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实用肝脏病杂志

实用肝脏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 실용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069
  • 国内刊号: 34-12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0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周天仇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患者随访观察

    作者:陈尚军;蒋蒙;金生源

    目的:观察在停止核苷类药物(NUCs)治疗后,CHB 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方法收集接受 NUCs 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 CHB 患者79例,其中 HBeAg 阳性患者47例,HBeAg 阴性患者32例。接受拉米夫定(LAM)治疗者33例、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者27例、恩替卡韦(ETV)治疗者19例。观察停药48 w 患者生物化学和病毒学指标的反弹情况。结果在79例接受 NUC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 CHB 患者,在停药48 w 时 HBV DNA 转阳43例(54.4%)。在 HBeAg 阳性患者,HBV DNA 转阳26例(55.3%),在 HBeAg 阴性患者,HBV DNA 转阳17例(5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 LAM、ADV 和 ETV 治疗患者在停药后血清 HBV DNA 转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8 w 时 ALT 再次升高36例(45.6%)。在 HBeAg 阳性患者,ALT 再次升高20例(42.6%),在 HBeAg 阴性患者,ALT 再次升高16例(5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LAM、ADV 和 ETV 治疗的患者血清 ALT 再次升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 NUCs 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 CHB 患者,不管应用现有的何种药物,在停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对这些患者的再治疗问题值得研究。

  • 拉米夫定联合 TACE 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明贤;刘尚忠;李少明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5例HBV DNA 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5例观察组患者在行 TACE 术后常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30例对照组仅行 TACE 术。两组患者均在术后4 w 应用 SF-36量表进行生存质量问卷,术后24 w 和48 w 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在术后4 w,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躯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5.4±14.3)和(63.8±10.3),P<0.01],躯体角色功能分别为[(69.8±15.2)和(44.0±16.7),P<0.01],躯体疼痛[(63.4±16.5)和(60.6±13.5),P>0.05],心理健康[(63.1±8.7)和(54.1±7.3),P>0.05],精力[(60.8±8.1)和(54.5±7.4),P>0.05],社会功能[(79.5±12.4)和(62.1±9.3),P<0.01],情绪角色功能[(65.2±9.7)和(50.0±8.6),P<0.01],总体健康[(64.8±8.6)和(51.5±7.8),P<0.01];观察组24 w 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8.6%对73.3% P>0.05),观察组48 w 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4.3%对50%,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 TACE 治疗有利于改善肝癌患者近期部分生存质量,提高患者1 a 生存率。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张淑娥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96周的疗效,以探讨理想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法选择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44例和联合治疗组42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96 w 的疗效。结果在96 w 治疗结束时,恩替卡韦治疗患者 ALT 复常率、血清 HBV DNA 阴转率和 HBeAg 阴转率分别为95.5%、84.1%和38.6%,而联合治疗患者则分别为88.1%、42.9%(P<0.05)和31.0%;两组均无患者血清 HBsAg 转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对于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始抗病毒治疗在96 w 时的病毒学应答率显著优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

  •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临床与病理学表现分析

    作者:闫春伟;李艳静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救治的60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对其中30例进行手术切除,回顾分析其临床和病理学表现。结果本组患者26例无明显症状,34例有右上腹隐痛或闷胀不适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中央瘢痕处搏动的血流。 CT 检查呈现等密度或低密度包块,少数病变呈现低密度中央瘢痕。在增强扫描时,病灶迅速强化,在动脉期呈现中央低密度的星状瘢痕为其特异性表现;在病理学上,病灶边界清晰,呈分叶形状,切面颜色有灰白色、淡黄色或黄白色。在镜下,纤维结缔增生组织对大量结节状排列的正常肝细胞进行包绕,纤维组织、畸形血管于病变内部形成星芒状的瘢痕,由病变内部向外延伸,病变内部不含有正常的中央静脉和门静脉分支。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作出诊断,对排除恶性肿瘤困难或病灶在短期内增大的患者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 拉米夫定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林伦;吴斌;何文涛;程云峰;冯岚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 HBeAg 阳性 CHB 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联合应用 LAM和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 LAM。结果在治疗12 w,治疗组患者血 TBIL、ALT、AST 分别为(21.3±10.3)μmol/L、(32±24)U/L、(30±26)U/L,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9.8±13.6)μmol/L、(53±95) U/L、(57±68)U/L,P<0.05];在治疗48 w,治疗组患者 TBIL、ALT、AST 复常率分别为94.3%、97.1%和91.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93.7%、93.7%和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 HBV DNA 阴转率和 HBeAg/抗 HBe 血清转换率分别为91.4%和37.1%,与对照组71.9%和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 HBeAg 阴转率为45.7%,也高于对照组的15.6%(P<0.01)。结论 LAM 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肯定,在肝功能恢复速度、HBV DNA 和 HBeAg 阴转率及 HBeAg/抗-HBe 血清转换率方面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苏煜;周志鸿;王强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47例中晚期 PLC 患者被分为对照组(n=22例),仅采用 TACE 治疗,和观察组(n=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灌注。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 VEGF 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2.0%)明显高于对照组(45.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直径[(4.0±1.1)cm 和(4.9±1.4) cm]较治疗前[(6.4±2.2) cm 和(6.3±2.5)cm]明显缩小(P<0.05),KPS 评分[(93.6±10.2)和(85.4±8.7)]则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 Child-Pugh 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1周血清 VEGF 水平分别为[(365.2±141.7) ng/ml 和(354.7±152.8) ng/ml],治疗后血清VEGF 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在术后3 w 达到低点[(101.8±54.2) ng/ml],随后逐渐升高,但术后7 w 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在术后1周达到低点[(246.4±72.3)ng/ml],随后逐渐升高,术后7 w 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 TACE 治疗中晚期 PLC 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缩小肿瘤直径,改善 KPS 评分,并明显降低血清 VEGF 水平。

  • 术前血清 miR-221水平对肝细胞肝癌 R0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作者:郭晓东;余灵祥;李瑞生;周艳贤;郭超楠;杨美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血清 miR-221水平与 R0切除术后患者生存和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行 R0切除术治疗的78例 HCC 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检测血清 miR-221水平,并分析血清 miR-221水平与 HCC 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8例高分化 HCC 患者血清 miR-221水平为(6.4±2.2),而39例低分化患者为[(11.5±4.3),P<0.05],13例血清 AFP<20μg/L 患者血清 miR-221水平为(5.9±3.6),而65例血清 AFP>20μg/L 患者为[(9.6±2.9),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肝硬化有无、肿瘤大小、Child- Pugh 分级间无明显差异(P>0.05);78例 HCC 患者在 R0切除术后血清 miR-221相对水平(3.49±0.73)较术前(8.95±1.57)显著降低(P<0.05);高水平组1 a 生存率为45.3%(24/53),低水平组为72.0%(18/25,P<0.05);高水平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生存期(MOS)分别为10.7个月和14.2个月,而低水平组则分别为15.3个月和19.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 miR-221水平与 HCC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术前血清高水平提示 HCC 患者在 R0切除术后仍预后不良。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免疫学指标特征分析

    作者:张文忠;杨跃杰;崔二平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自身抗体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SM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AMA-M2;采用 BD FACSCalibur 流式细胞仪检测 T 细胞亚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37例 PBC 患者 NK 细胞计数比正常人明显减少[(9.57±4.85)%对(21.5±28.60)%,P<0.05];PBC 患者血 IgM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228.55±49.17)mg/dL 对(108.06±64.66) mg/dL,P<0.05];在37例 PBC 患者中,AMA、AMA-M2、ANA、SMA 阳性分别为37例(100%)、20例(54.05%)、29例(78.37%)和10例(27.02%)结论 PBC 患者免疫学指标异常表现在自然杀伤细胞减少,免疫球蛋白 M 升高。

  • 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观察

    作者:任涛;徐立;宦徽;刘超;刘秋梅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片和拉米夫定治疗,观察48 w 的疗效。结果140例 CHB 患者经联合治疗48 w 后,40例(28.6%)患者在血清 HBV DNA降低后出现反跳;72例(51.4%)降至检测限以下;26例(18.6%)HBV DNA 水平下降,但始终未阴转;2例(1.4%)患者血清 HBV DNA 长期维持在原水;在治疗3 m 时,患者血清 HBV DNA 和 ALT 水平分别为(4.11±0.97) lg 拷贝/毫升和(147.01±81.33) U/L;在治疗6 m 时,HBV DNA 和 ALT 水平分别为(3.52±2.04) lg 拷贝/毫升和(80.07±22.35) U/L;在治疗12 m 时,HBV DNA 和 ALT 水平分别为(5.01±2.88)lg 拷贝/毫升和(77.34±21.02)U/L。结论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满意。

  • NLRP3炎症小体在肝脏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彤(综述);韩涛(审校)

    炎症小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的多蛋白复合物,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之一。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NOD-like receptors,NLRs)中,NLRP3炎症小体主要是由 NLRP3、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和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等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具有调节免疫和抗微生物等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在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主要介绍 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通路、作用机制、表达调控及其与肝脏疾病发病的关系。

  • 脂质代谢相关新基因与肝肿瘤发生研究进展

    作者:谢棒祥(综述);朴正福(审校)

    研究发现,恶性肿瘤存在基因异常和代谢异常,后者表现在能量代谢的异常较突出,而作为肿瘤能量来源底物的脂肪酸代谢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讨论了与脂质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如 ALDOC、TUBB5、ANXA2、FABP4、ApoA1和 AOP1,CIDE 家族蛋白(Cidea、Cideb、Fsp27),在产生癌症相关性恶病质中起关键作用的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长链酰基辅酶 A 脱氢酶(ACADL),SCD1、FASN 或 ACC1等。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能量代谢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根据这种区别以能量代谢途径上的某个分子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是完全有可能的。

  • 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作者:涂传涛(综述);王吉耀(审校)

    曲张静脉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三十余年来,尽管对其治疗取得了进展,但其相关病死率仍达15%~20%左右。不仅如此,曲张静脉出血常导致肝功能进一步的恶化,也是诱发肝硬化其他并发症的共同启动因素。因此,预防曲张静脉首次出血与再出血是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和食管曲张静脉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onselective beta-blockers, NSBB)因具有明确地降低肝静脉压力剃度的作用,被推荐用于预防曲张静脉首次出血和再出血。尽管该类药物具有耐受性好、口服方便和经济实惠的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因存在副作用和潜在的不良作用,一般推荐应有选择地用于那些高危的曲张静脉患者。

  • 医院丙型肝炎感染防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姚麟;连晓鹏(综述);杨扬(审校)

    本文旨在探讨医院开展丙型肝炎院内感染防控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建立相对规范、完善的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丙型肝炎院内感染的防控效果。我院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引进联络员制度,充分做好患者知情同意等工作,使医务人员及患者提高了对丙型肝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各相关科室之间形成较为顺畅的联系与协作关系,使丙型肝炎院内感染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分析加强管理前2011年与加强管理后2012年比,全院非感染科抗 HCV 检测例数占全院手术例数的比例、非感染科抗-HCV 阳性人群 HCV RNA 检测率分别增长了5.87%和28.4%。可见,医院有能力也有必要,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加强丙型肝炎院内防控管理,保护医患人员的安全与权益。

  • 饮食预防肝癌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阁;蒋梅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降低肝癌发病率的预防措施非常必要[1]。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HBV/HCV感染、黄曲霉素暴露及肝硬化等,而吸烟、饮酒、肥胖和糖尿病等也可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近几十年来,饮食习惯与癌症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肝癌研究中发现,一些常见饮食(如肉、蔬菜、水果、咖啡及茶等)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肝癌 饮食 饮料 预防
  • 肝硬化患者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曹海霞;范建高

    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包括蛋白质营养不良(PM)、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PEM)以及混合型营养不良等三种类型,以PEM为常见。营养不良的发生常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食物摄入不足及合成和吸收障碍、高分解代谢状态和营养物质代谢障碍等。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80%[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则几乎100%有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但增加肝硬化患者腹腔积液、感染以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并增加全因病死率。正确评估肝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并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不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疾病负担,而且可以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2,3]。因此,临床医生必须重视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

  • 酒精性肝病的营养支持

    作者:王迎春;孔维宗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1]。ALD的治疗原则是戒酒和营养支持,减轻ALD的严重程度;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和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其并发症[2,3]。合理的营养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Mendenhall C et al[4]认为ALD病死率的上升与营养不良的程度相关。长期营养失调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使肝脏的解毒能力和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因而肝功能更易受到损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5]。早期的临床营养支持多侧重于对热卡和多种基本营养素的补充,而现代临床营养支持已经超越了以往提供能量、恢复“正氮平衡”的范畴。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功能支持发展,发挥着“药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6]。多项临床研究提示,营养支持能够改善ALD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中长期的病死率[7]。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饮食治疗

    作者:曹海霞;范建高

    随着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的盛行、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多坐少动生活方式的流行,肥胖、糖尿病及其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已成为愈来愈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1~6]。在重度肥胖症患者中,NAFLD的发病率高达90%,其中20%~30%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高达8%患者已发展至肝硬化阶段[1~5]。NAFLD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6]。大部分NAFLD患者均有超重或近期体质量增加,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NAFLD常见的危险因素[6,7]。当前,NAFLD的治疗仍主要包括饮食、运动、药物以及减肥手术治疗等综合措施,其中通过饮食和营养治疗降低体质量是NAFLD综合治疗的基础和核心,也是防治NAFLD伴随的代谢性疾病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7~12]。一方面,节制饮食或联合体育锻炼及改变不良行为是成功减肥有效的方式;另一方面,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不均衡的营养成分摄入不仅是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而且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因此,饮食和营养治疗是NAFLD综合治疗方案的基本要素。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获极快速病毒学应答的初治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丁岗强;康谊;尚佳;刘俊平;魏群锋;肖二辉;曾艳丽

    目的:观察获得极快速病毒学应答的初治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继续接受36 w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基线 HCV RNA 水平>400000 IU/ml、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w)联合利巴韦林(1000~1200 mg/d)治疗2 w 后 HCV RNA 阴转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36 w 和48 w 治疗,在停药后随访24 w,观察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患者,两组各20例。治疗36 w 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和复发率分别为100%(20例)、90%(18例)和10%(2例),治疗48 w 患者 ETVR、SVR 和复发分别为95%(19例)、90%(18例)和5.3%(1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0例患者,基线 HCV RNA 水平与 SVR 呈负相关(OR=0.422,95%CI 为0.05~0.29,P=0.007);在治疗36 w 患者,基线 HCV RNA<6×107IU/ml 患者 SVR 显著高于 HCV RNA≥6×107IU/ml 患者(P=0.005),但在治疗48 w 患者,未发现这种差异(P=0.063)。结论对于基线 HCV RNA 水平>400000 IU/ml 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如在2 w 时获得病毒学应答,治疗36 w 疗程与48 w 疗程的 SVR 相当。

  • 80例慢性 HBV 感染者临床与肝组织病理学分析

    作者:徐葵花;常海宁;承泽农;赵守松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特征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在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住院行肝活检的80例慢性 HBV 感染者,常规检测血清 HBeAg 和 HBV DNA 水平,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肝组织学改变。结果50例 HBeAg 阳性和30例 HBeAg 阴性患者年龄分别为(28.52±9.10)岁和(39.37±10.14)岁,HBV DNA 载量分别为(7.79±0.73)lg 拷贝/毫升和(4.52±1.67)lg 拷贝/毫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00±0.57)和(1.27±0.45),纤维化程度分别为(0.38±0.57)和(1.07±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HBsAg 表达强度免疫染色评分(ISS)分别为(0.93±0.92)和(0.77±0.93),HBcAg 分别为(1.58±0.88)和(1.63±0.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年龄≥40岁和35例年龄<30岁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32±0.48)和(0.69±0.58),纤维化程度分别为(1.00±1.27)和(0.40±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男性和28例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12±0.55)和(1.07±0.54),纤维化程度分别为(0.71±0.82)和(0.50±0.96),肝组织 HBsAg 表达强度(ISS)分别为(0.89±0.89)和(0.82±1.00),HBcAg 分别为(1.44±0.94)和(1.24±1.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年龄≥40岁且 HBeAg 阴性的血清 ALT 低于2×ULN 的慢性 HBV 感染者,应及早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进行正确的病情评估。

  •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位点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贾德兴;冯静;李萍;伦秀英;于贤杰

    目的:对应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后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模式的变化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在142例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中,给予72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70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冶疗,在72例对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中,给予36例联合拉米夫定、另36例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各组均治疗48 w,测定和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 HBV DNA 聚合酶逆转录区相关变异位点变化。结果在拉米夫定初治发生耐药的患者中,发生 M204V 和 IL180M 变异率分别为98.6%(140/142)和56.3%(80/142),接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 HBV DNA 阴转率为86.1%,与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97.1%)比,无显著性差异;在阿德福韦酯初治发生耐药的患者中,A181V 和 N236T 变异频率分别为63.9%(46/72)和52.8%(38/72),接受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患者 HBV DNA 阴转率为52.8%,显著低于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组(77.8%,P<0.05);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36例患者中,19例(52.8%) HBV DNA 阴转,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36例患者中,28例(77.8%)患者 HBV DNA 阴转,差异具有显著性(x2=4.963,P<0.05)。结论以 rtM204变异为主的拉米夫定耐药在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挽救治疗后疗效确定;以 rtA181变异为主的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在接受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后的疗效优于联合拉米夫定。

  • 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吕玉凤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诊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6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8例,采用2HRZE/4HR 及半年化疗疗程,观察组58例患者采用3HESG/9HEG 及一年化疗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率、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8.3%、87.9%、94.8%、93.1%和79.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7.9%、65.5%、75.9%、72.4%和54.3%);观察组患者 AST、ALT、TBIL、ALB、INR、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51.7±6.8) U/L、(52.3±7.2)U/L、(26.4±5.7)μmol/L、(37.8±7.6)g/L、(1.1±0.4)、(16.7±5.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9.3±12.1)U/L、(70.5±11.3)U/L、(36.5±4.3)μmol/L、(48.5±9.2) g/L、(1.5±0.6)和(28.9±10.3)d];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3%和3.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2.1%和15.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出现时间为(35.7±9.6)d,显著晚于对照组[(17.4±8.2)d,P<0.05]。结论3HESG/9HEG 及一年化疗疗程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显著,肝损害发生率低、发生时间晚且损伤轻,值得进一步验证。

  • 血清 HBsAg 滴度监测对恩替卡韦治疗的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答反应的预测价值

    作者:郑盛;唐映梅;杨晋辉

    目的:探讨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 HBsAg 滴度的动态变化对恩替卡韦(ETV)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肝病中心住院及门诊接受 ETV(0.5mg/d)治疗的HBeAg 阳性 CHB 患者78例,随访1年。于抗病毒治疗的0、3、6、9和12 m 分别收集患者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各时间点的 HBsAg 和 HBeAg 滴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血清 HBV DNA 载量;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分析 HBsAg 与 HBV DNA 水平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测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和确定佳临界值。结果在78例患者中,69例(88.5%)患者发生病毒学应答(VR),9例未发生病毒学应答;VR 组患者基线 ALT水平[(141.8±27.2)IU/ml]与未发生 VR 患者[(136.2±29.7)IU/ml]比,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93);HBV DNA [(6.7±1.0)lg IU/ml]明显低于未发生 VR 患者[(7.6±0.8)lg IU/ml,t=-2.27,P=0.033];HBsAg 滴度与未发生 VR患者比,无统计学意义[(3.8±0.6)lg IU/ml 对(4.0±0.4) lg IU/ml,t=-1.75,P=0.094)];HBsAg 与 HBV DNA 水平呈正相关(r=0.45,P=0.02);HBsAg 在治疗开始的前3个月下降较快,3个月后下降较缓慢,从基线到治疗3个月时, VR 组患者较未发生 VR 患者 HBsAg 下降更快[(0.3±0.2) lg IU/ml 对(0.2±0.1) lg IU/ml,t=2.245,P=0.035)];在治疗3个月时,lg HBsAg 滴度的 ROC 曲线下面积大(AUC=0.840,P=0.005),临界值为3.85 lg IU/ml 的 Youden 指数大(0.602),其诊断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78.7%。结论 ETV 治疗3个月时 lg HBsAg≤3.85 lg IU/ml 可作为预测 ETV 治疗1年发生病毒学应答的指标。

  • Rac1对 L02肝细胞株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晖晖;张峰;沈珊珊;诸葛宇征

    目的:检测 Rac1在 TGF-β1诱导的 L0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活性的 Rac1质粒 pExRed-NLS Flag(空载体组)、pExRed-NLS Flag Rac1(野生型 Rac1组)、pExRed-NLS Flag Rac1T17N(显性负调控 Rac1组)、pExRed-NLS Flag Rac1G12V(持续活化型 Rac1组)瞬时转染L02细胞,经5 ng/ml TGF-β1处理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融合蛋白 Flag-Rac1表达,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 Ck8和 Vimentin 表达,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及 Transwell 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使用不同浓度的 Rac1特异性抑制剂 NSC23766处理 L02细胞,采用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 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四组质粒均成功瞬时转染到 L02细胞中;与空载体组和野生型 Rac1组比,持续活化型 Rac1转染细胞Vimentin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CK8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迁移能力增加;与空载体组和野生型 Rac1组比,显性负调控 Rac1转染细胞 Vimentin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K8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细胞迁移能力降低(P<0.05);在NSC23766处理 L02细胞后,细胞增殖被抑制,但各处理组细胞凋亡无明显差异。结论 Rac1可促进 TGF-β1诱导的 L02肝细胞株上皮间质转化和细胞增殖,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 重度创伤性脑损伤致应激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 P4502El 水平变化

    作者:李静;李毅;刘天会;尤红;徐有青

    目的:研究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诱导的应激性肝损害(HSI)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 P4502El (CYP2E1)的变化。方法取40只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A 组)和 TBI 组,采用改良的 Feeney 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 TBI 大鼠模型;于颅脑致伤后6、12和24 h,检测各组血清 ATL、AST 水平和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在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采用 RT-PCR 和 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各组肝组织 CYP2E1 mRNA 和蛋白表达。结果在 TBI 后6和24 h,各组大鼠血清 ALT 较基线水平[(42.2±8.1) U/L]明显升高[分别为(83.0±10.3) U/L 和(1204.5±146.6) U/L,P<0.01)];伤后12 h 血清 AST 较基线[(44.0±7.2) U/L]升高[(280.4±53.3) U/L,P<0.01)],于24 h 达峰值[(790.3±114.5) U/L];伤后6 h MDA 较基线[(5.2±0.2) nmol/mg]明显升高[(14.2±0.2) nmol/mg,P<0.05],24 h 达峰值[(56.3±0.5) nmol/mg];伤后24 h 肝组织损伤严重,可见肝小叶结构不清,肝窦明显扩张,散在肝细胞点状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伤后6 h 肝组织 CYP2E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基线水平[分别为(0.28±0.02)和(61.68±0.60)]明显增加[(0.89±0.05)和(120.24±1.22),P<0.05],在24 h 达峰值[分别为(1.50±0.02)和(200.40±2.61),P<0.01]。结论 CYP2E1可能参与了 TBI 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引起 HSI。

  • 草苁蓉乙醇提取物对 NAFLD 大鼠肝脏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松美;刘霞;吴煜良;刘旭明;殷思纯;龙尧

    目的:探讨草苁蓉乙醇提取物(BREE)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构建大鼠 NAFLD 模型,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FLD 模型组和 BREE治疗组(500 mg·kg-1·d-1)。在用药8 w 末,处死动物,留取血清,采用 ELSIA 法检测肝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采用 HE 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和检测肝组织 NF-kB/p65表达。结果 BREE 治疗组大鼠血清 ALT [(39.47±20.26)U/L]和 AST[(46.48±18.52)U/L]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79.32±19.05)U/L 和(88.35±17.46)U/L,P<0.01],而血清还原性谷胱甘肽[(349.43±45.52)mg/L]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265.38±28.57) mg/L,P<0.01];BREE 治疗组大鼠肝组织 NF-kB/p65阳性表达[(15.49±4.78)%]和羟脯氨酸含量[(14.28±3.08) mg/g]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分别为(87.54±6.59)%和(35.47±4.53)mg/g,P<0.01],同样,IL-1β、TNF-α和 IL-6水平[分别为(34.51±5.61) pg/mL、(45.37±7.03)pg/mL)和(18.98±5.04)pg/mL]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分别为(78.25±6.51) pg/mL、(85.64±6.25) pg/mL、(29.19±4.82) pg/mL,P<0.01];BREE 处理组动物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BREE 能明显改善 NAFLD 大鼠肝功能和肝组织胶原沉积,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 NF-κB/p65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 欢迎订阅《安徽医学》

    作者:

    《安徽医学》系安徽省卫生厅主管,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SN:1000-0399,CN:34-1077/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6-22,每期定价10元,全年120元。《安徽医学》经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皖继医[2010]3号),订阅并答题可获省级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全年12分)。每3期为1个学习单元(附有1个答题卡),每个学习单元3分,全年共分4个单元。

  •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年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实用肝脏病杂志》是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肝脏病防治研究专业学术性期刊。创刊17年来,我们始终注重联系基础理论、服务临床实践、鼓励学术创新和兼顾继续教育,为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和理论探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们荣幸邀请庄辉院士、曾明德教授等资深专家担任本刊的顾问和名誉总编辑,还邀请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委魏来教授和候任主委段钟平教授以及中华内科学会候任主委厉有名教授担任共同主编和副主编,以及充满青春活力和智慧的中青年专家加入到本刊编委队伍。众多专家学者的积极加盟和无私奉献,给我们增添了办好杂志的信心和力量,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读者、作者遍布全国各地。

  •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年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刊号ISSN 1001-5256,CN 22-1108/R。

  • 肝病营养问题再关注

    作者:段钟平

    目前,我国肝病营养问题呈现两级分化的特点。一方面,随着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以及多坐少动生活方式的盛行,肥胖、高脂及其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一般人群的发病越来越常见;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的消瘦、乏力、低蛋白等营养不良问题日渐突出。广义的营养不良包括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我们通常所说的营养不良更多的是指营养不足(undernutrition),而在我国多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肝组织胰腺衍生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杨帆;李良平

    目的:研究胰腺衍生因子(PANDER)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和肝组织的水平。方法纳入经肝组织病理学活检证实的 NAFLD 患者41例,以及20例正常人(NC),根据 NAFLD 活动性积分(NAS),将 NAFLD 患者分为单纯性脂肪肝(NAFL)10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31例。采用 ELISA 法检测受试者血清和肝组织 PANDER 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肝组织 PANDER mRNA 水平的变化。另外,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人体测量学、生化及代谢指标,分别比较 PANDER 水平及与其相关性。结果 NAFLD 患者血清 PANDER水平为(3.38±1.99) ng/ml,较 NC 组[(0.94±0.60) ng/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 患者肝组织PANDER 水平为(3.27±2.49) ng/ml,显著高于 NC 组[(0.98±0.73) ng/ml,P<0.05];NAFL 组和 NASH 组血清PANDER 水平分别为(3.42±2.39)ng/ml 和(3.36±1.91)ng/ml,肝组织 PANDER 水平分别为(2.33±1.52)ng/ml 和(3.58±2.68)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 PANDER 与肝组织 PANDER 水平、BMI、腰围、臀围、TG、FBG、FINS、HMOA-IR 的相关系数分别0.425、0.643、0.637、0.375、0.411、0.487、0.512和0.547,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IAI(r=-0.544)、HDL-C(r=-0.396)呈负相关(P<0.05);肝组织 PANDER 水平与血清 PANDER 水平、BMI 和腰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5、0.379和0.427,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 PANDER 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参与 NAFLD 的发生与发展。

  • 健康体检成人 FibroScan 检测肝脏硬度值与受控衰减参数的相关分析

    作者:卢加发;刘文斌;潘勤;陈光榆;沈峰;章瑞南;朱婵艳;陈一铭;张舒宜;吴佳瑜;范建高

    目的:探讨普通人群肝脏硬度测量值(LSM)与受控衰减参数(CAP)之间的关联,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207例成功进行 FibroScan 检查的健康体检者,获取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腰高比(WHtR)资料,分析其 LSM 和 CAP 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人群 LSM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 BMI≥24 kg/㎡的受试者,其 LSM 和 CAP 值分别为(4.60±1.15)kPa 和(245.24±55.37)dB/m,均显著高于 BMI<24 kg/㎡的受试者[(4.25±1.23) kPa 和(215.82±55.47) dB/m,P<0.001];WHtR≥0.50的受试者 LSM 和 CAP 分别为(4.52±1.22) kPa 和(247.04±57.78)dB/m,亦均高于 WHtR<0.50的受试者[(4.19±1.15) kPa 和(204.65±52.25) dB/m,P<0.05];男性受试者 LSM 和 CAP 值亦均高于女性受试者[(4.53±1.23) kPa 和(4.11±1.08) dB/m 对(4.11±1.08) kPa 和(220.08±57.88) dB/m,P<0.05];年龄≥50岁的受试者 CAP 值[(246.56±59.06) dB/m]高于年龄<50岁的受试者[(222.88±56.60) dB/m];LSM 与 CAP 值呈显著性正相关(r=0.26,P=0.0002);进一步对各组人群分析发现,在BMI≥24 kg/㎡、WHtR>0.50、男性受试者和年龄≥50岁的受试者中,LSM 与 CAP 值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其中在 BMI≥24 kg/㎡组人群,两者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r=0.37,P<0.01);通过相关分析发现,LSM 和 CAP 均与BMI、WHtR 和性别相关(P<0.05);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LSM 与 CAP 参数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20,P=0.0045);在体质量指数≥24 kg/㎡的超重或肥胖的受试者中,肝脏硬度值和受控衰减参数的相关性更强(r=0.37,P=0.0003)。结论普通人群 LSM 与 CAP 均受 BMI、WHtR 和性别的影响,并且两个参数之间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其相关存在的确切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近10年4种常见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邹正升;李保森;黄昂;滕光菊;孙颖;王晓霞;常彬霞;李进

    目的:对比分析住院的4种常见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近10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 SPSS18.0软件对近10年收治的12508例各种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较多,分别占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35.1%和32.1%;住院的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占总的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10年间分别上升了2.4倍、2.3倍和2.1倍;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男性占绝大多数,分别为97.7%和77.7%,而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女性占绝大多数,分别为84.3%和57.9%(P<0.01);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平均年龄为(47.6±10.6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平均年龄为[(35.9±14.1)岁,P<0.01],酒精性肝病和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年龄分布集中在40~49岁,分别占37.1%和25.0%,而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年龄分别集中在50~59岁和30~39岁,分别占33.7%和25.3%(P<0.01)。结论住院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占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须重视该类疾病的诊治,加强早期干预。

  • 近1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热点共词聚类分析

    作者:张桐硕;冀润利;夏时海;向晓辉

    目的:了解中国近10年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题结构。方法以2014年2月为检索节点,对“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CSCD)”中2004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录的有关 NAFLD研究文献中的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词频分析、因子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等方法,应用 Excel 2010和 SPSS17.0统计软件对这些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标注关键词的 NAFLD 相关文献852篇,截取的40个高频关键词涵盖全部相关论文数的70.2%;经共词聚类分析归纳出有关 NAFLD 研究中的9个研究热点:胰岛素增敏药物、超声检查、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动物模型、发病机制及中医药疗法、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基因水平和临床诊治研究。结论本文归纳出的9个研究热点涵盖了近10年在 NAFLD 研究领域的中文文献,了解它们的进展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扩展。

  • 世界胃肠病组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简介

    作者:丁雯瑾;范建高

    1前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已成为西方国家头号肝病,其发病率在20年内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其他慢性肝病的患病率基本稳定,甚至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NAFLD/NASH 高发病率在中东、远东、非洲、加勒比海地区、美国和拉丁美洲均有存在。

  • 102例住院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少锋;马雄

    目的:分析住院的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详细记录和分析102例住院的AILD 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肝脏穿刺检查和治疗方案。结果102例(新增54例,复诊48例)AILD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32±12.87)岁,性别比为女/男=5.8/1;5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和2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8.38±13.88)岁和(54.95±14.33)岁,男女比例分别为1/9.4和1/4,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新增的54例患者中,22例行肝穿刺的 AIH 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565.3±482.9) U/L,显著高于5例行肝穿刺的 PBC 患者[(75.5±25.0) U/L,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M 为(1.63±0.8)g/L,显著低于 PBC 患者[(4.49±1.2)g/L,P<0.05];AILD 患者早期诊断困难,肝脏穿刺是新增确诊患者的常见住院原因;复诊患者的住院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因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症占首位,同时治疗方案要求个体化。结论 AILD 住院患者病情复杂、危重,难诊难治,肝脏病理学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复合蛋白营养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及肝功能的变化

    作者:陈婷;于静;张建民

    目的:观察复合蛋白营养剂对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 PEM 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基线均不存在相关并发症,分为复合蛋白营养剂组25例及对照组15例。复合蛋白营养剂组给予新型夜间加餐(原味酸牛奶200g+复合蛋白营养剂15g)配合一般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记录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情况下,与治疗前相比,复合蛋白营养剂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在6周末,对照组患者白蛋白为(30.2±3.2)g/L,显著低于治疗组[(33.6±3.7) g/L,P<0.05],前白蛋白为(122.10±24) g/L,显著低于治疗组[(159.0.6±30.4) g/L,P<0.05],淋巴细胞数为(1.08.10±0.31)×109/L,显著低于治疗组[(1.36±0.26)×109/L,P<0.05],并发症发生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蛋白营养剂可以改善存在 PEM 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有可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实用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