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肠系膜下动脉在晚期卵巢癌及其术后复发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孙勇;倪才方;刘一之;邹建伟;朱晓黎;金泳海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下动脉在晚期卵巢癌及其术后复发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34例晚期卵巢癌及术后复发患者(其中晚期22例,术后复发12例)在行常规双侧髂内动脉和(或)子宫动脉化疗和(或)栓塞后,对肠系膜下动脉参与供血者行灌注化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中,共有26例肠系膜下动脉参与肿瘤供血.灌注化疗后3周随访CT见肿块皆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另行栓塞治疗,未出现肠坏死等并发症;其中卵巢癌术后复发者肠系膜下动脉有异常供血占90.9%(20/22),而晚期者则占50.0%(6/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P=0.007);卵巢癌FIGO分期Ⅲ期占61.5%(8/13),Ⅳ期占85.7%(18/2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08,P=0.16).结论 在晚期卵巢癌,尤其是术后复发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肠系膜下动脉常参与肿瘤的血供,故常规仅行双侧髂内动脉和(或)子宫动脉介人治疗往往疗效不佳.因此对此类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常规探查肠系膜下动脉并进行灌注化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杜海军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索(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常规TACE加重组人内皮抑素-碘化油乳剂栓塞;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TACE.所有患者术后1年内不定期复查CT或MRI,以及DSA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以及有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比较瘤体缩小情况,AFP变化,6个月、1年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同时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1年生存率、AFP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5%(15/20)和60%(12/20);AFP下降值平均差为300μg/ml;肿瘤新生血管、转移抑制明显.结论 内皮抑索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提高,AFP下降明显,肿瘤新生血管、转移抑制明显,且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中晚期肝癌患者机体免疫细胞及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曹玮;吴发伟;刘毅勇;万毅;齐连君;张洪新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机体免疫细胞及其活性的影响.方法 HCC患者30例,经全身麻醉、超声肿瘤定位进行HIFU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的变化.采用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HIFU治疗后CD3+、NK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NK细胞杀伤活性也升高(P<0.05),而CD8+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HIFU具有激活机体免疫细胞活性作用,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可回收支架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的中期疗效

    作者:丁鹏绪;韩新巍

    目的 观察可回收支架治疗下腔静脉阻塞(BCS)合并血栓形成的中期疗效.方法 8例下腔静脉合并血栓BCS,采用术中抗凝溶栓治疗后,行钝性破膜小球囊预扩张后植入可回收支架,后使用大球囊充分扩张闭塞膜.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待血栓消失后经颈内静脉将可回收支架取出.其中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血栓患者同时置入"Z"型支架.术后用彩色多普勒随访疗效.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介入治疗,血栓均在短期内消失,可回收支架顺利取出,术中未发生肺动脉栓塞和其他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12个月,2例下腔静脉狭窄,余6例可回收支架置入部位未见血栓形成、局部再狭窄及管壁增厚等情况发生.结论 使用可同收支架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疗效满意.

  • 髂股静脉陈旧性血栓综合介入治疗

    作者:钱钧;姜宏;杨洋

    目的 探讨综合介入技术在髂股静脉陈旧性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32例髂股静脉陈旧性血栓的患者进行综合性介入治疗并术后随访.结果 30例获得临床技术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3.8%,放置支架29枚.术后疗效评估:Ⅰ级4例(12.5%),Ⅱ级16例(50.0%),Ⅲ级10例(31.3%),Ⅳ级2例(6.3%).出院后平均随访(13.0±6.8)个月,随访29例,失访3例.疗效评估Ⅰ级3例(10.3%).Ⅱ级14例(48.3%),Ⅲ级12例(41.4%).结论 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髂股静脉血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具有微创、安全、见效快等特点.

  • 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瘤体穿刺造影及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

    作者:刘晓红;宋锦文;印建国;宁季军;杨军

    目的 回顾总结91例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造影表现,评价瘤体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对91例体表海绵状血管瘤采用直接穿刺瘤腔造影观察病变范围、大小、有无引流静脉,确诊后行平阳霉索碘油乳剂瘤体内注射.结果 瘤体造影表现单发或多发类圆囊形39例,团块状42例,葡萄串状5例,其他类型5例.治愈62例,有效29例,未见无效者.有效 率100%.未出现表面皮肤坏死和异位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直接穿刺瘤体造影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操作方便、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 经颈静脉导管血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钱结胜;李征然;姜在波;朱康顺;关首海;周斌;许长谋;何可可;单鸿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途径血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采用经颈静脉穿刺后,置管造影并植入滤器,留置导管持续血管内溶栓同时联合足背静脉溶栓;而同期有16例患者(对照组)仅行足背静脉溶栓.结果 治疗组溶栓时间为(6.6±2.3)d,对照组为(8.2 ±1.4)d;所用尿激酶总量治疗组为(552±224)万u,对照组为(700±166)万u.联合溶栓能显著减少溶栓时间与尿激酶用量(P<0.05).治疗组溶栓前后大、小腿周径分别减小(4.6 ±2.1)cm、(4.0±2.1)cm,对照组分别为(3.2±1.7)cm、(2.7±1.5)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完全溶通率为66.7%.对照组完全溶通率为3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在血栓完全溶通后从原穿刺处将滤器取出.结论 经颈静脉途径导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柃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效果好,完全溶通后可从原穿刺处回收滤器.

  • 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长宝;田建明;吕桃珍;左长京;邵成伟;生晶

    目的 探讨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33例胰腺癌患者资料.肿瘤大径1.5~6.6 cm,平均3.7 cm.结果 粒子植入术后,止痛有效率为60.6%,术后3个月内4例死亡.术后3个月CT复查,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8例,总有效率27.6%.全组生存时间2~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6例仍在随访中.随访中无胰瘘和胃肠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51粒粒子(18例患者)丢失,11粒粒子(5例患者)出现迁移,移至肠道9粒.肝、脾各1粒,未见放射性肠炎和肝功能改变.结论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在疼痛缓解方面疗效明确,但本组病例Ⅳ期患者较多,未取得较好的疗效,具体疗效还有待于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

  • 脂肪乳作为溶剂行胰腺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强;王茂强;段留新;宋鹏;敖国昆

    目的 探讨以脂防乳作为溶剂,行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6例中晚期胰腺癌选择性动脉插管于胰腺癌的供血动脉,灌注吉西他滨、20%脂肪乳混合液.观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患者的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6例均获临床受益,2例均获临床缓解,Kaplan-Meier法计算6、9和12个月的分别生存6例、5例和4例.结论 以脂肪乳作为溶剂.行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 化疗栓塞联合质子放射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强;曾从俊;王莺

    目的 探讨栓塞化疗联合质子放射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柃患者,接受介入栓塞化疗与质子联合治疗,将质子放射治疗分程并与介入治疗交替进行.评价其近期疗效、放射反应、随访生存率.结果 有效率91.3%,门脉癌栓消失率45.6%,肝功能恢复良好,AFP水平显著下降;放疗中或放疗后无一例发生明确的急慢性放射性肝损伤或放射性肝病;1、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9.1%、52.2%、21.4%.中位生存期17.6个月.结论 对于合并门脉癌栓形成的晚期肝癌患者,介入联合质子放射治疗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方法.

  • 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革芳;程永德;王咏梅;杜爱民;毛勇;陆海宇;姜程远;陆海洲;王蕾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人组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灌注化疗后当天开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静脉滴注治疗,连用14 d,间隔7 d为1个周期,对照组仅行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于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同时比较不良反应.结果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K氏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不大,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巍;曹海利;白彬;郑尚飞;徐伟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和疗效.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30只,制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髓心减压+生理盐水治疗组;C组为髓心减压+SDF-1治疗组.各组动物均于治疗后8周处死,处死后分别进行股骨头骨密度测定及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SDF-1治疗后8周,骨密度明显增高,病理组织学表现血管数目增多,空骨陷窝减少.SDF-1治疗后显示股骨头修复效果明显.结论 髓芯减压SDF-1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明显,具有较广的临床应用前景.

  • 内皮抑素在兔VX2肝移植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蹇兆成;孙业全;王滨;梁淑娟;刘艳;白旭明;宁厚法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在兔VX2肝移植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兔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S,10只),TACE组(Lipiodol+ADM,10只)和内皮抑素组(Lipiodol+ADM+ES,10只),多排螺旋CT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增长率(GR);术后1周取出病理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残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3组肿瘤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组(270.86±148.94)%,TACE组(-8.91±21.77)%,内皮抑素组(-20.40±36.07)%,3组间相互比较,对照组呈明显正增长,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ACE组与内皮抑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MVD值分别为80.00±17.14(对照组)、84.22±16.45(TACE组)和57.00±13.26(内皮抑素组),内皮抑素组MVD值低,与另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TACE组之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VEGF165 mRNA:对照组为(0.85±0.056),TACE组为(1.10±0.087),内皮抑素组为(0.72±0.065),TACE组表达水平高,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VX2肝移植瘤的介入治疗中应用内皮抑素后,肿瘤明显缩小,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减低,MVD的分布减少,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

  • 外周动脉支架聚丙交酯乙交酯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夏永辉;徐克;冯博;齐民;黄莹莹

    目的 制备外周动脉镍钛合金支架聚丙交酯乙交酯复合物(PLGA)涂层,对其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方法 利用浸涂法将PLGA涂敷于镍钛记忆合金外周动脉支架表面,用体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涂层进行表面形貌、机械性能、血液相容性、降解行为等实验研究.结果 PLGA可在镍钛合金支架表面形成光滑涂层,经过一定机械作用涂层仍能很好地与支架表面结合;PLGA涂层与裸镍钛合金表面相比,有更少的血小板黏附;PLGA涂层降解速度较平稳,基本符合线性降解规律,完全降解约需6周.结论 PLGA涂层与镍钛合金支架可形成良好表面形态及稳定结合力,血液相容性好,降解速度适中,在预防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方面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 血管内支架构型变化对血流动力学及支架内再狭窄形成的影响

    作者:吴瑕;徐克;肖亮;张曦彤;苏红英;冯博

    目的 研究血管内支架的构型变化对血管壁面剪切力、血流速度及流动方式的作用,探讨支架构型对于支架内再狭窄形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三维实体建模软件Pro/engineer wildfire3.0建立5种支架模型,其中A为对照组,B加入横向连接结构,C加入纵向连接结构,D的支架厚度为A的2倍,E的网格密度为A的2倍,将其导入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tics,CFD)软件Ansys11.0-CFX,建立流体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后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比较不同构型的支架植入后引起的血管壁面剪切力、管腔内血流速度及流动方式的变化.结果 支架模型A、B、C、D、E植入后血管壁面低剪切力区域所占比率分别为:7.78%、6.65%、1.48%、16.52%、12.12%,D、E的低剪切力区域比率明显大于A,B的低剪切力区域比率明显小于A.支架横截面流速矢量(velocity vector)图显示,D、E中的血流低流速涡流区明显大于A,C中低流速涡流区明显小于A.结论 支架构型变化能够引起植入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改变,支架厚度和(或)网格密度增加是引起低剪切力区形成的主要因素,能够促进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在支架中加入纵向连接结构能明显减少低剪切力区,可以降低再狭窄形成概率.

  • 经皮骨成形术治疗股骨头转移性肿瘤一例

    作者:王卫国;吴春根;程永德;顾一峰;王涛

    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左肺小细胞性肺癌行左肺癌根治术后18个月,术后化疗1次,2008年8月21日因发现腰骶椎骨转移行L2~4,S1~4放疗,疼痛有所缓解,现疼痛加重,为进一步治疗于2008年9月26日入院.患者一般状况欠佳.腰部及右髋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卧床1个月余,口服弱阿片类止痛药,疼痛不能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为8分.MBI示:L3,S2,3转移瘤;L5向前Ⅱ°滑脱,入院后行腰骶椎及髋关节CT平扫加重建.发现右侧髂臼及股骨头有骨质破坏(图1a、b)结合病史考虑转移瘤.

  •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一例

    作者:刘涛

    病例报告患者女,38岁.头痛3年余,左眼睑上提无力伴复视近1年.体检:神志清醒,语言流利,颈软,左眼睑稍下垂,眼裂无明显变窄,左眼球向上、下、内活动受限,外展正常;右眼眼裂正常,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为4.5mm:右为2.5 min,间接对光反射:左眼稍迟饨,右眼灵敏,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 胆管支架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金;杨仁杰

    胆管支架包括塑料内涵管和金属支架,已经广泛应用于胆管各种良恶性狭窄的姑息治疗,临床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疗效受到支架移位、再狭窄等的困扰.金属支架显示出较好的优势,并逐渐得到改进.本文复习文献,综述胆管支架在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

  • 永存三叉动脉伴发脑血管性病变及其他脑部疾病

    作者:陈元畅;李明华

    永存三叉动脉(PPTA)是成人常见的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的异常吻合,是一种较罕见的脑血管变异.PPTA经常伴发脑血管性病变,并且可引起三叉神经痛,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与临床关系较为密切.本文对1983年至今中英文文献报道的116例PPTA伴发脑血管性病变及其他脑部疾病的病例进行总结.

  • 缺血性脑血管病304例血管造影分析

    作者:陈军;黄清海;刘建民;洪波;许奕;赵瑞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4例ICVD患者的DSA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11A)188例,脑梗死116例,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狭窄的位置,判断责任血管.测量责任血管狭窄段长度及程度.结果 304例ICVD患者中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227例(74.7%),可判断责任血管193例(85.0%),其中单纯颅外血管病变104例(53.9%),单纯颅内血管病变70例(36.3%),颅内外串联病变19例(9.8%),TLA组的后循环颅外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脑梗死组,脑梗死组的前循环颅内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TIA组.两组责任血管狭窄的长度及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症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更多见,但责任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和长度与症状严重程度无关.

  • 应用NBCA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作者:刘凌云;李晓辉;丘璇英;赖丽莎;钟秋影;朱康顺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粘合剂正丁基-2-氰丙烯酸盐(NBCA)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皮肝穿应用NBCA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在介入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结果 27例成功栓塞达到止血效果,1例栓塞失败;少量肺栓塞4例,其中2例出现一次性咳嗽,2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疼痛,20例出现呕吐,轻微腹痛,无穿刺口出血及腹腔出血并发症,全部患者能顺利配合完成手术.结论 做好栓塞术前的心理干预,术中病情的密切观察,术后的观察护理,早期预防及处理并发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意义.

  • 特殊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作者:张毅刚;李世杰;付强

    目的 分析特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方法,提高介入封堵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造影显示PDA形态及临床特点,选用合适封堵器和治疗方法,术后24 h、1、3、6个月时以心脏超声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特殊类型PDA 23例,其中:①形态特殊型12例,包括细小型5例,4例成功,1例5 F导管无法通过PDA放弃介入治疗;粗大型3例;动脉瘤型2例;特殊投照体位2例,均成功封堵.②合并其他畸形2例:合并右位主动脉弓1例,合并右位心1例,均成功封堵.③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6例成功.④外科术后再通1例,未封堵.结论 特殊PDA采取不同的诊疗策略,大多可顺利完成介入封堵术.

  • 内皮抑素及其介入法应用

    作者:官泳松;邹立群;贺庆

    血管生成涉及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活动,包括肿瘤的发生、维持和进展.血管生成的具体情况取决于促血管生成因子与抗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血管生成抑制剂可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道形成,其中之一是内皮抑素.内皮抑素具有强烈的抑制血管生成作用,作用范围广,对多血管肿瘤有治疗作用.本文根据内皮抑素的作用机制、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推荐抗肿瘤治疗的具体方法和产品,指出其在介入放射学领域中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必须认真设计科学、严格的使用方案.只有与有效破坏肿瘤组织的方法联合应用,争取协同、加强作用,才能得到显著的客观疗效.

  •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与介入治疗六、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作者:李麟荪;杨正强

    肝移植(LT)已成为终末期肝脏疾病和部分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疗法.胆道并发症(BC)是LT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采用引流、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多种介入手段,处理BC已经获得广泛认同,但是引起LT后BC发生的因素很多,了解BC的发病机制、病理、分类和诊断有助于合理制订治疗策略,提高LT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和临床成功率.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胆管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