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科技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중국림상약리학여치료학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01
  • 国内刊号: 34-120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65
  • 曾用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孙瑞元
  • 类 别: 医药卫生科技
期刊荣誉:
  • 新型抗胆碱能药物盐酸戊乙奎醚及其光学异构体的细胞毒性评价

    作者:王以美;彭双清;仲伯华;刘克良

    目的: 评价新型抗胆碱能药物盐酸戊乙奎醚(PHC)及其4个光学异构体R-1、R-2、S-1和S-2的细胞毒性.方法: 不同浓度的PHC及其光学异构体作用HepG2细胞 24 h 后,采用MTT法和中性红吸收法测定细胞毒性.结果:PHC及其光学异构体均能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细胞存活率.根据半数抑制浓度(IC50)比较这5个抗胆碱能化合物的细胞毒性:MTT法所测定的细胞毒性强弱次序为PHC>R-2>R-1>S-2>S-1,中性红吸收法所测定的细胞毒性强弱次序为R-2>PHC≈R-1>S-2>S-1.结论:就HepG2细胞而言,R构型异构体的细胞毒性强于S构型.并且,在PHC的4个光学异构体中,R-2的细胞毒性相对强,而S-1相对弱.

  • 咖啡酸抗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机制探讨

    作者:熊丹;严奉祥;欧和生

    目的:用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凋亡建立氧化应激模型,观察咖啡酸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12)凋亡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咖啡酸和H2O2处理HUVEC-12,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还原法(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内皮细胞凋亡率,用吖啶橙溴化乙啶荧光染色(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P53和Bcl-2的表达.结果:用 0.5 mmol/L H2O2和不同浓度咖啡酸共同孵育 24 h,MTT提示咖啡酸能明显减轻H2O2对HUVEC-12的损伤,提高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检测术提示咖啡酸能使H2O2诱导的HUVEC-12凋亡率由 21.9%±2.1%降至 3.8%±1.1%.AO-EB染色提示咖啡酸能降低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使凋亡细胞减少;同时NF-κB和P5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结论:不同浓度的咖啡酸对H2O2引起的HUVEC-12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效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 乌骨藤提取物对人结肠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萱萱;赵陆华;严士海;张忠华;邵南齐

    目的:研究乌骨藤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肠癌细胞(Lovo)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两种方法(A、B)制备乌骨藤提取物,分别采用不同浓度作用Lovo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和MTT法检测乌骨藤提取物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乌骨藤提取物A对细胞的大无毒浓度约为 0.648 mg/mL;药物浓度在 0.389、0.648、1.08、1.8、3 mg/mL 时的抑制率分别为 6.58%、8.24%、13.02%、59.69%、66.23%,用回归法求出乌骨藤提取物A对Lovo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 1.625 mg/mL.乌骨藤提取物B对细胞的大无毒浓度约为 0.648 mg/mL,药物浓度在 0.389、0.648、1.08、1.8、3 mg/mL 时的抑制率分别为 14.49%、15.48%、29.69%、63.26%、64.05%,用回归法求出乌骨藤提取物B对Lovo细胞增殖的半数IC50为 1.84 mg/mL.结论:乌骨藤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Lovo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 羧甲基壳聚糖抗肿瘤及免疫增强活性研究

    作者:杨靖亚;吴宏忠;于有军;刘建文

    目的:评价羧甲基壳聚糖抗肿瘤和免疫增强活性.方法:MTT法研究羧甲基壳聚糖体外活性,S180实体瘤模型用于评价羧甲基壳聚糖体内抗肿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细胞的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ELISA法测定羧甲基壳聚糖对免疫功能的调节.结果:羧甲基壳聚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IC50为 30 μg/mL,肿瘤抑制率为 27.9%~43.6%.用药后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体内具有明显的抑瘤和免疫增强作用.结论:羧甲基壳聚糖可以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增强免疫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介素-1β转录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艾丽;陈玲玲;胡剑峰;程新耀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β(IL-1β) 的转录水平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梗模型,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21只,另设13只为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于手术后 2 d 起灌胃给药,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只给予等量清水灌胃.第1周后各组取3只大鼠检测TGF-β1和IL-1β mRNA的转录水平变化;第6周后行超声心动图、心室重塑、TGF-β1和IL-1β mRNA的测定.结果:与心肌梗死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右心室肥厚指数降低;短轴缩短率(FS)和左室射血分数(EF)均增加(P<0.05);心肌梗死后第1周心肌梗死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梗死区周边TGF-β1和IL-1β mRNA的转录较假手术组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梗死后第6周心肌梗死组IL-1β mRNA的转录与第 1周相比有明显降低,而 TGF-β1 mRNA仍呈高转录水平(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两细胞因子仍增高(P<0.05).梗死后第6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IL-1β和TGF-β1 mRNA 的表达较第1周相比皆降低(P<0.05);与心肌梗死组相比也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心梗大鼠心肌TGF-β1和IL-1β转录水平,减轻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 重组人内抑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学应;陈飞虎;刘永靖;张晓明;袁凤来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rh-end)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p53、fas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该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p53、fas和bcl-2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rh-end治疗组大鼠滑膜组织fas和bcl-2 mRNA表达水平增加,p53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end可经fas介导诱导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凋亡,且不依赖于p53,不能被bcl-2所抑制.

  • 苦参碱对博来霉素所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付松泉;傅松波;杨欣燐;刘圳奋;冉俊涛;赵翀翀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BLM)的方法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 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苦参碱组(50 mg/kg)、大剂量苦参碱组(100 mg/kg)和氢化可的松组(100 mg/kg),每组18只, 再各分为 d 7、14和 d 28 组.观察各组不同时期病理切片和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浓度,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苦参碱组和氢化可的松组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及HYP含量显著地低于模型组(P<0.05);苦参碱和氢化可的松能明显降低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MDA水平,提高GSH-PX含量(P<0.01).结论:苦参碱能减轻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这种作用有可能通过改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实现.

  • 当归精油对脓毒症小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贾敏;杨铁虹;潘峰;罗晓星

    目的:观察当归精油对脓毒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i.v.给予细菌脂多糖复制小鼠脓毒症模型,i.v.给予不同剂量的当归精油,记录小鼠 7 d 生存率,ELISA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结果:在 100 mg/kg 剂量下,当归精油可提高内毒素(25 mg/kg)攻击小鼠的生存率(P<0.01);在内毒素(25 mg/kg)攻击前、后 2 h 内给药能提高小鼠生存率,提前 1 h 预防性给药生存率高(P<0.01);25~100 mg/kg 当归精油能对抗 0.125 mg/kg 内毒素引起的TNF-α、IL-6水平增高,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P<0.05 或P<0.01).结论:当归精油能拮抗内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对脓毒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中、西药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江飞;胡毅坚;苗彩云

    中药治疗各种疾病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天然药物比合成药物安全导致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急剧增长,但中药同样具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本文综述并讨论了近几年来关于中、西药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以促进中药的合理、安全使用.

  • 生长抑素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李;吴佩

    生长抑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和胰腺组织内的,具有广泛抑制作用的胃肠激素.大量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具有抗肿瘤活性,能抑制内分泌肿瘤的增殖,且表现出对许多实体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有抑制作用.本文将对近几年关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影响大肠癌细胞增殖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吴辉;杨俊;丁家望;李稳慧;李松;李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等并发症影响了其远期疗效.血小板激活是PCI围手术期血栓形成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氯吡格雷作为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近年来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逐渐确立了其在PCI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地位.

  •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和数据处理的新进展

    作者:任洪灿;王广基;阿基业;郝海平;孙建国;查伟斌;严格

    分析技术和生物计量学促进了代谢组学的飞速发展.代谢组学快速、灵敏、可定量、非侵入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使其在新药研发、药物毒性筛选、疾病诊断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研究中的某些关键问题:样品处理方法,分析技术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原则,代谢组动态变化、生物标记物的鉴定和代谢途径的检索近年来的进展.评价了各种分析手段的优缺点,并展望代谢组学发展前景.

  • 正常和便秘模型动物排便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钱伯初;史红;郑晓亮

    近年来用多种方法成功地在大鼠、家兔、狗与猴等动物体内建立了若干新的便秘动物模型与排便实验方法.本文简要介绍这些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药物性便秘动物模型包括阿米替林所致猕猴便秘模型,吗啡所致家兔便秘模型,溴莫尼定和吗啡所致雪貂弛缓性与痉挛性便秘模型,洛哌丁胺所致大鼠便秘模型及对结肠黏液影响的研究;正常动物排便实验包括正常家兔与狗排便实验及清醒猴胃肠收缩活动测量.这些便秘模型制备方法,将有益于抗便秘药物研究时的选择应用.

  • 冠心病患者生化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建华;叶玲丽;赵玮;陈晓曙;陈达开

    目的:初步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生化阿司匹林抵抗情况及其防治措施.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56例CHD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服用阿司匹林 100 mg/d(≥7 d)后, 查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和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抽血后CHD患者加用氯吡格雷 75 mg/d,1周后复查PAG和TXB2.AA诱导的平均PAG≥20%,同时ADP诱导的平均PAG≥70%者为阿司匹林抵抗(AR);仅符合其中一项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均不符合者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结果:加用氯吡格雷前,CHD组AA诱导的PAG、AR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D组AR或ASR患者 ADP诱导的PAG、lg(AA诱导的PAG)、lg(TXB2浓度)显著高于AS患者(P<0.05);CHD患者血浆TXB2浓度与ADP诱导的PAG呈正相关(r=0.497, P<0.01),与AA诱导的PAG呈正相关(r=0.391, P<0.01).加用氯吡格雷后,CHD患者AA和ADP诱导的PAG、AR和ASR发生率、血浆TXB2浓度明显低于加用前(P<0.01).结论:CHD患者阿司匹林疗效降低,AR发生率升高;CHD病人AR或ASR者血浆TXB2浓度较高;氯吡格雷能加强抗血小板聚集疗效,可用于防治AR.

  • 醒脑静注射液对ICU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

    作者:尹海燕;张锐;黎宝红;赵蔚诗;韦建瑞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40 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西药及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20例仅用西药及人工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并将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组进行比较.测定正常组及40例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重症肺炎患者血清TNF-α、IL- 6及CRP含量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 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 d 5、7 TNF-α、IL-6水平下降幅度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RP含量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NF-α和IL-6是参与重症肺炎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醒脑静可通过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对重症肺炎的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曲美他嗪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和心率变异的影响

    作者:张晶;何胜虎;陈述;张薏;严凤娣;燕建峰;赵福全;徐遐华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症(NSTEACS)患者疗效及心率变异(HRV)的影响,评价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NSTEACS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氟伐他汀、美托洛尔等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总观察疗程为8周,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心率、血压、胸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每天含服次数、心肌缺血的范围及程度以及 24 h 动态心电图变化,进行疗效评定和HRV分析.结果:曲美他嗪组(有效率 94.4%,显效率 72.2%),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有效率 65.8%,显效率 36.8%)(P<0.05或P<0.01).SDNN、SDANN、rMSSD、PNN50均升高,低频谱功率(LF)、低频/高频谱功率比值(LF/HF)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高频谱功率(HF)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有效改善NSTEACS患者心肌缺血及HRV.

  • 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血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作者:栾海虹;王士雷;王世端;江岩;袁莉;刘英志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30例,年龄31~63岁,体重46~76 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于手术开始前 1 h 静注地塞米松 0.5 m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在静注地塞米松前(T1)、体外循环开始(转机)即刻(T2)、体外循环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 24 h(T5)、术后 48 h(T6)采集静脉血(T1取自外周静脉,T2~T6取自颈内静脉置管),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及脑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和NSE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人IL-1β、TNF-α浓度在T2~T5均高于T1(P<0.05),且地塞米松组低于对照组(P<0.05),T6恢复至T1水平.两组病人 NSE浓度在T3~T6时明显高于T1~T2(P<0.05),且T3~T5时地塞米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S-100β蛋白浓度在T3~T5时高于T1~T2(P<0.05),T6时基本恢复至T1水平,且在T3~T4时地塞米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能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血S-100β和NSE的水平,其脑保护机制与减少促炎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肾移植受者环孢素A与盐酸小檗碱合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爱荣;辛华雯;吴笑春;李罄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长期联合应用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er)与环孢素A(Cyclosporin A, CsA)对CsA血浓度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38名服用CsA+Ber患者为试验组,150名单服CsA患者为对照组,以CsA全血浓度及肝、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合用Ber 1、3、6个月后CsA浓度比合用前增加 49.8%、81.4%和 36.9%(P<0.01),CsA浓度/剂量的比值比合用前增加 88.8%、102.0%和 72.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er与CsA合用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Ber能明显升高肾移植受者CsA血浓度,且不增加CsA的毒性反应,因此可减少CsA用药量,节省费用.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临床试验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涛;郭兰

    本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的诊断、对照药选择、疗程及疗效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介绍了国际常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试验的方法并针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 中国人群癫痫患者CYP2C19、CYP2C9的基因型对丙戊酸清除率影响的研究

    作者:白向荣;姜德春;王育琴;齐晓涟

    目的:阐明中国人群癫痫患者CYP2C19和CYP2C9的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16例癫痫患者的一般生物学资料和临床常规监测的丙戊酸(VPA)稳态血药浓度(谷浓度)数据.提取血样中白细胞的DNA并进行PCR扩增,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分别检测CYP2C19和CYP2C9的基因型.依据不同的基因型,将病人分为3组:G1、G2和G3.G1组:野生型;G2组:突变杂合型;G3组:突变纯合型.分别求算3组患者稳态血药谷浓度与每日公斤体重药量的比值,即丙戊酸的清除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推算不同基因型对丙戊酸清除率的影响.结果:216例病人中,G1、G2、G3组人数分别为86、86、44.3组患者稳态血药谷浓度分别为:(54.13±21.53)、(54.43±18.86)、(62.55±25.62) μg/mL; 清除率分别为(11.49±4.47)、(11.13±4.95)、(9.40±4.67) mL·h-1·kg-1.每种基因型均和丙戊酸的清除率具有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方程为:G1组:Y=7.395+0.299 mg·kg-1·d-1;G2组:Y=4.503+0.473 mg-1·kg-1·d-1;G3组:Y=5.025+0.335 mg·kg-1·d-1.CYP2C19和CYP2C9的不同基因型对丙戊酸清除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G3组患者的清除率明显低于G1组和G2组.结论:CYP2C19、CYP2C9的基因型对丙戊酸的清除率有影响,突变纯合型患者丙戊酸的清除率明显低于野生型和突变杂合型的患者,应依据基因型进行个体化用药.

  • 环孢素、硝苯地平等5种肾移植受者常用药物对人体红细胞硫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熊晖;熊磊;苏丹;辛华雯;吴笑春;李罄;李高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中常与硫唑嘌呤(AZA)同时服用的药物如环孢素、泼尼松的活性代谢物氢化可的松、硝苯地平、卡托普利以及别嘌呤醇对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健康受试者红细胞TPMT活性,其中中等活性和正常活性受试者各8例,计算药物各浓度对应的平均TPMT活性抑制率及有抑制作用药物的平均IC50值.结果:环孢素、氢化可的松、卡托普利以及别嘌呤醇对TPMT活性抑制作用较弱.硝苯地平能明显抑制TPMT的活性,中等活性组的平均IC50值为(24±17) μg/mL,正常活性组的平均IC50值为(12±10) μg/mL.结论:硝苯地平能明显抑制TPMT活性,当硝苯地平与嘌呤类药物同时服用时,应警惕可能发生不良相互作用.

  • 中药临床试验中阳性对照药选择的新思路

    作者:向楠;邓阿黎;李晓东;周亚娜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由于中医药诊疗体系的自身特点及特殊性,阳性对照药的选择常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试验药物的有效性评价."复合对照"这一思路的提出,为今后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阳性对照药的选择提供了选择面很广的新方法,在探索中药有效性评价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加快审查

    作者:汪秀琴;熊宁宁;刘沈林;李七一;蒋萌;刘芳;邹建东;高维敏;薛学坤

    伦理委员会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审查可以分为会议审查和加快审查.加快审查的前提条件为研究风险不大于小风险.本文参照国际指南并结合我国审查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审查范围,提出了适用加快审查的研究类别和操作程序,同时指出了实施加快审查的几点注意事项.

  • 液相色谱-质谱法研究马来酸替加色罗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作者:欧阳冬生;吴卫华;谭志荣;陈尧;周淦;胡东莉

    目的:研究马来酸替加色罗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LC-MS法研究单次和连续口服马来酸替加色罗片的药动学特征.结果: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口服6、12、18 mg 马来酸替加色罗片后,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2.2±1.0)、(1.3±0.5)、(1.3±0.4) h;Cmax为(3.4±0.4)、(8.5±1.4)、(12.0±2.4) ng/mL;t(1)/(2)α为(5.5±6.4)、(4.6±5.6)、(2.0±2.0) h;t(1)/(2)β为(16.2±2.4)、(15.2±1.8)、(14.9±2.0) h;AUC0→48为(53±9)、(96±29)、(135±54) ng·h·mL-1;AUC0→∞为(64±12)、(108±33)、(158±60) ng·h·mL-1;MRT为(16.3±1.0)、(14.8±1.1)、(14.6±0.7) h.Cmax、AUC0→48和AUC0→∞在6~18 mg 内与给药剂量呈线性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还表明tmax、t(1)/(2)α、t(1)/(2)β和MRT在上述不同剂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连续给药 3 d 后血药浓度达稳态,达到稳态后的tmax、Css,max、Css,min、Css,avg、DF值分别为(1.5±0.4) h、(8.1±1.3)、(2.6±0.7)、(4.4±0.8) ng/mL、(126±16)%.在相同剂量下,Cmax、AUC0→48、AUC0→∞和t(1)/(2)β等参数值较文献报道高.结论: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马来酸替加色罗片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6~18 mg 范围内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

  • 多成分药物代谢网络动力学数学模型建立及参数分析

    作者:贺福元;周宏灏;罗杰英

    目的:建立多成分药物代谢网络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线性动力学方法建模,用拉氏变换法求解,研究多成分代谢网络动力学数学模型与参数的关系,并对多成分代谢网络动力学模型中各参数的求算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药物多成分代谢网络动力学遵循一级线性乳突模型,ci为e的幂指数多项式形式,与总室模型相似,各参数(转运常数)由其与各室间常数构成矩阵的特征值αi的关系方程组算得.其动力学参数可在总室模型的基础上求算.结论:多成分代谢网络动力学各参数与总室一样可求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