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顾俊鹏;顾朋;迪力木拉提·巴吾东;许晓冬;张海潇;任伟新

    目的 评价大咯血不同血供方式、栓塞方法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方法 120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及临近体循环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出血动脉.按供血方式分为单支动脉供血(35例)和多支动脉供血(85例)2组;按栓塞方法分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59例)、单纯PVA颗粒栓塞(20例)、PVA颗粒加明胶海绵栓塞(41例)3组,分别行x2检验,评价各组的疗效.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复发(35例)与未复发(85例)为2组,对供血方式和不同栓塞方法进行分析,建立Logistic和Cox回归模型,评价各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程度.结果 120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均完全停止,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1~7年,35例复发,总有效率为70.8%.其中单支动脉供血4例复发,复发率11.4%;多支动脉供血31例复发,复发率36.5%.单纯明胶海绵组26例复发,复发率为44.1%;单纯PVA颗粒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15.0%; PVA颗粒加明胶海绵组6例复发,复发率为14.6%.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后复发时间短(P<0.05);单纯PVA颗粒栓塞及PVA颗粒加明胶海绵栓塞复发时间较长,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和多支动脉供血更容易导致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且时间较短;单纯PVA、PVA加明胶海绵栓塞后疗效较好且复发间隔时间较长.

  • 医源性肿瘤腹壁种植转移五例分析

    作者:贾中芝;田丰;王凯;李绍钦;赵进委;王云;蒋利强;蒋国民

    目的 探讨医源性肿瘤腹壁种植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5例医源性肿瘤腹壁种植转移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及转归.结果 5例患者中,原发癌为胆管癌1例,肝癌4例.分别于医源性操作后42 ~ 94 d发现腹壁种植转移,1例患者半年后因恶液质去世,种植转移灶较前稍增大;2例肝癌TACE治疗的同时给予种植转移灶TACE治疗,2例种植转移灶给予局部放疗,4例患者转移灶均稳定,TACE及放疗各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损伤.结论 医源性诊疗操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肿瘤腹壁种植转移的风险,结合病史、影像学、细胞学及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局部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但对于终末期患者在转移灶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可暂时给予观察.

  • 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儿童咯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刘帆;刘新献;李亮;王立丹;范晶;黄穗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儿童咯血的近远期疗效及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在DSA引导下对10例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不同原因咯血患儿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造影,并行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8例患儿栓塞剂用明胶海绵颗粒,2例用明胶海绵条联合弹簧圈.结果 10例患儿均成功手术,其中,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即刻止血8例;1例咯血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3~5d后咯血停止;1例咯血减少不明显,经2次栓塞治疗后咯血停止.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及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儿童咯血,具有微创、止血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的首选治疗方法.

  • 支架成形联合置管溶栓治疗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

    作者:高海军;陈光;王浩;王鹏辉;杨颐馨;温连芳

    目的 探讨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成形术辅助置管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并对髂-股/股深动脉血管内成形术的可行性作一探索.方法 8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病变均为TASC(Ⅱ)D型,其中3例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闭塞,主动脉闭塞长度为2~6cm,1例腹主动脉远端重度狭窄伴右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闭塞,另外4例为双侧或单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闭塞.其中4例伴有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所有患者均采用PTA+内支架治疗,5例于血管内成形术后行辅助置管溶栓治疗.结果 8例患者主髂动脉闭塞段病变均成功开通;4例伴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仅行主/髂-股/股深动脉内支架成形术,而股浅动脉病变未予处理.技术均获成功,症状均获缓解,踝臂指数术前为0.58,术后为0.76.1例于术后出现左侧小脑小面积梗死,未发生严重后遗症.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慢性广泛主髂动脉闭塞病变,血管腔内成形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及近中期通畅率;支架植入后留置导管溶栓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的发生;髂-股深动脉血管内成形术可以达到改善患肢症状的治疗目的.

  • 640层容积CT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随访的应用价值

    作者:边云;王莉;陆建平;宋涛;康钦钦;潘春树;陈超;许兵

    目的 探讨640层容积CT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后的影像学特征及其术后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外科治疗后的640层容积CT成像检查资料,所有患者的图像分析及后处理工作均在Vitrea后处理工作站上完成,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VR)技术等多种后处理方法.重点观察与分析支架的位置、支架有无内漏及假腔情况.结果 53例均可清楚显示支架位置、形态、个数、对假腔的封闭情况.术后恢复良好45例,其中37例降主动脉夹层内有血栓形成,8例降主动脉夹层内有部分血栓形成.术后发生支架内漏8例,Ⅰ型内漏6例,Ⅲ型内漏2例.结论 640层CT血管造影是一种方便、快捷和无创的检查手段,综合原始及各种后处理图像可以准确诊断并客观地评价主动脉夹层术后情况,是主动脉夹层术后诊断及随访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 复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腘动脉瘤

    作者:秦永林;柏志斌;邓钢;方文;滕皋军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腘动脉瘤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收治合并急性下肢缺血的胭动脉瘤患者7例,采用外科手术与血管介入相结合的复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复合手术包括传统的手术切除,结合手术前后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术中球囊导管取栓等.方法 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早期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外科手术包括动脉瘤旷置术2例,动脉瘤切除术5例.动脉瘤切除后重建方法包括人工血管置换术6例,自体动脉端端吻合1例.血管介入包括手术前后球囊扩张及置管溶栓7例,1例行术中取栓.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的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0.68 ~ 0.98比0.22 ~ 0.52,P<0.001).术后随访人工血管通畅,动脉瘤远近端侧支循环保留,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良好.结论 复合手术保留了侧支循环,可以降低术后肢体远端缺血的风险;介入方法的使用保证了术后流出道的通畅,有助于避免术后移植物急性闭塞,从而有效降低术后截肢率.

  • 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小腿穿静脉功能不全评估方法比较

    作者:黄剑;周大勇;沈利明;金一琦;陈磊;黄献琛;徐国雄

    目的 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与X线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性溃疡中功能不全的穿静脉(IPV)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35例,采用彩超和静脉造影检查下肢静脉,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PV的检出率及准确性.结果 35例患者(44条患肢)共显示238条穿静脉,静脉造影检出233条,彩超检出236条(P=1.0);静脉造影检出IPV 100条(42.0%),彩超以反流时间0.5 s为界值,检出34条(14.4%),以0.35 s为界值,检出111条(48.0%);穿静脉和IPV主要位于小腿下段.以静脉造影为参照,彩超3个界值(反流时间0.5 s、0.35 s及直径3 mm)中,反流时间0.5 s和0.35 s的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3.2%,敏感度分别为34%和89%,Kappa值分别为0.37和0.71;联合反流时间0.35 s和直径3 mm为界值,则特异度为95.4%,敏感度为82%,Kappa值为0.79.结论 在下肢静脉性溃疡者中,彩超诊断IPV检出率高,与X线静脉造影一致性好;彩超联合反流时间0.35 s和直径3 mm作为界值,诊断IPV准确性更高.

  •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慢性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疗效的非随机前瞻性试验

    作者:李卉;顾一峰;李永东;吴春根;李明华;宋红梅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保守治疗对慢性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方法 81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施行PVP(n=41,A组)或保守治疗(n=40,B组).患者均经MRI证实患有慢性压缩性骨折,且疼痛持续在3个月或以上.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3、6个月和1年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共有71例(A组37例和B组34例)完成了1年随访评估.通过在1周,1、3、6个月和1年的视觉模拟评(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欧洲基金会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生活品质问卷评分和罗兰莫里斯残疾评分显示,A组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方面显著优于B组,各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终的临床随访评估中A组有30例、B组13例患者疼痛达到完全缓解(P<0.01).结论 PVP在治疗慢性压缩性骨折和持续性疼痛的缓解及功能恢复方面优于保守治疗.

  •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后近期并发症的分析和处理

    作者:梁松年;苏洪英;冯博;徐克

    目的 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近期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总结诊疗经验,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29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PTCD患者术后2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 58例患者(19.6%)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29例、肝动脉出血6例、急性胰腺炎15例、胆心反射6例、肾衰竭1例、再发胆道梗阻2例.其中2例胆道出血患者、3例胆道感染患者及1例肾衰竭患者经治无效死亡,余患者均病情好转.结论 PTCD术后并发症种类较多,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积极处理,可有效防止多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纵隔肿瘤血管造影及栓塞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玉金;张孝军;宋鹏;王志军;徐家华;王茂强

    目的 评价纵隔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及其栓塞的价值.方法 收集近年来经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的纵隔肿瘤6例,其中胸骨后甲状腺肿1例,恶性胸腺瘤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2例,滑膜肉瘤1例,纵隔型肺癌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纵隔肿瘤的动脉供血来源,评估栓塞对辅助手术切除及预后的价值.结果 纵隔肿瘤根据生长位置可有不同的供血动脉,本组病例所见主要供血动脉有甲状颈干、胸廓内动脉、支气管动脉、膈下动脉和肋间动脉,发生胸壁侵犯时可有胸壁外侧动脉供血.肝动脉也可向邻近纵隔肿瘤供血.可同时有纵隔两侧动脉供血.3例于栓塞后20 h内手术切除,术中出血明显较少,肿瘤易于剥离,切除标本可见肿瘤大部分变性坏死.3例因为术后复发、瘤体巨大未行手术切除,复查可见肿瘤大部分坏死、体积萎缩.结论 纵隔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复杂,需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全面寻找可能的供血动脉,以达到彻底栓塞的目的.栓塞对于辅助手术切除和控制肿瘤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前列地尔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宽;虞希祥;林永胜;游梦星

    目的 观察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优帝尔)对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对照组通过股动脉插管后经介入导管注射对比剂(优维显370)3 g/kg,实验组术前30 min及术后6h、12h经耳缘静脉给予前列地尔0.5 μg/kg,并注射对比剂(优维显370)3g/kg.分别在术前30 min及术后24 h、48 h查动物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术后72 h取动物右侧肾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两组动物在注入对比剂24 h后血清肌酐均有上升,与注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升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注射对比剂24 h后,对照组发生CIN 6只(30%),实验组1只(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光镜下病理形态学改变较对照组不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干乳剂能降低注射对比剂后血清肌酐的上升水平和CIN的发生率,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 电化学治疗兔肝VX2肿瘤后残余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张琳;王健;牟玮;周代全;刘凤秀;胡春芳;黄学全

    目的 探讨电化学治疗(EChT)兔肝VX2肿瘤后残余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移植方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后行EChT,通过控制肿瘤边缘的酸碱度造成肿瘤残余,采用免疫组化、TUNEL法、活组织细胞内显微注射、明胶酶谱法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探讨残余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 ①病理学观察显示EChT后第1周时残余肿瘤细胞被大量纤维组织包绕;治疗后第2周,残余肿瘤细胞数目增多,其周围仍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超微结构观察显示,治疗前肿瘤细胞核质比例增大,核异型性明显,线粒体数目较多但发育幼稚,细胞间连接较少.EChT后第1、2周,胞质内线粒体体积增大,发育较成熟,细胞间连接增多.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67阳性指数在第1、2周时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凋亡指数及Bax阳性指数在EChT后第1、2周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指数与Bax阳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③Cx32阳性指数及LY扩散范围在治疗后第1、2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微注射后LY CH荧光染料在肿瘤组织内的扩散范围与Cx32阳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④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含量的结果显示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治疗后第1、2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ChT治疗后2周内残余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凋亡指数明显增加,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明显改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较大肝癌行EChT治疗时肿瘤残余将难于完全避免,残余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对正确选择治疗后复查及再次治疗时机,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 明胶海绵微粒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弥漫性动静脉瘘一例

    作者:孟冉冉;赵广生;张跃伟

    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于2011年10月体检行上腹增强CT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大病灶6.6 cm× 6.0 cm,动脉早期不均匀强化,肝内可见多发点片状强化影.AFP 125.3 ng/ml.既往丙型肝炎病史40余年.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肝动静脉瘘形成.患者ECOG PS评分1分,Child-Pugh评分5分,BCLC分期B期.2011年11月1日于我院行TACE.

  •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止血方法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李郁芳;叶容臻;刘巍

    股动脉路径是外周、颅内、颅外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常用途径,而穿刺点的围手术期血管并发症仍是每个介入医师时常面对的问题.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止血方法有手工压迫法、机械压迫法、血管闭合器止血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血管闭合器及各种机械压迫装置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缩短了术后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但也带来了一些并发症.本文综述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方法和相关进展.

  • 支架植入术在颈段食管恶性狭窄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作者:鲁海涛;茅爱武

    食管支架植入术既能解决即刻食管恶性梗阻的问题,还能为后续治疗作准备.自膨式金属支架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逐渐成为解除腔道梗阻的重要手段.支架植入术因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明显、并发症少而越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目前对于颈段食管恶性狭窄进行支架的植入仍看法不一.现就这一领域问题作一综述.

  • 肝癌介入治疗用微粒型栓塞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影;张跃伟

    近年来,多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与保守治疗相比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HCC)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栓塞材料的发展,新型微粒栓塞剂因具有生物相容性、药物缓释作用等优点而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有望进一步提升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微粒型栓塞剂应用于临床,现将其生物特性及临床疗效做如下综述.

  •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

    作者:温宏峰;赵春霞;李继来;王培福;杜继臣

    目的 评估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DSA造影确认的颅内宽颈不规整动脉瘤6例,采用单侧股动脉入路,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由微导管内先后交替送入弹簧圈,待弹簧圈稳定后解脱,逐步达到致密填塞.结果 6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瘤腔闭塞均>90%.治愈5例,术中出血导致中残1例.随访6个月~2年,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对于某些不规则的宽颈动脉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颅内动脉瘤内支架辅助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田红岸;赵卫;易根发

    目的 分析内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探讨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3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曾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无出血史21例;颅内单发动脉瘤26例,多发动脉瘤12例,总计50枚动脉瘤中,位于前交通动脉11枚,后交通动脉17枚,大脑中动脉8枚,椎动脉5枚,颈内动脉床突段9枚.在对38例50枚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4枚,单纯支架覆盖12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4枚,其中使用LEO支架27枚,Neuroform支架16枚,Solitaire支架3枚.结果 38例患者的50枚动脉瘤中,对46枚行支架治疗,动脉瘤内支架辅助治疗的总并发症率为19.6%(9/46),包括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支架诱发血栓形成5例(均为LEO支架),致支架移位1例,术后发生脑梗死致偏瘫2例,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中支架打开不良1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的内支架辅助治疗有较高的脑血管并发症,需要加强内支架辅助治疗的围手术期管理,以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并发症患者的预后.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手术配合

    作者:邢丽;袁婵娟;陈建龙;张茂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护理配合的经验.方法 对145例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术前充分准备、规范的术中护理配合,包括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结果 经过介入治疗及规范的术中护理配合,本组术中4例血管痉挛,2例血栓形成,3例动脉瘤破裂,经及时有效处理后,均成功完成栓塞治疗.结论 规范的术中护理配合、生命体征的监护、并发症的预防及及时有效处理等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破裂斑块行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

    作者:罗育坤;范林;林朝贵;董现锋;陈昭阳;陈良龙

    目的 研究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到的破裂斑块部位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变化.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行PCI的冠心病患者36例,按IVUS所见,将患者分为有破裂斑块(RP)组18例和无破裂斑块(CTL)组18例,应用校正的TIMI帧数法(cTFC),研究PCI术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变化.结果 RP组共发现18处破裂斑块,破裂斑块空腔面积平均为(3.3±2.8)m2,破裂斑块处斑块负荷平均为68.7%±12.1%,CTL组为69.2%±11.7%.RP组平均cTFC由术前25.5±8.0降为22.1±5.3(P=0.13),CTL组则由术前25.2±7.6下降到15.1±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CTL组相比,在破裂斑块处行PCI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帧数下降不明显,可能与该处介入后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 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旋磨术的相关研究

    作者:刘新林;姜铁民;刘军翔;梁国庆;岳继华;李玉明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在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旋磨治疗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旋磨(CRA)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按ABI检查结果分为ABI正常 组(0.9≤ABI≤1.4)96例和ABI降低组(ABI< 0.9)53例,分析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及CRA治疗资料.结果 ABI降低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ABI正常组;ABI降低组使用平均旋磨头个数、预扩球囊数、后扩球囊数、旋磨血管并发症高于ABI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ABI正常组相比,ABI降低组的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程度重,行CRA时,旋磨头、预扩张球囊、后扩张球囊等耗材数量及旋磨血管并发症增加.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