楚显示,可作为MRCP的有益补充.结论 Balance-FFE序列应作为胆管MRI检查的常规扫描序列.

  • 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研究

    作者:肖文莲;罗明贤;罗光华;李丹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 16例患者16个FNH病灶中,平扫显示所有病灶均为略低密度,位于肝包膜下,其中14个可见更低密度瘢痕,从病灶中心向周围呈辐射状或不规则状.肿块实质呈"快进慢出"强化,中心瘢痕及辐射状分隔、假包膜"延迟强化",延迟期整个肿块密度趋于均匀一致.结论 平扫和多期增强螺旋CT扫描能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螺旋CT多期扫描有助于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张苗;卢洁;李坤成;李鹏雨;曹燕翔;段云云;马青峰;陈九宏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3~10 h行常规CT平扫和CTP检查,其中16例行静脉溶栓、4例行动脉溶栓治疗.溶栓后2~7天复查CT平扫和CTP.对溶栓治疗前后病变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达峰时间(TTP)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20例中5例头颅CT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5例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CTP均发现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CBF、CBV降低,TTP延迟.溶栓后15例脑灌注异常范围缩小,CBF和CBV增加,TTP缩短;3例脑灌注异常区范围扩大,CBF、CBV进一步降低,TTP延迟更加显著;2例出现局部过度灌注.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多数患者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缺血边缘区CBF和TTP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中心区CBF和CBV与溶栓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CTP检查能够观察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 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征

    作者:李瑞春;惠旭辉;刘翼;陈海锋;游潮

    目的 研究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特征,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 MRI上肿瘤可分为两种类型:(1) 囊肿型( 15 例),(2)实体型( 20 例);颈段 26 例,胸段 6 例,腰骶段3例.35例均见脊髓空洞和瘤周水肿,继发延髓空洞者13例.囊肿型肿瘤有典型的囊腔内附壁结节;实体型肿瘤可见较大的边界清楚的肿瘤强化影,部分有血管流空征象.结论 MRI对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T2WI能更清晰地显示脊髓空洞的范围,增强T1WI对诊断具价值 .

  • 顺行性或逆行性改变: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磁共振研究

    作者:印弘;张艰;马林;马越云;李德军;高元桂

    目的 结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及MRI对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进行对照研究,观察ALS皮质脊髓束(CST)走行区的代谢以及水分子运动的变化规律,探讨CST是否有顺、逆行性变化.资料与方法 采用MRI、MRSI及DTI技术对12例ALS患者和12名正常志愿者进行扫描,观察测量中央前回皮层下白质(SWM)、半卵圆中心(CS)、内囊后肢(PIC)、侧脑室体旁白质(PV)和大脑脚(CP)等5个CST不同解剖平面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与肌酸(Cr)比值,各向异性比(FA值)以及平均扩散率(MD值),分析比较ALS 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侧别FA值、MD值以及NAA/Cr值的变化.结果 ALS的F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在CST走行区的SWM、CS、PV 和 PIC平面,ALS组的FA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 MD值在ALS组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在SWM和PV平面,ALS的NAA/Cr值较正常组降低明显(P<0.05).FA值和MD值分别在PV和CP有左高右低的变化(P<0.05).结论 MRSI与DTI相结合能够早期定量探测ALS患者CST的改变,左侧SWM可能为先发生改变的区域,CST的改变可能为顺行性改变,在不同的平面改变不对称.

  • 脑内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作者:杨昂;张雪林

    目的 探讨脑内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着重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病灶均靠硬脑膜面,位于皮层或皮层下,10例病灶均见有明显强化,8例呈实性伴或不伴环形强化,7例可见局部脑膜强化.结论 脑内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病灶多位于皮层或皮层下,增强后呈不规则实性伴或不伴环形强化,可见相邻脑膜局限性强化,这些影像特征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

  • 扩散张量成像对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志勇;徐海波;孔祥泉;刘定西;黄劲柏;孔祥闯;邹启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3例经临床复查证实的脑脓肿和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坏死囊变性胶质瘤.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DTI检查.构建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测量病灶的坏死囊变区及其周围水肿区的ADC和FA值,计算其平均值,并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脓肿脓腔扩散加权图像(DWI)表现为高信号者4例,低信号1例;胶质瘤坏死囊变区DWI表现为高信号者1例,混杂信号1例,低信号8例.脓腔、胶质瘤坏死囊变区ADC平均值分别为(0.79±0.11)×10-3 mm2/s、(2.38±0.28)×10-3 mm2/s,二者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P<0.01).胶质瘤与脑脓肿周围水肿区ADC值分别为(1.65±0.13)×10-3 mm2/s、(1.94±0.17)×10-3 mm2/s,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在FA图上,脓腔、胶质瘤坏死囊变区均表现为低信号,FA值分别为0.17±0.06、0.11±0.0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二者周围水肿区FA值分别为0.21±0.04、0.19±0.08,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05).结论 DTI通过构建DWI图、ADC图和FA图能有效反映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的不同液态性质.绝大多数脑脓肿的脓腔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为低信号,而胶质瘤坏死囊变区则与之相反;脑脓肿周围水肿ADC值高于胶质瘤瘤周水肿.DTI对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3.0 T MR增强冠状动脉造影3PPS分段采集与全心采集的定量对比分析

    作者:常时新;王怡彬;宗根林;郝楠馨;杜育杉

    目的 采用定量的方法评价3T增强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oronary MR Angiography,CMRA)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和图像质量.资料与方法 10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3 T增强CMRA检查,采集技术包括3点定位(3PPS)分段采集和全心采集两种方式,使用Soap-Bubble软件对两种技术采集的CMRA数据进行后处理重组并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长度、直径及血管的锐利度,定量评判CMRA的图像质量.结果 3PPS分段采集CMRA各主要分支的测量值为:长度:右冠状动脉(RCA)(132±13) mm,左冠状动脉系统,即左主干+左前降支(LM+LAD)(112±16) mm,左旋支(LCX)(64±11) mm;直径:RCA(3.8±0.5) mm,LM+LAD(3.3±0.2) mm,LCX(2.9±0.5) mm;锐利度分别为(49±10)%,(47±11)%,(44±16)%.全心采集:长度:RCA(128±21) mm,LM+LAD(101±15) mm,LCX(52±13) mm;直径:RCA(3.5±0.6) mm,LM+LAD(3.1±0.4) mm,LCX(3.0±0.7) mm;锐利度分别为(35±15)%,(33±11)%,(30±12)%.两者间的血管锐利度和图像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度和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PPS分段采集较全心采集具有更好的血管锐利度和图像质量,在CMRA的采集方式上建议尽量采用分段采集技术.

  • 肺癌性病灶的同层动态CT净增值与MVD相关性研究

    作者:储成凤;方丽;杨明;姚青;张俭;陈龙桂

    目的 探讨肺癌性病灶同层动态CT净增值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选取周围型肺癌31例,其中腺癌24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8例),鳞癌7例.病灶直径1.0~6.5 cm,平均2.6 cm,其中≤3 cm者24例,>3.1 cm者7例.常规先行病灶同层动态CT 增强扫描,获取手术后肿瘤大体病理标本和结果,再行CD34抗体的MVD的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结果 (1) 31例肺癌的同层动态CT净增值和MVD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753, P<0.05).(2) 肺癌的大CT净增值与组织学类型有关:腺癌的大CT净增值和MVD值均明显高于鳞癌(P<0.05).(3) 肺癌大CT净增值和MVD值与肿瘤大小有关:直径≤3 cm者高于>3.1 cm者.结论 肺癌性病灶的同层动态CT净增值与MVD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指标.

  • 45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肺不张的CT征象

    作者:严代全;刘秀华;王新伟;罗春强;黄珊;汤玉

    目的 探讨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肺不张的CT征象,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或痰检证实的45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肺不张患者的CT征象.结果 45例中,左或右上叶肺不张19例;中度及重度肺不张37例;多支支气管狭窄28例;多叶肺不张5例.不张肺叶的外缘常较平直或凹入,内缘与纵隔界面清楚;肺门区无块影;不张肺叶内常出现迂曲、变形的支气管气相8例,支气管扩张14例,钙点或钙斑12例;不张肺叶的同侧和/或对侧肺野显示新旧兼存的多形性结核病灶和支气管播散病灶25例.结论 除观察不张肺叶及其内部的CT征象外,仔细观察其余肺野、支气管、肺门及纵隔情况,有助于鉴别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肺不张与中心型肺癌引起的肺不张.

  • 支气管扩张的高分辨率CT诊断价值

    作者:张定义;武华;王文鼎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在支气管扩张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临床可疑支气管扩张及常规CT扫描(层厚8 mm)局部肺纹理增粗者64例,行HRCT扫描(层厚1 mm)、大矩阵和高分辨率骨算法.结果 常规CT可疑者HRCT清晰显示了支气管扩张的部位、类型和范围,可不同程度显示"双轨征"、"树芽征"、"指套征"及"印戒征".64例中常规CT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38例(88个肺段),其中柱状型23例,静脉曲张型3例,囊状型12例和混合型26例.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64例(198个肺段),其中柱状型33例,静脉曲张型8例,囊状型23例和混合型42例.结论 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不仅能显示支气管扩张的范围、程度和部位,而且无创伤.可作为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首选检查方法.

  • 髋周骨内腱鞘囊肿的CT及MRI诊断

    作者:王代兵;王庆军

    目的 探讨髋周骨内腱鞘囊肿的CT和MRI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髋周骨内腱鞘囊肿CT、MRI资料.螺旋CT检查10例,MRI检查8例.3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 15例共21个病灶,9例单发,6例多发,其中3例为双侧对称.19个病灶紧邻股骨头前上基底部承重关节面下,2个病灶位于髋臼顶.CT显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样透亮区,边缘清楚,有完整、薄层硬化边,相邻关节间隙无改变.MRI显示病灶轮廓呈圆形或类圆形单囊状、花瓣形、多房囊状长T1、长T2信号,环以低信号硬化边.结论 髋周骨内腱鞘囊肿在CT及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以做出正确诊断.CT检查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I可以显示邻近关节软骨有无受累,对临床治疗有很大价值.

  • 磁共振动态磷谱对正常人骨骼肌运动状态功能的定量研究

    作者:齐静;王德杭;徐青;吴飞云

    目的 用磁共振动态磷谱技术(31P-MRS)无创性在体评价骨骼肌的功能.资料与方法 对10名成年人和6名青少年受试者骨骼肌进行动态31P-MRS分析,对磷酸单酯(PME)、无机磷(Pi)、磷酸二酯(PDE)、磷酸肌酸(CP)、γ-ATP 、α-ATP和β-ATP进行半绝对定量分析,同时计算二磷酸腺苷(ADP)和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潜能(PP)以及细胞内镁离子的浓度.分析在静息期、运动期和恢复期两组受试者能量代谢特点及肌肉做功效率.结果 肌肉运动时CP 和PP含量明显降低,Pi、Pi/CP和ADP升高,而ATP维持恒定.青少年肌细胞内ATP明显高于成人,而CP 和PP含量相似,动态变化趋势相同.成人做功较多,但肌肉的效率与青少年组相同.结论 动态磷谱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骨骼肌不同运动状态能量代谢特点,为肌肉的功能影像学提供客观信息.

  • MRI液体征象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振生;李澄;滕皋军

    目的 评价MRI液体征象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压缩椎体296个)的MRI及临床资料,其中良性椎体压缩227个,恶性椎体压缩69个.卡方检验分析液体征象出现与骨折病因及椎体压缩程度是否相关.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依据为穿刺活检,明确的影像表现,临床及MRI随访,有无明确肿瘤病史等.结果 液体征象多位于邻近骨折的上、下终板缘,信号强度于T2WI及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像上类似于脑脊液信号.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出现液体征象分别为22%(51/227)和7%(5/69),经卡方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P=0.005).在良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液体征象出现与椎体压缩程度密切相关.组织学检查证实液体征象区为小碎骨片和纤维组织.结论 MRI液体征象是良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特征性表现,可以此与恶性椎体压缩骨折鉴别.

  •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作者:罗德红;周纯武;姚雪松;赵燕风

    目的 分析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1991年至2006年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且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1100例.分析颈部淋巴结的表现,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100例中1008例(91.64%)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双侧转移656例(59.64%).咽后组淋巴结转移737例(67%),颈上深组转移973例(88.45%),颈后三角区转移367例(33.36%).CT扫描至相应部位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颈中深组为630例(71.75%),颈下深组为200例(46.73%),锁骨上区为100例(30.96%).鼻咽癌可转移至颌下、颏下及腮腺内淋巴结,本组分别为93例(8.45%)、17例(1.55%)及38例(3.45%).转移淋巴结边缘规则614例(60.91%),边缘不规则394例(39.09%),其中明显侵犯周围结构者仅占70例(6.94%).增强CT扫描病例中98.50%的淋巴结为轻、中度强化,无强化及明显强化的淋巴结分别为0.69%和0.81%.转移淋巴结中50.60%密度均匀,49.40%内部密度不均匀,有低密度区,其中95例(9.42%)的淋巴结内有大片低密度坏死区,92例(9.13%)淋巴结内呈密度均匀一致的环状低密度区,且内壁规则.结论 鼻咽癌多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咽后组与颈静脉链淋巴结多见.淋巴结边缘规则、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密度大致均匀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典型表现.

  • 离体脑肿瘤1H-MRS的研究现状

    作者:涂珍珠;孙骏谟

    磁共振波谱(MRS)技术,无论是在临床应用,还是实验室研究都得到越来越迅速的发展.对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病理分级、病理生理变化以及判断疾病预后及治疗效果均有重要的意义.在人体成像仪即使3T及以上的磁场强度,活体MRS仍然受到场强、空间分辨率限制,得到的肿瘤MRS受瘤周正常脑组织干扰,所获得的代谢物信息有限并有一定误差,对疾病诊断的价值有一定的限制.

  • 胃癌术后复发的MRI研究

    作者:王志军;包小娜;刘杰;许东;许祖闪

    胃癌在我国是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根治术后约有40%的患者复发[1],因此,胃癌术后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分期,对再次手术、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十分重要.目前,胃镜和X线钡餐造影是检查胃癌术后吻合口局部复发公认的手段,对早期的吻合口复发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心肌加标记磁共振技术在评价左心室扭转运动中的应用

    作者:文利;邹利光

    左室运动包括缩短、伸长以及扭转运动(torsion).扭转运动对维持左室高效的射血及充盈泵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异常往往早于整体功能和纵向、径向运动异常,因此准确地评价心肌扭转运动对于心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影像学技术难以追踪心肌运动而使扭转运动研究受限,心肌加标记磁共振成像(tagg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MRI)技术的发展为评价心肌扭转运动提供了可能.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基础研究

    作者:黄清玲;张志强;卢光明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少数具有相对明确病因的精神障碍之一,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对PTSD患者进行研究,可以观察到在海马、前扣带回、杏仁核、额叶和颞叶等部位的fMRI信号改变,进而揭示PTSD的发生、发展的神经生物学特点.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佳扫描条件选择(心脏体模模拟实验)

    作者:罗银灯;赵建农;李杰;谢微波;曹新山;吴伟;敬永勇;沈霞;廖静敏;陈垦

    目的 采用新型心脏动态体模,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在不同心率下的扫描速度和重组算法选择.材料与方法 采用GE公司研制的新型心脏动态体模,心率设置为40~95次/min(间隔5次/min)共12组.采用GE LightSpeed 16 层螺旋CT,以心脏冠状动脉扫描模式对不同心率下的心脏体模进行扫描,X线球管转速(即扫描速度)设置为0.5 s/r和0.6 s/r.所有的扫描数据在R-R间期90%时相分别以单扇区(Snapshot segment)、双扇区(Burst-2)和四扇区重组(Burst-4)3种心脏重组算法进行重组.所有重组数据传至AW4.1工作站行后处理成像.后处理方法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分别对不同重组图像进行评分.统计学处理采用析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总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11.15,P<0.0001),不同心率(F=11.99,P<0.0001)、不同转速(F=5.76,P=0.00196)、不同重组算法(F=9.21,P=0.0003)对图像质量有显著的影响,三者的交互作用均无显著差别(P>0.05);(2)不同心率间比较,心率≤65次/min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P<0.05);(3)不同扫描速度比较,0.5 s/r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P<0.05);(4)不同重组算法之间比较:重组算法为Burst-4和Burst-2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心率、扫描速度及重组算法与图像质量间具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70794、-0.16449和0.27341,F=34.43,P<0.0001),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结论 心率、扫描速度及重组算法等是影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可采用新型心脏动态体模进行评估.合理利用扫描参数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和检查的成功率.

  • 化疗栓塞与化疗灌注在中晚期膀胱癌治疗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申东峰;谢春明

    目的 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照研究化疗栓塞与化疗灌注在中、晚期膀胱癌中的治疗作用.资料与方法 69 例中、晚期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行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另一组行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各个因素与术后膀胱癌的生存时间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种治疗方法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69例手术均成功,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组生存时间为5~52个月,平均(26.52±3.29)个月;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组生存时间为4~36个月,平均(13.41±1.69)个月.中晚期膀胱癌的死亡率与介入治疗的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风险度为3.220,回归系数为1.169, 证明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接受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接受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的患者.结论 应用化疗栓塞治疗较单纯化疗灌注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 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治疗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经兴;许林锋;骆江红;陈耀庭;洪国斌;吴静

    目的 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肝动脉假性动脉瘤(HAPA)的疗效和对肝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8例HAPA患者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后,再超选择至载瘤动脉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术后随访3~60个月,观察临床和肝功能情况.结果 8例血管造影均明确诊断.其中肝外型4例,肝内型4例;7例用弹簧圈或微弹簧圈栓塞,1例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栓塞术后造影复查8例HAPA均消失.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出血均停止.阻塞性黄疸的患者术后1周黄疸消褪.1例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者术后3天出血复发;7例钢圈栓塞者无出血和HAPA复发,影像学复查4例HAPA消失,3例HAPA缩小、机化.肝功能检查,2例转氨酶一过性轻度升高[谷-草转氨酶(AST)达286 U/L,谷-丙转氨酶(ALT)达103 U/L)],2例栓塞前肝功能异常栓塞后1周恢复正常;余4例肝功能无异常改变.结论 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HAPA疗效好、并发症少.选择性肝动脉弹簧圈栓塞,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 左侧膈下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作者:李强;王茂强;刘凤永;段峰;宋鹏;王志军

    目的 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行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资料与方法 对16例经DSA确认有LIPA 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其中,结节型15例,巨块型1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常规行腹腔动脉、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3例(81.2%):5例位于S3, 5例位于S2,3例位于S4.病灶位于肝右叶(S5)3例 (18.8%).16例患者LIPA TACE全部成功.8例进行LIPA化疗栓塞时发现肝动脉完全阻塞.2例术后发生左下肺叶盘状肺不张和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LIP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的患者并且肿块位于肝左叶.栓塞LIPA的安全性很高,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

  • 癌性食管-气管瘘的带膜内支架治疗

    作者:邹建伟;倪才方;刘一之;朱晓黎;金泳海;张栋;孙鸽;孙玲芳

    目的 评估食管带膜内支架治疗癌性食管-气管瘘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20例癌性食管-气管瘘,15例合并肺部感染.共置入20枚食管带膜自膨式支架.结果 18例一次性堵瘘成功,进食改善.14例肺部感染治愈,1例于术后1周大出血死亡.先期失败的2例,其中1例因持续肺部感染死亡,另1例禁食12天后自愈.结论 食管带膜内支架置入是治疗癌性食管-气管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食管-气管瘘 支架
  •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的X线诊断——与先天性巨结肠对照分析

    作者:王龙胜;余永强;任素珍;王一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的X线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巨结肠类缘病患者的钡剂灌肠X线表现,并与先天性巨结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4例X线表现多样.9例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有痉挛狭窄,其中2例呈跳跃性狭窄,1例直肠及整个结肠细小,近段结肠有不同程度的扩张;13例未见移行段;24 h复查13例结肠内有大量钡剂残留;12例结肠有较多痉挛切迹;3例整个结肠张力高呈"腊肠样",不扩张或稍扩张.巨结肠类缘病的X线征象与巨结肠比较移行段、痉挛段肠管不规则收缩的P值<0.05,24 h钡剂残留情况及痉挛狭窄段P值>0.05.结论 钡剂灌肠有下列X线征象时应警惕有巨结肠类缘病:(1)痉挛段长且有较多痉挛切迹,痉挛段与扩张段之间没有移行段;(2)结肠张力高,形态僵直如"腊肠样";(3)"跳跃型"和"全结肠型"痉挛狭窄.

  • 小儿颅骨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诊断

    作者:朱绍成;冯敢生;史大鹏

    目的 探讨小儿颅骨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实验室、病理检查确诊的LCH患儿的临床与颅骨CT图像资料.结果 颅骨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骨缺损区,边界清晰,小缺损区的软组织肿块以外凸为主,大缺损区的软组织肿块保持颅骨形状;3例累及中耳听小骨和内耳结构,2例累及眼外肌、视神经、眼球.结论 小儿LCH的颅骨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及邻近结构受累情况显示清晰.

  • 胰腺大囊性浆液性腺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任小波;袁东;李跃兴;林强;潘卫东;张立华;秦明伟

    胰腺大囊性浆液性腺瘤是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一种亚型.笔者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大囊性浆液性腺瘤的CT表现.

  • MR对成人型环状胰腺诊断优势的探讨(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童竑章;李盛;马攀江;陈孟达

    环状胰腺为罕见的先天变异,成年病例更为少见.由于环状胰腺对十二指肠的包绕往往是不完全的,其上消化道的梗阻征象不明显或者仅不完全性梗阻,因此症状较轻,出现也迟,容易延误诊断[1] .笔者就本组2例的MR影像特点并复习文献,旨在探讨MR对成人型环状胰腺的诊断优势.

  • 三期增强扫描在肾结核CT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爱辉;柳逢春;王胜林;万立野

    肾结核是临床较少见的发生于肾脏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增高,肾结核患者逐渐增多,笔者总结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41例经临床确诊的肾结核患者的CT表现,以加强对肾结核的认识.

  • MR影像报告数据系统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的价值初探

    作者:汤光宇;肖湘生;刘勇;李伟;姚冀平;赵文荣;李彭

    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可反映乳腺癌病灶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能大大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乳腺结构的复杂性及临床应用中存在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扫描序列的多样化、诊断标准的确定及诊断中的主观性等,都可能影响诊断准确率.为寻求对乳腺癌较规范和客观的诊断标准.

  • PC-Windows平台三维重组技术在活体供肾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王振迪;李恒;曾甫清;叶哲伟;梁波;白杨;夏伟

    目的 探讨PC-Windows平台上重组活体肾移植供体肾脏及其血管立体图像的方法,在供肾摘取术前和术中对临床手术医师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 10名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行CT薄层扫描,图像以DICOM格式保存,在PC-Windows XP平台上读入TGS Amira 3.1软件后,通过图像裁剪、分割、三维重组等步骤进行处理.结果 获得了供体肾脏及其血管解剖结构的立体图像和动画演示,其结果方便其他PC机查看,并可按要求输出.合成结果显示8名供体双侧肾脏均为单支动脉供应,2名供体存在副肾动脉,均符合术中所见.结论 该项技术为活体肾移植中移植肾的术前评估和术中切取提供了便利,准确性高,花费时间少,方便临床医师掌握,所需设备价格低廉,对CT工作站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机动地对CT图像进行处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 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初步研究

    作者:周围;全显跃;钟曼军;虞春堂;周春生;朱杏莉;丁云峰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动脉正常解剖和变异的显示及临床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肝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所有图像均以小层厚0.67 mm、间隔0.33 mm重组传送到工作站.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两种方法进行后处理,以Michels分型观察肝动脉的解剖与变异类型.结果 正常肝动脉解剖共36例;肝动脉起源变异24例.其中属于Michels分型的有4种共17例,多的是MichelsⅡ型7例,其次为Ⅲ型4例;Ⅴ型和Ⅸ型各3例.未被列入Michels分型的其他类型共7例(11.7%).以DSA或手术为对照的26例中, CT血管成像对肝动脉解剖及变异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能够准确地证实肝动脉解剖与变异,并能明确肿瘤血管异位侧支来源,为临床手术、介入治疗及肝移植等提供更多信息.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