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实用肝脏病杂志

实用肝脏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 실용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069
  • 国内刊号: 34-12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0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周天仇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临床与肝组织病理学分析

    作者:杨秀珍;耿爱文;肖丽;咸建春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临床特点及脂肪肝对CHB的影响。方法收集118例经肝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其中脂肪肝患者37例,CHB合并脂肪肝患者41例,CHB患者40例,对三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清学、病毒学指标及肝组织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Alb、ALT、AST、血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GGT和CHO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TG水平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重度炎症的比例(72.5%)显著重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63.4%)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8.1%)和慢性乙型肝炎组(27.5%)相比,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肝组织中重度肝纤维化比例更高(39%),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脂肪肝能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和肝损伤程度。

  • 氦氖激光照射治疗肝炎综合征患儿临床效果初步研究

    作者:刘思华;卢昆林;谢雪玲

    目的:应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肝炎综合征患儿,观察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两组患儿均实施保肝降酶退黄药物治疗。此外,对观察组加用氦氖激光照射患儿肝俞穴。比较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为(39.7±24.5)μmol/L、谷丙转氨酶为(58.4±28.3) U/L,谷草转氨酶为(66.2±30.7) U/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3±30.8)μmol/L、(86.5±42.4) U/L和(85.6±28.1)U/L(P均<0.001)。结论对肝炎综合征患儿应用氦氖激光照射肝俞穴治疗可提高疗效,加速肝功能指标的恢复。

  • 钬激光与螺旋水刀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作者:赵晓亮;郝慧菁

    目的:比较钬激光与螺旋水刀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钬激光治疗组70例和螺旋水刀治疗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次数、碎石时间、冲洗水量、术后残石率、术后结石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钬激光组碎石时间为(38.5±12.6) min,显著低于螺旋水刀组的(54.4±15.7) min(P<0.001),螺旋水刀组冲洗水量为(2300±250) ml,显著低于钬激光组【(2900±300) ml,P<0.001】;螺旋水刀组术中出血(P=0.032)、镇痛(P=0.037)、术后出血(P=0.039)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钬激光组。结论钬激光和螺旋水刀都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办法,钬激光碎石疗效稍好,螺旋水刀碎石安全性更好,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

  •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朱其荣;王川林;刘娇;古雪;梅怡晗;梅小平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肝衰竭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MARS在肝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肝衰竭患者接受MARS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在MARS治疗结束时,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分别为(40.3±3.7) pg/ml 、(25.9±1.9) pg/ml、(33.6±2.5) pg/ml ,显著低于治疗前【(81.5±6.2) pg/ml、(49.3±2.2) pg/ml、(66.8±4.1) pg/ml,P均<0.01】;治疗结束时血清IL-10和IL-12水平分别为(39.3±2.6) pg/ml和(168.7±8.5) pg/ml ,显著高于治疗前【(37.1±1.9) pg/ml和(98.6±6.5) pg/ml,P<0.01】;在MARS治疗结束后7 d,患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分别为(80.3±3.9) pg/ml、(48.6±2.1) pg/ml 、(65.1±2.4) pg/ml、(38.4±2.2) pg/ml、(99.8.6±7.9) 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ARS治疗肝衰竭患者有利于纠正失衡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组织的损伤,为肝细胞再生提供机会。

  • 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郭锐;覃进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90例PB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受试者均给予保肝支持疗法,试验组受试者在此基础上给予UDCA 250 mg口服,3次/d;给予对照组受试者泼尼松治疗。两组均治疗4 w。常规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记录治疗期间受试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4 w末,试验组受试者血清T-BIL、ALT、AST、ALP和GGT水平分别为(34.19±16.88)μmol/L、(48.58±23.31) U/L、(37.27±18.33) U/L、(104.51±43.55) U/L和(82.68±33.34) 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35±31.10)μmol/L、(85.27±31.88)U/L、(73.55±15.71)U/L、(197.09±52.36)U/L 和(131.66±37.58)U/L(P<0.01);试验组受试者血清TBA为(20.27±9.1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7±1.89)μmol/L(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如便秘(P=0.29)、头痛(P=0.29)、头晕(P=0.50)、心动过速(P=0.50)、恶心(P=0.33)和呕吐(P=0.50)等,均无显著性相差。结论 UDCA治疗PBC患者的疗效优于泼尼松,且该药的不良反应较少,受试者可以耐受。

  • 熊去氧胆酸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姜浩;戈宏焱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ALD)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ALD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给予UDCA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2例只接受UDCA治疗,均治疗4 w。结果在治疗4 w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AST为[(46.2±17.2)U/L 和(96.4±37.3)U/L,P<0.05],GGT为[(78.9±19.1)U/L 和(123±54.5)U/L,P<0.05],TBIL为[(44.8±20.7)μmol/L 和(85.3±29.6)μmol/L,P<0.05],ALP 为[(79.6±22.3)U/L 和(101±29.7)U/L,P<0.05],APTT 为[(46.4±14.2)s和(58.8±14.9)s, P<0.05],TBA 为[(47.7±19.3)μmol/L和(111.2±36.3)μmol/L,P<0.05]。结论 UDCA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治疗ALD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近期疗效确切。

  • 人血白蛋白治疗终末期肝病研究进展

    作者:李献平;于伟燕(综述);赵彩彦(审校)

    白蛋白是人体细胞外液中含量多的蛋白,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抗炎、抗氧化、结合和转运物质以及调节凝血功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终末期肝病患者体内白蛋白存在数量和功能的异常。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终末期肝病,可以增加有效循环容量,减少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人血白蛋白还可用于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发挥吸附小分子物质、清除毒素等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白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综述了人血白蛋白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应用的相关临床研究新证据,同时分析了人血白蛋白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误区,以期为人血白蛋白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 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与肝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赵凯(综述);商庆华;宋文刚(审校)

    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和它的受体CXCR3在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判断提供有益的线索。IP-10可以由多种细胞分泌,如T淋巴细胞、NK细胞、内皮细胞和肝实质细胞等。在病毒性肝炎发生的过程中,IP-10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病毒特异性T细胞和NK细胞等效应细胞,趋化它们到肝组织局部发生免疫应答,发挥抗病毒作用。IP-10的分泌同时也会促进病毒性肝炎发展成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中,血清基线IP-10水平与治疗后病毒DNA载量以及抗原滴度呈负相关关系,对于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免疫应答反应起了一定的预测作用。IP-10在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作者:侯春艳(综述);杨永峰(审校)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病。目前,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类。现在正在探索开发新药及优化联合、免疫疗法或凋亡疗法(促进感染细胞凋亡)来彻底根除慢性HBV 感染。

  • 肝纤维化诊断及其严重程度评估

    作者:胡烨;张国

    肝纤维化是继发于各种慢性肝损害后的组织修复反应,其严重程度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肝细胞癌等远期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 检测门脉高压程度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研究进展

    作者:程询;杨长青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临床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特征,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而死亡。门脉高压常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腹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被认为是继病因之后的促进肝功能减退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门静脉高压程度与肝病的严重性在功能上和组织学上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检测门静脉压力可以很好地评估肝硬化的进展及严重程度,对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急性肝衰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作者:李爽;陈煜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被定义为以急性起病,无基础肝病史,2周以内出现Ⅱ期或以上肝性脑病等特征的临床症候群[1]。ALF以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凶险等特点成为临床诊治的难点。因此,早期对ALF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评估

    作者:翁丽媚;王炳元

    慢性酒精消费是全球肝病的主要原因,是肝硬化强烈的危险因子。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一种复杂的、全身多系统受累的疾病,其诊断通常是基于综合判断,包括显著的酒精摄入史、肝脏疾病的临床证据和实验室异常的支持。但是,A LD患者常与其他肝脏疾病并存,如慢性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药物性肝损害等。所以,完整的病史询问和特定的实验室检测尤为重要。确定A LD的严重程度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它可能会影响治疗的选择,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A LD成功的评估是一个全科医学的整合。

  • 2016年美国肝病年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深度报道

    作者:赵泽华;范建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疾病谱有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肥胖和糖尿病全球化的流行,NAFLD患病率迅速增长。据估计,全世球NAFLD患病率在25%左右[1],我国NAFLD患病率亦高达15%以上[2]。NAFLD正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2016年11月11日~15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第67届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年会上,NAFLD再次成为大会的热点问题。许多大会专题报告、壁报和口头交流涉及NAFLD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各个方面。现就我们感兴趣的部分总结简述如下。

  • 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华;马旭艳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136例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64例,使用GE Logiq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肝脏超声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常规进行肝活检。结果肝硬化组门静脉流量、流速和内径分别为(86.3±7.5) ml/min、(3.8±0.1) cm/s、(11.5±1.4) mm,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62.3±6.4) ml/min、(3.1±0.1) cm/s、(8.7±1.6) mm,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肝静脉清晰度、肝表面被膜、胆囊壁、肝脏边缘形态、肝脏实质回声、肝内韧带、脾脏面积评分和总分分别为(1.1±0.3)分、(1.2±0.3)分、(1.1±0.2)分、(1.0±0.4)分、(1.1±0.5)分、(1.0±0.2)分、(1.4±0.4)分、(8.12±0.39)分,均明显低于肝硬化组[分别为(2.6±0.3)分、(4.1±1.2)分、(1.9±0.3)分、(1.9±1.0)分、(2.7±0.4)分、(1.4±0.5)分、(4.1±1.6)分、(15.1±1.1)分,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92.31%,阳性预测值为82.4%,阴性预测值为98.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临床筛检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方法。

  • 柴胡解毒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肖玉柱

    目的:分析柴胡解毒汤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病毒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的关系,为临床治疗CHB患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CHB患者60例,被分为A组、B组和C组。给予A组服用柴胡解毒汤治疗,给予B组服用阿德福韦酯片,C组在B组基础上,服用柴胡解毒汤治疗。3组均观察12 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和血清IL-2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使用贝克曼库尔特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结果在治疗12 m末,C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85.00%、80.00%和80.00%,均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50.00%、65.00%和45.00%)或B组(分别为65.00%、55.00%和50.00%, P<0.05);C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65.2±9.6)%、(28.4±7.2)%和(1.1±0.3),与A 组【分别为(57.5±8.7)%、(45.7±5.4)%和(1.8±0.6)】或 B组【(55.7±6.3)%、(23.2±9.5)%和(0.9±0.1)】比,差异显著(P<0.05);C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为(25.3±4.1)%,显著低于B组[(28.7±4.3)%, P<0.05];C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与A组或B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清IL-2水平【(3.6±0.8) ng/mL】显著高于B组【(2.8±0.5) ng/mL,P<0.05】;A组CD4+T细胞增加与HBV DNA载量减少呈显著正相关(P<0.05);C组CD3+T细胞增加、CD8+T细胞减少、NK细胞增加与HBV DNA载量减少呈正相关(P<0.05)。结论柴胡解毒汤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失调,打破免疫耐受,恢复肝功能,提高抗病毒效果。

  •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耐药性比较研究

    作者:张剑;买买提江·吾布力艾山;李俊红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耐药性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接受拉米夫定(LAM)和/或阿德福伟(ADV)治疗的CHB患者1288例,其中维吾尔族1218例,汉族70例。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血清HBV rt L180M、rtM204I/V、rtA181T/V和rtN236T四个耐药突变位点。结果汉族CHB患者HBV基因型耐药比例为25.7%,显著高于维吾尔族患者的18.3%(P=0.014);维吾尔族CHB患者男女比例为1019/199,汉族为57/13,两组性别比无显著性差异(P=0.087),但在耐药基因阳性者中,维吾尔族男性比例显著高于汉族(P=0.039);在基因型耐药患者中,维吾尔族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为(5.3±0.9) lg copies/ml,显著低于汉族患者的(6.1±0.7) lg 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维吾尔族基因耐药患者血清ALT水平为(157.6±25.9) U/L、AST为(67.1±13.2) U/L、TBIL为(41.8±11.6)μmol/L,均显著低于汉族[分别为(203.7±45.1) U/L、(85.9±22.7) u/L、(57.4±13.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维吾尔族患者和汉族患者年龄分别为(37.9±10.8)岁和(38.8±12.1)岁,无明显差异(P>0.05);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分别为14.3%和18.6%,无明显差异(P=0.061);在241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基因型耐药患者中,均检测出LAM和DAV的4个耐药变异位点的6种突变,分别为rtL180M、rtM204I、rtM204V、rtA180T、rtA180V和rtN236T;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rtA1181T/V点位阳性率分别为18.4%和16.7%(P>0.05),而维吾尔族患者rtA1181T/V点位阳性率显著高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rtL180M、rtM204I/V、rtN236T点位阳性率分别为38.6%和38.9%、27.4%和27.8%、15.7%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患者存在HBV基因耐药比例更高,维吾尔族男性变异比例显著高于汉族,汉族患者出现变异时血清HBV DNA、ALT、AST、TBIL水平更高,两组患者在rtA181T/V位点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位点未见明显差异。

  •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金晴;徐亮;张舰琼;李萍;刘勇钢;周小莉;宓余强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185例AVH患者(急性甲型肝炎47例,急性乙型肝炎63例,急性丙型肝炎4例,急性戊型肝炎39例,急性肝炎未定型32例)和53例健康人,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Mann-Whitney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检验或Pearson双侧检验。结果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定型肝炎患者血清 ALT水平分别为1358.0(853.0,2125.0)U/L、1417.0(921.0,2006.0) U/L、1261.0(749.0,1844.0) U/L和1005.5(673.0,1556.5) U/L,显著高于健康人[17.0(12.0,25.0),P<0.05],胆红素水平分别为95.8(65.9,124.1)μmol/L、65.2(38.9,126.3)μmol/L、169.9(94.1,227.2)μmol/L、66.0(23.8,148.9)μmol/L,显著高于健康人【12.3(10.1,14.1)μmol/L,P<0.05】;血清甘油三脂水平分别为1.9(1.5,2.7) mmol/L、1.4(1.1,1.9) mmol/L、2.44(1.7,3.1) mmol/L、2.2(0.8,1.3) mmol/L,显著高于健康人[1.0(0.8,1.3) mmol/L,P<0.05];血清胆固醇水平分别为(3.3±0.8)mmol/L、(3.5±0.8) mmol/L、(3.2±0.9) mmol/L、(3.9±1.0)mmol/L,显著高于健康人【(4.7±0.7)mmol/L,P<0.05】;185例AVH患者ALT与CHOL、HDL、LDL均呈负相关(r=-0.478、r=-0.524、r=-0.416,P均<0.01),TBIL与TG呈正相关(r=0.629,P<0.01),而与CHOL、HDL、LDL呈负相关(r=-0.469、r=-0.713、r=-0.508,P均<0.01)。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脂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重视这些变化对判断病情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国内主流肝病治疗管理类手机应用功能评价研究

    作者:陈敏;李亚妮;刘晓雷

    目的:病毒性肝炎对人民健康危害巨大。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医疗渐成趋势,出现了基于智能手机的肝病管理应用(app)软件。本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这些常用软件的功能状况。方法在主流手机app应用程序下载商店,下载具有一定人气和评价级别的肝病管理app软件10款,由两名医学专业人员按照事先建立的标准进行使用和功能分析。自拟软件质量评分,优秀:>9分;合格:>6分;不合格:<6分。结果所选软件功能不够完善,服务也不够规范,软件专业水平差异较大。评分为2~10分。友医和肝友汇用户端评分达到优秀,肝病治疗和心肝贝贝达到合格,另6款软件低于合格水平;部分软件支持用户疾病管理,附有用药提醒、复诊提醒、自我监测、病历资料信息管理功能,有些提供病历信息智能录入、病历报告图片上传、病历资料分类管理、病历信息浏览权限设置等功能;这类软件为患者提供了健康教育、在线交流的平台,但是在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提醒预警等功能上仍较为欠缺,各个软件质量和功能参差不齐,差异较大,个别软件无实质内容,实为宣传和营销的平台。结论肝病管理类软件app还需进一步完善功能,相关管理部门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引导和监管移动医疗app服务市场的发展。

  • 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网络Meta分析

    作者:潘静;陆伦根

    目的:比较核苷(酸)类似物单药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和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Stata13进行网络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效应指标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4篇RCTs,总计5720例患者,其中ETV 治疗1396例,LdT 治疗982例, LAM 治疗2015例,TDF 治疗783例,ADV 治疗544例。经1年治疗,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方面,TDF为88.5%,ETV 为79.9%,LdT为55.4%,LAM为19.9%,ADV 为6.2%;在 ALT 复常方面, ETV 为95.9%,TDF为56.6%,LdT为44.6%,ADV为34.1%,LAM为18.8%;在HBeAg消失方面, LdT为80.2%,TDF为76.2%,ETV为42.5%,LAM为27.4%,ADV为23.7%;在HBeAg血清学转换方面,LdT为79.9%,TDF为66.5%,ETV为39.1%,LAM为35.5%,ADV为29.0%。结论 TDF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方面疗效好,ETV在ALT复常方面疗效好, LdT在HBeAg消失/HBeAg血清学转换方面疗效好。

  • 经皮穿刺门静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恶性肿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少伟;刘德见

    目的:评估经皮穿刺门静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直径>3 cm的肝恶性肿瘤患者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93例【肝细胞癌(HCC)78例,肝转移性癌15例】,分为联合组54例和射频消融组39例;联合组患者接受经皮穿刺门静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组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随访3年肝脏局部残留复发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术后肝周积血4例(7.41%)、胸腔积液2例(3.70%)、远端胆管扩张1例(1.85%),并发症发生率为12.96%(7/54);射频消融组术后肝周积血2例(5.13%)、胸腔积液1例(2.56%)、远端胆管扩张2例(5.13%),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5/39),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x2=0.000,P=0.984);联合组术后1 a、2 a和3 a 局部肿瘤残留复发率分别为0.00%、3.70%和11.11%,射频消融组分别为7.69%、20.51%和35.90%,联合组局部残留复发率显著低于射频消融组(x2=4.292、6.667、8.242,P=0.038、0.010、0.004);联合组术后1 a、2 a和3 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22%、61.11%和55.56%,射频消融组分别为53.85%、43.60%和38.46%,但两组生存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3.340、2.797、2.650,P=0.068、0.094、0.104)。结论相比较于单纯射频消融,经皮穿刺门静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直径>3 cm肝恶性肿瘤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3年内局部肿瘤残留复发率。

  •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AFP和CEA水平变化

    作者:代伟伟;刘正新;徐宝宏

    目的:研究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癌抗原(CA)125、CA199、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23例肝硬化患者、97例肝癌患者和120例健康人血清CA125、CA199、AFP和CEA水平。结果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CA125分别为(261.64±32.47) U/ml和(265.80±30.44) U/ml,CA199分别为(25.73±3.39) U/ml和(30.54±3.29) U/ml,CEA分别为(4.03±0.36) ng/ml和(3.87±0.21) 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21.25±7.66) U/ml、(18.57±8.11) U/ml和(3.08±1.05) ng/ml,P<0.05];肝癌患者 AFP(【20000.00±453.07) ng/m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7.52±2.01) ng/ml,P<0.05];肝硬化 Child-Pugh C级患者CA125【(474.52±59.80) U/ml】、CA199【(27.80±5.94) U/ml】和CEA(【5.80±0.63) ng/ml】均显著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分别为(55.65±8.82) U/ml、(18.81±0.46)U/ml和(3.20±0.10)ng/ml,P<0.05];腹水患者CA125为(385.16±36.09) U/ml、CA199为(26.55±2.87) U/ml、AFP为(13.63±1.82) ng/ml和CEA为(4.85±0.39) ng/ml,均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分别为(62.75±15.45) U/ml、(19.58±0.75) U/ml、(9.39±1.26) ng/ml和(3.54±0.16) ng/ml,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 CA125【(318.48±48.80) U/ml】和 CA199【(26.63±3.22) U/ml】显著高于病毒性[(215.77±26.26) U/ml和(19.06±0.64) U/ml,P<0.05]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29.73±28.55)U/ml和(18.00±0.00)U/ml,P<0.05];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56.41±26.75) ng/ml】显著高于酒精性或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分别为(5.44±0.30) ng/ml和(7.35±1.47) ng/ml,均为P<0.05],血清CEA【(3.53±0.17) ng/ml】则显著低于酒精性或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分别为(5.19±0.35)n g/ml和(5.73±0.98) ng/ml,均为P<0.05]。结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CA125、CA199、AFP和CEA水平存在差异,肝硬化患者CA125、CA199、AFP、CEA水平与Child-Pugh分级、腹水和病因有关。

  • 胆管细胞癌细胞CD14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易为民;彭创;厉鸥;郭超;顾鑫;谭朝霞

    目的:探讨CD147在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I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胆管结石并发ICC标本30例、对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30例和正常肝标本10例。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CD147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7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蛋白的表达;采用肯德尔(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CD147 mRNA、CD147、MMP-2和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经qRT-PCR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CD147mRNA水平为(3.67±1.8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2±0.57),P<0.01】和正常肝组织【(1.05±0.32),P<0.01】,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5 cm ICC组织CD147 mRNA相对水平(2.73±0.97)显著高于<5 cm肿瘤组织【(1.03±0.32),P<0.01】,有淋巴转移(2.68±0.74)组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织【(1.07±0.44),P<0.01】,肿瘤分化程度低组织(2.71±0.86)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织【(1.06±0.42),P<0.01】;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ICC组织CD147 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CD147蛋白表达相对水平为(27.95±4.9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34±9.59),P<0.01】和正常肝组织【(2.18±0.66),P<0.01】,而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ICC组织MMP2表达量为(1.06±0.1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20±0.03),P<0.01】和正常肝组织【(0.15±0.02),P<0.01】,而癌旁组织MMP2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MMP9表达量为(0.93±0.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7±0.03), P<0.01】和正常肝组织【(0.15±0.03),P<0.01】,而癌旁组织MMP9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在ICC组织中,CD147mRNA水平与MM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7,P<0.05);CD147mRNA水平与MMP9蛋白表达也呈正相关(r=0.428,P<0.05);CD147蛋白与MM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43,P<0.05),CD147蛋白与MMP9蛋白表达也呈正相关(r=0.517,P=0.05)。结论 CD147 mRNA、CD147、MMP2、MMP9均在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中表达增强,CD147的表达可能促进了MMP2和MMP9的表达上调,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肝细胞癌患者外科手术根治术后生存分析

    作者:张杰;段伯焕;朱功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12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部CTA检查,观察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运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影响因素,运用Kaplan-Meier 法和Log-Rank 检验比较这些因素在生存曲线分布上的变化情况。结果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浸润、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术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为影响此类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2.61、2.57、2.01、1.37、0.31,Kaplan-Meier 法和Log-Rank 检验显示38例TACE治疗组1 a、3 a、5 a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0.6%、83.2%、80.5%,显著高于74例未行TACE治疗组的88.2%、41.5%、30.9%(P<0.05)。结论肝癌根治术后给予TACE治疗可提高HCC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肝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吕东来;陆林;卢虎生;胡宗涛;秦峰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肝损伤(RIL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以假设检验筛选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纳入研究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9例,在完成放射治疗后发生RILD 14例(35.9%);各类别单因素的假设检验提示肝癌患者的年龄和肝功能CTP评分与放疗后RILD的发生相关(P<0.05);进一步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5.72,P=0.020)和肝功能CTP评分≥6(OR:24.95,P=0.005)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发生RILD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RILD的研究,初步识别了肝癌患者接受放疗后发生RIL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日后制定治疗计划时减少RILD的发生,或建立适当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 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崔小萌;刘欣;史海涛;赵刚;程妍;杨娟;方媛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DGLL)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DGLL或多烯磷脂酰胆碱(PPC)灌胃16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磷酸化的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α(P-AMPKα)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mRNA。结果 DGLL组血清瘦素为(3.87±0.38)ng/ml,显著低于模型组【(4.68±0.39)ng/ml,P<0.01】或PPC组【(4.55±0.24)ng/ml,P<0.01】;DGLL组脂联素为(12.27±0.64)μg/ml,显著高于模型组【(10.46±0.28)μg/ml, P<0.01】,但与PPC组【(12.13±0.56)μg/ml,P>0.05】比,无统计学差异;DGLL组大鼠肝组织P-AMPKα蛋白阳性表达面积为(8.38±3.27)%,显著高于模型组【(1.81±0.90)%,P<0.01】或PPC组【(5.50±0.73)%,P<0.05】;DGLL组肝组织PPAR-γ、CPT-1、GLUT-4 mRNA水平分别为(1.07±0.14、0.91±0.05、1.61±0.54),显著高于模型组【分别为(0.26±0.12、0.14±0.01、0.10±0.03,P<0.05】,但 ACO mRNA水平(0.23±0.09)与模型组比,无统计学差异【(0.24±0.02),P>0.05】;PPC组 PPAR-γ和CPT-1 mRNA水平分别为(0.65±0.16)和(0.22±0.05),显著低于DGLL组(P<0.05),而GLUT-4和ACO mRNA水平(1.32±0.12和0.14±0.05)与DGLL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DGLL组肝组织ACC mRNA水平为(1.67±0.23),显著低于模型组【(3.31±0.02),P<0.05】或PPC组【(2.69±0.14),P<0.05】;DGLL组L-FABP mRNA水平为(1.06±0.04),显著低于模型组【(1.26±0.02),P<0.05】,而与PPC组【(1.06±0.09),P>0.05】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GLL能降低NAFLD大鼠血脂、血糖、胰岛素、HOMA-IR、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并增加肝组织P-AMPKα蛋白表达,上调PPAR-γ、CPT-1、GLUT-4 mRNA水平、下调L-FABP和ACC mRNA水平,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MPK通路和改善NAFLD糖脂代谢紊乱有关。

  • 茵陈水提物对牛血清白蛋白诱导的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吴军;尚瑞

    目的:研究茵陈水提物对牛血清白蛋白所致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SD 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大剂量(200 mg·kg-1)、中等剂量(100 mg·kg-1)和小剂量(50 mg·kg-1)茵陈水提物处理组。在造模成功后除对照组和模型组外,给予药物灌胃。在末次给药后取各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大剂量药物处理组动物血清ALT、AST、PC-Ⅲ、Ⅳ-C胶原、LN、HA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03.78±19.83) IU/L、(246.53±36.67) IU/L、(30.34±2.52) ng/ml、(29.54±2.65) ng/m l、(45.34±1.45)ng/m l、(232.51±23.66) ng/ml及(0.85±0.22)μg/mg,中剂量组分别为(124.59±24.41) IU/L、(277.23±36.45)IU/L、(34.57±2.34) ng/ml、(34.90±2.45) ng/ml、(52.13±2.34) ng/ml、(283.14±23.75) ng/ml及(0.96±0.26)μg/mg,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61.24±26.23) IU/L、(382.45±39.45) IU/L、(41.78±3.12) ng/ml、(42.34±3.25) ng/ml、(65.14±3.81) ng/ml、(383.53±39.35) ng/ml及(1.43±0.17)μg/mg,P均<0.05】;大和中剂量组ALB水平分别为(35.66±2.85) g/L和(35.78±2.64) g/L,均明显高于模型组【(31.32±2.15) g/L,P均<0.05】;大和中剂量组重度纤维化发生率均为13.3%,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的93.3%(P均<0.0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与模型组比,大和中剂量组大鼠肝细胞水肿、变性和坏死情况均显著减轻。结论茵陈水提物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实用肝脏病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 会讯

    作者:颜士岩

    2016年12月16日~17日本刊编辑部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成功举办首届沪淮肝胆胰疾病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胆胰疾病与肝病的内在联系及其诊疗进展》学习班。

    关键词:
  • 范建高、魏来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作者:曹海霞

    热烈祝贺本刊执行总编辑范建高教授和名誉总编辑魏来教授2016年12月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双双喜获第十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王志珍院士和张怀西等参加颁奖大会。

    关键词:
  • 重视慢性肝病的病情评估

    作者:陈柳莹;陆伦根

    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对于制定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肝病的病情评估涉及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活动性的肝细胞坏死及炎症、肝硬化并发症及预后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 慢性肝病 病情 评估
  • 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张欣

    目的: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发表的以糖皮质激素为干预措施治疗肝衰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止2015年1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1148例肝衰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一般对症支持治疗比,糖皮质激素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RR=1.42,95%CI(1.27,1.58),P<0.00001]、降低TBIL[MD=-84.36,95%CI(-115.70,-53.02),P<0.00001]、升高PTA[MD=16.96,95%CI(3.46,30.47),P=0.01]、降低早期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RR=0.29,95%CI(0.20,0.43), P<0.00001],但在降低ALT、感染、出血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漏斗图结果示图形对称性一般,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较一般治疗疗效好,可减少早期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合理使用激素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付喜花;张振华;刘婉婷;娄海波;黄明寿;吴文斌;陈金军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178例中,115例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核苷(酸)类药物口服,63例对照组只接受内科基础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使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使用德国美创MC-2000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指标。根据公式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在治疗24 w时,抗病毒组生存率(65.2%)显著高于对照组(39.7%,P<0.05);抗病毒组生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和纤维蛋白原(Fbg)分别为(7.2±1.6)×109/L、(5.1±2.7)×109/L、(131.4±50.3)×109/L、(143.7±14.5) g/L和(2.0±0.6) 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3.6)×109/L、(2.6±3.3)×109/L、(96.2±53.3)×109/L、(116.5±24.4)g/L和(1.3±0.5) g/L,P<0.01】;抗病毒组生存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15.5±4.4)s和(1.3±0.5),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2±10.2)s和(2.0±1.5),P<0.01]。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凝血功能,提高生存率。

  • 转化生长因子α-435G/A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互关系研究

    作者:邓家征;申洋;凌晶;邓宏;乐永红;庄小芳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α-435G/A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NAFLD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2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对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TGFα-435G/A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NAFLD患者TGFα-435G/A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分布与对照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NAFLD患者中AA和GG基因型频率(39.2%和16.3%)和等位基因频率(61.4%和38.6%)与对照组之间(分别为25.7%和35.3%,和45.2%和54.8%)存在显著性差异(x2=15.43,P<0.05;x2=16.32, P<0.05);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同程度NAFLD患者AA、AG、G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即重度脂肪肝患者纯合体(AA和GG)比例相对较高。结论 TGFα-435G/A多肽位点基因突变与NAFLD患者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且不同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病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

    作者:柴艳云;李建国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可出现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见于女性,且40岁以后发病率高[1],小发病年龄为6个月[2-4]。目前,儿童AIH的治疗仍以泼尼松联合或不联合硫唑嘌呤为一线用药[5-7]。如不治疗,其5 a和10 a生存率分别为50%和10%[8]。

  • 15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叶茂聪;李阳;肖丽;杨秀珍;耿爱文;沈美龙;咸建春;徐洪涛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病(ALD)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ALD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55例AL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55例患者中,酒精性脂肪肝(AFL)24例(15.5%),酒精性肝炎(AH)83例(53.6%),酒精性肝硬化(AC)48例(31.0%);农民和个体经营者分别占34.8%和21.9%;平均年龄为(55.5±12.2)岁,45~59岁中年占44.5%;A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1±12.3)岁,显著大于AFL患者的(49.7±7.2)岁和AH患者的(52.9±11.3)岁(P<0.05);AC患者的乙醇摄入量为(157.5±69.3) g/d,显著大于AFL患者的(105.7±50.6)g/d和AH患者的(125.3±66.4)g/d(P<0.05);AC患者的平均饮酒年限为(31.7±12.0)年,显著长于AFL患者的(22.6±6.7)年和AH患者的(22.9±10.1)年(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乙醇摄入量和饮酒年限是ALD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69.0%患者血清GGT升高,17.4%患者AST/ALT比值>2,38.1%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大。结论 ALD患者主要为中年男性,以农民和个体经营者为主。年龄、乙醇摄入量和饮酒年限为ALD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AST/ALT比值>2、GGT升高和MCV增大还很难作为ALD的临床特点加以应用。

  •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特点分析

    作者:刘露露;乔宽;王炳元

    目的:探讨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检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3例AIH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0岁者85例,≥60岁者48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等差异。结果21.3%老年组和20.0%非老年组合并干燥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分别为8.3%和10.6%,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分别为10.4%和4.7%(P<0.05);老年患者血清ALT、AST和ALP呈低水平升高,GGT明显升高,γ-球蛋白和IgG均超过高上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抗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5%和77.0%,AMA分别为51.7%和55.9%,SSA阳性率分别为23.3%和15.2%,ENA分别为8.3%和7.7%(P>0.05),非老年组DsDNA阳性率为6.3%,两组均未检出SLA/LP、LC-1和LKM;老年组红细胞MCV和MCH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血Cr、Urea和胱抑素C (Cys-c)也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β-球蛋白显著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AIH患者在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生化指标、自身抗体、γ-球蛋白和IgG水平等方面与非老年组类似,但老年患者红细胞MCV和MCH明显增大,提示可能合并自身免疫性胃炎,Cys-C升高提示老年AIH患者可能合并肾脏免疫性损伤,β-球蛋白增高提示易发生肝内胆汁淤积,DsDNA仅见于非老年患者,提示中青年患者易合并多器官自身免疫病。

实用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