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原发性肝癌TACE后合并肝癌破裂八例

    作者:张帅;倪才方;李智;韩世龙;王万胜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术后发生肝癌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诊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9月-2013年9月间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术后并发肝癌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6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1379次TACE术。其中,8例患者在TACE术后出现肝癌破裂出血,例数发生率为1.2%,例次发生率为0.6%。8例患者的肿瘤大直径平均为(11.5±2.6)cm(7.6~15.9 cm),病灶均位于肝包膜边缘,多数突向表面生长,5例合并有门静脉高压;TACE术中平均碘油使用量为(14.9±4.5)ml(8~20 ml)。行急症肝动脉栓塞治疗(TAE)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4例,7例患者积极抢救后无效死亡,仅1例患者TAE止血成功后恢复出院。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肝癌破裂出血虽较为少见,但其后果却极为严重;其发生可能与病变特征(如肿瘤巨大、位于肝脏边缘突向表面生长或合并门静脉高压)及介入栓塞方法(如注入碘油后未使用颗粒栓塞剂加强栓塞)等因素有关。

  • 巴塞罗那肝癌B期患者TACE治疗的预后及生存分析

    作者:阿布都外力·吾布力卡斯穆;迪里木拉提·巴吾冬;任伟新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 B期肝细胞肝癌(HCC)的预后及生存率。方法对2007年2月-2013年1月行TACE治疗的BCLC B期HCC患者总共有1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所有病例通过住院及电话随访,根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及生存分析。结果197例HC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2(6~7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4(2~77)个月。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Child-Pugh B级患者(各为35个月和15个月,P<0.01)。 BCLC B1期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B2,B3和B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25、9和7个月(P <0.01)。不同年龄、性别、民族、肝炎病史以及甲胎蛋白水平之间无明显生存差异。结论 TACE治疗BCLC B期HCC患者可以明显提高其生存率,并且通过BCLC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可以预测和评估患者TACE术后的预后及生存率。

  • 经桡动脉途径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15例肝癌

    作者:陈峰;吴宁;李斯锐;林福煌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对肝癌患者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TACE)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5例肝癌患者,采取经左侧桡动脉入路行TACE治疗。结果13例经左侧桡动脉入路行TACE取得成功,1例因穿刺失败改行经尺动脉穿刺取得成功并完成治疗,1例因右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介入治疗并完成治疗。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TACE 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承受痛苦少。

  • 经导丝轨道置入双J管治疗输尿管狭窄和梗阻

    作者:朱亮;张希全;孙业全;王义平;潘晶晶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经尿道建立导丝轨道置入双J管治疗输尿管狭窄和梗阻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75例输尿管狭窄或梗阻患者(其中良性狭窄60例,恶性狭窄15例)在膀胱镜插管失败情况下,均采用经皮肾穿刺经尿道建立导丝轨道,沿导丝轨道经尿道置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段并置入双J管。随访3个月至5年。结果手术成功率98.7%(74/75),良性狭窄患者中1例失败。治愈率70.7%(53/75),好转率26.7%(20/75),无效1例(1.35%),总有效率97.3%(73/75)。结论经皮肾穿刺经尿道建立导丝轨道置入双J管治疗输尿管狭窄和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两种不同注射途径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万高;闫如虎;纵慧敏;王前程;陈大庆;徐允鹏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途径注射1%聚桂醇泡沫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诊断明确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0例,随机分为X线透视下直接穿刺曲张静脉远心端注射1%聚桂醇泡沫剂(顺行组,40例)及经近心端穿刺置管注入1%聚桂醇泡沫剂(逆行组,40例)两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硬化剂用量、治疗并发症、是否补充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临床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行组治疗前临床-病因-解剖-病理分级(CEAP)分数为3.70±0.63,治疗后为0.88±1.18;逆行组治疗前CEAP分数为3.73±0.59,治疗后为0.88±1.27,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硬化剂用量、需要补充治疗人次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X线透视引导下顺行和逆行两种方法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总体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 不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方案加栓塞术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李中华;李晓冰;岳琨;宫卫东;刘振堂;吴智群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方案结合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50例确诊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子宫动脉甲氨蝶呤(MTX)灌注化疗栓塞]和治疗组(子宫动脉MTX联合5-FU灌注化疗栓塞)。术后在不同时间观察患者血β-HCG值,临床治愈时间,输卵管通畅率,并对不良事件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两组间相关数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各有1例患者剔除出组,剩余48例患者中对照组1例治疗失败,总治愈率为97.9%。治疗组和对照组血β-HCG值在治疗方法主效应、与时间交互作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时间为(26.74±5.57)d,治疗组为(28.57±5.08)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为78.9%,治疗组为76.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事件强度均为轻度,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1%,治疗组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介入方法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但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治疗组低,因此,宜采用单纯MTX灌注化疗栓塞方案治疗异位妊娠。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田庆华;吴春根;顾一峰;王涛;何煜;宋红梅;易飞;何成建;肖全平;程永德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3例(34个病灶)成骨性脊柱转移癌实施PVP术,其中合并成骨性病理性骨折12例。通过WHO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KPS)的变化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资料完整的20例患者中6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例轻微缓解(MR),1例无效(NR),总有效率(CR+PR)达80.0%。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7.0±1.6分降至2.2±1.9分,术后1、3个月分别降至(2.4±2.1)分、(2.5±2.1)分。术后24 h、1个月、3个月KPS评分由术前(76.5±10.4)分分别升至(86.5±11.8)分、(88.0±12.0)分和(89.0±10.8)分。4例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17.4%)。结论 DSA引导下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行PVP术是可行、有效的,能有效缓解疼痛、稳定脊柱,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 CT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经皮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静;李平;张彦秋;付占昭;张雪鹏;顾涛;徐红梅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T引导对甲状腺结节经皮粗针穿刺组织学活检,比较穿刺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65例全部穿刺成功,1例出现皮下血肿。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总符合率为93.8%(61/65),6例甲状腺癌与病理符合5例。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于诊断甲状腺疾病,简便、安全、取材准确可靠、成功率高。

  • 气管插管后狭窄27例的CT影像特征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科;魏宁;徐浩;祖茂衡;王文亮;肖晋昌;王珣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后狭窄(PITS)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PITS患者,分别收集其临床资料及螺旋CT影像资料,观察气管狭窄部位、程度、形态,总结其影像特点;并根据不同的影像特点分析狭窄原因及其对PITS病情评估和临床处理的影响。结果27例患者,共检出气管狭窄部位35处,分别位于气管切开水平10例、气囊水平5例和套管末端20例,狭窄程度均大于30%;其中局限性狭窄15例,影像特征为“沙漏状、束腰状”狭窄;节段性狭窄4例,影像特征为“带状、哑铃状”狭窄;复合狭窄8例。参考相应的影像特征,所有患者均得到了及时、个体化的治疗。结论 PITS具有典型的影像特征,螺旋CT检查可作为PITS影像学检查的首选。相关科室可根据不同的影像特征评估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麻醉科气管插管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认识并及时预防、处理该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肝动脉化疗栓塞时肝动脉单向活瓣的插管技术探讨

    作者:钱晟;刘嵘;王建华;颜志平;程洁敏;龚高全;瞿旭东;罗剑钧;刘清欣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时肝动脉单向活瓣患者的插管技术。方法收集2000-2011年在上海中山医院行TACE中存在肝动脉单向活瓣的患者128例,其中肝细胞癌110例,胆管细胞癌3例,转移性肝癌15例。90例(70.3%,90/128)患者出现肝动脉单向活瓣前曾行TACE 2~5次,38例(29.7%,38/128)患者为首次介入治疗患者。肝动脉插管采用微导管同轴导管技术经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途径进行,分别比较经这2种途径插管的成功率和平均透视时间。结果128例患者共进行了337次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平均每例2.6次),成功337次,成功率为100%。337次插管中经腹腔动脉途径插管148次(43.9%,148/337),平均透视时间3.2(1~6)min;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插管189次(56.1%,189/337),平均透视时间15.3(5~40)min。经腹腔动脉途径插管的平均透视时间明显少于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的平均透视时间(P<0.05)。结论对肝动脉单向活瓣的患者,可采用同轴微导管技术经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2个途径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与肠系膜上动脉途径相比较,经腹腔动脉途径插管操作更加简单,透视时间明显缩短。

  • 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前后血清miR-21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以浪;王亚非;张亮;缪亚军;陈卓;周陈;印滇;丁文彬

    目的:探讨HCC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后血清miR-21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反转录定量PCR(RT-PCR)法检测HCC患者TACE术前、后及正常者血清miR-21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FP水平。结果 HCC患者血清miR-21水平为正常人的(12.9±3.5)倍(t =19.4307,P <0.01),TACE 术后1个月为正常参考值的(7.2±1.7)倍,较术前显著降低(t =9.4937,P<0.01)。血清 miR-21水平与肿瘤大小、癌栓及HBV感染相关。TACE术后1个月血清miR-21水平在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组中分别为正常人的(4.0±0.3)、(6.0±1.5)和(8.6±1.5)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68,P=0.000)。 miR-21诊断HCC的ROC-AUC值为0.910±0.041,显著高于AFP的0.860±0.037(t=6.3042,P<0.01)。 miR-21检测HCC的特异度(88.1%)显著高于AFP(69.0%,χ2=4.5253,P=0.033)。结论 TACE 术后miR-21水平明显降低,能较好预测TACE 术疗效,是HCC的潜在分子标记物。

  • 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椎体肿瘤术中温度变化的活体实验研究

    作者:陈珑;倪才方;王艳伟;杨超;王刚刚;张帅;肖剑

    目的:研究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椎体肿瘤时椎管及椎体肿瘤内温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法将VX2瘤块接种入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腰椎内,建立兔椎体肿瘤模型。 CT引导下对8只建模成功动物行RFA治疗。治疗开始后每间隔30 s分别记录治疗椎体肿瘤及同水平椎管内的温度,比较不同时间点椎管及椎体内温度之间有无差异。结果治疗过程中肿瘤内温度迅速上升至90℃并保持稳定,而消融时间持续3 min后,椎管内温度超过42℃。不同时间点的肿瘤与椎管内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FA治疗椎体肿瘤,可使病灶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至有效治疗温度,并保持相对稳定。延长消融时间将增加椎管内温度而可能造成神经损伤。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与高碘促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华浅近;祖茂衡;胡琳;庄银苹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Ⅰ(TGF-βRⅠ)与高碘促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相关性,探索布-加综合征(BCS)隔膜组织形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媒组、KI组、TGF-βRⅠ抑制剂(SD-208)组和SD-208和碘化钾(KI)共同作用组。采用CCK-8法检测TGF-βRⅠ抑制剂对高碘培养环境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0、250、500、1000、2000、3000μg/L)碘离子对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R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在1000μg/L碘培养环境中,KI与SD-208共同作用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率(1.29±0.41)高于SD-208组(0.52±0.10),而低于KI组(1.7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1000μg/L和2000μg/L高碘组成纤维细胞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成纤维细胞TGF-βRⅠ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高碘因素可能通过提高成纤维细胞TGF-β1蛋白表达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②高碘导致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可能与BCS隔膜形成相关。

  • 药物洗脱球囊抑制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文俐;杜润;朱政斌;朱劲舟;应晨;刘慧竹;张瑞岩

    目的:探讨新型药物洗脱球囊(DEB)在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PAD)中可能具有的抑制管腔丢失、减少内膜增生作用。方法以雄性新西兰纯种兔(体重2.5~3.0 kg)为实验对象,于兔腹主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各植入Mustang裸支架1枚,模拟PAD模型,并分别用裸球囊(PTA组)及药物洗脱球囊(DEB组)在血管支架段行后扩张,术后28 d处死动物,收集腹主动脉支架标本,塑料包埋并行Masson染色,比较各组内膜增生程度,同时行DEB药物(紫杉醇)靶点β-微管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形态学上,与PTA组比较,DEB组内膜增生及管腔狭窄率明显下降。同时β-微管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PTA组相比,DEB组血管内膜β-微管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动物实验初步显示,DEB具有潜在的有效地抑制管腔丢失、减少内膜增生作用,初步证实该新型DEB的优良性能,提示该新型DEB远期应用于临床治疗PAD的潜在可能性。

  • 右位主动脉弓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作者:刘彦超;段传志;张炘;李西锋;何旭英;李辉

    病历资料
      患者,男,34岁。于2013年7月1日因“突发头痛、头晕4d”入住我院。入院时患者头痛、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查体示双侧眼球震颤,余无阳性体征。行头颅CT示: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考虑小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于7月3日行主动脉弓联合脑血管造影术,术中示异位主动脉弓、右侧沿颈交界区动静脉瘘形成,由右侧椎动脉V4段脑膜支及右侧咽升动脉供血为主,主要向左侧横窦引流。由于造影显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与术前诊断及考虑手术方式不一致,未行特殊处理。7月5日行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

  • 拔牙后出血动脉栓塞治疗一例

    作者:苏国强;马建华;李丽;卢立军

    病例资料
      男,33岁。因右上第8齿反复发炎,1个月前在外院行智齿拔除术,术中出血较多,术后1周再次出血,此后又出血2次,每次100~300 ml,经局部止血处理,出血可停止。

    关键词: 拔牙 出血 动脉栓塞
  • 胰腺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吴普照;张跃伟

    胰腺癌是消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预后极差,近年发病率趋于增高。目前,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的唯一根治性方法,但在确诊时仅20%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术后5年生存率仅15%~20%。因此,进一步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具有迫切现实意义。综合性介入治疗具有安全、微创、近期疗效显著等特点,现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介入治疗胰腺癌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糖尿病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菁;王珏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发现、早治疗对糖尿病足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像学是目前方便且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可以对糖尿病足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软组织并发症、肌肉肌腱病变、骨并发症进行直观准确的呈现,对病变的范围可以做出准确判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估提供可靠依据。现就目前糖尿病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 头颈部CT血管造影和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血管特征及介入疗效评价

    作者:吕璐璐;徐鹏;胡春峰;韩曙光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及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4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ABCD2评分及头颈部CTA检查,分析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分布及其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按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低和中高危组,中高危组中有22例患者行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64例患者中,头颈动脉狭窄52例(81.25%),累及动脉149段,其中颅内动脉81段(54.36%),颅外动脉68段(45.64%)。低危组患者动脉狭窄以轻、中度为主,中高危组患者以中、重度为主(χ2=10.126,P=0.018)。与血管支架成形术前的 ABCD2评分(6.41±0.50)分相比,术后患者3、6和12个月评分明显降低,分别为(2.88±0.69)、(2.82±0.63)和(3.00±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6.657,P<0.05)。结论头颈部CTA联合ABCD2评分能对TIA患者狭窄血管及介入疗效进行有效评价。

  •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23例临床分析

    作者:邱教学;刘一之;倪才方;李波;陈珑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7月-2013年8月收入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2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按临床Hunt-Hess 分级,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2例。动脉瘤直径为2.2~19.9 mm,平均5.7 mm。术后采用DSA或MRA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进行影像和临床随访。结果23例患者共有27枚动脉瘤,其中采用单纯GDC弹簧圈栓塞15枚,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12枚。动脉瘤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22枚,Ⅱ级4枚,Ⅲ级1枚。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1例术中瘤颈出现血栓形成,1例支架辅助栓塞术中1枚弹簧圈尾端突入支架内,1例栓塞术后出现一过性失明。18例患者随访2~62个月,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5例(84%),次全栓塞3例,1例患者存在双侧动脉瘤,未处理侧随访体积增大,并给予血管内治疗。临床随访中,改良Rankin评分0~1分18例,均病情稳定,无新发的神经功能障碍及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23例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护理

    作者:邢桃红;牛焕章;周媛媛;李红杰;杨海燕;李喜娓;汪文翠;詹朦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3例中晚期HCC患者,TACE术后3~5 d口服甲磺酸索拉非尼。期间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患者由延续护理小组成员跟踪随访,予以健康教育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TACE术后均口服索拉非尼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22例)和一过性肝功能损害(23例)。出院患者均得到定期随访和延续护理。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采用院内观察结合院外延续护理的方式护理此类患者,可减轻治疗期间并发症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单心动周期三维超声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后右室容积和功能

    作者:陶文鸿;郭其凤;曹永政;曾炜

    目的:采用单心动周期三维超声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术前后右室容积和功能变化。方法2011年7月-2013年10月对45例单纯继发孔型ADS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将患者分为ASD无肺动脉高压组28例和AS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17例。应用单心动周期三维超声结合术中右心导管检查测定两组患者封堵术前后的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容积(RVESV)、右室每搏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mPAP),并计算右室心输出量(RVCO)。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RVEDV、RVESV、RVSV及RVCO均显著减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肺动脉高压组的RVEF低于术前(P<0.05),而伴肺动脉高压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伴肺动脉高压组的肺动脉压明显减低(P<0.05)。结论单心动周期三维超声能快速、准确评估右室容积和功能;ASD患者封堵术后右室容积减低;无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右室功能减低;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肺动脉压降低而右室功能无明显变化。

  • 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介入封堵术后随访研究

    作者:杨延坤;郑宏;徐争鸣;孙鑫;蒋世良;徐仲英;赵世华;张戈军;胡海波;金敬琳;吕建华;兰天;杨帆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介入封堵术后AF的预后与管理。方法2010年7月-2013年5月收治ASD合并AF患者24例,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及术后1 d行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针对AF情况进行电话随访或来院随访。结果24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所有AF心律均未转为窦性心律,1例患者AF转为心房扑动,1例术前行AF导管消融术患者术后AF复发。1例术后服用华法林期间发生胃出血,自行停药3 d后发生脑梗死死亡。24例患者中有5例(20.8%)未口服任何抗凝药物,7例(29.2%)口服阿司匹林,仅11例(45.8%)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结论 ASD合并AF患者封堵术后AF自行转复率低,对术后抗凝情况要进行严格规范和管理。

  • 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及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欧阳墉;欧阳雪晖;张学军;王智勇

    本文旨在使介入放射学科医师,特别是从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内科医师,对多种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s)及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或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发病率的功效有更多的认知。为此,通过近期文献复习和研发产业/市场调研后,对第1代DESs并发ST的主要相关因素作了扼要的回顾性分析。继而,对近年来从技术革新和材料的更新/改进着手,成功研发出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多种新一代DESs,包括支架平台材料和构型、载入药物、载体和载药技术的更新或改进等,依序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综合性阐述。此外,对生物全降解性DESs的研发和前景也作了简要的探讨。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