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下腔静脉畸形并发症及其介入诊疗

    作者:刘秋松;梅雀林;李彦豪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畸形导致的相关临床并发症及其介入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下腔静脉畸形并发症及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双下腔静脉畸形2例,1例并发右下腔静脉、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予介入治疗;1例因下腔静脉肝内段癌栓继发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亦未予介入治疗。左下腔静脉畸形2例,1例表现为镜下血尿、腰背酸痛,未予介入治疗;1例左下腔静脉畸形伴腹痛,左下腔静脉跨越段支架植入成形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下腔静脉畸形临床并发症少见,应根据影像学表现、相关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静脉压力差等指标综合判断,以免误诊误治。

  • 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作者:吴鉴今;曲乐丰;柏骏;金杰;职康康;邹思力;吴永发;王昊邈;贺元;王亮;季相国

    目的:探讨采用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例外周动脉TPA患者,病变位于颈总动脉4例,椎动脉1例,锁骨下动脉1例,股浅动脉2例。依据急性和慢性TPA分类及不同原则处置,8例患者均接受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中记录造影表现、植入支架尺寸及数目、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瘤腔修复效果及内漏或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提示瘤腔完全修复,载瘤动脉远端通畅,无对比剂内漏。术后平均随访14.3个月(6~30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CTA检查提示无内漏或再狭窄发生。结论根据分类处置原则,采用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TPA,具有操作微创简易、可行性好、疗效确切、兼具较好安全性的优点,可作为处理外周动脉TPA的一线治疗方案。

  • 超声引导下乳腺小微病灶导丝定位的临床应用

    作者:魏炜;艾红;阮郦韬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小微病灶导丝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触诊困难的乳腺小微病灶,术前通过高频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后经手术循迹切除,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病灶均定位成功并完整切除。病灶组织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1例,导管内癌5例,小叶原位癌2例,黏液癌2例,纤维腺瘤24例,不典型增生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导丝定位安全、可靠,对触诊不佳的乳腺小微病灶定位准确,能够帮助临床准确探寻病灶并完整切除,避免不必要的乳腺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 子宫瘢痕妊娠两种疗法的对照研究

    作者:顾祝新;黄健;赵辉;赵苏鸣;仲建新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化学栓塞联合B型超声(B超)下清宫术与药物联合B超下清宫术两种方法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53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采用介入治疗的28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设为A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非介入治疗的25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设为B组,就其病史、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经过、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48 h内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治疗,未出现大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清宫术后患者出血量较术前明显减少或者消失。 B组患者药物使用后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4例患者因术中或术后24 h内持续性大出血,2例急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未再次发生大出血,1例直接行开腹病灶切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1例直接行子宫切除术。比较A、B两组的清宫过程出血量、血β-HCG值降至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B超下清宫治疗瘢痕妊娠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能避免盲目刮宫引起的大出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子宫切除率,是子宫瘢痕妊娠特别是合并大量出血或预防高危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 症状性内脏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

    作者:刘大伟;张曦彤;韩向军;梁松年

    目的:总结症状性内脏动脉夹层(SAD)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回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1例症状性SA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腹部增强CT和CTA检查显示15例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5例腹腔干动脉夹层,1例脾动脉夹层。5例保守治疗患者中1例并发肝动脉血栓形成。16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ESP)治疗患者中2例行ESP联合肠切除术,2例行置管溶栓联合ESP治疗;围手术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2~74个月,平均19.1个月。 ESP治疗患者腹部疼痛及血便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无腹痛复发;CTA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位置良好,无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1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术后3个月因脑卒中死亡。结论症状性SAD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CTA检查能确诊大多数病变,但要注意不典型表现;ESP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逆行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常规顺行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临床研究

    作者:徐燕军;赵俊功;魏黎明;朱悦琦;鲁海涛;张蓓蕾;朱海云;程永德

    目的:探讨经足背-足底(TDP)或足底-足背(TPD)动脉环逆行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常规顺行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接受常规顺行血管成形术的96例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112条患肢,其中27条顺行手术失败患肢接受经TDP或TPD动脉环逆行腔内血管成形术。根据手术前踝-臂指数(ABI)、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后血流评分(TIMI评分)及足背或足底动脉搏动评分,评价比较顺行血管成形术治疗成功组(常规组,71例患者85条患肢)和经TDP或TPD动脉环逆行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成功组(逆行组,20例患者22条患肢)术后肢体挽救率及靶血管通畅率。结果逆行组和常规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5.9%和74%(P>0.05),ABI分别由术前0.55±0.21和0.56±0.14改善为术后0.93±0.19和0.89±0.18(P>0.05);逆行组和常规组TIMI评分分别由术前0.1±0.5和0.8±0.8改善为术后2.5±0.6和1.8±0.8(P<0.0001),逆行组患者远侧足部组织获得更好血流灌注。逆行组和常规组术后12、24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63.6%(14/22)、45.5%(10/22)和52.9%(45/85)、37.6%(32/85)(P>0.05)。术后24个月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曲线评价显示逆行组和常规组肢体挽救率分别为95.5%和96.5%(P>0.05)。结论与常规顺行血管成形术相比,经TDP或TPD动脉环逆行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可获得更好的即刻血流改善情况以及相似的ABI改善情况、一期通畅率及肢体挽救率,可作为顺行血管成形术失败后的有效替补治疗方法。

  • 子宫动脉栓塞与化疗栓塞治疗瘢痕妊娠疗效比较

    作者:刘炳光;曹满瑞;张玉霞;朱志军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UACE)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清宫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CSP患者79例,根据不同介入方法随机分为两组,UACE组(A组)43例,UAE组(B组)36例,每组再根据CSP类型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2个亚组,介入治疗后行清宫术。以清宫术中出血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时间、二次治疗率、治疗成功率作为疗效评估参数,比较两组间、亚组间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两组介入治疗后清宫手术均顺利,无子宫切除。两组HCG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二次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生型28例,B组25例,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28/28)和96.0%(24/25)(P>0.05);A组外生型15例,B组11例,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6.7%(13/15)和45.5%(5/11)(P<0.05)。两组外生型患者术后阴道持续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HCG恢复正常时间、二次治疗率及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或UACE后清宫均为治疗CSP的安全有效方法。内生型CSP可考虑UAE,外生型CSP宜采用UACE。

  • B型超声和CT双导向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15例

    作者:阚雪锋;熊斌;郑传胜;李林;刘一鸣;钱坤

    目的:探讨B型超声(B超)及CT双导向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患者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B超和CT双导向下行RFA。首先在B超导向下穿入RFA针,使其接近病灶,再于CT导向下精确定位完成RFA。结果20个肝肿瘤病灶均在双导向下精准穿刺成功,顺利完成RFA,而且操作时间短。经治疗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术后随访复查期间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有明显肿瘤残存。15例患者均未出现RFA治疗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B超和CT双导向下的经皮肝穿RFA,可以更精准地完成在B超下显示欠完整或欠清晰的肝肿瘤RFA,较单CT导向下的RFA,其减少了穿刺步骤及提高了穿刺的精准性,而且并发症少。

  • 细针一步穿刺法在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型肾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程光森;彭秀斌;陈加源;谢群

    目的:探讨细针一步穿刺法在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型肾结石中的使用安全性及疗效。方法75例鹿角型肾结石行经皮细针一步法穿刺肾镜取石治疗,75例鹿角型肾结石行二步法经皮穿刺肾镜取石治疗,比较分析2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50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一步法手术时间18~45 min,平均36 min,术中平均出血约5 ml。术后3例大出血需输血治疗,结石残留6例。二步法手术时间16~42 min,平均34 min,术中平均出血约7 ml,术后大出血需输血治疗患者7例,1例为肾动脉假性动脉瘤行肾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结石残留7例;一步法未出现肾周器官损伤,二步法出现气胸1例,结肠脾损伤各1例。结论细针一步穿刺法在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型肾结石中较传统二步穿刺法安全、有效。

  •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的安全性探讨

    作者:潘涛;畅智慧;刘兆玉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间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的肝脓肿患者。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1.5和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分为正常凝血功能和凝血障碍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85例肝脓肿患者行脓肿穿刺引流术,正常凝血功能患者67例,凝血障碍患者18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结论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肝脓肿患者,行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同样安全可靠。

  • 动脉栓塞联合氩氦刀序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邵天朋;刘丽;袁磊;卢光明;曹建民;许健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TAE)联合CT引导经皮氩氦刀序贯治疗小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2月-2013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介入病房44例TAE联合CT引导经皮氩氦刀序贯治疗的小肾癌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肾功能,术后1~3个月复查增强CT或增强MRI,采用mRECIST标准评价其疗效,并对患者进行12~4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结果44例患者共48个病灶行TAE和氩氦刀序贯治疗,其中病灶完全缓解(CR)38个,部分缓解(PR)6个,病灶稳定(SD)4个,缓解率(CR+PR)为91.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患者冷冻过程中出现局限性出血,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d,随访期间3例失访,1例因食管癌相关并发症死亡。40例患者随访期均存活,存活患者中5例于13~22个月后复发,后予以再次联合治疗。结论采用TAE联合CT引导经皮氩氦刀序贯治疗小肾癌微创、安全、有效,尤其是氩氦刀冷冻前进行栓塞可能降低冷冻过程中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新型温度敏感型栓塞剂用于原发性肝癌动脉栓塞的初步临床试验

    作者:曹广;杨仁杰;朱旭;陈辉;王晓东;朱林忠;徐海峰;高嵩;刘鹏;郭建海

    目的:尝试新型温敏型栓塞剂在介入动脉栓塞治疗中应用,评价其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开展温敏栓塞剂针对HCC动脉栓塞治疗的前瞻性、单臂、开放性、单中心的临床研究。经临床确诊的晚期不可切除HCC患者,给予温敏栓塞剂血管内栓塞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多不超过4个治疗周期。术后(30±7)d,按照mRECIST标准评价客观疗效,观察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生存期(OS)。安全性评估:NCI-CTC 3.0版标准观察和判定不良反应以及不良事件。结果试验共入组10例患者、23处治疗靶病灶。术后评效结果获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5例,进展1例,客观缓解率(CR+PR)为40%,疾病控制率(CR+PR+SD)90%。肝内靶病灶PFS无疾病进展期为18.4(95%CI:14.15~22.65)周,累积中位生存期mOS为46.2(95%CI:38.18~54.22)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疼痛,发热,肝功能损伤,少量腹水,腹泻等。结论新型温敏栓塞剂具有不粘管,X线下可视,栓塞效果确实,易于术后观察疗效评估等特点。该栓塞剂并非完美,也存在使用中的一些弱点和不足。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尝试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为肿瘤动脉化疗栓塞技术开辟更值得期待的领域。

  • 不同功率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人胰腺癌移植瘤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洪立立;郭志;邢文阁;王绍山;杨雪玲;王海龙

    目的:观察不同功率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人胰腺癌移植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建立裸小鼠人胰腺癌YY-1细胞移植瘤模型,将荷瘤鼠分为低功率HIFU治疗组(200 W,n=10)、高功率HIFU治疗组(300 W,n=10)和空白对照组(n=10)。观察肿瘤体积变化、肿瘤生长速率及治疗不良反应,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低功率组、高功率组肿瘤体积、生长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功率组相比,高功率组不良反应增多(P<0.05),主要为皮肤灼伤(60%)和声通道损伤(20%)。治疗后7 d、14 d,低功率组和高功率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治疗组间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功率HIFU治疗胰腺癌移植瘤有效,且安全性更好。

  • 动脉灌注3-溴丙酮酸对兔移植性直肠肿瘤的作用

    作者:翁文采;张文俊;王峰;梁文波;高宏波;李成刚;艾琦;宋吉慧

    目的:观察动脉灌注3-溴丙酮酸(3-BrPA)对兔移植性直肠肿瘤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只移植有直肠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15只。对低、中、高剂量组实验兔分别经导管于肠系膜后动脉灌注0.5 mmol/L、1.0 mmol/L、2.0 mmol/L浓度的3-BrPA各10 ml;对照组灌注等量生理盐水。4 d后活体解剖取出直肠肿瘤,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坏死程度并计算坏死率,评估各浓度3-BrPA对肿瘤的作用效果。结果60只实验兔完成直肠肿瘤移植、动脉灌注实验,镜下实验兔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损坏。低剂量组Ⅰ级坏死3只,Ⅱ级坏死11只,Ⅲ级坏死1只,治疗有效率为6.7%;中剂量组Ⅱ级坏死2只,Ⅲ级坏死10只,Ⅳ级坏死3只,治疗有效率为86.6%;高剂量组Ⅲ级坏死2只,Ⅳ级坏死13只,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Ⅰ级坏死15只。中、高剂量组Ⅲ、Ⅳ级肿瘤坏死率、治疗有效率、4级肿瘤坏死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rPA治疗作用明显,而正常肠组织无损伤。结论动脉灌注3-BrPA治疗兔移植性直肠肿瘤有一定疗效,高浓度剂量组肿瘤坏死率和治疗有效率高,疗效显著。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反复冠脉血栓1例

    作者:蔡伟;张梅;姜铁民

    患者男,72岁。因间歇性心前区不适2个月余,加重伴后背痛1d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患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d第1次住院,住院后择期行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局限性狭窄70%~80%,全程可见钙化影,血流TIMI 3级;回旋支开口及近段狭窄90%,远段狭窄60%~70%,中间支开口及近段狭窄80%,回旋支可见钙化影,血流TIMI 3级。右冠状动脉开口及近段狭窄99%,全程可见钙化影,近段及远段可见血栓影,血流TIMI 3级。于右冠状动脉开口置入6 F SAL1,导入 BMW导丝,用 TREK 2.5 mm×15 mm球囊扩张14 atm 2次后,植入XIENCE PRIME 2.75 mm×23 mm支架,术后高压球囊后扩张,支架扩张满意。出院后继续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入院前1d饮食后间歇出现胸痛及后背痛,疼痛持续数分钟至1 h,含服药物后症状即刻未见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脑梗死病史2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年,患者皮肤及口唇黏膜紫绀数十年,第1次住院时血常规:红细胞9.65×1012/L,白细胞16.96×109/L,血小板264×109/L,血红蛋白214 g/L,红细胞压积68.6%。入院前半月于外院行骨髓穿刺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并给予放血治疗。此次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及口唇黏膜紫绀,血压120/75 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3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Ⅰ、AVL、Ⅱ、Ⅲ、AVF、V4~V6、ST段压低,T波低平或负正双向。血常规:红细胞6.4×1012/L,白细胞7.9×109/L,血小板116×109/L,血红蛋白175 g/L,红细胞压积53.54%。肝功能:总胆红素70.9μmol/L,直接胆红素15.8μmol/L,间接胆红素55.1μmol/L,血脂、血糖及肾功能未见异常。入院后择期行冠脉造影显示:左冠脉造影与上次比较未见明显改变。右冠状动脉开口及近段支架内狭窄90%,全程可见钙化影,血流 TIMI 3级。冠脉造影结束后行IVUS检查显示:支架内右冠状动脉开口近段狭窄90%,可见血栓影。于右冠状动脉开口置入6 F JL4,导入BMW导丝,用NC SPRINTER 2.75 mm×12 mm球囊扩张14~16 atm 2次后仍有狭窄,改用NC SPRINTER 3.0 mm×9 mm球囊扩张18~30 atm 4次后狭窄明显改善,见图1,结束手术。术后继续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抗血小板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王力伟;张丽云;王忠敏

    肺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动物模型在人类肺癌病因、诊断、治疗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肺癌动物模型可分为自发性、诱发性、移植性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其中移植性模型常用。移植性模型又可分为异位移植模型及原位移植模型,各有其特点。本文从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模型制作的改进方法、活体成像在评估肿瘤模型中的作用、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在介入治疗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介绍近年移植性肺癌模型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肺癌 动物 模型
  • 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作者:贺迎坤;蔡栋阳;王子亮;许斌;李天晓;李钊硕

    目的:探讨自膨式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重度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接受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91例症状性重度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术者手术经验,将早期完成的30例患者定义为A组,中期完成的30例患者定义为B组,近期完成的31例患者定义为C组。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支架成形术。平均狭窄率由术前(82.2±5.8)%改善至术后即刻(15.9±5.7)%;围手术期30 d内发生脑卒中事件13例(14.3%,13/91):穿支卒中8例(8.8%,8/91)、血栓形成4例(4.4%,4/91)、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1.1%,1/91);致死致残性脑卒中2例(2.2%,2/91)(死亡1例、重残1例),未出现其它非卒中相关并发症。统计学分析显示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病变累及基底动脉中段(P=0.049)、病变节段长(P=0.002)、狭窄度较重(P=0.001)相关,与术者手术经验不相关(P=1.000)。结论自膨式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重度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基底动脉中段、长节段重度狭窄患者更易发生并发症,但致死致残性脑卒中发生率较低。

  • 微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效果评价

    作者:陈亚奇;侍海存;宋维根

    目的:评价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连续2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多发前交通动脉瘤1例。通过评估动脉瘤栓塞率、患者预后、并发症、神经功能等判断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2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全部栓塞治疗成功,其中使用双导管技术3例,支架辅助技术3例。致密栓塞21例,瘤颈残余6例;所有患者保留载瘤动脉且载瘤动脉通畅,未见动脉瘤破裂出血、弹簧圈逸出。术后1 d再次出血,2 d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轻度复发1例。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显示24例患者0~1分,1例2分,1例4分。结论采用适宜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头颈部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景风敏;任菊娜;李慧娟;雷海霞;张会芬;高贞;王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头颈部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3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全面连续护理。结果93例手术顺利,手术成功率100%,1例脱落6颗粒子,1例脱落5颗粒子;3例出现Ⅳ级皮肤损伤,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专业、细致、规范化的护理是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头颈部肿瘤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急症介入治疗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黄文军;闫博宇;叶君明;周国忠;荣德爱;李莺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IPO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3例接受急症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IPOC组(n=103)和对照组(n=100),IPOC组在再灌注开始1 min内行IPOC处理,对照组在再灌注后初6 min内不作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校正的TIMI计帧(CTFC)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梗死相关血管、缺血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POC组CTFC明显快于对照组[(25.3±7.9)帧对(29.4±8.4)帧(P<0.05)];IPOC组CK-MB峰值、cTnI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57.3±83.6) U/L对(201.5±77.3) U/L,(2.5±1.3) ng/ml对(3.1±1.0) ng/ml)(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LVEF、WMSI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IPOC组LVEF、WMS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7.4±8.7)%对(53.6±9.3)%,1.19±0.4对1.27±0.3(P<0.05)]。 IPOC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POC能够改善STEMI急症PCI治疗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 中美脑血管领域学术盛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学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新纪元国际脑血管病多学科共享大会通知

    作者:

  • 首届介入放射学科研与论文撰写高级研讨会暨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推广和规范化普及学习班顺利召开

    作者:

    经精心筹备,由《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放射学组主办的首届介入放射学科研与论文撰写高级研讨会暨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推广和规范化普及学习班于2015 年6 月6 日在湖南长沙市顺利召开。本次学习班参会人数达百余人,湖南省介入学科领域核心骨干悉数到场。

  • 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功能性分流的诠释

    作者:欧阳墉;欧阳雪晖;张学军;朝鲁孟

    于本文中,作者将由于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的功能性重新分配而形成的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arterial-portal venous shunts, IHAPVSs),皆定义为功能性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functional IHAPVSs或F-IHAPVSs);以此从概念上区别于由于肝内动脉-门静脉瘘或直接交通而形成的器质性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organic IHAPVSs或O-IHAPVSs),如伴发于进展期肝细胞癌和其他恶性肝脏肿瘤的O-IHAPVSs以及伴发于先天性肝脏血管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肝脏外伤(包括医源性损伤)等的O-IHAPVSs。在F-IHAPVSs中,常见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向肝性门静脉血流减少而致肝动脉血流代偿性(或继发性)增多所形成的F-IHAPVSs,其形成机制分为3类:经肝窦性,如伴发于肝硬化的F-IHAPVSs;窦后性,如伴发于布加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的F-IHAPVSs;窦前性,如伴发于胃肠道出血性休克患者的F-IHAPVSs。另一种F-IHAPVSs常见于一些原发性肝动脉血流增多的肝脏疾患,如伴发于富血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丰富的小肝细胞癌和肝胆炎性病变等的IHAPVSs,皆归之于F-IHAPVSs范畴;然而,此类F-IHAPVSs的形成机制是随其基础疾病而不同。临床上,依据下列3个要点可作出F-IHAPVSs的影像诊断:①首先是伴有肝内动脉-门静脉瘘或直接交通的各种肝脏疾病(已如上述)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皆已经被排除;②肝动脉DSA动脉期像上显示门静脉早显的特征性表现;或(和)③肝脏CT/MR动态增强成像动脉期像上显示一过性肝实质强化(THPE),特别是如同时见到门静脉早显,则可确认为F-IHAPVSs无疑。但是,在鉴别诊断上,F-IHAPVSs必须仔细地与O-IHAPVSs、肝脏迷走静脉或体循环的异常向肝性引流静脉等所引起的局部肝实质灌注作鉴别;此外,伴发于肝硬化的小THPE如呈现为孤立小结节状时,则需谨慎地与小的肝细胞癌灶作鉴别。

  • 悬吊防护屏对介入医师佳防护方案的体模研究

    作者:陈子满;黄美萍;罗纯;黄斯凡;谈文开;刘勇东;胡天宇

    目的:探讨悬吊防护屏规格及摆放位置对介入手术中第一及第二术者辐射防护效果,为选择悬吊防护屏佳辐射防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第一及第二术者站位,从地面20 cm至180 cm处,每隔20 cm放置一个个人计量仪。投照体位选择正位与左侧位。悬吊防护屏为铅玻璃(简称玻璃式)与铅玻璃下接铅橡胶皮(简称混搭式)两种。防护屏摆位分别为靠近术者、远离术者、在术者左侧及贴近球管4种。测量2种投照体位下,不同防护屏规格与摆位在第一及第二术者位9个高度的实时辐射剂量率,计算剂量屏蔽率。结果两种防护屏防护效果接近,以玻璃式略优。对于第一术者,正位投照时以近术者摆位的防护效果佳,侧位投照则以术者左侧摆位的防护效果好;对于第二术者,正及侧位投照均以近术者摆位防护效果优。在佳摆位情况下:正位投照时第一术者在120 cm高度、侧位投照时第一及第二术者各高度仍可检测到较高的辐射剂量率;第一与第二术者总体接受的辐射剂量接近;第一术者的剂量屏蔽率除正位120 cm高度稍低(玻璃式为60.11%,混搭式为39.89%)外,其余各点均高达93%以上,第二术者剂量屏蔽率为57%~97%;侧位屏蔽率整体略高于正位屏蔽率。结论两种防护屏防护效果接近,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正位投照时第一术者的120 cm高度及侧位投照时2位术者的各高度辐射剂量率仍相对较高,需加强对120 cm高度的辐射防护,并尽量少用侧位投照。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