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중화창상골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00
  • 国内刊号: 11-5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8
  • 曾用名: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裴国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合并有骨折或脱位的下肢主要血管损伤的修复

    作者:胡洪良;沈卫军;佘恒;王勇;王恒

    下肢主要血管损伤合并有骨折或关节脱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病情复杂、治疗困难,往往需要早期截肢或后期因并发症而截肢,甚至导致死亡[1-4].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在临床的应用,骨科内、外固定材料的发展,下肢严重创伤得到了合理治疗,患者肢体截肢率降低,功能得到了改善.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65例合并有下肢骨折或脱位的主要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修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

    作者:金毅;郑稼;赵炬才

    肱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对于粉碎性骨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发生骨不愈合、肘内翻畸形及肘关节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对其治疗原则多趋向于及早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7年7月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17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Ⅳ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曾周景;叶建华;唐桂阳;唐萍;陈龙

    胸腰椎骨折在脊柱创伤中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3%~5%,且多合并脊髓神经损伤[1],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发展,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器械发展迅速、种类繁多,国内常用的椎弓根钉棒系统有Dick,RF,CD,stefee,SOCON等十余种[2].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骆锦强;邹幼平;钟巍巍;黄福才;袁权华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老年人全身情况一般较差,保守治疗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在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多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我院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10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作者:张淑云;沈翔;贺健军

    足跟部是人体负重部位,皮肤要求耐磨损、有感觉;其损伤后常伴有跟腱缺损与跟骨外露;并且跟后局部血液循环较差,破溃感染创面常经久不愈,形成慢性溃疡.对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需要维持跟腱功能、恢复正常外观和感觉、重建软组织、选择合适的供区.我科自1995年8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46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7种不同类型的皮瓣或肌皮瓣修复,获得随访32例,共34个皮瓣,现报告如下.

  •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致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佟智慧;韩基雄;金日龙;王奇;史广强

    由于MRI的应用与普及,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出率日趋增高.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出现四肢不完全性瘫痪,甚至完全性瘫痪,大小便功能异常.随着对该类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早期手术成为目前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1].我科于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共手术治疗31例急件颈椎间盘突出症致颈髓损伤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李健;肖斌;高梁斌;赵洪普;范震波;杨健齐

    腰椎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50%~70%,其中爆裂型骨折占脊柱外伤的10%~20%[1].由于经后路伤椎上、下相邻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有创伤小、操作较简单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胸腰椎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但该方法存在内置物疲劳易折断、椎体高度复位不佳、后凸畸形矫正不满意等缺点.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伤椎椎弓根钉(3椎体5枚螺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术治疗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作者:常山;严小虎;蒋华;昝安全;林炎水;刘战立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通常波及外科颈、大小结节、解剖颈或肱骨头,部分患者同时发生肱骨头脱位,少数患者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且处理棘手的一类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以老年女性多见.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3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Neer分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改良双切口入路结合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林斌;王宁;郭志民;陈梓锋;施建东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治疗不当会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选择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一侧损伤较轻而另一侧损伤较重的21例患者.采用改良双切口入路结合双钢板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负压封闭引流的失用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鲍同柱;吴剑;刘万军;严雪港;谭玉林;吴档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和(或)创腔的新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首创,初用于治疗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并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创伤后各种问题创面(problem wounds)[1],经过近10年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VSD已成为处理这些创伤创而的标准治疗模式[2].

  • 同轴共纺复合神经生长因子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俊建;王建广;魏延云;阮洪江;刘生和;汪银锋;刘珅;范存义

    目的 观察同轴共纺复合神经生长因子(NGF)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以复合NGF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芯层、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LA-CL)]为壳层,采用同轴共纺技术制备具有"壳-芯"结构的可降解纳米纤维复合神经导管.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四组: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单纯[P(LLA-CL)]导管组(B组),单纯导管内一次性汴射NGF组(C组)和复合NGF导管组(D组),每组18只.制作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四组大鼠分别采用白体神经移植、单纯[P(LLA-CL)]导管、单纯导管内一次性注射NGF、复合NGF导管桥接修复缺损.于术后第1、2、3个月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测量、电生理检测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术后复合NGF导管逐渐开始吸水膨胀并降解,3个月时,虽然管壁已经出现裂隙,但依然保持良好的外形,没有对再生神经形成卡压.术后1个月,再生神经均已通过缺损,连接两断端,但较细小;随着时间的延长,再生神经逐渐增粗.各组间比较发现,D组再生神经取得了和A组相似的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尽管D组与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甚至D组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还稍高于A组,但其髓鞘的厚度和直径不如A组,并且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也比A纽稍差. 结论同轴共纺复合NGF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生物活性和机械强度,能够有效地促进神经再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X线诊断研究

    作者:罗彪;余斌;金丹;李钰军;周然;黄华军

    目的 通过对正常国人下胫腓联合及踝关节内侧间隙的数字化X线图像测量,探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对它们的影响,明确数字化X线检查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492例正常踝关节,应用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拍摄标准踝关节正、侧位片及踝穴位片,图像数据传送至影像工作站,在灰度显示器上对图像进行"软阅读",并利用PACS系统自带软件对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影、踝关节内侧间隙、腓骨宽度及腓前距进行模拟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说明其与性别、年龄、身高及体质世的关系.结果正常成人下胫腓联合间隙参考值范围为(3.98±0.78)mm、 踝穴位为(3.67±0.68)mm, 下胫腓联合重叠影参考值范围为(7.06±1.98)mm、 踝穴位为(2.34±0.84)mm,踝关节内侧间隙参考值范围为(4.04±0.50)mm,腓骨宽度的参考值范围为(14.39±1.86)mm,腓前距参考值范围为(4.99±4.04)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影、腓前距及内踝间隙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间的决定系数及P值分别为R2a=0.229,P<0.01;R2a=0.066, P<0.01; R2a=0.032, P<0.01; R2a=0.059,P<0.01. 结论下胫腓联合间隙与身高、体质量、性别、年龄存在强相关性,不适合作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评估指标;下胫腓重叠影、内踝间隙、腓前距与身高、体质量、性别、年龄存在弱相关性,可作为评估下胫腓联合早期损伤的重要指标.

  •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对相邻椎间盘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陈艺;白波;吴景明;孙辉;田联房;邓国勇;吴梅祥;廖壮文

    目的 比较跨节段3椎体4枚、经骨折伤椎3椎体5枚及3椎体6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对相邻椎间盘应变的影响,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力学依据. 方法采用6具国人新鲜脊柱尸体标本(T11~L3),模拟失去前柱支持的完全不稳定L4椎体爆裂性骨折.实验分三组:跨节段固定组(4枚钉组)、5枚钉组和6枚钉组.每个标本依次进行完整状态、跨节段3椎体4枚椎弓根钉固定状态(4枚钉组)、3椎体5枚椎弓根钉固定状态(5枚钉组)、3椎体6枚椎弓根钉固定状态(6枚钉组)的试验测试.应用混合力-位移控制加载的六自由度机器人实验装置对标本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6种运动方式,测试上、下相邻椎间盘的应变,比较三组间差异. 结果随着螺钉数的增加,固定节段相邻椎间盘(T11-12、L2-3)应变逐渐增大.上位相邻椎间盘(T11-12)仅在轴向旋转状态下,6枚钉组和5枚钉组与4枚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枚钉组与5枚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状态下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节段F位相邻椎间盘(L2-3)任何状态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跨节段3椎体4枚椎弓根钉、经骨折椎3椎体5枚椎弓根钉、经骨折椎3椎体6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随着螺钉数的增加,邻近椎间盘应变增加,且上位相邻椎间盘应变增加更为明显,其退变的可能性大于下位相邻椎间盘.

  • 庆大霉素脂质体同种异体骨体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研究

    作者:唐辉;徐永清;郑天娥;李刚;游永刚;陆华拓;赵万秋;马涛;周田华;陆声;朱跃良;汤迅;李军;丁晶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抗生素缓释系统的制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制备庆大霉素阳离子脂质体及兔同种异体骨,并采用低温真空负压吸引法将二者复合,制备成庆大霉素脂质体同种异体骨,并行阳离子脂质体抗生素释放试验.构建金黄色匍萄球菌生物膜模型,于体外探讨由庆大霉素脂质体同种异体骨中释放出的阳离子脂质体庆大霉素对细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结果成功制备庆大霉素脂质体同种异体骨,可持续释放庆大霉素脂质体达12d,前3 d释放具有爆发效应,所释放的庆大霉素脂质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新制备的庆大霉素脂质体相似,在低浓度(3.2 mg/L)时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生物膜生长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强于单独使用庆大霉素(P<0.05). 结论低温真空负压吸引法制备庆大霉素脂质体同种异体骨并不影响所释放的庆大霉素脂质体的抗芮作用,在体外具有高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作用,且在低浓度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软骨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芯片分析及相关研究

    作者:唐欣;徐忠世;杨述华;陈雨辰;李奇;余从年;杨操;李进;许伟华

    目的 检测并分析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软骨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规律;通过细胞培养观察FGF基因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生长特性的影响. 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妊娠胎鼠肢芽软骨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谱,分析MAPK信号通路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rGF)在软骨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规律.构建bFGF质粒并转染至培养的BMSCs中,用MTT法、免疫组织化学、HE染色、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FGF基因转染BMSCs的效果及产物表达. 结果 MAPK信号通路中的FGF在软骨发育过程中的软骨形成关键期表达显著上调,并启动MAPK信号通路,促进软骨形成.bFGF基因转染的BMSCs生长活力较强,可以保持2周以上;HE染色显示细胞增殖旺盛,胞核深染;RT-PCR表明有bFGF的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FGF表达量高. 结论 FGF能够启动MAPK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软骨彤成.bFGF质粒转染BMSCs后可促进BMSCs的增殖,细胞有向软骨细胞分化趋势.

  • 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高悠水;梅炯

    随着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熟,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给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以及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随着术后患者生存和随访时间的逐年延长,各种远期并发症也相继出现.

  • 棘突间动力性稳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舰;杨述华

    传统的脊柱融合术被认为是治疗下腰痛和腰椎不稳等疾病的金标准.尽管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椎体融合率已可达到90%~100%的标准[1-2],但是人们却发现融合率的提升并不能带来患者相应症状的改善[3],且不可避免地出现腰椎活动受限、邻近节段加速退变和症状复发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学者开始重视非融合固定技术,动力性固定(亦称动态固定或软固定,即保留有益运动和节段间负荷传递的稳定系统,不做椎体节段融合)的概念[4]遂被提出.

  • 高山仰止丰碑永存——陆裕朴教授铜像揭幕大典在西安医院隆重举行

    作者:

  • 中华医院——追忆陆裕朴教授

    作者:裴国献

    关键词: 医院 追忆
  • 穿越时光隧道缅怀大家风采伟业名垂千古英灵浩气长存——敬爱的陆裕朴教授铜像揭幕大典在感

    作者:

  • 我师恩泽在心永留——在陆裕朴教授铜像揭幕大典上的发言

    作者:雷伟

    关键词: 教授 铜像 揭幕
  • 我的父亲——纪念敬爱的父亲陆裕朴逝世16周年

    作者:陆梅

    关键词: 父亲 逝世
  • 第三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

    作者:

  • 吸烟对胫骨骨折预后的影响

    作者:David L Helfet;Branko Kopjar;王簕

    SummaryEvidence from five cohort studies suggest that smoking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delayed and nonunion, longer time to union, and greater requirement for sec-ondary surgery to stimulate union following tibia fracture. Smokers also tended to have higher rates of complication (eg, flap failure and infection), but none of the reported differences in serious complications achiev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screpancies in follow-up rates for smokers compared with nonsmoker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interpreting results, as should differences in criteria for ascertainment of union.

  • 临床病例讨论——肱骨干骨折的治疗

    作者:庄澄宇;陈毓;刘敬锋;郁健;王蕾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5岁,2年半前因交通伤致左肱骨干多段骨折,于外院行肱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

  • 颈椎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策略

    作者:桑宏勋;雷伟;陈志文;吴子祥;王林;樊勇;马真胜;裴国献

    目的 回顾性分析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颈椎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51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51例,B级40例,C级28例,D级24例,E级8例.手术方式:前路手术87例,后路手术49例,前后联合入路15例.前路手术方式包括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或齿状突空心螺钉复位固定.后路手术方式主要为椎板切除减压、骨折复位,侧块钢板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后联合入路一般先行后路减压,解除关节交锁、骨折复位、植骨内固定,再一期行前路椎间盘或次全椎体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结果 15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5个月(6个月~4年)随访.术后除2例患者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骨折复位满意,颈椎排序及稳定性均获得良好恢复,植骨逐步融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2.6个月(2.0~4.5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终随访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30例,B级24例,C级31例,D级40例,E级26例.其中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结论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三种入路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脊髓受压方向、颈椎骨折的部位及外伤后残留的脊柱稳定性足选择手术入路的关键.

  • 不稳定肩胛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黄强;张力丹;蒋协远

    目的 探讨不稳定肩胛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7年1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3例不稳定肩胛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3例;左侧8例,右侧5例.单纯肩胛颈解剖颈骨折8例,肩胛颈骨折同时合并肩关节悬吊复合体损伤5例.手术采用肩关节后方入路,于因下肌与小测肌间隙进入,沿肩胛骨外缘到肩胛颈后方,复位固定肩胛颈骨折,同时固定合并的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及肩峰骨折.本组12例周定肩胛颈骨折的患者术前关节孟均向上倾斜,平均22.7°.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方法评价疗效.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45.1个月(10~90个月)随访.Constant-Mudey绝对值评分平均为81.2分(40~98分),平均前屈上举147.7°;优6例,良3例,可2例,差2例.术后12例固定肩胛颈骨折患者关节面向上倾斜平均为5.0°. 结论肩胛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采用肩关节后方入路复位固定移位的肩胛颈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5·12"汶川大地震的启示——创伤骨科与康复契机

    作者:陈启明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震级强度为里氏8.0级,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死亡人数接近7万,严重受伤人数亦高达7000,毁坏程度之大、受灾人数之多实在罕有.国家的及时救援行动,抢救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生命,大大减少了死亡人数.但仍有不少的重症伤员需要长期的康复.

  • 胸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周方;田耘;吕扬;姬洪全;张志山

    目的 总结分析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探讨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疗效. 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52例胸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骨折共累及70个节段,其中21例为多节段(两个节段以上)骨折.骨折AO分型:A1型15例,A2型3例,A3型5例;B1型2例,B2型3例;C1型3例,C2型19例,C3型2例.术前神经损伤ASIA分级:A级21例,B级4例,C级5例,D级8例,E级14例.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44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7例,前后联合入路1例.多节段固定21例,单节段固定31例. 结果 48例患者术后获12~56个月(平均32.4个月)随访,4例失访.术前椎体高度丢失平均43.6%,终随访时为7.5%;术前Cobb角平均21.2°,终随访时为6.2°.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5例,伤口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1例,硬膜外血肿1例.其中21例术前ASIA分级为A级者无改善;2例B级者改善至C级,2例失访;5例C级患者中,2例改善至D级,1例改善至E级,2例失访;8例D级患者均改善至E级;14例E级无变化. 结论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为损伤外力强大,损伤部位多在下胸段,中上胸椎骨折造成的脊柱脊髓损伤严重且多发伤合并率高.手术方式以后路椎弓根固定为主,中上胸椎骨折应采用长节段固定,下胸椎骨折可以采用短节段固定.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即使是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也应考虑早期手术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 三维重建技术在髂骨瓣临床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黎健伟;刘勇;任义军;雷蕾;魏宽海;张元智;裴国献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髂骨瓣临床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旋髂深血管支髂骨瓣对1例股骨骨不连和5例胫骨骨缺损或骨不连的患者进行骨缺损修复.术前注射造影剂后采用CT扫描,应用Amira4.0软件对髂骨瓣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构建患者个性化骨瓣.根据患者骨缺损大小,进行个性化骨瓣三维构建,对患者进行髂骨瓣的点、线、面描记,用以指导手术切取. 结果三维重建患者个性化骨瓣6个,所重建个件化髂骨瓣能够清晰显示血管、骨骼及其毗邻结构的三维关系.6例患者所显示的骨瓣主要血供主干都与术中检查相符.术前测量旋髂深动脉起点距髂前上棘平均4.28 cm,旋髂深动脉主干血管外径平均为2.4 mm,穿支血管数平均为3条.术后6例患者获6个月~2年1个月(平均1年3个月)随访,髂骨瓣全部成活且Ⅰ期愈合,术后3~5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 结论通过血管造影下肢CT扫描,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供髂骨瓣的三维动态解剖,重建的组织瓣能够准确地标示术中切取范围,避免了术中血管的副损伤,保证了髂骨瓣良好的存活率.

  • 骶骨骨折手术导航模板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张元智;陆声;杨勇;金丹;谢叻;徐永清;裴国献

    目的 利用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为骶骨骨折手术固定提供一种精确匹配的方法. 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6例骶骨骨折患者骨盆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Amira3.1(TGS)软件,三维重建骨折模型以.8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0.0软件,模拟复位后设计拉力螺钉固定的佳方向及长度,提取髂骨后部解剖学形态,建立与髂后上棘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孔道成定位模板,将定位模板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将建立的定位模板与髂骨后部结构相吻合,通过导航孔进行拉力螺钉的定位,置入拉力螺钉. 结果 6例患者拉力螺钉固定位置满意,重建的导航模板有较好的匹配性.本组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0~80min,术中出血量150~400mL术中X线暴露时间为2~6min.经6~24个月随访,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例,良3例,可1例. 结论通过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分析构建的定位导航模板为骶骨骨折拉力螺钉的定位、定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三种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雅克;徐华;刘璠;顾军权

    目的 通过比较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FHA)及全髋关节置换(T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 方法在1999年1月至2007年8月所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择年龄、骨折类型、受伤时间及全身情况相似而治疗方式不同的三组共182例患者,其中内固定组42例,Ga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17例,Ⅳ型15例;FHA组64例,Garden分型:Ⅱ型16例,Ⅲ型34例,Ⅳ型14例;THR组76例,Garden分型:Ⅱ型19例,Ⅲ型37例,Ⅳ型20例.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扶双拐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再手术率及关节功能优良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182例患者术后获25~65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FHA组次之,THR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固定组比较,FHA组与THR组扶双拐下地时间较短[分别为(7.0±0.8)d,(8.0±0.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0.9%,10.5%)、再手术率较低(7.8%,5.3%)、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85.9%,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HA组与THR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FHA和THR具有扶双拐下地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适合于年龄>65岁的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而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可作为年龄>60岁的Garden Ⅰ、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首选.

  • 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成因与治疗

    作者:金丹;黎健伟;余斌;相大勇;秦煜;裴国献

    目的 分析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形成原因,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20例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21~49岁.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按照Myerson分型:Ⅰ型3例,Ⅱ型13例,Ⅲ型4例.17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采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3例行关节融合术.术后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获6个月~4年(平均27个月)随访,2例失访.18例患者术后无内固定断裂、再骨折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66~96分,平均85分;其中优3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83.3%.疗效欠佳的主要表现为中足疼痛、活动度减少. 结论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治疗不及时、方法选择有误等均可能造成陈旧性Lisfranc损伤.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重建足弓、恢复维持足部内外侧纵弓及横弓解剖形态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足损伤 足关节 治疗
  •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作者:危杰;吴晓亮;王满宜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研究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3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52例,女87例;年龄65~93岁,平均71.6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 h~30 d,平均56.7 h.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17例,Ⅱ型43例,Ⅲ型62例,Ⅳ型17例.移位骨折79例,非移位骨折60例.内固定材料:空心钉131例,动力髋螺钉5例,动力髋螺钉加空心钉3例.对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率、术后并发症、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内固定失效率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39例患者住院时间为5~59 d,平均15.4 d.术后获7~77个月(平均3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126例,占90.6%(126/139);愈合时间2~12个月,平均6.2个月.其中2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13例,占9.4%(13/13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占6.5%(9/139).正常行走者81例,占58.3%(81/139),需要助行器械者50例,占36.0%(50/139),不能行走者8例,占5.7%(8/139).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较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积极意义.术前病情评估和合并症的积极治疗非常重要,条件允许时应尽早手术.

  • 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踝关节外侧结构损伤恢复的重要性

    作者:黄建华;高堪达;王秋根;吴小峰;李豪青;陶杰;高伟;李凡

    目的 探讨踝关节外侧结构稳定性在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从2005年7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18例胫骨pilon骨折伴踝关节外侧结构损伤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41.3岁.闭合性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2例.AO分型:B1型3例,B2型5例;C1型3例,C2型7例.对于12例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患者,首先采用后外侧切口进行腓骨复位和内固定,接着采用改良前内侧切口进行胫骨Chaput结节的复位和固定,中间关节面以及内侧骨块参照Chaput结节进行复位.对于2例开放性骨折和4例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或多发伤的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一期腓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合内侧胫骨跨踝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对内侧结构只做克氏针或螺钉临时复位固定,二期(平均14 d后)拆除胫骨外固定支架或行胫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获8~30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4例失访.14例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4个月.关节面复位评价:解剖复位9例,一般4例,差1例.临床功能评价:优6例,良3例,可4例,差1例.1例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外固定后出现感染,在抗感染治疗后7周更换内固定,同时放置庆大霉素珠链,术后30周骨折愈合. 结论踝关节外侧结构稳定性的恢复在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极其重要.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踝关节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现代处理

    作者:杨建平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70%,以7岁左右的男孩多见,其解剖因素是该年龄段鹰嘴窝的骨质薄弱,肘部韧带松弛.

中华创伤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