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动脉DSA检查的影像探讨

    作者:李开成;罗济程;余强;夏蔚宗;孙明华

    目的探讨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在患肢动脉DSA检查中的影像表现及意义。方法分析10例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患肢动脉DSA的影像表现。结果 10例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患肢中静脉回流明显提早显影、有微、小动静脉瘘4例,患肢动脉二、三级小分支明显增多9例,软组织内造影剂聚集6例,软组织内血管瘤1例。结论动脉DSA检查开拓了我们对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进一步认识。

  • 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

    作者:姜在波;单鸿;关守海;马壮;黄明声;李征然;朱康顺;陈汉威;肖继波;穆永胜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途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以4.1~5.0F导管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内灌注MTX(氨甲喋呤)50~100mg,灌注后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术前、术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尿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及肿块大小变化。结果 34例中31例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1%。无不良反应发生。40支子宫动脉造影,显示输卵管动脉37支,显示率为92.5%;卵巢染色27例次,发现率达68%。6例显示孕囊染色,显示率为18%。结论子宫动脉是输卵管的主要供血动脉,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并可预防和控制破裂大出血。

  • 部分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熙章;吴纪瑞;杨永岩;许有进;黄淑贞;陈光辉;陆颜明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PSE治疗肝癌伴脾亢(HCC-HS)86例,其它继发性脾亢(SHS)26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例,其中20例行2次以上PSE。结果平均栓塞范围HCC-HS组为36%,SHS组为60%,ITP组为74%,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4.8%、88.5%、100%。HCC-HS组因单次栓塞范围较小,约20.9%(18/86)病人需行再次栓塞。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外科脾切除的替代疗法。HCC-HS组为了减轻术后并发症PSE可分次进行。

  • 经皮肺穿刺气胸发生率分析

    作者:朱琪;王琨;任冉

    目的分析了多种因素对肺穿刺活检气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46例病人均在X线透视引导下操作。所分析的各种因素为病灶大小、位置、穿刺次数、肺气肿及穿刺后体位。结果 46例病人中9例发生气胸(19.6%),9例肺气肿病人中4例发生气胸(44.4%),其中2例经胸腔置管引流治愈。10例病灶<3cm者3例产生气胸(30%)。穿刺点向下卧位的20例中4例产生气胸(20%);剩余的26例自由卧位中5例产生气胸(19.2%)。结论经皮肺穿活检中的病灶愈小气胸发生率愈高。肺气肿病人肺穿后气胸发生率较高,且常为症状性气胸。穿刺点向下及非向下卧位对气胸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经皮肺穿刺 气胸
  • CT引导下经腹前壁途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癌性疼痛

    作者:潘杰;杨宁;刘巍;金征宇;赵玉沛;蔡立行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腹前壁途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NCPB)治疗上腹部及后背癌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接受CT引导下经腹前壁穿刺无水酒精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疼痛的中、晚期胰腺癌和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短期疗效(<2周)的有效率为91.7%,完全缓解率为45.8%;长期疗效(>3个月)的有效率为71.4%,完全缓解率为14.3%。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腹前壁穿刺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上腹部及后背癌性疼痛的方法。

  •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合并持续血尿疗效观察

    作者:林靖箕;高中度;颜志平;乔德林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膀胱癌合并持续血尿的疗效。方法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超选择至前支的脏支靶血管处作碘油及明胶海绵栓塞,同时作健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和适量栓塞。结果 30例的持续血尿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1例再次手术切除。结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合并持续血尿能得到良好的疗效。

  • 沙培林碘化油乳剂免疫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作者:李伟;张大海;叶强;顾伟中;汝复明;童乾纲;奚顺法

    目的评价链球菌抗癌剂沙培林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沙培林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灌注治疗肝癌16例,治疗后观察症状体征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结果自限性的发热和低血压是主要的不良反应。其它不良反应与TACE相似。结论沙培林碘化油乳剂免疫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作者:林钧华;宋明志;张源远;徐益语;陈颢

    目的评价晚期胰腺癌经动脉化疗或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胰腺癌患者分为两组,18例行动脉化疗或栓塞(介入治疗),另18例行全身化疗。结果介入治疗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为55.6%(10/18),全身化疗组为16.7%(3/18)(P<0.05),介入治疗组和全身化疗组6个月、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11%、4.4个月和30%、8%、4.1个月(P>0.05)。结论胰腺癌的动脉化疗虽未能提高远期生存率,但能提高临床受益反应。

    关键词: 胰腺癌 介入治疗
  • 介入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自发性肾破裂一例

    作者:郭志军;姚绍鑫

    患者男,45岁,主诉间断发热5 d,少尿1 d,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入院时急性病容,眼睑轻度水肿,球结膜轻度充血,余(-)。化验:血白细胞17×1012/L,血红蛋白170 g/L,血小板43×109/L;尿蛋白(4+),潜血(3+),尿红细胞40~70/HP,白细胞1~4/HP;血UA 723.8 μmol/L,Cr 569.3 μmol/L,BUN 21.6 mmol/L,ALT 426 U/L,AST 720U/L,GGT 30 U/L,LDH 1 442 U/L, CPK 631 U/L,CK-MB 23 U/L,LDH1 328 U/L;出血热抗体IgM(+)。B超示双肾体积增大。右肾周少量渗出。入院第3天突然左腰部剧痛,左上腹压痛,左肾区叩击痛,血压14/9 kPa,急查B超,左肾中上极不均质占位(10.9 cm×9.4 cm)。CT示左肾周出血。予绝对卧床,腹带包扎,立止血等止血药应用,6 h后突然血压降至10/8 kPa,后为8/0 kPa,血红蛋白急剧下降至68 g/L,输血补液升压治疗。急查磁共振可见包绕左肾周3/5周径不规则异常信号(11.0 cm×7.0 cm×9.0 cm),左肾受压下移,肾上极实质内可见斑片状异常信号,诊断:左肾破裂并发肾周前间隙巨大血肿。持续补液升压药物治疗,次日血压仍下降,立即行肾动脉造影,穿刺右侧股动脉送5F亚西路导管至左肾动脉,可见左肾上极染色缺损,导管进入左肾动脉上支,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40粒,20小条,栓塞后造影可见残余左肾动脉上支主干。造影诊断:左肾上极破裂出血,术中行选择性左上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血压升高,一度出现心衰,肺水肿,肺感染,呼吸衰竭,低氧血症,经血液透析及综合治疗,病情逐渐好转,2周后尿量增至2 000 ml/24 h,3周后停血透。4周后血肌酐降至187.4 μmol/L。复查MRI,仍见左肾前方巨大异常信号影(约1 100 cm3),左肾受压变形,上部变窄。提示左肾周陈旧性血肿,左肾结构紊乱。病情稳定好转出院。

  • 颞浅动脉栓塞术后发生视网膜缺血损害一例

    作者:刘军;董国霞

    患者女,26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侧偏头痛20余年。痛时视力无变化,伴右眼肿胀疼痛。于2000年10月27日以“偏头痛”在某院神经外科行右颞浅动脉PVC(聚乙烯醇)颗粒栓塞术。术前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术程中患者自觉右眼酸胀,一过性黑目蒙,术后右眼视物模糊,术后3 h右眼肿胀疼痛,光感丧失。眼科会诊:右瞳孔大,对光反射迟钝,视盘界线不清,视网膜中央动脉细,黄斑区无樱桃红,右眼无光感。经妥拉苏林12.5 mg,地塞米松2.5 mg,654 2 5 mg球后注射,口服阿斯匹林等治疗,6 h后右眼视力1米数指。术后12 h再次出现光感丧失。经治疗后2 h再次达1米数指。术后第5日经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会诊意见:右瞳散大,眼底视盘水肿,界线模糊,隆起,视盘颞侧可见网膜灰白,水肿较重,鼻上支动脉走行不清,未见黄斑樱桃红,视盘向鼻侧周边呈扇形水肿。眼部超声检查示:右眼视盘水肿,右CRA(睫前动脉),PCA(睫后动脉)血供异常,右OA(眼动脉)探查不到,右眼视力0.02,左眼1.0。经2个疗程治疗出院时右眼视力0.03,左眼1.0。

  • 介入治疗致迷走性低血压一例

    作者:王克金;陈良金;晁华

    患者男,68岁,CT扫描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伴右上肺叶转移,高血压病史10年。于2000年10月入院。入院后第3天行介入治疗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6F导管鞘,5FRH肝管超选择性导入肝动脉造影后行碘油、丝裂霉素、阿霉素乳剂化疗栓塞术,术中栓塞症状明显。然后将RH肝管退出肝动脉,上送到弓下将剩下的部分药物行高位灌注。拔管后止血困难,血压23.2/13.3 kPa,心率94/min。2人合力压迫股动脉,出血停止。约5 min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精神紧张,血压下降至8.53/5.3 kPa,心率52/min,诊断为急性血压下降,急救措施:多巴胺20 mg,阿托品1 mg,分别缓慢静推,10%葡萄糖500 ml+多巴胺100 mg。加压静滴,5 min后血压升至10.7/8.0 kPa,心率74/min,10 min后升至13.4/9.3 kPa,维持多巴胺静滴,加压包扎,血压平稳后回病房。当血压恢复至术前状态时,停止多巴胺静滴,血压未见波动。

  •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挫裂伤一例

    作者:邹宝庆

    患者男性,27岁,车祸急诊入院。体检:贫血貌,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明显,尤以左上腹为甚。腹腔抽出不凝血,尿化验:红细胞++,蛋白+++;血化验:血红蛋白9.6 g/L,白细胞15.7×109/L,血压7.0/4.0 kPa。即刻剖腹探查,术中所见降结肠及横结肠左1/3肠系膜处可见巨大血肿,左侧腹膜后巨大血肿。术中患者病情恶化,遂建议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采用Seldinger法,由股动脉穿刺引入7F单弯导管。电视监视下将导管分别插入两侧肾动脉主干,手推60%泛影葡胺1~2 ml,造影证实,左肾下极造影剂外溢,经导管将明胶海棉颗粒注入,再行造影剂造影证实出血停止为止。

  • 先天性巨大右冠状动脉左室瘘一例

    作者:徐宁;高国权;杨荣华;普福顺;彭旭光

    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极少见,而右冠状动脉左室瘘更为罕见,我院诊治先天性巨大右冠状动脉并左室瘘1例,报道如下。

  • 大动脉瘤带膜支架置入术后瘘发生的原因及治疗

    作者:王仲朴;王茂强

    大动脉瘤是常见血管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和人工血管移植,但有相当比例(15%~30%)有手术指征的的大动脉瘤患者因合并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而不能或不宜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10%~15%[1]。近年,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器械的改进,特别是带膜血管内支架的开发和应用,为大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用介入技术隔离、封闭大动脉瘤具有创伤性较小、近、中期疗效与外科治疗相似、适应证较广(可治疗一些有外科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术中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等优点[2]。

  • 血管内放射治疗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现况和展望

    作者:王日胜;霍勇

    本文就血管内放射治疗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现况及所面临的新的挑战综述如下。

  • 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价值的比较

    作者:张晓龙;凌锋;沈天真;黄祥龙;王大明;张鸿祺;缪中荣;宋庆斌

    目的比较三维(3D)DSA与二维(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2名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行3D DSA和2D DSA检查,双盲法诊断3D DSA和2D DSA分别发现的动脉瘤的个数、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和邻近血管的关系是否清楚、动脉瘤囊内有无穿支。结果发现的30个动脉瘤中3D DSA的假阳性数和假阴性数均为0;2D DSA的假阳性数和假阴性数均为2个。3D DSA对30个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均显示清楚,发现2个动脉瘤囊内有穿支;2D DSA仅对8个动脉瘤(其中4个后交通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瘤和1个颈眼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显示清楚,无法证实动脉瘤囊内有无穿支。结论 3D 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面明显优越于2D DSA。

    关键词: 三维DSA 动脉瘤 诊断
  • 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的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

    作者:许奕;刘建民;赵文元;洪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目的总结45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急症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填塞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5例,90%以上闭塞14例,小于90%闭塞6例;2次填塞2例,复发经手术治愈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7例,术后死于肺部并发症1例,植物人状态生存1例。随访1~20个月,治疗结果稳定。颅内多动脉瘤5例,4例1次填塞成功。结论 GDC栓塞治疗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效果好。虽然有较高的脑梗死发生率,但临床预后良好。

  • 心电监护在介入诊疗中的价值

    作者:田铁军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介入性检查和治疗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成为临床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介入诊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我们对接受介入性检查和治疗的部分病例在介入术中给以心电监护,现报告如下。

  •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作者:高中度;刘宝宏;崔克剑;刘立;张丽华

    我院于1998年5月~1999年12月对10例顽固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进行了经心导管射频电流消融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 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

    作者:季学兵;张锐;彭湘;赵锡军;吕维富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的发展,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诊断方法有:纤维电子内镜、全消化道造影和小肠气钡造影、核素显像、吞线试验等[1,2]。上述方法虽各有特色,但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不仅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而且可对病变血管行栓塞治疗[1,3,4]。我们对9例难治性消化道出血行DSA诊断,并对其中7例进行了栓塞治疗,现就其疗效作一分析。

  • CT引导下腰大肌脓肿穿刺引流术

    作者:李兰起;杜宇明;鲍翔;赵祥玲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性诊断和治疗领域不断拓宽。我们采用CT导引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腰大肌脓肿,效果显著。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作者:张富强;曹建民;陈君坤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病,以往以内科保守治疗及晚期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我院先后对250例患者进行了股骨头血管扩张溶栓介入治疗,对其方法,疗效作一回顾性分析。

  •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83例

    作者:蒲红;方安娜;吴炎;屠昌华;曹渭斌;瞿彩莲;吴丽萍

    我院自1995年2月开始对83例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扑(AF)及左室特发性心动过速(ILWT)患者给予心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现将有关资料小结如下。

  • 心血管腔内取出异物六例报道

    作者:李锦康;钱晋卿;华仰德

    先天性心脏病在心导管检查或心血管造影过程中,心导管多次打折或心导管反复应用后处理不当,有时会发生心导管断裂于心血管腔内造成栓塞。异物抓获器不能有力地抓紧心血管腔内的异物,往往难以奏效。为此,我们自行设计制成网篮导管能多方位抓住心血管腔内的异物,予以有效取出,现报道如下。

  • PTCA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与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

    作者:杨志健;张如升;张馥敏;张寄南;马根山;朱铁兵;王连生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心肌的可能影响。方法对173例PTCA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随访各例远期心脏事件。结果 42例术前cTnI正常,术后升高;84例术前、术后均正常;47例术前、术后均升高。1例CK-MB术前术后均升高,10例CK-MB术后增高。血清cTn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压力、次数、支架植入数、造影剂用量及术中胸痛发生有关(P<0.05)。162例在平均21个月的随访期中,26例发生心脏事件,各组间远期心脏事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cTnI监测PTCA术患者心肌损伤较CK-MB更敏感和特异;PTCA造成的心肌损伤与操作有关,但并不影响PTCA的疗效。

  •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健;沈卫峰;张建盛;张大东;张瑞岩;张宪;郑爱芳

    目的分析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自1996年1月至2000年9月1 025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中,101例因胸痛复发或由于医生动员而行冠脉造影随访,记录这些患者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对病变狭窄程度及长度用QCA测定,以支架植入节段内径≥50%为再狭窄。结果 101例患者共122处病变植入支架,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52例(62处病变)。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再狭窄与血浆胆固醇,Lp(a),尿酸浓度、术前狭窄程度、术后残余狭窄呈正相关,其比数比(OR)分别为1.21、1.94、1.13、1.07和1.63;与术前参考血管直径和支架呈显著负相关,OR分别为0.24和0.31。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受多因素的影响,控制血脂,避免冠脉内小支架应用以及术后即刻疗效满意对减低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作用。

  • 经导管闭合房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秦永文;丁继军;胡健强;赵仙先;曹江;边长勇;陈少萍;毛红娟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心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 11例患者中男3例,女8例,年龄4~46岁(平均25岁)。术前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缺损直径为12~28mm,平均(18.5±6.1)mm。在透视及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1例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25.2±8.3)mm(15~36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5.4±7.7)mm(15~36mm)。11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术中无并发症。2例术后即刻超声检查显示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周复查均无分流。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 冠心病介入治疗现况

    作者:沈卫峰

    自1977年Gruntzig首次开展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迅猛。随着操作经验的积累和相关器材的改进(尤其是冠脉内支架),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正在不断扩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已可对复杂或高危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行介入治疗。预防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 南京放射专科学会和影像技术专科学会被授予先进专科学会称号

    作者: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南京医学会于2001年1月10日在南京新纪元大酒店召开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与会者来自各专科学会的主任委员、秘书等170余人。大会由南京医学会副会长张帆主持,秘书长薛邦汇报了南京医学会2000年工作总结及2001年工作计划,在43个专科学会中授予放射专科学会、影像技术专科学会等9个专科学会为2000年度先进专科学会称号。与会者听取了部分先进专科学会的经验介绍,以及南京医学会会长龙盱西等领导的讲话。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