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实用肝脏病杂志

实用肝脏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 실용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069
  • 国内刊号: 34-12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0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周天仇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64排螺旋CT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春谦;刘白鹭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及重建薄层图像.结果 11例肝门部胆管癌位于左肝管3 例、右肝管2例,肝总管端6例.11例均有肝内胆管呈蟹足状,藤状改变.肝门区均见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早期肿块强化不明显,肿块内呈低密度影3例.延迟扫描胆管癌肿块全部强化者9例,呈不均匀强化者2例;9例胆总管癌均显示扩张胆总管突然中断或变形,其中4例管壁可见环形不均匀增厚,管腔狭窄,2例腔内见结节状软组织影,2例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结论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理想检查手段.

  • 阿德福韦酯治疗不同HBV基因型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疗效分析

    作者:叶珺;郜玉峰;魏艳艳;夏国美;李芳;李旭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疗效及其与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观察治疗期间ALT、AST、HBV DNA、HBeAg等指标变化,并检测患者HBV基因型.结果在75例中检出B基因型49例(65.3%),C基因型22例(29.3%),B/C基因型4例(5.3%);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8.7%和50.7%,HBeAg消失率为34.9%,HBeAg血清转换率为1.5%;在治疗12周时,B基因型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26.5%和38.8%,48周时为55.1%和53.1%,在治疗12周时,C基因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为13.6%和31.8%,48周为59.1%和36.4%(P>0.05).结论基线HBV DNA>1×105copies/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始采用ADV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低,ADV治疗的疗效与HBV基因型无关.

  • 补体C5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长政;郭水龙;李青山;王志强;王瑞玲;闫军红;蒋仁秀;程留芳

    目的 探讨补体C5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2例,提取白细胞DNA,采用Taqman实时PCR法进行C5基因rs17611位点的多态性基因型检测.结果在182例患者中,基因型为GG型者83例(45.6%),AG型者79例(43.4%),AA型者20例(11.0%);肝硬化患者C5基因rs17611位点AA基因型检出率较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A基因型是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OR=5.1,P=0.008).结论补体C5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硬化有关.

  • 肝移植术后再住院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作者:郝晓刚;杨燕;刘玉琦;卢福昱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再住院患者住院费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84例肝移植术后再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再住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23235.20元,其中西药费、检查费和床位费分别占66.61%、18.02%和7.45%;患者以退休人员为多,住院次数多,并发症多.结论控制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肝移植术后再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精氨酸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亚军;齐玉梅;张明;许晋;王广义;徐东平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精氨酸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肝衰竭组)、C组(精氨酸强化Ⅰ组)、D组(精氨酸强化Ⅱ组)、E组(精氨酸强化Ⅲ组)和F组(精氨酸强化Ⅳ组).采用D-半乳糖胺诱导法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结果肝衰竭大鼠血清TNF-α含量升高,其中B、C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大鼠IL-2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其中B、C、D、F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动物IL-10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其中B、C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大鼠血清IGF-1含量降低,其中B、C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氨酸可调节肝衰竭大鼠体内细胞因子水平,以0.8g.kg-1.d-1和1.6g.kg-1.d-1剂量比低剂量或高剂量效果更明显.

  • 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作者:谭新劲;任丽;刘晋湘;刘云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87例患者随机分为TACE联合3-DCRT治疗组45例和TACE治疗组42例.联合组先进行TACE治疗1~2次,4~6周后行3-DCRT,分割剂量2.6~3.2 Gy,总剂量为 48~60 Gy.TACE组行TACE治疗2~3次.结果联合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6.7 %,TACE组为66.7% (P<0.05);两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53.3%、35.6%和59.5%、31.0%、14.3%,其中2、3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 HGF及其受体c-met在肝衰竭与部分肝切除模型中表达差异性研究

    作者:朱传龙;李毓雯;李文庭;吴晓玲;高人焘

    目的 研究HGF及其受体c-met在肝衰竭和部分肝切除两种动物模型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D-GalN/LPS腹腔注射和70%肝脏外科切除术建立肝衰竭和部分肝切除模型,同时以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GF水平,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c-me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部分肝切除模型大鼠血清HGF及其受体c-met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在肝衰竭模型大鼠血清HGF水平虽有升高,但c-met蛋白表达水平却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细胞c-met表达水平的降低是D-GalN/LPS诱导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再生障碍的主要原因.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血小板计数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张建军;吴丽萍;杜瑞清;王建彬;姚展成;于桂琴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在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同时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及Ⅲ型前胶原(PC-III)、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70和-0.356,P值分别为0.02和0.0003);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与PC-Ⅲ、C-Ⅳ、HA和LN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4、0.390、0.419、0.393及0.426、0.375、0.548、0.343,P值均小于0.05).结论 血小板计数、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 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剂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的影响

    作者:魏屏;张建傲;揭盛华;贺永文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剂(瑞甘)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瑞甘治疗慢性肝病血清GGT持续升高的患者,以双环醇(百赛诺)为对照组,疗程30天.结果 50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GGT水平为196.98±190.80U/L,治疗后为96.10±89.84 U/L(P<0.01),30例对照组治疗前为168.06±87.10U/L,治疗后为117.30±52.63U/L(P<0.05);两组GGT水平,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比较也无明显差异;GGT水平与ALT呈正相关(r=0.40,P<0.001).结论瑞甘与双环醇均能明显降低慢性肝病患者血清GGT水平,有减轻肝脏炎症损害,保护肝脏的作用,两药对GGT水平的作用相当.

  • 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肖非;马科;黄加权

    目的 研究接受长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 73例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或48周,随访6个月.结果 47.9%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38.4%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分析表明治疗前低病毒载量(小于8×105IU/ml)、体重指数低于25kg/m2和出现早期病毒学应答者更容易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结论病毒载量、体重指数和是否出现早期病毒学应答与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相关.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和平;丁保华;邵丹;张自然;赵耀洲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25例,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抽取骨髓100~150ml,在体外分离纯化单个核细胞并制成细胞悬液,经肝动脉将其移植入肝脏,术后2、4、8、12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术后第2周,213例(59%)患者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第8周时,297例(70%)患者精神、体力、食欲恢复正常,第12周时,ALB由26.6±5.2 g/L升至37.5±4.9g/L(P<0.05),ALT由150.7±19.5U/L降至30.7±7.7U/L(P<0.05),AST由85.6±32.5U/L降至20.5±15.7U/L(P<0.05),TBIL 由154.4±20.2μmol/L降至52.3±17.4μmol/L(P<0.05),PT由20.1±1.7s降至15.4±1.5s(P<0.05),肝脏CT值由35.32±6.68Hu升至42.32±3.26Hu(P<0.05).结论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

  • 普通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作者:余姣;梁雪松;张迁;李成忠;万谟彬

    目的 进一步认识普通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规律.方法 接受普通IFNα-2b治疗的24例CHB病人,观察48周.结果 干扰素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在第2周明显,血小板减少在第4周内明显,以后均逐渐恢复.结论 干扰素所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数减少是可逆性的.

  • 水飞蓟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小肠组织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秀丽;徐有青;杨昭徐

    目的 探讨水飞蓟素对NASH大鼠小肠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水飞蓟素干预组;对照组(10只)用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20只)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SH模型,水飞蓟素组(20只)给予高脂饮食加水飞蓟素灌胃,12周后评估.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TG、TC、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1),水飞蓟素组TG、TC、ALT、AST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6.626~64.327,P<0.01);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小肠组织匀浆SOD活性明显降低(83.29±10.32U/mgprot对52.34±7.09U/mgprot),MDA含量明显升高(0.56±0.07 Nmol/mgprot 对 0.97±0.09 Nmol/mgprot),水飞蓟素组SOD活性较模型组有所升高,MD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88和10.609,P<0.05);内毒素水平为模型组(0.316±0.020EU/ml)>水飞蓟素组(0.279±0.022EU/ml)>正常对照组(0.234±0.021EU/ml);sIgA水平为模型组<水飞蓟素组<正常对照组.结论抗氧化剂水飞蓟素不仅能提高肝脏本身的抗氧化能力,亦可以通过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进而加强肠道的屏障作用.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占国清;谭华炳;李儒贵;张薇薇;胡波

    目的 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慢性肝炎重度42例、慢加急肝衰竭24例、慢性肝衰竭35例、肝硬化32例和健康人群50例,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和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g).结果与对照组比,各型慢性肝炎组MPV、PDW、P-LCR升高,PLT降低(P<0.01);慢加急肝衰竭、慢性肝衰竭和肝硬化组MPV、PDW、P-LCR高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LT低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PLT、MPV、PDW和慢性肝衰竭组MPV高于肝硬化组(P<0.05,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与慢性肝衰竭组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型慢性肝炎组PT、APTT、TT升高,Fig降低(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慢性肝衰竭组、肝硬化组PT、APTT、TT高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0.01),Fig低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和慢性肝衰竭组Fig低于肝硬化组,慢性肝衰竭组APTT高于肝硬化组(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与慢性肝衰竭组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反映了患者肝脏损害程度和出血倾向.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84例

    作者:蔡文辉;成娟;张玉琴;施翠芬;陈科;杨国亚

    目的 观察腹水超滤浓缩静脉或腹腔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FCN-01型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对84例顽固性腹水患者采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或者静脉回输治疗.观察、随访3个月.结果患者治疗后尿量增加,血浆白蛋白提高,肌酐水平下降,体重减轻,腹围减小.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 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初步探讨

    作者:吴东刚;冯岚;何文涛

    目的 探讨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方法 17例HBV/HCV重叠感染者接受IFN治疗(A组),另17例(B组)接受IFN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48周.结果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A组治疗48周时,HCV RNA阴转率为23.5%,48周时为29.4%,B组则分别为23.5%和35.3%(P>0.05);A组24周时HBV DNA无1例阴转,48周时HBV DNA阴转率为14.2%,B组则分别为58.8%和82.3%(P<0.01).结论 对于HBV及HCV复制均活跃的HBV/HCV重叠感染者,联合干扰素及阿德福韦治疗,应答良好.

  • 肝性脊髓病993例的Meta分析

    作者:程裕德

    目的 探讨肝性脊髓病(HM)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应用肝性脊髓病检索2001年~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病例993例.结果共检测到993例,其中治愈21例(2.11%),好转288例(29.0%),无效222例(22.36%),加重35例(3.53%),死亡165例(16.61%),未说明262例(26.39%).结论 HM的病因前三位分别是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以慢性、进展性双下肢运动痉挛性截瘫为临床表现;内科治疗无特效的方法,以治疗原发病,综合治疗,改善肝功能,疗效不佳,肝移植为肝性脊髓病的佳选择;本病进展缓慢,多数预后不良.

  •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曦;梁冰;刘双燕;焦健;刘松涛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12周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 2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600mg/d抗病毒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吲哚菁绿15分钟排泄率(ICGR15)和HBV DNA定量的变化.结果在治疗3个月时,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经处理恢复,治疗组有1例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愈.两组均无患者死亡;治疗组TBIL下降、PTA上升和ICGR15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83.5%,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为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5%和20%,与对照组(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dT治疗伴有病毒复制的乙型重型肝炎,能快速抑制HBV DNA复制、起效快,e抗原血清转换率高,改善肝功能.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35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理辉;李国庆;张琍;王正根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3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的体温、右上腹痛、腹部压痛、血常规及腹部B超等临床表现.经验性用药主要选用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 3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85.7%、82.9%、62.9%分别出现发热、右上腹痛、右上腹压痛,68.6%白细胞总数>10×109/L,B超检查均有胆囊和胆管壁增厚、毛糙等变化.经抗感染治疗后分别有71.4%和14.3%胆道感染治愈和好转,57.1%患者肝功能好转.结论大部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有典型的胆道感染的表现,常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早期发现以及有效地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能改善预后.

  • 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郭万越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观察感染部位、病原菌构成、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22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0例(22.7%);自发性腹膜炎28例(56.0%);在50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细菌8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45株、革兰氏阳性球菌23株和真菌12株;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大、Child-Pugh分级差、侵袭性操作、并发症、预防应用抗生素和住院时间长(P<0.05);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为20.0%,显著高于无感染患者的4.6% (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对预后有不良的影响,应针对医院感染进行必要的预防.

  •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作者:赵科孝

    目的 探索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和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40例患者只给予恩替卡韦组治疗,观察1年.结果 12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及恩替卡韦组肝功能均明显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 HBeAg阴转、HBeAg/HBeAb血清转换和HBV DNA阴转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联合治疗组肝组织炎性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改善更明显(t值分别为3.30和2.75,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效.

  • 肝衰竭患者血乳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美蓉;张英;尹翠兰;毛燕群;李超;陈凯红

    目的 评估肝衰竭患者血乳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62例肝衰竭患者血乳酸水平,同时进行APACHEⅢ健康状况评分.结果患者分为生存1组27例、生存2组18例和和死亡组17例.患者入院时,血乳酸水平高,生存患者血乳酸逐渐下降,而死亡患者则维持在高水平,甚至不断升高.结论乳酸对肝衰竭患者病情的变化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简便、实用.

    关键词: 肝衰竭 血乳酸 预后
  • 散发性戊型肝炎91例临床分析

    作者:查翔远;翟群超;李光清;宋有良;吴同生

    目的 观察铜陵地区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病情发展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戊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1例戊型肝炎患者中,男性发病率为82.4%,女性发病率为17.6%,男女发病率比为4.7:1;60岁以下63例(69.2%),60岁以上28例(30.8 %);农民39例(42.9%),工人23例(25.3%),退休人员12例(13.2%);76例(83.5%)在发病前有不洁饮食史或在外就餐史;发病季节分布分别为1~3月35例(38.5%),4~6月15例(16.5%),6~9月9例(9.9%),10~12月32例(35.1%).结论本地区戊型肝炎主要发生于中青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民高发,发病季节主要为冬春季.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侯彦亭;庞功灏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给予护肝片治疗,观察2年.结果抗病毒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血清HBV DNA阴性率分别为86.7%、93.3%、93.3%和9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病毒组患者谷丙转氨酶复常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

  • 膦甲酸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观察

    作者:王松贤;武俊;魏素云

    目的 观察膦甲酸钠联合干扰素α-2b(安达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治疗.方法 安达芬组给予安达芬5MU肌内注射,1次/隔日,疗程3个月;联合组在安达芬组的基础上给予膦甲酸钠注射液3.0g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HBV DNA转阴率为78.6%(88/112),安达芬组53.6%(60/112);联合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75.0%(84/112),安达芬组46.4%(52/112);肝组织中HBeAg浆型转为核型,阳性细胞减少;联合组81%,安达芬组5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膦甲酸钠联合干扰素α-2b对HBV DNA抑制作用、ALT复常率及肝组织中乙肝病毒HBeAg表达优于单用安达芬,提示两者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作者:秦华;万红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1例慢性乙型肝炎和57例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ild A、B和C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5±0.2,0.8±0.2,3.2±2.7和3.5±1.3μg/ml.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检测的意义

    作者:吴敏娟;胥萍;王凤平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计数与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同期检测患者血清AST和ALT.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组B淋巴细胞数为11.8±6.1%,健康对照组为11.5±3.9%(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B淋巴细胞数为17.9±8.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乙型肝炎组(均为P<0.01);健康对照组B淋巴细胞数与CD3+、CD4+、CD8+细胞数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B淋巴细胞数与CD3+、CD4+细胞数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但与CD8+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B淋巴细胞数与CD3+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D4+、CD8+细胞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高水平B淋巴细胞数患者血清AST和ALT显著高于低水平者(分别为t=2.07,P<0.05和t=2.18,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其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90例临床观察

    作者:韩丽英;李保明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 9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西药护肝、利尿、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1月.结果治疗组34例(65.4%)患者3周内腹水完全消退,而对照组只有10例(26.3%,P<0.05)患者3周内腹水完全消退;治疗组患者黄疸消退比对照组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检测意义

    作者:丁虹;黄飚;陈锦;张艺;吴杭源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时间分辩荧光免疫法检测30例NAFLD患者和22例健康人血清脂联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5.34522,P<0.01),TC、TG均高于对照组(t=2.969,P<0.01;t=1.629,P=0.05),BMI及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3.9207,P<0.01;t=6.2365,P<0.01);NAFLD患者HDL-C比对照组低(t=3.50251,P<0.01),LDL-C比对照组高(t=3.26635,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NAFL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6例

    作者:郭翔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口服恩替卡韦片和安络化纤丸;和对照组55例,口服恩替卡韦片.两组均观察1年.结果在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组54例(96.4%)HBV DNA转阴,对照组52例(94.5%,P>0.05)转阴;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 延长α-干扰素疗程对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作者:江龙中;陈亮

    目的 探讨延长干扰素疗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HBsAg/抗-HBs应答的可能性.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干扰素-α治疗.常规检测病毒标记物.结果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64±34周,有14例(9.3%)患者获得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在72例HBeAg阳性患者治疗时间为68±30周,4.2%(3/72)的患者获得HBsAg/抗-HBs应答;78例HBeAg阴性患者治疗时间为69±34周,14.1%(14/78,x2=4.368,P=0.037)的患者获得HBsAg/抗-HBs应答.结论延长干扰素疗程可提高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率,在HBeAg阴性患者更明显.

  •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作者:向雪晴

    目的 观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季节性发生规律,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69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93例患者,在第一季度发生出血342例(49.4%),而二、三和四季度发生出血分别为145例(20.9%)、63例(9.1%)和153例(22.1%),提示寒冷的季节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本组出血患者的男女性别之比为6.8:1;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3岁,其中40岁以上患者594例(85.7%),40岁以下患者99例(14.3%),说明40岁以上的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本组患者经治疗,死亡62例(8.9%),在随访的6个月内发生再次出血32例(5.1%.32/631).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

  •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护理

    作者:李洁;李娜;冯翠;商庆华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肿瘤的护理措施.方法 应用美国RITA1500型射频治疗仪在彩超引导下对肝癌患者实施RFA治疗,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结果 22例肝癌患者,RFA治疗25次,术中3例出现恶心呕吐,6例血压升高;术后5例出现发热,3例出现局部胀痛,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出现肠漏、胆漏、出血、皮肤灼伤、电极针折断等并发症.结论精心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是保证RFA治疗肝脏肿瘤成功的重要举措.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作者:阿米娜·依明;铁木尔·玉努斯;丽娜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派罗欣)抗病毒治疗所出现的副反应及处理对策.方法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30例病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月,随访12月.结果在治疗12周时有13/15例出现血清ALT正常,血清HCV RNA阴性;早期应答率为86.6%;在治疗结束时有13/15例患者血清ALT正常,血清HCV RNA阴性(<80copies/ml);在随访12月时,持续应答率为76.9%,复发率为23.1%;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WBC下降及低热、肌肉酸痛.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引起多种副反应,应针对所出现的副作用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症处理,使病人减轻不适症状,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超声表现及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赖江琼;刘国安;潘兴南;李旭红;王崇国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1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应用恩替卡韦0.5mg/d联合扶正化瘀胶囊1.5g/d治疗12个月;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0.5g/d治疗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6.8%(62/64)和96.5%(56/58);治疗组26例血清HBeAg 阳性患者中8例阴转,对照组18例HBeAg阳性患者中6例转阴,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Child-Pugh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8.9±4.7和9.0±2.8降至治疗后的5.0±0.2和7.4±1.4(P≤0.01);治疗后治疗组门静脉内径和脾厚度缩小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血清HA、LN、PC-Ⅲ和IV-C下降与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者.

  •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作者:余建国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胶囊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58例,阿德福韦酯治疗52例,疗程12个月.结果在12个月时,联合组ALT复常率、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分别是91.4%、79.3%及74.1%;在随访6个月时分别为86.2%、70.7%及65.5%,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组.结论阿德福韦酯胶囊联用苦参素胶囊在治疗结束后,病毒学复发率较低,具有疗效持久、使用安全的特性.

  • 甲胎蛋白异质体对肝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研究进展

    作者:王寿明;高蕾;于乐成;何长伦

    本文介绍了甲胎蛋白异质体的分类、来源、生化性质、对检测值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终末期肝病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与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作者:孔明

    正确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和预测营养不良风险是指导临床营养干预的前提和基础.营养评价方法包括生化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以及主观评价等.近年应用较多的营养风险筛查方法是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NRS-2002.本文将对终末期肝病主要的营养状况评价和营养风险筛查方法作一介绍.

  • 上皮间质转化在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吴冬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胚胎发育中的正常生理过程,但在成年个体中,EMT则与疾病的发生有关.肝脏上皮细胞可能通过EMT过程参与了肝纤维化形成.另外,EMT与肝癌的侵袭转移也密切相关.

  • 药物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冯晓霞;梁海林;聂苑霞;邢练军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药问世,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本文就药物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药物性肝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

  • 肝细胞癌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徐静

    肿瘤标志物是癌细胞产生和释放的某种物质,根据其生化或免疫特性可以筛查或诊断肿瘤.本文主要对肝细胞癌常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及异常凝血酶原的特点及各自在肝细胞癌筛查、诊断、预后和复发判断方面所起的作用及优缺点作一概述.

  • 血色病性肝硬化1例

    作者:玛尔比亚·麦麦提斯地克;陈晓欢;成扬;艾尼·阿不都热木;吴玉华

    血色病是指铁过量沉积于肝脏、胰腺、心脏及其他实质器官,并对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的疾病状态.多发生于北欧人,亚洲人和黑人发病率低,在我国发病罕见.

    关键词: 血色病 肝硬化 诊断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胸腹水1例

    作者:周双男;张宁

    顽固性胸腹水是肝病晚期门静脉高压导致的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主要原因是有效血容量减少,使各重要脏器尤其是肾脏处于灌注不足状态,肾交感神经活动亢进、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分泌增加、前列腺素和激肽系统也发生变化,心房钠尿肽活性改变等致肾脏利尿排钠功能障碍.本病治疗棘手,预后差,病死率高,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1,2].

  • 甘露醇诱发痛风急性发作1例

    作者:李芳;邹桂舟;叶琣;郜玉峰

    甘露醇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脱水剂,大剂量应用可导致尿量减少,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我们曾遇到1例患者在应用甘露醇后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现报道如下.病例摘要 患者男,67岁.因"乏力伴尿黄1周"于2011年7月12日入院.患者近半年来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椎管狭窄而一直自服中草药,于7月5日出现乏力,尿色加深,查ALT 815U/L,AST 568U/L,总胆红素22.6μmol/L,收入院.既往有抑郁症病史40年,一直服用奋乃静,症状控制较好.

    关键词: 痛风 治疗 甘露醇
实用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