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实用肝脏病杂志

实用肝脏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 실용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069
  • 国内刊号: 34-12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0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周天仇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脂肪肝大鼠胃窦组织内P物质变化的研究

    作者:常江;秦榕;黄华;柳利明;路明亮;赵公芳

    目的 观察P物质在脂肪肝大鼠胃窦组织内的变化,探讨其在胃动力障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10),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3个月后用放射性核素(99mTc)灌胃测定大鼠胃液体排空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组织SP的表达.结果 脂肪肝大鼠胃排空率为75.8±3.3%,较对照组的81.4±7.2%明显减弱(P<0.05);脂肪肝动物胃窦P物质阳性单位(31.9±4.7)较对照组(38.5±7.3,P<0.05)降低.结论 脂肪肝大鼠胃运动功能减弱与P物质表达减少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亲和膜色谱用于去除腹水中胆红素的研究

    作者:高志红;白淑艳;段志军

    目的 观察不同的亲和膜色谱对腹水中胆红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以醋酸纤维素为亲和基质,分别交连聚赖氨酸、季铵盐和聚乙烯基亚胺制备三种亲和膜,采用动态吸附法处理腹水,比较吸附前后肝硬化腹水中胆红素、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的变化.结果 三种亲和膜吸附前后腹水中的胆红素浓度显著降低(P<0.01),其中,醋酸纤维素/聚赖氨酸膜吸附效果好,可达60.69%;腹水中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浓度过膜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三种亲和膜均能有效地吸附肝硬化腹水中的胆红素,对腹水中的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无明显截留;在肝硬化腹水中胆红素浓度较高时,用其可降低胆红素水平,使腹水回输治疗更有益.

    关键词: 亲和膜 腹水 胆红素
  • 广东省东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析

    作者:张丽华;任瑞庆;叶锦俊;韩思源;陈婉婵

    目的 探讨东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HBV A~F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结果 在29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基因型247例(83.7%),其中HBV基因C型占62.3%(154/247)、B型15.4%(38/247)、D型6.9%(17/247)、B/C混合型4.9%(12/247)、C/D混合型5.3%(13/247)、B/D混合型5.3%(13/247),48例未检出基因型;基因C型感染者之间无性别差异(x2=0.043,P>0.05);各基因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无显著性相差,但与48例未检出基因型者比,后者HBV DN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HBV基因型具有特异、敏感、简单和实用的特点,东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混合型比例相对较高,HBV复制强弱与病毒基因型无关.

  • 一次性大剂量二甲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肝星状细胞的病理变化

    作者:郭丽梅;林梅;陆珊;杜娟;宫恩聪

    目的 观察一次性大剂量二甲基亚硝胺(DMN)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肝星状细胞的病理学变化.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组以DMN 50mg·kg-1大鼠体重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后6、12、24和36小时,2、3、5、7、10和14天,1、3、6和12个月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ctodermal dysplasia-1,ED-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内I型胶原和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损伤后出现6小时~5天、5~14天和14天~12月三个不同的反应阶段.6小时后中央静脉周围肝实质细胞开始出现点状坏死,于36小时达到急性亚大片出血性坏死的高峰,坏死区内无残存的肝星状细胞;3天时残存肝实质内出现α-SMA阳性的活化肝星状细胞.坏死区内大量ED-1阳性的巨噬细胞聚集,并表达TGF-β1蛋白;第5天时,坏死区内组织碎片和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清除.肝星状细胞不断活化、增生、并向坏死区周围及坏死区内移动.部分肝星状细胞开始表达TGF-β1蛋白;第7天时,大量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沿肝窦和中央静脉间纤细的纤维间隔内分布,并与巨噬细胞一起表达TGF-β1蛋白;第14天时,坏死灶完全被再生的肝细胞及纤维组织取代,中央静脉之间桥接纤维化完全形成.纤维间隔内存在大量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此后至12个月,肝纤维化形态始终保持,无其他进展性或可逆性变化发生.结论 采用一次性大剂量DMN注射,可获得大鼠肝脏亚大片坏死后性纤维化的稳定模型.研究形成过程中的肝星状细胞、巨噬细胞和肝细胞等实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进一步阐明肝纤维化及其相关肝脏疾病的发生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三年疗效观察

    作者:李惠珍;周小平;李玉珍;雷小刚;陈蕊丽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7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时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46例只给予基础治疗.连续观察3年的临床疗效.结果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例患者因未遵守治疗方案并在1年内死亡而被剔除.治疗组3年病死率(6.9%,4/58)明显低于对照组(43.5%,20/46,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1年、2年和3年后,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计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比对照组显著性提高(P<0.01);患者对LAM及ADV耐受性良好,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LAM联合ADV治疗能改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

  • 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术治疗恶性肿瘤致胆道梗阻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永超;连娟;罗福成;童清平;田瑞霞;章仁品

    目的 探讨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1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对临床症状和黄疸的改善情况.结果 130例患者穿刺置管引流术均置管成功,其中选择右肝管前支穿刺置管的一次成功率达94.0%(79/84),左肝管外下支一次成功率为81.2%(26/32),右肝管一次成功率为85.7%(6/7),左肝管一次成功率为66.7%(2/3),肝总管一次成功率为75%(3/4).穿刺胆管内径5~20mm,平均11mm,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黄疸大幅下降.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安全、可靠、实时、准确的特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右肝管前支穿刺置管成功率较其他入路高.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初步调查

    作者:林苏;陈靖;董菁;朱月永;江家骥

    目的 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情况.方法 检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和对照人群甲状腺功能和血脂水平,同时进行肝脏B超或CT检查比较两组脂肪肝的检出率.结果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比对照组血脂水平升高,脂肪肝检出率(35.7%对10.7%,P<0.001)明显增加;血脂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呈负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伴脂肪肝患者与无脂肪肝患者比,在年龄、体重指数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脂肪肝患者血脂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患者.结论 与对照组比,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水平升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率增加.

  • 内镜套扎术急症止血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尚瑞莲;李兆申;金震东;邹多武;孙自勤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套扎术急诊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实施内镜下急诊套扎止血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1月复查胃镜观察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情况.结果 51例(98%)患者急诊止血成功,1例(2%)止血失败,表现为术后6天内反复便血,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1月复查胃镜见21例(41.2%)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28例(54.9%)中上段食管静脉曲张基本消失,2例(3.9%)存在显著的静脉曲张.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咽下不适、胸骨后隐痛、低至中度发热,发生率为15.9%,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急诊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三年疗效观察

    作者:陈从新;刘波;杨家宏;刘克万;徐宁;宋海燕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伴高胆红素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在232例伴高胆红素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包括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无明显消化道症状者(A1组)70例和有明显消化道症状者(A2组)5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基础肝病为慢性HBV携带者(B1组)22例、慢性乙型肝炎(B2组)34例和肝硬化(B3组)48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各组患者均给予拉米夫定口服和苦参碱静脉滴注治疗,另给予A2、B1和B2组患者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短程治疗.结果 经过3~4周治疗,A1和A2组患者均获得临床和生化学痊愈,而在B1组有4例(18.2%)、B2组有9例(26.5%)和B3组有18例(37.5%)患者死亡;入院时,B1组患者HBeAg阳性率为90.0%,B3组以抗-HBe阳性为主(91.7%),B1组患者HBV DNA水平(lg 7.2±1.4 copies/ml)高,而B3组患者HBV DNA水平(lg5.4±0.9 copies/ml,P<0.01)较低;在各组存活者中,90%以上HBV DNA转阴,B2和B1组患者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72.3%(8/11)和27.8% (5/18);典型患者的腹部CT复查显示腹水消退,缩小的肝脏增大;两次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Knodell' HAI计分明显改善.结论 以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为基础的治疗对伴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调节基因11剪切体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

    作者:尹丽;成军;王琦;李越;林原

    目的 克隆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调节基因11(XTP11)剪切体, 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该蛋白.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生物信息学技术从HepG2细胞中提取cDNA为模板并扩增,意外获得XTP11基因的剪切体基因,选用pGEM-T载体进行T-A克隆,通过限制性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再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DE3)宿主菌,经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XTP11剪切体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考马斯亮蓝染色,以鼠His probe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证实表达蛋白的特异性,并纯化蛋白.结果 成功扩增出XTP11剪切体基因,构建了pET-32a(+)XTP11剪切体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获得了大小约为69kD的重组蛋白.结论 发现的HBV XTP11剪切体及其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状态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作者:俞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减轻乙型肝炎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入院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于入院10天后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的抑郁指数分别为69.4±9.4和65.1±6.9,而入院10天后则分别为44.1±5.7和67.4±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理干预对减轻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良好的效果.

  • 20例肝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蔡长明

    目的 探讨肝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2年来收治的经病理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证实的20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发现肝内类圆形或斑片状病灶11例,7例为低回声结节,4例为点状小结节性高回声;呈类圆形液性暗区6例;CT示肝内片状低密度区5例,增强后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2例呈结节状低密度灶,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4例呈点状高密度影,增强后见肝内较多小点状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6例呈囊性低密度灶,增强后轻度强化.结论 肝结核好发于中青年,临床表现以发热、肝脏肿大为主,症状缺乏特异性.超声表现与肝结核病理分型以及疾病所处的病理阶段有关,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有助于明确诊断.肝结核为少见疾病,提高对其临床特征和超声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诊断和治疗.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14例临床分析

    作者:丽娜;热沙来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4例患者中,接受内科治疗6例,4例好转,2例死亡;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5例中, 4例好转,1例死亡;接受急诊手术止血治疗3例全部好转出院.结论 出现急腹症的患者应想到肝癌破裂出血的可能,急诊进行 B超检查能快速明确诊断,视情给予适当的处理.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eAg与血清HBV DNA定量分析

    作者:唐长华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在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eAg阳性20例和HBeAg阴性56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和血生化结果的异同.结果 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和血ALT、TBIL、ALB和INR等指标与HBeAg阴性患者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在不同组Child分级患者中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BeAg阳性和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情无显著性区别.

  • 医用三氧治疗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影响

    作者:顾锡炳;徐月琴

    目的 观察医用三氧治疗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医用三氧治疗系统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和加用医用三氧治疗系统治疗,观察疗效,并采用放射免疫竞争抑制法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结果 治疗后20天,三氧治疗组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降低;肝功能改善;三氧组存活24例(80%),显著高于对照组14例(46.67%,x2=7.18,P<0.01).结论 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医用三氧治疗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高压氧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于强;席启辉;高世定;彭伟明;张涵

    目的 观察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52例加用高压氧治疗20天,观察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提高,血IgA、IgG、IgM和C1、C4水平明显降低,白蛋白明显升高;高压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28.0%,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从而减轻肝脏损伤,缩短退黄时间和病程,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 3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房克敬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肝癌的肿瘤部位及大小、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切除范围、出血量、引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规则的肝叶切除术9例,肝段切除5例,肝癌局部切除16例;90%患者术中出血在200~1000mL;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20%),病死率3.3%(1/30).结论 选择佳的手术方法,掌握好手术要点,把握好手术的各个环节,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16例分析

    作者:李良瑛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转归.方法 观察16例肝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23例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结果 在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皮疹、血压下降、肢体麻木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浆置换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特别对早中期肝衰竭患者治疗效果佳,安全性好.

  • 散发性戊型肝炎89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智;汪彤;梁群;严红梅;徐欢;王广丽;李庭明;董丹丹;邱利;李长春

    目的 了解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戊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5例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中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6%,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14.8%,P<0.05);乙型肝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血生化指标比单纯戊型肝炎感染患者明显升高(P<0.01),病程明显延长(P<0.01);老年戊型肝炎患者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7.0%,明显高于中青年戊型肝炎患者(14.5%,P<0.05).结论 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肝损伤重,乙型肝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和老年患者是戊型肝炎病情严重化的高危人群.

  •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7例临床分析

    作者:汪强武;邾根玲;王启之;燕善军;薛永举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 回顾近五年来87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87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1例(47.13%),肝源性溃疡18例(20.69%),门脉高压性胃病16例(18.39%);首次出血量在1000ml以下者多由后两者引起,首次出血量在1000ml以上者多为Child-Pugh C级患者,往往并发肝性脑病和肾功能衰竭.结论 应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继红;郝志州

    目的 探讨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80例慢性肝病患者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IV型胶原(IV-C).结果 慢性肝炎轻度(HA196.2±154.1ng/ml,LN109.3±41.6ng/ml,PCⅢ112.4±36.6μg/ml,IV-C74.2±31.7μg/ml)、中度(HA424.6±218.2ng/ml,LN198.5±56.3ng/ml,PCⅢ214.8±72.5μg/ml,IV-C118.6±44.2μg/ml)、重度及肝硬化(HA621.5±232.4ng/ml,LN218.6±70.8ng/ml,PCⅢ256.3±94.6μg/ml,IV-C185.2±49.5μg/ml)患者各指标依次升高,以慢性肝炎重度及肝硬化患者为高,彼此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与健康对照组(HA58.3±26.9ng/ml,LN104.1±18.5ng/ml,PCⅢ102.6±18.3μg/ml,IV-C48.5±16.8μg/ml)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显异(P<0.01).结论 肝纤维化指标测定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76例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江水清;胡孝彬;李玉芝;种道峰;童瑞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病为慢性肝炎者为44.7%,为肝硬化者为40.8%.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44.7%,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32.9 %.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肝病的症状,缺乏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治疗上除护肝治疗外,首选胰岛素治疗,大多患者随着肝病的好转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在慢性肝病中较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大多预后良好.

  • 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川英;程全红;涂相林;戴颖

    目的 探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TNF-α、IL-2、IL-6和IL-8水平.结果 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L-2水平则明显降低;39例死亡患者入院时TNF-α、IL-2、IL-6和IL-8水平分别为125.6±4.8pg/mL、24.4±1.3pg/ml、85.0±5.1pg/ml和137.1±5.2pg/ml,而61例存活患者则分别为107.7±3.1pg/ml、29.6±1.2pg/ml、67.5±2.7pg/ml和124.4±3.4pg/ml(均P<0.05).结论 血清TNF-α、IL-2、IL-6和IL-8水平与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肝损伤程度相关.

  • 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潘永峰

    目的 观察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分别接受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和甘利欣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4周,比较疗效.结果 接受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的患者在治疗2周时总胆红素从101.2±52.3μmol/L降至30.2±20.1μmol/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结束后降至10.2±7.5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受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的患者治疗结束后谷丙转氨酶由337.6±135.5U/L降至26.2±16.6U/L,天冬氨酸转氨酶由389.5±106.2U/L降至29.2±10.3U/L.结论 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药物性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临床应用安全.

  • HBV基因变异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作者:夏国美;张振华;李旭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为有效的药物之一,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但患者持续性应答率较低,大量研究提示其疗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就HBV基因前C/C区、BCP区、P区和S区变异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

  • 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吴文娟;杨妙芳;朱人敏

    肝纤维化的实质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是肝内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在各种致肝纤维化因素的作用下,肝星状细胞从富含维生素A的静息细胞表型转变为具有增殖性、分泌性的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及活化后如何维持其致纤维化的特征,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以期找到更多的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和策略.这里主要将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 肝脏生理及病理蛋白质组学研究新进展

    作者:丁赛丹

    蛋白质组学已被广泛用于研究肝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相关生物标记物等研究.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肝脏再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研究中的若干进展.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朱月永

    慢性乙型肝炎(CHB)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常见的两种慢性肝病,在临床上经常合并发生,且相互影响.病毒因素和宿主的代谢紊乱均参与了NAFLD的发生和发展,确切的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CHB合并NAFL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

  • 脂联素与肝源性糖尿病

    作者:朱其荣;秦波膊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脂肪组织特异分泌的一种血浆激素蛋白,具有胰岛素增敏和拮抗胰岛素抵抗作用.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是肝源性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因此,脂联素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对脂联素予以深入的研究将对胰岛素抵抗和肝源性糖尿病的防治带来积极的影响.现就脂联素与肝源性糖尿病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基因芯片技术在筛选肝癌差异表达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郭银燕;赵伟;文剑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前列,但是其发生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基因芯片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广泛用于人类多种肿瘤基因表达谱等方面的研究.在肝癌研究中,它为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为寻找肝癌相关基因、进一步筛选和研究肝癌基因芯片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和检测与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生物分子标记,进而阐明其发病分子机制和进行有效的预防提供了捷径.本文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在筛选肝癌差异表达基因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多发性蜂窝织炎1例

    作者:李梅玲;朱平娟;夏静

    临床上,晚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蜂窝织炎者较少见.我科于2008年8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抢救急性肝衰竭患者成功1例

    作者:王方;张小岗;云升浩;张静

    在临床上,急性肝功能衰竭属于急危重症,病死率很高[1].我们在临床上成功抢救1例急性肝衰竭患者,现将病历资料及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 应当重视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研究

    作者:李梦东;聂青和;何念海

    早在1957年,Parsons Smith等在一组临床上无肝性脑病的肝硬化病人中发现,有脑电图(EEG)异常者达43%,作者对这种发现未能进一步阐明是否有潜在的或临床前(latent or preclinical)肝性脑病的存在[1].

实用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