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阑尾黏液囊肿一例

    作者:陈华平;张任华;罗学军;蒋莎莉;李晓杰

    患者 男,38岁.发现右下腹肿块2个月,无腹痛、腹泻、腹胀,无便血及黑便,无发热.体检:右下腹扪及一肿块,有压痛,无反跳痛,边缘清晰,活动度好,质地软,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均未见异常,癌胚抗原8.71 ng/ml(参考值<5.00 ng/ml).

  • 鼻背中线皮样囊肿及瘘管一例

    作者:汪继辉;张莉;杨楠;石清华

    患儿 女,1岁.出生时鼻背部见小瘘口,近期鼻梁中线左侧发现局限性半圆形隆起后来院就诊.体检:神清,患儿鼻梁中线左侧有局限性半圆形隆起,鼻背部见小瘘口,挤压瘘口时有皮脂样分泌物溢出,瘘管无感染,瘘口周围不红.鼻梁增宽,触扪隆起处皮肤,其表面光滑且有移动感,压之有弹性.

  • 枕骨恶性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王林省

    患者 女,42岁.头痛伴颈部活动不灵2个月余.体检:枕部触诊未触及枕骨,局部变软,皮肤肿胀,发热;头部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镰刀综合征二例

    作者:刘凯;衣蕾;王涛;刘世恩

    例1 女,6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反复呼吸道感染、喘憋,气短.活动能力受限,不喜蹲踞,无晕厥.体检: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低,心尖搏动位于右第5肋间,右第2肋间可闻及Ⅱ~Ⅲ收缩期杂音,固定分裂.心率103次/min,律齐,心电图电轴右偏明显.

  • 颅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张肇惠;刘海明;王阿樱;崔英哲;滕坤

    患者 男,69岁.4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无头晕,无恶心呕吐.继而出现步态不稳,左下肢无力,能独立行走,大小便正常.MRI显示:左额叶及右顶枕叶大片指状水肿带.T1WI呈低信号(图1、2).T2WI呈高信号,其内隐约可见等信号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图3).增强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图4、5).

  • 纵隔髓外造血一例

    作者:李鹍;封俊;丁莹莹

    患者 女,39岁.体检胸片发现"纵隔肿块",至当地医院就诊,CT示"双后纵隔多发肿块,神经纤维瘤可能",未作治疗,入我院进一步治疗.体检:一般情况好,脾Ⅰ度肿大,质中,无压痛.既往巩膜黄染30余年,原因未明.

  • 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一例

    作者:赵刚;刘红艳;黄为宁

    患儿 女,4天.足月剖宫产,Apgar评分8分,羊水多,脐带无绕颈.生后2天出现反应差,吃奶不佳,呕吐频繁,呈非喷射状,哭声不大.体检:足月儿貌,反应差,前囟饱满,面色苍黄,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音尚有力,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四肢肌张力增强.

  • 内生软骨瘤合并外生软骨瘤一例

    作者:高仕福;蔡德荣;税永平;张兴泰

    患者 男,16岁.发现右手背侧肿块10年余,渐进性增大.右手食指中节指骨尺背侧肿块2年.体检:右手第2、3掌骨间可见一较大肿块,右手食指中节指骨尺背侧小肿块,均质硬,无压痛,皮肤颜色无异常,右手功能尚可.

  •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陈华平;汤嘉泉

    患者男,62岁.大便次数增多,伴便血4个月.体检:距肛门1.5 cm处直肠肛管后壁扪及一菜花样肿块向腔内突出,质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指套染血.癌胚抗原5.6 ng/ml(参考值0~15 ng/ml).

  • Churg-Strauss综合征二例

    作者:袁涛;全冠民

    例1 女,21岁.间断咳嗽、咳痰、喘息3年,加重4天.黄色粘痰,不易咳出,严重时喘息.应用抗感染、平喘等治疗后可缓解.既往支气管哮喘史3年、双侧上颌窦炎史1年,腹泻病史半年,有皮下结节.入院检查:血常规WBC 8.3×109/L,中性粒细胞0.043,淋巴细胞0.138,巨噬细胞0.038,嗜酸细胞0.08.

  • 髓内脓肿一例

    作者:刘凤海;刘怀军;李林芳;秦瑞平;史朝霞

    患儿 男,1岁.主因发热3天,四肢无力2天入院.体检:T 38.7℃、P 110次/min、R 30次/min,颈软无抵抗,双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张力偏低,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发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各项生化检验均未见异常.

  • 腱黄色瘤MR表现二例

    作者:王加伟;徐雷鸣;吴瑾绣

    例1 女性,25岁,因双侧跟腱肿块8年余就诊.8年前无意中触及双侧跟腱处肿块,不久后又发现双侧髌韧带和双侧肘关节后部肿块,各病灶起初较小,如蚕豆大小,逐年变大,现如鸡蛋大小.发病过程中无明显疼痛和功能障碍,无明确家族史及外伤史.

  • 先天性婴幼儿骨膜增生症一例

    作者:叶俊;张明山;陈业芸

    患儿 男,3个月.其父母于1个月前发现患儿睡觉时双腿不肯伸直,用手牵拉哭闹,触摸发现双下肢软组织略肿并僵硬,而到医院摄片检查,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双下肢X线片示双侧股骨及胫骨骨干大量骨膜增生,呈层状、丘状、块状及花边状改变,边缘清楚,密度较所在部位骨皮质略高,且其内缘与相应的骨皮质分界清楚,呈典型的"管套"状改变(图1).

  • 下咽部Wegener's肉芽肿一例

    作者:陈一鸣;李恒国;康举龄

    患者 女,41岁.无诱因咽部疼痛5个月入院,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咳黄色痰,量较多.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III度,无脓点.电子喉镜示下咽部弥漫性肿胀,左侧梨状窝饱满,表面有假膜形成.

  • 低场MR STIR技术误诊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一例

    作者:李丽亚;李拔森

    患者 女,30岁,已婚.体检发现右侧附件肿块,无痛经史,彩超提示右侧附件混合型肿块,考虑畸胎瘤.

  • 肺包虫病误诊为胸腔积液一例

    作者:次仁国吉;尼玛吉律

    患者 男,5岁.藏族,牧民.因咳嗽、胸痛2年加重伴间歇性呼吸困难7天入院.体检:T 36.2℃,P 78次/min,R 36次/min,患者精神欠佳,呼吸困难,咽部充血,左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气管向右移位,语颤减弱,左肺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 巨大肺动脉瘤一例

    作者:樊晓宇;喻海萍;邵天喜;汪军;胡必富

    患者 男,19岁.自幼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平时自感无特殊不适.体检: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X线片:左肺门旁见椭圆形高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光整,内部密度较均匀,外壁有部分蛋壳状钙化影,肿块明显向左肺野突出,大小约8.0 cm×6.7 cm(图1),侧位片(吞钡)食管无明显受压及推挤征象.

  • 肝细胞癌邻近实质:CT同层动态扫描癌旁冠状强化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刘燕;闵鹏秋;陈卫霞;张林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螺旋CT动脉期同层动态扫描(SDCT)中癌旁冠状强化征像与癌及癌旁实质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HCC病例进行了动脉期SDCT检查,其中27例有足够的癌及癌旁标本.重点观察动脉期SDCT癌旁冠状强化征像的出现,并与术后大体病理、术后标本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3例HCC中,17例(51.5%)出现癌旁冠状强化征像.33例癌组织中,15例(45.5%)显示VEGF 免疫组化表达阳性.而在27例癌旁组织中,22例(81.5%)显示VEGF阳性.在有足够癌及癌旁标本的27例中,12例(44.4%)出现癌旁冠状强化征像,在这12例中,10例(83.3%)出现癌旁组织VEGF 阳性表达,其中8例表达强阳性,2例中度阳性.而在另15例没有出现癌旁冠状强化的病例中,11例(73.3%)出现癌旁组织VEGF表达阳性,其中3例为强阳性,2例中度,6例弱阳性.SDCT中HCC出现癌旁冠状强化征像与癌旁组织内VEGF免疫组化表达阳性明显相关.结论 HCC中,癌旁冠状强化征像反映了在癌旁实质内出现VEGF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的生物学行为.VEGF可能在HCC癌变中起重要作用.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崔敏毅;李子平;冯仕庭;周旭辉;彭振鹏;孙灿辉

    目的 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在腹部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资料和方法 应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血管探针技术(VP)对70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的患者进行腹部动脉血管重组,比较其显示情况.结果 VP共检出病灶59处,测得狭窄度<30%,30%~50%,>50%分别有11、17、5例.VR及MIP均无一例明确显示<30%的狭窄管腔,且不能明确显示软斑块.对单纯钙化斑的显示,MIP检出结果与VP相同,VR有1例显示不清.对钙化软斑块的显示方面, VR、MIP对3处较小钙化斑显示不清.结论 在诊断腹部中小血管粥样斑块、微小钙化灶、血管轻度狭窄等方面,血管探针技术的敏感性较VR及MIP高.

  • 血管平滑肌瘤病影像学评估

    作者:吴光耀;鄢龙;田志雄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分析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肿瘤起自子宫端,1例局限在下腔静脉内.3例经下腔静脉延伸到右心房,其中1例经右心房到右心室.6例CT显示下腔静脉和/或卵巢静脉扩张,1例左肾静脉扩张.增强后表现为血管内和右心腔内充盈缺损,呈"血管内血管"征;肿瘤自身可呈不均匀强化.2例MRI显示腔静脉扩张,流空效应消失.结论 CT和MRI能提示血管平滑肌瘤病.

  • 膀胱癌多层螺旋CT分期与手术病理对照

    作者:赵志雄;唐光健

    目的 分析膀胱癌多层螺旋CT表现及CT分期.资料与方法 总结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44例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膀胱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膀胱壁弥漫性均匀增厚1例,单发结节状肿块22例,多发菜花状肿块21例,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可向腔内或膀胱壁外生长,累及膀胱周围脂肪层及相邻器官和淋巴结转移;33例为T1和T2期的患者24例基底强化线完整,11例为T3和T4期的患者中只有1例基底强化线完整.与病理分期对照,CT分期的准确率达68.2%.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膀胱癌的特征,可提高膀胱癌的CT分期准确率.

  • 颞叶癫痫MR扩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泉;张云亭;张敬;李威;张权

    目的 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分析颞叶癫痫(TLE)患者的海马扩散运动变化规律,初步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对TLE定侧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诊断的42例发作间期TLE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定量测量双侧海马的ADC值并统计,同时比较TLE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海马ADC值的不对称指数(AIADC).结果 健康志愿者双侧海马ADC值无显著性差异.TLE患者患侧海马、对侧海马及正常人海马ADC值分别为:(0.9357±0.0773) mm2/s、(0.8572±0.0464) mm2/s、(0.8092±0.0303) mm2/s,患侧海马ADC值显著高于对侧海马及正常志愿者(P=0.000).TLE患者及正常人海马的AIADC分别为:(8.5778±7.1720)%、(1.5389±1.4659)%,患者AIADC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0).结论 DWI检查可以反映TLE患者的海马扩散变化,ADC值升高、AIADC增大是TLE病灶定侧诊断的有用指标.

  • 自闭症的常规MRI和1H-MRS表现

    作者:凌雪英;陈卓铭;刘斯润;黄力

    目的 探讨常规MR成像和1H MR波谱(MRS)在自闭症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自闭症患者的全脑常规MR扫描及其中8例患者额叶和海马的多体素2D 1H MR波谱扫描表现.结果 常规MR扫描发现3例患者的顶叶白质在FLAIR上出现斑片状高信号.1H MRS分析发现5例患者额叶的NAA/Cho明显下降(NAA/Cho<1),其中1例患者的左侧额叶出现Lac峰;另外有2例患者海马的NAA/Cho出现下降(NAA/Cho<1).结论 常规MR成像和1H MRS可发现部分自闭症患者脑组织异常.

  • 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结节/肿块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金志发;罗良平;陈金城;邓玉英;李国岱

    目的 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内结节或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内结节或肿块患者81例,行CT灌注扫描及常规动态增强扫描,计算病灶感兴趣区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以及描绘时间-密度曲线(TDC),比较三组结节或肿块之间的区别.结果 恶性和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的BV及PS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三组结节或肿块间BF和MTT值无统计学差异.恶性与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之间各灌注值有较明显重叠.三组结节或肿块的(TDC)不同.结论 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有利于肺内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

  • 活动性肺结核肺间质病变的HRCT研究

    作者:路希伟;伍建林;苗延巍;张国庆;刘晶华;宋其生;徐惠;刘微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肺间质改变的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肺部CT扫描以间质改变为主的活动性肺结核29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和疗程结束时行HRCT检查,分析间质改变的影像特点及变化.结果 肺结核间质病变好发于两上肺野,主要表现为片状蔓延和沿支气管树分布两种形式.小叶内间质异常是肺结核间质改变的主要HRCT表现,包括小叶内细网织线影、微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00%(29例)、100%(29例)、82.8%(24例)、69%(20例).此外可合并气道壁增厚、融合性实变、空洞、结节等征象.经抗结核治疗后间质病变吸收较缓慢,但在疗程结束时均大部分吸收.结论 小叶内细网织线影、微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为活动性肺结核间质的主要HRCT表现.

  • 肺穿刺活检肺组织出血和发生气胸相互关系的探讨

    作者:于经瀛;邓小涛;周诚

    目的 探讨肺活检中肺组织出血和发生气胸两者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选用18G半自动槽式切割活检针,CT定位下经皮经肺穿刺取材进行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结果 168例中发生气胸63例,占37.5%;肺组织出血76例,占45.2%.肺出血与气胸组发生例数呈明显负相关(P< 0.01);针道周围肺组织出血患者的气胸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肺穿刺活检发生针道周围肺组织出血能降低气胸的发生.

  • 重力对FAIR序列肺灌注成像影响的研究

    作者:范丽;刘士远;肖湘生;徐雪元

    目的 用FAIR序列评价重力对MRI肺灌注血流分布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对10例健康志愿者在仰卧位时,分别对5个冠状面FAIR图像的肺血流量(PBF)间进行分析.结果 在重力方向上存在灌注梯度,5个冠状面的PBF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F由后至前是逐渐减小的.在非重力方向上,肺灌注不存在灌注梯度.右肺的回归系数是-4.98,左肺的回归系数是-5.16.结论 FAIR评价肺灌注在重力方向的灌注梯度是比较敏感的,可提高灌注缺损的检出率.

  • 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CT征象分析

    作者:马骏;朱晓华;孙希文;彭刚;江森;尤正千

    目的 探讨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确诊的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表现.结果 CT表现结节63例,斑片、片样实变68例,空洞56例,薄壁空洞48例, 支气管扩张62例,树芽征25例,磨玻璃影6例,线状及纤维条索影22例.结论 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表现与结核类似,需结合其它表现进行诊断.

  • 腰椎间孔16层螺旋CT多薄层重组成像研究

    作者:曹和涛;刘婷婷;生晓惠;施裕新;李敏;顾美芳;夏振铎

    目的 应用16层螺旋CT 多薄层重组(MSPR)研究腰椎间孔(LF)易发生神经根(nerve root,N)卡压的矢状切面的形态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因腰腿痛行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而未见椎间盘突出/膨出的患者资料50例67个平面,测量各层LF的高度(H)、大宽度(W)、面积ALF及N面积(AN),并计算AN/ALF值(%);观察LF形态变化及N毗邻关系.结果 由内而外L3~S1各平面LF矢状切面的H、ALF 趋于变小,近开口处略变大;AN、AN/ALF趋于变大,近开口处变小;W趋于变大.小H、小ALF多集中于第11~13层.大AN多集中于第15~17层.大AN/ALF多集中于第13~15层.在弓根中部冠状位重组像上,大AN/ALF重建中心线在L3~5平面经过上位弓根下缘;在L5~S1平面经过上位弓根下缘转折处.经此中心线的LF多呈"人耳状",N分级(I~Ⅱ级)显著高于其他部位(t=4.33;p<0.05).结论 16层螺旋CT MSPR能揭示LF形态学特点,其判断早期LF狭窄N卡压的敏感性,AN/ALF值高于其他参数.

  • 正常人小腿肌肉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初步研究

    作者:邓德茂;孟悛非;马玲;高振华;张中伟

    目的 初步探讨正常人小腿肌肉3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可行性及其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10例健康志愿者行左小腿肌肉DTI.观察各肌肉的在DWI图、?图、?图、?图、ADC图和FA图上的表现,并分别测量胫骨前肌(TA)、胫骨后肌(TP)、腓骨长肌(PL)、比目鱼肌(SOL)、腓肠肌内侧头(GM)和腓肠肌外侧头(GL)的?、?、?、ADC值和FA值.比较不同肌肉的测量值有无差异.结果 在DWI图上,各肌肉清晰显示,TA的信号低,高的是SOL.各肌肉在? 图、?图和ADC图上信号无明显差别.SOL的?小于其它肌肉(P<0.05).TA的?小于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P<0.05).TA和TP的?低于其它肌肉(P<0.05).TA的ADC值小于PL、GM及GL(P<0.05).TA、TP、LP、SOL、GM和GL的FA值分别为0.44±0.03、0.42±0.03、0.37±0.06、0.30±0.03、0.32±0.05和0.33±0.03,不同肌肉的FA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 对正常人小腿肌肉行3T磁共振DTI是可行的,DTI能较好的反映小腿肌肉的扩散特征.

  • 腰椎轴向负荷MSCT检查对椎管的影响

    作者:刘庆余;梁碧玲;陈建宇

    目的 评估轴向负荷CT检查对腰椎椎管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45例慢性腰腿痛患者进行了常规CT检查和轴向负荷CT检查.结果 与常规CT检查比较,轴向负荷检查可见硬膜囊横截面积(D-CSA)不同程度的缩小,共有36例109个节段轴向负荷检查D-CSA缩小15 mm2以上.常规CT发现23例(51.1%)共44个节段(19.8%)椎管狭窄.轴向负荷检查发现32例(71.1%)共69个节段(31.1%)椎管狭窄.结论 与常规CT比较,轴向负荷检查可引起D-CSA以及矢状径缩小,能发现常规CT检查所不能发现的椎管狭窄水平.

  • 高流量血管畸形四肢骨内侵犯:平片及DSA对照分析

    作者:罗建光;杨东益;肖恩华;周顺科;伍玉枝;陈善安

    目的 探讨高流量血管畸形四肢骨骼改变的X线平片表现与畸形血管的关系.资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经超选择性插管DSA确诊的且平片显示有骨骼改变的高流量血管畸形的病例14例,分析平片上骨改变的表现.结果 平片骨改变包括破坏,肢体增粗,增长,压迹,骨疏松等.DSA示高流量血管畸形,骨骼改变区与畸形静脉或血管团关系密切,骨破坏区、缺损区或压迹区内均可见与畸形静脉或血管团.结论 高流量血管畸形相对易于引起四肢骨骼改变.

  • 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的动态MRI研究

    作者:汪益;董启榕;沈钧康;郑祖根

    目的 通过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的动态分析,探讨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的形成原因.资料与方法 总共4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另一组为随即选取的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膝关节伸直位MR扫描,再令患者适当活动膝关节,然后膝关节维持在屈曲30°位进入磁体扫描.分别观察前后两次扫描半月板的形态变化,并测量半月板后缘的大厚度.结果 20例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患者中,有9例在活动后半月板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变化,大厚度明显降低,转变为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而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没有发生明显形态变化.两组病例在伸直位向屈曲位变化时半月板后缘的大厚度的改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可能是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变形后的一种表现.

  • 寰齿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CT表现及临床相关性分析

    作者:许亮;刘筠

    目的 探讨寰齿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CT表现及其临床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颈椎CT表现.结果 寰齿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67例,40例有慢性颈枕部疼痛症状,63例合并中下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齿状突周围钙化及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发生率分别为95.52%、32.84%和17.91%.结论 寰齿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与下颈椎退变密切相关,影像学特征包括关节边缘骨赘、关节间隙狭窄及齿状突周围钙化.

  • 非典型部位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作者:王矞辉;李玉清;丁建平;王冬梅

    目的 探讨非典型部位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非典型部位的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结果 髌骨6例,肩胛骨2例,腓骨小头、肋骨、头状骨各1例.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区,周围可见轻微硬化边;以膨胀性骨质破坏为主,其内有或无分隔,见骨嵴,偶尔见斑点及片状钙化.MRI表现为稍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结论 非典型部位的成软骨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 年龄、性别与腰椎骨髓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参数的相关性

    作者:查云飞;肖学红;王志龙;曾淑妍;杨建勇

    目的 探讨成人腰椎骨髓动态对比增强MR半定量灌注参数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选择93例受检者进行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小于50岁组(简称A组)46例,大于50岁组(简称B组)47例.分析峰值增强百分率(Emax)和增强斜率(ES)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 A组的Emax、ES高于B组(P <0.05).在A组中,女性的Emax、ES高于男性(P <0.05);在B组中,女性和男性的Emax、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女性的Emax、ES显著高于B组的女性(P <0.001),A组的男性与B组的男性的Emax、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Emax、ES与年龄变化有负相关性(P <0.001),男性的Emax、ES与年龄变化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动态对比增强MR半定量灌注参数可以用来评价正常腰椎骨髓血流灌注状态,年龄、性别与峰值增强百分率、增强斜率有相关性.

  • 中耳炎颅内并发症的HRCT和MRI表现

    作者:刘兆会;王振常;鲜军舫

    目的 分析中耳炎颅内并发症高分辨率CT(HR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33侧)中耳炎颅内并发症的HRCT和MRI表现.结果 33侧中耳炎中仅伴有1种颅内并发症11侧,2种及2种以上并发症22侧.HRCT显示骨质破坏32侧,MRI显示脑膜炎33侧,乙状窦感染21侧,脑炎3侧,脑脓肿2侧,内耳道炎3侧,硬膜外脓肿3侧.结论 HRCT和MRI结合使用能明确颅内并发症的类型、部位和范围.

  • 头颈部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调查

    作者:杨智云;陈星;初建平;李树荣;范淼;周旭辉;孟悛非

    目的 了解我国头颈部多层螺旋CT扫描剂量.资料与方法 发出头颈部CT扫描参数剂量调查表到国内7家东芝64层螺旋CT用户.查阅2002年1月至2007年7月期间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和实用放射学杂志三大杂志有关头颈部多层螺旋CT论文并测算其剂量.结果 东芝64层螺旋CT扫描:头部平均毫安秒为189.4 mAs、CT剂量指数(CTDIvol)为47 mGy;鼻窦95 mAs、22.5 mGy,眼眶为74.3 mAs、17.9 mGy,颌面部为100 mAs、22.5 mGy,颞骨144.6 mAs、44.7 mGy,颈部131.3 mAs、16.3 mGy.其他螺旋CT为头部平均毫安秒为280 mAs;鼻窦为100 mAs,眼眶200 mAs,颌面部为200 mAs,颞骨196.7 mAs,颈部220 mAs.结论 我国头颈部多层螺旋CT检查条件剂量不规范、不统一,有待优化.

  • MRI与CT成像差异对鼻咽癌T分期以及原发肿瘤靶区体积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龄;王安宇;朱小东;谢东;吴春华;黄江琼;杨超凤;潘朝阳

    目的 探讨鼻咽癌MRI和CT成像差异对鼻咽癌T分期的影响及对原发肿瘤靶区体积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比较101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患者的MRI和CT表现,应用其差异比较鼻咽癌靶区的体积对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咽后淋巴结、头长肌、蝶骨、枕骨斜坡、鼻窦等处的病灶在MRI的发现率高于CT(P<0.05).对鼻咽癌的T分期,MRI和CT之间有差异(P<0.05).根据MRI表现勾画的鼻咽癌靶区体积大于根据CT表现勾画的鼻咽癌靶区体积(P<0.05).结论 MRI对发现鼻咽癌、鼻咽癌分期及勾画鼻咽癌原发肿瘤靶区体积优于CT.

  • 脑电图和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对自发脑电活动的研究

    作者:朱建国;张志强;卢光明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虽然是研究颅内电生理改变直接、有效的工具,但是EEG的探测能力与放电神经元的形状、大小、位置有关,同时还取决于电极与颅内产生电势之间的角度,因此EEG不能做到精确的空间定位.

  • 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病理及其影像学表现

    作者:文亮;韩丹

    类癌多见于胃肠道(66.9%),其次为气管支气管系统(24.5%).罕见情况下可见于肝脏、胆囊、卵巢、睾丸、胸腺.胃肠道类癌是一大类分化良好的内分泌肿瘤,来源于胃肠道黏膜或黏膜下功能各不相同的内分泌细胞,可以发生于胃肠道的任意部位,产生各种激素和蛋白产物引起相应的症状.临床上胃肠道类癌较少见,只占胃肠道恶性病变的很少一部分[1].

  • 影像征象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作者:龙从杰

    10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总结出许多形象生动的影像征象,为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CT和MRI的发展,各种征象层出不穷,有待于深入学习研究.然而,众多的影像征象散见于各类杂志和书籍中,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下面笔者就影像征象的定义、特点及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 中晚期原发性肺癌灌注化疗后近期疗效预测因子分析

    作者:黄子诚;陈胜利

    目的 研究第一次灌注化疗(BAI)后肿瘤的早期变化趋势预测肿瘤近期疗效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82例原发性肺癌进行支气管动脉/相关体动脉造影与BAI.对肿瘤病理类型、肿瘤血供多少、肿瘤部位、临床TNM分期、灌注化疗用药方案、有效动脉灌注治疗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从肺癌灌注化疗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P(1) = 1/<1 + e-[-3.796 + 1.172(1a) + 1.674(1b) + 1.185(有效灌注次数)]>中可知,早期肿瘤缩小趋势与有效BAI次数是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结论 第一次BAI后的肿瘤早期变化趋势和有效灌注化疗次数是BAI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的预测因子.

  • CT灌注成像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家平;陈伟;黄勇慧;王海林;杨建勇

    目的 运用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TIPSS)术后肝脏血流灌注的变化.资料与方法 对15例行TIPSS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分别于手术前2天和术后1周行螺旋CT单层肝脏动态增强扫描,比较手术前后肝脏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 TIPSS术前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量(HA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分别为(0.58±0.23) ml·min-1·ml-1、(0.14±0.13) ml·min-1·ml-1、(0.72±0.17) ml·min-1·ml-1和(24.0±10.2)%;TIPSS术后则分别为(0.15±0.04)ml·min-1·ml-1、(0.28±0.05) ml·min-1·ml-1、(0.43±0.07) ml·min-1·ml-1和(64.1±13.9)%;TIPSS术前后肝功能、血氨、门静脉自由压(PFP)等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螺旋CT灌注成像能客观评价肝硬化门脉高压症TIPSS术前后肝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DDR双能量减影与常规DR检测腹部碘剂造影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银民;唐震

    目的 比较双能量减影(DES)与常规数字X线成像(CDR)对腹部碘剂造影模型的检测能力.资料与方法 制造腹部碘剂造影模型,分别拍摄DES和CDR,比较其密度分辨率.结果 DES检测出泛影葡胺的浓度可达0.593%,而CDR仅为4.75%.结论 DES对碘剂浓度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CDR.

  • 颅顶骨凹陷症影像学表现

    作者:赵丹丹;刘伟;刘鹏;黄阳;李达兵;李军

    图1 头颅正位片:双侧顶骨外板对称性弧形凹陷,板障消失,内板完整图2 头颅侧位片:冠状缝与人字缝之间的顶骨呈弧形低密度,内见分层图3 CT骨窗:双侧顶骨凹陷,板障消失,内板完整图4 CT脑窗:双侧顶骨凹陷,脑表面沟增宽 对称性顶骨凹陷症是一种少见的对称性颅骨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累及双侧顶骨,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

  • GE Lightspeed Plus CT机故障检修一则

    作者:吴承明;胡学龙

    故障现象 行头部扫描过程中,突然停止运行,而且先前扫描的几层图像浅淡,不能辨认头颅边界,调整窗宽、窗位脑组织不能显示.关机,重新启动机器再行扫描时,该机完全不能运行.

  • 岛津MC-125L-30型移动X线机故障维修二则

    作者:刘永春

    故障现象一打开机器电源开关,选择kV充电预值及mAs值后,按压kV充电按钮,kV充电显示窗数字无变化,并显示-C49,导致不能充电发射X线.

  • 富士CR故障二则

    作者:门传武;何贵林;刘英刚

    故障一将登录患者的暗盒信息,插入FCR-5000阅读器通道内,突然四个通道指示灯全部熄灭,机器不能工作.关闭阅读器电源灯5 min后,再重新开机,在自检过程中,当检到STEP90时出现故障代码ERROR.CODE:040606H,机器不能正常工作.

  • 读片窗

    作者:王显龙;全显跃;曾盛;朱俭

    患儿女,2.5岁.发现左侧颈背部肿块5天.体检:左颈背部扪及一质中肿块,大小约为4 cm×4 cm,境界清,活动度小,无压痛,表面皮肤未见静脉曲张,颈软,活动自如.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 上期读片窗答案

    作者:韩路军;曲华丽;李新瑜;张雪林

    手术所见眼球大小约为2.3 cm×2.0 cm×2.0 cm,内眼后极见0.5 cm×0.6 cm×0.5 cm淡黄色半透明结节,视网膜部分剥离、脱落.晶状体与角膜浑浊.

  • 调节线圈在气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仇学明;王昱;罗红来;曾晓雨;黄杰;王震

    气管支架临床应用正逐渐推广,气管支架置入重要的是位置的准确性.自2000年,笔者在气管支架上缘回收线上套一长线圈,术中对气管支架进行调节,提高了气管支架置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气管支架位置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 稿约、书评

    作者:

    关键词:
  • 更新医学影像资料存储介质的思考

    作者:宋光毕;郭静清;陈红玲

    胶片作为传统的存储介质在信息化的今天其弊端日益显现,其生产成本过高,运输、保存条件要求高,在显影、定影、冲洗、烘干、归档等环节上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查询慢且容易归错档,胶片的老化使其图像变得模糊不清,无法进行后处理,传统的胶片冲洗、过期胶片的处置等环节对环境都会造成污染.

  • 多层螺旋CT在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段晓岷;蒋玲;路春兰;曾津津;孙国强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对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2例临床诊断为心血管畸形的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结果 在手术证实的39处心腔外大血管畸形中, MSCT与手术的符合率为94.8%,经胸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为82.1%;对手术证实的28处心腔内畸形,MSCT的诊断符合率89.3% ,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为100%.MSCT与经胸心动超声图在诊断心腔外大血管畸形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诊断心腔内畸形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SCT能直观地显示主动脉、肺动脉等大血管及其分支的走行、形态,为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MSCT结合经胸超声心动诊断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已基本取代心血管造影.

  • 胎儿腹部囊性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

    作者:张玉珍;张忠阳;高煜;刘明;朱铭;李玉华

    目的 分析12例胎儿腹部囊性病变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12例胎儿腹部囊性病变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为卵巢囊肿,其中1例MRI见囊肿位于左侧腹左肾前方,而超声诊断病灶位于右侧腹部右肾旁,从而提示该囊肿有蒂,产后1月复查超声后,腹腔内未见囊性病灶.2例为肠系膜囊肿,其中1例肠腔明显向周围受压推移,手术证实.2例为肝脏囊肿,MRI示肝脏右叶囊样信号灶,产后超声复查为肝脏囊肿.1例脐尿管囊肿,MRI清晰显示脐带根部囊肿与膀胱相通征象.结论 快速MRI扫描序列无辐射,且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及多方位显示病变等优势,已日益成为产科胎儿超声检查的一种重要补充方法.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