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实用肝脏病杂志

实用肝脏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 실용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069
  • 国内刊号: 34-12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0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周天仇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几种药物对HepG2细胞MRP2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磊;邓敏;高人焘;蔡淑清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苯巴比妥、地塞米松对人肝癌HepG2细胞细胞膜上MRP2 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这些药物消退黄疸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人肝癌HepG2细胞系作传代培养,并分别加入1000nM地塞米松、10mM还原型谷胱甘肽、0.15mM苯巴比妥和生理盐水作用48h后提取各组细胞的总mRNA,然后以同种药物同组内的β-肌动蛋白的基因表达量做为内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以光密度比值(MRP2/β-actin)半定量表示各组细胞MRP2 mRNA加药后表达的变化,将结果建立数据库进行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 苯巴比妥组和地塞米松组的HepG2细胞MRP2 mRNA表达量都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并且地塞米松组MRP2 mRNA表达要明显高于苯巴比妥组(P<0.01),而谷胱甘肽组MRP2 mRNA表达要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 苯巴比妥、地塞米松可上调MRP2 mRNA的表达,由于MRP2为结合型胆红素运输的载体,因此上调MRP2 mRNA的表达可能为这两种药物促进结合型胆红素排泄,消退黄疸的作用机理之一.而谷胱甘肽作为MRP2的底物,它并不能促进MRP2的表达,谷胱甘肽对结合型胆红素向胆管内运输可能无作用.我们认为MRP2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结合型胆红素增高性疾病退黄药物治疗的评价指标之一,并加以开发.

  • 原发性肝癌癌细胞DNA倍体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晁鹏丽;刘莉莉;张忠英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癌细胞DNA倍体类型对肝癌复发及病人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原发性肝癌细胞DNA含量,分析其DNA倍体类型,术后随访(9个月~32个月),调查病人复发或转移情况并计算生存期.结果 28例原发性肝癌中16例(57.1%)为异倍体癌细胞、11例(39.3%)为二倍体癌细胞、1例(3.6%)为S期比值(SPF)>19.6%、G2期比值<15.0%的肝癌细胞.16例异倍体肝癌病人中,62.5%(10/16)的病人达不到10个月内无瘤生存(复发),中位无瘤期为4.3个月;1例病人DNA指数(DI值)为1.0、SPF>19.6%、G2期比值<15.0%的肝癌,术后7天即死亡;11例二倍体肝癌的复发率达9.1%(1/11),中位无瘤期为16.6个月,两者差异显著(x2=9.68,P<0.01);16例异倍体肝癌病人的1年生存率为25.0%(4/16),2年生存率为6.3%(1/16),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11例二倍体肝癌病人的1年生存率达90.9%(10/11),2年生存率达63.6%(7/11),中位生存期为19.4个月,两者差异显著(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比较x2=18.766,P<0.01;x2=10.29,P<0.01).结论 二倍体肝癌较异倍体肝癌的复发率低,无瘤生存期长,1年和2年生存率高,预后较好.可用肝癌细胞的DNA倍体类型评估肝癌病人的预后.

  • 经皮经肝介入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

    作者:罗雁;孙丽;陈营清;王静宜;陆伟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56岁,62岁,70岁.肝炎肝硬化2例,1例腹痛原因待查(后经手术证实为肠间脓肿).3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和CT检查发现门静脉血栓.3例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置入5F Cobra Ⅰ型导丝及导管鞘,经导管输注20万单位尿激酶后,继以每日30万单位持续注入,连续3天~5天行溶栓治疗,术后抗凝治疗.结果 3例患者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均一次成功,在置管造影及溶栓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拔管前复查造影显示2例患者门静脉100%再通,1例80%再通;3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腹水消退,肝功能改善,其中2例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减轻.1例腹痛原因待查患者溶栓后腹痛减轻但未完全缓解,体温较前下降但未正常,于溶栓后2周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右下腹肠间包裹性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脓液培养为大肠杆菌,继续抗炎治疗2周后,体温降至正常,腹痛完全缓解.结论 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术是治疗门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前C区变异株检测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黄绍萍;王冯滨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变异与机体CD4/CD8比值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msPCR法检测53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1896变异,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改变.结果 53例重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变异的检出率为71.7%,以HBeAg(-)/HBeAb(+)组为高,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变异株组CD4水平高于野生株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CD8低于野生株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病死率高.结论 变异株的检出主要集中在HBeAg(-)/HBeAb(+)患者中,随病情加重检出率也增高.HBV变异株组比野生株组有更高的病死率.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与临床相关性

    作者:周清荣;张圆海;刁仁联

    目的 了解镇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镇江地区HBV感染者257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49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2例、中度38例、重度32例,重型肝炎22例,肝硬化41例,原发性肝癌2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 257例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112例(43.6%),C基因型140例(54.5%),B+C基因型5例(1.95%),未发现A、D、E、F、G和H基因型.C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中占绝对优势,分别占65.6%、72.7%、68.3%、78.3%,显著高于慢性HBV携带者的38.8%,P<0.05.C基因型HBV感染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262.3±319.7u/L)、总胆红素(TBIL)水平(69.9±35.8μmol/1)、HBeAg阳性率(67.1%)、HBV DNA定量中位数绝对值(6.02±1.34)显著高于B基因型(141.5±206.1 u/L)、(38.3±22.4 μmol/l)、46.4%和4.18±1.10,P<0.05.B基因型HBV感染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39.6±9.6g/)显著高于C基因型(30.1±7.3 g/l),P<0.05.结论 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可用于HBV基因型的临床检测.镇江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以单一的B型或C型为主,含少量B+C型.C基因型为本地区优势基因型,并在严重肝病和原发性肝癌中比例较高,其引起的ALT、TBIL、病毒血症水平均较高,HBeAg血症持续时间长,故预后较差.

  • 成年小鼠肝组织中长期体外培养的探讨

    作者:孙家敏;陈南清;魏明禄;罗冬生;童庆东

    目的 探讨成年肝组织(AHT)体外中长期培养的各项活性指标,寻求以AHT替代成年肝细胞(AHC)培养的方法.方法 以0.5mm3大小的肝组织贴壁于盖破片上,静置培养48h后改为旋转培养,每2天作半量换液1次,并取盖玻片作HE染色观察肝组织内细胞存活状况,第26天时结束培养观察;取培养第6天的肝组织设对照组、大黄素实验组、胆红素代谢组,分别行大黄素抗内毒素实验和胆红素代谢实验.结果 在对照组,AHT染色鲜明、细胞存活良好;大黄素实验组呈现大黄素的抗内毒素作用而明显提高AHT的细胞活性;胆红素代谢实验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13.69%、19.85%、10.38%.结论 AHT保持了体内三维立体结构,体外培养存活期可达26天,生物代谢活性良好,并有省时、操作简便、低成本的优点.

  •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少奇;王贵杰;杨力;李宁珍;潘月英;郭新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放免法(RIA)测定55例肝硬化患者和36例正常人的血清瘦素和TNF-α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肝硬化组血清TNF-α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 活血化淤中药治疗对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组织TIMP-1和TIMP-2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全楚;申德林;张亚飞;张成道;许丽芝;焦栓林

    目的 探索活血化淤中药对脂肪肝肝纤维化发生的干预作用,尤其是对肝组织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15例脂肪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TIMP-1和TI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活血化淤药物治疗后TIMP-1和TIMP-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肝组织TIMP-1、TIMP-2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TIMP-1、TIMP-2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活血化淤中药治疗对脂肪肝患者肝内TIMP-1和TIMP-2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海门地区体检人群脂肪肝检出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永兵;宋红杰;王悟云;杨社珍;施亚萍;张小蓬;江碧花

    目的 了解海门地区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海门市5112例健康体检者测量其身高、体重、血压,检测其血脂、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指标、血糖,并随机抽样100例检测其血清瘦素、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结果 脂肪肝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HBV感染、高胰岛素、高瘦索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 有效合理地控制人群中肥胖、高血脂、高血压、HBV感染、高胰岛素、高瘦素等危险因素,将有效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光伟;叶军;薛冬英;张洁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76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CHE检测,并对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总胆红素、胆固醇水平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慢性肝炎组、肝硬化和肝癌组的血清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的更为明显(P<0.01);Child-PughC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水平低,并与Child-PughA级和B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HE可敏感地反映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动态观察CHE的变化对判断慢性肝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 肝性糖尿病36例诊治体会

    作者:方翠艳;刘辉;杨金枝;王彦君;曲鹏

    目的 探讨肝性糖尿病(HD)的临床诊治特点和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36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病例多,占75%,无任何糖尿病症状为主,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成正比.肝功能反复或持续性不稳定,给予胰岛素治疗,大部分患者的肝病与糖尿病都能有效控制.结论 肝性糖尿病以隐性糖尿病多见,临床易被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凡属肝病患者应定期复查空腹血糖,必要时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关键词: 肝硬化 糖尿病
  • α-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庄建文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符合应用α-干扰素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α-干扰素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疗程半年,观察α-干扰素的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出现流感样症状82.5%,外周血白细胞减少27.8%,精神异常11.9%,消化道症状3.9%,皮肤反应3.2%,肾损害0.8%.结论 α-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 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效果

    作者:芦东徽;郝文胜;张羽;董超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伴有骨转移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于所收治的33例原发性肝癌伴有骨转移的患者,行6MV加速器大剂量分割治疗,剂量为30 Gy~50Gy,中位放射治疗量为40Gy,结合CT、X片或ECT片,针对骨破坏位置,以止痛为主要目的 .结果 肝癌伴骨转移经过大剂量放射治疗,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7%,放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48小时~10天,中位时间5.5天,个别患者放射治疗结束后疼痛逐渐缓解.结论 骨转移患者由于生存时间短,不适宜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内放射治疗,而常规放射治疗,因为止痛时间快,缓解疼痛率高,副作用小,对于生存期较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失为一个好的治疗手段.

  • α-干扰素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作者:孙艾军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胸腺素α1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组55例,联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α-干扰素300万单位肌肉注射,隔日一次,胸腺素α1 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观察肝功能、HBV DNA及血清病毒指标.结果 治疗结束时,单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转率为41.8%,而联合胸腺素-α1者为50%;HBV DNA阴转32.9%,而联合用药组为78%;HBeAb阳转为18%,后者为25%.结论 胸腺素α1联合干扰素治疗疗效好于单用干扰素治疗.

  • 大剂量赤芍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对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何长伦;许家璋;汪茂荣;隋云华;高蕾

    目的 观察大剂量赤芍对慢性重型肝炎血小板分析参数等影响.方法 32例慢性重型肝炎使用综合治疗作为对照,34例慢性重型肝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120克赤芍煎服,疗程一个月,检测其血小板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及肝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赤芍组血小板数量增多,血小板压积及体积增大明显(P<0.05),肝功能恢复较快(P<0.05).结论 大剂量赤芍可能通过改善血小板的质量,进而促进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恢复.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化患者高氨血症的影响

    作者:罗其泰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高氨血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尿素酶快速试验(RUT),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血清抗Hp抗体测定,对64例肝硬化患者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血氨测定.对Hp阳性者给予根除治疗后复查血氨,比较根除治疗前后血氨浓度.结果 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为67.2%,在根除Hp治疗后血氨浓度明显下降,与根除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p阳性者与Hp阴性者血氨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感染可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升高,根除Hp后可使血氨水平明显下降.

  • 36例重型肝炎临床救治与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张燕;王全楚;申德林;张志伟;朱晓红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临床及治疗因素.方法 通过分析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凝血酶原活动度≤15%的36例重型肝炎病人,治愈或好转者12例(33.3%),死亡24例(66.7%).该型肝炎预后与凝血酶原活动度、甲胎蛋白、总胆红素、年龄、并发症、病人心理压力、以及日达仙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8种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重型肝炎预后凶险,需多方防治才能挽救部分病人的生命.

    关键词: 重型肝炎 预后因素
  •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低钠血症172例临床分析

    作者:曹建国;邓玉花;彭吉芳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与肝功能分级及其它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不同血钠浓度时肝性脑病、肾功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Child-PughC级患者血钠浓度低.结论 临床医师要重视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的防治.

  • AFP、AFU和SA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廖维甲;覃理灵;梅铭惠

    目的 探索检测AFP、AFU、SA三种血清学指标以提高对肝细胞癌(HCC)检查的敏感性.方法 对肝细胞癌患者50例,良性肝病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62例进行3种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 肝细胞癌组3项指标与良性肝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肝细胞癌组单项AFP、AFU、SA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6%、78%、72%,3项联合检测敏感性达96%.结论 联合测定血清AFP、AFU、SA可提高肝细胞癌的血清学诊断灵敏度.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晓英;扬晓冬;扬红洁;钟晴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36例患者,采取拉米夫定治疗,分别于12月和24个月时观察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同时检测YMDD变异的情况.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1年的HBV DNA、HBeAg转阴率为别为54.5%、24.2%,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2.1%,ALT复常率78.8%,YMDD变异率5.6%.停药半年后血清HBV DNA复阳率为22.2%,YMDD变异率18.2%,ALT再次升高率33.3%,死亡1例.结论 拉米夫定能够有效降低HBV DNA水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部份病例停药后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

  •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CA199和CA125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艳雪;安平;卞丽;吕丹;尹波;张丽瑶

    目的 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CA199、CA125含量变化,探讨两者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轻度20例和慢性重型肝炎15例,二组患者留取血清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CA125含量,同时随机选取2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血清CA199为7.35±3.89 u/ml,CA12513.28±8.41 u/ml;慢性乙型肝炎组CA199 20.69±9.14 u/ml,略高于对照组(P<0.01),CA125 15.39±9.64 u/ml,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两者含量均明显升高,CA199 154.06±133.71 u/ml,CA125184.44±125.73 u/ml,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CA199、CA125在重型肝炎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对照组,提示CA199、CA125水平升高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 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止肝移植术后HBV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松平;蔡卫华;凌勇武;吴月平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止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效果.方法 21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后应用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V再感染,同时检测血清HBV标志物.结果 21例肝移植者术后随访显示,6个月时HBV感染率为14.3%(3/21),12个月时为11.8%(2/17),24个月时为11.1%(1/9).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地防止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有较好的费用-疗效比(cost-effective),值得进一步验证.

  • 胸腺肽合并抗生素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6例

    作者:侯鹏鹏;孙建勋;李红伟

    目的 探讨胸腺肽合并抗生素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效果.方法 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肽注射液每日100mg静脉滴注,疗程10~14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19.4%)与对照组(12.9%)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好转率(58.3%)与对照组(32.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无效率(54.8%)高于治疗组(22.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胸腺肽合并抗生素治疗SBP比单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 活血化淤药物干预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作者:申德林;王全楚;张成道;焦栓林;董晓锋

    目的 探讨活血化淤中药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中药方剂联合凯西莱治疗脂肪肝46例,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饮食、体重,检查患者肝功能、血脂和B超检查肝、胆、脾的变化.结果 采用联合治疗的脂肪肝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及促进肝功能恢复等方面明显优于单服凯西莱组.结论 中药方剂治疗脂肪肝,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淤,软坚散结的功效.

  • 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因素分析

    作者:周友乾;尹凤鸣;冯经华

    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应用干扰素(IFN-α)和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而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较大,为了探讨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本文就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影响因素和预测指标作一简述.

  • 肝脏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冰;陈国凤;张新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也有学者认为与复杂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1,2].临床病人以中年女性多见.

  • 甲胎蛋白对肝衰竭肝细胞再生及预后判定价值的研究

    作者:毛德文;邱华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作为肿瘤标志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生殖腺胚胎癌、胃癌、胰腺癌等的诊断参考指标.我国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就明确提出AFP明显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癌(HCC),可用于监测HCC的发生.

  • 36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孙义林;陶淑玲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作用.现将我们采用PCR法测定的36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HBV DNA
  • 23例肝脓肿的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廖丽娟

    目的 了解B超在诊断肝脓肿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8年~2003年23例肝脓肿的诊治经过,并经手术及穿刺证实.结果 超声诊断为肝脓肿的患者20例,其中12例经过动态跟踪观察确诊,误诊3例.结论 腹部B超对诊断肝脓肿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肝脓肿 超声诊断
  • 肝衰竭诊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但迄今尚无一致意见.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发布了对急性肝衰竭处理的建议[1],国内迄今尚无肝衰竭的诊断治疗指南.

  • 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现状

    作者:李建生;刘文斌

    据估计,我国至少三分之二以上的肝硬化系肝炎肝硬化,主要是由乙型和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所引起,其中乙型肝炎是首要病因.门脉高压症是肝炎肝硬化晚期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与血吸虫病性门脉高压症在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上存在着明显差别,这决定了二者治疗方法和疗效的不同.

实用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