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实用肝脏病杂志

实用肝脏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 실용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069
  • 国内刊号: 34-12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0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周天仇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胡虎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本文分析比较了CHB、NAFLD与CHB合并NAFLD患者在血清学指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方面存在的差异.由于病毒-宿主与代谢综合征等的关系仍备受争议,进而引发临床医生不同的治疗思路,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钟燕;苏淑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调整生活方式及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其发病机理研究的梳理,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治疗的进展,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纤维形成和细胞凋亡等不同阶段靶向治疗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HBV感染母亲新生儿预防接种与母乳喂养

    作者:王荣明;江建宁

    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主要途径.HBV母婴传播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其中产时传播是HBV 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新生儿感染HBV后,约95%会成为慢性HBV携带者[1].如果孕妇血清HBsAg阳性,其新生儿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免疫耐受期的HBV 感染妊娠妇女血清HBV DNA高载量是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之一[2].

  •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查与管理

    作者:王琦;谢雯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 约30%~50%,甚至更多的HBV感染来自母婴垂直传播,而我国育龄女性中约8%为慢性HBV感染者,防控压力巨大.如果对血清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不采取任何免疫预防措施,约70%~90%新生儿会感染HBV,而新生儿一旦感染HBV,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HBV感染[1].

  • 血清高病毒载量和乙型肝炎发作孕妇的抗病毒治疗

    作者:林苏;朱月永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中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4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0~4岁、4~15岁、15~29岁人群HBV感染率分别为0.32%、0.94%和4.38%,较2006年的调查结果明显下降,但育龄女性HBV感染率仍然在6%~8%[1].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二胎生育政策的放开,如何正确处理HBV感染的育龄女性以及如何进一步减少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问题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除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怀孕需要处理外,HBV感染女性在妊娠期间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也有两个情况:①因孕期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情发作需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②为减少HBV的母婴垂直传播需要进行的抗病毒治疗.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王禅;秦伟;戴勇;李晓峰;张成强

    目的 研究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5例,被随机分为移植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接受护肝、降酶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另48例患者再接受自体PBSC经肝动脉移植治疗.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使用Fibroscan扫描仪检测肝脏硬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在治疗后6 m,移植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16.4±1.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2.6)μmol/L(P<0.05),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5.2±4.0)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6±3.7)g/L(P<0.05);移植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为(67.9±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5.5)%,P<0.05],CD4+为(42.7±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2±3.5)%,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1.5±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1),P<0.05];移植组肝硬度值为(7.1±0.1)kPa,显著低于对照组[(7.9±0.1)kPa,P<0.05],Child-Pugh评分为(5.5±1.5),显著低于对照组[(7.4±2.3),P<0.05];移植组血清TNF-α水平为(28.0±8.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6.2±8.6)pg/mL,P<0.05],IL-6水平为(6.0±2.2)mg/L,显著低于对照组[(8.7±3.5)mg/L,P<0.05],hs-CRP水平为(18.9±5.6)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5.2±7.9)pg/mL,P<0.05].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

  • 焦虑和抑郁量表在肝硬化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信效度评价

    作者:田银娣;王怡恺;李静;王苗苗;党双锁

    目的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肝硬化患者心理障碍状况,评价其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 应用SAS和SDS量表对13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sα系数、分半系数、组内相关系数(ICC)反映量表的同质信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量表的结构效度,计算Kaiser-Meyer-Olkin(KMO)值,并作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TS)判断因子分析是否合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结果 本组肝硬化患者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分别为38.2%和63.1%;SAS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77,SDS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82,两个量表具有良好的同质性信度;分别对SAS量表提取4个主要因子,其方差解释比例分别为15.4%、14.9%、10.6%和10.2%,4个因子累计解释总方差的51.1%;对于SDS量表提取5个主要因子,其方差解释比例分别为14.0%、12.6%、11.9%、10.3%和8.4%,5个因子累计解释总方差的57.4%;SAS和SDS量表重测分析发现,两次测量结果高度相关(P<0.001).结论 应用SAS和SDS量表调查肝硬化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肝硬化患者心理障碍的测定.

  •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静;陶琳琳;叶娇娇;张蕊;王加加;袁莉莉;赵俊奖

    目的 以应用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为对照,探讨替比夫定(Ld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对ADV耐药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纳入的7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期患者中,39例观察组接受LdT联合ADV治疗,37例对照组接受LAM联合ADV治疗,观察52 w.采用简化的肾脏病饮食改良公式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在治疗52 w时,两组患者血清ALT、ALB、TBIL、Child-Push评分和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GFR为(118.5±14.2)ml·min-1·1.73 m-2,显著高于对照组[(94.2±18.5)ml·min-1·1.73 m-2,P<0.05],观察组血清Cr水平为(70.5±8.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09.1±15.8)μmol/L,P<0.05].结论 LdT联合AD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可改善患者肾功能.

  •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或胸腺素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年疗效随访

    作者:曹艳平;隋洪婷;潘猛;曲宝聚;朴红心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或胸腺素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 在88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者38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PEG-IFNα-2a治疗者17例,联合胸腺素治疗者33例,随访2年.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104 w末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5.6±1.7)IU/ml和(1.0±0.7)IU/ml(P<0.05),联合PEG-IFNα-2a组分别为(5.8±1.3)IU/ml和(1.0±0.7)IU/ml(P<0.05),联合胸腺素组分别为(6.1±2.0)IU/ml和(1.0±0.9)IU/ml(P<0.05);恩替卡韦组治疗前和治疗104 w末血清ALB水平分别为(43.1±5.4)g/L和(46.9±4.9)g/L(P<0.05),联合胸腺素组分别为(43.0±4.0)g/L和(46.8±5.4)g/L(P<0.05);三组治疗前和治疗104 w末肝脏硬度值和IN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维持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本研究结果看不出联合用药有任何好处,需要进一步观察.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军艳;陈建婷;张婷;范丽;杜姗;蒋承志;牟花妮

    目的 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0例,查阅出院病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细菌培养阳性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感染,对影响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2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57例(20.4%),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8例(31.6%),呼吸道感染12例(21.1%),胃肠道感染10例(17.5%),泌尿系感染7例(12.3%)和败血症10例(17.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7.416,P=0.006)、住院时间(t=28.247,P<0.001)、血清白蛋白(t=2.661,P=0.008)、CD4+T淋巴细胞ATP值(t=8.122,P<0.001)、Child-Pugh分级(x2=10.577,P=0.005)、侵入性操作(x2=29.214,P<0.001)、腹水(x2=25.776,P<0.001)、消化道出血(x2=111.434,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感染与患者性别和是否发生肝性脑病无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侵入性操作、腹水、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尤其是年龄较大、肝储备功能差、出现并发症和住院时间较长者.临床医生应该对这类患者给予特殊的关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肝功能恢复.

  • 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sAg阳性孕妇HBV母婴传播效果及对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应答的影响

    作者:谭静;叶晓林;王慧

    目的 观察应用替比夫定治疗HBsAg阳性妊娠中晚期孕妇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其对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100例HBsAg阳性孕妇和100例她们的新生儿,41例孕妇妊娠28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另59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对新生儿行标准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并随访至12月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10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婴儿对乙肝疫苗接种应答的因素.结果 抗病毒组孕妇分娩后血清HBV DNA载量为(2.0±1.3)lg IU/ml,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7.1±1.6)lg IU/ml,P<0.05];抗病毒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分别为29.3%、12.2%、4.9%和9.8%,与未抗病毒组的30.5%、11.9%、5.1%和8.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随访1年,在41例抗病毒组孕妇分娩的婴儿中无一例血清HBsAg呈阳性,而在59例未抗病毒组婴儿中6例(10.2%)血清HBsAg阳性(x2=4.436,P=0.035);50例血清IFN-γ和IL-10高水平组婴儿对乙肝疫苗接种强应答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新生儿血清IFN-γ和IL-10高水平是婴儿对乙肝疫苗接种强应答的保护因素.结论 在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可以阻断血清HBsAg阳性母亲HBV母婴传播,且对乙肝疫苗接种应答无明显影响,检测新生儿血清IFN-γ和IL-10水平有助于判断乙肝疫苗接种应答结果,而对可能弱或低水平应答者早期做出补种计划.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及其婴幼儿随访管理研究

    作者:朱娅鸽;雷春梅;郭丹丹;陈天艳

    目的 探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及其婴幼儿进行规范、科学、合理的随访管理模式.方法2012年9月~2017年9月我科门诊或住院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1103例及其婴幼儿456名,成立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随访管理专家团队,开设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指导专家门诊,通过发放自制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认知调查表和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32.28%孕妇可以接受母乳喂养,44.33%孕妇认为可以考虑自然分娩,多数人认为采取刨宫产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41.89%孕妇认为孕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是安全的,但也有担心抗病毒药物会对婴儿远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在1103例孕妇中,干预前对乙型肝炎知识和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9.11%和47.69%,依从性为77.61%,经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分别被提高到83.86%、79.69%和93.20%(P<0.05),满意度为89.66%;在456名全程参与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随访管理的婴幼儿中,2例(0.44%)婴儿在6月时血清HBsAg阳性,提示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为99.56%(454/456).结论建立规范、科学、合理、人文和全程全面的随访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以努力实现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零"传播.

  • 不同HBV感染转归人群外周血PD-1拷贝数分布研究

    作者:李芳;邹桂舟;叶珺;郜玉峰

    目的 调查HBV感染不同转归人群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基因拷贝数(CN)分布频率的差异.方法 在300例HBV感染恢复者、43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49例肝硬化(LC)和123例肝细胞癌(HCC)患者,采用AccuCopy法检测外周血PD-1基因拷贝数.选择5个可能影响慢性HBV感染结局的指标,即HBeAg滴度、年龄、性别、HBV DNA和PD-1拷贝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发现影响感染结局的指标.结果 HBV感染恢复者、CHB、LC和HCC组外周血PD-1单倍体检出率分别为11.7%、9.6%、6.0%和10.6%,多倍体检出率分别为89.3%、90.4%,94%和89.4%,显示LC组多倍体检出率显著高于HBV感染恢复组或HCC组(P<0.05);以CHB组作为估计参数,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血清HBV DNA载量为影响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影响HBV感染转归的因素还是病毒本身和患者年龄,而外周血PD-1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的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及其耐药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张欢欢;杨欢;沈思兰;陈佳婕;宣彬彬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及其耐药突变发生情况.方法 纳入240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或联合或序贯治疗的CHB患者,采用PCR扩增HBV逆转录(RT)区和序列测定鉴定耐药基因突变,采用HBV S基因测序法鉴定基因型.结果 在35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中,发生耐药突变14例(40.0%),突变位点为rtL80I/V、rtVl73L、rtLl80M、rtM204V/I和rtV207I,23例单用阿德福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1例(47.8%),突变位点为rtAl81T/V、rtS213T/N、rtV214A、rtQ215S/H/P、rtl233V、rtN236T、rtP237H和rtN/H238A/K/D/S,7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0例(14.3%),突变位点为rtM204I,12例单用替比夫定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例(41.7%),突变位点为rtI169T、rtL180M、rtT184G/S/A/I/L/F、rtS202I/G、rtM204V和rtM250V/I/L,100例接受联合或序贯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1例(51.0%),突变位点为rtA194T,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耐药突变发生率低(P<0.05);240例CHB患者中,HBV基因B型21例(8.8%)、C型216例(90.0)和D型3例(1.2%);在发生耐药突变的91例患者中,B型6例(6.6%)、C型83例(91.2%)和D型2例(2.2%,x2=1.22,P>0.05);在发生耐药突变的6例B型感染者中有2例(33.3%)和83例C型感染者中有15例(18.1%)发生了多重耐药突变.结论 检测CHB患者感染HBV基因型并及时获得耐药突变基因分布,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研究

    作者:侯春阳;马玉梅;李方治

    目的 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46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3例,分别接受Peg-IFNα-2b 80μg或Peg-I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1次/w,两组均同时口服利巴韦林,治疗48 w,随访24 w.采用罗氏公司COBAS Taqman HCV实时定量PCR试剂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Abbott RealTime HCV Genotype II试剂检测HCV基因型.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基因1型感染者分别为104例(84.6%)和108例(87.8%),基因6型感染者分别为19例(15.4%)和15例(12.2%,P>0.05),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7.17±0.89)lg copies/ml和(7.19±0.88)lg copies/m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6±1.3)×109/L和(6.6±1.5)×109/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54.1±21.1)×109/L和(157.2±19.2)×109/L,血清ALT水平分别为(83.4±26.3)U/L和(80.3±29.4)U/L,均无显著性相差(P>0.05);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45.5%、82.1%、83.7%和85.4%,与对照组的43.1%、78.9%、79.7%和78.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停药后复发率分别为14.6%和22.0%,也无显著性相差(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热(58.5%对61.0%)、肌肉酸痛(48.8%对51.2%)、乏力(41.5%对44.7%)、头痛(30.9%对34.1%)、厌食(25.2%对30.1%)、脱发(26.8%对30.9%)、失眠(20.3%对25.2%)、白细胞下降(27.6%对31.7%)、红细胞下降(23.6%对28.5%)、血小板下降(13.8%对17.9%)和血清T3/T4/TSH异常(8.9%对10.6%)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Peg-IFNα-2b或Peg-IFNα-2a治疗基因1/6型CHC患者,疗效较好,且两种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当,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对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赵鹏;王磊

    目的 观察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丙性肝炎病毒(HCV)基因I型和非HCV I型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CHC患者,其中HCV I型感染者58例,非HCV I型感染者50例,均接受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技术和HCV分型特异性引物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治疗前,两组基线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BMI)、血清ALT和HCV 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HCV I型感染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74.0%、82.0%、88.0%和86.0%,均显著高于HCV I型感染者(分别为51.7%、60.3%、63.8%和58.6%,P<0.05);67例获得RVR患者SVR发生率为100.00%,显著高于41例未获得RVR患者的25.6%(P<0.05),76例获得EVR患者SVR发生率为94.7%,也显著高于32例未获得EVR患者的15.6%(P<0.05);在血清HCV RNA≤4×105 IU/ml被认为系低病毒载量组,HCV I型与非HCV I型感染者各病毒学应答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而在血清HCV RNA>4×105 IU/ml被认为系高病毒载量组,39例非HCV I型感染者RVR、EVR、ETVR和SVR分别为71.8%、79.5%、87.2%和84.6%,均显著高于44例HCV I型感染者(分别为50.0%、59.1%、63.6%和74.4%,P<0.05);治疗24周、48周和随访24周时,非HCV I型感染者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70.0%、80.0%和84.0%,显著高于HCV I型感染者的50.0%、60.3%和69.0%(P<0.05).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非HCV I型CHC患者效果较好,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将获得SVR,应坚定治疗,而对HCV I型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较高和未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则应今早作出更改治疗方案的选择.

  • 肝细胞癌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Ep-CAM和C-Kit表达及其意义探讨

    作者:陈永其;陈前;袁春艳;刘军;谢蕴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C-Kit蛋白和肿瘤干细胞标志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1月我院经手术切除治疗的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标本90份,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分化、有无包膜、不同病灶大小、术前不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在本组90例HCC患者肝组织中,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和74.4%,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1.1%和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Ⅲ级和Ⅳ级组织学分化、49例术前血清AFP>400 ng/ml、28例发生血管浸润的癌组织Ep-CAM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0%、79.6%和82.1%,显著高于40例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化、41例血清AFP≤400 ng/ml和62例未发生肿瘤血管浸润的癌组织(分别为52.5%、48.8%和58.1%);Ⅲ级和Ⅳ级组织学分化、术前血清AFP>400 ng/ml、发生血管浸润的癌组织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0%、87.8%和89.3%,也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化、血清AFP≤400 ng/ml和未发生肿瘤血管浸润的癌组织(分别为60.0%、58.5%和6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并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前血清AFP水平和是否发生肿瘤血管浸润有关,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患者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马履翔;张雪松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分析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7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58例,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49例.术后随访3年,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后,射频消融患者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肝切除术组(P<0.05),而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肝切除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对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治疗患者1 a、2 a和3 a总生存率分别为84.5%(49/58)、65.5%(38/58)和44.8%(26/58),而肝切除术组则分别为85.7%(42/49)、67.3%(33/49)和46.9%(23/4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32,P=0.859;x2=0.040,P=0.842;x2=0.048,P=0.827);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HR=0.372,95%CI:0.105~0.876,P=0.033)与HCC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有关,而血清AFP水平(HR=3.043,95%CI:1.007~5.248,P=0.035)、肿瘤数目(HR=0.871,95%CI:0.344~0.902,P=0.401)和肿瘤直径(HR=1.631,95%CI:1.273~3.045,P=0.005)与HCC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多(HR=0.087,95%CI:0.045~0.498,P=0.009)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分化低(HR=2.974,95%CI:1.865~4.097,P=0.046)、肿瘤数目多(HR=0.062,95%CI:0.033~0.378,P=0.002)和肿瘤直径大(HR=2.216,95%CI:1.778~5.026,P=0.007)是影响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与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射频消融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肝功能的影响小.

  •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其对肝组织TRF1和TRF2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向;汪宝林;吴琛;唐劲草;张弛;褚朝顺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疗效及其对肝组织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和TRF2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8例PLC患者,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接受单纯TACE治疗,观察组在TACE治疗的基础上接受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肝穿取得肝组织,采用SP法检测肝组织TRF1和TRF2表达情况.结果 在治疗3 m末,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x2=4.441,P<0.05);观察组血清CEA和AFP水平分别为(273.7±38.1)ng/ml和(820.4±130.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33.9)ng/ml和(1080.1±121.3)μg/L,P<0.01];观察组癌旁肝组织TRF1表达量为(9.7±2.3),显著高于癌组织的[(4.2±1.8),P<0.01],而观察组癌组织TRF2表达量为(9.2±2.2),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的[(3.8±2.6),P<0.01];观察组1 a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3%(52/54)对85.2%(46/54),x2=3.967,P=0.046].结论 采用TACE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PLC患者安全有效,能够有效降低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水平,调节肝癌组织TRF1和TRF2表达,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阻止病情进展,有利于患者康复.

  • 肝癌组织IFITM3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肝内肿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代晓楠;吕金燕;翁文采;郑丽丽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43例HCC患者,术中取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IFITM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肝内肿瘤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癌组织IFITM3表达的差异.结果 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IFITM3表达水平为(1.2386±0.190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0.9496±0.0995,t=8.832,P=0.000);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肝癌组织IFITM3蛋白阳性率为72.1%(31/4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4.0%(6/43,x2=29.647,P=0.000);中分化肝癌组织IFITM3蛋白阳性率为90.9%(10/11),低分化肝癌组织为95.2%(20/21),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的9.1%(1/11)(x2=14.727,P=0.000;x2=23.748,P=0.000);术后复发组癌组织IFITM3蛋白阳性率为81.0%(17/21),未复发组为22.7%(5/2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578,P=0.000).结论 HCC组织IFITM3蛋白呈高表达,且肝癌分化越差,IFITM3表达也越强,并可能与术后肿瘤复发有关.

  • MRI对肝孤立性坏死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李鹏;刘小丽;喻奇志

    目的 探讨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L)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2013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SNNL患者,全部接受MRI检查,分析病灶的表现特征.结果 在43例SNNL病灶中,病灶直径为(2.8±0.4)cm,其中38个病灶≤3 cm,5个病灶>3 cm;39个为单发病灶,4个为融合型病灶;36个病灶位于肝右叶,7个病灶位于肝左叶;34个为浅表部位病灶,9个为深部病灶;27个病灶为不规则形,16个为圆形或类圆形;T1WI显示32个病灶呈低信号,6个病灶呈稍低信号,5个呈等信号;T2WI显示2个病灶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39个呈等信号,其中4个病灶中可见片状或斑点状高信号;DWI序列显示21个病灶呈等信号,22个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43例在增强扫描后病灶内部均未见强化,且均呈低信号.结论 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准确地发现SNNL的特征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血清高尔基蛋白73、甲胎蛋白异质体3、甲胎蛋白和α-L-岩藻糖苷酶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效能分析

    作者:王翠晓;高静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高尔基蛋白体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AF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能.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2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8例和体检健康人2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采用亲和吸附离心管法检测血清AFP-L3,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AFP,采用商用试剂盒检测血清AFU水平.绘制血清GP73、AFP-L3、AFP和AFU诊断PLC的ROC曲线,确定截断点(cut-off-value),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它们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组血清GP73水平显著低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L3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U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和肝硬化组,但低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非肝癌人群为对照,血清GP73、AFP-L3、AFP和AFU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4(95%CI:0.485~0.636)、0.724(95%CI:0.555~0.786)、0.745(95%CI:0.654~0.806)和0.571(95%CI:0.385~0.536),血清AFP-L3联合AFP诊断肝癌的截断点分别为8.25%和49.25 ng/ml,其灵敏度(Se)为55.5%,特异度(Sp)为85.0%,正确性(Ac)为80.1%,显著高于血清AFP-L3诊断的55.5%、85.0%和76.4%或AFP诊断的57.1%、82.7%和75.2%(P<0.05);在261例肝癌患者中,血清AFP<9.6 ng/ml者71例(27.2%),其中PG73>106.5 ng/ml者30例(42.3%),提示GP73对AFP阴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201例肝硬化患者中,血清AFP<9.6 ng/ml者98例(48.8%),其中PG73>106.5 ng/ml者52例(53.1%),提示血清GP73水平容易受到肝硬化的影响.结论 应用血清AFP联合AFP-L3检测能够提高诊断肝癌的效能,但它们的灵敏度都还不够高,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生需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和动态血清学检测才能做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 小剂量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作者:玉苏甫·吐尔逊;赵燕霞

    目的 探讨采用小剂量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实验性模型的方法.方法 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5只.给予模型组DEN溶液10 mg·kg-1灌胃,1次/d.在10周后,处死动物,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 模型组动物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10.1±93.6)U/L和(399.7±90.9)U/L,显著高于对照组[(56.51±11.2)U/L和(63.26±10.0)U/L,P<0.001],模型动物血清SOD、GSH-Px和MDA活性分别为(83.08±22.0)U/mg、(24.65±2.0)U/mg和(9.78±2.0)nmol/mg,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178.57±22.8)U/mg、(45.16±2.9)U/mg和(3.76±0.7)U/mg,P<0.01];模型组动物肝组织肝细胞变性、增生、坏死和假小叶形成,超微结构改变以肝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增加、细胞器数量减少、基质密度降低和肝糖元减少表现为主.结论 采用小剂量DEN能成功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率高,病变稳定.

  • 一种新生大鼠肝细胞分离改良方法的建立

    作者:郭丽平;张成宏;宁宝烁;许敏;徐贝贝;王雪;李异玲

    目的 尝试建立分离并获得稳定培养的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HC)的简易方法.方法 采用多步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贴壁法分离大鼠原代HC,经低速离心、选择性贴壁培养并纯化肝细胞.结果 初获得单细胞数量约1~2×106个/只,经0.4%台盼蓝染色细胞瞬时活率>72%,单细胞悬液和组织块两种培养方法均在3~5 d发现细胞可长满瓶底的70%~80%,经传代纯化以后细胞经糖原染色和抗CK-18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发现HC纯度>95%,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可供一般实验室使用.结论 成功建立了获取原代培养HC的简易方法,细胞数量、纯度、活率较好,可供一般实验室实验研究.

  •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糖基转移酶Colgalt2表达的变化

    作者:郭乐乐;张晓慧;张向颖;胡中杰;任锋;张晶

    目的 探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糖基转移酶Colgalt2表达的变化.方法 取C57BL/6小鼠100只,采用腹腔注射APAP溶液法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首先建立不同浓度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0 mg·kg-1 APAP(对照组)、100 mg·kg-1 APAP处理组、250 mg.kg-1 APAP处理组、500 mg·kg-1 APAP处理组和1000 mg·kg-1 APAP处理组],再建立不同时间干预组,每组10只,均给予500 mg·kg-1 APAP腹腔注射,分别观察[0 h APAP(对照组)、2 h APAP处理组、4 h APAP处理组、8 h APAP处理组和12 h APAP处理组].采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对糖基转移酶Colgalt2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250 mg·kg-1、500 mg·kg-1和1000 mg·kg-1 APAP处理组,血清ALT分别为(1360.5±189.8)IU/L、(3191.2±118.6)IU/L和(5022.7±234.6)IU/L,AST分别为(2147.1±133.4)IU/L、(3628.8±107.9)IU/L和(5854.5±295.1)IU/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在4 h、8 h和12 h APAP处理组,血清ALT水平有类似的变化;在100 mg·kg-1、250 mg·kg-1、500 mg·kg-1、1000 mg·kg-1 APAP处理组,肝组织Colgalt2基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2 h、4 h、8 h和12 h APAP处理组,肝组织Colgalt2基因水平较对照组逐渐显著升高,肝组织Colgalt2蛋白表达水平也随APAP干预剂量的增加和干预时间的延长也呈逐渐增强趋势.结论 肝组织糖基转移酶Colgalt2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miR-144脂质体复合物体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及对裸鼠种植肿瘤的抑制作用初步研究

    作者:许达峰;周开伦;李灼日;武金才;陈鑫苹;张震生;郑进方;王雨;刘向梅

    目的 研究mi-RNA-144脂质体复合物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观察其在体内的抑瘤作用.方法 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DOTMA阳离子脂质体,与miR-144孵育得到miR-144脂质体复合物,通过摄取和转染实验确定DOTMP脂质体与miR-144的体积质量比;观察miR-144脂质体复合物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杀伤、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在裸鼠肝脏种植肿瘤模型,观察miR-144脂质体复合物的抑瘤作用.结果 选择DOTMP脂质体与miR-144的体积质量比为3:1,得到的miR-144脂质体复合物粒径在200 nm左右,其多分散性指数(PDI)小于0.3;DOTMP脂质体与质粒的体积/质量比(μl/μg)为3:1时,转染效率高(P<0.05);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miR-144脂质体复合物对SMMC-7721细胞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均增强(P<0.05);经miR-144脂质体复合物处理过的HepG2细胞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距离均显著缩短(P<0.01);与对照组比,经过miR-144脂质体复合物处理的肿瘤细胞接种肿瘤直径显著缩小(P<0.05).结论 miR-144脂质体能够在体外和体内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miR-21对HepG2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张小三;张一鸣;杨树军;戚春辉;刘凯;赵燕

    目的 研究miR-21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epG2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增强组、抑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Lipofectamine 2000和Hsa-miR-21 mimics(50 nm/L)、Lipofectamine 2000和Has-miR-21 inhibitor(100 nm/L)转染或者给予Lipofectamine 2000处理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异位基因2(BTG2)蛋白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结果 增强组细胞BTG2蛋白表达水平低,抑制组细胞BTG2蛋白表达水平高,对照组细胞BTG2蛋白表达水平强于增强组而低于抑制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组细胞增殖率较增强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增强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与增强组或对照组比,抑制组细胞周期S期明显减少(P<0.05),而G2期则明显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增强组S期明显增加,而G2期明显较少(P<0.05);与增强组和对照组比,抑制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而与对照组比,增强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miR-21可能通过直接靶向调控BTG2表达而影响HepG2细胞的生长,可能成为干预肝癌生长的新途径.

  • 如何实现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零"传播?

    作者:丁洋;窦晓光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更是导致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HBV感染的关键[1].已经发表的《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2,3]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育龄女性临床管理共识》[4]对孕妇HBV感染的筛查和评估、妊娠期和产后管理、新生儿联合免疫和母乳喂养等各个环节给出了具体原则性和可操作的实施措施,使临床上实施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措施更规范和更有效.

  •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角蛋白18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

    作者:马德渊;马元凤;张殿隆;李山林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角蛋白18(K-18)水平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100例,另选择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和健康人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K18(M30和M65)水平.随访3 m.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30/M65比值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ACLF患者血清M30、M65水平和M30/M65比值分别为(1.0±0.1)lg U/L、(3.4±0.3)lg U/L和(0.3±0.1),与CHB患者[分别为(2.1±0.1)lg U/L、(3.3±0.2)lg U/L和(0.6±0.0)]或者健康人[分别为(2.1±0.1)lg U/L、(2.1±0.1)lg U/L和(1.0±0.2)]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68例生存患者MELD评分为(18.2±.0),显著低于32例死亡患者的[(26.1±3.3),P<0.05],血清M65水平为(2.9±0.2)lg U/L,显著低于死亡患者的[(4.1±0.5)lg U/L,P<0.05],M30/M65比值为(0.4±0.1),显著高于死亡患者的[(0.2±0.1),P<0.05];MELD评分预测ACLF患者死亡的截断点为23.21,其AUC为0.650,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性分别为85.5%、65.0%和72.0%,而M30/M65比值预测ACLF患者死亡的截断点为0.30,其AUC为0.875,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性分别为94.5%、85.0%和85.0%,显著优于MELD评分(P<0.05).结论 K18(M30和M65)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早期检测血清M30和M65水平可能有助于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判断.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作者:闫焕杰;张淑芹;赵文静

    目的 探讨血浆透析滤过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组120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早中期患者,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和血浆透析滤过(PDF)治疗,其中58例接受PDF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生存率、活动状态评分(ECOG)、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TP分级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24 w和48 w,干细胞移植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70.7%和55.2%,显著高于血浆透析滤过组的51.6%和32.2%(P<0.05),干细胞移植组患者ECOG评分≥2级者分别为27.5%和12.5%,显著低于血浆透析滤过组的56.3%和40.0%(P<0.05);在治疗24 w,干细胞移植患者MELD评分和吲哚菁绿15分钟存留率(ICGR15)分别为(18.6±4.1)和(20.6±8.1)%,显著低于血浆透析滤过患者[分别为(20.4±5.2)和(28.7±10.3)%,P<0.05];58例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术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经血浆透析滤过术后的早中期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 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及短期生存分析

    作者:张静;尹芳;罗贯虹;王海英;郑洋洋;李娜;周新民

    目的 本研究主要是观察血浆置换(PE)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83例ACLF患者,采用PE序贯DPMAS治疗,随访90 d.结果 在本组83例ACLF患者中,早期29例,中期34例和晚期20例;在治疗90 d,早期生存率为65.5%,中期为38.2%,而晚期为15.0%(P<0.001);早中晚期ACLF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20.7%、52.9%和60.0%(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衰竭晚期(P=0.01),肝性脑病≥II级(P=0.001),血清TBIL≥350μmol/L(P=0.008)和CLIF-SOFA≥10分(P=0.043)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E序贯DPMAS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而对肾功能无不利影响,从而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整体生存率,且对早中期患者疗效较好,仍需扩大研究进一步证实.肝衰竭晚期,肝性脑病≥II期,血清TBIL≥350μmol/L或CLIF-SOFA≥10分患者预后不良.

  •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IL-10和GP73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海鸥;刘适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IL-10和GP7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56例HBV-ACLF患者、3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20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基线血清IL-10和GP73水平.随访HBV-ACLF患者3个月,进行重复检测.结果 基线时HBV-ACLF组血清IL-10水平为(32.4±14.8)pg/ml,显著高于CHB组的(15.2±6.3)pg/ml或健康人的(6.1±1.9)pg/ml(P<0.05);HBV-ACLF组血清GP73水平为(283.4±95.4)ng/ml,显著高于CHB组的(129.7±58.1)ng/ml或健康人的(45.5±16.2)ng/ml(P<0.05);33例生存的HBV-ACLF患者基线血清IL-10水平为(34.6±15.3)pg/ml,显著高于23例死亡患者的(30.1±14.3)pg/ml(P<0.05),但生存组与死亡组血清GP7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9.7±94.6)ng/ml对(287.2±96.2)ng/ml,P=0.36];治疗2周时,HBV-ACLF生存组血清IL-10水平为(30.1±14.0)pg/ml,仍显著高于死亡组的(24.9±11.2)pg/ml(P<0.05),但不同于基线时,治疗2周时生存与死亡患者血清GP73水平出现了统计学差异[(258.7±85.9)ng/ml对(331.2±107.5)ng/ml,P<0.05].结论 HBV-ACLF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者可能预后相对较好,而动态观察血清GP73水平变化可能对预测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也有一定的价值.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张枫;阎妍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体检人群1451例,经超声和FibroTouch检查诊断NAFLD,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ApoB水平.结果 在1451例体检人群中,发现NAFLD患者360例(24.8%);NAFLD组血清ApoB水平为(1.07±0.24)g/L,显著高于1091例对照组[(0.88±0.27)g/L,P<0.01];把血清ApoB水平分为263例Q1(<0.73 g/L)、364例Q2(0.73~0.85 g/L)、321例Q3(0.86~0.99 g/L)、300例Q4(1.0~1.16 g/L)和203例Q5(≥1.17 g/L)组,其NAFLD检出率分别为4.2%、9.9%、19.0%、25.0%和34.5%,显示随着血清ApoB水平的升高,NAFLD患病率也显著上升(P<0.05);同样,随着血清ApoB水平升高,代谢综合征各临床表型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舒张压、体质指数、血清TC、HDL、FPG和ApoB是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ApoB水平升高是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发现血清ApoB水平升高者,应及时行相关检查以明确NAFLD的存在,对于临床上早期干预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宋娜;刘晓燕;刘畅;山秀杰;苏东峰;李丽慧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NAFLD合并T2DM患者43例和T2DM患者40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指数(BMI)、血压和血生化指标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AFLD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AFLD合并T2DM患者体质指数(BMI)为(28.4±3.8)kg/m2,显著大于T2DM患者的(23.8±3.1)kg/m2,P<0.05);NAFLD合并T2DM患者血清ALT、AST、GGT、TG、HOMA-IR和TSH水平显著高于T2DM患者(P<0.05);不同血清TSH的NAFLD患者血清TC、TG、LDL-C和FT3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RR=1.720,95%CI为1.154~3.015)、HOMA-IR(RR=2.632,95%CI为1.010~3.654)、血清TSH(RR=2.577,95%CI为1.214~3.689)和TG水平(RR=1.538,95%CI为1.240~2.658)是影响NAFLD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了解NAFLD患者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干预,检测血清TSH水平可能对筛查合并T2DM的NAFLD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研究

    作者:崔清华;陶红;王晓玥;张凤丽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18例NAFLD患者及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检测血生化指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E峰速度和A峰速度,计算E/A比值,将E/A比值<1判定为舒张功能不全(DCD).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NAFLD患者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谷氨酰转肽酶(GGT)和HbA1c水平分别为(26.8±5.6)kg/m2、(131.9±18.4)mmHg、(81.5±7.5)mmHg、(6.0±1.2)mmol/L、(5.4±0.7)mmol/L、(1.8±0.4)mmol/L、(3.2±0.6)mmol/L、(334.2±46.7)μmol/L、(39.4±9.0)U/L和(6.0±1.2)%,显著高于健康人的[(23.4±5.0)kg/m2、(125.4±16.9)mmHg、(77.3±6.9)mmHg、(5.3±1.1)mmol/L、(4.9±0.6)mmol/L、(1.3±0.4)mmol/L、(2.9±0.6)mmol/L、(290.4±40.2)μmol/L、(22.2±5.7)U/L和(5.4±1.2)%,P<0.05];NAFLD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1.4±0.4)mmol/L,显著低于健康人[(1.6±0.4)mmol/L,P<0.05];43例HbA1c水平升高者LVEDV和DCD发生率分别为(48.3±5.3)mm和27.91%,显著高于75例血清HbA1c水平正常者的[(45.2±4.7)mm和9.33%,P<0.05],HbA1c升高者LVEF和E/A比值分别为(53.0±11.3)%和(1.0±0.2),显著低于HbA1c正常者的[(59.9±12.3)%和(1.1±0.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LVEDV和GGT是NAFLD患者发生DC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为其保护因素.结论NAFLD患者常伴有血清HbA1c水平升高,而HbA1c升高不仅是糖尿病发生的前奏,也可能是NAFLD患者发生DCD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EST术联合EPBD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研究

    作者:潘文君;孙明军;闫国强

    目的 探讨采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EPBD)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24例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联合组采用EST术联合EPBD术(n=49)、观察组采用单纯EST术(n=31)和对照组采用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n=44)治疗.结果 术后48 h时,联合组血清淀粉酶水平为(107.1±34.6)U/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37.2±8.9)mg/L,观察组分别为(113.9±35.2)U/L和(38.1±9.4)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1.5±54.8)U/L和(73.2±16.2)mg/L,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为(95.2±14.8)min,观察组为(113.6±12.7)min,均显著长于对照组[(84.8±12.1),P<0.05];联合组胰腺炎和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0%和4.1%,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9.4%和22.6%或对照组的18.2%和22.7%(P<0.05).结论 采用EST联合EPBD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操作易行,效果好,术后恢复快,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老年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和新发胆石症检出率调查

    作者:许建;路翔宇;龚军;张浩;俞小炯

    目的 调查老年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和新发胆石症检出率情况,并探讨影响胆石症发病的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老年受试者508例,按照200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246例和非代谢综合征人群262例,排除2013年前已诊断存在胆石症患者.收集受试者人口学基本资料、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新发胆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BMI、收缩压、舒张压和腰围分别为(27.0±3.0)kg/m2、(147.7±18.7)mmHg、(93.8±10.8)mmHg和(93.8±7.4)cm,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组[分别为为(24.1±2.8)kg/m2、(132.7±19.60)mmHg、(86.2±11.9)mmHg和(84.6±8.5)cm,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GLU和TG水平分别为(6.5±1.9)mmol/L和(2.3±1.7)mmol/L,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分别为(5.6±1.3)mmol/L和(1.1±0.6)mmol/L,P<0.05],而血HDL水平为(1.3±0.8)mmol/L,显著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1.6±0.4)mmol/L,P<0.05];代谢综合征组胆石症患病率(19.1%)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的3.4%(x2=31.765,P<0.05);56例胆石症患者与452例无胆石症人群年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胆石症组患者BMI、收缩压、舒张压和腰围分别为(27.6±3.9)kg/m2、(146.5±19.4)mmHg、(95.3±12.2)mmHg和(98.5±8.9)cm,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组[分别为(25.3±3.2)kg/m2、(139.4±20.6)mmHg、(89.5±11.9)mmHg和(90.8±9.7)cm,P<0.05];胆石症组患者血GLU和TG水平分别为(6.8±1.7)mmol/L和(1.7±1.4)mmol/L,显著高于非胆石症组[分别为(5.9±1.6)mmol/L和(1.6±1.3)mmol/L,P<0.05],而血HDL水平为(1.2±0.4)mmol/L,显著低于非胆石症组[(1.5±0.6)mmol/L,P<0.05];将是否患胆石症作为应变量,将BMI、收缩压、舒张压、腰围、GLU、TG、HDL作为自变量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血GLU和TG是老年人群胆石症患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代谢综合征和老年新发胆石症呈正相关,腰围、GLU及TG是老年新发胆石症患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 经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林建寿;赵思娟;陈荣吉;王新栋;樊海宁

    目的 探讨经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1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然后行胆总管探查.在观察组,行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在对照组行放置T管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胆汁漏、肠道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6.1±10.2)mL,与对照组[(32.2±13.2)mL,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为(96.6±21.5)min,与对照组[(91.5±19.1)min,P>0.05]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4±0.5)d,显著短于对照组[(2.3±0.5)d,P<0.05];引流管放置时间为(5.5±1.6)d,显著短于对照组[(90.8±2.3)d,P<0.05];住院时间为(7.4±1.4)d,显著短于对照组[(9.5±2.4)d,P<0.05],但住院费用为(38822.2±4019.7)元,显著高于对照组[(26744.5±3277.7)元,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胆汁引流量为(267.3±102.8)mL,与对照组[(266.5±112.6)mL,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 d,胆汁引流量为(221.3±12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313.3±117.6)mL,P<0.05];术后3 d,胆汁引流量为(191.9±138.5)mL,显著少于对照组[(270.8±121.8)mL,P<0.05];两组引流失败、胆汁漏、肠道出血和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8.4%对12.2%,P>0.05).结论 采用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缩短了带管和住院时间,但需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 2018年《实用肝脏病杂志》精彩回顾

    作者:范建高

    2018年《实用肝脏病杂志》在各位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的关心和帮助下,期刊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再创佳绩.根据新《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数据,本刊的扩展影响因子(2.086)在消化病学专业期刊排名中名列第二,核心影响因子(1.157)在16本消化病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三,在202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203位.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8版)公布的数据,在107种内科学期刊中本刊复合影响因子(1.397)排名第14位,综合影响因子(1.223)排名在第12位.为此,感谢所有为本刊做出贡献的编者、作者、读者以及幕后支持我们的专家学者.

实用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