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实用肝脏病杂志

实用肝脏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 실용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069
  • 国内刊号: 34-12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0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周天仇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作者:刘玉玲;冯振清;贾秋龙;甄增国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在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和同期住院的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未发生SBP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纤维化指标.结果 SBP组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分别为307.4±20.2μg/L、230.6±20.3μg/L、251.3±16.3μg/L、472.6±22.6μg/L,均显著高于非SBP组(269.8±16.5μg/L、181.6±17.9μg/L、215.6±13.3μg/L、436.1±20.3μg/L(均P<0.05);SBP组血清和腹水ALB水平分别为23.3±2.2 g/L和10.0±1.3g/L,均显著低于非SBP组(28.9±2.7 g/L和15.9±1.5 g/L(均P<0.05);SBP患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均与ALB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SBP时可能影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

  • 三维适形放疗放射野布局对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放射性肝损伤的影响

    作者:王琴;张东成;董超;桂东;郝文胜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布野对放射性肝损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给予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DCRT治疗,其中36例采用多野,即≥5个共面/非共面照射野,另36例采用少野,即≤4个照射野治疗.处方剂量在35~60 Gy/8~30次,治疗后定期复查,根据肝功能情况记录急性和晚期放射性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少野治疗患者急性放射性肝损伤发生率为36.1%,显著低于多野的97.2%(P<0.01);少野治疗患者3级和4级晚期放射性肝损伤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多野的33.4%(P<0.01).结论 少野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能减少放射性肝损伤发生率或减轻严重程度.

  • 细菌感染诱发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60例回顾性研究

    作者:花兴萍;朱蔚岗;刘明水

    目的 总结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HE)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由细菌感染诱发的肝性脑病和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HE患者血清白蛋白为(24.3±6.1)g/L,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的(26.8±3.9)g/L;肝硬化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酐、INR和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12.6±18.5)U/L、(79.7±23.0)μmol/L、(71.5±16.1)μmol、(1.9±0.4)和(6.8±2.5)×109/L,明显低于HE组的(201.3±59.4)U/L、(112.6±33.4)μmol/L、(98.6±26.4)μmol、(2.1±0.60和(10.9±2.7)×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和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发生3期和4期HE的比率显著高于泌尿系统或其他部位感染者(x2=13.34,P<0.001).结论 合并细菌感染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更容易诱发肝性脑病,应注意预防.

  • 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管军;徐烨

    目的 调查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青少年1222例,行超声检查诊断,常规行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青少年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1222名调查者中,发现NAFLD 142例;NAFLD组肥胖、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HOMA-IR均高于1080例非NAFLD人群(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RR:1.750,CI:2.215~2.317,P<0.001)、腰臀比(WHR,RR:1.135,CI:2.750~4.215,P<0.001、2型糖尿病(RR:1.317,CI:1.875~2.013,P<0.001)、TG(RR:1.415,CI:1.217~4.375,P<0.001)、HOMA-IR(RR:1.750,1.887~152.402,P<0.001)为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MI=25.48为诊断NAFLD的截断点,其敏感度为92.97%,特异度为80.28%,以WHR=0.835为诊断NAFLD的截断点,其敏感度为85.6%,特异度为83.8%.结论 出现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青少年往往已经存在NAFLD,应注意防治.

  •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张逸强;石贵福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消化科诊治的13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肝治疗,给予观察组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使用C3510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在治疗6个月,观察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2.2±0.6)lg 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分别为(32.9±5.7)μmol/L和(1.3±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9±6.2)μmol/L和(1.5±0.1),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8.7±3.8)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6±3.5)g/L,P<0.05];血小板计数为(98.1±3.4)×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4±3.2)×109/L(P<0.05);观察1年,观察组出现2例(2.9%)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例(2.9%)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出现4例(5.9%)腹膜炎,6例(8.8%)消化道出血和4例(2.9%)肝性脑病.结论 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 预防性应用头孢曲松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

    作者:杨兴平;陈和平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头孢曲松钠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 在9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48例对照组常规止血和护肝治疗,48例观察组同时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治疗.使用微生物分析仪行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 治疗1 w后,观察组感染和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4%和18.8%,明显低于对照组(35.4%和41.7%,P<0.05),两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6.3%对10.4%,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0.4%,共分离出致病菌10株,对照组为35.4%,分离出33株;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炎性反应.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臧玮;田立峰;邱芳;兰彦;李萍;田旭杰;唐承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85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分为两组,给予45例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40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结果 在治疗24 w末,两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在治疗48 w末,联合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较恩替卡韦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HBeAg阴转和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治疗组(P<0.05).结论 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提高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治疗安全.

  •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泽龙;王阳;张国志;陈俊卯;陈建立;王长友

    目的 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肿瘤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95例,其中47例接受TACE治疗,48例在TACE治疗后1月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病灶根除和生存率情况.结果 联合组术后病灶清除率、术后1 a生存率、2 a生存率分别为100.0%、83.3%和68.8%,均显著高于TACE组的53.2%、61.7%和46.8%(P<0.05),术后复发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1%(P<0.05);治疗后联合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TACE组(P<0.05);TACE组患者术后出现肺栓塞5例,肿瘤破裂出血2例,肺部感染3例,而联合组出现肺栓塞2例,肝断面胆瘘1例,肿瘤破裂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P<0.05).结论 在TACE术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PLC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变化

    作者:芮志莲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PD-1)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AIH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25例,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和PD-1分子受体(PD-L1)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人比,AIH血CD8+T细胞PD-1/PD-L1表达阳性百分比分别为(2.6±0.1)%和(2.1±0.8)%,明显高于健康人[(0.5±0.2)%和(0.4±0.1)%,P<0.01);10例男性AIH患者血CD8+T细胞PD-1/PD-L1表达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4±0.5)%和(2.3±0.6)%,显著低于15例女性患者[(3.8±0.8)%和(2.5±0.5)%),P<0.05);经皮质激素治疗4 w,25例AIH患者获得病情缓解.AIH患者在缓解期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3.3±0.2)%和(2.8±0.3)%.结论 AHI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升高,与疾病活动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

  •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和胸腺素β4水平变化

    作者:李洪智;郭鑫鑫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胸腺素β4水平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7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FP和胸腺素β4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在7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43例患者(57.3%)死亡,32例患者(42.7%)生存;入院时,生存组血清AFP和胸腺素β4水平分别为(194.2±13.5)μg/L和(914.1±29.5)μg/L,均显著高于死亡组的[(98.4±9.5)μg/L和(504.2±15.4)μg/L,P﹤0.05];以血清AFP大于或等于71.3μg/L为截断点,其预测患者在3个月内生存的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74.9%;以血清胸腺素β4大于472.7μg/L为截断点,其预测患者在3个月内生存的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69.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AFP和胸腺素β4水平对患者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两者水平越高,预后越好.

  • 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肝损害状况调查

    作者:李文琳;林秋玉;沈敏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感染致急性腹泻患儿肝损害发生状况.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幼儿腹泻160例,采用金标法检测血清RV抗原,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和IL-10水平.结果 本组诊断RV感染70例,非RV感染90例;在RV感染患儿,肝损害发生率为24.3%,明显高于非RV感染组的6.7%(P<0.05);32例1岁以上R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38例1岁以下患儿的15.8%(P<0.05);在RV感染组,53例肝功能检查正常者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分别为(4.47±1.38)pg/ml、(101.85±17.46)pg/ml、(24.53±5.37)pg/ml,明显低于17例肝功能损害者[分别为(5.83±2.06)pg/ml、(119.53±20.48)pg/ml、(29.38±6.43)pg/ml,P<0.05].结论 RV感染腹泻患儿往往会出现肝损害,尤其是1岁以下患儿,应注意防护.

  • 特利加压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的变化

    作者:庞国宏;李灵军;杨汝磊

    目的 比较奥曲肽和特利加压素分别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对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影响.方法 将73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给予醋酸奥曲肽或特利加压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检测肝静脉游离压(FHVP)、肝静脉锲入压(WHVP)及WHVP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1 w,两组止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RBC、Hb和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5~30 min两组FHVP、WHVP和HVPG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5 min观察组HVPG[(9.0±2.1)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7.4±1.2)mmHg],10 min、20 min和30 min观察组HVPG[(6.0±0.9)mmHg、(5.4±0.8)mmHg、(5.3±1.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8.1±1.6)mmHg、(7.8±1.5)mmHg、(7.2±1.4)mmHg](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对照组为19.44%,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奥曲肽和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奥曲肽可以快速降低HVPG,但作用时间短,特利加压素起效相对较晚,但作用时间长,持续降压效果较好.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uPAR和IP-1O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媛;曹维章;房荣;张建军;王兴宁;姚向波

    目的 探讨以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和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 65例接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度肝纤维化组37例和重度肝纤维化组28例.另选择同期20例肝移植供肝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血清suPAR和IP-1O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uPAR和IP-1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uPAR水平为4.5(1.8~10.5)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2.2(0.7~4.4)ng/ml,P<0.05);血清IP-10水平为255(71~455)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87(70~135)pg/ml,P<0.05);轻度纤维化患者血清suPAR和IP-10水平分别为3.5(1.7~5.5)ng/ml和215(68~408)pg/ml,显著低于重度纤维化患者的(5.2(1.8~9.2)ng/ml和290(106~525)pg/ml(P<0.05);以血清suPAR>4.2 ng/ml或IP-10>265 pg/ml为截断点,其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42和0.698,其敏感性分别为67.86%和64.29%,特异性分别为78.34%和72.97%.结论 血清suPAR和IP-10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影响HBeAg血清转换的免疫学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曹辉;张玮

    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决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终转归.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能快速降低病毒载量,恢复宿主的免疫功能,HBeAg血清转换就是宿主免疫系统功能部分恢复的标志.本文介绍了近五年这个领域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探讨了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与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性,为提高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HBeAg血清转换率提供依据.

  • 肝纤维化进程中细胞外基质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秦雨萌;陈胜华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且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肝纤维化进程中ECM各种成分比例、分子结构的改变及其ECM分子空间结构改变对HSC的激活、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和机制.

  • 炎症小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作者:贾艳红;李相迁;赵彩彦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病机制除了"二次打击"学说外,还涉及多种炎症小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参与.炎症小体为多蛋白复合体,作为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内源性及外源性危险信号,诱发炎症级联反应,加剧肝脏损伤.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炎症小体、NALP6炎症小体和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与NASH发生关系密切.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尿酸血症

    作者:徐承富;厉有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我国成年人NAFLD患病率超过15%,并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高尿酸血症与NAFLD密切相关.临床研究发现,NAFLD患者常合并高尿酸血症,并且高尿酸血症显著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高尿酸能引发NAFLD发生,降尿酸干预可有效减轻NAFLD病情.本文结合我们团队的研究结果,就高尿酸血症与NAFLD相互关系及其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关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脏结局

    作者:余红艳;邸阜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何方平

    随着生活饮食规律的改变,基于胰岛素抵抗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率不断上升,但仅有不超过1%的NAFLD患者发生肝硬化,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远远高于肝硬化.Ekstedt et al[1]进行的一项持续13.7年的随访研究显示,在经肝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为NAFLD患者中,仅有10%发生终末期肝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高达29%.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NAFLD患者重要的转归.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韩会娟;王涛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58例,其中36例孕妇并发ICP.将36例ICP患者和222例未发生ICP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并发IC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258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中,并发ICP36例(14.0%);ICP组孕妇有ICP家族史、高血压、尿蛋白阳性和高雌激素的比例分别为13.9%、22.2%、36.1%和58.3%,显著高于非ICP组(1.8%、8.6%、5.9%和7.7%,P<0.05);ICP组孕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分别为(119.2±10.2 U/L、139.1±15.4 U/L、5.5±0.5 mmol/L、48.9±6.5μmol/L和15.5±2.0μmol/L),均显著高于非ICP组[(78.3±8.3 U/L、98.5±14.2 U/L、4.6±0.4 mmol/L、32.0±5.1μmol/L和9.1±1.5μmol/L),P<0.05];ICP组孕妇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为(2.1±0.6)g/L,显著低于非ICP组[(2.9±0.5)g/L,P<0.05];ICP组孕妇年龄、初次妊娠比例、体质指数(BMI)和糖尿病比例分别为(28.6±4.1岁、61.1%、25.9±1.2 kg/m2和13.9%),与非ICP组(27.8±4.2岁、59.0%、25.5±1.1 kg/m2和11.3%)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CP家族史、高血压、尿蛋白阳性和高雌激素为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发生IC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有ICP家族史、高血压、尿蛋白阳性和雌激素高水平均会增加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发生ICP的风险.

  • 中国慢性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Meta分析

    作者:伍宵;魏少峰;徐楠;苏倩;李旭;张振华

    目的 探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万方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检索有关中国HBV基因型分布的研究论文,将中国分为不同HBV感染流行区,分析不同地区、民族和肝脏疾病类型人群HBV基因A、B、C、B/C、D型和其他基因型(非A~D基因型和非B/C混合型)分布.采用Meta分析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在我国,HBV基因型主要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为主,区域1(北部地区)HBV基因A、B、C、B/C、D型和其他型分别为0.1%、22.2%、69.1%、3.8%、0.5%和1.5%,其中C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区域(P<0.05);区域2(中部地区)HBV基因A、B、C、B/C、D型和其他型分别为0.2%、62.6%、27.4%、3.8%、0.5%和2.4%,其中B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区域(P<0.05);区域3(南部地区)HBV基因A、B、C、B/C、D型和其他型分别为0.6%、36.3%、49.4%、2.8%、2.6%和3.4%,其中C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区域2的27.4%(P<0.05);区域4(青藏高原)感染HBV B基因型、C基因型、D基因型和其他基因型分别为6.0%、22.5%、11.7%和59.3%,其中C/D混合型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藏族人群C/D混合型比例(49.3%)显著高于其他民族(P<0.05),哈萨克族D基因型比例(58.1%)显著高于其他民族(P<0.05);C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癌显著相关(OR=1.979、OR=3.888、OR=4.399,P<0.001).结论 不同地区和民族HBV基因型分布显著不同,B基因型可能是中国HBV起源基因,而感染C基因型更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肝脏疾病.

  • 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和疗效观察

    作者:樊沛;鱼宁彬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酯酰胆碱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4w.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在治疗4 w末,治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水平分别为(4.2±1.6)ng/L、(197.5±21.7)ng/L、(34.9±4.9)ng/L和(15.7±2.8)ng/L,较对照组的[(6.3±2.2)ng/L、(164.1±18.6)ng/L、(53.6±6.6)ng/L和(28.6±4.2)ng/L]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红胆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分别为(39.8±7.6)U/L、(22.9±3.6)μmol/L和(1.2±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6±11.3)U/L、(30.5±3.9)μmol/L和(1.4±0.2),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益于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肝功能状态.

  • Y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HCV基因2/3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作者:封波;尚佳;武淑环;陈红;韩英;李跃旗;张大志;赵龙凤;魏少峰;毛青;尹炽标;韩涛;汪茂荣;陈士俊;李军;谢青;甄真;高志良;张跃新;龚国忠;杨东亮;潘晨;盛吉芳;唐红;宁琴;施光峰;牛俊奇;罗光汉;孙永涛;尤红;王贵强;张伦理;彭劼;张琴;刘家俊;陈成伟;陈新月;赵伟;王润华;孙黎;魏来

    目的 以标准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评价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IFN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筛选符合要求的2型/3型CHC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Y型Peg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同时口服利巴韦林,疗程24 w,停药随访24 w.采用Abbott RealTime HCV Genotype II检测HCV基因型,采用Cobas TaqMan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详细记录不良事件.主要疗效指标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并进行非劣效检验.结果 本试验实际入组2型/3型CHC患者255例,实际治疗241例.全分析集(FAS)数据显示,158例试验组和83例对照组患者SVR分别为85.4%(95%CI 79.94%~90.94%)和79.5%(95%CI 70.84%~88.20%,P=0.2402);对符合方案分析集(PPS)人群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SVR分别为87.9%(95%CI 82.45%~93.27%)和85.9%(95%CI 77.82%~94.01%,P=0.7060),率差的95%可置信区间均符合非劣效标准;对PPS人群分析显示,85.8%受试者获得了早期病毒学应答(RVR),RVR的阳性预测值为9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分别为95.6%和95.2%,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和3.6%.结论 应用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CHC患者,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IFNα-2b具有与对照药物PegIFNα-2a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一种多系统疾病

    作者:金沛桦;施军平

    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及生活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正成为全球重视的健康问题之一.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NAFLD已经成为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以及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NAFLD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并有向低龄人群发展的趋势.NAFLD作为一种慢性肝脏疾病,与病毒性肝炎相比,临床病程进展相对缓慢.NAFLD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50岁、肥胖、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同时,NAFLD伴随的肥胖和糖尿病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AFLD不仅仅引起肝脏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同时也会增加NAFLD肝外器官并发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1].NAFLD作为肝脏疾病可引起肝脏的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进展为肝硬化及肝衰竭,而且NAFLD患者的常见的死因是心血管疾病及肝外恶性肿瘤.

  • Orionin对急性肝衰竭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肝组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邓怡林;于合国;施敏;石翠翠;范建高;李光明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氨(LPS/D-Gal)联合诱导的急性肝衰竭(ALF)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肝组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1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只.采用LPS/D-Gal腹腔注射建立小鼠ALF模型,设生理盐水对照组、Oridonin对照组、LPS/D-Gal诱导模型组和LPS/D-Gal处理及不同剂量Oridonin干预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和IL-6 mRNA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48 h存活率为0.0%(0/30),而两个Oridonin干预组小鼠48 h存活率分别提高至64.5%(19/30)和80.6%(24/30,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呈大块或/和亚大块坏死,肝小叶结构消失,残存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肝窦肿胀充血,炎细胞浸润.Oridonin干预组小鼠肝细胞坏死、空泡变性和炎细胞浸润等较模型组有明显的改善;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45.3±54.1)U/L和(500.2±53.5)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3±0.6)U/L和(117.1±9.8)U/L,P<0.01],两个Oridonin干预组分别为(303.9±39.5)U/L和(340.6±2.8)U/L及[(130.2±38.3)U/L和(209.8±36.2)U/L,P<0.05];模型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1α、IL-1β和IL-6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两个Oridonin干预组肝组织TNF-α、IL-1α、IL-1β和IL-6 mR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Oridonin对LPS/D-Gal诱导的ALF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 两种恩替卡韦制剂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李保欣;张岁;段卫;杨大伟;郭力红;王海舫;贾蓓;佟立新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恩替卡韦制剂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1年7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05例,其中54例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润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51例服用恩替卡韦片(博路定)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血清HBV DNA、肝功能变化的差异,以及12周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载量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第12周HBV DNA载量<500 copies/ml的比例为72.22%(39/54),对照组为72.55%(37/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86);与治疗前比,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下降至(66.59±10.78)μmol/L、(68.32±11.57)U/L和(46.77±18.82)U/L,血清白蛋白上升至(37.18±4.29)g/L,PT缩短至(15.34±1.28)s,对照组上述指标变为(65.32±9.18)μmol/L、(67.07±9.62)U/L、(44.17±14.18)U/L、(37.51±4.30)g/L和(15.68±1.27)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末,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1.48%(17/54)和31.37%(1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P=0.84).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分散片与恩替卡韦在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 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比较

    作者:王鹤;董家鸿;卢实春;何蕾

    目的 比较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比较.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18例,其中106例实施手术切除肿瘤,另外112例实施RFA.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病灶清除率均为100%,但RFA组术中无输血患者,而4.7%手术组患者术中实施了输血(P<0.05),RFA组平均治疗时间为(30.5±7.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3±0.9)d,均短于手术组的(146.2±30.4)min和(12.4±2.7)d(P<0.05);RFA组发生胸腔/腹腔积液比例为15.2%,血红蛋白(Hb)≤90g/L比例为15.2%,血清白蛋白(ALB)≤30g/L比例为17.0%,三种并发症比例均低于手术组(31.1%、35.8%和36.8%,均P<0.05);两组围术期出现体温>38℃患者比例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三个月经增强MRI检查两组患者病灶消失情况,显示5.4%RFA组患者存在病灶残留,手术组无病灶残留患者(P<0.05),RFA组病灶复发比例为9.8%,显著高于手术组的1.9%(P<0.05);RFA组1 a、3 a和5 a生存率分别为92.9%、39.3%和17.9%,而手术组为97.2%、56.6%和29.2%,其中3 a和5 a生存率存在组间显著差异(P<0.05);RFA组1 a、3 a和5 a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9.3%、69.6%和98.2%,而手术组为29.2%、51.9%和86.8%,其中3 a和5 a复发转移率存在组间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但容易有病灶残留,患者长期预后较手术组稍差.

  • 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MRI平扫及强化特征研究

    作者:徐安波;侯激流;徐茜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LC)和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强化特征的差异,以探讨应用MRI鉴别诊断两者的方法.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26例FNH和36例PLC患者,使用SuperMark 1.5 T磁共振成像仪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两组病灶分布情况和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FNH病灶在左叶和右叶的比例分别为30.8%和69.2%,与PLC病灶(38.9%和61.1%)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FNH病灶位于肝包膜下的比例为46.2%,显著高于PLC组的16.7%(P<0.05);FNH病灶直径为(4.8±0.8)cm,与PLC病灶的(5.1±0.8)cm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结果显示FNH病灶T1低信号和等信号比例分别为84.6%和15.4%,与PLC病灶(88.9%和11.1%)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H病灶T2高信号和等信号比例分别为88.5%和11.5%,与PLC病灶(91.7%和8.3%)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C病灶内往往显示长T1和长T2两个信号的坏死区,还出现短T1和混杂T2的出血信号,而部分FNH病灶中心处可见星芒状的结构,呈现出长T1和长T2信号.FNH显示中心瘢痕和供血动脉的比例分别为65.4%和46.2%,均显著高于PLC病灶(8.3%和8.3%,P<0.05),存在门静脉栓子和肝硬化的比例分别为0.0%和7.7%,均显著低于PLC病灶(分别为25.0%和55.6%,P<0.05),快进快出强化和淋巴结肿大的比例分别为88.5%和0.0%,与PLC病灶的86.1%和11.1%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MRI检查可清晰地区分PLC与FNH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两者的判别和鉴别诊断.

  • 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刘群轶;余国政;杨广宁;张琴阳;邱发凯;李超伟;潘厉波

    目的 探讨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观察组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比较总有效率、生存率、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9.4%,x2=4.12,P=0.04);观察组2 a生存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1.7%,x2=4.5,P=0.03);观察组血清AFP下降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1.1%,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安全有效.

  • 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雍伟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物中加入L-谷氨酰胺、L-精氨酸和双歧三联活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一般状况和胃肠道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IgA、IgG、IgM、血CD4+和CD8+淋巴细胞相对计数分别为(41.65±4.58)g/L、(196.65±25.64)mg/L、(2.12±0.56)g/L、(9.65±0.86)g/L、(0.98±0.25)g/L、(0.42±0.14)和(0.32±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52±5.38)g/L、(178.38±30.54)mg/L、(1.83±0.48)g/L、(8.22±0.68)g/L、(0.80±0.25)g/L、(0.32±0.06)和(0.24±0.08),P均<0.05];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内毒素、TNF-α和IL-6分别为(1.05±0.16)、(20.34±8.65)μmol、(11.35±2.38)μmol/L、(1.82±0.25)ng/L、(258.62±28.65)pg/mL和(156.24±9.38)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0.18)、(38.65±9.46)μmol、(19.35±4.28)μmol/L、(2.14±0.15)ng/L、(314.65±41.28)pg/mL和(171.35±20.38)pg/mL,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下床活动、进食半流质、住院时间分别为(44.52±8.36)h、(74.35±14.68)h、(30.17±9.65)h、(85.34±16.25)h和(10.25±1.8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8.65±10.48)h、(112.58±14.95)h、(41.35±10.38)h、(115.36±25.68)h、(14.58±2.36)d,P均<0.01].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肝功能损害,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肝癌细胞转移与PI3K-Akt-PAK1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雷;王林;耿智敏;万永;孟凡迪;孟宪魁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组织PI3K/Akt/p21活化蛋白激酶1(PAK1)信号通路的表达对于HCC发生及转移的重要性,以期为HCC的预防和预后提供一个有效的分子标志,并为HCC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自NCBI中GEO数据库中的GES364数据集提取数据,对PI3K/Akt/PAK1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 将数据库中HCC组织分为肝内扩散组(PS)、肝外转移组(PM)、无转移组(PN)和正常肝对照组(H).分析发现PS组和PM组PAK1和MMP-9表达量明显高于H组和PN组(P<0.0001);PS组、PM组和PN组AKT(1/2)和Girdin表达量明显高于H组(P<0.05),PS组和PM组AKT2和Girdin表达量也明显高于PN组(P<0.05);在PM组,AKT2与PAK1表达呈正相关(r=0.5679,P=0.0013).结论 PAK1和MMP-9高表达可以促进HCC的扩散和转移,而AKT的表达和活性对于HCC的转移也是至关重要的,提示PI3K/AKT/PAK1信号通路与HCC转移密切相关.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转移 PAK1 AKT
  • 肝癌组织HNF4αmRN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作者:张伟;董政;孔慧芳;张百龙;毛威;高旭东;荣义辉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mRNA的方法.方法 取手术获得的HCC组织16例,提取总RNA,逆转录PCR扩增获得全长HNF4αmRNA对应cDNA产物,经TA克隆后,测序确认.根据获得序列,设计检测HNF4αmRNA引物及MGB荧光探针.以体外转录HNF4αmRNA为标准品,建立一步法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同时设定β-actin mRNA为内参对照,终计算得到组织HNF4α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NF4α蛋白表达,比较HNF4αmRNA水平与HNF4α蛋白表达的对应结果.结果 HCC组织HNF4αmRNA定量标准曲线斜率为-3.237,相关系数r值达0.994,β-actin mRNA定量标准曲线斜率为-3.037,相关系数r值为0.996,表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检测HNF4αmRNA定量(V-4α值),16例HCC组织HNF4αmRNA与HNF4α 蛋白表达结果呈一致性对应关系.结论 我们初步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HCC组织HNF4αmRNA水平方法,其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胆管癌组织紧密连结蛋白18、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曹光材;白江江;戴阿利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紧密连结蛋白18(claudin-18)、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6例胆管癌和32例正常胆管组织claudin-18、maspin和p53蛋白的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胆管癌组织claudin-18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2.17%和56.52%,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0.0%和0.0%,P<0.01);胆管癌组织maspin阳性率为86.96%,显著低于正常胆管组织(100.0%,P<0.01);胆管癌组织claudin-18、maspin和p5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83±0.52、2.45±1.24和1.73±1.26,均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0.48±0.75、0.46±0.32和0.0±0.0,P<0.05);胆管癌组织maspin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8.546,P=0.001).结论 胆管癌组织maspin、claudin-18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邬振国;陈永永;李楠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7例,按照TACE术后是否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将患者分为联合组52例和TACE组4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67.31%,显著高于TACE组的40.00%(P<0.05);联合组疾病控制率为90.38%,显著高于TACE组的73.33%(P<0.05);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分别为(68.40±10.20)%、(45.76±6.83)%和(1.96±0.31),均明显高于TACE组[(56.14±6.75)%、(33.27±5.16)%和(1.21±0.22),P<0.05],联合组CD8+T细胞百分比为(22.08±2.55)%,显著低于TACE组[(28.42±3.97)%,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IL-6、IL-8和TNF-α水平分别为(129.45±67.14)pg/mL、(0.49±0.13)ng/mL和(134.78±88.20)pg/mL,均明显低于TACE组[(165.30±65.91)pg/mL、(0.72±0.20)ng/mL和(200.43±84.02)pg/mL,P<0.05];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5.77%,显著高于TACE组的40.00%(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08%,与TACE组的71.11%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激光消融治疗微小肝癌患者疗效初步比较研究

    作者:余红星;陈颖;刘自鹏;张丽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LA)与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微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微小(<2 cm)肝癌患者被分为LA组和RFA组,每组27例.比较两组疗效、肿瘤局部控制(LC)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 LA组近期有效率(RR)为81.5%,与RFA组的77.8%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一年LC为77.8%,显著高于LA组的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PFS为(12.5±6.6)个月,显著长于LA组的(8.7±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局部疼痛、腹腔出血、胆道出血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 与LA治疗比,RFA可提高治疗微小HCC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并延长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雷公藤多甙、硫唑嘌呤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尚瑞;吴军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片、硫唑嘌呤片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AI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硫唑嘌呤片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雷公藤多甙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以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3个月末,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ALP和TBIL水平分别为(51.7±7.2)U/L、(45.6±8.1)U/L、(67.4±3.2)U/L和(11.4±1.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7±11.9)U/L、(77.1±9.2)U/L、(87.1±4.0)U/L和(15.3±1.4)μmol/L,P<0.05];观察组血IgG、IgA和IgM水平分别为(11.29±2.24)mg/ml、(2171.4±100.3)mg/L和(2218.8±98.2)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80±2.75)mg/ml、(2839.9±107.0)mg/L和(2912.0±113.1)mg/L,P<0.05];观察组血清HA、LN和PCⅢ水平分别为(112.4±6.8)μg/L、(61.3±4.6)μg/L和(52.4±3.3)μg/L,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64.2±7.3)μg/L、(82.6±5.7)μg/L和(79.2±4.4)μg/L,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雷公藤多甙片、硫唑嘌呤片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AIH患者临床疗效优于硫唑嘌呤片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者.

  • 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闫军;李亮

    目的 分析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6例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将患者按照不同的临床特征进行分类,采用单因素分析同类特征条件下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得出与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28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77例(26.9%);年龄<60岁与年龄≥60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1.5%和34.2%(P<0.05),肝切除比例<35%与肝切除比例≥35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2.1%和37.9%(P<0.05),肝血管瘤位于肝左叶与位于右叶或左右叶均有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8.6%、29.1%和39.3%(P<0.05),病灶直径<10 cm与病灶直径>10 cm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1.9%和43.3%(P<0.05),无慢性病史与有慢性病史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3.6%和39.3%(P<0.05),术前ALT水平<40U/L与术前ALT水平≥40U/L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4.4%和33.3%(P<0.05),出血量<300 ml与出血量≥300 ml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2.1%和41.1%(P<0.05),无输血与输血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4.4%和38.5%(P<0.05),术后无并发症与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2.4%和55.0%(P<0.05);将单因素处理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切除比例、病灶直径、慢性病史、出血量、输血和术后并发症为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可能发生术后感染,需要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特别予以防治.

  • 2017年亚太地区肝病年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报道

    作者:刘晓琳;范建高

    第26届亚太地区肝病年会(APASL)于2017年2月15~19日在中国上海成功召开,会议聚焦了亚太各国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在肝病领域的新研究进展.下面将对在此次会议上有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领域的新研究进展做一专题报道.

  • 2016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异常肝脏生化实验评估临床指南解读

    作者:张辉;徐有青

    肝脏生化实验(Liver chemistries)或称肝功能实验(Liver function tests),是判断有无肝脏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追踪肝病进展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临床检验指标[1].肝脏生化实验结果异常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患者求诊原因,临床医师如果对其认识不足,可能会遗漏潜在的肝脏疾病,而对其过度解读及随后的进一步评估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2016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有关异常肝脏生化实验评估的临床指南(ACG临床指南)并发表于美国胃肠病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2].与我国2010年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消化病学分会牵头制定的《常用肝脏生物化学实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相比较,该指南直接从异常肝脏生物化学实验入手,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和医疗服务人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特色.虽然该指南非国际性指南,主要撰写者为美国肝病相关领域的专家,但是该指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提供了肝脏生化实验异常诊断及评估的思路和应对策略,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实用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