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肝癌所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20例

    作者:郝红军;张兴仕;金鑫;龚高全;陈颐;李长煜;王小林;刘清欣

    目的 评估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下腔静脉(IVC)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例IVC恶性梗阻患者,行IVC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前术后分别对IVC梗阻长度、内径,右心房与梗阻段远端压差及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分析.术后每2个月采用CT、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者IVC造影对患者IVC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20例患者共植入26枚支架及40根粒子条,手术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IVC梗阻长度为(6.82±2.21) cm,狭窄段内径由(0.50±0.27) cm扩张至(1.55±0.33) cm.右心房与梗阻远端压差由术前(16.28± 1.26) mmHg降至术后(5.90± 1.86) mmHg,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积分由术前4~5分(中位值4分)下降至术后0~2分(中位值0分).随访2~2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90%.结论 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下腔静脉恶性梗阻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有枝;李彦豪;梅雀林;刘秋松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c syndrome,HUS)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原发性肝癌于术后继发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原发性肝癌行,分别于术后第1、4、6天突发血红蛋白尿,监测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血红蛋白显著下降,2例伴有急性肾功能损害.本组发病与介入治疗相关,考虑为药物相关性HUS.经治疗后2例病情好转,1例死亡.结论 HUS罕见但可能致命,典型临床征象有助于早期识别该疾病,及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

  • 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原发性肝癌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4例

    作者:徐中琪;刘晟;许贇;钱国军

    目的 探讨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原发性肝癌行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9月,对4例完全性内脏反位合并原发性肝癌行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在B型超声引导下,于左侧肋间进针,插入消融针至肿瘤体内,微波输出功率80~100W,消融时间为2~5 min,完成手术.结果 4例手术均顺利,2例因肿瘤>3 cm,采用2根消融针行多点热消融.肿瘤均完全热消融,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主诉.无近期并发症,无一例发生消融相关死亡,4例分别随访12、18、19、28个月,均存活.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完全性内脏反位合并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 Budd-Chiari综合征伴下腔静脉混合型血栓机械性抽吸联合溶栓疗效分析

    作者:吴康;许伟;祖茂衡;徐浩;顾玉明;王丹;宗迎迎;万豪光

    目的 比较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伴下腔静脉(IVC)混合型血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BCS伴IVC混合型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22,机械性血栓抽吸后辅以尿激酶溶栓和血管成形术)和对照组(n=21,单纯尿激酶溶栓后辅以血管成形术).结果 研究组IVC-右心房压力差由术前(25.2±4.1) cmH2O改善至术后(9.1±1.6) cmH2O,对照组IVC-右心房压力差由术前(23.3±5.1) cmH2O改善至术后(8.9±1.9) cmH2O,两组间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完全溶解率分别为68.2%(15/22)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溶栓天数、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3.4)d、(25.4±13.9) ×105 U、0%,低于对照组(10.3±4.1)d、(40.8±15.7) ×105 U、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24.5±12.7)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再狭窄率分别为9.1%(2/22)和4.8%(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治疗BCS伴IVC混合型血栓效果与单纯导管溶栓相当,但溶栓天数较少、尿激酶用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血管腔内治疗腹腔干动脉瘤16例效果分析

    作者:黄骏咏;冯家煊;冯睿;周建;张雷;李振江;刘军军;董凯雁;景在平

    目的 探讨腹腔干动脉瘤(CAA)血管腔内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16例连续的CAA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情况.1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4例弹簧圈栓塞加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多层裸支架植入术.术后第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复查CTA,记录并评价围手术期和随访期临床结果指标.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91.56±39.30) min,平均住院时间(5.25±1.44)d.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规律随访1~54个月,总生存率100%,CTA复查未发现弹簧圈异位、支架移位,瘤体增大、破裂或再通.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CAA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刘凯;段鹏飞;陈珑;倪才方;金泳海;樊宝瑞;李克伟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组),32例接受置管溶栓治疗(B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消肿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分别为(106.09±61.92)×104 U、(204.38±108.27)×104 U,溶栓时间分别为(3.00±2.35)d、(5.11±2.57)d,住院时间分别为(7.39±0.94)d、(9.19±2.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01);患肢消肿率分别为(76.60±19.07)%、(73.59±25.2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1/23)、6.25% (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DVT可明显提高血栓清除效率,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药物溶栓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且疗效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腔内修复复杂胸腹主动脉瘤

    作者:谷涌泉;郭连瑞;郭建明;崔世军;齐一侠;佟铸;张建;汪忠镐

    目的 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完全腔内手术治疗1例47岁复杂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在隔绝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成功重建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血供.结果 术后CTA复查提示双侧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动脉瘤无内漏.术后患者未出现截瘫、肠缺血并发症,恢复顺利.结论 该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安全可行,尚需更多治疗例数和远期随访结果观察.

  • 门静脉癌栓微波消融及射频消融治疗80例分析

    作者:伍路;杨业发;申淑群;葛乃建;张一军;朱俊军;刘学;石志勇;黄剑

    目的 报道两种针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技术,并比较其疗效.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62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治疗组中80例患者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基础上接受了直接微波消融术、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案,对照组82例患者仅接受TACE术.结合文献报道及医疗实践,我们探讨了合理的标准手术流程并分析了临床结果.结果 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复查肝脏增强MRI显示5例(6.2%)患者静脉癌栓完全消失,14例(17.5%)患者静脉癌栓明显缩小,43例(53.8%)静脉癌栓稳定,18例(22.5%)静脉癌栓进展.治疗组门静脉癌栓进展显著慢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直接微波消融术用于肝内段门静脉癌栓,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消融导管术用于肝外段门静脉癌栓上较为安全有效.

  • 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转移性骨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余春林;崔新江;曹贵文;杜苗苗;宁厚法

    目的 初步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骨转移瘤所致骨痛的疗效.方法 诊治52例骨转移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结果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后,第2天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第5~7天患者胀痛感加重;术后10~ 30 d患者疼痛逐渐缓解.术后1个月疗效评估:Ⅰ级疼痛缓解率100%,Ⅱ级疼痛缓解率88.9%,Ⅲ级疼痛缓解率92.3%,总有效率93.7% (P<0.05).对不同疼痛程度患者局部疼痛缓解有效率高,但Ⅱ、Ⅲ级疼痛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369).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所致骨痛,治疗时间短、短期内缓解疼痛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少.特别对于溶骨型骨转移瘤,其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保守治疗疼痛控制不理想时,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动态对比增强MRI对结肠癌肝转移瘤TACE治疗前后微循环灌注改变及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刘丽;邵天朋;曹建民;卢光明;许健

    目的 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各定量参数的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21例经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腺癌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分别于TACE术前及术后进行常规MRI和DCE-MRI扫描.以两腔室模型为基础,计算出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比较TACE术前、术后各参数的变化;分别探讨患者近期疗效与TACE术后DCE-MRI各项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TACE术后各参数的差别.结果 TACE术后肿瘤组织的Ktrans、Kep及Ve值呈下降趋势,且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DCE-MRI各项参数与CEA、CA125、CA199和CA242值无明显相关性.术后近期疗效评估示完全缓解3例(14.3%),部分缓解11例(52.4%),总有效率(RR) 66.7%,疾病控制率(DCR)90.5%.其中RR、PCR均与术后Ktrans值呈正相关(r=0.526,P=0.005;r=0.557,P=0.006),但与Kep、Ve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结肠癌肝转移瘤TACE治疗前后DCE-MRI各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显著,术后肿瘤组织中的Ktrans值可作为结肠癌肝转移TACE治疗早期疗效评估指标,为结肠癌肝转移瘤个体化治疗和治疗方案的修正提供依据,其远期疗效与DCE-MRI定量参数的相关性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吉西他滨经动脉固定速率泵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辉;张洁;唐军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经动脉泵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并分析仅接受吉西他滨静脉滴注化疗或经动脉固定速率泵入吉西他滨治疗的共9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病史资料,每周期治疗评价患者的生存时间、病灶体积变化、临床受益反应以及血液学毒性.结果 吉西他滨经动脉固定速率泵入治疗方案与30 min标准滴注方案相比,血液学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mg/m2吉西他滨通过动脉途径以10 mg·m-2·min-1固定速率泵入治疗的患者,与30 min标准滴注治疗相比,其生存期有所延长、临床收益及CR+PR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000 mg/m2吉西他滨通过动脉途径以10 mg·m-2·min-1治疗晚期胰腺癌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 射频消融联合骨水泥对兔VX2椎旁肿瘤的杀伤作用

    作者:冯国栋;何仕诚;杜瑞杰;虞文辉;朱海东;方文;郭金和;邓钢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兔VX2腰椎旁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成功构建兔VX2腰椎旁移植瘤模型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兔模型瘤灶中心先行RFA,后注入骨水泥0.5 ml;B组单纯注入骨水泥0.5 ml;C组单纯RFA;D组注入生理盐水0.5 ml,作为对照组.术后24 h处死全部4组模型兔,分别在瘤灶中心或距骨水泥边缘5、10、15、20 mm处不同方向各取2 mm大小组织块4块,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A、B、C组手术成功率均为91.7%(11/12),D组为100%(12/12).A、C组瘤灶中心半径10 mm范围内肿瘤细胞呈大片状凝固性坏死,细胞形态消失,几乎检测不出凋亡存在.A组距骨水泥边缘10、15、20 mm处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9.48±1.27)%、(59.05±3.02)%、(21.03±2.20)%,与对照组(10.25±0.7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距骨水泥边缘5、10、15 mm处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52±2.07)%、(45.07±3.14)%、(17.41±1.1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0 mm处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为(11.15±0.9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C组距瘤灶中心10、15、20 mm处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7.74±3.33)%、(56.36±3.63)%、(20.71±1.11)%,与B组、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A和骨水泥均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RFA杀伤肿瘤范围更大,RFA联合骨水泥对肿瘤杀伤作用无明显增强.

  • 超声引导肝癌裸鼠模型瘤体内注入聚桂醇实验研究

    作者:尹明;王中阳;肖蔚

    目的 对比研究聚桂醇、无水乙醇及生理盐水经超声介入硬化治疗荷瘤肝癌模型的作用效果,探讨聚桂醇能否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硬化剂.方法 取BALB/C裸鼠30只及人肝癌HepG2型细胞系构建裸鼠肝癌模型,将18只造模成功荷瘤裸鼠随机分为聚桂醇组(n=6)、无水乙醇组(n=6)及生理盐水组(n=6),分别向模型瘤体中央部位注入相应药物和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实验,观察原发性肝癌状况;超声测量各组瘤体大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瘤体超声影像学改变,镜下观察肿瘤内部及周围病理学改变.结果 实验鼠造模成功18只,皮下瘤体结节均肉眼可见.聚桂醇组和无水乙醇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瘤体缩小,1例完全消失),总有效率100%,肿瘤生长抑制率达77.13%,病理学检查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细胞核固缩;生理盐水组瘤体体积随时间增加无缓解.结论 聚桂醇可抑制BALB/C裸鼠原发性肝癌模型,达到与无水乙醇相似的近期硬化效果,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理想硬化剂.

  • 碘离子调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机制研究

    作者:王丹;祖茂衡;魏宁;胡琳;方林

    目的 研究碘离子(I-)对血管内皮细胞(VEC)迁移及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Cdc42)表达的影响,探讨细胞迁移与Budd-Chiari综合征隔膜形成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VE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I-浓度实验组,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数、I-与Cdc42抑制剂ML141作用后VEC迁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I-浓度培养环境中Cdc42表达.结果 一定浓度的I-可以促进VEC迁移(P<0.05);ML141可抑制VEC迁移;100 μg/L I-组、300 μg/L I-组、500 μg/L I-组VEC Cdc42相对表达量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 碘能促进VEC迁移,该效应可能与调整Cdc42表达有关.

  • 经皮取出右房内13.5F双腔血透导管1例

    作者:周勇;沈彬;赵宏坤;蒋逸风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2岁.因“糖尿病、尿毒症伴急性左心衰竭”而收治入院.经急症颈静脉置临时血透导管(Mahurkar 13.5 F/4.5 mm×13.5 cm,美国科惠公司制造)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规律透析治疗2个月时,因临时血透导管动静脉端接口处不慎损坏,在我院手术室拟更换永久血透导管.稍拔出导管,同定导管,固定处远端剪断导管.在拔出静脉内导管段时,由于操作不慎,整个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而无法取出.

  • 自发性冠状动脉壁内血肿致急性心肌梗死诊治1例

    作者:杨雅薇;顾颖;张必利;赵仙先;马丽萍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突发性持续性胸痛1h”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史,无吸烟、肥胖、糖尿病史,无早发冠状动脉(冠脉)疾病家族史.查体:心率79次/min,血压150/80 mmHg.

  • 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李杨;佟铸;谷涌泉

    股浅动脉(SFA)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是针对SF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腔内常用治疗方法,但支架植入术后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SFA-ISR)的发生率很高,由于大多数的患者直到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才会再次寻求诊治,所以对于控制支架内再狭窄(ISR)相关危险因素至关重要.近年对SFA-ISR的危险因素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其解剖学特点、病理生理学基础、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320排动态容积CT成像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军法;袁建华;宋琼;徐健;王振;林毅

    目的 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成像在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纳入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7例单侧症状性MCA闭塞患者.采用320排CT进行多参数全脑灌注扫描,获取常规CTA和4D-CTA图像,分析常规CTA、4D-CTA所示侧支循环状况和金标准DSA图像并作一致性检验,同时计算4D-CTA侧支循环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4D-CTA、常规CTA所示侧支循环良好患者分别为22例(59.4%)、14例(37.8%).以DSA为金标准,常规CTA、4D-CTA侧支循环评分Kappa值分别为0.58、0.78.4D-CTA所示侧支循环不良患者和侧支循环良好患者间治疗时间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29),两者侧支循环评分与随访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8,P<0.001).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成像是评价单侧症状性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有效方法.4D-CTA比常规CTA能更好地评估侧支血流和预测预后,有助于血管内介入治疗决策.

  • 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分析

    作者:李钊硕;李天晓;薛绛宇;冯光;王子亮;白卫星;朱良付;赵同源;许岗勤

    目的 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6例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按瘤体大小分为大型-巨大型组和中小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26例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获得成功治疗,其中接受单纯支架植入9例,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栓塞17例.围手术期共发生5例并发症,其中3例为后循环梗死(单纯支架组1例,支架结合弹簧圈组2例),2例为小脑出血(均发生于支架结合弹簧罔组),随后4例恢复良好出院,1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死亡.22例患者获得DSA随访,结果显示12例改善,7例稳定,3例复发(2例有新发症状).亚组分析显示单纯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支架结合弹簧罔组,两组远期疗效相当;大型-巨大型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残死率均高于中小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Z=3.247).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多重支架技术仍然是目前优先推荐的术式,需依据不同病变特点确定是否使用弹簧罔辅助.大型和巨大型夹层动脉瘤治疗仍然棘手,需要进一步研究.

  • 介入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效果比较

    作者:符传艺;陈健龙;张茂;莫少伟;刘健;王鹏程;赵建农

    目的 比较介入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两种术式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3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1例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介入栓塞组和显微手术夹闭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及预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介入栓塞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36.0%,9/25)高于显微手术夹闭组(19.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9,P<0.05);介入栓塞组预后优良率(84.0%,21/25)高于显微手术夹闭组(58.3%,2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2,P<0.05).结论 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高于显微手术夹闭术,但预后更好,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式.

  • 内脏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李燕;葛静萍;顾建平;施万印

    目的 探讨裸支架载瘤动脉血管腔内重建术治疗内脏动脉夹层(VAD)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6例VAD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6例VAD患者经过护理后,腹痛、腰痛症状缓解.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7.8个月,全部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术后观察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腹部或腰部疼痛及血便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无腹痛复发;DSA或CTA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位置良好,无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降低VAD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术后随访管理对于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坡;朱鲜阳;张端珍;王琦光;韩秀敏;盛晓棠;崔春生

    目的 探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20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2d作常规血液检查,了解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204例患者中女146例(71.6%),男58例(28.4%),平均年龄(18.2± 16.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 80例(39.2%),室间隔缺损(VSD) 72例(35.3%),房间隔缺损(ASD)52例(25.5%).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计数减少率为(8.69±21.86)%(-91.6% ~ 85.8%);7例(3.4%)血小板计数减少至(50~ 100)×109/L,2例(1.0%)<50× 109/L;49例(24.0%)血小板计数下降≤10%,84例(41.2%)下降10% ~ 50%,8例(3.9%)下降>50%.术后血小板计数为(226±79)×109/L,较术前(250±73)×109/L明显降低(P<0.01);PDA、ASD术后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降低(P<0.01),VSD术后虽较术前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13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DA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封堵术前血小板计数(OR=1.009,95%CI 1.001 ~ 1.08,P=0.036)和封堵器直径(OR=1.257,95%CI 1.069~ 1.478,P=0.006).结论 血小板减少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短期内常见并发症,PDA封堵器直径≥14 mm和ASD封堵器直径>20 mm较易发生血小板减少.

  • 对经皮椎体强化术的再认识

    作者:金鹏;孙钢

    多年来,以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为代表的椎体强化术(PVA)已成功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和肿瘤性椎体骨折.2009年发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两篇文章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提出质疑.然而随后大量的反驳文献陆续发表.PVA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的目的是在临床参数(疼痛,残疾,生活质量,新发骨折)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比较非手术治疗和PVA的治疗效果,讨论“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定义和PVA骨水泥渗漏等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证据,探讨治疗骨质疏松性和肿瘤性椎体骨折佳方案.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