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

    作者:林开勤;方学华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治疗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疗效.方法 14例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患者,对比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血透时血流量的改变及血管造影改变.结果 所有病例经球囊扩张后,狭窄段明显扩张,闭塞处再通,经造影证实狭窄小于30%.结论 球囊成形术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近期效果明显.

  • 外科手术后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作者:明建中;孙冰;曾志斌;钟文新;沈比先;谢宗贵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后继发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5例外科手术后继发不同部位假性动脉瘤,采用不同的介入方法治疗.1例左侧髂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经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后作手术人工血管置换,1例右侧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覆膜支架置入术将其隔绝,3例终末型动脉的假性动脉瘤采用明胶海绵和(或)弹簧圈栓塞.结果 所有假性动脉瘤均完全闭合,未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 采用不同的介入技术治疗外科手术后继发假性动脉瘤临床效果肯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DSA下长期性血液透析导管的留置

    作者:白旭明;石永兵;唐梅;顾星石;靳勇

    目的 总结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方法、并发症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我科共行DSA下长期性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置入术患者62例64次,均系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本组置管62例共64次,62次在DSA下,2次在床边.4例因血流不畅,原位调整位置4次,重新置管2例,碎栓溶栓1例.62例患者置管后或调整后血液透析流量均达到230~300 ml/min;57例留置随访至今均在使用.5例生存期<6个月.结论 长期性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在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具有良好可行性,主要常见并发症为血流不畅,原因与置管位置及透析导管头位置相关.右侧颈内静脉为首选置管位置,双腔管头位置均应到达上腔静脉内;在DSA下具有定位准确,操作安全,调管方便等优点.

  • 双盘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及随访

    作者:金恒;赵刚;吴红萍;姜智明

    目的 探讨双盘封堵器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应用效果以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入住我院的VSD患者78例,于X线下行经皮VSD封堵术,术后1周内、3个月、1和2年的随访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TIE),心电图(ECG),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等检查.结果 73例双盘封堵器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93.6%(73/78),封堵器直径为5~16 mm,平均(10.3±3.2)mm;73例患者均完成全程随访,随访率100%.术后1周TTE随访,8例有残余分流,3个月时5例有残余分流,1、2年时随访残余分流消失.术后心律失常的随访,1周内偶发的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28例(38.4%),2例(2.72%)于封堵术后3 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用泼尼松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4~10 d后消失.术后1、2年随访束支传导阻滞8例(10.1%).结论 双盘封堵器治疗VSD安全、有效,但术后需严密随访.

  • 布加综合征:搅拌溶栓治疗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

    作者:丁鹏绪;韩新巍;水少锋;吴刚;王艳丽

    目的 探讨搅拌溶栓技术在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04年8月-2009年3月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5例,首先经股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造影,而后开通下腔静脉,再采用搅拌溶栓技术溶解血栓,直至血栓完全消失,后行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随访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5例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患者均为下腔静脉膜性阻塞,采用搅拌溶栓后血栓均完全消失,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术后随访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再次形成,无一例下腔静脉再阻塞.结论 搅拌溶栓技术可用于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能一次性完成整体治疗,安全有效.

  • 食管支架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综合征的初步探讨

    作者:赵剑波;曾庆乐;陈勇;何晓峰;卢伟;梅雀林;李彦豪

    目的 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后贴壁不良综合征(dys-seal syndrome,DSS)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 收集我科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行食管支架手术患者98例,共置入99枚金属支架.其中术后吻合口肿瘤复发狭窄19例,术前有食管癌放疗病史26例,伴食管.气管瘘34例.结果 术后7例患者出现DSS(发生率7.1%).其中有放疗病史及梗阻上段食管明显扩张患者DSS发生率明显升高(X~2=0.017,0.005,P=0.036,0.013).经禁食,静脉输液或鼻饲等营养支持治疗后,1例患者逐渐恢复至进食半流质;1例于原支架上端再次置入较大直径支架,术后症状无缓解,后失访;2例改行鼻饲管置入;余3例内镜下取出支架.结论 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发生DDS为并发症之一,临床处理预后不良.取出已经置入的支架是较好的治疗措施.应在术前进行适当的评估以排除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等有助于DSS的预防.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复杂心律失常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洪浪;王洪;赖珩莉;尹秋林;陈章强;陆林祥;邱赟;肖承伟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或CARTO)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RFA)治疗复杂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123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58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10例、心房扑动13例、房性心动过速12例、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30例.在EnSite NavX或Array系统(80例)或CARTO系统(43例)指导下行RFA手术.结果 106例(86.2%)1次手术成功,10例再次导管消融成功.再次消融总成功率94.3%.59例房颤1次手术成功,5例再次消融成功.11例心房扑动患者1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10例房速1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26例室速、室早患者1次消融成功,3例行再次消融成功.并发症6例:心脏压塞4例,左前降支远端栓塞1例,术后肺栓寒1例.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可清晰地显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对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RFA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并增加手术安全性.

  • 锁骨下动脉闭塞机械再通的方法研究

    作者:齐立;焦力群;李慎茂;缪中荣;朱凤水;凌锋

    目的 研究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机械再通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32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观察再通率及疗效.结果 3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中,用不同方法成功完成血管内机械再通后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全部患者后循环缺血症状和上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适当方法行机械再通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可行.

  • 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症:与外科手术比较

    作者:宫卫东;薛克;褚延魁;王青;阳威;权辉;杨鹏;王执民;吴智群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EGV)联合部分脾栓塞(PSE)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 5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双介入组和外科手术组,分别行PEGV联合PSE治疗和断流术.随访24个月,行胃镜、腹部超声、肝功能和凝血系列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入组5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相应治疗.在双介入组,术前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分别是(2.33±0.65)×10~9/L和(3.63±1.05)×10~9/L,术后24个月分别是(7.98±3.0)×10~9/L和(163±91)×10~9/L(P<0.05);术前门静脉直径(1.47±0.25)cm,术后24个月为(1.31±0.23)cm(P<0.05);术后24个月11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自Ⅲ级降至Ⅱ级,6例患者自Ⅱ级降至Ⅰ级.1例患者出现门脉血栓.术后24个月再出血率为16%(4/25),3例患者因再出血死亡,1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在外科治疗组,术前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是(2.2±0.60)×10~9/L和(41.0±12.5)×10~9/L,术后24个月分别为(9.3±2.56)×10~9/L和(321±12.5)×10~9/L(P<0.05);术前门静脉直径(1.43±0.22)cm,术后24个月(1.28±0.18)cm(P<0.05);术后24个月13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自Ⅲ级降至Ⅱ级,7例患者自Ⅱ级降至Ⅰ级.4例患者术后出现门脉血栓.术后24个月再出血率为20%(5/25),2例患者因再出血死亡,2例患者死于术后肝功能衰竭.结论 PGEV+PSE双介入治疗在控制再出血以及提高血细胞数量方面显示出较大优势.

  •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4例疗效分析

    作者:彭静;邢辉;张铂;吴锋;郭经锋;何严坤;黄雄立;何晓峰

    目的 观察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104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及下肢疼痛或麻木,全部病例共144个病变椎间盘.透视下采用21G穿刺针穿刺病变椎间盘,盘内及椎旁间隙注射50μg/ml浓度的臭氧气体4~10 ml,注射泼尼松龙40 mg.结果 2009年3月进行末次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为3~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总有效率77.1%,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间盘及椎旁间隙臭氧注射术疗效可靠,安全.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动态影像学监测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谭国胜;郭文波;范惠双;陈伟;杨建勇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术前、术后影像学动态变化,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对45例子官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栓塞前后行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MR平扫加增强,以及栓塞后CT平扫检查,了解子宫及肌瘤影像学征象的动态变化.追踪时间3~16个月,平均(10.0±3.5)个月.结果 术前41例彩超显示肌瘤血流丰富,术后第1天肌瘤和正常肌层血流消失,第7天肌瘤血流仍消失但正常子宫肌层血流开始出现;术后1、3、12个月正常子宫肌层血流恢复正常而肌瘤内仍无血流.4例术后第7天开始肌瘤内有血流信号,至术后12个月肌瘤内仍有血供.45例CT平扫发现术后当天肌瘤和正常肌层均有碘油沉积,以肌瘤明显,术后1、3、12个月正常子宫肌层碘油逐渐流失,而肌瘤内仍有碘油沉积.45例术前MRI肌瘤及子宫肌层均有明显强化,术后3个月MRI复查39例肌层有强化而肌瘤无强化改变;另6例术后肌瘤仍有不同程度强化.2例患者术后肌瘤脱落,病理证实为坏死组织.术前、术后肌瘤体积变化的监测,MRI与彩超测量结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血管床出现选择性栓塞导致肌瘤坏死,是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其动态影像学监测随访,以彩超为首选手段.

  • 实验犬放置镍钛合金气道Y形支架的基础研究

    作者:边巍;沈策

    目的 观察气道Y形镍钛合金支架放置后气道局部病理改变,并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支架放置术后评价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成年家犬12只,根据CT气道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所得隆突部位数据研制模具.并由单支镍钛合金丝编织Y形气道支架,利用支架释放系统将支架置入家犬气道隆突部位.术后CT随访气道三维重建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放置1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段气管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支架成功地置入动物气道隆突部位,术后12周检查气道通畅,病理学检查支架已出现上皮化.结论 ①Y形镍钛合金气道支架释放便利,组织相容性好,3个月时未见气道再狭窄及排痰困难.②CT三维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方便的检查方法对于气道支架放置及术后随访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抓取肺动脉内断裂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一例

    作者:袁广胜;路建宽;张春堂;郑玉丽;何兴娜;周萍;刘英英

    患者男,50岁.经右侧肘部表浅静脉穿刺在上腔静脉内留置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约144 d.患者及家人发现PICC体外连接器脱落,于2009年3月7日来我院检查.门诊胸部平片显示断裂在血管内约47cm的PICC经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漂移至肺动脉内,一端指向左下肺动脉,向右下肺动脉弯曲后,再折回左下肺动脉,再次弯曲,另一端在左肺动脉内,指向主肺动脉方向.

  • 前外侧经C2-3椎间盘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枢椎病理性骨折一例

    作者:王卫国;吴春根;程永德;顾一峰

    患者女,54岁.2年半前发现左下肺肺癌行手术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腺癌,术后化疗8次.1年前因脊柱(胸椎、腰椎)多发转移放疗3次.2009年5月在我科分2次行T8~T11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L1,3,5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PVP术,术后胸背部疼痛明显缓解.同年6月颈部轻微活动后出现颈部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颈椎活动明显受限,戴颈托承重,平时卧床休息.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术前MRA诊断进展

    作者:李杰;赵俊功;李明华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是严重并发症之一,日益威胁着广大患者的肢体健康.外周血管病变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包括多普勒超声(DUS)、CT血管成像(CTA)、MR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影像设备和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概述了以上方法的价值、局限性及其进展,并着重总结了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术前诊断方面的价值和进展.文献统计MRA无创而且诊断结果接近DSA,是术前评价和术后长期随访的理想方法.

  • 脑血管造影未见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

    作者:石明超;王守春

    有20%~3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造影时未发现任何血管闭塞.文章综述了脑血管造影未见动脉闭塞(WADO)的原因、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预后以及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新型颅内支架Enterprise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作者:黄海东;赵凯;顾建文;屈延;杨涛;夏勋;林龙;张辉

    目的 总结应用新型颅内支架Enterprise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6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直径<3 mm,体/颈比<1.5)采用Enterprise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5例采用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进行栓塞,1例将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术后3~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6例全部技术成功,支架均满意到位,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闭塞95%以上2例.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3~6个月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结论 联合使用Enterprise支架和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潘奇;刘建民;许奕;洪波;赵文元;黄清海;李强;赵瑞;杨志刚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减少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7月至2007年10月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颅内破裂动脉瘤并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例,分析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病例(病例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从同期治疗的未再出血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3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者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变量与多变量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881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中有17例(1.93%)发生早期破裂再出血,其中12例(占70.6%)死亡.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动脉瘤的真假性、术前动脉瘤的破裂次数、术中造影有明显的脑血管痉挛及动脉瘤的栓塞程度4项.并得到预测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概率的方程.结论 本研究显示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低,但预后差,病死率高.术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术中尽可能致密栓塞动脉瘤、术后早期及时复查脑血管造影有利于减少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率,积极再治疗可以改善早期再出血患者的预后.

  • 健康教育在介入室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王秀清;吕淑坤;马淑贤;师靓

    通过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介入室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有效帮助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诊疗和护理,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本文系统的介绍了介入室开展健康教育手段、原则、进行健康教育的时机选择以及健康教育的内容.

  • 弹簧圈闭塞颈内动脉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护理

    作者:马玉刚;毛燕君;袁亿里;胡亚琴;刘静;奚娟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中球囊闭塞试验的重要性以及护理配合的经验.方法 对12例采用弹簧圈闭塞颈内动脉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等.结果 经过介入治疗及系统的护理,12例患者术后无病情加重及死亡,患者平均观察9 d后出院.随访4~12个月,其中7例未见不适,4例复查动脉瘤消失,1例患者有不适,DSA复查未见异常.结论 对行弹簧圈闭塞颈内动脉方法治疗动脉瘤的患者,介入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的监护、并发症预防及规范的护理程序等均是保证手术完成的关键.

  •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症PCI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肖红兵;顾俊;张大东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对于术后CRP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症入院的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45)与晚期治疗组(n=39),早期治疗组于急症入院即刻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晚期治疗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测定PCI术前、术后3 d CRP水平;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早期治疗组术前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而术后无差异;早期治疗组术后3 d的CRP水平明显低于晚期组;两组术后住院期间MACE事件有明显差异,而随访3个月期间则无差异.结论 AMI患者入院时尽早应用替罗非班对急症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降低CRP水平,减少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

  • 重视肿瘤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王忠敏;李麟荪

    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肾癌等.射频消融治疗肿瘤因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正越来越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肿瘤 微创
  • 深化医学教学改革,加强介入放射学后备力量培养——医学生调查引起的反思

    作者:任重阳;狄镇海;李麟荪

    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普及和认可,然而介入放射学科却面临着患者流失、人员缺乏等诸多挑战.本文着重从医学院校介入放射学教学现状和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上剖析其原因,以探求缓解供求矛盾的方法.

  • 2009世界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大会掠影

    作者:李强;洪波;刘建民

    一年一度的LINNC是欧洲重要的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大会之一,LINNC 2009于5月25日在巴黎举行,历时3 d.本文简要介绍了大会的主要内容.此次大会主要讨论了脑动静脉畸形、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会议过程中,针对性地穿插了手术和介入治疗演示,并介绍了Dyna-CT和Xper-CT等影像学的新进展.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