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迎春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是我们对传染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生化指标、甲功三项、病毒学标志.结果 观察组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为50.00%,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阴转率为55.00%,12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阴转率为50.00%,随访半年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发率为20.00%.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两种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均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

  • 恩替卡韦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提高临床治愈率研究

    作者:金灵肖;倪勤;赵旭宏;黄海珍;殷骏峰;洪江浩;茅佳梁;严冬;徐凯进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经治后低HBs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FNα-2b)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浦江县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69例恩替卡韦经治的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HBsAg<2 000 IU/mL且HBV DNA<100 IU/mL,将患者随机分为Peg IFNα-2b(1.5 μg/kg,皮下注射,1次/周)联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组39例(联合治疗组)与恩替卡韦(0.5 mg/d)继续治疗组30例(恩替卡韦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sAg定量、HBsAg阴转、HBeAg血清学转化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基线以及治疗后12、24、48、72及96周时的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HBsAg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治疗24周时与恩替卡韦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566, P<0.05),在治疗48、72和96周时HBsAg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恩替卡韦组( Z=-3.499、-3.825和-3.864,P<0.01).联合治疗组在治疗24周出现HBsAg阴转,阴转率为7.70%(3/39),在第96周HBsAg阴转率为28.20%(11/39),恩替卡韦组在治疗96 周才出现HBsAg 阴转,阴转率为3.30%(1/30),联合治疗组在48、72和96周HBsAg阴转率均高于恩替卡韦组组( 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临床治愈11例,临床显效11例,临床有效17例;恩替卡韦组临床治愈1例,临床显效1例,临床有效28例,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恩替卡韦组(χ2=18.496,P<0.01).联合治疗组HBeAg在治疗12周阴转率为30.00%(6/20),在治疗96周时为65.00%(13/20),恩替卡韦组在治疗48周出现2例HBeAg阴转(2/18),在治疗96 周4例出现HBeAg阴转(4/18),两组在治疗12、24、72 和96 周HBeAg阴转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在12周、24周时ALT均有升高,与恩替卡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36和-2.658,P<0.05),在治疗48周后ALT水平逐渐下降,与恩替卡韦组无统计学差异.预测因素分析提示恩替卡韦联合Peg IFNα-2b治疗、基线HBeAg水平低能提高HBsAg阴转率(P值均<0.01).结论 恩替卡韦经治后HBsAg低水平的CHB患者联合Peg IFNα-2b治疗能有效提高HBeAg阴转率及临床治愈率.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严重精神障碍

    作者:余俊玲;冯爱桥;张玉娟

    1例35岁男性患者,因慢性丙型肝炎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200万U肌内注射,1次周.4个月后患者出现幻听、妄想,性格有轻微改变.随后症状逐渐加重,1周后出现被害妄想、思维散漫、情感不协调、易激惹和自知力障碍.遂停用该药,并给予奥氮平对症治疗.治疗1周症状明显好转,治疗2周出院.出院后继续应用奥氮平治疗1周,随后自行停药,随访半年未再出现上述精神症状.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致低钾血症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作者:范春蕾;张鑫;丁惠国

    1例36岁女性患者,因患慢性丙型肝炎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80 μ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期间出现流感样症状、白细胞减少,遂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剂量减为50 μg皮下注射,1次/周.干扰素减量后,上述不良反应有所好转.治疗3个月,患者出现持续性低钾血症,检测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正常.检测甲状腺功能,T3 0.53 ng/ml, T4 3.35 μg/dl,FT3 0.55 pg/ml,FT4 0.00 ng/dl,TSH >100.0 μU/ml.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给予甲状腺素及氯化钾治疗,甲状腺功能及血钾均恢复正常.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作者:樊万虎;张树林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安全性.方法: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包括平均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体温等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50 μg,1次/周,口服利巴韦林800~1050 mg,1次/d.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干扰素α-2b,3 MIU,3次/周,口服利巴韦林800~1050 mg,1次/d.总疗程两组均为48周,停药后再观察24周.结果:两组的不良反应表现基本一致,其体征和症状为疲乏、不适、发热、恶心、血小板减少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安全性与重组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的安全性相当.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韩圣男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某医院2012-2015年自发呈报系统上报的65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R)报告,对ADR所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ADR发生时间、结果、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例报告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均值44.86岁,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41.28~48.45岁;27例患者体重小于65公斤,38例患者体重大于65公斤,患者用药后当天即发生ADR有52例,占80%,涉及8个系统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和器官多为全身性的,其次是血液系统和精神系统.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做到个体化给药;临床药师应配合医生对患者用药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38例疗效观察

    作者:曹家麟;吴春明;朱小区;欧阳钦;苏林红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方法 38例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没同期就诊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7例为对照组,均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80μg/w)联合利巴韦林[10.6mg/(kg·d)]治疗48周,检测基线及治疗12周、48周时的血浆HCV RNA水平,治疗后随访24周,比较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EVR率、ETVR率、SVR率分别为44.74%、76.32%、63.16%和48.65%、75.68%、64.8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病毒学应答与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人群相当,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是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选择.

  • 不同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廖柏明;罗光汉;朱海鹏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治疗慢性丙肝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两组患者各13例,分别肌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1.0、1.5μg/kg,每周1次,口服利巴韦林胶囊均为1000 mg/d.疗程为24周.每周进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和丙型肝炎正链RNA病毒(HCV-RNA)载量检测及28项生化检查,计算应答率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剂量对治疗慢性丙肝的疗效相近,其中高低剂量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53.85% (7/13)和46.15%(6/13),部分应答率分别为23.08%(3/13)和30.77%(4/13),应答率均为76.92%,三者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程度总体较轻,但高剂量组的头痛和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低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均能达到理想效果,且不良反应较轻,二者无显著差异,但考虑到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低剂量组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钦;张小帆;刘红;高扬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探讨临床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方法.方法 选择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38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80 μg,1次/周皮下注射,加上病毒唑450 mg,3次/d,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30例,用甘乐能干扰素α-2b 3Mu隔日肌内注射1次,加上病毒唑450 mg,3次/d,疗程6个月.两组停药后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慢性丙肝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状况,生化应答率、病毒应答率和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71.05%、18.42%和89.47%;对照组分别是66.67%、16.67%和83.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持续应答率为47.37%,而对照组为16.67%,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副作用均有发热、乏力、胃肠道症状、白细胞下降、肌肉酸痛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促进HCV-RNA的阴转,临床用安全,停药6个月后的持续完全应答显著优于甘乐能干扰素.

  • 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

    作者:牛玉兰;吴倩;王家猛;周付成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聚乙二醇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丙型肝炎病例120例,分为派罗欣组及佩乐能组,每组60例,派罗新组给予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佩乐能组给予聚乙二醇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及副作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派罗欣组患者RVR率71.67%,EVR率91.67%,SVR率91.67%,流感样症状83.33%,腹泻21.67%,粒细胞下降68.33%,脱发11.67%,甲状腺功能异常18.33%.佩乐能组患者RVR率73.33%,EVR率90.00%,SVR率90.00%,流感样症状68.33%,腹泻23.33%,粒细胞下降66.7%,脱发13.33%,甲状腺功能异常16.67%.两组患者RVR、EVR、SVR率无统计学差异,而流感样症状佩乐能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粒细胞下降、脱发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罗欣及佩乐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疗效等同.目前两种长效干扰素分别联合利巴韦林仍然可以作为丙型肝炎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调节及抗病毒效果分析

    作者:李杰;刘红云;王小莉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效果,及其对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利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恩替卡韦进行治疗,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5 μg/kg和1.0 μg/kg肌内注射,治疗48周后比较3组近期疗效、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与白介素-2(IL-2)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完全应答率与持续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HBV-DNA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NK活性、IL-2、CD3+、CD4+和CD4 +/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胡敏涛;毛燕群;裴豪;汪铮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EG-IFNα-2b治疗前后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自然杀伤(NK)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变化;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IL-2、IL-6、IL-10的变化.结果 应答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NK细胞、CTL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后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CD3+、CD4+、NK细胞、CD4+/CD8+及IFN-γ、IL-2水平均显著升高,而CD8+、CTL及IL-6、IL-10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b治疗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通过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CTL及血清IFN-γ、IL-2、IL-6、IL-10的变化,可以预测患者干扰素治疗的近期疗效.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的研究

    作者:吴春明;曹家麟;欧阳钦;黄强;陈靓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依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60例患者进行24周的随访结果显示,其中,24例无应答(作为无应答组),36例应答(作为应答组).两组平均病程与平均年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HBV-DN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无应答型慢性乙型肝炎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影响干扰素治疗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帮助临床有效预测这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经验.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发病时间急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作者:赵华;金航芸;潘统桧;方玉才

    目的 探讨治疗时机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丙型肝炎(AHC)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AHC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Ⅰ组(病毒血症持续3个月以内)23例、Ⅱ组(病毒血症持续3至6个月)17例,应用PEG-IFNα-2b(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800 mg/d)治疗24周.于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后第12、24、48周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及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组和Ⅱ组在治疗前HCV RNA、ALT、AST、HA、L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HCV RNA载量和ALT、AST、HA、LN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及Ⅱ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率、生化学应答(BR)率和HA、LN的复常率均明显高于Ⅱ组治疗后(P均<0.05),治疗后Ⅱ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Ⅰ组治疗后(P<0.05).结论 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HC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其慢性化及肝纤维化,病毒血症持续3个月以内的AHC患者用上述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好于病毒血症持续3至6个月的患者.病毒血症持续3至6个月的AHC患者治疗后病情容易复发.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作者:安宝燕;蔡伟;王晖;俞红;郭清;谢青

    目的 进一步了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3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线特征及疗效,采用单变量分析及Logistic回归法进行变量筛选,探索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 3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24~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有11例(30%)患者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用单变量分析及Logistic回归法进行变量筛选发现,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有关的独立变量为治疗基线ALT水平(优势比为6.95,P=0.008)及治疗24周HBV DNA水平(优势比为4.83,P=0.02),治疗前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对治疗结果无显著影响,其他如病毒基因型、感染方式、年龄、体质量对持续应答无显著影响.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基线ALT水平以及接受治疗24周HBV DNA的水平对预测抗病毒的疗效有显著意义.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作者:丁振苗;吴茂盛;叶泽兵;李文莉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其中39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47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 在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6%和68%,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41%和10%(P <0.05或P<0.01);在治疗48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8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51%(P<0.01).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增加HBV DNA转阴率及谷丙转氨酶复常率.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作者:罗丹;陈勇;陈清;万十千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 w,另92例只接受恩替卡韦治疗.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INF-ɑ、IL-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TGF-β1和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核转录因子RORγt、Foxp3、IL-17mRNA.结果 在停药随访24 w,联合组与恩替卡韦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6.96%和84.78%(P>0.05);联合组血清HBeAg阴转率为28.89%(13/45),与恩替卡韦组的15.22%(7/46)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血清ALT水平为(34.6±11.6)U/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64.6±20.5)U/L,P<0.05];联合组外周血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分别为(75.6±14.5)%、(42.7±10.3)%和(1.4±0.6),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66.8±14.4)%、(36.7±8.5)%和(1.0±0.5),P<0.05],CD8+细胞百分比为(29.3±7.3)%,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34.8±8.5)%,P<0.05],两组NK细胞百分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IL-17、IL-4、INF-ɑ、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6水平为(6.8±1.2)pg/ml,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3.5±0.8)pg/ml,P<0.05],IL-17水平为(0.7±0.3)pg/m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2.8±0.9)pg/ml,P<0.05],IL-4水平为(1.4±0.5)pg/m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3.8±1.5) pg/ml,P<0.05],INF-ɑ 水平为(4.0±1.3)pg/ml,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2.6 ±0.9)pg/ml,P<0.05],两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oxp3、IL-17和RORγt 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RORγt水平为(0.86±0.31),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1.56±0.43),P>0.05],而两组血清Foxp3和IL-17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和核转录因子水平,从多个环节调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

  • Y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HCV基因2/3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作者:封波;尚佳;武淑环;陈红;韩英;李跃旗;张大志;赵龙凤;魏少峰;毛青;尹炽标;韩涛;汪茂荣;陈士俊;李军;谢青;甄真;高志良;张跃新;龚国忠;杨东亮;潘晨;盛吉芳;唐红;宁琴;施光峰;牛俊奇;罗光汉;孙永涛;尤红;王贵强;张伦理;彭劼;张琴;刘家俊;陈成伟;陈新月;赵伟;王润华;孙黎;魏来

    目的 以标准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评价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IFN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筛选符合要求的2型/3型CHC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Y型Peg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同时口服利巴韦林,疗程24 w,停药随访24 w.采用Abbott RealTime HCV Genotype II检测HCV基因型,采用Cobas TaqMan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详细记录不良事件.主要疗效指标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并进行非劣效检验.结果 本试验实际入组2型/3型CHC患者255例,实际治疗241例.全分析集(FAS)数据显示,158例试验组和83例对照组患者SVR分别为85.4%(95%CI 79.94%~90.94%)和79.5%(95%CI 70.84%~88.20%,P=0.2402);对符合方案分析集(PPS)人群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SVR分别为87.9%(95%CI 82.45%~93.27%)和85.9%(95%CI 77.82%~94.01%,P=0.7060),率差的95%可置信区间均符合非劣效标准;对PPS人群分析显示,85.8%受试者获得了早期病毒学应答(RVR),RVR的阳性预测值为9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分别为95.6%和95.2%,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和3.6%.结论 应用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CHC患者,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IFNα-2b具有与对照药物PegIFNα-2a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作者:侯玉香;雷兴琼;任江南;钱振育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PEG-IFNα-2a治疗33例、PEG-1FNα-2b治疗22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生物化学指标、病毒学标志、甲状腺功能等.结果 治疗48周,PEG-IFNα-2a及PEG-IFNα-2b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2.7%、42.9%;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3.6%、54.5%,两组HBV DNA阴转病例中12周转阴率分别为47.6%、50.0%.随访半年,HBVDNA复发率分别为14.2%、16.7%,HBeAg血清学转换者维持应答.PEG-IFNα-2a及PEG-IFNα-2b组停药后随访半年内HBeAg 血清学转换分别为l例、2例.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均疗效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12周可作为疗效预测指标.停药后具有持续应答效应.

  • 不同疗程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应答的影响

    作者:岳雅伦

    目的 观察不同疗程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CHC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组连续用药48周,B组连续用药72周.在治疗进行4、12、24、48和72周(B组)以及治疗结束12、24周后进行HCV-DNA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延长快速病毒学应答(e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以及延迟病毒学应答(DV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均高于A组,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皮疹、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脱发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7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临床效果较48周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减少停药后复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