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중화창상골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00
  • 国内刊号: 11-5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8
  • 曾用名: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裴国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双支点体外撑开器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邹伟;肖杰;龙浩;吴陈;冯明星;周昌俊;杜玉辉

    目的 观察自行设计的双支点体外撑开器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1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微创经皮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22例(双支点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双支点体外撑开器复位骨折,19例(单支点组)采用常用单支点体外撑开器复位骨折.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中、后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矫正率等影像学指标,评价该撑开器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3个月,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及术后感染、内置物断裂、折弯现象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伤椎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点组术后伤椎前缘、中部高度比、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均优于单支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椎体后缘高度恢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常用单支点撑开复位器比较,应用自行设计的双支点撑开复位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更具有满意的骨折撑开复位效果.

  • 伤椎后1/3切除重建与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作者:梁勃威;丁真奇;陈浩;丁罗兵;沙漠;王江泽;郭长勇;叶永贤;刘国浚

    目的 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比较伤椎后1/3切除重建与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28例)接受伤椎后1/3切除闸门式融合器重建治疗,对照组患者(34例)接受伤椎次全切除圆形钛笼重建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ASIA)程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及融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丢失的程度用于评估终板塌陷的发生. 结果 所有患者完成24个月随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置入物断裂等现象.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3、6、9个月的融合率优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后凸cobb角及丢失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后1/3切除闸门式融合器重建能够促进伤椎早期融合,并降低终板塌陷的发生率,在改善神经功能、矫正后凸畸形方面与传统伤椎次全切除相当,是提高前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的一种新方法.

  • 细菌可成为“硬盘”世代备份传递信息

    作者:

    细菌可成为“硬盘”世代备份传递信息.据自然母亲网站报道,科学家在细菌DNA上添加代码,可以遗传至下一代,DNA存储基因信息的方法类似于计算机硬盘存储数据.目前,科学家发现一种方法能够将活细菌变成硬盘!哈佛大学遗传学家塞斯-希普曼(Seth Shipman)和杰夫-尼瓦拉(Jeff Nivala)带领一支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方法,能够使细菌复制计算机代码,世代传递这些信息,从而确保信息能够“备份”,即使个别细菌死亡.

    关键词:
  • 快乐与厌恶神经细胞相互抑制

    作者: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一个研究小组于近日刊登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网站上的一篇论文中称,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主管”小鼠快乐和厌恶情绪的神经细胞,分别存在于大脑杏仁核基底外侧核不同区域并相互抑制.该成果有助于开发治疗情感障碍疾病的新方法.

    关键词:
  • 我国科学家发现1445种新RNA病毒:极大丰富了其多样性

    作者:

    近日,《 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张永振团队的学术论文《无脊椎动物RNA病毒圈的重新界定》.这项始于2011年的研究发现了1 445种新的RNA病毒,极大丰富了RNA病毒多样性,并从遗传进化的角度揭示了RNA病毒发生和进化上的基本规律.其中一些病毒与现有已知病毒的差异性之大,以致于需要重新被定义为新的病毒科.

    关键词:
  • 研究称“年轻血液”并不能“返老还童”

    作者:

    有人认为“年轻血液”可以让人“返老还童”.但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鼠的研究发现,幼龄鼠血液并没有“返老还童”的作用,而老龄鼠血液中存在的抑制素可能是推动衰老过程的原因.此前有研究把幼龄鼠与老龄鼠某个部位的皮肤缝合在一起,通过“异种共生”的方式,两只老鼠的循环系统结合在一起并相互交换血液,研究称老龄鼠的多个组织恢复活力.这会让人认为是幼龄鼠血液具有“返老还童”的作用,给老龄鼠注入幼龄鼠血液,就可以提高老龄鼠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
  • 这一技术火爆了!全球首例“换头”手术也要用到它?!

    作者:

    近期,VR(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更是备受关注.据悉,将于2017年底实施的全球首例“换头”手术,就将应用到这一技术.根据媒体预测,在换头手术中,VR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术前预演;二是让患者提前适应新身体.在完成换头手术这种高难度的手术之前,媒体预测医生们肯定要经过数次预演,准备好各种应急方案.“VR技术或许会是实现术前预演的重要技术,它可以把画面放大,让医生钻进患者身体观察各种细节.”VR垂直媒体“元代码”的创始人卢达烨称.和传统技术相比,VR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医生“变小”,沉浸在患者的“身体”里.利用VR技术,医生可以事先模拟手术过程,并提前预知手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潜在风险,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第二部分是当患者醒来可能会不适应新身体所带来的新生活.VR技术能够为他定制一个高度仿真的世界,让他提前熟悉这个新视界,并逐渐恢复日常生活.

    关键词:
  • 澳大利亚超高音速飞机问世分分钟将人类送入太空

    作者:

    据英国《 每日快报》报道,工程师们已经设计出一款能够在数分钟内将人类送入太空的超音速喷气式飞机.全世界的飞行时间也将明显减少,因为这款超音速飞机能够达到5倍音速,接近1 716米/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马赫.以这个速度飞行,从伦敦到纽约只需要1小时,而且进入太空高度的话只是几分钟的事.这款超音速飞机是澳洲昆士兰大学特超声学教授Michael Smart设计的,他在设计中使用了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式发动机.

    关键词:
  • 厚德博学精勤创新——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柴益民教授

    作者:

    一名厚德载医、仁心仁术的创伤骨科与修复重建外科专家,一名博学慎思、精勤创新的医学学者,一名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教学老师,一名励精图治、事必躬亲的团队领导者.他不仅身兼数职,在各任职角色转换中游刃有余,而且兼顾临床、科研、教学及团队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业绩不凡.他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柴益民教授.

    关键词:
  • 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段椎体骨折

    作者:刘明;李鹏;马德彰;刘伟军;高鑫峰;谢林;丁凡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自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1例严重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1例;年龄20~ 42岁,平均31.1岁;骨折AO分型:B1型2例,B2型3例,C2型6例,Gaines前柱稳定性评分>6分;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随访骨折复位、植骨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00~330 min,平均243.2 min;出血量800~1 600 mL,平均1 023.3 mL.无术后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3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拔管后加压包扎、床尾抬高自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3个月.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尾端一侧固定螺栓脱落,无不适,未做特殊处理.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植骨位置良好,CT片示椎管内无骨块占位;植骨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3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无丢失.术后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无恢复,Frankel分级仍为A级;1例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由Frankel分级B级恢复至D级;8例圆锥损伤患者7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1例单纯马尾神经损伤者,症状有所恢复. 结论 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段椎体骨折可满意复位骨折,彻底解除椎管内压迫,很好的重建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 闭合性跟骨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罗长奇;方跃;屠重棋;杨天府;邹昌;李东哲

    目的 探讨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312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82例,女130例;年龄18~75岁,平均44.3岁;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52例,Ⅲ型146例,Ⅳ型114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59例,交通伤97例,重物砸伤5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外侧延伸“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吸烟史、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骨移植纳入可能的危险因素,先采用单变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根据患者切口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28例,9.0%)和非感染组(284例,91.0%).单变量分析显示感染组的吸烟率、手术时间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受伤至手术时间短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变量分析显示仅手术时间与手术部位感染显著相关(P=0.005,OR=43.870). 结论 手术时间是闭合性跟骨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关键.

  • 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作者:夏志勇;陈少鹏;高建国;张建利;赵海涛;秦士吉;孙亚宁;张奉琪

    目的 观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同种异体肌腱治疗的30例CLAI患者资料,男12例,女18例;年龄23 ~ 45岁,平均35.3岁.比较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Sefton关节稳定性分级及距骨前移距离、距骨倾斜角度.结果 术后26例患者获平均20.3个月(15~27个月)的随访.术后6周复查均能非负重行走,术后12周能负重行走,X线片下应力踝关节内翻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未诉明显不适.末次随访时的AOFAS踝-后足评分(87.1±4.9)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89.6±4.5)分、Sefton关节稳定性分级(2级)、距骨前移距离(3.5±0.4) mm、距骨倾斜角度3.9°±0.9°均较术前[(56.3±11.0)分、(51.1±7.5)分、4级、(7.6±0.8)mm、14.3°±2.2°]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评价:极好15踝,良好6踝,差5踝,满意度为80.8%. 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CLAI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成人股骨干骨折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作者:田野;鞠林林;金霖;朱燕宾;董天华;杨光;陈霄;刘勃;张飞

    目的 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 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35所医院与西部地区28所医院诊治的成人股骨干骨折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 共收治5 980例成人股骨干骨折患者,占同期成人股骨骨折的21.21%(5 980/28 193),占全身骨折的2.18%(5 980/274 134).男女比为3.13:1,高发骨折类型为32-A型(49.75%).A、B组成人股骨干骨折分别为4 257例和1 723例.A组男女比(3.01∶1)明显低于B组(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4,P =0.049).两组骨折高发类型均为32-A型,A组32-C型骨折所占比(14.21%)高于B组(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66,P<0.001). 结论 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股骨干骨折占该地区成人股骨骨折的21.21%,占全身骨折的2.18%.男性患者多于女性,32-A型骨折常见.东部地区男女比较西部地区低,患者平均年龄较西部地区高.东部地区32-C型骨折所占构成比高于西部地区.

  •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成人肱骨干骨折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作者:刘磊;孙家元;杨宗酉;陈伟;赵海涛;王海立;殷兵;刘松;李石伦

    目的 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成人肱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35所医院和西部地区28所医院诊治的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结果 共收集3 659例成人肱骨干骨折,男女比为1.78: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1 ~30岁(22.00%);骨折AO分型:12-A型1 883例(51.46%),12-B型1 436例(39.25%),12-C型340例(9.29%).A组2 519例,男女比为1.57:1;B组1 140例,男女比为2.39: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063,P=0.000).A组患者中位数年龄(43岁)大于B组(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563,P=0.000).A组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1 ~30岁(21.12%),B组为31 ~40岁(25.60%).两组骨折高发类型均为12-A型,构成比分别为51.85%和50.61%.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AO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人肱骨干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1~ 30岁,高发类型为12-A型,男性多于女性.东部地区女性患者构成比和平均年龄均高于西部地区.

  • 熟练掌握骨外固定技术提高四肢复杂创伤治疗水平

    作者:柴益民

    先天或创伤引起的四肢畸形、组织缺损严重影响肢体功能.临床上对患肢外观及功能的重建始终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近年来,外固定技术凭借其在肢体重建领域的发展、应用及取得的显著临床疗效,已逐渐成为治疗四肢短缩、骨不连与骨缺损及四肢畸形等的核心技术.外固定技术利用在生理限度内有节律的机械力作用,通过稳定、缓慢、持续的牵伸刺激细胞及组织再生,从而有效地重建肢体[1-2].目前,临床上用于肢体重建的外固定技术主要包括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Orthofix单边外固定支架、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支架联合髓内钉以及Taylor空间外固定支架等.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四肢复杂创伤、大限度地发挥外固定支架性能、减轻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负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以本期刊出的相关论文为基础,对外固定技术在肢体重建领域的应用作一简要回顾及评论.

    关键词:
  • 骨髓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震;张岩;朱彦丞;邱旭升;陈一心

    骨髓炎,特别是慢性骨髓炎对于骨科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骨髓炎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敏感抗生素的应用及坏死组织的彻底清创,然而即便是规范化的治疗,治疗失败和复发也很常见.近年来高压氧等逐渐用于骨髓炎的辅助治疗,以达到促进骨髓炎痊愈的目的.本文我们对骨髓炎的辅助治疗基本原理和现状进行综述.

  • 不同炎性反应因子在骨科内植物术后感染中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嘉骏;姜楠;余斌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接受骨折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日趋增多.而骨科内植物术后感染是一种灾难性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生理及经济上的负担,故对其早期诊断十分必要.然而内植物感染的诊断对于骨科医生来说一直都是临床难题.目前,各种炎性反应因子的监测被认为是判断骨科内植物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目前各种炎性反应因子在骨科内植物感染中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王永会;杨永良;王大伟;李庆虎;李连欣;郝振海;周东生

    目的 探讨采用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的9例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3例;年龄18 ~53岁,平均33.8岁.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Ⅴ型5例,Ⅵ型4例;开放性骨折按照Gustilo分型:Ⅱ型5例,ⅢA型3例,ⅢB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Hybrid外固定支架结合或不结合微创复位固定治疗.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5.6 min(140 ~240 min),住院时间平均为18.4 d(10~45 d).所有患者治疗获平均15.6个月(6~36个月)随访,9例骨折完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3个月(3~7个月),经过连续随访确定骨折愈合后即拆除外固定支架.按照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未发生膝关节不稳定.并发症发生情况:钉道感染1例,克氏针松动1例. 结论 对于复杂的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Hybrid外固定支架结合或不结合微创复位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且软组织剥离少的手术方式.

  • 轴向载荷分担比例评价骨愈合刚度及其指导骨外固定器安全拆除时机

    作者:刘彦士;张弢;马信龙;万春友;马剑雄;吕广水;汪松;张弸羽

    目的 通过在体外测量方式测定骨外固定器的轴向载荷与患者体重的分担比例来评价骨愈合程度,探讨骨外固定器的安全拆除时机. 方法 在体外模拟实验中,用经过处理后的人体胫骨制造胫骨横行骨折模型,在骨外固定器上轴向并联安装拉压力学信息采集系统.利用不同软硬的材料来模拟骨断端由腔隙血肿直到骨痂硬化不同阶段的骨痂.将装有骨外固定器的胫骨远、近端放置于BOSE3510机械性能测试系统中并于骨端施加轴向压力70kg.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用骨外固定器治疗的患者21例,胫腓骨19例,股骨2例;骨折20例,骨延长1例;开放性骨折16例,骨折并感染4例,骨缺损2例.根据不同的骨愈合阶段,患者采用不同的负重情况测量其骨外固定器的载荷分担比变化.骨折愈合后期(拆外固定器前)测量患者完全负重情况下骨外固定器载荷分担比并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片判断安全拆除时机. 结果 通过模拟实验得出线性方程:y=0.243x-564.882(“x”代表传感器的数值,“y”代表载荷值).各材料可以模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不同阶段硬化程度,并且可以通过比较载荷分担比来反映骨痂的硬化程度:皮质骨>骨水泥>松质骨>木板>塑铝>纸墙>石膏.21例患者中,18例患者的骨外固定器载荷分担比<10%,拆除外固定器后均无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骨外固定器载荷分担比>10%,其中1例患者拆除骨外固定器后发生再骨折,其余2例未予拆除骨外固定器,继续随诊观察. 结论 依据骨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评价骨痂愈合刚度,以确定骨外固定器拆除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降低骨痂愈合相关并发症(如再骨折)的发生率.当骨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10%时拆除外固定器较安全、可靠.

  • Orthofix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技巧及疗效分析

    作者:张涛;万春友;徐卫国;马宝通;梅晓龙;贾鹏;姚辉

    目的 通过与内固定比较,探讨采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39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41侧跟骨,其中2例为双侧跟骨骨折),男27例,女12例;年龄27 ~56岁,平均42.5岁;左足15侧,右足26侧.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1侧,Ⅲ型22侧,Ⅳ型8侧.开放性跟骨骨折5侧,按Gustilo分型:I型2侧,Ⅱ型3侧.局部软组织条件不佳的跟骨骨折11侧,按Tscherne-Oestern软组织损伤分类:Fr.CⅠ型4侧,Fr.CⅡ型7侧.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组(25侧)和内固定组(16侧),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随访时的影像学指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足踝功能. 结果 外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均小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术后影像学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AOFAS的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外固定组:优15侧,良8侧,可2侧;内固定组:优10侧,良5侧,可1侧.结论 应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能够治疗跟骨各型骨折,其具有早期手术不受局部软组织条件限制、减少手术侵袭即对跟骨血供的破坏、降低感染发生率的优势,并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SF-36量表在胫骨骨搬运术患者生存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田金翌;黄雷

    目的 探究SF-36量表对胫骨骨搬运术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的效果. 方法 从信度分析、相关分析以及效度分析上分别对SF-36量表进行测评.根据治疗时间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4例创伤后行胫骨骨搬运术患者分为3组:A组为开始接受骨搬运术治疗的患者(30例),B组为完成骨搬运术治疗并拆除外固定支架2年内的患者(43例),C组为完成骨搬运术治疗并拆除外固定支架超过2年的患者(21例).对SF-36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评价,比较3组患者间SF-36量表的各个项目评分.结果 SF-36量表完成情况好,入组患者各项目克朗马赫α系数均>0.8,说明SF-36量表信度好.大部分项目评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或接近0.5,说明SF-36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可以区分完成骨搬运术患者和正常人群的生存质量,说明SF-36量表判别效度较好.B、C组患者SF-36量表的各项评分均较A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生理机能和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F-36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应用于胫骨骨搬运术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通过骨搬运术进行创伤后下肢重建,可明显且持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游离皮瓣结合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GustiloⅢB型胫骨干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

    作者:严立;凃松;易新成;胡锐;韩琼;任义军;彭昊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GustiloⅢB型胫骨干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9例GustiloⅢB型胫骨干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4例;年龄21 ~58岁,平均45.3岁;病程16 ~21个月,平均17.9个月.感染创面面积10 cm ×6 cm ~21 cm×12 cm;骨缺损长度5~11 cm,平均7.4 cm.采取早期清创、简单外固定支架重建骨性支架、游离皮瓣覆盖创面及抗生素骨水泥念珠填塞死腔,待感染控制后再行Ilizarov骨搬运技术及植骨来重建胫骨及患肢功能.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其中有1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换药后痊愈.4例患者发生钉道感染,给予钉道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得以控制;骨段滑移端及骨牵张端均在骨搬运静止后1个月行植入自体髂骨松质骨,所有患者骨愈合均为直接愈合.所有患者获19 ~36个月(平均25个月)随访,未见二次骨折及成角畸形发生,总治疗时间平均为17.9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末次随访时按Puno评分对功能进行评定:优7例,良6例,可6例. 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结合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GustiloⅢB型胫骨干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损伤 骨搬运
  • 经皮骨断端削切结合骨延长加压术微创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

    作者:张伟;张群;唐佩福;梁向党;张立海;张里程;郝明

    目的 评价应用经皮骨断端削切结合骨延长加压术微创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采用经皮骨断端削切结合骨延长加压术微创治疗的32例下肢骨折不愈合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3例,女9例;年龄15~62岁,平均33.4岁.治疗方式为先将原有的内、外固定物取出,再用可延长的单臂或环形外固定支架在骨折端两边固定.透视下用一一5mm宽的薄骨刀经皮穿刺至骨断端,沿骨折线将骨断端间的瘢痕剥离切断;打通髓腔,并将硬化的骨断端凿出不规则的新创面;再用骨刀在距骨折两个断端2 cm内的骨皮质表面进行凿切,将骨皮质表面呈“鱼鳞状”削切出一层薄骨片(直径约5 mm、厚约1 mm),再调整外固定支架将骨断端加压.术后8d开始利用外固定支架,通过牵张延长-短缩加压技术刺激骨生长至愈合.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8~42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28例患者一期愈合;3例患者出现延迟愈合后,经局部注射骨髓血和(或)冲击波等辅助治疗,终也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4~7个月,平均4.6个月;带架时间为5~8个月,平均6.2个月.l例患者术后6个月胫骨外侧皮质骨局部不愈合,经植自体髂骨后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与本次术前的功能情况基本相同. 结论 经皮骨断端削切结合骨延长加压术微创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是一种简单、微创、有效的方法,能够避免传统手术方法带来的创伤大、出血多等问题.

  • 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治疗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

    作者:陈红浩;贾亚超;康庆林

    目的 探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手外伤后掌指骨骨缺损以及残指短缩的效果,并介绍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优势.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治疗的16例手外伤后骨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1例,女5例;年龄20~45岁,平均32.5岁.16例患者共20处掌指骨骨缺损,8例单根掌骨骨缺损,2例同侧第2、3掌骨骨缺损,6例患指残端修整术后指骨短缩(其中拇指4例,示指1例,示指及中指1例).掌指骨骨缺损1.0~3.1 cm,平均1.8 cm.在影像增强器的帮助下,采用手背侧切口,安装Orthofix单边延长外固定支架,近端(18指)或远端(2指)截骨延长.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9 ~ 26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所有掌骨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所有短缩指骨均延长至满意的长度,延长区骨痂完全钙化.延长长度1.0~3.1 cm,平均1.9 cm;延长百分比26% ~51%,平均34%;骨延长指数为60.0~87.1 d/cm,平均70.9 d/c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评定试用标准中手指总活动度(TAM)评定手部关节活动范围:优13处,良4处,可2处,差1处;优良率为85.0%.结论 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骨延长与重建治疗掌指骨创伤后骨缺损方法可靠,可以有效地对缺损骨重建以及残指延长,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手指的外观与功能.

中华创伤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