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肝动脉内导管留置碘油完全充填法治疗巨大肝癌

    作者:陈玉堂;邵国良;郑家平;夏启荣;姚征;练维生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介入治疗的策略与方法及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的价值.方法 16例巨大肝癌患者,首次治疗采用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治疗,共行40次介入治疗,平均每例2.5次.观察患者介入术后肝功能损害及近期疗效.结果 16例患者介入术后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经护肝治疗后均能平稳恢复.3个月后肿瘤缩小达PR 9例,SD 7例.无PD者.结论 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治疗巨大肝癌不会造成严重肝损伤,并使肝癌尽快得到完全栓塞,有临床实用价值.

  • 动脉插管化疗治疗晚期舌癌

    作者:许卫国;彭秀斌;李鹤平;王于;陈加源;程光森

    目的 探讨动脉插管诱导化疗在晚期舌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例临床分期均为Ⅲ期的舌癌患者,由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至舌动脉注入顺铂150~200 mg,5-FU 1.5~2.0 g以及平阳霉素50~80mg及数支明胶海绵条,14 d后再施行舌颈联合根治术.结果 栓塞化疗1周后肿瘤缩小,局部出现坏死、崩解或液化,无全身性不良反应,术后1年半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对中晚期舌癌患者哌术前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肝脏炎性假瘤12例DSA影像分析

    作者:雷维民;阳义;周俊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DSA影像特点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2002年5月至2007年3月12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DSA造影表现,并将相关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为肝脏单发占位病变,2例多发;动脉晚期病灶开始显影,在实质期及门静脉期,7例病灶周边染色明显,呈环状,中央区对比剂充填较淡,5例病灶不均匀染色.结论 DSA是肝脏类性假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用的方法之一.

  •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DSA特点及栓塞治疗

    作者:徐国斌;刘骏方;胡金香;龙清云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支扩)大咯血病变动脉DSA表现特点及栓塞治疗疗效.方法 35例支扩大咯血患者,参考胸片、CT等影像资料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其他目标血管DSA检查,根据造影表现行病变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PVA和(或)明胶海绵颗粒(条),术后随访疗效.结果 ①DSA表现:病变血管单独为支气管动脉占74.3%,合并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22.9%,单独为非支气管动脉2.9%.异常动脉数量为1~5(平均1.8)支/例.显示出血直接征象25.7%,间接征象100%.②栓塞情况及疗效:栓塞34例共61支病变血管;应用微导管16例.1例3 d内栓塞2次无效,3个月内复发4例,3个月后复发2例,栓塞治疗总有效率为85.3%,复发率为20.6%,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扩大咯血DSA检查阳性率高,参考造影特点行选择性病变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性好,疗效确切.

  • 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作者:朱芳来;凌安生

    目的 观察比较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两组,32例给予TACE联合PEI治疗,32例给予单纯TACE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资料具可比性;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肿瘤大小及AFP变化;随防1、2、3年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TACE组肿瘤缩小总有效率分别为84.4%、62.7%,联合组和TACE组AFP转阴率分别为77.4%、50.0%;联合治疗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6.9%、71.9%和37.5%,中位生存期34.5个月;TACE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31.3%和12.5%,中位生存期19.5个月.与联合治疗组相比TACE组肿瘤缩小总有效率,AFP转阴率,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PEI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 封堵器联合覆膜支架和弹簧圈治疗胸腔内锁骨下动脉瘤

    作者:赵珺;张玉春

    目的 探讨用封堵器联合覆膜支架和弹簧圈治疗监近主动脉弓的锁骨下假性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经左侧肱动脉通路将室间隔封堵器植于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封堵动脉瘤入口;经股动脉通路植入覆膜支架加强封堵效果;再经左侧肱动脉通路以弹簧钢圈封闭假性动脉瘤出口.结果 左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入口、开口完全封闭,无内漏,无脑部症状,上肢无明显缺血表现.结论 封堵器联合覆膜支架和钢圈的"三介入法"治疗临近主动脉弓的左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微创操作、封闭彻底、机械结构稳定、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

  •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直径30 mm大球囊扩张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韩新巍;丁鹏绪;吴刚

    目的 探讨直径30 mm大球囊导管扩张治疗下腔静脉(IVC)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和IVC造影证实IVC阻塞的连续146例BCS,其中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47例,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治疗除1例体形矮小使用直径25mm的球囊导管外,余145例均使用直径30mm大球囊导管,PTA后IVC造影观察管腔通畅情况及管壁完整性.术后1周彩超探查胸腹部、心脏和IVC.结果 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除1例因阻塞段与右心房过近而无法测量外,余46例BCS横断面图像测量IVC近心段的横径平均为(17.57±3.93)mm,纵径平均为(25.09±6.09)mm.使用直径30 mm的大球囊导管扩张IVC后造影全部显示血流通畅,无一例破裂.术后1周彩超发现右侧少量胸腔积液2例,心包积液4例,未见腹腔出血.结论 使用直径30mm大球囊导管扩张治疗IVC阻塞型BCS安全可行.

  •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作者:韩国宏;何创业;殷占新;孟祥杰;王建宏;张宏博;周新民;吴开春;丁杰;樊代明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疗效.方法 本组1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BCS,因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严重门脉高压并发症(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或广泛肝静脉闭塞而行TIPS术治疗.其中混合型8例,肝静脉型5例,肝静脉广泛闭塞型1例.TIPS术中对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穿刺点进行穿刺,7例从肝静脉开口处行门静脉穿刺,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4例从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3例经皮穿刺开通肝右静脉后再经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术后对分流道支架开通情况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14例手术均获成功,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4.9±14)kPa,降至术后(3.2±1.5)kPa,术后随访5~64个月,2例因支架狭窄分别于术后13、24个月再发上消化道出血,行分流道球囊扩张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TIPS适用BCS合并有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对于已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成形术后再发或加重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亦为适应证,但手术难度增加.

  • 经皮经肝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作者:李天晓;白卫星;王平亮;翟水亭;马秀现;曹会存

    目的 探讨和评价经皮肝穿刺人路肝静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recanalization and ansioplaty of hepatic vein.PTRAHV)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 自1996年9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在PTRAHV前后经导管测定患者肝静脉压力,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彩超测量门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方向等,计算对比血流量,随访观察受干预血管的通畅率.结果 技术成功率91.1%(92/101).术中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发生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致死性并发症.随访74例,术后6个月门静脉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参数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8%(62/74)、78.4%(58/74)和76.5%(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6%(70/74)、91.9%(68/74)和84.3%(43/51).结论 采用PTRAHV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 下腔静脉阻塞端形态和破膜方法选择的临床研究

    作者:魏宁;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张庆桥;许伟;刘洪涛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阻塞端形态和破膜方法选择的关系.方法 我科自2003-2005年收治155例下腔静脉阻塞病例,根据下腔静脉造影表现,对阻塞近心端和远心端形态进行分类和统计,根据不同形态分别采用自上向下或自下向上穿刺破膜.并以1990-1997年治疗的150例下腔静脉阻塞病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破膜穿刺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155例病例中,下腔静脉阻塞远心端形态可分为7种,即膜中有孔形(32例)、圆弧形(50例)、锥形(17例)、水平形(13例)、斜形(10例)、不规则形(19例)和伴交通支形(14例);阻塞近心端形态主要分为膜中有孔形、圆弧形、锥形和水平形.本组病例全部破膜开通成功,无一例发生心脏压塞和腹腔出血.对照组150例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病例,在破膜中误穿心包16例,下腔静脉扩张后腹腔内出血2例.两组比较,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破膜是下腔静脉阻塞介入开通术中的关键步骤,根据阻塞端的形态选择合适的破膜穿刺方向不仅可以提高破膜成功率,更可以减少并发症.

  • 肝癌的氩氦刀冷冻治疗近期疗效的探讨

    作者:曹建民;史东宏;许健;孔伟冻;李成朗;高大志;卢光明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68例肝癌患者,术中经2次循环冻-融,1周后行肝动脉造影、TACE或灌注化疗,术后行增强CT或DSA随访.结果 肿瘤大径≤5 cm的肝癌14例,术中完全消融.肿瘤大径5~10 cm的肝癌54例,其中29例术前未给予TACE,术中均未完全消融;25例术前行1~3次TACE,20例(80%)完全消融.全组病例术中无死亡,术后无出血、胆瘘、肝破裂及穿刺道转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CR 1例,PR 36例,SD 21例,PD 10例,1年生存率为98.5%(67/68例).结论 CT引导下肝癌的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胆囊动脉及胆囊显影的意义

    作者:杨秀兰;杨继金;田建明;杨朝爱;王卫星;张火俊;江旭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胆囊动脉及胆囊显影与术后胆囊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肝肿瘤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动脉造影时出现胆囊动脉和(或)胆囊显影的临床资料,对出现术后胆囊炎的48例所采用的治疗方式、次数与发生胆囊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肝癌42例,肝血管瘤6例)TACE后并发胆囊炎(26.2%),42例并发胆囊炎的肝癌患者化疗方案为:FUDR(或5-FU)+HCPT+BLM 11例,FUDR(或5-FU)+HCPT+DDP(或CP)9例,FUDR+HCPT+BLM+DDP(或CP)6例,FUDR+HCPT+EPI 7例,FUDR+MMC+CP 4例,含草酸铂(L-OHP)方案5例(其中2例发生2次以上胆囊炎).6例并发胆囊炎的血管瘤患者治疗方案均为BLM粉8~24 mg溶于超液化碘油5~10ml内栓塞.结论 肝TACE时胆囊动脉及胆囊显影者术后发生胆囊炎的概率增高,化疗、栓塞方案(栓塞剂)含DDP、BLM及L-OHP粉剂的发生率更高,越过胆囊动脉后进行化疗栓塞可降低其发生.

  • 子宫肌瘤介人治疗中两种不同栓塞剂的对比研究

    作者:石红建;黄优华;徐强;沈涛;陈静;吴小松;蒋磊;董伟华

    目的 比较葡聚糖(Dextran)微球与PVA颗粒两种不同栓塞剂经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直径3~12 cm.症状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伴有痛经、下腹坠胀、尿路刺激症状及里急后重等.随机分成两组行UAE术,每组20例.一组用PVA颗粒(355~500μm)作栓塞剂,另一组用葡聚糖微球(sephadex,G-50,100~300 μm)作栓塞剂.术后予止痛、抗感染及补液对症处理.记录患者住院天数、栓塞后综合征(尤其是疼痛反应)、随访资料,并相互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无明显差异.均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9个月,随访6个月时PVA组和葡聚糖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分别缩小53.4%、55%和48.6%、4JD.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葡聚糖微球栓塞剂与PVA颗粒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无差异.前者价格低廉,制备简单.

  • 自制机械祛栓器械治疗急性大块肺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作者:路军良;杨宁;赵士军;马俊山;杨建平

    目的 检测自制机械祛栓器在动物体内应用的祛栓效能、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杂种犬7只,采用经股静脉插管至一侧肺动脉主干后注入血栓制作急性大块肺动脉栓塞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半小时后开始进行祛栓,入路分别采取经右股静脉5只,左股静脉、右侧颈内静脉各1只.记录祛栓时间和抽出血液量;并行血管造影,肺动脉压测定;血气测定;动物在祛栓2 h后处死.结果 1只犬在祛栓过程中损伤肺动脉引起出血死亡,6只均顺利完成本实验.平均祛栓干预时间为2.4 min,收集的血液平均为84 ml;祛栓后中央肺动脉基本通畅;肺动脉压均可降至正常水平;血气也大部恢复正常水平;病理切片显示祛栓后被栓塞中央动脉腔通畅.结论 实验初步证实本器械在急性大块肺栓塞的祛栓治疗中是可行的,基本上安全.

  • 脉冲式温热灌注对肿瘤血管渗透性的影响

    作者:曹玮;万毅;张洪新;曹晓明;刘毅勇;李文献

    目的 探讨60℃生理盐水经脉冲式灌注肝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其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30只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37℃盐水组、60%盐水连续灌注组及60℃生理盐水脉冲式灌注组),每组10只.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进行灌注,灌注液为生理盐水(液量60 ml),灌注过程中,测量60℃热灌注组肿瘤组织达43~45℃持续时间,灌注结束前5 min,各组经导管推注1%伊文思蓝(EB)2 ml/kg,灌注EB后置10 min,取出肝脏用生理盐水灌注肝动脉冲洗血管中残留的EB.取小块正常肝组织、瘤组织,称重后,放入1 ml甲酰胺液中,置于50℃恒温水浴箱60 h,提取液用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测出620nm下的A值,从标准曲线上测出相应的EB含量,以反映该组织毛细血管的渗透性.结果 灌注EB 10 min后,60℃脉冲式灌注组肿瘤组织EB含量(15.21±0.94)μg/100 mg,与60℃连续灌注组(10.71±0.84)μg/100 m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37℃灌注组(3.42±0.87)μg/100 m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脉冲式灌注组正常组织EB含量(8.32±0.86)μ100 mg与60℃连续灌注组(7.59±0.65)μg/100 m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37℃灌注组(2.68±0.73)μg/100 m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脉冲式灌注组肿瘤组织(43~45℃)持续时间为(12.3±3.3)min,与60℃连续灌注组的(5.7±2.5)min相比有差异(P<0.01).结论 60℃脉冲式灌注热疗可以增加肿瘤组织的血管渗透性,可能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介人热疗方法.

  • 球囊导管阻断血流后栓塞治疗臀部巨大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孟存忠;杨继金

    患者男,56岁.因"右侧臀部及右下肢肿痛伴发热1个月"入院,既往史示患者出生时右足外踝下方"血管瘤",17岁及26岁时分别因"右下肢静脉曲张"、"右下肢动静脉瘘"而行手术治疗.体检:右臀部明显肿胀,局部隆起,有搏动,右下肢明显浮肿,右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呈瘤样增生,质硬,皮肤呈紫褐色,足背外侧见一约5 mm的瘘口,有少许脓性分泌物.

  • 脱落覆膜食管支架自行排出一例

    作者:宋磊;王峰;纪东华;张弦

    患者男,51岁."确诊肺癌放化疗后1年余,吞咽困难2个月,进食水呛咳1周"为主诉人院.人院后以76%泛影葡胺为对比剂,行食管造影检查示:上段食管扩张,下段可见长约9 cm的狭窄,狭窄段可见明确的充盈缺损影像,同时可见狭窄段上方少量对比剂经食管进入气管内伴左侧气管树显影.临床诊断考虑为:纵隔淋巴结转移侵及食管并食管气管瘘.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卢川;刘作勤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以鼻出血、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内脏损害和伴有家族史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然而许多临床和影像学医师缺乏对本病的认识,仍将本病视为少见病.由于本病的动静脉畸形持续不断的发展所造成的内脏损害需要及时早期做出正确诊断、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技术,并对患者家族成员进行监测和随访,因此,全面了解本病的影像学表现和栓塞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

    作者:朱燕;周静;周军;杨敏全;张小忆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心脏起搏适应证患者118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0例,房室传导阻滞7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心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结果 1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电极定位成功率为98.3%,起搏参数达到起搏标准,其中出现术中电极穿孔1例,术后电极脱位2例,脱位率1.7%.结论 临床应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可行.

  • 将我国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经验推向国际

    作者:李麟荪

    二十余年来,我国在治疗布加综合征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布加综合征的治疗已从主要由外科手术转为介入治疗,成功率达到96%.介入治疗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一成绩应在国际上属领先地位.但我们的论文只在国内发表而未能走向国际,我们的成绩没有被国际学术界承认,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今后应从语言关、随防和科研方面加强努力,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把我国学者这方面成绩推向世界.

  • 布加综合征的CT和MRI诊断

    作者:徐凯;李麟荪

    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因肝静脉流出道阻塞而导致的少见病变,本文对BCS CT和MRI表现进行了综述,CT和MRI检查可以显示直接征象即静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对于肝内外的侧支血管、肝尾叶增大、肝脏不均匀强化、再生结节等静脉阻塞间接表现也能较好显示,认识这些表现有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外科医师的选择

    作者:孟庆义

    布加综合征(BCS)病理类型复杂,治疗时下腔静脉与肝静脉要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颇.由于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并以其创伤小、效果可靠,相对安全,应用越益广泛.但是,介入治疗BCS技术上仍有其局限性,外科医师尤其是血管外科医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灵活应用介入与手术技能,并结合我国国情,制订出科学、合理、实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大力推动介入放射学学科化发展

    作者:李天晓

    介入放射医学以微刨治疗为特点,顺应了现代医学发展的潮流,具有广阔的前景.但近年来就介入放射医学的发展模式出现各种不同的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介入放射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完善的新兴临床学科,临床化、专业化、规范化是介入放射学科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独具特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借鉴.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