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实用肝脏病杂志

实用肝脏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 실용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069
  • 国内刊号: 34-12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0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周天仇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Fibroscan联合人体测量学指标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能分析

    作者:王倩;郭萍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联合人体测量学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超声检查诊断的NAFLD患者132例和健康人120例,常规行受控衰减参数(CAP)检测及测量腰围(WC)和臀围(HC),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身高腰围比(WHtR).结果 男性NAFLD患者CAP、BMI、WC和WHtR分别为(272.83±35.22)dM/m、(27.14±2.53)kg/m2、(92.29±6.27)cm和(0.55±0.03),女性分别为(255.47±30.16)dM/m、(25.31±2.37)kg/m2、(82.52±6.37)cm、(0.53±0.05),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CAP、BMI、WC和WHtR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5.61%、74.24%、71.97%和79.55%,联合后可将诊断的灵敏度提高到91.7%,但并不能提高诊断的特异度.结论 使用Fibroscan检测CAP有助于在体检人群中筛选NAFLD患者,结合人体测量学指标可在大规模人群体检过程中得到初步应用.

  • 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

    作者:吴进锋;白国栋;程荣

    目的 探究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我科诊治的136例PLC患者,68例接受TACE治疗,另68例则在TACE治疗后给予RFA治疗.结果 在治疗后3m,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2%和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发热、上腹部疼痛、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观察组患者1a和2a生存率分别为73.5%(50/68)和55.9%(40/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41/68)和41.2%(28/68,P<0.05).结论 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RFA治疗PLC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都比单纯进行TACE治疗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恩替卡韦联合自拟中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作者:何伟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被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肝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太子参20g、炒白术15g、褚实子12g、茯苓15g、桃仁10g、丹参10g、延胡索10g、香附12g、制鳖甲20g、土鳖虫3g以及炙甘草6g,辨证加减,治疗12w.结果 在治疗24w末,联合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HBV DNA水平为(2.94±1.19)lg copies/ml,与对照组的(2.86±1.43)lg copies/ml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有效,在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同时,能改善肝功能.

  • 环境新兴污染物双酚A暴露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代谢异常

    作者:丁雯瑾;孙超;桑玉尔;陈梅梅;范建高;袁涛

    目的 探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背景下新兴环境污染物双酚A(BPA)对机体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NAFLD)组和NAFLD/BPA处理组,饲养12w.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和肝组织脂代谢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NAFLD组和NAFLD/BPA组肝质量分别为(20.5±2.8)g和(20.9±1.9)g、体质量为(500.1±19.1)g和(511.1±20.5)g、血清甘油三酯分别为(2.5±0.5)mmol/L和(2.8±0.9)mmol/L、胆固醇为(2.4±0.7)mmol/L和(2.8±0.6)mmol/L,游离脂肪酸(FFA)分别为(578.6±48.7)mmol/L和(602.2±50.3)m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15.2±2.3)g、(432.5±13.2)g、(2.0±0.8)mmol/L、(1.0±0.6)mmol/L和(487.4±14.9)mmol/L,P<0.05];与正常组比,NAFLD组和NAFLD/BPA组肝组织脂肪酸合成酶(FAS)分别上调了2.45倍和1.91倍,靶基因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了1.54倍和1.5倍(P<0.05).结论 BPA的长期摄入可加重机体肥胖,促进血脂异常.

  • 复发性肝癌患者再次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张中祥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手术治疗后复发性肝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开腹组29例和腔镜下手术组29例.使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指标,使用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公司生产的ACL TOP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凝血功能指标,使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LH75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常规,常规进行腹部CT和超声检查.结果 腔镜组住院时间为(9.2±1.6)d,显著短于开腹组的(11.6±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14.6±30.6)min、手术中失血量为(112.4±24.6)ml,较开腹组的[(153.9±42.5)min和(215.9±53.1)ml]明显缩短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疼痛评分为(4.3±1.2)分,较开腹组的(7.4±1.4)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内生存率无显著相差(P>0.05).结论 腔镜下微创手术仍然可以应用于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切除治疗,其手术方法还需要总结,疗效也需要进一步验证.

  • 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肝硬化盗血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郭稳稳;程昌盛;杨红芳;吴燕;牛广林;赖辉强

    目的 观察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肝硬化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89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53例接受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36例行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在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变化及再出血和生存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联合组再出血率分别为0.0%、5.7%和15.1%,而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患者分别为0.0%、16.7%(P<0.05)和44.4%(P<0.05);术后两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升高,但在6个月后又有所下降,两组生存患者Child-Pugh评分无显著相差(P>0.05).结论 采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损伤小、安全性好,控制再出血作用肯定.

  • 恩替卡韦联合自拟中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红哲;吴金海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4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联合组42例.给予对照组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煎服,观察12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清内毒素(ET).结果 在治疗12m末,联合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血清LN、HA、PCⅢ、Ⅳ-C水平和TNF-α、IL-6、IL-8、hs-CRP和ET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更好地抑制炎症反应,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从而保护肝功能.

  •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变化

    作者:刘亮;刘劲松;贺娟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肝癌(PLC)患者58例,在TACE术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使用CT行腹部检查,采用实体瘤疗效考核标准考核疗效.结果 在TACE术后3m,在58例PLC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者分别为10例(17.2%)、15例(25.9%)、20例(34.5%)和13例(22.4%);10例完全缓解患者术后1m血清dHIF-1α(147.52±28.69μg/L)和VEGF水平(257.69±47.86μg/L)显著低于48例未获得完全缓解患者[分别为(330.12±39.52μg/L)和(402.74±96.25μg/L),P<0.05];术后3m完全缓解患者血清HIF-lα和VEGF水平分别为(109.89±11.54μg/L和177.47±79.46μg/L),显著低于未获得完全缓解患者[分别为(276.34±54.83μg/L和380.70±134.85μg/L),P<0.05];在TACE术前后PLC患者血清AFP水平也呈类似变化.结论 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与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关,在TACE术后获得完全缓解的PLC患者血清水平降低,可能成为考核疗效的重要指标.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强;孟令隆;牛吉攀

    目的 分析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对在河南省省直第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1421名体检人群中,检出NAFLD 245例(17.2%),男性NAFLD发病率为23.9%,明显高于女性的8.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NAFLD患者性别、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体质指数水平、伴有高血压、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和吸烟的比例显著高于非NAFLD人群;在校正混杂因素后,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G、TC、ALT、GGT和BMI水平高、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为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为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减轻体质量,维持正常血脂和血糖水平是防治NAFLD的关键措施.

  •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内毒素和SIRS发生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影响

    作者:刘性涛

    目的 研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SIRS、血清内毒素及其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98例,常规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 在98例LF患者中,入院时即被诊断存在SIRS 45例,无SIRS 53例;在36例MOF和62例非MOF患者入院时即存在SIRS分别为61.1%和37.1%,90d内病死率分别为61.1%和3.2%(P<0.05);46例血清内毒素水平>1.3EU/ml的患者MOF发生率为43.5%,显著高于52例血清内毒素水平<1.3患者的3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即存在SIRS(OR=52.687,P=0.025)、肌酐水平(OR=2.508,P=0.021)、INR水平(OR=1.996,P=0.169)和胆红素水平高(OR=1.096,P<0.001)是MO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SIRS是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MOF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注意控制,防止病情进展.

  • 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肝性脑病患者营养学及血清指标的变化

    作者:孙晓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肝性脑病(HE)患者营养学及血清内毒素和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诊治的56例HE患者,2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和肠内营养混悬液治疗,28例对照组进行单纯静脉营养治疗,均治疗7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和血清IL-18和TNF-α水平,采用偶氮基质显色鳖试剂法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采用干片法检测血氨浓度,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粪便悬液,分离病原菌,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每克粪便所含菌数.结果 在治疗7d,观察组血浆ALB、PA、T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内毒素、血氨、IL-1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酵母样真菌数量为(3.1±0.4)lg 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0.5)lg CFU/g,P<0.05],需氧肠球菌和厌氧乳杆菌属数量分别为(10.9±1.1)lg CFU/g和(9.7±0.8)lg CFU/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1)lg CFU/g和(8.0±0.7)lg CFU/g,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HE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内毒素及血氨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后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作者:刘琴;罗艳丽;肖凤鸣;谢泽荣;马颖;王芳

    目的 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后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行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74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预后的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3年,生存患者60例(81.1%),死亡患者14例(1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患者年龄≥50岁、合并疾病基础、CTP评分>10分、术前存在食管静脉曲张史、术中出血量>600mL、术中输血量>500ml、急诊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术后肝炎活动、治疗依从性差等显著高于生存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合并基础疾病、肝硬化分级差、术后肝炎活动和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等均为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地做好防治工作,提高患者生存率.

  • TACE联合双靶区序贯调强放射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效果分析

    作者:杨永昆;刘庆宏;韩高华;许万松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双靶区序贯调强放射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随机将其分为放疗组和联合组.43例患者接受2次TACE后,行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30~40gy/15~20F),42例患者只接受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明显高于放疗组的59.5%(P<0.05);联合组和放疗组治疗后1a、2a、3a生存率分别为60.4%对55.8%、37.2%对23.8%(P<0.05)和20.9%对11.9%(P<0.05);治疗后3月,联合组血清AFP水平为(221.78±67.33a)μg/L,显著低于放疗组的(344.11±84.27)μg/L(P<0.05);联合组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上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放疗组(P<0.05),而两组骨髓抑制和疲乏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TACE联合双靶区序贯调强放射治疗巨块型肝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柯比努尔·吐尔逊;韩丹;张跃新

    目的 分析血清TSH、FT3、FT4水平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20例和门诊体检为无异常的健康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健康人和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和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将肝硬化组患者按照Child-Pugh改良分级法分为A、B、C三组,对比三组患者血清TSH、FT3和FT4水平以及肝功能指标ALB和TBIL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血清TSH水平为(8.64±1.22)mIU/L,高于健康人(3.96±0.67)mIU/L(t=36.833,P=0.000),FT3和FT4水平分别(3.16±0.51pmol/L、10.29±1.43pmol/L),均低于健康人(6.09±0.94pmol/L、19.20±3.42pmol/L)(t值分别为30.013、26.330,均P=0.000).肝硬化组患者血清ALB水平为(29.64±3.61)g/L,低于健康人(45.62±5.40)g/L(t=26.950,P=0.000),血清TBIL水平为(45.96±4.19)μmol/L,高于健康人(13.52±2.16)μmol/L(t=75.385,P=0.000).肝功能分级越高,患者血清TSH随之升高,但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F=2.262,P=0.159),FT3和FT4水平随肝功能分级升高而降低,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7.737和5.286,P值分别为0.029和0.037).肝功能分级越高,患者血清ALB越低,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F=8.629,P=0.025),血清TBIL水平随肝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F=8.854,P=0.024).TSH、FT3和FT4水平与血清ALB和TBIL水平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SH水平和肝硬化组肝功能指标ALB和TBIL无相关性(r=-0.096,P=0.296;r=0.115,P=0.159),FT3和FT4水平与肝功能指标ALB呈正相关(r=-0.468,P=0.031;r=0.391,P=0.045),和TBIL水平呈负相关(r=-0.491,P=0.029;r=-0.435,P=0.036).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高,血清甲状腺激素FT3和FT4的水平越低,且与FT3和FT4水平呈负相关,肝功能受损会影响患者血清TSH水平,但无线性相关性.

  • 更昔洛韦联合茵栀黄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初步研究

    作者:张龙奕;阙利双;饶雪梅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更昔洛韦静脉滴注,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FN-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CMV DNA载量.结果 在治疗2w末,观察组患儿血清ALT、AST、TBIL、TBA水平分别为(24.1±9.1)U/L、(24.6±10.3)U/L、(3.7±1.4)μmol/L、(24.3±8.6)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3±18.6)U/L、(58.3±26.9)U/L、(28.6±13.7)μmol/L、(38.5±15.4)μmol/L(P<0.05);血清TNF-α水平为(30.4±7.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3±7.5)pg/ml(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40.7±8.3)pg/ml和(39.3±7.9)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CMV DNA转阴率为100.0%,对照组为97.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在保护肝功能、降黄、利胆、病毒转阴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疗效分析

    作者:焦栓林;赵晓蕊;欧阳洪;杜世奇;秦建增;王全楚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科住院收治的67例失代偿期ALC患者,34例接受常规综合治疗,33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BMSCs肝动脉移植治疗,并接受HGF注射2月.结果 在治疗2月末,观察组血清TBIL、ALB、PT、HA水平分别为(55.9±12.6)μmol/L、(38.8±5.1)g/L、(13.4±3.6)s和(222.2±61.5)ng/ml,与对照组[(66.9±11.0)μmol/L、(33.8±5.8)g/L、(15.8±3.9)s、(284.5±30.5)ng/ml,P<0.01或P<0.05]比,差异显著.结论 应用BMSC移植联合HGF治疗ALC患者能较好地改善肝功能指标.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L13和IL-31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董志超

    目的 探究血清趋化因子CXCL13(CXCL13)和白细胞介素-31(IL-31)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PLC患者和7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采用酶联兔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XCL13和IL-31,常规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碱性磷酸酶同工酶Ⅰ(ALP-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计算血清标记物诊断的效能.结果 PLC患者血清CXCL13和IL-31水平分别为(194.8±137.7)pg/ml和(24.8±96.9)pg/ml,而健康人血清CXCL13和IL-31水平分别为[(125.6±135.5)pg/ml,P<0.05和(25.2±95.7)pg/ml,P>0.05];以血清CXCL13水平≥155.1pg/ml为截断点,其诊断PL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68.6%、100.0%和85.3%,以血清AFP水平≥200.5μg/L为截断点,其诊断PL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58.6%、97.1%和85.6%,而血清IL-31和ALP-I的诊断效能较低.结论 检测血清CXCL13或许能够帮助诊断PLC,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效果研究

    作者:饶官华;邹尤宝;李佳佳;龙伟艳;班洁虹;杨蔚峰;郑守鑫

    目的 探讨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并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6年11月收住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采用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在治疗后3m复查胃镜,发现静脉曲张直径由(3.8±0.6)cm降至(2.7±0.5)cm,曲张静脉数目由(1.5±0.3)个降至(1.0±0.3)个,红色征由55.1%降至33.3%(P<0.05);随访12m,静脉曲张消失、再出血和静脉曲张复发发生率分别为71.8%、7.7%和3.9%.结论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并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效果显著,止血效果好,再出血和复发发生率低.

  • 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贺欢

    食管胃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重要的侧支循环,其诊断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金标准诊断应首选胃镜检查,而对于胃镜不耐受或风险太大的患者,可行影像学检查.

  • 粪菌移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与思考

    作者:骆庆玲;周永健

    1粪菌移植的起源与现状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也被少数人称为粪便移植(fecal transplantation)、粪菌治疗(fecal bacteriotherapy)和肠菌移植(intestin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对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粪菌移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00多年的时候,中国一名医生用健康人的新鲜粪便治疗严重的腹泻患者.现代医学中早提及粪菌移植是1958年第一次用粪菌移植成功治愈了4例伪膜性肠炎的报道[1].现在,粪菌移植在治疗肠道艰难梭菌感染上已经有明确的疗效,用于艰难梭菌感染所致的腹泻,其治愈率在90%,治疗炎症性肠病缓解率超过50%[2].近年来,学者们关于用FMT治疗非胃肠道疾病的报道越来越多,更多的成果提示粪菌移植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可用于改善代谢综合证(MS).

  • 粪便菌群移植与慢性乙型肝炎

    作者:陈鸿杰;彭劼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大约2.4亿人为血清HBsAg携带者[1],其中15%~40%的人将会发展成肝硬化、肝衰竭、肝细胞癌[2].粪便菌群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将正常人的粪便移植到患者的胃肠道以治疗特定疾病,如肠道疾病、艰难梭菌感染等.

  • 靶向肠道菌群代谢产物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作者:杨蕊旭;周达;范建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脏脂质沉积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SH是NAFLD的严重类型,NASH相关的肝脏炎症很难自行缓解,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肠道菌群与宿主的代谢状况密切相关[2],肠道菌群紊乱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4].除了肠道菌群本身,基于肠道菌群分泌、修饰和降解的代谢物是宿主-菌群对话的重要媒介,同时也参与宿主代谢的调节.为此,有可能通过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来治疗代谢性疾病,肠菌代谢产物介导的菌群-宿主对话参与了NASH的发病与缓解[5].肠道菌群和(或)代谢产物有可能是治疗包括NAFLD在内的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 粪菌移植与肝癌

    作者:张磊;刘超

    人体胃肠道栖息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中主要的是细菌,我们称之为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之一,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与肠粘膜相互作用,肠道菌群参与机体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和免疫调节等过程[1].不仅如此,肠道菌群和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亦有重要的联系[2].肠道菌群失调不仅打破了所处肠道微环境的动态平衡,直接导致肠道疾病,而且可以间接影响到远隔器官的病理生理变化[3-5].肠道与肝脏在解剖和功能上存在着紧密联系,肠道微生态失衡与肝脏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与肝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到包括肝癌在内的慢性肝病的发展过程[6-8],但其与肝癌的关系至今尚无定论.

  • 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

    作者:刘露露;王炳元

    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酒精的脂溶性及毒性可直接破坏肠黏膜屏障,导致宿主肠道通透性增加,失调的肠源性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被破坏的细胞间连接直接进入门脉系统,可能是发生ALD的基础和重要原因[1,2].肝病程度越重(如肝硬化)患者比健康人血液有更高水平的细菌数量及其代谢产物,高水平的细菌移位引起的感染极大地增加了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患者的病死率[3].本文就肠道微生态失衡与ALD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 粪菌移植与慢性肝脏疾病

    作者:谢文瑞;何兴祥

    成人胃肠道粘膜表面积达到300m2,是人体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大的区域.在成人胃肠道中定殖着超过1×1014个微生物.各种不同的环境信号和不同的饮食习惯使肠道微生物群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以及脂多糖/内毒素、胆汁酸、短链脂肪酸、三甲胺等物质.肝脏作为肠道营养物质、细菌产物、毒素以及其他各种代谢产物的接受者和过滤者,经受着这些物质的作用,可能造成许多肝脏疾病,包括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恶性肿瘤等的发生、发展[1].长期以来,"从肠治肝"、"肝肠同治"的观点得到了临床医疗工作者的认可,并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许多有关肠道、肝脏、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之间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同时也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 门冬胰岛素5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初步疗效研究

    作者:张婷婷;杨彦;康姚洁;晁华;王冶;王煊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5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H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7例HD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58例和门冬胰岛素50治疗59例,观察12w.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等指标的变化,从而比较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 在治疗12w末,门冬胰岛素50治疗组FBG为(5.97±1.26)mmol/L,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的[(5.54±1.48)mmol/L]比,无显著差异(P>0.05);门冬胰岛素50组PBG为(7.45±2.56)mmol/L,显著低于甘精胰岛素组[(8.95±2.44)mmol/L,P<0.05],HbA1c为(6.81±0.23)%,显著低于甘精胰岛素组的[(7.56±0.31)%,P<0.05],每日胰岛素用量为(37.2±7.0)U·d-1,与甘精胰岛素组的[(35.1±6.8)U·d-1]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血糖达标时间为(14.2±2.8)d,与甘精胰岛素组的[(14.5±3.2)d]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轻微低血糖发生率为3.5%,与甘精胰岛素组的5.1%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50治疗HD患者疗效肯定,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存在优势,且安全性良好.

  • 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表达的变化

    作者:陈光耀;韩际奥;周东晓;高晓;马英杰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和16例正常人小肠细菌生长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结果 肝硬化患者SIBO检出率为42.5%(17/40),显著高于正常人的6.3%(1/16,P<0.01);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4相对表达量为(23.4±11.4),显著高于正常人的[(14.4±5.2),P<0.05];17例肝硬化SIBO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为(30.2±12.3),显著高于23例肝硬化SIBO阴性患者[(19±8.6),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较高的SIBO发生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上调,SIBO可能通过与TLR4的作用在肝硬化病情进展中发挥作用.

  • 替比夫定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宿荣;叶晓光;陈志伟

    目的 评价替比夫定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7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给予对照组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观察24w;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80mg,3次/d,观察24w.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和肌酸激酶(CK)变化情况,以及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治疗24w末,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别(25.4±8.5)U/L、(23.8±6.5)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3±9.3)U/L、(49.0±7.3)U/L,P<0.05];观察组血清HA、LN、Ⅳ-C、PⅢNP水平分别为(128.4±83.2)μg/L、(88.4±64.3)μg/L、(64.4±49.0)μg/L、(112.3±73.8)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9.3±82.1)μg/L、(163.1±55.1)μg/L、(98.2±50.3)μg/L、(183.2±63.2)μg/L,P<0.01];两组血清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替比夫定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CHB患者,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 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宁;薛红元;赵彩彦

    目的 由于两种病毒间存在相互干扰,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与单病毒感染不同.本文旨在探讨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其疾病转归情况,为优化其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11月~201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HBV/HCV重叠感染患者30例,2013年6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9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54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球蛋白水平为(32.12±6.76)g/L,显著高于CHB组[(28.69±7.16)g/L,P<0.05],ALT水平为(134.02±209.34)U/L,显著高于CHB组[(71.57±53.23)U/L,P<0.01],TBIL水平为(62.18±99.05)μmol/L,显著高于CHB组[(30.98±30.70)μmol/L,P<0.01],GGT水平为(71.60±51.92)U/L,显著高于CHB组[(50.28±47.23)U/L,P<0.05],PTA水平为(73.39±17.19)%,显著低于CHB组[(91.28±17.71)%,P<0.01];HBV/HCV重叠感染患者HBeAg阴性占50.0%,与CHB组的45.0%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HCV重叠感染组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50%,显著低于CHB组的79.7%(P<0.01);HBV/HCV重叠感染组血清病毒载量显著低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1,P<0.01);HBV/HCV重叠感染组慢性肝炎重度和肝硬化发生率为53.3%,显著高于CHB组的34.0%;重叠感染患者在疾病预后和转归方面与CHB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1,P<0.01);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7.78±6.74)g/L,显著低于CHC组[(43.07±4.48)g/L,P<0.01],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HC组[(28.83±5.84)g/L,P<0.05],AST水平为(71.07±48.72)U/L,显著高于CHC组[(51.29±38.61)U/L,P<0.05],ALT水平显著高于CHC组[(52.91±29.71)U/L,P<0.01],TBIL水平著高于CHC组[(16.71±7.65)μmol/L,P<0.01],GGT水平显著高于CHC组[(38.39±29.10)U/L,P<0.01],PTA水平显著低于CHC组[(104.62±16.10)%,P<0.01];HBV/HCV重叠感染组与CHC组比,血清病毒载量水平显著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12,P<0.01);重叠感染组存在严重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53.3%,显著高于CHC组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9,P<0.01).结论 与单病毒感染患者比,HBV/HCV重叠感染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肝硬化发生率也显著升高,但血清病毒载量并不非常高,应注意甄别.

  • 散发性戊型肝炎15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勋;孙秋林;李家斌

    目的 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HE)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HE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及其预后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EV IgM和抗HEV-IgG.结果 156例患者发病年龄为(52.9±12.7)岁,男性129例,女性27例,男女比例为4.8:1;各季度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1~5月,尤以2月份高发,占20.5%;HE重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BIL水平为(180.8±111.1)μmol/L,和住院时间(23.1±12.2)d,显著高于或长于HE组的(148.6±89.9)μmol/L和(16.7±8.8)d(P<0.05),两组肝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8%,P<0.05);≥60岁患者血清TBIL水平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4.6±121.4)μmol/L和(22.1±7.0)d,显著高于或长于18~59岁年龄组的(144.1±104.9)μmol/L和(16.9±8.8)d(P<0.05),两组肝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0.5%和4.0%,P<0.05).结论 hE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春季多发,老年及慢性肝病重叠感染者黄疸深,肝衰竭发生率高,病程时间长,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但总体预后良好.

  • 多项无创诊断指数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准确性比较

    作者:张志侨;黄丽雯;陈永鹏

    目的 探讨10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行肝穿刺活检术诊断的1362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不同的指数得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各指数的准确性,采用DeLong法对各指数诊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的AUROC依次为:S指数(0.745)、GPRI(0.736)和 APRI(0.681);诊断肝硬化(S4)的AUROC依次为:S指数(0.716)、FIB-4(0.708)和GPRI(0.707);S指数诊断肝硬化时,其截断点为0.03,敏感度为98.8%,阴性预测值为97.0%,阴性似然比为0.14;截断点为1.5的特异度为99.5%,阳性预测值为70.0%,阳性似然比为10.1;S指数诊断显著肝纤维化时,其截断点为0.89,特异度为99.5%,阳性预测值为98.5%,阳性似然比为11.5;截断点为0.02的敏感度为97.7%,阴性预测值为40.0%,阴性似然比为0.26.结论 在10个无创诊断指数中,S指数的诊断性能相对佳,值得进一步研究.

  • 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NAFLD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作者:李旭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HBsAg、HBV DNA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NAFLD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恩替卡韦,观察组患者服用恩替卡韦和水飞蓟宾葡甲胺,观察24w.结果 在治疗24w末,观察组患者血清ALT和AST分别为(64.3±27.9)U/L和(42.0±24.5)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3.7±26.0)U/L和(57.6±26.6)U/L,P<0.05];观察组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酶分别为(106.0±54.5)ng/L、(69.23±21.24)ng/L、(119.2±61.2)ng/L和(119.2±71.2)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7.6±76.6)ng/L、(86.74±21.30)ng/、(212.7±100.3)ng/L和(205.7±91.3)ng/L,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2.3±0.9)Ig IU/ml和(2.7±1.0)Ig IU/ml,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4458.0±945.5)S/CO和(4744.0±1256.5)S/C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NAFLD患者较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肝酶谱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但对血清HBsAg水平无明显影响.

  •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定量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秀芳;王一;刘玉珍;乐嘉芳

    目的 分析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定量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同期门诊体检无异常的100例健康人,行肝活检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健康人平均相对应变值(ARV)为(128.3±8.1),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6.3±5.2),P<0.05],健康人蓝色面积百分比(AREA)、复杂度(COMP)、偏度(SKEW)、对比度(CONT)和杂乱度(IDM)分别为(31.0±3.5)、(16.6±1.2)、(-0.1±0.0)、(91.8±9.1)、(0.1±0.0),均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9±4.8)、(29.4±3.1)、(0.3±0.1)、(173.9±17.9)、(0.2±0.1),P<0.05];67例S0-S1组ARV为(118.5±5.6),显著高于83例S2-S3组的(101.6±5.3),也显著高于26例S4组的[(89.7±4.9),P<0.05];S0-S1组AREA、COMP、SKEW、CONT和IDM分别为、(9.4±1.7)、(22.4±2.4)、(0.11±0.0)、(121.0±11.2)、(0.1±0.0),显著低于S2-S3组的[(23.5±2.4)、(31.8±2.7)、(0.32±0.1)、(188.2±15.2)、(0.2±0.1),均P<0.05];S2-S3组AREA、COMP、SKEW和CONT均显著低于S4组的[(36.2±2.6)、(40.1±2.9)、(0.46±0.1)、(265.3±16.1),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RV、AREA和SKEW均对S0-S1、S2-S3和S4有诊断价值,AUC面积均大于0.5.结论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定量分析无创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判断意义,可作为肝纤维化检查的方法之一应用于临床.

  • 院外延伸性护理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负性情感和自我效能的正性作用研究

    作者:居朝霞;吴桂香;张波

    目的 探究以治疗性沟通为主的院外延伸性护理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其负性情感以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照护模式,而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以治疗性沟通为主的院外延伸性护理.两组患者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SF-36生存质量量表、自我效能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干预后4周,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基本知识、不良饮食危害性认知、治疗知识、自我管理知识和并发症预防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以治疗性沟通为主的院外延伸性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且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恩替卡韦联合自拟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初步评价

    作者:龚旭;张玲

    目的 研究自拟中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4例接受自拟中药(党参20g,醋柴胡10g,郁金10g,鳖甲30g,丹参20g,龙葵10g,白花蛇舌草15g,绞股蓝15g,三七10g,片姜黄10g,赤芍15g,炙甘草6g,水煎400ml,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联合恩替卡韦治疗,35例只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在治疗前和治疗24w末,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差别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水平为(20.1±4.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7±4.8)μmol/L(P<0.05);观察组血清ALT水平为(40.9±6.8)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2±6.7)U/L(P<0.05);观察组血清AST水平为(39.6±8.4)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5±8.1)U/L(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4型胶原(IV-C)和3型前胶原(PC-Ⅲ)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血清HA水平由[(256.3±9.3)μg/L下降至(98.3±9.1)μg/L,对照组血清HA水平由[(255.3±9.8)μg/L下降至(140.3±9.6)μg/L,观察组血清LN水平由[(241.3±7.8)μg/L下降至(110.3±7.7)μg/L,对照组血清LN水平由[(240.4±7.8)μg/L下降至(170.5±7.9)μg/L,观察组血清IV-C水平由[(98.4±6.8)μg/L降至(53.6±6.7)μg/L,对照组血清IV-C水平由[(98.00±6.5)μg/L下降至(70.9±6.6)μg/L,观察组血清PC-Ⅲ水平由[(193.6±13.2)μg/L下降至(98.3±9.9)μg/L,对照组血清PC-Ⅲ水平由[(193.5±13.4)μg/L下降至(120.3±9.7)μg/L,显示出治疗后观察组肝纤四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BeAg转阴率和HBV DNA转阴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而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痛以及呕吐的发生率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9%和8.6%,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中药联合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者结合一方面可以迅速抑制HBV复制,在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祖国医学治本的优势,扶正而固本,增强了疗效.

  •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初步研究

    作者:王保信;邢宏建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诊治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90例,被随机等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接受TACE治疗,只是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雷替曲塞灌注.常规检测血清CA19-9和CEA水平.结果 观察组近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9-9和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两组上述肿瘤指标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血清CA19-9和CEA水平分别为(18.46±7.59)U/ml和(3.52±2.5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5±11.85)U/ml和(9.86±3.47)ng/m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7%(P<0.05);观察组1a、2a、3a生存率分别为88.9%、73.3%、5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42.2%、33.3%(P<0.05).结论 TACE术中应用雷替曲塞灌注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可有效提高近期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胆管细胞癌组织JAG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牛福勇;李福荣

    目的 探讨JAG1蛋白表达水平对胆管细胞癌患者肿瘤切除术后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胆管细胞癌患者60例和良性胆道疾病患者60例.检测胆管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组织JAG1mRNA及其蛋白表达,测定胆管癌患者术后血清JAG1水平.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胆管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癌旁组织、肝组织、胆管癌组织JAG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5.0%(27/60)、56.7%(34/60)和81.7%(49/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组织JAG1mRNA水平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1±0.34)和(0.57±0.15)、(1.15±0.48)和(0.84±0.47)、(1.96±0.58)和(1.64±0.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患者血清JAG1水平为(205.35±22.51)pg/ml,显著高于良性胆道疾病患者[(102.56±16.52)pg/ml,P<0.05];肝内胆管癌患者血清JAG1水平与CA125(r=0.41,P<0.05)、CEA(r=0.0.27,P<0.05)、CRP(r=0.17,P<0.05)、肿瘤浸润深度(r=0.13,P<0.05)、淋巴结转移(r=0.08,P<0.05)、TNM分期(r=0.14,P<0.05)、肿瘤分化程度(r=0.15,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血清JAG1高水平是影响胆管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血清JAG1高水平是影响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JAG1蛋白可以作为胆管细胞癌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的预后指标,血清JAG1水平高患者术后预后差.

  • 联合CA19-9、CA125和CEA检测在AFP阴性的I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国柄;徐江海

    目的 探讨血清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甲胎蛋白(AFP)阴性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ICC患者60例,根据AFP检测结果,将其分为AFP阴性组和AFP阳性组,每组分别为30例.采用微阵列酶联免疫分析法(Array-ELISA)检测血清CA19-9、CA125和CE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对各标记物及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进行评估.结果 30例AFP阴性组血清CA19-9、CA125和CEA水平分别为138.8(85.7~185.1)U/ml、109.6(48.4~201.8)U/ml、11.2(17.5~21.9)ng/ml,均显著高于AFP阳性组的[(38.0(16.9~75.5)U/ml、18.1(9.3~48.1)U/ml、5.5(3.1~8.5)ng/ml),P<0.01];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ICC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呈现出CA19-9>CA125>CEA的趋势,在AFP阴性组,各单项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83和0.81,显著高于AFP阳性组的[(0.55、0.45和0.42),P<0.05];在单项诊断ICC时,血清CA19-9、CA125和CEA的佳临床诊断截断点分别为124.89U/ml、96.04U/ml和11.97ng/ml;血清CA19-9、CA125和CEA诊断I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73.33%、76.67%和71.67%)、(66.67%、70.00%和68.33%)和(60.00%、70.00%和65.00%),以CA19-9检测诊断的效能高;两组联合检测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且都表现为(CA19-9/CA125/CEA)>(CA19-9/CA125)>(CA19-9/CEA)>(CA125/CEA),在AFP阴性组,各联合检测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88、0.86和0.85,显著高于在AFP阳性组的[(0.74、0.62、0.58和0.52),P<0.05];(CA19-9/CA125/CEA)、(CA19-9/CA125)、(CA19-9/CEA)和(CA125/CEA)四种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均提高,分别为(90.00%、90.00%和90.00%)、(83.33%、83.33%和81.67%)、(76.67%、83.33%和80.00%)和(70.00%、76.67%和73.33%),以CA19-9/CA125/CEA联合检测诊断效能高.结论 我们认为,血清CA19-9、CA125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FP阴性ICC患者诊断的正确率,需要临床扩大验证.

  • 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作者:邢英;李雅丽;郑嵘炅;玛依拉·卡哈尔;木胡牙提·乌拉斯汉

    目的 研究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方法 取SD大鼠5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A组,n=8),其余3组为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处理组,包括B组[0.9mg·kg-1·d-1,n=8]、C组[(1.8mg·kg-1·d-1),n=8]和D组[(3.6mg·kg-1·d-1,n=8].在药物干预4w后,取血和肝脏,制备肝组织匀浆,分别测定大鼠体质量、肝质量、肝指数、血糖、胰岛素(FINS)、血脂(TG、TC)、转氨酶(ALT、AST)、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氧化酶(GSH-Px)、肝组织超氧化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药物干预后大鼠体质量、肝指数、血ALT、FINS、FPG、HOMA-IR、MDA和肝组织TG、TC、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大剂量组上述指标下降显著高于中小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药物干预后大鼠肝组织GSH-Px和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大剂量组升高明显高于中小剂量组(P<0.05);各组间TNF-α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利拉鲁肽能显著降低NAFLD大鼠血脂和血糖水平,改善IR,治疗作用呈明显的剂量相关性.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倩;焦方舟;张海月;张文斌;刘扬;龚作炯

    目的 探讨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CY1215处理组.以脂多糖(LPS)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药物干预组在建立急性肝衰竭组前2h给予ACY1215(10mg·kg-1)注射.造模48h后处死动物,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组织学变化,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肝细胞线粒体,采用荧光酶标法测定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采用ELISA法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c)含量,常规测定血清ALT、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ACY1215处理组肝组织学破坏程度减轻,电镜显示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减轻;急性肝衰竭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5114.1±252.6)U/L、(2909.8±31.7)U/L和(97.6±1.4)μ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的(56.0±4.4)U/L、(130.4±12.6)U/L和(7.4±0.7)μmol(P均<0.05),但处理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较模型组减低,分别为(799.4±11.2)U/L、(401.0±5.6)U/L和(28.0±1.2)μmol/L(P均<0.05);急性肝衰竭模型组大鼠MPTP相对荧光值(RFU)为(96822.0±16733.1)RFU/mgprot,较正常组大鼠的(156300.0±24043.3)RFU/mgprot显著升高(P<0.05),也显著高于处理组的(127150.0±12337.6)RFU/mgprot(P<0.05);模型组大鼠线粒体内Cytc为(0.17±0.03)ng/mgprot,较正常组大鼠线粒体内的(0.39±0.10)ng/mgprot显著减少(P<0.05),也低于处理组的(0.32±0.06)ng/mgprot(P<0.05).结论 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线粒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线粒体MPTP的开放,从而减少了Cytc进入到细胞质内有关.

  • 小檗碱对酒精性肝炎小鼠"肠漏"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洪岩;迟程;徐有青;李鑫

    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对酒精性肝炎小鼠"肠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组、BBR组和酒精联合BBR组,饲养8w.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内毒素(LPS)水平.常规行组织病理学和透射电镜检查肝组织学改变和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TJ)超微结构.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Caco-2,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经酒精和BBR处理后的细胞间紧密连接主要结构蛋白occludin表达.结果 酒精处理组小鼠血清ALT、AST和LPS水平分别为(46.5±5.9)U/L、(57.0±6.1)U/L和(0.40±0.0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酒精联合BBR组血清ALT、AST和LPS水平分别为(27.6±4.2)U/L、(31.8±4.1)U/L和(0.24±0.03)ng/ml,均显著低于酒精组(P<0.05),而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酒精联合BBR组肝组织细胞变性和炎细胞浸润较酒精干预组明显改善;电镜下,可见酒精处理组小鼠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模糊、缝隙明显增宽,酒精联合BBR组以上改变明显减轻;酒精处理组Caco-2细胞膜occludin分布减少、中断,部分进入胞浆内,酒精联合BBR组分布虽也减少,但仍连续,无中断.结论 小檗碱能改善慢性乙醇摄入诱导的细胞膜occludin减少和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改善"肠漏"而具有保护肝脏作用.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性格及情绪状态调查

    作者:陶叶婷;潘勤;陈光榆;颜士岩;陈源文;范建高

    目的 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性格类型和情绪状态的变化.方法 对319例体检成人和64例剔除了NAFLD后的其他肝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占89.1%)进行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硬度(LSM)及血清转氨酶测定,采用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9条病人健康问卷(PHQ-9)和7条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研究对象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状态.结果 在319例体检者中,剔除29例,健康人93例,NAFLD 197例(轻度脂肪肝88例,中重度脂肪肝109例;非肥胖62例,肥胖135例);无肝纤维化240例,肝纤维化57例,肝硬化22例;在188例肝功能化验者中,转氨酶正常118例,转氨酶升高70例.在NAFLD组,TABP中时间匆忙感和竞争/敌意(TH/CH)评分为(25.97±6.81)分,显著高于健康人[(23.41±6.09)分,P<0.05],与其他肝病组[(25.73±7.41)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NAFLD组A型性格占比为39.1%,显著高于健康人(24.7%,P<0.05),与其他肝病组(46.9%)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NAFLD组轻度及以上抑郁情绪占比为62.4%,轻度及以上焦虑情绪占比为51.3%,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33.3%和10.8%,P均<0.05),与其他肝病组(分别为56.3%和42.2%)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肝硬化组轻度及以上抑郁情绪占比为86.4%,轻度及以上焦虑情绪占比为68.2%,均显著高于肝纤维化组(分别为49.1%和40.4%)或无肝纤维化组(分别为48.8%和33.3%,P均<0.05);非肥胖NAFLD组A型性格占比为51.6%,显著高于肥胖NAFLD组(33.3%,P<0.05);血清转氨酶升高组A型性格占比为47.1%,轻度及以上抑郁情绪占比为64.3%,轻度及以上焦虑情绪占比为54.3%,均显著高于转氨酶正常组(分别为29.7%、44.9%和34.7%,P均<0.05).结论 NAFLD患者存在显著的性格和情绪异常,非肥胖的NAFLD患者更容易出现A型性格,值得关注.

  • 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陆检英;郑国银;彭浩;李欢;周海燕;张高彬

    目的 探讨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脂肪肝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包指导干预,给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甘枣宁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化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3个月治疗末,给药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1.3%(P<0.01);给药组中医证候积分(9.3±2.1)显著低于对照组[(12.8±3.6),P<0.01];给药组血清ALT、AST、TC、TG水平分别为(38.1±12.4)U/L、(36.4±9.6)U/L、(2.1±0.4)mmol/L、(5.2±1.4)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4.2±9.3)U/L、(50.±11.2)U/L、(2.7±0.4)mmol/L、(6.5±1.2)mmol/L,P<0.01].结论 甘枣宁颗粒联合脂肪肝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包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合并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对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表现及对治疗应答的影响

    作者:陈杰;范作鹏;梁珊;聂巍;仇丽霞;杨海霞;林伟;刘义荣;张晶;胡中杰

    目的 探讨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药物性肝损伤(DILl)患者87例,其中23例呈胆汁淤积性肝病(CLD)表现,不伴有胆汁淤积症的慢性DILI患者6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异同.结果 在23例CLD患者中,肝细胞型11例、胆汁淤积型7例、混合型5例,在64例DILI患者中,肝细胞型50例,胆汁淤积型4例,混合型10例,两组临床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起两组发病的药物占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3例CLD患者血清GGT和ALP分别为[430.7(156.00,1142.00)]U/L 和(285.07±131.52)U/L,显著高于64例DILI患者的[111.5(18.00,185.60)]U/L和(140.28±101.36)U/L(P<0.05);两组血清ALT、GGT、ALP和TBIL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兼具肝脏炎症和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经积极治疗后近期预后好.

  • ARFI技术与红细胞参数评价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效能研究

    作者:肖蕾;王金萍;张靖;王佳佳

    目的 研究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和红细胞参数评价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在我院确诊的16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154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并比较两组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常规二维超声扫查的基础上,行肝脏ARFI技术检测剪切波速度(SWV),并与相应的红细胞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分别为(4.26±0.29)×1012/L、(124.48±5.87)g/L和(13.20±3.76)%,均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分别为(4.67±0.28)×1012/L、(138.43±7.95)g/L和[(11.87±3.20)%,P<0.01];红细胞平均容积为(85.71±2.49)fl,明显小于正常人的[(88.78±2.94)fl,P<0.01];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剪切波速度为(2.05±0.58)m/s,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呈负相关(r=-0.190,P=0.013;r=-0.197,P=0.011;r=-0.164,P=0.034),与RDW-CV呈正相关(r=0.177,P=0.021).结论 将超声ARFI技术和红细胞参数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评价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对临床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初步研究

    作者:王有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B超、CT或MRI检查诊断的单纯性肝囊肿患者83例,随机将其分成聚桂醇注射治疗组(n=41)和乙醇注射治疗组(n=42),分别采用1%聚桂醇或99.7%无水乙醇囊内注射硬化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生化指标变化和疗效.结果 聚桂醇和乙醇注射组在年龄、性别、囊肿直径和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行超声检查,聚桂醇注射治疗组囊肿消失率为39.0%,囊肿缩小率为58.5%,乙醇注射治疗组分别为38.1%和5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注射治疗组术前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42.2±8.1)U/L,术后6月为(34.8±6.9)U/L,术后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乙醇组术前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43.4±9.1)U/L,术后为(35.1±7.0)U/L,术后较术前同样有所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水平和及其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注射治疗组无醉酒样不良反应发生,而乙醇注射治疗组有6例患者出现醉酒样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聚桂醇高(x2=23.11,P<0.01);聚桂醇注射治疗组腹胀和腹痛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乙醇注射治疗组的23.8%(x2=4.27,P<0.05);聚桂醇组有4例患者出现发热,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乙醇组有4例患者出现发热,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两组在发热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行聚桂醇囊腔内注射能有效治疗单纯性肝囊肿,且与无水乙醇注射比,具有相同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实用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