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实用肝脏病杂志

实用肝脏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 실용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069
  • 国内刊号: 34-12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0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周天仇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的临床观察与处理

    作者:周岳进

    目的 观察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的发生率、意义和处理方法.方法 370例CHB患者分别接受LAM(n=108)、ADV(n=146)、LdT(n=78)和ETV(n=38)治疗52周.将血清CK升高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同时观察肌肉、关节疼痛情况,并作相应的处理.结果 在LAM治疗组.出现血清CK轻度升高10例(9.25%);在ADV治疗组,CK轻度升高12例(8.22%);在LdT治疗组,出现CK升高13例(16.7%),其中10例(12.9%)为轻度升高,2例(2.6%)为中度升高,1例(1.3%)为重度升高;在EDV治疗组,2例(0.53%)轻度升高.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CHB过程中均可有血清CK一过性升高,轻度升高者无需停药,能自行缓解,对重度升高者,应换药治疗.CK升高的发生率并未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郑艺;刘凯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71例重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 37例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好转;治疗组早期和中、晚期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88.0%和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83%和36.36%(P<0.05).结论 做好血浆置换前准备,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才能保证血浆置换治疗的顺利完成.

  • 拉米夫定治疗肝衰竭8年随访

    作者:宋闽宁;闵峰;黄文琪

    目的 为了解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衰竭26例,观察近期疗效及8年后随访结果.结果 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组14例,近期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26.1,P<0.01.拉米夫定治疗组中持续用药者无肝硬化发生,与停止治疗及间断治疗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近期治愈好转8例中,5例发病时HBV DNA阴性、抗-HBe阳性,选择不抗病毒治疗,后期发生肝硬化、肝癌比例明显高于HBV DNA阳性应用拉米夫定者,具统计学差异.持续用药组无肝硬化发生,与停止治疗及间断治疗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提高乙型肝炎肝衰竭近期治愈好转率,并降低远期不良预后.发病期HBVDNA载量做为抗病毒治疗依椐有待进一步探讨.

  • 自身γδT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军权;陈复兴;朱云;王红旗;张颂;孙蕾清;陈桂林;吕小婷;张娟;周忠海

    目的 探讨采用异戊烯焦磷酸(IPP)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特异性扩增 r δT细胞,观察其在体外对HBV复制和HBeAg表达的影响,并评估应用rδT细胞过继回输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在体外应用IPP和IL-2刺激培养人外周血PBMCs8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δT细胞百分率及细胞表面穿孔素、粒酶B、NKG2D和CD44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FN-r、TNF-a和IL-12含量;将rδT细胞与HepG2215细胞按比例共孵育后,检测上清HBeAg和HBV DNA水平.将培养成功的rδT细胞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1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人外周血PBMCs在培养前rδT细胞数占5.12%,CD44表达5.13%.在培养8天后则分别升至91.27%和94.00%;rδT细胞表面穿孔素、粒酶B、NKG2D受体表达量(分别为57.1%、71.6%和71.7%)明显高于培养前(分别为0.2%、1.1%和1.3%);rδT细胞分泌IFN-r和IL-12量明显增加;扩增的rδT细胞能够抑制HepG2215细胞HBV DNA复制和HBeAg的表达;rδT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转阴率为54.3%(25/46),HBV DNA转阴率为66.0%(33/50).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PBMC经刺激培养获得的rδ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初步观察表明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作用.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脾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卫;邓俊;陆忠华;裴豪;黄利华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探讨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4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术后血清TNF-a、IL-2、sIL-2R和VEGF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TNF-a、sIL-2R和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而IL-2升高(P<0.01);双灌注治疗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5%和25%,而TACE治疗组则分别为60%、30%和6.7%,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灌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况,提高疗效.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解燕茹;赵和平

    目的 探讨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表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正常组)和高脂饲料喂养组(模型组),连续喂养12周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炎症活动度计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小叶内肝细胞呈弥漫性脂肪变,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散在性点状坏死;模型组动物肝组织Bax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性升高(1.02±0.33对0.51±0.03,P<0.01),而Bcl-2蛋白较正常组则明显下降(0.15±0.31对0.52±0.01,P<0.01),Bcl-2/Bax比值降低(0.14±0.01对1.03±0.06,P<0.01).结论 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NASH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吕光明;钟南保;陈忠华;季洪兵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r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PTV周边照射总剂量为3200-4600cGy,分割处方剂量为300~600cGy,1次/日,6次/周,7~10次完成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CR+PR)为79%,无变化(SD)18%,进展(PD)3%.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1.2%、40.3%、22.8%.本组治疗无放射诱发的肝病(RILD)发生,主要反应为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的临床治疗方法.

  • 半肝切除手术中应用DDG检测肝储备功能的护理配合

    作者:余永红;黄家丽;李建生;许戈良;马金良;荚卫东

    目的 探讨肝储备功能分析仪(DDG)在原发性肝癌半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使用DDG分析仪对32例肝细胞癌患者在手术中进行吲哚氰绿排泄试验情况.结果 在32例患者中,顺利完成检测30例(93.7%),失败2例(6.3%).所有患者未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试验前应了解碘过敏情况和做好基础护理,试验时要注意与术者的配合,并主要鼻夹探头的安放.结论 DDG分析仪具有无创、方便的特点,在手术中进行ICG试验较为安全,但护理配合工作很是重要.

  •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质膜蛋白质组分的变化

    作者:彭霞;袁松华;冯艳玲;贾小芳;杨华;张丽军

    目的 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质膜蛋白质组分的变化,以寻找与肝纤维化逆转相关的质膜蛋白质.方法 以猪血清腹腔注射大鼠8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再以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治疗8周.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获得肝组织匀浆和质膜组分,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质膜的纯度,分析差异蛋白质组学变化.结果 病理学检查发现实验8周后,大鼠肝脏发生中度肝纤维化;经鳖甲软肝片治疗8周后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免疫印迹检测显示质膜组分得到了较好的富集,其中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蛋白减少;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治疗组中有22个3倍以上差异蛋白质点,准确鉴定了9个蛋白质,通过免疫印迹验证发现了Ⅱ型细胞支架蛋白8和膜联蛋白A2的差异表达.结论 鳖甲软肝片治疗后,大鼠肝纤维化发生了逆转,并伴随一些质膜蛋白质的表达变化.

  •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书文;张有成;孙述霞;李洪华;李兴文;赵晓宁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建立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大鼠血清、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行肝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检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及肝组织MDA明显降低(P<0.01),而SOD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在再灌注7min时IPO组肝组织eNOS蛋白表达比IR组增强.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和再灌注损伤保护激酶通路,从而减轻肝细胞损伤.

  • 慢性肝衰竭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气分析的变化

    作者:李晨;王慧芬;闫伟伟

    目的 探讨慢性肝衰竭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气分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7例慢性肝衰竭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气分析资料.结果 2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缺氧表现,4例患者出现立位性缺氧表现,11例患者感轻度胸闷;在36例存在酸碱失衡的患者,慢性肝衰竭组存在单纯酸碱失衡9例,两重酸碱失衡10例,三重酸碱失衡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存在单纯酸碱失衡8例,两重酸碱失衡7例.两组患者在酸碱失衡的类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以碱中毒为主.慢性肝衰竭组中比例较高的三种类型依次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38.1%)、呼吸性碱中毒(23.8%)和代谢性碱中毒(14.3%),单纯性代谢性酸中毒比例低(4.8%).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中比例较高的三种类型依次为呼吸性碱中毒(46.7%)、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26.7%)和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20.0%),代谢性碱中毒比例低(6.7%).结论 慢性肝衰竭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存在酸碱失衡和低氧血症,动态监测血气分析并及时对症治疗对此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替比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佩佩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65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3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d,苦参素片0.6g/d;单用组32例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观察治疗12周、26周、52周时的应答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和单用组HBV DNA阴转率在12周时分别为45.4%和31.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第26周(72.7%vs46.9%),52周(81.8%vs 59.4%)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o联合组和单用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在12周时分别为12.1%和6.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第26周(30.3%vs 9.38%)、52周(45.5%vs 21.9%)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肝功能复常率在12周、26周、5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替比夫定和苦参素联用能显著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 药物性肝炎68例临床分析

    作者:白文坤;王文奇;相玉芬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药物性肝炎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为中药占55.9%,抗结核药为14.7%,解热镇痛药为11.8%;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化验以肝细胞损害为主;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医生要重视药物性肝炎的早期诊断,警惕中药的肝毒性.

  • 戊型肝炎10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汾香;宋芳丽;郭彩虹

    目的 总结戊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临汾市104例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和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戊型肝炎以临汾市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病率较高,占76.9%,偏远山区发病率较低,占23.1%;散发病例为92.3%;春季发病占41.3%;男性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3∶1;以40~60岁年龄段发病为58.7%;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占85.6%,重叠感染占14.4%,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占重叠感染的60%;临床上有黄疸者占84.6%,胆汁淤积常见;在重叠感染的患者中有20.0%发生重型肝炎.结论 本病大多预后良好.重叠感染是戊型肝炎重型化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 隐匿性丙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研究

    作者:金生源;陈尚军;王晓今;陆良勇;周婷婷

    目的 研究隐匿性丙型肝炎(OHC)的诊断及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1例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肝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V抗原;将组织裂解后提取核酸,采用套式RT-PCR法检测HCV RNA.结果 11例患者血清ALT为87±9.6U/L,AST为68±7.4U/L;血清抗-HCV和HCV RNA阴性;肝组织病理学分级为G0S03例,G1S04例,G0S11例,G1S13例;免疫组化检测HCVAg(++)3例,(+++)8例,而HBsAg和HBcAg阴性;5例肝组织HCV RNA阳性者,HCV RNA>1.0×103copies/ml 2例,>1.0×104copies/ml 3例;基因分型1b型3例,2a型2例.结论 我国存在OHC患者,以1b和2a基因型为主.

  •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程慧桢;王海艳;崔凤芹;王凤霞;黄凯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胶囊治疗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人,投入到四种治疗方案中,分别于第8w、12w、24w检测ALT、AST、γ-GT、ALP、BUN、Cr、TG、GLU、B超、HDL-C、LDH-C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30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变化12w时疗效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24w时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水飞蓟宾胶囊70mg组治疗12w与24w的疗效观察x2=15,P<0.005,有可比性;70mg组与140mg组治疗12w疗效观察x2=7.3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例出现临床轻度不良反应,占3.3%.结论 该药具有一定的抗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及再生.无明显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高.大剂量、足疗程是有效治疗的保证.

  • 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和总胆汁酸水平分析

    作者:王永柏;陈素明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载脂蛋白和TBA水平的变化.方法 检测109例肝硬化患者和4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HDL、LDL、VLDL、ApoA1、ApoB100和TBA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HDL、LDL和ApoA1与TBA水平呈负相关(r=-0.488,-0.521,-0.564,P<0.01),而VLDL与TBA水平呈正相关(r=0.622,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HDL、LDL和ApoA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V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变差,血清HDL、LDL和ApoA1水平逐渐下降,而VLDL和TBA水平逐渐升高(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注意血清脂蛋白和TBA水平变化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 云芝胞内糖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

    作者:邓琪;顾锡炳

    目的 观察口服云芝胞内糖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6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云芝胞内糖肽,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6.7%和73.3%,24周时分别为76.7%和73.3%,36周时分别86.7%和80.0%,48周时分别为90.0%和83.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6.6%和13.3%,24周时分别为23.3%和20.2%,36周时分别为33.3%和23.3%(P<0.05),48周时分别为36.7%和23.3%(P<0.05).结论 云芝胞内糖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患者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

  • 乙型肝炎病毒B与C基因型感染者临床和有关免疫细胞计数的比较

    作者:顾锡炳;蒋跃明;王栋;华忠;吴杭源;陈浩坤;徐月琴;陆忠华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B与C基因型感染者临床和有关免疫细胞计数的差别.方法 在128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进行HBV基因分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非特异性CTL、辅助性T(Th1)、Th2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在64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CHB患者检测HBV特异性CTL.结果 在128例CHB患者中,B基因型感染者70例(54.69%),C基因型57例(44.53%),B/C混合型1例(0.78%);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P<0.01和P<0.05);C基因型感染者HBV DNA水平(P<0.01)、HBeAg阳性率(P<0.01)、Th1细胞(P<0.05)和非特异性CTL(P<0.01)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而HBV特异性CTL低于B基因型(P<0.01).结论 C基因型感染者肝功能损害比B基因型重,可能与HBV特异性CTL低,导致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高有关.

  • 双环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龙启强;邱洁;田玉岭;臧志栋;魏强;武军

    目的 观察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双环醇治疗4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临床症状、肝脏B超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服用双环醇3个月后ALT、AST、TC、TIG从服药前98.5±46.2U/L、63.8±39.1U/L、7.9±2.3mmol/L、3.8±1.4mmol/L降为43.2±27.0U/L、44.1±28.3U/L、5.9±1.7mmol/L、3.1±1.0mmol/L,治疗6个月后降为31.5±17.7U/L、34.1±16.2U/L、4.8±1.1mmol/L、1.6±0.6mmol/L,与治疗前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停药3个月后复查,较治疗时有所反跳,但与服药前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环醇治疗6个月后,B超结果与服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 双环醇治疗NASH,患者肝脏影像学表现、生化学指标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

  • 血浆置换治疗抗结核药所致重型肝炎26例临床评价

    作者:孙丽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另12例患者只接受基础治疗.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临床好转率为84.62%,对照组为41.67%(P<0.05).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5天,平均费用为57484.2元,而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3天,花费28937.12元;在80例次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5例出现过敏反应,3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 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重型肝炎,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 92例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作者:郭英君;李京涛;常占杰

    目的 探讨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住院的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9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 中药致肝损伤患者的基础疾病涉及心血管(20.7%)、消化(18.5%)、皮肤病(14.1%)等;所用中药及其制剂中大多含有川楝子、防已、苍术、小柴胡汤、消银片、壮骨关节丸、排毒养颜胶囊和肠清茶等;肝细胞型52例(56.5%),瘀胆型19例(20.7%),混合型21例(22.8%).轻度肝损害34例(37.0%),中度肝损害53例(57.6%),重度肝损害5例(5.4%);90.2%治愈好转,病死率为9.8%.结论 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问题.

  • 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蒋雁;黄振辉;马树超;龙凤娟;赵海凤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90例单服替比夫定,观察治疗48周时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相近,但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45例(49.5%),HBeAg/抗-HBe血清转换31例(34.1%),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分别为32.2%和21.1%).结论 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HBeAg阴转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

  •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玉冰;郑立运

    治疗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似物容易导致HBV的变异,从而产生耐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具有高度的种族特异性而缺少理想的动物模型,因此细胞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已成为HBV感染防治研究的必要条件.本文重点介绍了HBV DNA转染细胞模型的建立和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方法.

  •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挑战——Fibroscan技术新进展

    作者:高人焘;朱传龙

    肝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因受创伤性和取材误差等缺点难以在临床广泛开展.Fibroscan是用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像学技术,因具备无创、快速、可重复等优点而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有关该技术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在2008年美国肝病学术年会上,就有近30篇关于Fibroscan技术检测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报告.本文就Fibroscan技术的新研究进展和国内开展此项研究需注意的问题作一综述.

  • HBV基因多位点变异与肝衰竭的关系

    作者:张骏飞;陈从新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等.分子病毒学研究发现HBV基因组四个开放读码框基因均可发生变异,其中一些变异可能与肝衰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阐述近年有关HBV基因组变异与临床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关系.

  • 代谢性危险因素与病毒性肝炎

    作者:段晓燕;范建高

    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中心性肥胖、肝脂肪变性、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是两种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发现它们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病例越来越多.本文将对代谢性危险因素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田辉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是一组异质性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依特异性肝细胞转运基因突变的不同,PFIC分为3型.PFIC-1型是ATPSB1基因突变所致,PFIC-2型是ABCB11基因突变所致,PFIC-3型是ABCB4基因突变所致.胆汁淤积是PFIC的主要临床征象.PFIC-1和PFIC-2血清r-谷氨酰转肽酶(r-GT)活性正常,而PFIC-3患者血清r-GT活性升高.熊去氧胆酸是所有类型PFIC患儿的初始治疗选择,外科胆汁分流术能减轻部分PFIC-1或PFIC-2患者瘙痒,延缓病情进展,但对大多数患者肝移植乃惟一有效治疗措施.

  • 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伴重度肝损客1例

    作者:乔飞;汪茂荣;徐静;盛云峰;姚静娟;隋云华

    Kikuchi病又称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近年来才逐渐被认识的一种良性免疫性淋巴结炎.主要累及年轻女性,表现为持续发热伴局限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可反复发作,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到目前为止,未见该病并发严重肝损害的报道.

  • 应重视肝功能分级及其预后评估研究

    作者:李梦东;聂青和

    在临床上,对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常常需要对其肝脏受损程度及其预后加以评估.这种肝脏储备能力的评估在日常临床诊疗工作中极其重要,也是体现临床专科医师诊治水平的标志之一.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反映肝脏功能的实验室指标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 第三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暨两岸三地高峰论坛纪要

    作者:王炳元;范建高

    由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与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暨两岸三地高峰论坛"于2009年10月16日至1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喜来登大酒店举行.

  • 2009年版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要点介绍

    作者:金生

    随着近10年来大量核苷(酸)类似物被应用于临床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治疗,使该领域获得巨大的进展,但耐药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因而,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的个体化方案、疗程、终点及治疗中耐药性的防治便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欧洲肝病研究学会新近发布了乙型肝炎治疗指南,现就其要点作一简单介绍.

实用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