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

    作者:张大忠;黄海;顾有梅;朱汉洲;刘海日;殷建林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创伤性肾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采用明胶海绵或(和)钢丝圈进行肾动脉栓塞.14例患者损伤在肾动脉一级分支以下,作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6例患者肾动脉分支主干损伤或无法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者,作肾动脉主干或一级分支主干栓塞.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5 d肉眼血尿消失.平均随访29个月,无肾出血复发,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正常.术后复查: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组,患肾未栓塞部分肾功能恢复,肾外形基本正常;非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组,2例患肾无功能,4例患肾部分肾功能恢复,肾外形明显缩小.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能大限度保护病肾功能,是治疗Ⅰ型、Ⅱ型闭合性肾损伤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 经皮内膜瓣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并发症

    作者:李麟荪;徐日新;王立富;施海彬

    目的探讨单纯经皮内膜瓣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主动脉分支缺血并发症的意义与可能性.方法 1例DeBakey Ⅲb型主动脉夹层男性患者,因夹层瘤严重撕裂主动脉内膜致双下肢麻痹.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单纯夹层瘤内膜开窗术.结果双下肢血流恢复,症状消失,双侧股、足背动脉正常触及.结论经皮内膜瓣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缺血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措施,但需尽早.

  • 大动脉炎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孙清荣;黄岚;帅杰;周政;肖颖彬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38例大动脉炎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介入放射学医师按盲法对其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38例中,经血管造影按Lupi-Herrera综合分型法,Ⅰ型11例,Ⅱ型15例,Ⅲ型7例,Ⅳ型5例.主要受累的动脉包括锁骨下动脉20例(52.6%),腹主动脉15例(39.5%),肾动脉,4例(36.8%),胸主动脉10例(26.3%),颈动脉9例(23.7%),髂动脉9例(23.7%),腋动脉7例(18.4%),肠系膜上动脉4例(10.5%),冠状动脉3例(7.9%)和肺动脉3例(7.9%)等.22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12例行狭窄段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结论血管造影有利于大动脉炎的临床诊断与指导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

  • 急性顽固性鼻出血的动脉栓塞治疗

    作者:贺祥;卢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急性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鼻腔大出血者,均采用经导管颌内动脉造影,证实出血部位后用PVA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动脉,栓塞后立即抽出鼻腔填塞物观察出血是否停止.结果 20例患者均发现出血动脉,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急性顽固性鼻出血的有效手段,其创伤小疗效肯定.

  • 内乳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胸部病变

    作者:蔡学祥;袁建华;俞文强;胡庭杨;陈方宏;罗祖炎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在胸部疾病中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Seldinger法,对31例病灶为内乳动脉供血或参与主要供血的胸部疾病患者进行了内乳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 31例患者中,20例肺癌患者进行单纯内乳动脉或与其他供血动脉共同灌注化疗,部分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疗效满意.4例中、晚期乳癌灌注化疗后肿块明显缩小.1例低度侵袭性胸腺瘤灌注化疗后明显缩小转放疗.6例大咯血经内乳动脉和其他出血动脉灌注止血药物及明胶海绵栓塞后完全止血.结论内乳动脉在一些胸部疾病中为主要供血动脉,经该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有重要价值.

  • 一种新的血栓旋切器-Straub Rotarex System及其临床应用介绍

    作者:李麟荪;施海彬;姜志良;徐庭国;王峰;狄镇海;于学荣;高众;丛培生;杨笑红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血栓旋切器-Straub Rotarex System及其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应用瑞士公司生产的Straub Rotarex System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患者4例,发病时间为75 d~10个月.2例为动脉硬化引起,1例为栓子脱落,1例为糖尿病引起,动脉闭塞长度为3.8~56 cm.结果血栓被清除,血管再通,出血量少,3例次发生远端栓塞,均经介入治疗好转.结论 Straub Rotarex旋切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栓旋切器.

  • 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治疗鼻出血

    作者:姚群立;刘一之;倪才方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治疗鼻出血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6例鼻腔填塞失败的鼻出血患者行27次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结果 27次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全部成功,达到止血目的,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疗程短、痛苦小、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显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

    作者:任伟新;肖湘生;陈鹏;马骏

    目的分析8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DSA表现,评价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8例均进行了CT检查,并均得到手术证实,包虫3项试验检查均呈阳性.8例行DSA检查,其中3例经导管注入碘化油栓塞治疗.随访3个月.结果 DSA表现为肝动脉迂曲,增粗,包绕,呈"抱球"征象.8例毛细血管期有环形染色.3例栓塞后DSA表现有碘化油沉积.3个月后CT随访,碘化油沉积良好.手术病理所见病灶区碘油沉积.结论肝泡状棘球蚴病DSA检查有特征性表现,介入性治疗为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一新的途径.

  • 国产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下腔静脉良恶性节段性阻塞

    作者:王精兵;梁惠民;冯敢生;万智勇;缪竞陶;张贵祥

    目的探讨植入国产金属支架介入治疗节段性良、恶性下腔静脉阻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患者中良性阻塞30例,完全性8例,不完全性22例;恶性阻塞18例,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各9例.采用经皮股静脉途径植入国产下腔静脉支架.结果 48例患者,平均病变长度(5.3±2.8) cm,均一次手术成功,阻塞下方下腔静脉压由术前(21.4±5.1) mmHg降为(8.4±3.3) mmHg(P<0.01).随访3~36个月,术后下腔静脉通畅率为83.3%,无严重并发症;38例下腔静脉阻塞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结论国产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是治疗节段性良恶性下腔静脉阻塞的重要手段.

  • 经皮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游箭;廖顺明;牟玮;朱结辉;张永克;陈洁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PLDD)中的重要性.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LDD围手术期处理结果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治愈35例(41%),显效32例(37%),显效率达78%,有效10例(12%),无效9例(10%).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PLDD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 肺部周围型肿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董其龙;李达志;李天然;赖国祥;宋均娜

    目的了解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周围型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肺部肿块行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55例中44例手术证实为肺癌,CT诊断与病理一致40例,准确率为90.9%(40/44);5例结核肉芽肿,准确率为4/5;6例炎性假瘤(包括2例隐球菌性肉芽肿),准确率为2/6;55例肺周围型肿块CT总正确诊断率为83.6%(46/55).结论根据影像特征表现CT对肺癌的正确诊断较高,但对非肿瘤性肿块正确诊断率较低.CT导向经皮肺穿对肺部肿块诊断是十分有价值的方法,且安全可靠,对正确制定治病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支架置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长期疗效

    作者:刘圣;施海彬;李麟荪;陈惠珠;陈玉勤

    目的探讨鼻泪管阻塞聚氨酯支架置入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评价其长期疗效.方法对53例(64只眼)鼻泪管阻塞患者行聚氨酯支架置入术,术前及术后行泪道造影检查.术后平均随访48.3个月(13~78个月),观察支架长期放置及取出后鼻泪管的通畅情况.结果 64只眼中,62只眼成功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96.9%,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支架通畅率为76.8%,3及5年时分别降至33.3%和28.6%.9枚完全阻塞的支架被取出,其中4枚发现有增生的组织,5枚有黏液样物质,2侧鼻泪管在支架取出后造影通畅,另2侧再次置入支架后通畅,但均于6个月内发生再阻塞.结论鼻泪管支架置入术简单、安全,可以门诊治疗,但长期通畅率较低,支架取出后再阻塞发生率高.

  • 阻塞性黄疸:经皮穿刺胆道造影下胆道钳夹活检与毛刷活检对比研究

    作者:李永东;韩新巍;吴刚;马波;邢古生

    目的比较胆道钳夹与毛刷活检的诊断敏感率,探索胆道疾病病理学检查新途径.方法连续92例阻塞性黄疸接受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治疗.PTCD过程中,影像监测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向胆道内引入活检钳和毛刷对梗阻段钳夹和毛刷活检,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检查.结果 92例钳夹活检患者90例成功获得组织块,技术成功率97.8%(90/92).钳夹活检敏感率较毛刷活检敏感率高 (88.0%比76.2%,χ2=4.251,P=0.039).结论 PTC下胆道钳夹活检操作简单,创伤小,敏感度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胆道病理学诊断新途径,毛刷活检在胆管癌的诊断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永久性栓塞微粒在治疗大肝癌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程红岩

    目的研究在介入治疗大肝癌中使用PVA栓塞微粒的作用.方法 73例大肝癌患者,肿瘤直径在8.4~20.4 cm,平均12.3 cm.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A级.在TACE治疗中除使用碘油和化疗药物外,还使用PVA栓塞微粒,71例为100mg, 200mg和50mg各1例.观察术前和术后肝功能的变化和肿瘤缩小程度.结果肿瘤缩小程度:平均缩小3cm(P<0.001);对肝功能影响: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白蛋白和白球蛋白比不同程度降低(P<0.001).在73例患者中,存活31例,死亡42例.结论在大肝癌介入治疗中,辅助使用PVA栓塞微粒后疗效肯定,肿瘤有明显缩小,同时可避免永久性栓塞主要肿瘤血管,以利于再次的介入治疗;但治疗后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应注意剂量和保护肝功能.

    关键词: 肝肿瘤 治疗 栓塞剂
  • 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

    作者:顾俊鹏;任伟新;马骏

    目的探讨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或)咽升动脉,栓塞材料用明胶海绵.结果 15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例由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系统同时供血,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较多.栓塞后2~5 d手术为理想.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巨块型宫颈癌介入化疗疗效探讨

    作者:庞义存;宋月卿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在巨块型子宫颈癌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Ⅰb~Ⅲa期子宫颈癌患者,化疗药物为DDP(或铂尔定)+E-ADM.DDP 50 mg/m2,铂尔定300 mg/m2,E-ADM 45 mg/m2.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插管方法灌注双侧髂内动脉.结果总有效率为87.0%,73例患者进行了子宫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白细胞降低.结论此方法可为巨块型宫颈癌及宫旁有浸润的不能手术的大部分子宫颈癌患者行子宫根治术创造条件并降低手术难度.

    关键词: 介入化疗 宫颈癌
  • 三种覆膜支架治疗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程英升;张海霞;李明华;赵俊功;王永利

    目的探讨颅内覆膜支架治疗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在20只犬中建立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36枚,应用血管内技术放置聚氨酯膜支架(PUM-SSS)、可膨胀聚四氟乙烯膜支架(ePTFEM-SSS)、生物膜支架(BM-SSS)各12枚,支架置入后即刻及术后2、4和12周分别进行血管造影随访,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PUM-SSS、ePTFE-SSS和BM-SSS的完全开放率分别为25.0%、41.7%和91.7%,PUM-SSS、ePTFE-SSS分别和BM-SSS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组织学分析表明,支架置放后2周BM-SSS内皮化开始,12周3种支架内皮化基本完成;所有治疗的动脉瘤瘤腔内均见血栓形成,载瘤动脉内膜增厚;支架附着处血管见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金属支架未见到腐蚀.结论覆膜支架是一种新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的方法.生物膜支架具有更好的血液相容性和血管开通率,是一种较理想的覆膜支架.

  • 建立兔移植性Vx-2肝癌模型的改进

    作者:曾晓华;冯敢生;王颂章;金德勤

    目的建立Vx-2兔移植性肝癌改良模型.方法将Vx-2瘤粒经剖腹直接种植于肝实质内,依观察时间不同分成3组,每组10只,种植后分别观察2、3、4周,对比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5只种植成功,种植2周组各项观察指标为满意.结论以瘤粒肝内种植方式、2周后可成功建立Vx-2兔移植性肝癌模型.

    关键词: VX-2 肝癌 模型
  • 巨脾栓塞后致肠梗阻一例

    作者:韦传军;陈勇;王江云

    患者男,51岁,因左上腹部胀痛1年余入院.2003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胀痛,入住我院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粒细胞明显增生成熟左移,外周血以粒系各期细胞为主.病理检查: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明显,三系造血细胞可见,未见原始及幼稚造血细胞.CT检查:1、肝大、脾大;2、胆囊结石.确诊为骨髓纤维化,并行羟基脲等药物治疗.2004年5月当地医院查WCB:11.14×109/L,RBC:2.99×1012/L,PLT:24×109/L.8月再次入我院拟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以提升血小板.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减轻约5kg.

  • 孤立性髂动脉瘤行血管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后致右肾盂积水一例

    作者:詹辉;吴明华;左毅刚;王剑松

    患者,男,69岁.于2003年1月14日因"B超发现腹主动脉瘤"收住我院胸心外科,入院后行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右髂总动脉、左髂内动脉、左髂内动脉动脉瘤".并于2003年1月24日行"右髂总、左髂总血管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前患者曾于2002年12月23日行B超检查,发现左肾下极一直径2cm囊肿,右肾及膀胱未见异常.2004年3月,患者于体检时行B超检查发现右肾积水,6月30日再次行B超复查,发现右肾积水加重,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发现右输尿管中上段扩张(图1),遂入住我院.入院后于7月16日行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发现右输尿管中下段跨过右髂总动脉分支处狭窄,同时行B超检查发现右髂总动脉瘤、右髂内动脉瘤及左髂内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腹主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肾功能:肌酐98μmol/L,尿素氮3.75mmol/L.行右输尿管留置双J管处理以缓解右肾积水并保护肾功能后患者出院.

  • 局部化疗与热疗结合治疗胰腺癌伴肝转移一例

    作者:王咏梅;林金刚;程永德;段炼;姜程远

    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繁多,各种治疗方法均有各自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各有利弊,若能将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合理运用,将会大大提高疗效,而将不良反应减少到小,使患者得到更大的利益,例如:将全身热疗与局部介入化疗相结合将是一条很值得探索的途径.我们根据本院具备介入科和肿瘤热疗科的有利条件,对1例伴肝脏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尝试经锁骨下动脉行肝动脉插管药盒系统埋置术,后行局部化疗与全身热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 医用臭氧经皮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俞志坚;李彦豪

    臭氧是已知可利用的强的氧化剂之一.臭氧几乎对所有病菌、病毒、霉菌、真菌及原虫、芽孢都具有灭活效果.不少文献报道适当浓度的臭氧在人体内产生的反应性氧化产物,可作为生理激活因子,引起多种生理反应:如刺激多种细胞因子产生、促进细胞间信息传递介质合成、改善细胞供氧和代谢等[1].故医学上不仅用臭氧消毒病房和手术室空气、消毒医用器械,臭氧还用来治疗某些疾病,如:急性创口清创、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Alzheimer病、Parkinson病和脑缺血性疾病等[2,3].本文叙述臭氧在治疗椎间盘病变中的应用.

  • 颈动脉狭窄支架术中脑保护装置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海涛;杨敏;邹英华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微创疗法,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避免手术引起的颅神经损伤等优点.随着介入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及支架的广泛应用,此手术的并发症及近、中期效果均达到甚至超过了外科手术的水平.虽然新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颈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但术中栓子脱落造成的脑栓塞仍是主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成为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实验研究表明在支架成形术中的每一步都有可能导致栓子脱落.Van-Heesewijk等[1]研究了72例无脑保护下CAS患者手术前后的MRI及临床表现,经MRI检查共发现颈动脉支架术同侧脑部出现新缺血病灶者11例,仅5例有临床症状,包括2例大卒中患者、1例小卒中患者和2例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可见CAS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确实与栓塞有关.因此,对于如何减少术中栓塞并发症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Theron等[2]早提出脑保护的概念,以防止术中脱落的栓子落入颈动脉远端为目的,首先设计和应用了远端阻塞球囊的保护装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又有多名学者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保护装置,目前的脑保护装置主要分为3类:远端阻塞系统,近端阻塞系统和远端滤器系统.

  • 硬脑膜动静脉瘘

    作者:练学淦;何旭英;段传志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如静脉窦、大脑镰、小脑幕上的异常的动静脉分流,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现对DAVF近年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 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骏;任伟新;陈鹏;迪理木拉提;刘晓;顾俊鹏;李文化;穆明;裴祺

    目的探讨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价值.方法 115例脑膜瘤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脑血管DSA.有76例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分布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等较表浅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外动脉系统供血为主,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参与供血多.分布在嗅沟、前颅凹、鞍区、蝶骨嵴、中颅凹、后颅凹等颅底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内动脉供血为主,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和海绵窦段参与供血多.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动脉之间可有危险吻合存在.结论掌握脑膜瘤的DSA特点对于脑膜瘤的手术和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有重要意义.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多介入治疗

    作者:程志刚;吴伟;刘永生;彭芳;罗福英;王永松;向福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病,由于病因多元,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我们采用多介入放疗法治疗1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19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金亚萍;龚新环;陈克敏;蒋莹

    单纯性肾囊肿在肾脏疾病中极常见,随着B超和CT检查的应用,体检的广泛开展,肾囊肿的发现相当普遍.对于直径小于5 cm的囊肿且无任何症状,一般也不需治疗,当囊肿大于5 cm或出现临床症状时,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肾囊肿穿刺抽液及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本文对84例肾囊肿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硬化治疗,总结分析如下.

  • 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郑叶滨;杜凡;李建国;贾秀芬;梁万琴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用各类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国内外均有大量报道[1,2],但其远期疗效如何,报道尚少见[3].我院1988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对治疗后随访8年以上的病例共32例,进行跟踪复查,现报道如下.

  • 海藻酸钠微球(KMG)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初步应用

    作者:石红建;黄优华;徐强;孙军;沈涛;周华明;蒋磊;陈其英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盆腔肌瘤.以前我们所用栓塞剂为进口材料PVA颗粒,并用明胶海绵巩固栓塞.自2004年6月~9月间用国产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剂(KMG)治疗子宫肌瘤患者6例,现报道如下:

  • 大咯血的介入治疗(附6例报告)

    作者:叶凯;玄祖旗

    大咯血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已被广泛应用[1],但只栓塞支气管动脉,栓塞剂仅为单一的PVC颗粒或明胶海绵[2],并不能完全止血.我院采用联合栓塞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膈动脉治疗大咯血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优化护理模式

    作者:贾香丽;尹维宁;田金响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uglielmi dedachab coil,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不需开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我院自1998年至2004年3月,对26例患者应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中16例采用了优化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

  • 经皮上腔静脉成形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作者:赵盈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OCO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或狭窄,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以头面部、颈部、上肢和胸部静脉淤血、水肿、侧支循环形成为主要表现.采用经皮上腔静脉成形术进行治疗,其方法是先行右锁骨下静脉或肘静脉穿刺插管至阻塞上段作造影、测压,显示阻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及有无血栓等情况,再经右侧股静脉穿刺入路置放上腔静脉支架,取得了确切的疗效[1],现将经皮上腔静脉成形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气管狭窄的护理

    作者:李微青;岳同云;何颖;田霞

    近年来金属内支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气管疾病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支架通常用于大气道,缓解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能手术治疗的气管造成狭窄.该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立即解除呼吸道梗阻的症状,使频临死亡的患者生命得以挽救.气管狭窄的患者多数病情危重,因此护理工作对治疗成功与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1年11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气管狭窄患者1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年轻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长期疗效随访

    作者:张奇;沈卫峰;张建盛;张瑞岩;胡健;张宪

    目的评估年轻冠心病患者(<45岁)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 1996年7月至2002年3月,65例年龄<45岁的患者接受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年轻组),随机选取65例同期年龄>45岁行冠脉内支架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年轻组患者心肌梗死(心梗)较对照组多见(分别为68%和35%,P<0.05);单支冠脉病变患者明显较多(83%和57%,P=0.001),单支病变中以左前降支多见(46/57和24/37,P=0.02);介入治疗后达到完全血运重建者多(95%和78%,P=0.004).平均随访(67±9)个月,年轻组患者再发胸痛及再次住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和17%,P=0.02,28%和14%,P=0.05),新生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4%和11%,P=0.02).年轻组随访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和9%,P=0.03;35%和17%,P=0.02).结论年轻患者冠脉支架术完全血运重建率高,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主要由新生冠脉病变引起.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作为年轻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 嵴内型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经导管封堵治疗

    作者:秦永文;赵仙先;吴弘;王尔松;郑兴;丁继军;曹江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嵴内型(IVSD)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S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8例VSD患者,其中IVSD 22例,SVSD 6例.封堵器由2个圆形盘片和连接腰组成,腰部长2 mm,两侧盘片呈不对称型,左心室侧的盘片呈偏心型,靠主动脉侧的边缘为0 mm,与其相对的边缘为6 mm,右心室的盘片比腰部直径大4 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经7~10F鞘管通过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器.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的缺损直径2~12mm,平均(4.45±1.93)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0~1mm,平均(0.35±0.5)mm.22例IVS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6例SVSD中4例封堵治疗成功,1例合并微量主动脉瓣返流.2例因缺损大而放弃封堵治疗.未发生其他并发症.X线曝光时间9~40 min,平均(14.1±5.2)min,操作时间40~150 min,平均(59.8±17.8)mm.结论国产偏心型VSD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和部分SVSD,近期疗效佳,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评价

    作者:余志庆;周爱卿;高伟;李奋;张玉奇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术后血压变化,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术后左室功能改变的检测及评价.方法选取1997年4月~2002年5月在本院心内科行PDA介入治疗术300例,其中78例PDA肺动脉端直径<2.0 mm,选用Pfm公司Duct-Occluder可控弹簧圈(Coli);222例直径≥2.0 mm选用AGA公司Amplatzer PDA堵塞器,依据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2或<2分为两组,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血压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患儿术前、术后24 h、1、3个月随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有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分支血流速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分数(FS)等.结果 300例患儿中,PDA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血压较术前升高79例(占26.3%),高分流量组(Qp/Qs≥2)明显多于低分流量组(Qp/Qs<2)(P<0.05),但一般术后1~3 d均可恢复正常;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少量残余分流8例(均为应用Coil封堵),术后LVEDD、LVESD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EF、FS较术前略有下降15例(占5%),术后1个月心超检查除1例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外,EF、FS均恢复正常.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PDA具有良好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但若PDA直径较粗,左向右分流量大,术后易导致血压波动,产生高血压,部分患儿可能会导致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超声心动图对PDA患儿术前及术后的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对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 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王执民

    肝癌综合治疗方案中首选介入治疗已是共识,肝癌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已为临床所接受.在临床工作中对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案亟待规范.现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对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提出以下值得注意的问题:治疗前的血管造影;对造影的双血供血管形态学改变的观察;分析中晚期肝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据此制定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案;考虑影响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介入治疗双灌注问题;耐药性等问题.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规范化讨论

    作者:黄连军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居第二位.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连接主动脉与肺动脉的正常血管,大多数出生后管腔闭锁,如1岁后仍未闭塞,则为病理状态.由于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压力相差悬殊,PDA引起连续性的左向右分流,致肺循环及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流量增加,左、右室负荷均加重.PDA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分流量的大小,导管细、分流量小者,可无症状.分流量大者可有活动后心悸,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及感染性动脉内膜炎者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 介入放射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王执民

    我院1989年12月筹建介入治疗病房,1990年元月开始收治患者,1994年6月总部批准为正式建制科室--介入放射科.无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曾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15年来学科的发展历经了风风雨雨,但终于被大家所认可,现已成为唐都医院的特色专科.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 美国MARK·V高压注射器在介入手术中的使用

    作者:王国泉;刘艳茹;田春英;赵勤俭;刘丙木

    高压注射器除用于常规血管造影外,我科还用于动脉内灌注药物进行治疗,替代了微量输液泵及人工手推方式进行灌注药物.使用于61例患者,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在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