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胰腺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介入治疗

    作者:左鹏;祖庆泉;周春高;施海彬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胰腺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搜集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因胰腺术后迟发性出血行造影检查的61例患者的资料,临床表现为腹腔出血47例,消化道出血14例.评价介入治疗的疗效、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分析再出血部位及再治疗成功率.结果 47例(77.0%)造影为阳性表现患者全部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30例,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颗粒15例,覆膜支架植入2例.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97.9%(46/47)、72.3% (34/47)和27.7%(13/47).首次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的中位时间为2 d(0~30 d),53.8% (7/13)再出血部位为原栓塞动脉.再出血患者中5例(5/8)行二次介入治疗成功止血.所有患者介入术后未出现肠道、肝脏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0 d死亡率为8.5% (4/47),其中3例死于介入术后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介入是治疗迟发性胰腺术后出血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大部分患者通过单纯介入治疗成功止血.

  • 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恶性结肠梗阻支架置入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刘培;杨育伟;梁雯雯;黄丙仓;朱庆云;乔德林

    目的 探讨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恶性结肠梗阻支架置入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结肠恶性肿瘤并梗阻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结合CT MPR检查特点,总结CT MPR检查在支架置入手术中的作用.结果 根据CT MPR技术提供信息,结肠支架置入成功率高,近期疗效理想,多数可在24h内解除梗阻.结论 CT MPR技术可以很好地提供结肠支架置入手术的各方面数据,为成功支架置入术提供了良好的术前准备,提高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

  • 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光子治疗在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及护理

    作者:胡晓晓;李茂全;姜金霞

    目的 观察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光子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80例DFU患者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常规糖尿病康复措施、清创处理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持续冲洗合并VSD处理创面,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光子治疗仪治疗,记录两组平均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采用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评价现有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量表(VAS)及疼痛分级指数(PRI),比较两组溃疡愈合速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PPI、VAS、PR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第2周、4周及6周溃疡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55%(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VSD联合光子治疗仪及针对性的护理治疗DFU,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与神经阻滞治疗慢性顽固性肩周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月华;符建;徐小青;史传岗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SSN)脉冲射频(PRF)和神经阻滞治疗慢性顽固性肩周疼痛的疗效.方法 收集80例慢性肩周疼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超声引导下SSN阻滞(采用类固醇和局麻药的混合物),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SN PRF治疗,每组40例.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OSS)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收集评价疗效参数.结果 A组平均VAS评分阻滞前为(6.41±1.22),3、6个月的随访分别为(2.07±1.10)和(2.69±1.2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OSS评分患者阻滞前为(24.46±7.07),评分在3、6个月的随访分别为(37.48±4.92)和(39.82±5.41).观察到显著OSS改善(P<0.001).B组PRF前平均VAS评分为(6.42±1.43),3、6个月的随访评分分别为(0.95±0.14)和(1.25±1.0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OSS评分患者PRF前为(23.60±7.69),3、6个月的随访评分分别为(40.83±7.01)和(42.27±6.30).观察到显著OSS改善(P<0.001).整个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SSN的PRF神经调节以及SSN阻滞均是慢性顽固性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相对于SSN阻滞,SSN的PRF可以提供更有效的疗效.

  • 双导丝球囊扩张联合紫杉醇灌注治疗股动脉支架再狭窄1例

    作者:谷涌泉;崔世军;郭连瑞;齐一侠;齐立行;佟铸;郭建明;高喜翔;杨盛家;张建;汪忠镐

    目的 应用双导丝球囊扩张联合紫杉醇灌注治疗股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双导丝球囊扩张联合紫杉醇灌注技术治疗1例股腘动脉支架长段闭塞病例.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结果 患者术中未出现夹层及血栓,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动脉造影提示原支架闭塞段血流恢复通畅.结论 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再狭窄安全可行,需要更多治疗例数和远期随访结果观察.

  •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李国文;古善智;黄满平;黄斌;熊正平;唐田

    目的 评价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的35例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头颈部31例,四肢及其它部位4例;根据回流静脉特点分为4型;根据对比剂回流速度分为低回流型和高回流型.DSA导引下每4周注射1次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末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评价主、客观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35例患者中Ⅰ型8例,Ⅱ型20例,Ⅲ型5例,Ⅳ型2例;低回流型25例,高回流型10例.35例共接受66次泡沫硬化剂治疗,每例平均2.2次;平均单次应用硬化剂12(8~50) mL.术后1~3 d患者有局部肿胀、疼痛,无皮肤、肌肉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显示主观疗效有效率在低回流型患者为25/25,高回流型患者为7/10(P<0.01);客观疗效有效率在低回流型患者为25/25,高回流型患者为7/10(P<0.01).结论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效果肯定,对低回流型疗效更为显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宋秋韵;伍广伟;许能文;师洵

    目的 评估经皮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瘘(PAV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PAVF患者治疗方法,均行经皮导管介入治疗.根据术前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结果选用弹簧圈栓塞或封堵器封堵治疗.结果 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1例植入弹簧圈3枚,1例植入6枚;3例各用PDA封堵器1枚,2例分别用VSD封堵器1枚;引入血管中位直径6 mm (3.9~63 mm).术后48 h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随访24~48个月,6例残余分流消失,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NYHA分级均减轻,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PAVF安全有效.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及影响因素

    作者:王新婧;吕维富;李兵;袁冬存;施磊;钱银锋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UAE术治疗的11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月经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子宫体积、月经量变化,观察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栓塞后综合征、闭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11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3%(92/116),无效为20.7%(24/1 16).术后3、6、9、12个月随访显示,平均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痛经总缓解率为90.5%(105例);子宫体积较术前分别缩小29.5%、42.4%、48.7%、53.7%,缩小百分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月经量完全恢复正常96例(82.8%),减少12例(10.3%),稀少3例(2.6%),闭经5例(4.3%).术后剧烈腹痛1例(0.9%),高热l例(0.9%),闭经5例(4.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35岁、子宫腺肌病血供类型、子宫动脉卵巢支显影、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JZ)厚度≥10 mm为UAE术临床疗效独立影响因素[OR(95%CI)值>1,P<0.05].结论 UAE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期疼痛,减少子宫体积及月经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

    作者:汪海洋;孙建明;陈以宽;张骞;祁小桐

    目的 评估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并经血管腔内治疗的148例IV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DVT,分为非血栓性IVCS(NIVCS组,n=81)、血栓性IVCS(TIVCS组,n=67).术后随访患肢症状改善情况及髂静脉通畅性.结果 148例患者中4例接受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141例接受PTA+支架植入术,3例手术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7.97%(145/1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6%(14/1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NIVCS组63例术后3~6个月接受二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均获成功.术后NIVCS组、TIVCS组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3% (P=0.410)、髂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6.30%、91.04%(P=0.316).平均随访15.6(6~30)个月,TIVCS组有2例DVT复发,NIVCS组无静脉曲张复发;NIVCS组、TIVCS组患者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59%、90.90% (P=0.465),但NIVCS组髂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TIVCS组(92.65%对80.00%,P=0.038).结论 腔内治疗IVCS患者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血栓性IVCS患者腔内治疗的中远期髂静脉通畅率低于非血栓性IVCS患者.

  •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秀娟;杨顺实;赵小禹;毛明峰;李珏颖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武汉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复发患者21例(30处病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腹壁包块活检及MWA治疗.术后1、3、12和24个月分别追踪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包块大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00%(21例)患者痛经症状消失或缓解,腹壁包块体积逐渐缩小,其内彩色血流信号完全消失.术中、术后及随访时间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一例复发.结论 彩超引导下MWA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

  •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在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二生;穆吉兴;孟庆聚;徐兰斌;于华;李晓敏;聂红峰;王建忠;张春山;李强;李晓军

    目的 评价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在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对54例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治疗并进行随访.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是采用球囊接力的方式通过肠梗阻的阻塞段和采用反复回拉肠梗阻导管的方式疏通粘连的肠道.术后第1,3,6个月及之后每半年进行随访并收集相关的临床和影像数据.结果 54例患者肠梗阻导管均成功放置,放置深度为越过屈氏韧带20 cm以上.54例中47例肠梗阻导管成功通过阻塞段进入结肠内,梗阻段通过率为87.0%.拔管后50例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4例患者由于小肠重度梗阻,导管无法缓解肠梗阻症状,遂行外科肠粘连松解术.影像随访3~38个月,造影复查显示48例对比剂进过小肠通畅,未见明显肠梗阻现象.临床随访645个月,2例肿瘤术后患者再发现肠梗阻表现.54例中6例患者在术后8~1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所致的全身衰竭;48例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无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治疗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

  • MR导引聚焦超声术姑息性治疗骨转移瘤疼痛近期效果和安全性初步研究

    作者:王升平;孙志荣;信超;杜春春;许立超;顾雅佳;李文涛;彭卫军

    目的 评价MR导引聚焦超声术(MRgFUS)姑息性治疗其它治疗手段无效或不可行的骨转移瘤疼痛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21例症状性骨转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术后3个月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估治疗安全性.根据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简明疼痛问卷-生存质量量表(BPI-QOL)评分、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KPS)和患者用药变化评价疼痛缓解效果.结果 21例症状性骨转移患者完成MRgFUS治疗.术前1周,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NRS评分分别为7.7±1.6、3.6±2.6、3.9±3.2、4.3±3.3、3.7±2.7,术后各随访时间点NR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术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I-QOL评分术前1周(27.3±20.9)与术后1周(34.1±15.5)、1个月(32.3±19.2)、2个月(31.9±18.9)、3个月(28.8±14.8)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0.45、0.48、0.81).KPS评分术前1周(82.2±8.8)与术后1周(84.8±7.5)、3个月(84.8±7.5)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4、0.33).结论 MRgFUS姑息性治疗骨转移疼痛近期效果确切,技术安全,有望成为骨转移疼痛治疗的一种有前途的替代手段.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严守美;崔新江;于志军;邢辉;赵邦利;杜苗苗;曹贵文

    目的 探讨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的变化在评估肝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到2012年5月行TACE联合MWA的174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性匹配分析按1∶1进行匹配后分为术前高NLR组和低NLR组,截止数值是2.37,观察指标是患者的生存期和术前NLR.结果 实际匹配的患者41对,配对后组间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表明术前NLR为2.37是中位生存期(mOS)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NLR<2.37的患者比术前NLR≥ 2.37的患者存活期更长.结论 术前NLR为2.37可作为行TACE联合MWA治疗的肝癌患者预测mOS的补充因子.

  • 新型血管介入机器人应用可行性初探

    作者:陈政;沈毓;陆清声;陈燕青;张昊;谢永富;孙羽东;陈冰;王坤东;景在平

    目的 验证自主研究开发的新型机器人辅助血管腔内介入系统能否有效地完成血管介入治疗及支架植入的复杂操作过程.方法 采用石英玻璃模型和成年雌性家猪,分别于体外、体内进行血管介入操作及自膨式支架植入实验,验证该新型机器人血管介入系统应用的有效性.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该机器人系统成功完成了远程血管介入操作和支架植入释放操作;体内实验显示,双侧髂动脉支架成形术在机器人辅助下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夹层、穿孔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本中心研究开发的机器人血管介入系统可有效地完成远程介入操作及自膨式支架植入释放操作.

  • 不同活度不同剂量125Ⅰ粒子植入对兔肝脏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孙柏;潘天帆;陆建;王超;王勇;常晓峰;郭金和

    目的 评价不同活度、不同剂量125Ⅰ粒子植入对兔肝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4只.每只实验兔在CT引导下分别植入4颗125Ⅰ粒子,粒子按照2×2排列,间隔1 cm.A组植入空仓粒子,B组粒子活度为2.22 MBq,C组为2.96 MBq,D组为3.70 MBq;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取实验兔血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肝纤维化4项),术后第6个月利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勾画B、C、D组120 Gy、140 Gy、160 Gy等剂量曲线图,计算与中心点距离,并取对应辐射区边缘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所有植入操作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前后各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APRI指数等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项指标所处范围均提示不存在肝脏纤维化.所有实验兔肝脏组织大体标本均未见明显肝脏损伤.病理结果显示,随着粒子活度增加,Knodell HAI评分有升高的趋势,但各组评分均小于2分,提示不存在肝脏纤维化.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在本实验剂量及活度范围内,不同剂量、不同活度的125Ⅰ粒子肝脏植入,不会导致肝脏纤维化.

  • 三维路图引导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1例

    作者:余佳泽;罗薛峰;李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通过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降低门静脉压力,已广泛应用于门脉高压并发症[1].CO2造影辅助TIPS术中门静脉定位、穿刺已获得广泛认可,但无法提供三维实时引导,在部分困难病例中价值有限[2].我们采用三维路图技术引导TIPS穿刺,报道如下.

  • 择期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2例

    作者:艾鹏;潘浩;陈魁;郑继行;邓超频;陈聪;符伟国

    临床资料病例1 男,82岁.因“右侧腹部胀痛2周”入院.CTA发现右侧髂总动脉夹层动脉瘤,右侧髂总动脉起始部瘤样扩张,直径2 cm,腔内见双腔征.髂总动脉夹层动脉瘤直径二倍于正常值,存在瘤体破裂风险,转入血管外科.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2年[1年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住院治疗]、肺结核病史50余年,10年前行前列腺手术史.术前评估肺功能示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MVV∶30),提示手术行全身麻醉风险极大,遂决定于局麻下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 介入手术输送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刘光;段翠海;张海军

    介入手术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全新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被认为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医学革命.而作为介入医疗器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输送系统直接影响了手术过程的顺利与否.本文综述了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中常见器械的输送系统.重点分析了支架(球扩式支架和自膨式支架)、起搏器、瓣膜和封堵器输送系统的结构及具体使用要求.不同的介入医疗器械根据其产品结构、手术路径、组织解剖结构等方面的用途,需设计相匹配的输送系统.后,通过对目前市场上介入手术输送系统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今后输送系统研发设计需考虑的因素,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展望.

  •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预防和治疗

    作者:贾中芝

    肠缺血性疾病易导致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肠I-R损伤机制涉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线粒体损伤、自由基累积、Ca2+超载,肠黏膜局部炎性反应及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等.预防措施包括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治疗方法包括能量疗法、抗氧自由基疗法、抗白细胞黏附疗法等.了解肠I-R损伤机制,及时予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降低肠I-R损伤患者高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损伤
  • Y形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徐远杰;管生;袁永杰;郭新宾;范锋;徐浩文;王子博;陈振

    目的 探讨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采用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28例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aymond分级评估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效果,出院时评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影像学和临床随访4~24个月,平均9.5个月.结果 28例患者28枚宽颈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15枚(Hunt-Hess 1级5例,2级8例,3级1例,4级1例).Y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成功27例,失败1例.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13例(48.2%),Ⅱ级8例(29.6%),Ⅲ级6例(22.2%);4例(14.8%)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2例经治疗后完全恢复,1例遗留神经功能缺失,1例非手术区域血肿;出院时mRS评分0~1分24例,4分3例.平均随访9.5个月,影像学复查17例(63%) (DSA 15例,MRA 1例,CTA 1例);Raymond分级Ⅰ级11例(64.7%),Ⅱ级6例(35.3%),栓塞好转率为41.2%,1例瘤颈口复发;mRS评分0~1分24例,3分1例,4分2例.结论 Y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基于舒适管理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切口渗液的护理效果探讨

    作者:马益敏;肖玲;傅荣春;马丽;吴健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后,基于舒适管理的经皮穿刺点周围渗漏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PTBD术后胆汁经穿刺点渗漏患者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2),观察组(n=10),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两件式尿路造口袋收集渗出液并固定引流管,对比两组临床应用与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用两件式尿路造口袋收集渗出液并固定引流管的患者舒适度、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敷料及衣被污染率、日均护理时数、换药次数、换药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两件式造口袋收集渗漏胆汁,同时固定引流管,可以减少胆汁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促进舒适,提高生活质量,毋需每天频繁更换敷料,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使引流量的统计更准确.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者站立区水平方向X线辐射剂量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王智廷;曹国全;郑翔;黄伟剑;闻彩云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者站立区域水平方向X线辐射剂量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仿真人模体桡动脉途径,分别检测有/无床旁防护屏下PCI手术者整个站立区域不同水平距离125 cm、155 cm高度时体表入射辐射剂量率,绘制不同水平距离入射剂量率分布图.采用t检验比较有/无防护屏时不同体位各检测点入射剂量率.结果 无床旁防护屏时随着术者站立区水平距离增加,站立区辐射入射剂量率逐渐降低,第1术者站立区域各检测点剂量率高于第2术者各检测点;有床旁防护屏时随着术者站立区水平距离增加,站立区入射剂量率逐渐提高,第1术者站立区域各检测点剂量率低于第2术者各检测点.无床旁防护屏时术者站立区内各检测点入射剂量率均显著高于有床旁防护屏时各检测点(t=2.4~3 366,P<0.05).结论 床旁防护屏对术者站立区有明显防护作用.床旁防护屏改变了术者站立区辐射剂量分布,防护效果随着水平距离增加逐渐降低.因此PCI术中应充分利用床旁防护屏,加强对第2术者站立区防护,使术者所受辐射剂量尽可能降至低水平.

  • 影像导引肝脏恶性肿瘤多模态消融治疗技术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抗癌协会实体肿瘤聚焦诊疗专业委员会

    影像导引肝脏恶性肿瘤多模态消融治疗是以医学影像技术为导引,在冷冻消融与热消融交替转换过程中,通过对病灶区温度精准控制和消融过程定量规划,彻底破坏原位肿瘤细胞及其循环系统,同时大程度释放活性肿瘤抗原,从而达到控制肝脏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目的.为规范肝脏恶性肿瘤多模态消融治疗技术操作,便于不同层级医院开展实施,确保医疗安全和临床疗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抗癌协会实体肿瘤聚焦诊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肿瘤治疗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认真讨论,终达成本共识.

  •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作者:李智;孙鼎;沈健;秦磊;朱晓黎;倪才方

    多学科协作组(MDT)是近年来兴起的医学新模式,在我国肝癌诊疗领域的优势日益突出.其内容和形式与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高度契合.组织本科见习生参与肝癌MDT,寓教学于诊疗,有利于激发见习生学习主动性,培养批判性思维.2016年起,作者面向本科见习生,在肝癌MDT门诊开展了现场CBL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总结报道了心得体会与经验.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