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评估

    作者:周宾宾;蒙延雄;俸志斌;王斌;李玉文;陈培

    目的:根据移植韧带的生物力学、生理病理过程,采用早期以股四头肌锻炼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为主要方面的康复方法,观察关节镜下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01至2009-01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创伤科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ACL)的患者47例.其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20-45岁;左侧19例,右侧28例.第一阶段(术后2周内):以减轻疼痛,消肿为目的,以股四头肌锻炼为主.第二阶段(术后2至6周):以恢复肌力、关节屈伸和部分负功能为目的,以闭链式和开链式关节活动为主.第三阶段(术后6至12周):重复上述锻炼基础上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及强度练习,以进一步恢复膝关节功能、正常步态及本体感觉训练.术后1年评价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采用Lysholm评分(总分100分,分数愈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愈好)和IKDC评分(4级评分法,分为正常、接近正常、异常、严重异常)评价其疗效.结果:47例患者均保留有完整的联系信息,每月均能定期随访及复诊,随访率达100%.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0°-120°者41例(余7例患者膝关节屈曲均超过100°),所有膝关节消肿明显,肿胀轻微;术后12周所有膝关节活动度均达到正常,肿胀消退,术后未发现膝关节屈伸功能丢失者.47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检查均未见阳性结果.术后1年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情况IKDC评分正常43例(42/47),接近正常3例(3/47),异常2例(2/47);患膝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41.8分,术后平均90.7分,其中优39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93.6%.结论: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采用早期股四头肌锻炼,术后2周部分负重并由逐渐闭链式向开链式关节运动等过渡的康复训练疗效确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的依从性较好,符合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理病理和生物力学过程.

  • 自体与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比较

    作者:杨柳;郭林;代灿;韩雪松;陈光兴;段小军;戴刚;谢峰

    目的 比较自体与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采用B-PT-B术式重建ACL的患者187例,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共142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49例,年龄15~57岁(平均26岁).按照异体和自体B-PT-B重建进行分组,其中自体组38例,异体组104例.术后随访时行X线和KT-1000检查,并按照IKDC、Lysholm、Irgang、Larson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采用分项评分对疼痛、肿胀和膝关节松弛度进行评估.结果 142例患者随访时间6~43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时移植物位置良好,KT-1000检查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3 mm.异体组: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85例(81.7%),Lysholm评分(82.8±8.5)分,Irgang(79.2±7.3)分,Larson(86.7±3.1)分.自体组: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29例(76.3%),Lysholm评分(84.6±9.5)分,Irgang(79.5±7.6)分,Larson(88.9±6.8)分.以上综合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项评分中,疼痛评分:异体组(21.4±3.6)分,自体组(16.3±5.2)分(P=0.012).肿胀评分:异体组(6.7±3.3)分,自体组(10.0±0.0)分(P=0.011).关节稳定性评分:异体组(14.7±5.1)分,自体组(16.0±6.8)分(P=0.212).结论 自体与异体B-PT-B重建ACL术后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异体重建的总体临床效果接近自体重建,近期疗效预示其前景良好.

  • 人体骨-髌腱-骨及半月板移植物浸提液的细胞毒性研究

    作者:张继英;傅欣;谢兴;郁时兵;余家阔;于长隆

    目的:探讨ACL重建及半月板修复所用异体移植物的组织安全性.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梯度人体骨-髌腱-骨和半月板移植物浸提液培养NIH3T3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受试物中存活细胞百分比,其结果与DMEM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及苯酚(阳性对照组)中存活细胞百分比进行比较.结果:光镜下各种浓度移植物浸提液培养的细胞形态均正常,存活率均大于97%,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本实验中人体骨-髌腱-骨和半月板移植物未见细胞毒性.

  • 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比较

    作者:张其亮;滕学仁

    目的:比较分别采用自体骨-髌腱-骨(BPB)、四股腘绳肌腱、异体骨-髌腱-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获得完整随访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59例,按照移植物不同分为3组:自体腘绳肌腱组、自体骨-髌腱-骨组和异体骨-髌腱-骨组.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术前、术后一般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结果:三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三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自体骨-髌腱-骨组髌前疼痛发生率为13.89%,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组和异体骨-髌腱-骨组(P<0.05);异体骨-髌腱-骨组术后需行关节穿刺病例的比率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组和自体骨-髌腱-骨组(P<0.05),异体骨-髌腱-骨组有1例发生严重感染.结论:三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相近,均可以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选择的移植物;若考虑患者髌前疼痛及感染等情况,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物有优势.三种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远期效果还有待进-步研究.

  • 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辉;王雪松;冯华;洪雷;耿向苏;王满宜

    目的:回顾性研究并评估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36例ACL损伤病例进行了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8岁(15~56岁);急性损伤11例,慢性损伤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了主观评估(包括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症状改善情况)和客观评估(包括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测量,以及关节活动范围),并对比了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MR影像和关节镜手术探查影像,还对术后发热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了记录.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23.6个月(12~32个月).主观评估:术前Lyshrolm评分为63.61±13.4分(46~90分),术后终评分为98.03±3.6分(85~100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1.7%.客观评估:KT-1000测量结果:术前两侧胫骨前移的差别为7.05~2.15mm(2~11mm),术后终测量值为1.15~1.43mm(0~6mm),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以及病毒和细菌感染.1例患者移植物松弛度增加,给予固缩治疗后好转.另1例部分韧带磨损,但主观评估良好,给予清创和髁间窝成形术处理.结论:短期观察显示,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ACL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 同侧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17例临床报告

    作者:薛远亮

    目的:评价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同侧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Lachman试验、Lysholm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X线等方法评价临床效果.结果:Lysholm功能评分:优12例,良3例,可2例,Lachman试验阳性1例.膝关节活动度120°~150°,平均137°.术后半年X线检查,未见有骨隧道扩大者.结论: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的疗效比较

    作者:郑小飞;黄华扬;张余;李凭跃;尹庆水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的选择存在很多争论.目前两个以上移植物之间的比较研究还比较少见.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分析,对比观察,于1998-06/2005-06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同期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42例,其中异体髌腱移植87例,自体髌腱移植34例,自体双股半腱肌21例.方法:回顾分析34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1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和87例异体骨-髌腱-骨移植蕈建前交叉韧带的情况,随访31~84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和KT2000评价疗效,并检测术后住院期间体温.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分级.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3组间患者满意度、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膝前痛发生率较异体骨-髌腱-骨、半腱肌腱组高.异体骨-髌腱-骨术后发热时间平均10.1 d,自体骨-髌腱-骨和自体半腱肌组分别为4.9 d和5.1 d,与异体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1例异体骨-髌腱-骨出现排斥反应,表现为胫骨隧道外口持续果酱样液体流出.经换药、激素或消炎痛治疗后痊愈.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同,但各组间供区并发症、排斥反应等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将影响人们对移植物的选择.

  • 深低温处理对异种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排斥反应影响

    作者:王喆

    背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包括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目的:回顾分析深低温处理对异种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骨-髌腱-骨、膝前交叉韧带、排斥反应"为中文关键词,以"bone-patellartendon-bone、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eject reac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5-01/2011-11)相关文章.纳入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等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76篇,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16篇文章.文章从运动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治疗方法,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移植物体的选择和对比,移植物体排斥反应,异种骨-髌腱-骨移植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叙述.研究表明,深低温处理能有效降低异种骨-髌腱-骨免疫原性,对于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平;张寅权;李国东;王慧慧;方大标;孙洪体;艾艳;康一凡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骨-髌腱-骨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5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静力重建.结果 随访2~38个月,24例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伸屈度0°~107°,平均(96.8±2.11)°.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髌前疼痛,1例术后半年关节反复肿痛,关节镜下证实重建肌腱股骨端断裂,1例并发膝关节伸直型僵直,经关节镜下松解后有效改善.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患膝评分由术前(45.45±1.18)分提高到术后(80.77±1.42)分.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取材方便,肌腱强度符合重建材料要求,患膝不稳有效改善.

  •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分析

    作者:夏远军;章莹;吴文;谢会斌;黄华扬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髌腱-骨(BPTB)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移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256例ACL断裂患者行自体BPTB重建,对获得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和IKDC评分法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93例获得随访,时间6~32(17±3)个月,患者膝不稳症状均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Lysholm膝评分平均积分由术前的(66.3±6.1)分提高到术后的(88.3±5.9)分,IKDC评分由术前的79%降低为术后的4%,P<0.01.16例术后合并膝前疼痛,51例长期感觉伸膝乏力,2例膝关节松弛.结论 BPTB重建ACL临床疗效满意,但仍有膝前疼痛和伸膝乏力的并发症.

  • 进展性下位髌骨综合征

    作者:梁杰;刘宪华;李宁;王万宏;李玉鹏;吴海山

    目的:报道临床所见的进展性下位髌骨综合征,探讨其病因、诊断,并介绍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人共11例,均由膝关节手术或创伤引起.以膝关节僵硬和髌骨高度降低为主要特征.髌骨垂直高度系数(Linclau法)平均较对侧减少50.4%,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47.5分.采用健侧中1/3骨-髌腱-骨移植延长髌腱.结果:髌骨高度恢复正常,膝关节伸屈功能及Lysholm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膝关节手术及创伤是引起该综合征的直接原因,髌骨垂直高度系数较对侧显著减少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以中1/3骨-髌腱-骨移植延长髌腱,可准确恢复髌骨原来高度,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 关节镜下BPTB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

    作者:张峰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骨-髌腱-骨(BPTB)重建后交叉韧带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例膝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行BPTB重建后交叉韧带(PCL),观察手术前后膝关节症状,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4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估,平均得分由术前43分提高到术后92分.结论PCL断裂并发关节不稳应进行重建手术.BPTB符合后交叉韧带的功能要求.在关节镜下手术,操作方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 早期康复锻炼对ACL重建术后胫骨隧道的影响

    作者:郭磊;白希壮;张世亮;朱世博;周波

    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康复训练方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胫骨骨道增宽的影响.方法 将34例用同种并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ACL的患者分为2组,A组16例.男8例,女8例;平均年龄(32.7±15.6)岁.手术采用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进行ACL单束重建,术后采用普通的康复方案进行功能康复;B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1±14.8)岁.手术采用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进行ACL单束重建,同时接受半月板缝合修复手术,术后采用保守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在术后12个月采用CorelDRAW 8.0软件对测量X线片上胫骨骨隧道关节面内口的直径;同时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ACL重建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34例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患者中有29%(10例)出现胫骨骨隧道的增宽;与术后采用普通的康复方案的A组相比,术后采用保守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治疗的B组惠者骨隧道的增宽程度明显减小.术后12个月A和B组的临床lysholm疗效评分分剐为(92.5±4.5)和(94.5±5.5),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将影响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术后胫骨骨隧道的愈合,但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影响不大.

  •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作者:蔡建;郑小飞;丁焕文;涂强

    目的 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8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PCL的情况,随访36~89个月,平均58.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和KT-1000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间术后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后抽屉试验2例半腱肌、1例自体骨-髌腱-骨阳性.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3例(14.3%)膝关节10°屈曲受限;半腱肌腱重建组2例(7.1%)屈曲受限.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膝前痛发生率较半腱肌腱组高.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PCL的疗效相同.

  • 骨-髌腱-骨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作者:吴晓东

    目的 评价应用关节镜行自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 均在关节镜下采用Arthrex,ACL重建器械,在股骨及胫骨隧道内口均采用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固定移植韧带.结果 本组12例,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在90分以上,前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试验阴性.结论 骨-髌腱-骨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具有强大的抗折、抗拉性能,重建后骨块固定牢靠、疗效好,费用低.

  • 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分析

    作者:郭磊;白希壮;张世亮;于爱文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股骨和胫骨的骨隧道的改变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30例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应用同种异体B-PT-B单束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采用保守的康复训练方案.分别于术后1周和12个月应用磁共振测量股骨和胫骨骨隧道关节面内口的直径.术后12个月以Lysholm评分观测膝关节功能,应用KT-1000测量膝关节屈30°时的胫骨相对活动度. 结果本组30例ACL重建患者术后33%(10/30)的患者出现股骨和(或)胫骨骨隧道扩大,其中69%(11/16)的骨隧道扩大范围在2~6 mm;骨隧道扩大各级别之间的Lysholn疗效评分、术后K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B-PT-B移植重建ACL术后骨隧道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大;骨隧道扩大小于6 mm时,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 小横切口取自体骨-髌腱-骨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作者:潘永谦;李健;杨波;张平;王簕;钟志宏

    目的:比较分析小横切口取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ar tendon-bone,B-PT-B)与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HT)在膝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至2011年3月间采用小横切口取B-PT-B在膝关节镜下重建ACL 30例和HT移植32例的情况,随访平均54.3个月(18~108个月)和48.6个月(12~9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2000)评价.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患者Lysholm 评分、IKDC2000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横切口取B-PT-B和HT移植在膝关节镜下重建ACL疗效相近,操作简便,骨愈合较好,疗效确切,手术技术的改进能有效地避免术后跪地时直接压迫皮肤瘢痕引起膝前痛.

  • 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胫骨骨隧道演变过程的MRI对比研究

    作者:向芳友;杨柳;郭林;陈光兴;陈伟;文亚名;唐康来

    目的利用MRI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胫骨骨隧道的变化过程.方法将50例B-PT-B重建ACL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自体组20例,B组为同种异体组30例.分别于术后1、6周、3~4、5~6、7~8、9~10、12~13、15~16、18~19、21~22个月进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检查,采用胫骨骨隧道斜轴状位扫描技术,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GE-T1WI、GE-STIR.动态观察骨隧道内的MRI信号变化,并比较术后6周、3~4、5~6个月骨隧道扩大情况.结果术后6周骨隧道扩大增幅为显著(P<0.05).术后3个时间段上比较两组骨隧道扩大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动态观察发现,A组术后5~8个月,移植物与骨隧道之间已发生骨性愈合;而B组将延迟到术后7~13个月.结论MRI是准确评价骨隧道的一种无创手段;同种异体B-PT-B在胫骨骨隧道内的愈合相对延迟;自体组与同种异体组术后胫骨骨隧道扩大的程度基本相当.

  •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

    作者:蔡国栋;唐新元;王俊勤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用自体中1/3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和效果.方法 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12月共65 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36 例伴半月板撕裂,22 例伴内侧副韧带损伤,7 例伴后交叉韧带断裂.男45 例,女20 例;年龄20~45 岁,平均29.13 岁.左膝38 例,右膝27 例.急性损伤30 例,陈旧性损伤35 例.均于关节镜下行自体中1/3骨-髌腱-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采用Biofix生物可吸收界面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同时,在关节镜下处理合并损伤.术后早期行CPM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5年,平均3.8年.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前平均58.36分(45~80分),术后平均92.77分(70~100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1).65 例患者中,61 例恢复伤前运动水平,4 例运动水平较伤前减低.结论 该手术创伤小、关节内环境影响小,可同时进行关节内其他手术,术后功能恢复快,是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有效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