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修复与重建

    作者:翟文亮;丁真奇

    修复与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目的,就是恢复前交叉韧带的连续性和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这种病理过程的发生与发展[1,2].下面就近年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1 前交叉韧带修复的方法1.1 前交叉韧带的单纯修复单纯修复前交叉韧带,因其在短期内可以提供膝关节的功能稳定[3],国外在50年代较为流行,国内报道较少.林阳等[4]人通过9例膝前交叉韧带的重建认为,早期行前交叉韧带修补术,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重建的病人.但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3]均表明,单纯进行前交叉韧带的修补,膝关节功能在5年内有近40%~50%归于失败,且时间越长,其不稳定率也越高[5].Daidy等[6]提出,唯一适宜立即修复的是胫骨棘撕脱,在精确复位和固定后,有较好的效果,而对于急症修复撕脱坏死的前交叉韧带难以成功.

  • 高分辨率超声诊断陈旧性膝前交叉韧带断裂

    作者:刘俭;王予彬;杜领娣;徐颖;侯树勋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超声对陈旧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7.5MHz线阵探头,对57例临床拟诊膝ACL断裂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超声诊断符合者50例,假阴性6例,假阳性1例,诊断正确率87.7%.结论:高分辨率超声对陈旧性膝ACL断裂的诊断简便、无创、较准确,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系统康复疗效评价

    作者:张华;杨俊兴;樊粤光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系统康复对患膝本体感觉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我院49例ACL重建病例,全部进行16周的康复训练,1个月~6个月的24例病例采用传统康复训练,7~12个月的25例病例采用系统康复训练。16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及平衡系统对2组患者患肢肌力及平衡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6周的系统康复,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患膝屈伸肌峰力矩,膝关节角度重建误差值,平衡测试轨迹平均误差值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重建术后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配合系统本体感觉及等速肌力训练能更好的促进患肢本体感觉康复,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 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术后护理

    作者:毛娟

    新鲜的或陈旧的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常不能直接修复,需行髌腱中1/3骨-腱-骨组织移植术.关节镜下自体膑骨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是近年兴起的微创手术.我科采用自体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因为膑腱中1/3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张强度,移植重建后经塑形改建其抗拉、抗张强度仍接近正常膝前交叉韧带大断裂强度,而且移植物质取材时两端可带有骨块,利于直接固定的优点.近二年来,我院对15例患者采取了自体膑骨韧带重建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

  • 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张克飞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27例,根据术式分为两组,关节镜下单束重建患者63例为对照组,关节镜下双束重建患者64例为观察组,随访1年,分析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结果 随访时,观察组与对照组IKDC评分均显著上升,观察组IKD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ysholm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Tegner评分均显著上升,观察组Tegn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均是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双束重建生物性能和稳定性更好.

  • 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刘喜庆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38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为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为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给予患者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中双束重建能更好地满足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关节镜半腱肌-股薄肌4股联合重建与半腱肌4股单独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华;杨俊兴;李雪

    目的 比较半腱肌-股薄肌4股联合重建与半腱肌4股单独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损伤关节专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的3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前15例患者采用半腱肌-股薄肌4股联合重建(ST/G),为ST/G组;后15例患者采用4股半腱肌单独重建(ST),为ST组.术后1年评价其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屈膝力量(Biodex肌力训练评测系统)和稳定性(移植物直径、KT-1000、拉克曼征及轴移试验).结果 5例ST组患者因肌腱长度不足剔除,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ST/G组移植物的直径显著小于ST组[(7.5±1.0)mm比(8.7±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KDC评分、拉克曼征、轴移试验及KT-1000功能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s和180°/s角速度下的峰力矩和各个膝关节屈曲度下的力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薄肌移植并不会明显影响术后屈膝力量及膝关节功能.基于手术技术要求及患者条件所限,更倾向于半腱肌-股薄肌4股联合重建.

  • 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早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

    作者:袁梅梅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能有效地恢复关节的稳定与功能[1],具有损伤小,恢复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 深低温处理对异种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排斥反应影响

    作者:王喆

    背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包括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目的:回顾分析深低温处理对异种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骨-髌腱-骨、膝前交叉韧带、排斥反应"为中文关键词,以"bone-patellartendon-bone、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eject reac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5-01/2011-11)相关文章.纳入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等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76篇,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16篇文章.文章从运动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治疗方法,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移植物体的选择和对比,移植物体排斥反应,异种骨-髌腱-骨移植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叙述.研究表明,深低温处理能有效降低异种骨-髌腱-骨免疫原性,对于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 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患者的手术配合

    作者:周庆华;邵小兰;崔志军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治疗不当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引起膝关节继发性损伤和关节过早病变,从而影响关节的功能.因此,这些韧带一旦断裂就应修复重建[1].

  • 中药内服外用对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作者:李嘉祥;黄中强

    目的 研究中药内服外用对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东莞市中医院骨科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则给予术后口服关节通片,并给予中药骨洗一方外洗辅助治疗,配合常规功能康复训练,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进行总体疗效评估;观察术后1、2、4周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2、4周膝功能疼痛、膝关节围度、关节活动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关节稳定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关节镜下行膝ACL重建术后早期使用中药内服加外用法,并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肢疼痛缓解,对尽快恢复膝关节活动功能有重要帮助.

  • 用于人工韧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架材料的编织和力学性能分析

    作者:张东宪;孙鹏霄;黄兆松;卢旭;韩一生

    目的:通过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料的编织和力学性能的分析,初步探讨使用该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韧带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将不同强度的PET单纤维通过经编法编织成支架材料;然后使用电子拉力机对编织好的支架材料以及消毒处理后的支架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PET编织构建的支架材料结构稳定,其极限抗张强度已达到了前交叉韧带的力学要求.辐照消毒对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无短期影响.结论:该支架材料编织结构设计合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消毒后对其力学性能无短期影响,有望通过改进生物学性能后成为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支架材料.

  •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与双束重建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军;薛卫平;马泰;张淦哲;张伟飞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下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术后随访分别采用Tegner评分评价主观膝关节功能,采用KNEELAX3评估膝关节稳定程度,比较术后两组手术方法的疗效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评价主观膝关节功能,结果显示双束组患者Tegner评分明显高于单束组患者Tegner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双束组患者KNEELAX3明显低于单束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采用双束重建更符合正常前交叉韧带的空间结构,达到更好的稳定性,促进膝关节各种功能位的恢复。

  • 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一鹏;刘伟新;梁献会

    目的 比较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别对31例和30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手术,通过关节稳定性试验、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和术后满意度来评价疗效.结果 双束组和单束组Lachman试验阳性分别为1例和7例(P<0.05);边对边差异<3mm分别为27例和19例(P<0.05);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双束组优于单束组.结论 双束重建符合正常膝ACL的空间结构,更能满足膝关节伸直位和扭转位时的生物力学要求.

  •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鞘内重建膝前交叉韧带18例围术期康复护理

    作者:王小琴;蔡璐;王元元

    目的:对膝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鞘内重建术,探讨在围术期加强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18例ACL损伤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肌力锻炼,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对患肢使用支具固定,弹力绷带包扎,冰袋外敷以减轻局部充血肿胀,减轻疼痛,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废用综合征,促进膝关节的主动与被动运动,做好出院访视,有效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患膝术后肿胀均在2~4周内消退,均未出现关节内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滑膜炎等并发症;患肢股四头肌无萎缩现象.本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5个月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L损伤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鞘内重建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康复护理,可促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 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翻修

    作者:曾忠友;金才益;周维江

    自1980年Dandy[1]首次报道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以来,随着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人的增多和人们对于前交叉韧带重要性认识的加深,以及内镜器械的发展,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手术病例数逐年明显增长,虽然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长期随访成功率较高[2],然而仍有相当部分病例重建失败,需要进行翻修手术[3,4].

  • 编织聚乙烯醇支架材料构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分析

    作者:白利明;陈鸿辉;叶春婷;邹海燕;戴丽冰;张鸣生

    [目的]通过对编织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分析,初步探讨使用该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前交叉韧带细胞和NIH3T3细胞分别种植在编织构建支架材料上进行立体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然后使用电子拉力机对支架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并分泌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的大负荷、大应变和极限抗张强度分别达169.78±9.18N、11.67%±1.38%、52.21±2.88 MPa.[结论]该支架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力学性能,有望通过改进力学性能后成为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支架材料.

  • 关节镜下诊治前交叉韧带囊肿并重建前交叉韧带1例报道

    作者:李伯休;程飚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膝关节疼痛.疼痛为持续性,深蹲时加重,伸膝时可略缓解.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查体:左膝关节无肿胀,浮髌实验阴性,左膝伸0°,屈130°疼痛,McMurray征阴性,前后抽屉实验阴性,Lachman实验阴性.MRI报告示:(1)左膝前交叉韧带囊肿.(2)左膝关节腔内少量积液(图1、2).

  • 双膝内外侧半月板钙化合并左膝前交叉韧带钙化1例

    作者:傅要武;袁宏;姜亮;王利;刘玉杰

    膝关节半月板钙化少见,双膝内外侧半月板钙化同时合并前交叉韧带钙化报道更少见[1~3],笔者治疗1例,现报道如下.

  • 膝关节生理性后外侧旋转松弛对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效果的影响

    作者:朱涛;肖斌;白登彦;袁治国

    目的:研究膝关节生理性后外侧旋转松弛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13例在2010年至2016年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根据膝关节屈曲90°位时胫骨外旋的角度分成3组.组1为<40°,组2为40°~50°,组3为≥50°.韧带稳定性的评估分别由Lanchman试验、轴移试验以及KT-2000 arthrometer试验评价.膝关节功能由Lysholm评分量表及国际膝关节功能委员会(IKDC)评分量表评分.临床效果由患者术前评分与术后24个月后评分结果比较评价.结果:膝关节术后关节错动在不同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Post hoc检测证实,与组1、组2比较组3中膝关节前移度增加.膝关节外旋角度达到90°时,明显会影响膝关节向前轴移(r=0.428,P=0.007).然而,它却对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有相反的影响,分别为(r=-0.146,p=0.015)和(r=-0.205,P=0.003).结论:膝关节屈曲90°时胫骨外旋度对膝关节前叉重建术后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评分具有负面影响.在前叉重建术后的患者中,胫骨外旋角度≥50°的患者相比胫骨外旋角度<50°的患者具有较差的功能结果及较大的关节前移度.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