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性下消化道出血7例

    作者:谢坪;李刚;于翔

    目的 研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血管发育不良(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其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7例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性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7例患者入院前有6~36个月反复便血、失血性贫血、多次输血史,栓塞术前血红蛋白低38~70 g/L,平均(56.8±12.4) g/L;AD部位在空肠3例,回肠1例,升结肠1例,横结肠肝曲1例,降结肠1例.6例患者1次栓塞成功,1例横结肠血管畸形患者因2支直动脉参与供血,分2次超选择插管栓塞成功.栓塞使用NBCA胶与超液化碘油按1∶2~1∶3比例混合,用量为0.2~0.8 ml,平均(0.48±0.19) ml,技术成功率为100%.栓塞术后所有患者无肠壁缺血事件发生,无其它介入相关并发症;术后1~3 d出院,便血消失.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术后20 d再发出血,临床有效性为85.7%;6例术后随访追踪2~19个月(中位期10.5个月),出血症状消失,无再出血,无器官坏死并发症,远期止血率为100%.结论 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可取得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王耿;李孝虎;庄佩佩;吴权辉

    目的 评价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均在DSA导引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置放溶栓导管于血栓段,经导管24 h持续微泵灌注50万U/d尿激酶.根据患者髂股静脉再通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治愈率、并发症等评估近期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根据患者下肢水肿、髂股静脉闭塞、色素沉着、溃疡等评估远期疗效.结果 7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14 d后成功回收71例),治疗14d后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髂股静脉血流基本或全部恢复,平均住院时间为(6.7±3.1)d.治疗后3、7、14 d肢体周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复查显示,随访6个月时髂股静脉闭塞率和色素沉着率分别为5.3%(4/76)和2.6% (2/76),随访12个月时分别为9.2%(7/76)和7.9% (6/76),未发生皮肤溃疡.结论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可取得较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安全可行.

  • 17例颅外段脑动脉夹层患者治疗分析

    作者:卫杰;刘洁怡;武玉军;耿昌明;孔晓东

    目的 探讨颅外段脑动脉夹层(CAD)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颅外段CAD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由夹层发生位置及受累血管所决定,根据患者不同病因、不同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法分别归入抗凝组(n=13)和双抗血小板集聚组(n=4).治疗6个月后随访复查DSA.结果 治疗6个月后DSA显示抗凝组8例患者夹层好转或再通,5例患者夹层无好转或闭塞,但均无症状加重;双抗血小板集聚组4例患者均有再通,其中2例治疗3~6周后接受自膨式支架联合球扩式支架植入术修复血管,术后继续双抗血小板集聚治疗,6个月后复查DSA支架通畅,无动脉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临床症状决定了CAD发现概率,也可提示部分CAD病因.本组患者椎动脉夹层发病率并不低于颈内动脉夹层.颅外段CAD治疗应以内科一线治疗为基础,抗凝与抗血小板集聚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2例抗血小板集聚治疗患者经支架植入后疗效明确.

  •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作者:杜发旺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到2012年3月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39例,并按1∶2配对抽取同期复查冠脉造影术未见支架内再狭窄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从中分析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支架直径及长度、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50%)与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关.选择再次行急症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者33例,1例术后在院内死亡,余32例好转出院.结论 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植入罪犯血管支架的直径较小及长度较长、术前LVEF低(<50%)是支架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长度≥29.5 mm或支架直径≤2.94 mm与较高的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相关.药物涂层支架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多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支架内血栓后死亡率高,但早期行急症PCI是安全、有效的治疗.

  • 猪尾引流导管在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作者:陈昆山;张靖;申刚;周少毅;李海波;牛传强;谭小云;蒋贻洲;姜华

    目的 探讨猪尾引流导管在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并接受猪尾引流导管硬化治疗的26例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术前彩色超声、CT或MRI检查结合术中穿刺液检查进一步确诊.全身麻醉后在彩色超声引导下置入猪尾引流导管作引流,每日予平阳霉素溶液作冲洗硬化治疗,拔管前囊腔内保留少量平阳霉素溶液;拔管4周未达到治愈标准者,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4周后再评估是否继续注射.结果 26例患儿共置入引流导管26次,冲洗硬化治疗105次.20例患儿经1次置管硬化治疗后达治愈标准,拔管后无需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2例局部注射1次,2例局部注射2次后达治愈标准;2例局部注射2次后达好转标准.术后随访6~36个月,24例临床症状消除,影像学检查未见瘤体或仅有少量残余硬化病灶,无复发;2例瘤体缩小50%以上,影像学检查仍有少量囊性病灶残余,建议继续随访.本组总治愈率为92.3%,有效率达100%.结论 猪尾引流导管应用于硬化治疗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具有创伤小、治疗周期短、复发率低及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

    作者:陈鹏飞;任建庄;韩新巍;段旭华;张萌帆;王朝阳;赵国瑞

    目的 探讨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45例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45例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40例为外科手术后出血,5例为介入手术后出血,其中1例因胰腺癌伴肠梗阻接受十二指肠支架植入后引起出血,4例因胆管癌伴阻塞性黄疸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后引起出血.选择性血管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后41例完全止血,4例复发出血,其中1例胰腺癌伴肠梗阻患者于栓塞术后5d大出血死亡,3例接受再次栓塞治疗完全止血.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8年,未再发出血.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于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子宫动脉开口摄影角度分析

    作者:沈正林;韩军;胡道珍;吴永娟;王敬忠;陈高杰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开口在DSA图像上的“易显示角度区间”.方法 对12例患者子宫动脉开口部CTA三维容积重建(VR)、大密度投影(MIP)成像进行标准正位和旋转观察,在正位分析出子宫动脉开口与其附着动脉的内外关系,在左右斜位获得能清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小角度区间.对27例患者子宫动脉开口部用同样方法于DSA造影过程中验证这个区间的准确性.结果 41支子宫动脉开口位于附着动脉外侧,向对侧倾斜10°~40°可显示清晰;13支开口位于附着动脉内侧,向同侧倾斜30°~50°显示清晰;24支开口位于附着动脉前方,大角度倾斜40°~60°显示清晰.结论 “易显示角度区间”能很轻易、清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

  • 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政武;高肖波;陈波;刘振东;淦东林;周立飞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注射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明确责任节段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33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对可疑责任节段进行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治疗,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术明确责任节段33例,其中单节段24例(72.7%),2节段9例(27.3%).26例(78.8%)患者术中疼痛症状再现,伴加重,7例(21.2%)患者术中疼痛症状再现,不伴加重.术后VAS评分,20例(60.6%)显著有效,8例(24.2%)中度有效,5例(15.2%)无效,总有效率占84.8%;JOA评分,改善率优8例(24.2%),良12例(36.4%),中5例(15.2%),差8例(24.2%),优良中率占75.8%.结论 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有利于明确复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责任节段,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术中患者疼痛症状再现伴加重有利于术后疗效的预判.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27例

    作者:张燕;章美武;范晓翔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RFA术治疗的2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1、3、6个月超声观察病灶变化,计算体积及病灶缩小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超声造影检测病灶血流信号消失程度.结果 经皮RFA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造影病灶处均无血流灌注;术中感牙痛2例,停止消融牙痛即缓解.1例消融后有声音嘶哑,未处理,3个月后声音恢复.RFA治疗后1、3、6个月,结节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CDFI和超声造影检测病灶内均无血流信号和血流灌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过程中,消融区未出现对比剂重新填充的现象.高频超声检查显示,3枚结节在术后6个月完全消失,22枚结节消融于1年后直径缩小1/2,8枚结节消融于1年后直径缩小至不足1/2.与术前比较,治疗后1年内,所有结节直径明显缩小,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甲状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变,术后1个月恢复术前水平.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RFA治疗能有效缩小并使其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体积及直径消失,并发症较少,不影响甲状腺功能,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

    作者:郭金友;郑家平;费伦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伴有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放射性1笛I粒子植入.分别在术后24 h、3d、7d、30 d、90d5个时间点评价患者疼痛指标的变化并评估肿瘤近期疗效.结果 43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手术操作成功率100%,治疗后各时间点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植入后24 h疼痛缓解有效率67.4%(P<0.01);植入后3d、7d、30 d、90 d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6%、83.7% 、79.1% 、79.1% (P<0.01).临床近期疗效,CR 4例,PR 16例,SD 17例,PD 6例,总客观有效率(RR)为55.8%,疾病获益率(CR+PR+SD)为83.7%.不同疼痛缓解程度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及获益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伴癌性疼痛的难治性恶性肿瘤起效迅速、疗效持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毅斌;曹漫明;胡喜钢;范子荣;汪森明

    目的 探究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及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4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RFA+TACE+cetuximab)23例和对照组(TACE+cetuximab)2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实体瘤疗效、1年总生存率(OS)、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达到73.9%(17/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9%(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1年PFS为52.2%,优于对照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RFA联合TACE及西妥昔单抗治疗的近期疗效及1年PFS优于单纯TACE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具有肿瘤完全坏死率高、肝内复发率低的优点.

  •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对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

    作者:方世明;刘玉金;高峰

    目的 评价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对不能手术恶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患者86例,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或配合栓塞治疗.计算治疗肠梗阻的有效率和显效时间.比较不同肿瘤肠梗阻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持续灌注化疗35例,肠系膜下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51例,并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16例.同时行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化疗7例.灌注化疗及栓塞1~8次,平均3.62次.初次治疗后肠梗阻开始缓解时间4~156 h,平均22.5 h.有效率为89.5%(77/86).肠梗阻持续缓解时间2~16个月,平均(7.03±3.02)个月.从发生肠梗阻计算患者生存期为3~32个月,平均(11.57±5.47)个月.胃癌所致肠梗阻疗效及预后均较差.9例肠梗阻无明显缓解者给予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对不能手术恶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肠梗阻缓解率,选择性直肠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对缓解结直肠癌及盆腔转移瘤所致肠梗阻症状安全、可行.

  • 雷替曲塞TACE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姚玮;张君儒;陈连锁;巩祥胜;郭丽;张振山;王旭初;冯娜娜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胃癌术后肝转移患者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观察组:雷替曲塞(3 mg/m2)联合奥沙利铂(100 mg/m2)、吡柔比星(40 mg/m2)行TACE治疗;对照组:5-氟尿嘧啶(500 mg/m2)联合奥沙利铂(100 mg/m2)、吡柔比星(40 mg/m2)行TACE治疗.每间隔4~6周行1次TACE.TACE术2个周期根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评价两组介入治疗的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50.0%、19.2% (P<0.05);DCR分别为84.6%、53.8% (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热及转氨酶升高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较5-氟尿嘧啶在TACE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 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可行性研究

    作者:王武;程英升;李永东;李明华

    目的 评价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饲养1周后采用间断式外翻缝合法将右侧颈总动脉与静脉囊吻合,构建20枚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72 h内分别实施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术和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个月作DSA造影检查,对比动脉瘤闭塞、内漏、血管痉挛、血管损伤、血栓事件、血管闭塞和狭窄等情况.结果 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和Willis覆膜支架各植入10枚,技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植入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所有动脉瘤腔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通畅,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组血管痉挛3例,Willis覆膜支架组血管痉挛1例;术后3、6、12个月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是可行的.

  • 新型可降解食管支架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颜波;施瑞华;冯亚东;冷德嵘;狄镇海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新型可降解食管支架的安全性和降解性能.方法 用模具以医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编制成新型分段的可降解食管支架.选择实验用巴马猪9头,植入新型可降解食管支架.术后每周1次胃镜检查,直至支架降解滑落.胃镜下观察支架降解情况、周围黏膜增生情况及可能的并发症.结果 术后第3周支架颜色渐由蓝色变成灰白色,支架丝材变细,支架网眼增大明显;第7周支架丝材发生断裂现象;第8周支架完全降解滑落.支架植入后食管组织开始增生,3周时增生达顶点,4~7周时增生渐减轻,8周时食管黏膜恢复正常.结论 新型PPDO可降解食管支架是安全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支架所致食管组织增生反应可恢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颅内动脉狭窄合并其他多支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1例

    作者:刘迪;朱秋红;赵宇;金旻;刘奇;杜彬

    患者男,60岁,右利手.主因“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3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反复发作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每周发作1次,每次持续1~3 min.可自行缓解,近1周来呈每日发作,发作时症状和持续时间没有变化.患者有高血压3级10年(高190/100 mmHg)、2型糖尿病2年、高脂血症1年、吸烟史30年(20支/d).入院情况:血压:左上肢151/80 mmHg,右上肢153/82 mmHg;心肺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未见阳性定位体征.神经功能状态及脑卒中风险评分分别为:NIHSS 0分、mRS 0分、ABCD2评分[1]5分.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尿、粪便常规正常(尿、粪便潜血均阴性),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血糖为5.23 mmol/L.

  • 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1例

    作者:刘超;张庆辉;吴刚;韩新巍;宋丽娜

    肝素是预防及治疗血栓形成性疾病常应用的药物之一,其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是血小板减少,即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HIT以血小板减少合并或不合并动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临床中应给予足够的认识及重视.本文通过回顾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希望能够引起广大介入医师的关注,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 可降解支架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郭俊;沈下贤;张必利;朱嘉琦;赵仙先

    可降解支架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有很多研究报道,但至今仅有2种研究较全面的支架获得了欧盟CE合格证.目前的可降解支架主要以聚乳酸、镁、酪氨酸等为基础材料,相对普通药物洗脱支架有诸多优势,可显著降低血栓形成及再狭窄概率,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攻克.本文就可降解支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C形臂CT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金龙;宋庆斌;吴婷夏;张鸿祺;朱凤水;焦力群

    目的 探讨C形臂CT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形臂CT成像技术应用于1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图像获取和处理,静脉注射对比剂经VasoCT获取类似CTA的脑血管图像,评估脑血管再通后脑出血或梗死风险.结果 C形臂CT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诊断血管缺血病变;152例血管内接触溶栓治疗后发现脑血管再通高灌注引发脑出血17例(前循环出血11例,后循环出血6例),经积极抢救治疗12例痊愈;可清晰显示颅内血管植入支架信息.结论 C臂CT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有利于及时快速诊断脑缺血病变,迅速发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时有效抢救患者.

  • 支架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远期疗效对比

    作者:陈茹;张念军;赵敏;郭建文;张迎光;马朝晖;陈发军;罗望池;尤劲松

    目的 对比分析支架植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远期随访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199例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植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有效性及近、远期获益差异.结果 Apollo、Wingspan、Solitaire支架植入成功率分别为100%、97.4%、98.5%,即刻残余狭窄分别由术前(70.20±12.02)%、(78.61±12.15)%、(78.44±11.82)%下降至术后(18.00±6.33)%、(23.65±10.71)%、(17.21±8.02)%.支架植入组9例(8.5%)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术中栓子脱落、穿支闭塞4例,急性血栓形成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再灌注脑出血1例,术后第5天动脉-动脉栓塞事件1例.支架植入组与药物治疗组患者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和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24,P=0.867).结论 Solitaire支架和Wingspan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有效性,远期获益与药物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

  • 预置球囊导管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护理

    作者:邢丽;袁婵娟;吴宁

    目的 总结应用预置球囊导管技术阻塞大动脉血流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胎儿娩出后,采用球囊导管阻塞腹主动脉或左右髂内动脉后行胎盘分离或子宫切除,以减少出血量.护士在手术前做好充分评估,充足的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手术时密切配合,正确护理,防止手术过程中球囊导管发生移位、滑脱、破裂,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结果 11例术中均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时密切配合,周密、细致的观察与正确安全护理,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

  •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临床特点及经导管封堵治疗预后分析

    作者:章伟;阚通;陈亮;白元;秦永文

    目的 分析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 (PI-VSD)患者临床特点,总结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确诊为PI-VS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10例PI-VSD患者平均年龄(66.6±8.51)岁,男女各有5例;伴发高血压病6例,2型糖尿病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均有心功能不全表现.7例患者穿孔时间明确,为1~15 d不等,中位时间10 d;穿孔直径3~19 mm.6例患者成功完成介入封堵,其中5例随访期间存活,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4例患者未介入封堵,其中3例因心源性休克死亡.介入封堵患者术前、术后平均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水平分别为3.17±0.75、2.67±0.82,平均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2.0±7.07)%、(61.0±7.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96、P=0.062).结论 PI-VSD患者药物治疗预后仍较差,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安全可行,有改善患者心功能趋势并降低死亡率,可成为除外科手术外另一选择.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