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应用——附295例553节椎体报告

    作者:李晓群;张健;张高尚;唐玉德;肖学红;王得坤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临床疗效、适应证及相关技术.方法 对295例患者553个椎体在X线C臂血管机导引下行PVP,包括骨质疏松症171例,转移性肿瘤103例,骨髓瘤12例,血管瘤2例,外伤7例.一般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量为2~7ml.结果 骨质疏松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4.1%(161/171),转移性肿瘤总有效率为81.5%,骨髓瘤患者有效为8例(8/9),外伤患者有效为7例(7/7).本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18例转移瘤PVP后3~4 d行放射治疗;12例采用大平板血管机旋转X线采集和椎体三维重建成像指导手术操作.结论 PVP已成为疼痛性压缩性骨折标准治疗方法之一,伴随手术方法和器材不断改进其适应证必将不断扩大.

  • 进展期胃癌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朱明德;张子敬;季洪胜;郝刚;葛成林;魏孔朋;袁玉厚;赵秀萍

    目的 研究进展期胃癌的介入治疗及疗效.方法 对21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介入治疗.对贲门癌经胃左动脉和左膈下动脉或脾动脉进行化疗灌注和胃左动脉栓塞;对胃体小弯侧癌经胃左、右动脉或肝总动脉,对胃大弯侧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或脾动脉化疗灌注;对胃窦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对胃网膜右动脉中段栓塞后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对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经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化疗灌注.结果 对未手术的193例胃癌的疗效为贲门癌CR+PR 53.1%,胃体癌CR+PR 44.4%,胃窦癌CR+PR 10.0%,胃癌复发和残胃癌CR+PR 0.贲门癌与胃体癌有效率相比(P>0.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贲门癌与胃窦癌相比及胃体癌与胃窦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56%.结论 胃癌在胃组织的发病部位不同,其疗效也不同,贲门癌和胃体癌的疗效较好,胃窦癌及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疗效较差.

  • 经皮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性疾病

    作者:李郁芳;蒋初明;李冬华;叶容珍;李宇东;李燕;张静;缪中荣;陈学明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0例11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8支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率大于70%)成功置入支架,3支闭塞锁骨下动脉中1支成功置入支架,2支闭塞锁骨下动脉未能开通.7例经股动脉置入支架.1例经肱动脉逆行置入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功置入后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良好,伴有盗血现象的5例患者症状消失.随访2~24个月发现1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后9个月再狭窄,后再置入1枚支架,血管开通良好.1例患者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同时置入2枚支架后2个月突发脑出血死亡.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 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

    作者:余良;李鸣;翁寿田;顾磊奇;赵菊红;冯文强;周春辉

    目的 探讨网状支架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臂X线机、表面麻醉下应用带气囊定位的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高危患者前列腺增生21例.结果 所有病例置管成功,19例拔管后排尿通畅.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1.2±3.8,大尿流率(Qmax)(2.2±1.6)ml/8,剩余尿(RUV)140±26 ml,术后IPSS 6.2±3.3,Qmax(14.6±8.6)ml/s,RUV 52±24 ml,术前术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镍钛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满意,安全可靠,适合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 TIPS中8 mm直径覆膜支架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松年;徐克

    目的 评价在TIPS中应用8 mm直径覆膜支架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或)难治性腹水的门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术,术中应用8mm直径的覆膜支架,术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并进行定期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IPS术,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2.7~28个月),1例(1/19,5.3%)原有肝性脑病加重;2例(10.5%)再次出血;腹水改善及治愈率为66.7%(12/18);16例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初次开通率100%,8例患者随访12个月,初次开通率87.5%.结论 在TIPS术中应用8mm直径覆膜支架在保证有效分流量,提高术后分流道开通率的同时,可以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 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

    作者:吴清海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和血栓内置管溶栓治疗急性SMA血栓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造影明确诊断SMA血栓栓塞患者8例,取栓并将导管头端埋入血栓内溶栓,术后保留导管接微量泵继续缓慢溶栓.结果 4例溶栓治疗成功;3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加端端吻合术,3例中2例痊愈,1例术后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SMA栓塞的位置和肠管缺血范围,早期血栓内置管取栓加溶栓可取得满意疗效.

  • 介入法腹水转流术治疗顽固性腹水

    作者:何明基;申刚;练辉;王广宇;李汉文;陈德基

    目的 评价介入法腹水转流术(IPVS)对顽固性腹水(IA)的治疗价值.方法 45例IA患者,在腹腔与上腔静脉之间建立通道,术中测定腹腔内压和上腔静脉压,术后记录腹围、尿量.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20~40 min;腹腔-上腔静脉压力差平均为129.3 mm水柱;手术第2天腹围开始缩小,第3天则明显缩小,平均缩小7.8 cm;术后尿量明显增多,较术前平均增加770 ml/d.总有效率77.8%(35/4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IPVS对IA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患者在院外自我护理方便等优点,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失败原因之一:膈下动脉参与供血

    作者:刘凤永;段峰;王茂强;宋鹏;王志军;王仲朴

    目的 观察膈下动脉(IPA)参与支气管扩张所致咯血供血的表现,评价经导管栓塞IP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5年期间用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62例,10例经选择性血管造影证实有IPA参与病变供血.对参与肺部病变供血的IPA进行选择性栓塞术,栓塞剂用明胶海绵颗粒8例、明胶海绵颗粒+微型钢丝圈2例.分析观察IPA参与肺部供血的表现、影响因素,评价栓塞IPA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结果 选择性IPA造影均显示IPA管径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和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IPA供血区对比剂外溢4例、非特异性片状对比剂染色6例,IPA与肺动脉异常交通或分流者8例.10例患者病灶与胸膜关系密切:病变贴近膈胸膜和纵隔胸膜者6例、纵隔胸膜为主者4例.对10例患者均行供血IPA栓塞术,同时栓塞胸廓内动脉4例、肋间动脉2例,术后咯血停止.随访8个月~3年,2例分别于术后2、3个月复发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停止.8例未再咯血.结论 IPA可参与支气管扩张症所致大咯血的供血,是造成BAE治疗咯血失败的原因之一.如发现IPA参与肺部病变供血,补充IPA栓塞术是安全和有价值的.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累及椎管的椎体转移性肿瘤

    作者:张继;吴春根;程永德;顾一峰;李明华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累及椎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95节椎体PV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MRI矢状位T2W影像将患者分为3组.A组:病变椎体后缘无突出,17例;B组:病变椎体后缘轻度突出,与脊髓未接触,23例;C组:病变椎体后缘严重突出且与脊髓接触,8例.术后1周观察疗效,记录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疼痛总缓解有效率为83.3%(40/48).A组疼痛缓解有效率94.1%,(16/17);B组有效率82.6%,(19/23);C组有效率62.5%,(5%8).3组间疼痛缓解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根性疼痛加重,B组1例,C组2例,患者服用止痛剂缓解,未手术处理.3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例,1例和2例,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并发症少,当病变累及椎管甚至脊髓时仍可考虑用该方法治疗.

  • 单球囊多次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作者:孙钢;金鹏;刘训伟;谢志勇;李凡东;易玉海;张绪平;郝润松

    目的 探讨单球囊多次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33例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76个.在X线监测下,使用单球囊先后置入多个椎体,并多次扩张,改善椎体高度,骨水泥填充.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状况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33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1周内疼痛明显缓解,无并发症.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由术前平均(6.46±1.40)分降至(1.65±0.42)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由术前平均71.38%降至22.92%.球囊扩张压力为120~300 psi,平均为171.2 psi;球囊扩张次数为2~6次,平均扩张3.3次,仅1个球囊在第6次扩张中破裂.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平均分别丢失(14.43±4.18)mm和(10.49±3.70)mm,术后平均分别丢失(9.79±3.64)mm和(5.52±2.83)mm.Cobb角由术前平均23.33°±6.33°,矫正至术后12.51°±4.32°.2例2个椎体前侧缘发现少许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其余椎体无明显骨水泥渗漏的X线表现.结论 应用单球囊多次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满意,并降低了手术费用.

  • 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继;吴春根;程永德;朱雪娥;顾一峰;张惠缄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5例椎体病变患者经皮穿刺活检,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26例,腰椎37例和骶椎19例.影像学上表现57例为溶骨性病变,19例成骨性病变,9例溶骨性与成骨性病变共存.穿刺标本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临床怀疑感染性病变时行细菌学检查.对穿刺标本进行诊断的正确性分析.结果 CT证实85例穿刺活检针均位于病灶内,81例取得病变组织,活检成功率95%.活检标本包括29例骨组织标本,5例软组织标本,47例骨组织与软组织混合标本,4例未取得标本;病理结果包括44例转移瘤,17例原发性骨肿瘤,18例感染性病变,2例正常椎体组织.79例诊断正确,诊断正确性97.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是对椎体病变作出正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学依据,且穿刺部位正确、三维定向好、损伤小,可以作为诊断不明确的溶骨性及溶骨与成骨混合性椎体病变拟行椎体成形术术前常规.

  •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作者:朱雪娥;吴春根;张继;程永德;顾一峰;胡晓晖;李明华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并存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并与单纯性(不合并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以分析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PVP治疗95例患者、176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本组研究中除外多节段骨折、合并肿瘤病史、影像资料不全和术后随访不配合患者.入选43例分A、B两组,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裂隙样变患者为A组,25例无椎体内裂隙样变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术前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分析两组术后1周局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术后1周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1周疼痛缓解的程度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水泥外漏发生率相似(P>0.05),但两组间骨水泥外漏类型分布有差异(P<0.05).结论 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椎体内裂隙样变对PVP的止痛疗效、功能改善与骨水泥外漏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对骨水泥的外漏类型有一定影响.

  • 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张继;吴春根;程永德;顾一峰;李明华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完成椎体成形术88例患者,包括167节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椎体.20例患者25节椎体为严重压缩骨折.严重压缩骨折定义为骨折椎体高度小于原来椎体高度的1/3.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0例患者25节严重压缩骨折椎体采用单侧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4.4±0.9)mm.术后1 d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显著(P<0.05).7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椎间盘外漏,16节椎旁静脉丛外漏,10节椎体周围软组织外漏,1节椎体硬膜外漏,上述病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 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及有效方法.

  • 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永东;赵俊功;李明华;尤小芳;程英升

    目的 评价急性血栓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造模的可行性,旨在提高模型的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方法 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体重300~450 g,随机分为3组:大栓子组(栓子长1.2~1.5 mm,15只)、中等栓子组(0.8~1.0 mm,30只)和小栓子组(0.5~0.6 mm,15只).取同系大鼠的股动脉血0.6ml与0.15ml凝血酶溶液混匀后,注入微导管内制备成线样血栓.将切好的栓子经大鼠左侧颈内动脉注入,建立MCAO模型.使用GE Signa 1.5T超导成像仪,3英寸环形表面线圈行大鼠脑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小栓子组15只,9只发现脑梗死灶(60%),中等栓子组和大栓子组所有大鼠均出现脑梗死灶,小栓子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栓子组脑梗死灶均位于同侧大脑半球,局限于左侧顶叶皮质、皮层下及基底节的占93.3%(28/30).小栓子组9只,在24 h或死亡时的平均脑梗死体积占同侧大脑半球的(14.41±8.72)%,中等栓子组30只占(48.29±18.57)%,大栓子组15只占(73.68±18.29)%.3组之间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71,P<0.01).小栓子组9只,平均生存时间(301.1±23.02)h;中等栓子组30只,平均生存时间(277.43±20.27)h;大栓子组15只,平均生存时间(59.93±25.03)h.大栓子组与另2组之间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76,P<0.01),而中等栓子组的生存时间与小栓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栓子组脑梗死区相对脑血流容量(rCBV)在3~18 h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8,P>0.05).结论 经过改良后,中等栓子建立的大鼠MCAO模型脑梗死体积适中、存活率高、脑梗死部位恒定而rCBV持续降低,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控性.

  • 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伴左肺发育不良一例

    作者:董佳霖;潘欣;李若谷;王承;方唯一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人院,儿时有反复发热、咳嗽、气急史,平素无活动受限,无蹲踞及指趾紫绀病史.

  • 涎腺介入治疗术

    作者:张志宏;肖湘生

    涎腺管堵塞是涎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腺管结石、狭窄或两者共同造成,影像学对判断梗阻的原因、程度及造成的结果能作出明确诊断,而影像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治疗是涎腺管堵塞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涎腺微创介入的现状.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作者:许立超;肖湘生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介入放射学技术,这种方法在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能否重建椎体高度及其意义,是否能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是否会诱发新的椎体骨折等,因为缺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循证医学依据,因而一直处在争议中.本文仅就椎体后凸成形术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经皮骶椎成形术

    作者:张继;吴春根;程永德

    经皮骶椎成形术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衍生技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向骶骨的病变处注入骨水泥,可以稳定椎体,增强椎体强度,减轻甚至完全缓解患者疼痛.该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骶尾部病变致难治性疼痛,该法创伤小、安全可靠.该文就经皮骶椎成形术定义、术前影像学检查、适应证与禁忌证、技术要点、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 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金龙;凌锋;李慎茂;吉训明

    目的 探讨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5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过程中DSA设备使用情况,总结合理利用DSA设备的经验.结果 DSA的应用将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快速诊断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DSA实用投照角度的应用能够清晰显示目标血管狭窄病变的形态、程度等信息,为介入治疗提供佳工作位置,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旋转DSA图像采集及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成功地开展介入治疗手术;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能够为操作医师选择介入材料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结论 合理利用DSA设备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手术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SA设备为介入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DSA是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 应用国产零边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疗效观察

    作者:丁仲如;黄国明;涂小文;王洪如;乔怀宇;韩清萍;余艳丽;王珍丽;文萍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零边偏心型封堵器治疗16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例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为IVSD,经胸超声(TTE)大血管短轴观室间隔回声失落,且其分流束位于时钟11点半~1点钟之间,测得VSD距主动脉右冠瓣0~2(平均1.4±1.1)mm,VSD直径为3.5~12 mm(平均6.4±4.6)mm,术中左心室造影测得VSD为4~14(平均6.5±4.8)mm,均应用国产零边偏心型封堵器(腰部直径6~14 mm).结果 16例IVSD患者15例即刻封堵成功,成功率93.8%,2例术后即刻左室造影及超声检查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周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瓣及房室瓣的反流.1例缺损过大,应用14 mm封堵器不成功而放弃封堵治疗.术后1周心电监测无房室传导阻滞,术后1周至6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下反流,ECG无传导阻滞等特殊异常表现.结论 应用国产零边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IVSD安全、疗效好,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 加强脊柱介入放射学的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吴春根;程永德

    近年来脊柱疾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发展迅速,很多技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诊断方面包括经皮穿刺活检术、CT椎间盘造影术、椎间盘测压术等;治疗方面包括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周围注射治疗术、CT引导下关节注射治疗术、CT引导下骶管囊肿穿刺抽液减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间盘减压术、脊柱肿瘤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术以及新兴的经皮后路腰椎间融合术等.介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前景广阔,可成为介入放射医师研究的方向之一.

  • 祝我国第一部医学影像学科普读物——《轻松做医学影像检查》一书出版发行

    作者:吴恩惠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