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介入术前双源CT评估及指导分析

    作者:吴宁;蒲红;王娜;李刚;陶客言;赵原

    目的 分析双源CT对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术前血管评估及术中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300例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双源CT血管造影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介入治疗的患者的实践效果.结果 30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共涉及340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双源CT血管重建可获得病变具体长度,钙化识别率上可达76.5%,显著高于冠脉造影(41.2%),220例涉及240处完全闭塞病变先后接受介入治疗,有120处(50%)获得成功.结论 双源CT在钙化病变鉴别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以冠脉血管为目标对象,进行三维图像的构建,从而科学指导介入治疗的开展.

  • 子宫切口憩室伴反复阴道大出血介入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付志刚;张晓磷;余成新;李海涛;韩强;张志刚;谭光喜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反复阴道出血的介入诊疗作用.方法 回顾我院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反复出血的盆腔动脉DSA表现及栓塞治疗,并结合文献复习该病发病原因、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因阴道反复出血前后共经历3次盆腔动脉DSA造影及栓塞治疗,短期止血效果肯定.DSA表现为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参与供血,供血动脉均增粗、扭曲,右侧子宫弓状动脉增粗,左侧子宫末梢动脉可见对比剂外溢征象,未见明显肿瘤染色或动静脉瘘征象.后经宫腔镜证实子宫切口瘢痕内多发小憩室形成,其内可见积血.后经开腹手术切除子宫切口瘢痕组织,随访1年未见出血复发.结论 子宫切口憩室DSA造影表现不具特征性,介入栓塞治疗协同2期外科根治术疗效肯定.

  • 球囊扩张成形术在小儿食管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尹传高;汪松;王昶;李旭;王悦

    目的 总结球囊扩张成形术在小儿食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小儿食管狭窄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20例,先天性食管下段狭窄5例,误服强碱食管腐蚀伤后狭窄5例.按扩张次数将患儿分为3组,A组18例,行1次球囊扩张,均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B组7例,行2~3次球囊扩张,主要为先天性食管狭窄和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C组5例,行4~6次球囊扩张,为食管化学性烧灼伤患儿.扩张前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明确病灶部位及狭窄程度,分别使用不同规格球囊进行扩张;扩张后复查造影进行对照分析了解扩张效果,分析各组间病因、食管狭窄长度和狭窄食管直径对扩张效果的影响.结果 30例患儿共接受62次扩张,平均每例扩张2.1次(1~6次).27例患儿扩张后呕吐症状明显改善,体重明显增加;3例化学性烧灼伤患儿疗效不佳,转而进行手术治疗,全部患儿未发生穿孔、呕血或黑便等并发症.A、B、C3组患儿食管扩张前狭窄段平均直径分别为:4.0 mm(3.0 ~ 5.0),4.3 mm(2.5 ~ 6.0)和4.4 mm(4.0~5.0),平均狭窄段长度分别为(1.18±0.59)cm,(1.53±0.49)cm和(7.50±2.89)cm.3组扩张成功率分别为18/18、7/7和2/5.C组患儿食管狭窄段长度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 0.05.C组患儿扩张有效率显著低于A、B组(P< 0.01).结论 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小儿食管狭窄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以有效地解除患儿的食管狭窄症状,是治疗小儿食管狭窄的首选方法.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和先天性食管狭窄患儿扩张有效率高;化学性烧灼伤患儿需要反复多次扩张和再手术.

  • 临床不能触及乳腺病变影像引导下导丝定位手术切检的研究

    作者:刘琳;周庆华;王忠敏;陆健;张丽云

    目的 评价临床不能触及乳腺病灶影像引导下放置钩丝定位引导手术切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钼靶X线或B超显示的微小病灶诊治过程.其中32例采用乳腺钼靶X线定位下穿刺,29例采用B超定位下穿刺,留置导丝于微小病灶区,引导手术将病灶切除活检.结果 32例钼靶穿刺引导均一次性定位成功,定位满意率93.8%,病灶完整切除.穿刺定位平均时间15.6 min,平均摄片5次.29例B超穿刺引导,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术中发现导丝均位于病灶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导丝移位、气胸、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影像引导穿刺钩针定位简单易行,是诊治临床不能触及乳腺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 椎体肿瘤外科手术前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的应用

    作者:吕银章;王南;徐安辉;黄艳荣;彭羚;漆剑频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栓塞对椎体肿瘤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36例椎体肿瘤患者手术前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观察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对手术操作难度进行评分,并与对照组(同期42例术前未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的椎体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 428.9 ml、手术时间平均164.6 min、术后引流量190.7 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手术操作难度评分,栓塞组3个方面的得分为:1.42、1.78、1.97,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椎体肿瘤外科手术前,常规进行动脉栓塞,能显著减少肿瘤血供,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完整切除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中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

    作者:徐松;朱林忠;朱旭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迷走反射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出现迷走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迷走反射者32例,占3.9%,患者出现胸闷,心率、血压下降,心电图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发生昏迷及死亡;迷走反射的出现与患者的基础状况、肿瘤部位、动脉的解剖及术者的操作关系密切.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期间,迷走反射可危及患者生命,须充分认识其表现及处置措施,降低迷走反射的严重后果.

    关键词: 肝癌 TACE 迷走反射
  •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消化道梗阻

    作者:吴绍秋;茅爱武;方世明;姜昊声;曹燕

    目的 观察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消化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晚期恶性消化道梗阻患者6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区域性动脉灌注小剂量化疗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佳支持治疗,治疗组疗程为3~4周1次.结果 两组梗阻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16.7%;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均在世界卫生组织评定标准Ⅰ~Ⅱ度.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小剂量化疗药物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梗阻,疗效优于对照组,可不同程度缓解消化道恶性梗阻,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临床治疗晚期恶性消化道梗阻的有效方法.

  • Wallstent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复杂内脏动脉瘤五例

    作者:任建庄;张萌帆;张凯;黄郭灏;段旭华;李腾飞;韩新巍

    目的 初步评价Wallstent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复杂内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连续收治的5例内脏动脉瘤患者,包括1例脾动脉起始部梭形动脉瘤、1例脾动脉中段囊状动脉瘤、1例腹腔干囊状动脉瘤、1例肝总动脉囊状动脉瘤、1例肠系膜上动脉宽颈动脉瘤.瘤体平均直径(23.0±8.7) mm.5例内脏动脉瘤均行Wallstent双支架重叠植入治疗,术后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术后6个月、1年、2年行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检查,观察动脉瘤闭塞情况,支架、载瘤动脉和侧支血管和穿支动脉通畅情况.结果 5例患者支架均成功植入,术后30 d内1例腹腔干动脉瘤患者出现轻微腹痛,给予止痛、扩血管药物等对症处理后1周后症状消失,余患者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术后随访6~ 24个月(平均13个月),动脉瘤均较前均缩小或消失.其中1例肝总动脉囊状动脉瘤患者术后6个月CTA显示支架内轻度狭窄(狭窄<25%)同时合并部分穿支动脉闭塞,但无明显临床症状,余患者支架、侧支血管和穿支动脉均通畅.结论 Wallstent双支架重叠技术植入治疗复杂内脏动脉瘤具有较好的技术成功率和疗效,侧支血管和穿支动脉长期通畅率较高.

  • 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累及硬膜囊脊椎转移瘤

    作者:肖全平;吴春根;王涛;李明华;程永德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125I粒子植入及PVP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20例患者38节病变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PS)和肿瘤病灶大小(mm3)3方面评价其疗效.分别记录术前VAS、KPS评分;术后24 h,1、3和6个月VAS及KPS评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出术前肿瘤病灶大小、测量术后1、3和6个月残余肿瘤病灶大小,观察肿瘤有无增大.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每个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3.8±1.6)ml,每节椎体粒子平均植入量为(35±5)粒.随访6个月~1年,平均8个月.术前VAS平均得分为7.41±0.79;术后24 h,1、3和6个月VAS平均得分分别降为5.68±0.83、3.91±0.86、3.50±0.90和2.86±0.83;术前KPS平均得分为53.64±11.66;术后24 h,1、3和6个月KPS平均得分分别为59.32±7.19、80.33±4.32、84.55±5.09和82.05±6.06.术前肿瘤病灶平均大小为(650±10)mm3,术后1、3和6个月残余肿瘤病灶大小分别为(305±9)、(138±10)和(115±7)mm3,术后1、3和6个月肿瘤控制有效率达到70.0% 、70.0%和88.9%.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PVP治疗累及硬膜囊脊椎转移瘤在技术上可行,可有效控制病灶累及脊髓,保护脊髓神经功能健全.

  • 胆管冷却技术在中央胆管旁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业发;伍路;申淑群;葛乃建;梁军;张一军;于晓河;朱俊军;吴孟超

    目的 中央胆管旁肝癌被认为是热消融疗法的禁忌证,现报道一种全新的胆管冷却保护技术.方法 14例中央胆管旁肝癌患者接受了肝胆管冷却保护技术辅助下的经皮肝穿刺肝肿瘤微波消融术(PMWA).结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探讨合理的标准手术流程并分析临床结果.结果 初始的14例患者顺利获得完全的微波消融,肝脏增强MRI显示均获得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标准的完全缓解,未出现胆道并发症.结论 胆管冷却保护技术能够保护肝内胆管免受微波热能量损害,扩大了肝癌患者接受微波消融疗法的适应证范围,且可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中重复使用.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细针活检术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40例

    作者:阮程华;倪才方;陈珑;刘一之;金泳海;朱晓黎;邹建伟;沈健;张帅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细针活检术对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技术成功率、诊断正确率和安全性.方法 在CT引导下采用18G带芯穿刺针穿刺40例纵隔占位性病变,然后经18G穿刺针的外套针同轴引入20 G切割活检细针对纵隔病变行经皮同轴穿刺活检.结果 40例患者的纵隔占位性病变接受41次活检,其中1例患者先后接受2次穿刺活检.CT证实41次经皮穿刺的穿刺针皆位于纵隔占位病灶内,37次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终诊断相一致.本组资料穿刺技术成功率100%,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90.2%.2例出现少量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小于20%,随访过程中自行吸收,无其他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术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 球囊暂时阻断颈内动脉在头颈部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宗登伟;郭晨阳;黎海亮;陈呈世;肖金成;余朴

    目的 探讨暂时性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在头颈部肿瘤切除的术前价值.方法 3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前行肿瘤侧颈内动脉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阻断30 min,观察并记录球囊阻断前后神经系统的变化.球囊阻断后监测残端动脉压力;计算残端动脉压力与患者平均动脉压比值.阻断时无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或残端压≥阻断前50%为阴性,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或残端压<阻断前50%为阳性.结果 32例患者中,30例阴性,2例阳性.2例阳性中,1例阻塞后患者出现神经症状,立即终止试验后患者症状消失;1例无神经相关症状,残端压40 mmHg.30例阴性患者中,2例行部分颈内动脉切除,7例结扎颈内动脉,21例保留颈内动脉,肿瘤均完整切除,患者无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2例阳性患者均放弃手术切除:1例行粒子植入结合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1例行氩氦刀结合动脉药物灌注治疗.结论 暂时性球囊阻断颈内动脉试验简便易行.通过评价患者闭塞颈内动脉后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及监测残端动脉压,有助于选择头颈部肿瘤治疗方式,可有效避免出现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

  • 高强度聚焦超声补救治疗TACE失败肝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洪立立;郭志;司同国;于海鹏;李保国;刘长富

    目的 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补救性治疗经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失败的晚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应用HIFU治疗的经TACE治疗失败的晚期HC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总生存时间为12.8个月(95%CI:10.4 ~ 15.0),1年生存率为46.7%,2年生存率为1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P=0.001)、肿瘤大小(P< 0.001)、门静脉癌栓(P=0.030)、AFP水平(P=0.001)和消融效果(P< 0.001)为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2)及临床分期(P=0.010)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3/4级不良反应包括发热(4.5%)贫血(4.5%)、腹部不适(4.5%)、皮肤烧伤(9.1%)、乏力(4.5%)、出血(2.3%)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TACE治疗失败的HCC患者,应用HIFU可有效降低肿瘤负荷,延长生存时间.

  • 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椎体肿瘤合适消融时间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珑;倪才方;王艳伟;杨超;王刚刚;张帅;肖剑

    目的 探索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兔椎体肿瘤模型不同消融时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法将VX2瘤块接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腰椎内,成功建立20只兔椎体肿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测量肿瘤椎体的核素标准化摄取值(stand uptake value,SUV),然后对实验动物行消融治疗.A组消融持续时间3 min,B组为5 min,观察治疗后24 h动物急性瘫痪发生情况.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实验动物再次接受PET-CT检查,测定椎体肿瘤的SUV值,然后取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动物RFA术后的瘫痪率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肿瘤SUV值有无差异.结果 A、B两组动物射频后的瘫痪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比6/10、P<0.05).两组肿瘤模型消融前的SUV值分别为4.60±0.47、4.48±0.45,治疗后第1天分别为0.94±0.08、0.92±0.07,治疗后第7天分别为0.93±0.04、0.95±0.06.两组椎体肿瘤的SUV值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257.87、P< 0.05),两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结果显示两组肿瘤模型的肿瘤细胞明显坏死,均未见明显残存肿瘤细胞.结论 应用RFA治疗兔椎体肿瘤,消融时间持续3 min已能有效杀伤椎体肿瘤细胞,且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小.延长消融时间疗效无显著增加,但可能增加神经损伤的风险.

  • RITA-1500X型与ERBE-VIO50C型射频发生器驱动Habib-EndoHPB射频消融导管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一军;杨业发;申淑群;葛乃建;伍路;刘学;于晓河;石志勇;黄剑

    目的 探讨RITA-1500X型和ERBE-VIO50C型2种射频发生器在胆道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分别用RITA-1500X型和ERBE-VIO50C型2种射频发生器连接Habib-EndoHPB RFA导管,体外加热5 nil生理盐水1、1.5、2 min,观察水温变化;消融离体猪肝2 min,观察射频消融范围;Habib-EndoHPB RFA导管电极短路试验,观察射频发生器指示状态与导管实际工作状态是否一致;临床胆道介入治疗观察.结果 RITA-1500X型射频发生器射频加热的生理盐水温度升高值与加热时间不成正比,ERBE-VIO50C型射频发生器输出功率相对恒定.RITA-1500X型与ERBE-VIO50C型RFA范围长轴渗透长度分别为25.4(0.5)mm和28.6(1.1)mm,短轴大长度范围分别为9.6(0.9)mm和11.2(0.4)mm,RITA-1500X型消融范围更接近设计范围.短路试验及临床观察结果显示RITA-1500X型射频发生器指示状态与导管实际工作状态一致.结论 与ERBE-VIO50C型射频发生器相比,RITA-1500X型射频发生器驱动Habib-EndoHPB RFA导管行胆道消融治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外伤后肝包膜下胆汁瘤合并肺动脉血栓一例

    作者:马青;江旭;杨朝爱;陈文会;刘敬禹;王卫星;李慧;杨继金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高血压病史5年余,因“右上腹痛2个月余”入院.缘于2013年7月6日自行车撞击右上腹后疼痛,但无其他症状,未予重视,1周后疼痛加重,在当地医院查腹部CT示肝包膜下积液,考虑出血,予“止血、保肝”治疗后症状稍缓解,继续卧床休息,半月后CT示肝包膜下积液逐渐增多.3d后又突发晕厥,伴呼吸困难,无口眼歪斜等症状,数分钟后意识恢复,查CT示肺动脉栓塞,就诊于上海中山医院,予溶栓、抗凝治疗后缓解,复查CT示肝包膜下积液明显增多,因有肺动脉栓塞,未作止血治疗,但同时也未继续抗凝处理.自行车撞击后2个月时现发热、持续近1周,用抗生素后体温下降,义2周后患者感明显胸闷、呼吸困难入我院.

  • 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对乙型肝炎病毒影响

    作者:尹芝兰;肖恩华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早期症状不明显、发展速度快、预后差等特点.患者有临床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临床中,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对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是否能引起HBV激活,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相关报道并未统一,本文就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TACE术后对HBV激活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因素

    作者:江国权;方兴根;徐善水;张连富

    随着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瘤被检测出来,如何从中鉴别出高破裂风险的动脉瘤成为治疗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做一总结.

  • 超早期栓塞治疗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顾大群;张扬;晁迎九;魏建军;傅先明;牛朝诗;高歌;陈昱;余舰

    目的 分析超早期栓塞治疗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栓塞时间将270例患者分成2组:A组(动脉瘤破裂后24 h内行栓塞治疗)135例和B组(动脉瘤破裂24 h后行栓塞治疗)1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观察超早期栓塞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A、B两组患者入院时具有相似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术后6个月临床结果显示,A组患者中预后良好(mRS 0~2分)122例(90.4%),而B组患者中预后良好110例(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早期栓塞治疗(P=0.021;OR,2.536;95%CI:1.637~5.116)为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24 h内进行栓塞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 时间 结果
  • 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

    作者:蒋妮;蒋蕾;邱燕;陶然;李玉雯;黄雁;张丽琴;黄明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的护理.方法 对2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护理干预,记录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例食管癌患者顺利置入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术后患者吞咽梗阻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进食情况明显改善.支架置入4h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流食,吞咽顺畅,其中4例感胸痛,2例有少量出血,2例有异物感.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是一项新的技术,术前、术中、术后等环节的正确护理,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23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廖新彬;吴文泽

    目的 总结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23例诊断为宫颈妊娠并行子宫动脉造影术及化疗栓塞术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全过程中进行精细临床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介绍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安全性和优越性,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以更好地配合手术;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症状.结果 22例患者介入术后1个月复查血β-HCG降至正常,B超检查子宫颈恢复正常大小,1例原发性宫颈妊娠而后继发绒毛膜癌,介入治疗后2个月行子宫全切术,术后l周复查β-HCG降至正常.未发生与治疗及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对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把组织出血控制在小范围,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 对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丽萍;许秀芳;王文娟;李敏敏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策略.方法 入选2010年2月-2013年2月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分为常规护理组49例和循证护理组49例,给予不同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循证护理措施实施前,两组患者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理论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并发症预防有积极意义,能够对护理工作进行积极指导,同时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个人素质.

  • 南通地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小丽;卢辉和;仲崇俊;徐明;夏春秋;茅卫卫;张瑜;周仲胤

    目的 探讨江苏省南通市6县(市)及南通城区2~12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南通地区部分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生,共98 426人进行体格检查,对可疑患者行经胸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病种类型及分布、性别差异,并对筛查出患有先心病的患儿进行家庭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15个变量进行分析,探讨其可能的致病相关因素.结果 共检出先心病患儿357例,总患病率为3.63‰;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53‰(169/47 825)和3.72‰(188/50 60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4,P=0.636).先心病中以房间隔缺损所占比率高,其次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6个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病毒感染或用药是先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南通地区先心病发病率明显低于高海拔地区;在孕早期预防病毒感染、尽可能不用药,可以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 三维电解剖标测左右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比较研究

    作者:于宏颖;潘震华;伊红艳;任明霞;刁秀娟;黎辉

    目的 了解移行于V3导联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心电图和三维激动标测图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行分析17例流出道室早患者,根据消融结果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组,左室流出道(LVOT)组,比较两组心电图和三维激动标测图特点.结果 心电图,V2导联R波时间指数RVOT(间隔)与LVOT起源室早比较[0.32(0.23 ~ 0.42)比0.48(0.39 ~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激动标测图,10m内激动区域RVOT(间隔)面积和周长明显小于LVOT[面积:1.2 (0.5 ~ 2.2)比3.3 (2.3~3.8),P< 0.05],[周长4.3(2.8 ~ 5.8)比7.9(7 ~ 9.5),P<0.05];且10 m内激动区域RVOT(间隔)呈纵轴大于横轴,与LVOT长轴/短轴比例[1.04(0.96~ 1.12)比0.49(0.42 ~ 0.56),P<0.05].结论 对于移行于V3导联流出道室早,心电图V2导联R波时间指数与三维激动标测图10 ms激动区域形状,面积,周长均有助于于判断位置起源.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