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MRI诊断双侧乳腺癌二例

    作者:陈蓉;龚水根;张伟国

    例1 女,49岁.发现左侧乳房包块1年,右侧乳房包块伴溃烂3个月.查体:双侧乳房不对称,乳头凹陷,无桔皮征.左、右侧乳头后方分别触及一约3.0cm×4.0cm、2.0cm×2.5cm大小包块,质硬,无触痛,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差.双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 颅骨畸形性骨炎并发脑胶质瘤一例

    作者:李娜;陈颖;贾守强

    患者男,38岁.因头痛、呕吐1个月并抽搐3~4次入院.患者出生时属自然分娩,头围较大,并进行性增大.3年前出现双侧耳聋,1个月前出现头痛、呕吐,并抽搐3~4次.查体:患者身材矮小,身高143cm,头围68cm,双侧重度神经性耳聋,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及血钙、磷均正常.碱性磷酸酶105U(正常值30~90U).

  • 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一例

    作者:全松石;赵志梅;朴昌日;廉道永

    患者女,10岁.阵发性抽搐2年,近2个月来加重.患儿从5岁开始情绪不稳,易激动.从8岁开始无诱因出现抽搐,少时2~3次/天,多则10余次/天,可自行缓解,或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后抽搐迅速终止.患儿有恐惧、烦躁不安、智力减退等表现.否认有家族史.无甲状腺手术史.使用甲状旁腺激素(PTH)治疗无效.

  • 胰腺VIP瘤一例

    作者:赵兴圣;周茂义;窦波

    患者女,39岁.3个月前开始出现恶心、剧烈呕吐,不能进食,伴有水样腹泻,10~20次/天,总量2.5L,感觉全身乏力,无发热、腹痛及里急后重感.曾在多家医院以"霍乱"、"霉菌性肠炎"治疗,症状无改善,且逐渐加重.自发病起,体重减轻约10kg,小便正常.查体:神志淡漠,营养极差,腹部凹陷,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活跃,肝脾未触及,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K+2.28mmol/L, Na+132mmol/L,Cl- 98mmol/L,HCO3- 14.8mmol/L;谷草转氨酶50IU/L,直接胆红素 9.82μmol/L;血常规正常.

  • 囊性脑膜瘤一例

    作者:张海燕

    囊性脑膜瘤较少见,约占脑膜瘤的4%~7%[1],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 咽食管憩室一例

    作者:蔡龙波;朱占林

    患者男,40岁.因咽部不适,吞咽困难来院检查.临床症状:咽部有异物感,食物返流,有时可吐出腐败且有臭味的未消化食物.查体除颈部双侧隆起外,余无特殊.

  • 腹部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作者:罗文军;殷富春

    患者女,66岁.自述左侧腰部胀痛半年伴腹部不适半月余,门诊B超提示:左肾下极占位性肿块7.9cm×4.6cm×6.0cm大小而收住院.查体:左肾区可触及6.0cm×7.0cm大小包块,轻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 韦尼克脑病一例

    作者:曹大海;冉凡德

    患者女,24岁.首次妊娠8个月剧烈呕吐并意识障碍1周入院.患者妊娠7个月时食欲不振,甚至拒食,并在当地医院止吐、补液12天,之后出现四肢麻木,小便失禁,语言障碍.入院后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脑电图正常.实验室检查电解质紊乱,无酮症酸中毒.

  • 磁共振团注追踪技术测定门静脉血流的评价

    作者:郑卫权;张雪林;周华;林志春;商雪林;李景山;罗武;闫慧敏

    目的探讨磁共振团注追踪技术(bolus tracking technique, BTT)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10例正常志愿者,利用BTT测量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峰值流速、流量和流向,并与彩色多谱勒超声测量结果作对照,评价该方法测量的准确性.结果 BTT法测量正常志愿者空腹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平均峰值流速为14.66±4.06cm/s,平均单位时间峰值流量为1055.40±632.95ml/min,与彩色多谱勒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09,P=0.697,在统计学上,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所有血流均为向肝流向.结论磁共振BTT是一种无损伤、准确地测量血管内血流流速、流量和流向的影像技术.

  • CT在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胃低分化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宇;石木兰;郭向东

    目的探讨CT在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诊断且有CT扫描的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胃低分化腺癌48例,结合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二者胃壁病变厚度、密度、范围、轮廓、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结果胃淋巴瘤胃壁厚度0.4~6.5cm,平均2.07cm;胃癌胃壁厚度0.5~4.0cm,平均1.74cm(P=0.2932).胃淋巴瘤淋巴结受侵10例(52.63%),CT显示淋巴结肿大6例(31.57%),真阳性3例(15.8%),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5.26%);胃癌淋巴结转移38例(90.48%),CT显示淋巴结肿大20例(47.6%),真阳性19例(39.6%),其中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9.52%).胃淋巴瘤侵犯胃壁近似全周4例(22.2%),≥胃周径50% 4例(22.2%),胃癌侵犯近似全周7例(14.6%),≥胃周径50% 6例(12.5%);胃淋巴瘤外侵5例(26.32%),CT阳性3例(15.8%),胃癌外侵42例(87.5%),CT阳性31例(64.58%).结论 CT扫描可以显示胃壁病变的厚度、密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胃癌与胃淋巴瘤在密度、厚度上均无显著差异,当病变外侵和/或有腹腔淋巴结肿大时,胃癌可能性较淋巴瘤大;而当病变厚度和侵犯周径较大时,淋巴瘤可能性较胃癌大.是否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不能提示病变性质,应参考其他阳性征象进行诊断.

  • 深部脑白质缺血影像表现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的探讨

    作者:杜亚强;刘连祥;吴育锦

    目的探讨MTHFR的纯合突变TT型基因是否为诱发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的危险因子,并证实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影像表现与MTHFR基因C/T多态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择影像表现符合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诊断标准者30例,对照组30例为影像表现正常者,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两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采用χ2检验,得出MTHFR基因纯合突变TT型在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0794,P<0.05),病变组TT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说明MTHFR的纯合突变TT型可能是诱发深部脑白质缺血的危险因素.运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得出TT型和非TT型患者在影像表现的分级程度上有差别,携带TT型基因者影像表现分级重.结论 MTHFR纯合突变TT型基因是深部脑白质缺血发病的危险因子,且TT型基因与深部脑白质缺血的易感性和影像表现呈明显正相关.

  • 神经元移行异常与癫痫

    作者:范晓颖;肖江喜;唐光健;蒋学祥;高玉洁

    目的探讨常见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表现与临床症状.资料与方法搜集14例各种神经元移行异常的病例,分析其MRI表现与相应临床症状.结果 14例神经元移行异常者中灰质异位9例,其中皮层下灰质异位1例,皮层下带状灰质异位1例,室管膜下灰质异位7例;无脑回-巨脑回畸形5例,其中弥漫性4例,局限性1例.各种神经元移行异常病变的临床症状以癫痫常见,临床表现一般与病变的范围和位置有关.结论神经元移行异常虽然并不常见,但在癫痫的病因中起重要的作用,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 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及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

    作者:于小平;王平;梁赵玉

    目的探讨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及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报告空洞型肺转移瘤40例131枚,分析其CT表现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进行对比.结果全部空洞瘤灶均与肺多发实性结节共存.共有泡样空洞41枚,不规则空洞33枚,囊样空洞26枚,小环形空洞31枚.壁厚度均匀者61枚,不均匀者70枚.瘤灶直径<15mm者44枚,15~25mm者66枚,25~40mm者17枚,>40mm者4枚.洞壁厚度<4mm者69枚,4~15mm者44枚,>15mm者18枚.空洞型瘤灶多见于腺癌(22例)与鳞癌(13例),二者在CT表现上各有一定特征.空洞型瘤灶的发生与其在肺内的部位无关.结论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有关.

  • 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

    作者:田锦林;陈为军;杜双存;陈书林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评价CT对其临床分期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胸腺瘤的CT所见,通过对病变的密度、周围纵隔结构的侵犯、胸膜种植以及纵隔外转移情况的观察进行分期,并和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主要有: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局灶性钙化;邻近结构的脂肪层消失;侵及心包、胸膜、肺及其他器官.CT对临床分期判断准确性为87.5%,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83.3%.结论 CT对侵袭性胸腺瘤术前分期及病变范围的显示准确,对确定手术方案,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关节内注射激素对骨发育的影响

    作者:刘斯润;程晓光;屈辉;王云钊

    1950年就已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幼年动物骺板软骨和骨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亦为以后的研究所证实[1,2].临床也有儿童Cushing综合征和长期应用激素引起骨生长发育障碍的报道[3].目前,仍见有以关节内注射激素治疗骨关节病者.国内尚缺乏关节内注射激素后对骨发育影响的报道,也缺乏较为系统的对关节损害X线与病理对照的研究资料.笔者曾在1988年报道关节内注射激素对软骨的损害[4],为了进一步了解关节内注射激素对骨发育的影响,重新观察了该实验64只幼兔的X线、组织、病理、微血管摄影和组织化学测定的资料,着重对其影响骨发育的病理机制,作了重新认识,现报道如下.

  •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常恒;王俭;袁明远;王晨光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3例均摄X线平片和CT平扫.4例行MRI检查.结果 23例ABC发生于长骨18例,骨盆5例.ABC平片表现常为偏心性膨胀性骨破坏;CT平扫可见膨胀的骨壳内缘呈清晰弧形压迹,其中骨壳完整12例,断缺11例.病灶密度不均,19例可见蜂房样低密度影或液-液平面,15例出现软组织肿块;4例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大小不一高信号囊腔或液-液平面,3例增强扫描,2例无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囊间隔在T1WI、T2WI及增强后均为低信号.结论 X线平片简便经济,但对内部结构的显示有一定限度,CT和MRI对内部结构及软组织的显示明显优于前者,对ABC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眼球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田其昌;王振常;鲜军舫

    目的探讨眼球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73例眼球肿瘤行CT扫描,45例行MRI扫描,回顾性分析眼球肿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2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为有钙化的肿块;26例色素膜黑色素瘤MRI显示为短T1短T2信号,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9例脉络膜骨瘤CT表现为眼球壁高密度扁平性肿块;6例转移瘤MRI表现为扁平性肿块,呈略长T1长T2信号;4例脉络膜血管瘤呈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显示眼球肿瘤的形态、大小及内部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感音神经性耳聋的MRI诊断

    作者:张骥;潘雨辰;周蓉先;李一尘;罗道天;邹明舜

    目的研究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的MRI表现,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4例SNHL患者的MRI资料,部分病例与CT作了对比.结果 304例中,76例(阳性率25.0%)发现与SNHL有关的病变共21种.听神经瘤为常见病因,占病变总数的43.4%;21.0%(16/76)的病变被CT漏诊.MRI对膜迷路出血、炎症、小听神经瘤以及脑干小腔隙灶的显示比CT更具优势.结论 MRI对SNHL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作者:崔进国;梁志会

    主动脉夹层是常见的侵及主动脉的致命疾病,其发生率是破裂性主动脉瘤的2倍.主动脉夹层也可隐匿发生,发病高峰年龄在60~70岁,男性更易罹患,高血压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多年来本病在临床上一直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国外有人报道应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即主动脉夹层内膜瓣开窗术(fenestration of intimal flap,FIF)及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endovascular stent-graft,ESG)对其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笔者就其病因、分型、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综述.

  • 多层螺旋CT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爽;周纯武;赵心明

    自1973年Hounsfield发表第一篇关于CT的文章至今,不到30年的时间里CT技术已经历了几代更新.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并投入使用的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helical CT,MDHCT)结合了多排探测器及螺旋容积扫描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和图像质量,使一次屏气大范围薄层扫描和一次注药多期扫描成为可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全面、清晰、直观的影像依据.MDHCT无论在扫描速度、图像质量还是后处理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及单层螺旋CT(single-detector row helical CT,SDHCT),但对于具体应用尚需不断总结,笔者仅针对其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MRI对同种心脏移植术后的评估

    作者:苑任;孔祥泉

    终末期心脏病的唯一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器官保存和免疫制剂治疗使得术后存活率大为改善.对术后心脏的评估,包括评价心功能,检测排斥反应是临床进行及时治疗和处理的重要前提.一种有效的、能综合评估术后心脏的方法是临床所关注的焦点,笔者将近年来MRI用于移植术后心脏评估的文献加以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兔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实验方法学的对比性研究

    作者:孔健;冯敢生;许林锋;梁惠明;郑传胜;吴汉平;柳曦;李欣

    目的探讨兔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实验方法.材料与方法大耳白兔168只,随机分为股动脉插管组(n=20)及剖腹下直视穿刺组(n=148),比较两种实验方法的手术及X线下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动物存活率.结果股动脉插管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45.4±24.6min,X线透视时间44.3±10.7min,手术成功率为20%(4/20),动物在术后3天内均死亡.剖腹直视下穿刺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49.8±12.7min,X线透视时间7.9±4.3min,手术成功率为97.3%(144/148),长期存活率为91.2%(135/148).经统计学检验,两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直视下兔肝动脉细针穿刺行化疗栓塞术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实验方法.

  • 头孢唑啉对兔髓核组织渗透性实验研究

    作者:余文昌;杨建勇;谢学斌;庄文权;陈伟

    目的研究头孢唑啉静脉注射后,血液与髓核组织内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明确髓核内有效药物浓度维持时间.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大白兔注射头孢唑啉后每间隔1小时抽血,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药浓度;5只新西兰大白兔静脉给药后,每隔30min处死1只,抽血并提取腰7/骶1间盘髓核组织测定药物浓度;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日上、下午分别注射1次头孢唑啉,3组各用药1、2、3天,于次日取血样及髓核标本测定药物浓度,此时距末次用药时间间隔至少为12~14h.结果单次用药后5h内,血液药物浓度由198.53μg/ml下降至2.85μg/ml;用药后2.5h髓核内药物浓度由27.3μg/g下降至10.98μg/g,血液对髓核的渗透率为4.66%至17.29%.多次给药组,3组血液药物浓度均值分别为0.53μg/ml、0.56μg/ml、0.48μg/ml;髓核药物浓度均值分别为2.04μg/g、1.84μg/g、1.64μg/g,均高于引起腰椎间盘炎常见致病菌的小抑菌浓度,3组血液浓度、髓核浓度之间经q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t检验在3组内血液与髓核浓度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髓核浓度均值高于血液浓度均值.结论血液内的头孢唑啉对髓核组织有较强的渗透性,按每日2次给药,即使用药后12~14h,髓核内药物浓度均值仍维持在有效抑菌浓度之上,表明该用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炎是可行的.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及疗效评价

    作者:覃丽君;欧阳静萍;张有为;宋金萍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资料与方法经体检、胸部X线片、心电图及经胸超声确诊为PDA患儿8例,均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堵闭.结果降主动脉造影显示属Krichenko A型5例,C型3例.PDA窄处直径平均为3.63±1.39(2~6.5)mm,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平均为2.5(1.5~5.3),肺动脉高压5例.8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均1次堵闭成功.造影示7例无残余分流,1例极少量残余分流.平均手术时间为47±5.5(38~55)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6.4±1.4(5~9)min.术后24h经超声检查均无残余分流,平均25.3±13个月随访均无残余分流、无再通及无封堵器移位.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堵闭小儿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近期及中期疗效好.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囊炎

    作者:毕永民;杨继金;田建明;袁敏;郝强;杨朝爱;郭冀湘;沈辉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并发胆囊炎的影像特点、临床表现及病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术后并发胆囊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138例,肝血管瘤4例,观察其胆囊动脉及胆囊血管造影表现;胆囊炎症状和体征;白细胞计数及分类;B超和/或CT胆囊形态变化.对于确诊为胆囊炎的患者,分析其所应用的化疗方案.结果 17例患者(肝癌14例,血管瘤3例)TACE后并发胆囊炎(12%),其中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示胆囊动脉和/或其分支闭塞,胆囊染色11例,发热17例,右季肋部疼痛17例,10例伴右肩部放射,Murphy征阳性17例.17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明显增加.术后腹部B超(12例)、CT(5例)示胆囊壁增厚、水肿,胆囊窝渗出.14例TACE后并发胆囊炎的肝癌患者化疗方案为:BLM 5例,DDP(或CP)4例,BLM+DDP或CP 2例,EADM 3例;3例肝血管瘤患者仅用BLM.结论 TACE后胆囊炎的发生与胆囊动脉的解剖、导管尖端的位置、栓塞剂、化疗药等多种因素有关,应综合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等资料作出诊断,及时治疗,避免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二氧化碳造影在移植肾动脉狭窄诊断和球囊扩张术中的应用

    作者:董伟华;肖湘生;欧阳强;张电波;董生;刘加成;常恒

    目的评价用二氧化碳(CO2)作为对比剂行移植肾动脉狭窄诊断和成形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对9例怀疑移植肾动脉狭窄者行CO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O2-DSA),并对狭窄病变在重叠透视定位下行球囊扩张.其中3例在扩张前后同时行非离子型碘对比剂造影.结果 CO2-DSA均清晰显示吻合口后移植肾动脉50%以上的狭窄,均一次性扩张成功.3例中CO2-DSA与碘对比剂造影结果相符.无血清肌酐显著上升和严重并发症.结论为避免对比剂可能导致的肾毒性,CO2作为对比剂行移植肾动脉狭窄诊断和球囊扩张术后DSA是可行、有效的.

  • 流变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王晓白;张艳;乔宏宇;申刚;王林

    目的评价流变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17例1周内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血栓形成位于髂静脉1例,髂股静脉4例,股静脉6例,股静脉5例,静脉1例.血栓长度4~30cm,平均11.29±5.86cm.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置入6F或8F Oasis流变溶栓导管并与高压注射器连接,将生理盐水以2.5ml/s的流率和5 171kPa的压力注入,行流变血栓清除术,观察血管开通、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流变血栓清除术后,17例重建了前向血流,并清除了绝大部分血栓物质,技术成功率(残留狭窄<50%)为100%.15及30天的初始血管开通率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流变血栓清除术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清除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

  • 利用RIS提高放射技术管理水平

    作者:王革新;王立明

    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即放射信息系统.其基本功能有:文字资料录入、传输、查询、检索、统计.基本用途包括:摄影检查预约登记,摄影资料录入,打印诊断报告,借片管理.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是:将放射科技术组日常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与RIS网络有机融合,利用RIS在资料检索、统计方面的优势,为摄影质量控制及行政事务性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服务.

  • 岛津SCT-4800TE全身CT机床面控制板鼠害故障处理一则

    作者:夏清平

    我院于1995年引进一台日本岛津SCT-4800TE型全身CT机,4年后发生了1次鼠害致使床面控制电路板出现故障,现报告如下.

  • 常导型MR机掉磁故障分析

    作者:王煜

    故障现象西门子Magnetom Open 0.2T MR机在工作中突然掉磁后,当再按下磁体开关,见磁场FIELD ON指示灯闪烁,但数分钟后该灯熄灭,即又掉磁.经过反复几次升磁,偶尔磁场也能建立,但稳定后的磁场有时在工作中又呈不稳定状态(见亮度稳定的FIELD ON灯又闪烁),这时虽能获取图像,但成像模糊,噪声大.

  • 螺旋CT实时三维成像显示内耳结构方法初探

    作者:常青林;王振常;满风媛;鲜军舫

    目的探讨螺旋CT RT-3D成像显示内耳结构的方法.资料与方法对12例颞骨进行螺旋CT扫描,并利用RT-3D成像,层厚1mm,螺距1.0,0.1mm密集重建.结果 12例24耳耳蜗呈蜗牛状22耳,前庭呈囊状,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及后半规管显示良好,半规管总脚及膨大的壶腹均显示良好;1例2耳耳蜗、前庭及半规管融合成囊状,类似倒"逗号"状.22耳蜗神经、前庭神经显示良好,其中2耳蜗神经较细;1例左侧内听道狭窄,蜗神经管变细;24侧面神经膝段均清晰显示,面神经鼓室段4例8耳显示良好,面神经乳突段与周围乳突气房分辨差.结论螺旋CT RT-3D成像能清晰显示内耳结构, 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以多方位观察.

  • 多层面螺旋CT曝光参数的优化

    作者:张照喜;陈建生;陈军;安连峰;杜东屏;徐宁;葛鸿惠;刘玉林;付荣;陈宪

    目的分析不同曝光参数组合和层厚模式对图像质量及CT剂量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的影响,探讨多层面螺旋CT优化的曝光参数.资料与方法设备采用Marconi Mx8000型CT机及附带QA体模.在其他扫描条件均相同时,实验分90kV,120kV,140kV 3组,每组与可供选用mAs搭配形成不同的曝光组合和只改变层厚模式,应用系统默认曝光参数分别对QA体模进行扫描,检测分析不同曝光组合和层厚模式对图像质量及CTDI值的影响.结果当kV不变时,图像的噪声随mAs的增加逐步得到改善,高对比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相应提高,CTDI值也随之加大;当mAs不变时,图像的噪声随kV的升高也得到改善,高对比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同样随之提高,并且CTDI值也加大.层厚模式的改变,图像的噪声随层厚的增加而改善,高对比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同样随之提高,而CTDI值在4mm×5mm,2mm×8mm及2mm×10mm层厚模式中变化幅度不明显;此时CTDI值与所选用的Increment密切相关.按照图像质量评价标准,符合条件的曝光参数组合为90kV与300mAs、375mAs;120kV与150mAs、200mAs、250mAs、300mAs;140kV与100mAs、150mAs、200mAs、250mAs、300mAs.结论当kV为定值时,图像质量与mAs、CTDI值存在线性相关;当mAs为定值时,图像质量与kV存在线性相关,与CTDI值相关但不存在着线性.

  • 一次给药做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影两种检查方法

    作者:胡效坤;蔡宇明;彭浩;李晓光;金征宇

    目的探讨一次给药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影(IVU)两种检查的可能性、可行性、方法及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选择35例需行CT增强扫描同时又需行IVU检查者,对其中30例利用自制压迫带,采用一次给药法先后完成两种检查;另5例则于CT增强扫描结束后,在CT机上通过加扫定位TOP像的方式模拟进行IVU检查.结果通过一次给药先后完成CT增强扫描及IVU检查,总成功率达97.1%(34/35),其中在CT机上通过扫定位TOP像的方式模拟进行IVU检查,成功率达100%(5/5).结论通过一次给药,先后完成CT增强扫描及IVU两种检查,可减少患者痛苦,缩短各种检查的周期,减少对比剂用量及其毒副作用.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