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能谱CT佳单能量图提高下肢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研究

    作者:李英豪;彭新桂;金晖;赵国峰;丁蓉蓉;魏恒乐;陆照璇;邓钢

    目的 探讨能谱CT佳单能量图对提高下肢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其中17例为研究组,接受宝石CT能谱模式扫描检查;另17例为对照组,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通过计算获得研究组扫描图像中佳单能量图,分别测量两组图像中髂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及胫前动脉中段平面CT值及背景噪声(BN)值,计算出相应对比噪声比(CNR),以此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同时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作5分制主观评分.结果 客观评价显示,研究组佳单能量图能量水平集中在58~67 KeV,图像中髂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及胫前动脉CT值及CN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CT值分别提高17.6%,12.2%,12.3%,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8,1.636,1.119,2.907,P<0.01):CNR分别提高44.3%,40.8%,59.5%,1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9,4.686,4.294,5.213,P<0.01).主观评价显示,研究组、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在医师1分别为82分,69分,医师2分别为81分,6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估一致性较好(K=0.85).结论 下肢动脉CTA检查中,宝石能谱CT佳单能量图显示狭窄段血管、远端小血管及去除硬化伪影能力较64排螺旋CT有明显提高,对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前和术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股腘动脉双通路介入治疗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作者:姚晔;张文龙;李琼;王嵩

    目的 评估仰卧位顺行再通失败后,股腘动脉双通路技术在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顺行开通失败后改经腘动脉逆向穿刺并配合顺行开通术的股浅动脉CTO患者36例,术前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其中11例有静息痛,5例足趾缺血性溃疡;股浅动脉平均闭塞长度为(88.4±5.6) mm,平均踝-肱指数(ABI)为0.52±0.12.手术均先采用经对侧股动脉穿刺顺行开通,失败后取仰卧位结合透视或路径图导引下经腘动脉逆行穿刺,导丝逆行通过闭塞段进入真腔后再作闭塞段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比较术前及术后1d、1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症状及血管通畅率.结果 36例患者均通过股腘动脉双入路开通闭塞段动脉,共植入支架68枚,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无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夹层、动静脉瘘、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间歇性跛行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1个月超声随访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术后6个月有6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但无明显症状;术后12个月27例中有13例支架内再狭窄,其中3例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复查造影后予以球囊扩张,症状得到缓解.11例术前静息痛患者术后缓解,术后1、6个月随访中未再出现静息痛.5例足部溃疡患者中2例术后1个月内愈合,3例术后3个月内完全愈合.ABI由术前0.52±0.12改善至术后1 d 0.83±0.16(n=36,P<0.05),术后1个月0.82±0.12(n=36,P<0.05),术后6个月0.75±0.10(n=36,P<0.05),术后12个月0.68±-0.13 (n=27,P<0.05).结论 股浅动脉CTO患者仰卧体位下经股动脉顺行和腘动脉逆行开通闭塞段技术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近期疗效确切,是股浅动脉CTO治疗的有效选择.

  • 肾部分切除术后尿漏介入栓塞治疗(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婧娴;刘玉娥;慕伟;申景;高峰;苏泽文;刘小军;王海燕;岳建荣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在肾部分切除术后尿漏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报道2例肾部分切除术后尿漏患者的治疗,手术采用Seldinger方法穿刺右股动脉,将5 F Cobre导管置于患侧肾动脉内,造影确定残余肾动脉分支后,用PVA颗粒及微弹簧圈栓塞病变血管及分支,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第1日引流液即明显减少.1例栓塞术后3d拔除引流管,1例栓塞术后2周拔除引流管.2例术中及围术期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至今,无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以其微创、安全、有效、可以大限度保留肾功能等优点,成为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尿漏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尿漏 动脉栓塞 治疗
  • 股腘动脉闭塞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贫血

    作者:王海瑞;潘涛;畅智慧;刘兆玉

    目的 探讨贫血与股腘动脉闭塞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股腘动脉闭塞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随访终点为术后首次ISR,记录发生ISR时间.结果 共201例患者纳入研究,随访至2015年12月.首次ISR 66例(ISR组),未发生ISR 135例(非ISR组);贫血患者在ISR组中占比(54.5%,36/66)大于非ISR组(28.1%,38/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79,P=0.000 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贫血患者首次ISR平均时间为(0.75±0.44)年,小于非贫血患者(1.57±0.8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贫血是影响ISR危险因素(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Hb含量更低是ISR独立预测因子(OR 1.142,0.95%CI1.059~1.230).结论 股腘动脉闭塞患者贫血更易发生支架植入术后ISR,且发生时间较早,贫血及其严重程度是术后ISR危险因素.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纵隔出血4例

    作者:周军;丁勋;曹江慧;李小奇;凌公豪;吴宝林;龙清云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纵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采用TAE术治疗的4例纵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作胸部CT平扫或增强检查,治疗时先行主动脉造影并探寻出血动脉,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出血动脉后分别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颗粒或两者联合作栓塞,术后胸部CT平扫观察栓塞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术前CT检查确定4例患者均为纵隔出血.术中经主动脉造影和探寻出血动脉发现,4例患者出血分别源自右侧第5肋间动脉纵隔分支、左侧支气管动脉分支、胸主动脉的食管动脉纵隔分支及左膈下动脉纵隔分支,给予明胶海绵及PVA颗粒后造影见对比剂外溢及动脉瘤征象消失.术后复查胸部CT显示4例患者纵隔血肿范围均缩小,随访6个月时3例未发生再出血,1例术后2个月病死于原发病.结论 TAE术治疗纵隔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直接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 下腔静脉滤器长期留置并发症CT随访的单中心研究

    作者:赵伯翔;顾建平;何旭;宋进华;苏浩波;楼文胜;陈亮;陈国平;施万印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长期留置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通过CT随访观察63例IVCF留置1~15年、平均(4.68±3.18)年患者(Aegisy滤器12例,OptEase滤器19例,TrapEase滤器11例,Simon-Nitinol滤器13例,VenaTech滤器8例)滤器相关并发症,包括滤器断裂、下腔静脉穿孔、症状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或闭塞、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复发及症状性肺栓塞(PE)再发.根据Durack分级标准,将下腔静脉穿孔分为0~Ⅳ级.记录IVCF置入后是否接受规范性抗凝治疗.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共经CT随访131次,每例患者随访1~5次,平均2.08次.结果显示,IVCF断裂6例(6/63,9.52%),含OptEase 2例(2/19,10.53%),TrapEase 4例(4/11,36.36%);Ⅰ级以上下腔静脉穿孔22例(22/63,34.92%),含Aegisy 1例(1/12,8.33%),OptEase 2例(2/19,10.53%),VenaTech4例(4/8,50%),TrapEase 3例(3/11,27.27%),Simon-Nitinol 12例(12/13,92.31%),Simon-Nitinol滤器穿孔发生率高于其它4款滤器(P<0.05);症状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或闭塞5例(5/63,7.94%),含OptEase1例(1/19,5.26%),TrapEase1例(1/11,9.09%),Simon-Nitinol 3例(3/13,23.08%);DVT复发8例(8/63,12.70%),含OptEase 3例(3/19,15.79%),TrapEase 1例(1/11,9.09%),VenaTech 1例(1/8,12.50%),Simon-Nitinol 3例(3/13,23.08%),规范性抗凝患者DVT复发发生率低于未规范抗凝患者(P=0.044);再发症状性PE 1例(1/63,1.59%),为置入Aegisy(1/12,8.33%)且未规范抗凝治疗患者.结论 IVCF长期留置并发症并不少见,尤其是下腔静脉穿孔及DVT复发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对未取出IVCF的CT随访观察,尽早发现相关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同时重视IVCF置入后规范性抗凝治疗.

  • 升主动脉根部测量研究进展

    作者:赵玉玺;冯家烜;周建;冯睿;景在平

    目的 系统回顾近年文献中升主动脉根部测量数据结果、影响因素及方法等.方法 分别对升主动脉、主动脉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测量手段.结果 共收集纳入21篇相关文献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43±3.1)~(34.0±5.0) mm,主动脉窦直径变化区间为(29.0±4.0)~(34.0±3.0)mm;窦管结合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5.4±5.2)~(30.5±3.2) mm.比较国人与欧美人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主动脉窦直径测量数据发现,欧美人有大于国人趋势.结论 尽管腔内血管修复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但受自然解剖结构的限制,升主动脉根部一直被视为腔内血管修复术禁区,相应支架移植物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准确、便利方法进一步了解升主动脉根部数据已成为研究热点,将为研制开发新型、适合人体生理解剖的支架移植物提供有力依据.

  • 不同期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疗效及主动脉重塑临床研究

    作者:韩磊;万珊杉;王家平;杨帆;吴敏;何迷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时期胸主动脉夹层(TAD)腔内修复术(TEVAR)后临床结局及主动脉重塑形态学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2005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TAD患者232例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前临床和影像检查、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术前临床指标中真腔塌陷、瘤样扩张在亚急性组(n=62)分别为35.48%、12.90%,慢性组(n=170)分别为76.47%、64.1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胸主动脉假腔通畅在亚急性组为79.03%,慢性组为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32例TEVAR术均获成功.末次随访CTA检查结果显示,支架段胸主动脉假腔血栓完全吸收患者比例在亚急性组为90.00%,慢性组为48.5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假腔部分血栓形成患者比例在亚急性组为10.00%,慢性组为51.4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亚急性组手术前后夹层真假腔变化较慢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亚急性期TAD稳定,TEVAR术后疗效良好,主动脉壁形态学重塑优于慢性期患者.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感染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黎明;张帅;李兴;宋杰;蒋天鹏;许国辉;周石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应用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VAP植入治疗的58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病情进展情况及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2.4%,14/582)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后取出IVAP,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为67例/千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患者(P=0.016)、恶性血液疾病患者(P=0.040)及接受姑息性化疗患者(P=0.022)感染率较高.多变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血液疾病及姑息性化疗患者发生感染的校正OR值分别为7.769 (P=0.001)、4.863(P=0.003).9例血液样本中细菌培养为阳性,常见者为葡萄球菌(n=4)及念珠菌(n=2).结论 恶性血液病和姑息性化疗,可能是引起IVAP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经皮热消融治疗术后复发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疗效分析

    作者:徐中琪;甘伟;刘晟;钱国军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术后复发型肝内胆管细胞癌(RICC)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37例RICC患者共60个结节接受经皮热消融治疗,并对患者的生存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个结节(57/60,95%)完全消融;37例患者消融后无瘤生存期1.5~34.2个月(中位5.6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6%、67.6%、40.5%和27.0%.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灶直径是影响消融后累积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灶直径>3.0 cm (P=0.005)和术后早期复发(<1年)(P=0.036)是影响消融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皮热消融治疗术后复发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安全可行、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灶大小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 基于电磁导航的影像引导系统在膈顶部肝癌消融中的应用

    作者:李智;倪才方;李炜;杜鹏;杨俊;沈健;邹健伟

    目的 应用基于电磁导航的影像引导系统,采取经皮经肝的斜行穿刺途径,对膈顶部肝癌进行消融治疗.评估该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消融治疗的膈顶部肝癌患者(19个病灶)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包括5个步骤:靶灶分割、路径规划、空间配准、穿刺布针、消融实施.以布针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消融效果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7例患者,19个病灶,直径在16~50 mm,平均(32±10) mm,SⅦ6个,SⅧ10个,SⅣA3个.共完成消融治疗32次,其中射频消融27次,微波消融5次,技术成功率100%.无气胸、出血、膈肌损伤等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6个病灶(84.2%)完全消融,3个病灶(15.8%)不完全消融.结论 在电磁导航系统引导下,采用经皮经肝的斜行穿刺途径可安全、准确地完成膈顶部肝癌的消融治疗.

  • 超顺应经内镜钳道结肠支架治疗肝脾曲结肠恶性梗阻7例

    作者:杨凯;朱悦琦;陈尼维;王志刚;程英升

    目的 评价超顺应经内镜钳道结肠支架治疗肝脾曲结肠恶性梗阻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超顺应经内镜钳道结肠支架治疗肝脾曲结肠恶性梗阻患者7例.内镜及透视引导下行支架置入,评价其技术和近期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和临床移位率.结果 恶性结肠梗阻部位肝曲1例,脾曲6例,平均曲度为125.7°±20.7°,技术均获成功,无支架相关性并发症.支架姑息性治疗3例,手术过渡治疗4例,7例临床梗阻均缓解,患者腹围由术前的(87±3)cm降至术后7d的(70±6) cm.4例行1期手术,支架置入时间为8~10 d,平均(9.3±1.0)d,无吻合口瘘和术后再狭窄.生存期为4~14个月,平均(8.7±3.6)个月.结论 超顺应经内镜钳道结肠支架治疗肝脾曲结肠恶性梗阻安全有效,可作为肝脾曲恶性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

  • 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后短期内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猛;魏宁;徐浩;祖茂衡;张庆桥;崔艳峰;许伟;王文亮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后短期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个月内复发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术后无复发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复发的11项因素采用tl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腰椎间盘退变、臭氧在盘内分布、术后过早负重等因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后短期内复发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症臭氧消融术后复发与病程、腰椎间盘退变、术后过早负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病程大于3年、腰椎间盘退变、术后过早负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后短期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原发性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涛;纪卫政;顾俊鹏;朱帝文;张海潇;任伟新

    目的 对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存活5年以上的患者,探讨影响其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及介入治疗对患者长期生存的作用.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以来就诊生存时间长于5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相关资料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探讨其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的4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43例存活5年以上.其中年龄、肝硬化的程度、肝内肿瘤的大小、肝内肿瘤的数量、门静脉有无受侵对患者的长期生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年龄、肝硬化的程度、肿瘤的数量、门静脉有无受侵、术后复发选择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长期生存起着显著作用.

  • 兔VX2膀胱癌移植瘤模型实验研究

    作者:李彬;张强;王志伟;周慷;高钦宗;李晓光

    目的 通过模拟原位膀胱癌发生机制构建兔VX2膀胱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采用同轴法穿刺接种VX2细胞株于25只新西兰大白兔膀胱,接种术后14、21、28 d分别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评估肿瘤种植及生长情况.取兔膀胱组织标本作大体解剖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腹腔淋巴结及肝肺转移情况.结果 22只实验兔建模成功,植瘤成瘤率为88.0%(22/25).植瘤后14、21、28 d瘤体平均长径分别为(1.38±0.20) mm、(2.30±0.08) mm、(3.22±0.24) mm,且瘤体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X2移植瘤CT表现为膀胱壁局部不规则增厚或肿块突起,呈均匀强化(14 d)或环型强化(21、28 d),肿瘤腔内呈不同程度充盈缺损.种植瘤大体形态及其影像学特征基本相符,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血管丰富的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呈浸润性生长,21 d后瘤体中心出现坏死,21、28 d出现肝、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兔VX2膀胱移植瘤模型,基本反映了膀胱癌发生与发展过程,适合CT动态观察及实验研究.

  •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差异性表达基因的影响

    作者:洪立立;郭志;邢文阁;郭秀英;陈立军;武变荣

    目的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人胰腺癌移植瘤后差异性表达基因,从基因组学初步探讨HIFU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构建人胰腺癌裸鼠YY-1移植瘤模型,HIFU辐照后采用Agilent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差异性表达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验证上调基因HIF1a、SMAD4及下调基因Bcl-xl.结果 与未辐照对照组相比,辐照组表达谱芯片分析发现与胰腺癌相关的差异性基因共65个,其中上调43个,下调22个.基因本体(GO)分析提示显著表达改变的基因富集于细胞核、细胞质部位,并与蛋白结合、金属离子结合、锌离子结合、转录调控、细胞凋亡等功能相关.RT-PCR检测结果与表达谱芯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HIFU辐照可引起一系列基因调控改变,这些差异性表达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肿瘤生物学过程.

  • MR导引经皮穿刺瘤块种植法构建兔VX2肝癌模型

    作者:金光鑫;王军;仇晓霞;张学彬

    目的 探讨MR导引下经皮穿刺瘤块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的方法及建模后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只.A组在360°全开放式0.4T MR扫描成像系统光学导航仪导引下,采用剑突左侧肋弓下进针,经皮经肝穿刺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兔肝内;B组通过开腹法将瘤组织块种植于肝内.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成瘤率、感染率及肿瘤生长特点.结果 A组模型成瘤率为93.7%,手术时间为(18.24±3.24) min,无术后感染发生;B组模型成瘤率为87.5%,手术时间为(25.23±2.16) min,1例发生术后感染.两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HE染色镜下观察显示,2周见癌细胞呈巢状分布,癌细胞核大;3周见明显核分裂像,异型显著;4周可见凝固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MR导引下经皮穿刺瘤块种植法构建兔VX2肝癌模型,具有导引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等特点,可作为兔VX2肝癌模型构建方式之一.

  • 肝癌TACE术后破裂并发肝脓肿及肺动脉碘化油栓塞1例

    作者:吴正阳;朱明;周朋利;吴刚;韩新巍

    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1周就诊,既往有乙肝病史20年,不规律服用抗病毒药.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Child-Puge A级,AFP>1 200 u/ml,CT显示肝内巨大占位,达18 cm×17 cm,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外科会诊后已无手术指征,遂行TACE.

  • 腔内治疗复杂巨大腹主动脉瘤1例

    作者:周静文;陈德基;何明基;练辉

    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既往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0余年,口服药物病情控制良好.5年前在当地医院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超声确诊为腹主动脉瘤,大小约12 cm×8.8 cm,当时无特殊不适,未进一步治疗.2014年6月患者因“左腰背部疼痛,呈酸胀感,站立活动时明显,伴有腹胀、深呼吸受限、纳差等症状”来我院就诊,收治入院并完善相关检查.CTA示:肾动脉开口以下巨大腹主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大小约16.6 cm×13.2 cm,较前增大,瘤颈角约70°;双侧髂总动脉受累并扩张;双侧髂内动脉狭窄并附壁血栓形成;左侧髂外动脉严重迂曲、折叠;主动脉全程、双侧髂内外动脉管壁粥样硬化.

  • 经皮骨成形术治疗跟骨血管瘤1例

    作者:何煜;吴春根;王涛;程永德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侵袭性血管瘤已取得良好的疗效,然而,其在非脊柱骨血管瘤治疗方便应用较少.发生于跟骨的血管瘤非常少见,同时接受经皮骨成形术治疗的跟骨血管瘤病例更是罕见,现将我科1例随访3年的跟骨血管瘤患者报道如下.

  • 磁共振功能成像对肝癌介入术后评估的进展

    作者:吕婷婷;刘爱连;汪禾青

    原发性肝细胞癌经介入治疗如何准确判定介入术后肿瘤坏死的程度及是否有肿瘤残留和复发,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MR具有无X线辐射性、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任意多角度和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MR功能成像(fMRI)的不断成熟和应用于临床,使之能够更加灵敏地显示肝癌介入术后的组织成分变化,提供更多的量化评估参数.本文将重点概述fMRI在肝癌介入术后随访的进展.

  • 平板探测器-实质血容量检测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脑组织血流灌注

    作者:王金龙;宋庆斌;汤红艳;张鸿祺;马妍;焦力群

    目的 总结分析平板探测器(FPD)-实质血容量(PBV)检测技术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围术期脑组织灌注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收治的40例明确诊断为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99%)患者均经复合手术室头颈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或)全脑DSA评估并接受CEA手术,术前、术后即刻作FPD-PBV检测,评估脑组织血流灌注变化.结果 FPD-PBV技术可很好地检测CEA围术期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40例患者均为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左侧18例,右侧22例),术前患侧脑血流灌注明显低于健侧(P<0.05).顺利完成CEA术后DSA显示颈内动脉再通良好,颅内分支血流恢复,患侧脑血流灌注较术前增加(P<0.05),其中22例术后脑灌注改善,但仍低于健侧(<10%);15例高于健侧(<5%);3例与健侧相等.术后患侧和健侧脑灌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D-PBV检测是一种可行的、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成像技术,可用于半定量分析脑灌注变化,为围术期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杨海霞;范本芳;丁文彬

    目的 总结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行经皮穿刺股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肠系膜静脉溶栓治疗,总结分析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有效的胃肠减压、病情观察评估、早期介入手术,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溶栓护理、抗凝护理及营养支持.结果 19例置管溶栓患者在术前术后规范的治疗及护理下,1例溶栓48 h后出现腹痛进行性加重、腹膜刺激征,转外科手术治疗.18例患者介入治疗后症状缓解,排便正常.出院后随访12个月,18例患者均无明显的腹痛腹胀,排便正常.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术前评估准备、早期介入溶栓以及术后病情的严密监测、溶栓抗凝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是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保障.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