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腰痛的动力性稳定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王海;林海滨

    动力性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下腰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短节段的腰椎融合不会对腰椎的整体活动度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保留运动节段的灵活性就可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即使在小关节需要切除的情况下,也可为椎间盘置换留下机会,甚至在腰椎融合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动力性固定系统能够在维持腰椎正常活动范围的同时,通过在相应运动节段内减低椎间盘负荷,为椎间盘及其他软组织的恢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能够延缓小关节退变的发生,重建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

  • 颈椎前路动力性与限制性固定系统的临床比较

    作者:杨杰;贾长青;刘瑞端;梁峰;付勤

    目的 从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丢失及并发症等方面分析比较颈椎前路动力性与限制性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006年7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颈椎病79例,随机性应用动力性钛板38例(A组),限制性钛板41例(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术后第1天、4周、8周、12周、6 个月、12个月时复查X线片.结果 平均随访15.5个月(12~18个月),所有患者JOA评分、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椎间高度丢失较多(以双节段明显),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2周时植骨融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6、12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疗效及椎间高度丢失方面,动力性固定与限制性固定相比无明显差异.动力性固定系统在术后近期(3个月内)的植骨融合率较限制性固定系统高,但终植骨融合率无差异.

  • 腰椎棘突间动力性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燕鹏;侯树勋;任东风

    脊柱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的下腰痛的传统手术方法,已经应用了几十年.随着脊柱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成功率虽然,已经接近100%,而临床症状改善率却未能达到相应满意的程度.腰椎行融合术后,长期随访发现的邻近节段退变也令外科医生感到棘手.而比较年轻的患者,完全融合术将明显影响他们的长期生活质量.因此,很多学者开始思考一种新的非融合方法即动力性固定(dynamic fixation)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外很多学者已经针对动力性固定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中腰椎棘突间动力性固定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 腰椎非融合技术Dynesys系统的应用

    作者:刘先春;蒋国强;卢斌

    动力性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当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与传统的腰椎融合固定相比,动力性固定不仅能重新建立退变节段的稳定,并且能保持腰椎间充分的活动性以预防相邻节段的退变.脊柱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能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维持脊柱的稳定,恢复脊柱正常的负荷传导和活动节段的正常运动,可治疗腰椎不稳、滑脱等腰椎退变性疾病所致的下腰痛.国外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动态中和固定系统疗效优于传统的融合固定,但它主要适用于轻至中度腰椎退变性疾病.

  • 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不同棘突间撑开高度对植入节段椎间盘压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刘长征;姚庆强;郑圣鼐;唐城;徐燕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目前的非融合内固定特别是棘突间固定理论上可以保留有益活动,在缓解疼痛的同时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目的:测量棘突间不同的撑开程度情况下节段椎间盘负荷分担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新鲜成人腰椎标本L2~5,采用电子万能实验机模拟腰椎前屈、中立、后伸运动负荷.实验分为7组:正常脊柱组,形状记忆合金棘突间固定器支撑高度10,12,14,16,18,20 mm组.结果与结论:支撑高度为10 mm的形状记忆合金棘突间固定器对植入节段椎间盘的压力分布无显著性影响;支撑高度为 12 mm的形状记忆合金棘突间固定器在过伸时可分担46%的椎间盘后纤维环负荷(P < 0.05);支撑高度为14 mm的形状记忆合金棘突间固定器可维持植入节段的轻度前屈,在过伸时可分担约47%的后环负荷(P < 0.05),但后伸时会增大前环的负荷,当支撑高度远大于植入节段中立位时的棘突间高度时,屈伸活动时,后环的负荷显著降低的同时,前环负荷可增大达400%.提示支撑高度等于或略大于中立位棘突间高度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可分担椎间盘负荷并使椎间盘应力更均匀分布;但支撑高度过大会明显增大前环的负荷,如果用于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的椎间孔撑开,可能会加快椎间盘的退变.

  • Coflex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患患者的护理

    作者:孙杭雁;张兰君

    近年来,腰椎棘突间植入物内固定(Coflex)手术在国内应用逐步成熟,该技术是动力性固定的一种.动力性固定系统设计的主要理念就是改变腰椎运动节段的活动范围及负荷而不进行融合[1],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特性,能经受屈伸应力,可以修复病损节段,并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同时技术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2].我院于2008年11月至2010年7月治疗2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患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带线锚钉动力性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

    作者:戴冲华;马斌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动力性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以提高胸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1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Arthrex带线锚钉动力性固定和张力带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A组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外观美观,X线片示脱位复位良好,锚钉位置良好,患者疗效根据Rockwood评分法进行评定,11例均为优,未见内固定失效及再脱位等副损伤.B组优7例,良2例.A组并发症少于B组.结论 带线锚钉动力性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具有符合生理功能、创伤小、术后美观、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附13例报告)

    作者:殷渠东;Jeanneret B

    [目的] 探讨动力性固定器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固定原理、适应证和初步疗效.[方法] 作者于2004年在瑞士Basel大学骨科进修学习期间,随访Dynesys治疗12个月以上的13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范围12~25个月);年龄58~78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有保守治疗难以治愈的腰痛或腰腿痛6个月以上,术前Oswestry评分50~69分,平均58分;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1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伴节段性不稳3例,退变性脊椎关节病3例.[结果] Oswestry评分至后随访改善到24~53分,平均31.3分;参照Nakai标准,优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无螺钉弯曲或断裂.差者1例术后1年再次行椎管探查、改行强直性固定融合.[结论] Dynesys是治疗腰椎退变和轻度不稳的一种有效的非融合性、动力性固定系统.

  • 棘突间动力性稳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舰;杨述华

    传统的脊柱融合术被认为是治疗下腰痛和腰椎不稳等疾病的金标准.尽管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椎体融合率已可达到90%~100%的标准[1-2],但是人们却发现融合率的提升并不能带来患者相应症状的改善[3],且不可避免地出现腰椎活动受限、邻近节段加速退变和症状复发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学者开始重视非融合固定技术,动力性固定(亦称动态固定或软固定,即保留有益运动和节段间负荷传递的稳定系统,不做椎体节段融合)的概念[4]遂被提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