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实用肝脏病杂志

实用肝脏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 실용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069
  • 国内刊号: 34-12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0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周天仇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茂伟;江建宁;刘志红;罗光汉;邓一鸣;吴健林

    目的了解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的影响.方法应用日本可乐丽公司第四代KPS8800Ce人工肝治疗仪,对31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每次置换3 000ml新鲜冰冻血浆,对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术后10天采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及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含量.结果 31例重症肝炎患者在血浆置换术后外周血总胆红素、血氨、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AFP含量在血浆置换治疗术前有一定程度的升高(76.82±89.44ng/ml);而术后、术后10天血清分别为38.54±72.12、45.4±55.6 ng/ml,均较术前的AFP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是重型肝炎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治疗方法对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影响不大.

  • 针对HBV S基因发夹状siRNAs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215细胞中对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范旭;何升松

    目的探讨通过载体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表达发夹状siRNAs对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方法构建表达针对HBV S基因mRNA的发夹状siRNAs的质粒pSilencer 2.1-U6-S,并与ayw亚型HBV全基因组表达质粒共转染体外培养的HepG2215细胞,用半定量RT-PCR分析目标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用ELISA法观察HBsAg表达的变化. 结果 siRNA处理组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含量分别比空白对照组降低了63.4%和68.0%,细胞中的2.1kb的信使RNA降低了75.2%.结论 siRNA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能有效地抑制HBV 基因的表达.

  • 大鼠持久性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效鹏;吴同生;胡叶红;余虹;周娜

    目的探讨建立持久性肝硬化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20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药物对照组(B组)和药物联合肝中叶切除组(C组),用四氯化碳联合肝中叶切除术建立肝硬化模型,分7批,每隔三个月处死一批动物,分别记录各组每只动物的脾脏重量、门静脉宽度、睾丸重量、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程度.结果三组动物脾脏重量依次增加,门静脉宽度依序增宽.而睾丸重量变化无明显规律.至21月时,C组S3+S4仍为92%~100%,而B组则为50%~75%(P<0.01).结论四氯化碳/乙醇联合肝中叶切除术建立的大鼠肝硬化模型持久稳定.

  • 拉米夫定治疗其他方法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月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复发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7例其他方法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一次,连续服用12个月.结果治疗后12个月时ALT和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分别为52.7±26.5U/L和19.7±21.1μmol/L),与治疗前平均值(211.3±182.4U/L和54.6±28.8 μmol/L)相比显著下降(P<0.01);其ALT复常率为88.9%(24/27),HBV DNA阴转率77.8%(21/27),HBeAg阴转率29.6%(8/27),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8.5%(5/27).停药后6个月内有7例复发.治疗全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其他方法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也能够迅速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肝功能复常,而且安全、方便.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IL-1、IL-6和CRP水平与肝组织学相关研究

    作者:范思森;姜兰;李华甫;范志亮;韩玉旋;苗土奎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血清IL-1、IL-6和CRP水平与肝组织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6;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采用在B超引导下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为轻度(G1-2/S0-2),中度(G3/S1-3),重度(G4/S2-4).结果中、重度肝组织炎症活动者血清IL-1、IL-6和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或无炎症改变者(P<0.05),轻度和无炎症改变者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HBV携带者血清IL-1、IL-6和CRP水平可以做为反应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的指标.

  •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B7-1表达的变化

    作者:任星峰;李敬安;杨群;葛娅;卢绮萍

    目的了解α-干扰素(α-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前后肝组织B7-1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正规使用α-IFN的CHB患者治疗前、后肝活检组织共刺激分子(B7-1)的表达及其与α-IFN疗效的关系.结果 18例CHB患者肝组织B7-1阳性表达颗粒的平均吸光度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分别为24.98±4.23和11.77±2.35,t=11.58, P<0.01). B7-1表达水平与α-IFN近期疗效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1).结论α-IFN可促进肝细胞B7-1表达,B7-1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α-IFN近期疗效的重要参数之一.

  • 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疗探讨

    作者:何长伦;隋云华;汪朝晖;韩振红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 147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行综合治疗:1积极支持治疗;2舒普深抗感染,每日4克,共3周;3每次放腹水后使用罗氏芬1克,腹腔注射.同期另118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接受积极支持治疗和舒普深抗感染,每日4克,共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抗感染3周疗程加放腹水组患者腹水消退快,总胆红素下降明显,腹腔感染控制较彻底,一年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抗感染治疗疗程要长,适时放腹水可提高疗效.

  • 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综合评价指标的探索

    作者:魏连军;侯彦亭;孙宗云

    目的结合患者基本体能状态、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的资料,建立一个肝功能综合评价指数,用于患者基本病情评价和预后估计.方法选择病毒性肝炎患者305例,根据病历记录资料,分别评出基本体能、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分值,再计算出总分值,各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实验室检验评分较高;重型肝炎基本体能评分较高.病情越重总分值亦越高,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该肝功能综合评价指标对肝功能状态评价、病情预后及药物治疗疗效评价均有一定价值.

  • 联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作者:李海英;陶明玲;陈新月;汪俊韬

    目的观察干扰素、拉米夫定、微卡、乙肝疫苗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联合抗病毒治疗组(干扰素、拉米夫定、微卡、乙肝疫苗联合治疗)20例和对照组(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e系统转换率.结果治疗组的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并且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e系统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12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联合抗病毒药与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增强抗病毒作用.

  • 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初步观察

    作者:吴茂盛;肖光明;刘远煌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7例.两组病例均口服阿德福韦10毫克,每日1次,治疗2年(实际平均完成11.8个月).结果 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病例ALT复常率在治疗结束时为82.6%(38/46)、85.1%(40/47),停药3个月时为32.6%(15/46)、31.9%(15/47).HBV DNA阴转率在治疗结束时为30.4%(15/46)、29.8%(14/47),停药3个月时为13%(6/46)、12.8%(6/47),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一致,但是在停药后两组大部分病例都复发.

  • HITT与TACE术对肝细胞癌患者肝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张玲;刘晋新;朱为群;郭凤霞

    目的比较高频介导热治疗(HITT)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98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HITT和TACE术,术前、术后3d、2wk、4wk分别行肝功能检查,比较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224、-0.678、-1.268、-1.045,p均>0.05).HITT术后3d 患者血清TBIL和ALT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PTA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 3.355、-2.017、2.893,P均<0.05);HITT术后2wk 除PTA 有显著下降(t=2.581、P<0.05)外,TBIL、ALB、ALT 已恢复至术前水平(t值分别为-1.730、-0.155、1.219,P均>0.05);HITT术后30d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571、-0.698、0.113、0.557,P均>0.05).TACE术后3d、2wk 患者TBIL、ALT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ALB明显下降(3d t值分别为- 2.397、-2.895、2.366,P均<0.05;2wk t值分别为-1.923、3.827、-3.166,P均<0.05),而PTA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TACE术后30d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值为-1.388、1.679、-1.100、0.666,P均>0.05).结论 PHC患者选择HITT或TACE术治疗均可引起短暂的一过性肝功能损害,但HITT术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相对较轻,持续时间短,但两种治疗方案均较安全,都不会导致持久和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 P-gp和Topo-Ⅱ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陆震;熊茂明;孟翔凌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gp)和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P-gp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 P-gp和Topo-Ⅱ在原发性肝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2%(30/49)和32.65%(16/49),P-gp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浆中表达,Topo-Ⅱ在细胞核内表达,P-gp和Topo-Ⅱ表达与Edmonson分级有关,Topo-Ⅱ还与转移有关.P-gp、Topo-Ⅱ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癌组织P-gp和Topo-Ⅱ表达可能是肝癌对化疗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 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诱发大鼠肝细胞癌中的变化

    作者:李丽;王乃平;宁宗;韦锦斌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大鼠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方法以二甲基氨基偶氮苯诱发大鼠形成肝细胞癌,测定不同阶段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结果在诱癌过程中,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含量呈下降趋势;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在诱癌早期升高,并且此酶活性在血清中升高早于肝脏,到癌变阶段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 拉米夫定联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作者:苏海滨;王慧芬;季伟;李捍卫;李莉;陈国凤;吴勤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HBsAg,HBeAg,HBV DNA均阳性半年以上的患者84例,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拉米夫定0.1g/d,治疗组加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22.5μg,深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24周.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ALT,TBIL复常率无显著差异,但HBeAg,HBV DNA阴转率差异显著.联合治疗组无应答率29.6%,低于单用拉米夫定组.有效率达70.4%,显著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调节剂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能提高抗HBV的疗效.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和HBV DNA与肝功能的关系探讨

    作者:邓庆梅;张金良;唐振华;高勇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及HBV-M和HBV DNA与肝功能检测间的关系.方法对576例血清标本进行PreS1及HBV-M和HBV 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步检测.结果 PreS1、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2.05%和61.81%,两者符合率达74.65%;在HBsAg(-)和正常对照组PreS1、HBV DNA均为阴性;在HBsAg、 HBeAg与HBsAg、抗-HBe 、抗-HBc和HBsAg、抗-HBc三种阳性模式组中,PreS1阳性率(87.25%、55.71%、68.21%)、HBV DNA阳性率(94.02%、29.29%、45.66%)在各组中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5);PreS1与HBV DNA阳性符合率为92.03%、53.57%、68.21%,差异有显著性(P<0.05); PreS1阳性组和PreS1阴性组ALT、AST异常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reS1主要存在于HbsAg阳性携带者中,且与HBeAg、HBV DNA关系密切,是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的又一血清学指标,同时 PreS1 阳性还与肝功能损害有关.PreS1联合HBV-M及HBV DNA和肝功能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殷思纯;尹红;罗北京;华莉;黄洪英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并与39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明显降低作用.

  • 176例急性乙型肝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何长伦;隋云华;高蕾;汪朝晖;韩振红;王寿明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以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作为对照,观察176例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病毒学标志及治疗结果,并调查其传播途径.结果急性乙型肝炎除有少部分(19%)发热外,其发病时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均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极为相似,经常规护肝治疗后,急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均较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恢复快(P<0.05),其HBsAg及HBV DNA均在四个月内阴转.17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性接触传播者为98例,占55.7%.结论成人急性乙型肝炎一般预后好,是否应抗病毒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杜绝不洁性交,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阻止目前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的主要措施.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处理

    作者:朱孝武;吴艾萌;周曙岚;张晓天;赵敬武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方法应用日本产KM-8800型血液净化仪对74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132次治疗,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 132次治疗共发生不良反应38次,占28.78%,经治疗及处理均好转,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是可以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的,整个治疗过程是安全的.

  • 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刘东兵;刘文斌;李建生

    目的总结脾切除术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脾切除术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18例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例行单纯脾切除术,13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脾功能亢进均消失,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两组各有1例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近远期无死亡病例,大部分患者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脾切除术或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效果满意.

  •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作者:樊宏伟;范亚硕;丁小琳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1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口服UDCA 10~15mg·kg-1·d-1,服药时间均2年以上.于服药后1、3、6、12、18、24个月时分别复查肝功能.服药前及服药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行快速肝穿刺法取肝组织常规行病理检查.结果 1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GGT及ALP的升高,AST、ALT均轻至中度升高.UDCA治疗PBC所有患者的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以ALT和 AST下降迅速,在3个月后明显下降,6个月时基本恢复正常,而GGT和ALP则下降缓慢,ALP于12个月后恢复正常, 24个月后仍有大部分病人GGT仍未恢复正常.12例肝活检患者12个月后共有5例肝组织学病理变化得到改善.结论 UDCA能显著改善PBC患者的肝功能变化,长期应用UDCA治疗可延缓肝脏组织学进展.

  • 口服肠道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血浆脂多糖连接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江丰;吴蓉;吴小翎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使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前后脂多糖连接蛋白(LB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给予肝硬化患者口服益生菌制剂,ELISA法检测血浆LBP水平,同时检测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肝硬化患者使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后LBP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胆红素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LBP水平所反映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导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持续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口服肠道益生菌制剂可以降低LBP水平,部分改善肝脏生化指标.

  • 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炎56例

    作者:张武汉

    目的探讨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治疗组患者和4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研究,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临床评估和检测,5项指标和附加项目3项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30天后,治疗组各项检测指标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临床症状和体证改善情况则无明显差别、临床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炎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在降低血脂,减轻肝内脂肪的沉积,改善患者肝功能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试用.

  • 甘肃省定西地区既往供血员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调查

    作者:雷成多;寇建霞

    目的探讨HCV感染及其基因型与有供血史者的关系.方法采用Stayver谱线探针杂交法.结果既往有供血史的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表现为1a、1b、2a/2c三种亚型感染,以2a/2c为主,单纯2a/2c感染者达44.1%,合并其它感染者累计达69.1%.其次为1b型,其中单纯1b型感染者27.9%,合并其它型感染者亦为27.9%,累计55.8%,混合感染者多见,其中1a、1b、2a/2c三种混合感染者居多,占20.6%.结论当地既往有偿供血史者HCV基因型以2a/2c为主,混合感染严重,后者可能与长期供血交叉感染有关.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囊肿

    作者:汤海涛;王宝友;杜军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囊肿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在B超引导下对19例肝囊肿患者经皮穿刺抽出囊液后注入无水酒精,其中2例囊内感染者在冲洗后注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并静脉应用抗感染治疗.结果 19例患者20个囊腔,在治疗后随访6个月~10年.结果疗效指数无0级病例,Ⅰ级为1个囊肿,Ⅱ级为9个囊肿,Ⅲ级为12个囊肿,其中囊腔消失5个.有1例多囊肝和3例患者进行了第2次治疗.出现黄疸及肝功能明显异常2例,均在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1例出现术后明显的腹痛.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囊肿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 58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作者:李红伟;侯鹏鹏;仝用

    目的对58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分析,以指导今后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方法采用Maria等提出的药物性肝损害诊断(评分)标准,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2005年收治的符合标准的58例患者的用药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及出现异常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有9类,以抗生素类(27.6%)、皮肤科用药(20.7%)、中草药(12.1%)、抗结核药(8.6%)为主;临床上以肝细胞坏死型为主,表现以纳差、恶心、乏力多见,实验室检查以ALT、GGT升高多见,均在3个月内恢复.结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应用评分表法作出早期诊断.

  • 慢性肝病与成体肝干细胞

    作者:徐军;胡勇;余宏宇

    慢性肝病中,肝细胞作为单能干细胞参与肝脏修复,还存在类似于动物致癌、损伤模型中卵圆细胞的肝干细胞或肝前体细胞,这些细胞均能活化并分化成肝细胞和胆管上皮,与临床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主要包括胆管反应中的卵圆细胞和小肝细胞,定位于Hering管、汇管区、纤维间隔、汇管区旁肝实质、假小叶及炎症边界,根据超微结构特点分为三型,可以表达一系列标记物,还可能是骨髓、胰腺来源.

  • 细胞因子与放射性肝损伤

    作者:高东伟;于甬华

    一、放射性肝损伤―肝癌放疗关注的问题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37 000例,约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40%.手术是治疗PLC的首选,但是能手术切除的病例仅占20%~30%,非手术治疗在缓解肝癌症状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放疗作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一种重要方式,过去因全肝耐受剂量的影响曾受到限制.

  • 中医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近况

    作者:吕小燕;吕志平;蔡红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到全球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虽经几代医家不懈的努力,但抗病毒的路途还很漫长.本文从中西医角度列数了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探索性的治疗情况.

  • 肝炎肝硬化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

    作者:罗小克;李小玲

    异位静脉曲张(ectopic varices,EV)是指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以外的静脉曲张[1].其破裂出血在临床上少见,易延误诊治,今就我院近年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 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三重感染致重度黄疸患者1例

    作者:吕宜民

    我们收治1例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三重感染致重度黄疸的患者,在护肝治疗的同时,应用氟美松、牛磺酸和苯巴比妥治疗,取得较好的退黄效果,现报道如下.

实用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