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前列腺结石一例

    作者:鲁强;李吉臣

    患者男,80岁.以排尿不畅伴会阴疼痛就诊.超声检查示前列腺增大,其内见强回声团块.多层螺旋CT扫描示前列腺稍增大,其正中见一2 cm×1 cm的高密度灶,CT值380~460 HU,边缘光整.矢状位重建可清晰显示病变位置.CT诊断:前列腺结石.

  • 右侧颅中窝软骨肉瘤一例

    作者:范正平

    患者女,26岁.患者于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起耳鸣,间断性头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面部麻木.近1个月来,头痛加剧,伴右耳听力减退,右颞部逐渐长出一肿物.体检:右颞部可扪及3 cm×3 cm大小肿块,质硬,不活动.右耳听力差,右面部痛觉减退.

  • 介入诊疗回肠恶性间质瘤出血一例

    作者:王劲琪;马斌;赵刚;吴海深;黄为宁;曹长健

    患者男,49岁.3 h前无明显诱因解鲜红血便2次,量约700ml,未见凝血块,伴头晕,烦躁,冷汗.体检:患者呈急性失血病容.Bp:80/50 mmHg,R:22次/min,P:102次/min,WBC:10.9×109/L,RBC:3.52×1012/L,Hb:10.6g/L.门诊以"急性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失血性贫血"收入内科.经内科抗休克、对症、支持及反复多次输血治疗后,患者仍多次大量便血,且便血量、次数进一步加大、增多,血压继续下降.急会诊转入介入放射科行血管造影.

  • 脊柱骨巨细胞瘤误诊为中心型骨结核一例

    作者:牛秋芳;于宝海;王溱

    患者女,25岁.因后背部肿胀,持续性疼痛伴乏力、低热、盗汗6个月就诊.体检:胸腰段脊柱明显后突畸形、T11椎体棘突处明显压痛,局部软组织肿胀.

  • 成人纵隔淋巴结核一例

    作者:黄尚飞

    患者男,33岁.右侧胸部隐痛不适半年,伴盗汗、低热、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检: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气管居中.听诊:右中肺外带呼吸音减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实验室检查:WBC 9.8×109/L,N 6.5×109/L,L 3.8×109/L,血沉85 mm/h.

  • 椎间孔内节细胞神经瘤一例

    作者:赵建;朱瑾;蔡朋利;郭智萍;李石玲;赵振江

    患者男,34岁.主因左腿憋胀感、麻木5年入院.体检:L5~S1椎间隙左侧旁开3 cm处叩击痛,向左下肢放射至足底,左拇长伸肌张力Ⅳ级,双侧膝腱反射减弱,左侧跟腱反射未引出.

  • 肾集合管癌一例

    作者:全冠民;袁涛;宋登浩

    患者女,41岁.无明显诱因间断性肉眼血尿1个月,不伴尿频、尿急、发热及腹痛等症.体检:双侧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腹部未触及肿块.尿液生化检查:尿胆原3.3μmol/L,红细胞25个/μL,白细胞125个/μL.超声检查;腹膜后探及-6.5 cm×4.0 cm×6.5 cm大小的低回声肿物,边缘欠规则、清楚,与右肾分界不清.胸部平片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 腹膜后巨大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作者:李星亮;郭宇

    患者男,22岁.无规律发热6 d,腹泻、恶心伴持续性腹部胀痛2 d入院.体检:T 38.6℃,P 91次/min,R 21次/min.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触诊不满意,腹部叩浊音.B超:腹腔巨大囊性肿物.

  • 右侧额叶原始神经外胚瘤一例

    作者:赵云辉;臧建华;刘建军;傅明花;王鑫

    患者男,39岁.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头痛,在当地医院按"感冒"治疗效果不佳,头痛逐渐加重,以右额、颞为重,并出现右眼视物不清并跳痛,近1周头痛明显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无意识不清及四肢抽搐.体检:颈部轻度抵抗,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为重;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Babinski征阴性.急诊CT检查显示右额叶占位性病变,以胶质瘤可能性大.

  • 短肋-多指综合征

    作者:杨智云;刘春玲;方群

    孕妇女,30岁.停经28周,产前B超检查发现宫内胎儿胸廓狭小、四肢短小,怀疑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入院引产.本孕为首次怀孕,怀孕期间无不适,其配偶无特殊化学物质接触史,无特殊疾病和遗传病史.

  • 结肠CT三维成像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应用的研究

    作者:李智勇;伍建林;王克礼;刘丹;温伟;刘晓峰;尹逊国;胡祥

    目的探讨结肠3D CT成像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应用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5例已知直肠癌患者先后进行结肠CT仿真内镜(CTVE)和结肠镜检查,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全结肠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上进行结肠的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和CTVE.由2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结肠外CT所见主要依据临床、手术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所证实.结果35例直肠癌共36个病灶(1例有2个癌灶),早期癌1个,进展期癌35个.进展期直肠癌中以Borrmann 2型多见,占71.4%(25/35);中分化癌20例,占57.1%;浸润全层者30例,占85.7%.3D CT对进展期直肠癌Borrmann分型判断的正确率达97.1%(34/35),而结肠镜的正确率为88.6%(31/35).两种检查方法对于直肠癌的定位均比较满意.在3D CT中,SSD像为直观立体,便于外科术前定位分析;GTVE像利于病灶大小的测量,与结肠镜的结果基本一致,与手术结果相符.25.7%(9/35)直肠癌患者的结肠镜检查时由于肠道严重狭窄或患者情况而失败,而这些患者在CTVE检查效果比较满意,在结肠远端发现2枚息肉和1个溃疡型癌,阳性所见占33.3%(3/9).19例患者结肠CT检查发现结肠以外病灶,占54.3%(19/35),其中肝可疑性病灶占22.9%(8/35).结论结肠CT检查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准确定位定性评价是有价值的,并且在补充结肠镜的不足、以及发现肠外病灶等方面也有重要临床意义.

  •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李文婵;胡道予;明长生;肖明;黄文华;宋金梅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评价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影像学表现及并发症的征象.资料与方法14例行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患者作16次MS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16螺旋CT扫描仪,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然后将所有图像传入GE AW 4.0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后处理.结果14例移植胰腺中,MSCT显示12例胰腺实质正常,CTA显示胰腺血管无狭窄及栓塞等异常;1例移植胰腺右侧髂外动脉近起始部至股动脉处血栓形成,胰腺体积小、密度低,未见明显强化,术后病检示胰腺内脾动脉血栓形成,胰腺缺血坏死及胰腺急性排斥反应;1例胰腺包膜下积液.14例移植肾显示11例肾实质正常,1例动脉期肾皮髓质分界欠清晰,提示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后亦经肾穿刺所证实;1例MIP显示2处移植肾动脉狭窄;另1例显示移植肾静脉瘤形成.7例患者中MSCT均可见胰周、肾周少量积液.结论MSCT以及后处理技术能对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腺和肾脏形态及基本功能状态作出评估.

  •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旗;张在人;刘白鹭;王淑红;隋滨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静脉肾盂造影(IVU)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提示上尿路梗阻而原因不明的患者58例,均行MSCTU检查,在图像工作站对获得图像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T)等三维后处理,获得泌尿系立体图像.结果58例中上尿路结石20例,先天性畸形14例,输尿管癌1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输尿管息肉2例,副肾血管压迫肾盂输尿管交接处2例,邻近器官疾病导致上尿路梗阻2例,以上病例均经手术或输尿管镜检查证实.另有行4例无法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3.10%.结论MSCTU通过MPR、MIP、VRT技术多角度观察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导致上尿路梗阻的病变及其形态,在上尿路梗阻病变诊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 动态增强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合并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诊断--与 DSA 对照研究

    作者:肖景坤;刘斌;张家文;盛强;张德志;余永强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螺旋CT动态增强特征及其与DSA的相关性,评价螺旋CT在判断APS的程度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HCC合并APS的螺旋CT动态增强和DSA结果,两者的间隔时间在2周以内.以DSA为标准,对照分析螺旋CT动态增强在判断APS的程度以及APS的CT特征.结果32例HCC合并APS患者,APS在CT表现为肝动脉期门静脉早显22例,一过性肝实质强化(THPE)18例,两者都出现8例.CT诊断轻度APS 12例,中度6例,重度14例;而DS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APS分别为13、5、14例.CT诊断重度APS结果与DSA完全相符,但有1例中度APS在CT上被低估为轻度APS,有2例轻度APS在CT上被高估为中度APS.APS的分流程度与HCC病理类型无显著性差异,但与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不但可以发现HCC合并APS,而且可以进一步判断分流的程度.APS的分流程度与门静脉受侵和癌栓形成相关.

  • 3.0 T MRCP检测乳糜池病变的探讨

    作者:于德新;李传福;张晓明;修建军;王茜;冯德朝

    目的利用3.0 T MR重T2加权技术对乳糜池进行成像,并探讨病变对其形态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142例患者进行胸腹部三维MR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选取达到测量要求的113例.观察乳糜池的形态、位置以及汇入的淋巴干和小淋巴管等情况,并对其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等进行测量.探讨以上测量数据在正常对照组、门静脉高压组、胆管扩张组和恶性肿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乳糜池的形态变异较大,61.95%(70/113)为管状和梭形,54.87%(62/113)位于第1腰椎水平,74.34%(84/113)位于椎体中央的前方.所有乳糜池平均的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6.34±10.40)mm、(5.20±2.18)mm和(5.25±2.16)mm.在正常对照组和各病变组内,构成乳糜池的所有淋巴管的数目存在统计学差异(F=3.272,P=0.024),其他数值在4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重T2加权MR技术可以对乳糜池进行有效地显示和测量,各种病变影响汇入乳糜池的淋巴管的显示.

  • CT灌注扫描在肝肿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作福;黄洪磊;徐彪;林碧金;刘振华;杨家友;邱友才

    目的研究肝脏良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各灌注参数的改变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100名受检者行肝血流的CT灌注扫描,其中良性肿瘤组15例,恶性肿瘤组81例,正常组4例.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相应病变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肝动脉指数(HPI)和肝动脉灌注量(HAP).根据不同肿瘤的相关参数图来评价良恶性肿瘤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8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HPI、BF及HAP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而MTT却明显降低;BV和PS值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灌注参数HPI、BF、MTT和HAP可有效地评价肝脏肿瘤的血流状态,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帕金森病CT表现及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CT影像分析

    作者:黄祖平;王维;李秋云;罗晓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的CT表现及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CT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1)对240例PD患者术前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2)30例PD患者在术后3~12个月(平均6.5个月)CT扫描,观测脑内核团毁损灶33个(其中3例患者为双侧手术):右苍白球腹后内侧核(Gpi)毁损灶14个、左Gpi核毁损灶6个,右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灶2个、左Vim核毁损灶11个,对毁损灶大层面积、术侧CT值(任意值)、健侧对应点CT值(标准值)测量,并算出毁损灶与健侧CT值的差值.结果(1)PD的CT表现主要为中央型弥漫性脑萎缩,以脑室系统扩大为主,轻度脑萎缩46.67%(112/240),中度脑萎缩40%(96/240),重度脑萎缩3.33%(8/240),正常10%(24/240).(2)33个毁损靶灶之圆形占27.27%(9/33);类圆形占60.61%(20/33);片状不规则形占12.12%(4/33).毁损灶的面积Gpi核平均(28.01±2.15)mm2,Vim核平均为(14.03±1.24)mm2,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毁损灶Gpi核CT值较健侧平均下降(11.80±0.87)HU,Vim核CT值较健侧平均下降(10.80±1.28)HU,两者亦有差异性(P<0.05).结论PD患者术前CT扫描对掌握手术适应证较重要,重度脑萎缩患者提示不宜做外科手术治疗.术后CT扫描观察毁损灶之形态、面积、密度变化等影像学改变,有利于对手术疗效、并发症等评估提供一定证据.

  • CT灌注成像对脑膜瘤诊断分型的临床价值

    作者:凌华威;丁蓓;张欢;董海鹏;潘自来;陈克敏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不同亚型脑膜瘤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进行CT血流灌注成像及常规MRI增强扫描,并根据病理分型将患者分为3组进行分析.CT灌注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经灌注软件处理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采用SPSS软件将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脑膜瘤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血管表面通透性(PS)均明显高于对侧脑组织.纤维型、血管瘤型及上皮型脑膜瘤的CBV、CBF、PS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各型脑膜瘤的MT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定量地获取脑膜瘤血供信息,有助于对脑膜瘤的术前分型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 脑星形细胞瘤表观扩散系数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小宜;邓利猛;廖伟华;陈长青;韩再德;刘凡;龚才桂;姜新雅;周高峰;陈晨;周建华

    目的评估表观扩散系数(ADC)鉴别星形细胞瘤不同肿瘤组织及与细胞密度、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Siemens 1.5T超导型磁共振系统,对48例星形细胞瘤术前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Ⅰ、Ⅱ级23例,Ⅲ、Ⅳ级25例.分别计算不同肿瘤组织的ADC值.病理标本行HE染色,采用Image J 1.33j分析每一标本的肿瘤细胞密度.用SPSS11.0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星形细胞瘤不同肿瘤组织间及与正常脑实质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强化的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与强化肿瘤实质ADC值呈负相关,rs=-0.641(P<0.001);强化肿瘤实质的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呈负相关,r=-0.643(P<0.001).结论星形细胞瘤ADC值能鉴别不同肿瘤组织,有助于评价肿瘤细胞密度及病理分级.

  • 脑星形细胞瘤的MRI征象与MMP-9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万娅敏;高剑波;王振豫;程敬亮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MRI征象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表达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抗MMP-9抗体对4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进行标记分析,并测定MRI图像上肿瘤信号的均匀度、水肿程度及强化程度.结果星形细胞瘤MRI征象与MMP-9的表达明显相关(P<0.01),而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MMP-9的表达也增高(P<0.01).结论星形细胞瘤的MRI征象与MMP-9的表达密切相关.可以间接地反映星形细胞瘤的某些分子生物学特性.

  • 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周文辉;易长虹;刘四斌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脑静脉畸形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3D-MOTSA MRA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T1WI,其中3例行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小脑4例,额叶、顶叶、枕叶共4例.5例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3例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 1H-MRS在细菌性脑脓肿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光耀;雷皓;孙骏谟;田志雄;黄雄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脑脓肿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征,评价1H-MRS在细菌性脑脓肿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细菌性脑脓肿20例,17例1H-MRS有能分辨的信噪比(SNR),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采集病灶中心,比较分析代谢物出现概率.结果(1)17例细菌性脑脓肿:耳源性2例,肺源性3例,心源性2例,隐源性5例,其他5例.(2)15例细菌性脑脓肿有氨基酸(AA)峰,敏感性88.23%,特异性100%.另2例仅有乳酸(Lac)或脂质(Lip)峰.9例乙酸盐(Ace)峰,敏感性52.3%;7例琥珀酸盐(Suc)峰,敏感性41.2%;6例丙氨酸(Ala)峰,敏感性35.3%;Lip峰和胆碱(Cho)、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磷酸肌酸(PCr)峰各3例.(3)8例平均治疗38 d后1H-MRS复查,AA峰和Ace峰降低或消失,仅剩Lac峰.(4)细菌性脑脓肿有两种波谱模式:一种是除了AA峰、Lac峰,还有Ace峰、Suc峰或Ala峰(12例);另一种是仅有AA、Lac峰,而没有Ace峰、Suc峰或Ala峰(3例).结论AA峰是细菌性脑脓肿特征性的峰;1H-MRS能反映细菌性脑脓肿的疗效;脓肿不同波谱模式可能提示不同的细菌感染.

  • 气管、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江森;朱晓华;孙兮文;虞栋;盛炳镛;李天女;尤正千;马骏

    目的分析原发于气管、支气管的黏液表皮样癌(MEC)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气管、支气管MEC临床资料和CT表现.所有病例行层厚为3 mm胸部螺旋CT扫描,其中平扫3例,增强扫描2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3D)和仿真内镜(CTVE)重建后进一步观察.结果1例气管MEC表现为受累气管壁局部增厚,肿瘤轻度强化.3例左主支气管MEC表现为主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结节,并沿支气管方向生长,平扫肿瘤稍低于或等于肌肉密度,密度均匀;1例增强扫描显示肿瘤明显强化,1例见钙化;3例均有气道阻塞性改变,1例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气管、支气管MEC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层螺旋CT的各重建图像能更完整、清晰地显示肿瘤,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提示意义.

  •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在主动脉夹层破口显示中的应用

    作者:陈小荣;邹松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在主动脉夹层破口显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利用螺旋CT扫描的容积数据行仿真内镜成像,并与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法(MPR)进行比较.结果27例CTVE清楚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及内膜片,4例由于伪影干扰图像质量欠佳;21例直观、清晰地显示了腔内破口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主动脉分支血管开口的关系,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为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显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影像,CTVE结合轴位及SSD、VR、MPR图像,能为临床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全面、更有价值的信息.

  •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陈东;张义质;傅嘉庆;杨述根;韩福刚

    目的评价MRI对脊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7例中发生于胸椎2例,腰椎4例,骶椎1例;其中2例仅累及椎体,5例累及椎体和附件;6例累及单个椎体,1例累及相邻2个椎体.MRI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其中6例病灶为囊实性混杂信号灶,1例为中等信号相对均匀实性肿块灶;5例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中等强化,囊变区中心不强化,囊壁中度强化.结论MRI对脊椎骨巨细胞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结合CT扫描对多数病例术前可作出明确诊断.

  • 磁共振多技术成像对心肌存活性的研究

    作者:高艳;李坤成

    随着物质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逐渐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常规血管造影(DSA).在美国,每年有约100万例次的冠状动脉造影,但是40%的人并没有发现明确的病变;在日本,每年有约20万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只有6万患者需要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心脏磁共振扫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可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可对心脏形态、收缩功能及心肌存活性进行评估,且无电离辐射、无创、图像分辨率高及重复性好.笔者重点介绍CMR在评价心肌存活的新进展.

  • 18F-FDG PET对肺癌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发展

    作者:冯瑾;马云川

    肺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80%的肺癌患者在诊断后的1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平均为14%,与分期密切相关(Ⅰ期,60%~80%;Ⅱ期,25%~50%;Ⅲa期,10%~40%;Ⅲb、Ⅳ期,<5%)[1].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对其治疗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CT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无创性肺癌分期方法,单纯以淋巴结大小和肺外解剖结构的异常与否作为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以及远隔转移的标准.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tron emmition tomography,PET)的出现,以其提供病变的代谢及病理生理学信息弥补了CT仅能提供病变形态学信息的缺憾,提高了肺癌无创性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乔连铭;冯敢生;李欣;郑传胜;梁惠民;吴汉平

    目的评价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联合化疗栓塞(TACE)治疗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的疗效.材料与方法45只Walker-256荷瘤大鼠于移植后第14 d随机分成RI+碘油栓塞组(RI栓塞组,10只);5-氟尿嘧啶(5-Fu)+碘油栓塞组(TACE组,12只);RI+5-Fu+碘油栓塞组(联合栓塞组,13只);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0只).各组分别经肝动脉左支注入栓塞剂和药物,RI用量为200U,超液态碘油为0.4ml,5-Fu为20 mg/kg体重,生理盐水为0.4ml.用MR分别于栓塞后第7 d、第13 d、第18 d测量肿瘤横径并计算体积.于术后第18 d检测肝转移结节数.观察RI的系统毒性.结果栓塞后7~18 d各治疗组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以联合栓塞组体积小.在栓塞后第13 d,联合栓塞组肿瘤的体积组明显小于RI栓塞组(P<0.05);第18 d TACE组亦明显小于RI栓塞组(P<0.05).肝脏转移结节数各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联合栓塞组明显少于RI栓塞组和TACE组(P<0.05).RI无明显系统毒性.结论联合栓塞与单纯TACE相比,可明显抑制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的生长和减少肝转移,提高了TACE的疗效.经肝动脉给药后,RI对Wistar大鼠无明显系统毒性.

  • 兔VX2肝癌TAE实验方法改良及影像学评价

    作者:关键;胡道予;孙振纲;杨国华;罗鸿昌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介入治疗的实验方法,分析兔VX2肝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开腹种植VX2瘤块于兔肝左叶,建立VX2肝肿瘤模型兔15只.2周后CT及彩超证实接种成功.应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行术中介入治疗,术后导管埋置于皮下.用多层螺旋CT、彩超和DSA进行兔VX2肝肿瘤的影像学评价.结果行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成功11只,麻醉过量及术中死亡各1只,另2只因解剖变异未做插管.多层螺旋CT平扫兔VX2肝肿瘤表现为低密度结节灶;彩超上瘤灶为低回声光团,肿瘤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DSA动脉期呈结节状肿瘤染色,以周边染色为主.结论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对兔VX2肝癌行术中介入治疗,可进行超选择化疗栓塞,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便于术后观察,实验人员完全避免辐射,但对实验条件和实验技术有一定要求.

  •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照射后复发的恶性肿瘤

    作者:黄振国;张雪哲;王武;洛小林;王继英

    目的评价外照射后复发的恶性肿瘤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资料与方法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14例外照射后局部复发的恶性肿瘤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其中原发肿瘤8例,转移瘤6例(11个病灶),病灶的平均直径为3.25 cm.依据粒子植入术前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治疗计划在CT导引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125I粒子数为9~48粒(中位数为28粒).植入术后立即CT扫描及术后2~6个月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14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瘤体内粒子分布满意,其中1例植入术后有2粒粒子脱落到体外,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4例疼痛患者粒子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减轻.14例19个病灶粒子植入后完全缓解(CR)5个,部分缓解(PR)9个,无变化(NC)4个,进展(PD)1个,近期总有效率73.7%.结论对于外照射后复发的恶性肿瘤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近期肿瘤局部控制率满意,远期疗效有待大组病例进一步观察.

  • 肾脏穿刺活检术所致肾血管损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王志军;王茂强;段峰;刘凤永;王仲朴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治疗肾脏穿刺活检术所致肾血管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对7例因肾脏穿刺活检术所致肾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用微型钢丝圈6例,普通钢丝圈1例,同时用聚乙烯醇微球3例.结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实质内动静脉瘘4例,对比剂外溢2例,肾内假性动脉瘤1例.栓塞成功率为100%.治疗结束时复查造影显示异常血管消失,正常分支保留.5例失血明显者,栓塞后经给予补充血容量,失血症状迅速改善;腰痛剧烈患者,术后2~5 d腰痛消失;血尿7例,术后2~7 d消失.术后原有肾功能不全加重2例,新出现肾功能不全1例,其中1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超声复查显示肾周围血肿于2~3个月逐渐吸收.随访10~68个月(平均36个月),2例死于原发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淋巴瘤各1例),5例健在,未再针对肾脏损伤进行外科或介入治疗,未再发生出血,肾功能测定属正常范围.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是治疗肾脏穿刺活检术所致肾血管损伤的安全有效方法.

  •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的MRI和1H-MRS表现

    作者:童彤;姚振威;冯晓源

    松果体体积较小,位置深在,传统的影像设备不能对其进行精确地观察和描述.MRI和CT的临床应用使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1],对于放疗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在宫颈妊娠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兰为顺;杨文忠;袁先宏;周萍

    宫颈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宫颈管内着床和发育,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异位妊娠.其发病率不到异位妊娠的1%[1].因宫颈富含弹力纤维而且平滑肌组织少,收缩力差,妊娠后易发生大出血.过去宫颈妊娠多采用子宫切除术,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的应用,保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近年来治疗的4例宫颈妊娠的资料分析如下.

  • PIKER IQ CT机故障维修一则

    作者:兰庆茂;黄忠道

    我院PIKERIQ CT机于1996年7月19日大洪水中遭受灭顶之灾,经清洗维修后继续使用,2005年5月出现机械故障,现将维修过程介绍如下.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