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Urology 현대필뇨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8291
  • 国内刊号: 61-13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贺大林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蓝舌病毒湖北株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杀伤效应的研究

    作者:段刘剑;张杰;周晓光;程凯;王伟;许明伟

    目的 体外实验研究蓝舌病毒湖北株3(BTV-HbC3)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杀伤效应并且初步探讨BTV-HbC3靶向性溶瘤的机制.方法 观察PC-3细胞感染BTV-HbC3后所致的病变效应(CPE)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感染病毒后超微结构的变化;CCK-8法研究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的特征;DNA Ladder分析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BTV-HbC3感染PC-3细胞后可见到明显的细胞效应;透射电镜发现胞浆内有大量病毒颗粒和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到病毒明显抑制细胞生长;DNA Ladder分析见阶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明显细胞凋亡的存在,可见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结论 BTV-HbC3在体外可有效地杀伤PC-3细胞,并能诱导其凋亡.

  • pVAX1-Ag85B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探索

    作者:汪海龙;张宗平;王安果;唐硕;李云祥;杨晓峰

    目的 构建以Ag85B基因为基础的DNA疫苗,并对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以pET28a-Ag85B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Ag85B全长基因;将PCR产物构建成pUCm-Ag85B亚克隆;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克隆入pVAX1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Ag85B,酶切、DNA测序鉴定.并将构建的DNA疫苗经肌肉免疫荷瘤小鼠,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与BCG组、空白质粒组、生理盐水组相比较.结果 经NheⅠ和HindⅢ双酶切、DNA测序鉴定后证实,Ag85B基因定向克隆入pVAX1载体,碱基无突变,序列完全正确.免疫荷瘤小鼠后,pVAX1-Ag85B组和BCG组均可提高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但效果不及卡介苗;pVAX1-Ag85B组的抗体滴度为 1∶400,BCG免疫组的抗体滴度为1∶800.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pVAX1-Ag85B质粒,为膀胱肿瘤的基因免疫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免疫小鼠后,可提高小鼠免疫水平,但效果不及卡介苗.

  •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诊断鉴别

    作者:徐晓晨;甘卫东;李笑弓;张古田;刘铁石;姚林方;屈峰;连惠波;张士伟;燕翔;郭宏骞

    目的 评价螺旋CT 扫描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24例患者的螺旋CT资料.其中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各12例.结果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组和肾透明细胞癌组的平均CT值增强量(即增强扫描动脉相肿瘤大横截面平均CT值-平扫相上肿瘤大横截面平均CT 值)分别为(31.75±14.73)Hu和(88.30±31.91)Hu,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的CT增强幅度明显小于肾透明细胞癌(P<0.01).结论 观察病灶的CT值,可以帮助医师初步确定术前肿瘤的病理亚型.

  • 人膀胱不同区域Cajal样间质细胞的分布及意义

    作者:田野;王勤章;丁国富

    目的 观察人膀胱不同区域Cajal样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作为起搏细胞在人膀胱的分布意义.方法 标本来源于5个膀胱癌患者手术(全膀胱切除术)切下的正常非癌变膀胱全层组织(病理检查无病变),按解剖学分组(顶部、体部、颈部)及组织学分组(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制作冰冻切片,运用免疫荧光显色技术观察ICCs的分布情况.结果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在人膀胱不同区域发现的ICCs形态学、免疫表型与在消化道发现的ICCs类似.可见CD117呈阳性的ICCs出现在膀胱不同解剖区域及组织层次中,荧光主要在细胞膜及突起着色,细胞呈梭形,轴向两端存在突起.解剖学组中ICCs存在于膀胱顶部多,膀胱体部次之,膀胱颈部罕见.组织学组中ICCs主要存在于肌层和黏膜下层,黏膜层少见.结论 为临床上治疗某些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ICCs在人膀胱顶部和肌层大量存在,很可能构成了膀胱活动的第一起搏点,使慢波向膀胱体、膀胱颈传播,缺乏及丧失ICCs可能会导致人类膀胱动力障碍性疾病.

    关键词: ICCS 膀胱 起搏 分布
  • 比较雷帕霉素和吡柔比星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仇宇;杜言凯;张川;金承洛;刘伟;陈照彦;赵亚昆

    目的 对单独使用雷帕霉素(RPM)和吡柔比星(THP)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活性的作用进行比较,探究雷帕霉素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建立空白对照组,将雷帕霉素和吡柔比星分别调整至10 μg /mL、0.8 μg/100 μL,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处理24 h后分别使用MTT法、流式细胞仪、RT-PCR和划痕法探索比较在此浓度下两种药物对膀胱癌T24细胞的影响;在体内实验,BALB/c裸鼠种植转移性人膀胱癌构建荷瘤模型.随机分为RPM(2 mg/kg)、THP(0.015 mg/cm2)组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观察RPM和TPH对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结果 RPM和THP分别在10 μg /mL、0.8 μg/100 μL质量浓度下均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此浓度下RPM和THP抑制T24细胞增殖的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RPM组下调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明显强于THP组(P<0.05);体内实验中,RPM和THP均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结论雷帕霉素(RPM)和吡柔比星(THP)均具有良好的抑制T24细胞生长的作用,但在此浓度下THP的细胞毒性较雷帕霉素更强,并且雷帕霉素(RPM)明显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生长活性的作用为治疗膀胱癌治疗提供了实验参考,表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自体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治疗阴茎、阴囊皮肤撕脱伤

    作者:徐衍盛;李峰永;关维民;欧阳昀;赵豫波;刘萃龙

    目的 探讨自体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治疗阴茎、阴囊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3例阴茎阴囊皮肤撕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皮带绞伤导致皮肤撕脱;其中阴茎阴囊联合撕脱伤2例,单纯阴囊皮肤撕脱伤1例.3例患者均接受自体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治疗.结果 术后2例皮片成活良好,1例经回植的阴囊撕脱皮肤有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4~6个月,阴茎、阴囊形态良好,2例患者术后精液常规检查正常.结论 阴茎、阴囊皮肤撕脱伤是少见的泌尿外科急症,阴茎皮肤撕脱伤的治疗以自体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为首选;阴囊皮肤撕脱伤的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结合患者年龄、生育情况、创面特点综合考虑,为大限度保留睾丸的功能,应尽可能选择自体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治疗.

  •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IL-8、L-10、TNF-α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斌先;陈卫国;金雷;赵读泽;诸玲玲

    目的 探讨血清中细胞因子在Ⅲ型慢性前列腺炎(CP)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Ⅲ型CP患者113例,平均年龄33.45岁,其中ⅢA型39例,ⅢB型74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美满霉素 0.1/d,连续4周,塞来昔布200 mg/d,连续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清晨血清IL-8、IL-10、TNF-α的含量,同时结合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113例III型CP患者治疗4周后NIH-CPSI下降显著(38.23 vs.26.38,P<0.05),血清IL-8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Ⅲa型CP患者与Ⅲb型CP患者血清IL-8和TNF-α水平无差别(P>0.05),后者IL-10水平升高更显著(50.1±9.3 pg/mL vs.36.2±7.7 pg/mL,P<0.05).结论 Ⅲ型CP存在高水平炎症反应,IL-8和TNF-a可以用于其治疗效果的评估,而IL-10的检测有助于Ⅲ型CP的分类.

  • 经2种不同原通道Ⅱ期经皮肾镜碎石的经验总结(附19例报告)

    作者:潘铁军;唐猛;杨家荣;魏世平

    目的 总结Ⅰ期采用标准或者微通道的患者Ⅱ期行经皮肾镜碎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Ⅱ期经皮肾镜碎石的患者相关资料,其中Ⅰ期采用标准通道9例,Ⅱ期经皮肾镜碎石均未使用同型号的扩张外鞘,结合钬激光和或三代超声均成功碎石取石;Ⅰ期采用微通道10例,其中有明显肾积水者7例,无积水者3例,采用重新穿刺另辟通道或经原通道或经原通道扩张保留同型号外鞘等方法碎石取石.结果 Ⅰ期采用标准通道9例患者行Ⅱ期经皮肾镜碎石术,Ⅱ期碎石成功率100%;Ⅰ期采用微通道10例患者Ⅱ期经皮肾镜碎石,其中有6例均重新穿刺另辟通道,3例经原通道碎石取石后仍残留结石后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1例经原通道扩张保留外鞘后碎石也残留结石辅助ESWL治疗,Ⅱ期碎石成功率80%.结论 Ⅱ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经原标准通道者无需使用扩张外鞘,可以取得较好的碎石取石效果;有明显积水患者Ⅰ期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者建议直接采用标准通道,而不推荐使用微通道.

  • 经直肠超声造影在外周带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锋盛;邵剑锋;陈俊;蒋骁;周昊;王志荣;吴鹏西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在外周带区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以及病灶造影增强模式.用Q-LAB软件对病灶及其周围组织造影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6例外周型前列腺癌患者,常规灰阶超声低回声结节42例,高回声结节8例,混合回声结节6例;彩色血流异常丰富38例.前列腺癌超声造影表现以快速高增强为主,45例前列腺癌表现为高增强,8例前列腺癌表现为等增强,3例表现为低增强,同时16例增强病灶内存在无增强区.结论 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腰肋悬空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作者:魏世平;潘铁军;杨家荣;沈国球

    目的 探讨腰肋悬空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10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随机分为腰肋悬空位和俯卧位两组,每组50例,分别记录两种手术体位患者的术前、改变体位后、术中30 min、术毕各时间段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数据;统计并比较两种不同体位上述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 俯卧位组在改变体位后,其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相比术前血压基础值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心率则无明显变化;腰肋悬空位组在改变体位后,其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相比术前血压基础值都呈下降趋势,而心率则无明显变化;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两组术中、术后相比术前在血压方面都有所下降,两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比较,俯卧位与腰肋悬空位组间比较,俯卧位对血压的影响相比仰卧位更明显(P<0.05).而两组在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方面改变体位后与基础值相比两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和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肋悬空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俯卧位小,因此该术式对年老体衰、高危肥胖、身体畸形体位搬动不便和有慢性心肺疾患的患者尤为适用,是一种安全、有效、便利的治疗肾结石的微创方式.

  • 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

    作者:袁博;杨锦建;贾占奎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35例乳糜尿病例,均采用经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结果 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 mL;术后平均住院7 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 1~2 d.术中术后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平均7 d出院.34例尿液清亮、乳糜尿试验阴性,1例术后第3天出现尿液轻微混浊,乳糜试验弱阳性,给予2%硝酸银肾盂灌注,尿液转为清亮.术后随访6~24个月,35例患者症状均未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手术疗效肯定,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的精液常规、精子动态参数和精浆生化指标分析

    作者:王海旭;周党侠;李砚;郑烈瑞;张靖;邱曙东

    目的 观察精索静脉曲张(VC) 伴不育患者的精液质量和精浆生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利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及酶免法分别检测52例VC不育患者、85例非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和21例正常生育男性的精液常规、精子动态参数以及精浆酸性磷酸酶、精浆锌( Zn) 、果糖、α-糖苷酶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C组患者A级精子率、(A+B)级精子率、精子直线速度(VSL)、直线性(LIN)、侧摆幅度(ALH)、精浆锌含量、α-糖苷酶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 0.05).与非VC不育组相比,VC不育组(A+B)级精子率、精子直线速度(VSL)、侧摆幅度(ALH)、精浆锌含量、α-糖苷酶的含量也明显降低(P< 0.05).并且随着精索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VC患者A级精子率、(A+B)级精子率、精子曲线速度VCL、直线速度VSL、直线性LIN、平均路径速度VAP、前向性STR、侧摆幅度ALH、精浆中锌含量、α-糖苷酶的含量有下降趋势.结论 VC能够降低精子活动率、精子动态活动能力以及改变了精浆微环境,从而导致男性生育力下降.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合并前列腺炎对血清PSA的影响

    作者:白安胜;汪峰;贾军琪;郭巍;强亚勇;张春莉

    目的 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前列腺炎症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本院就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71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或CT、MRI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合并炎症.术前评估项目包括: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PSA、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尿中白细胞数、肌酐及术后病理诊断.纳入前列腺体积和年龄等因素的同时,分析前列腺腺周炎症、前列腺腺体炎症及基质炎症是否影响血清PSA浓度.结果 前列腺体积(t=5.10)、基质炎症(χ2=10.35)、尿路感染(χ2=10.00)与血清PSA升高有关.结论 血清PSA值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及前列腺体积有关,前列腺炎的基质炎症与尿路感染也是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升高的危险因素.

  • 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小儿尿道直肠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文建国;易强;张艳;吕宇涛;王庆伟;杨超;晋朝娜;张瑞莉;张卫星;魏金星

    目的 探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小儿尿道直肠瘘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应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1例11岁男童尿道直肠瘘的临床资料.患儿主诉肛门闭锁术后、肛门漏尿11年.复习文献总结影像尿动力在指导小儿尿道直肠瘘诊治中的应用.结果 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该患儿尿道直肠瘘的瘘管位于尿道球部,括约肌下方,且膀胱及括约肌功能良好.根据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采取经会阴部"T"形切口入路行"尿道直肠瘘修补术".术后患者排尿正常,无并发症.结论 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能明确诊断小儿尿道直肠瘘,并为其治疗提供指导.

  • 单侧输尿管梗阻对对侧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利峰;王砺;陈双峰;李前跃;王新会

    目的 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对对侧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建立右侧输尿管完全梗阻4周和8周组;部分梗阻4周和8周组;假手术4周和8周组动物模型,每组8只.分别于梗阻4周、8周时取对侧肾脏,称重后利用TUNEL法检测对侧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并行HE染色.结果 梗阻4周、8周均引起对侧肾实质代偿性增生,与梗阻程度及时间正相关(P<0.05=.梗阻4周组HE染色见少数肾小管扩张,腔内存在坏死脱落细胞,以完全梗阻明显,但8周较4周相应各组无明显变化.TUNEL法检测完全梗阻、部分梗阻及假手术4周组对侧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02±1.21)%、(3.87±1.70)%、(2.32±1.39)%;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2.08±2.33)%、(7.22±3.35)%、(3.38±2.34)%;8周组对侧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7.00±2.19)%、(4.47±2.11)%、(2.29±0.85)%;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3.02±3.16)%、(8.11±2.99)%、(3.63±1.96)%.相应各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周与4周相应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输尿管梗阻早期可引起对侧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但随梗阻时间的延长并未进一步加重.

  • 原发性肾脏淋巴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强;赵彦宗;岳中瑾;李军;李恒平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脏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例原发性肾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2例患者均实施手术加化疗,病理诊断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死于术后2月,另1例已存活1年,仍在随访中.结论 原发性肾脏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瘤,影像学征象与肾细胞癌相似,以成人发病为主,易误诊为肾癌,病理类型多为B细胞来源的非何杰金淋巴瘤,综合治疗是延长生存的较好方式.

  • 非复杂性输尿管镜术后放置支架管的Meta分析

    作者:白涛;李先林;陈俊汇;王齐襄

    目的 分析非复杂性输尿管镜术后放置输尿管支架管能否减轻泌尿系感染.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对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2003~2010年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检索,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随机对照试验37篇,排除32篇,符合纳入标准5篇进入Meta 分析.结果 显示,非复杂性输尿管镜术后放置输尿管支架管能降低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其RR值及其95% CI分别为1.62(1.04~2.52 ).结论 非复杂性输尿管镜术后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引流尿液能降低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崔志刚;何平;马惠珍;刘刚;刘淳;岳明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出血的放射性膀胱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根据出血严重程度放射性膀胱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止血药物和高压氧治疗;中度:依次给予膀胱持续生理盐水冲洗、经尿道电凝止血和介入治疗;重度:经尿道电凝止血和介入治疗.中度和重度巩固治疗用高压氧和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结果 轻度3例,2例治愈,1例1年后复发,行电凝止血.膀胱冲洗38例,9例治愈.电凝止血29例,10例治愈,2次以上电凝19例.介入治疗10例,6例治愈,4例再次电凝止血.膀胱灌注8例,随访3~8月,无1例复发.结论 不同程度出血的放射线膀胱炎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 膀胱壁内结石1例报道

    作者:杨帆;张卫星;王瑞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以"发现膀胱结石10余年,尿频、尿痛、排尿费力3月余"为主诉入院.在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提示膀胱结石.既往患"糖尿病"9年、"高血压病"1年.体检:双肾无压痛及叩击痛,双输尿管走行区及耻骨上膀胱区无压痛,外生殖器未发现异常.B 超: 左肾积水并左输尿管扩张,膀胱结石(大小约27 mm×28 mm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可移动).

  • C-erbB-2基因与HER2蛋白用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研究

    作者:肖峰;刘军

    目的 探讨C-erbB-2基因扩增和HER2蛋白阳性表达与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复发和肿瘤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免疫组化(IHC)法,分析经病理证实、随访3年以上的20例复发性膀胱肿瘤与20例未复发膀胱肿瘤的C-erbB-2基因扩增与HE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复发的膀胱癌组中,HER2蛋白表达阳性的共有7例;未复发组中1例HER2蛋白表达阳性,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结论 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的复发具有相关性,而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无统计学意义.C-erbB-2基因与膀胱癌的复发、分级、分期以及与HER2蛋白的过表达无相关关系.

  • CT肾血管成像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孟祥军;李学来;陆奔;米其武;黄荏钊

    目的 探讨螺旋CT肾血管成像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对32例肾结石(8 mm×13 mm~26 mm×62 mm,平均27 mm×36 mm)患者先行CT肾血管成像,制定手术方案,然后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 多发性肾结石23例,鹿角形肾结石9例,其中先天或功能性孤立肾结石5例.CT肾血管成像可提供肾血管的清晰图像,与常规图像相比较,有利于选择无血管区域进行穿刺.32例患者均成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清除率为89.7%,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发生,无需要输血者.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出血应以预防为主,CT肾血管成像可准确显视结石部位和肾血管分布,便于确定经皮肾穿刺部位,避免术中术后大出血的发生.

  • bFGF及其抗体对移植前列腺癌生长影响的研究

    作者:龙益军;汤华章;李解方;邓长柳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抗体对裸鼠人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移植肿瘤生长及荷瘤裸鼠状况,观察bFGF与bFGF抗体对裸鼠皮下瘤生长状况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34的表达.结果 1bFGF治疗组移植瘤重量和体积分别比对照组显著增多,移植瘤组织中PCNA指数和微血管密度(MVD)也显著提高;2bFGF抗体治疗组移植瘤体积重量和体积比对照组均显著减少,移植瘤组织中PCNA指数和MVD也显著降低.结论 bFGF能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生长,bFGF抗体则能抑制肿瘤的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 CD14基因-260A/G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研究

    作者:闵治超;糜远源;邵宁;冯宁翰;华立新

    目的 研究CD14基因-260A/G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提取168例前列腺癌患者和208例对照组的外周血DNA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分析前列腺癌患者CD14 -260A/G位点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和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并探讨不同基因型与前列腺癌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及肿瘤家族史的关系.结果 总体来说CD14基因-260A/G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284,OR=1.27,95% CI=0.82~1.94);饮酒(P=0.003)和肿瘤家族史(P<0.001)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分层分析中,年龄<70岁的男性携带CD14-260G(AG+GG)等位基因者能增加前列腺癌的易感性(P=0.011,OR=2.93,95%CI=1.28~6.70).结论 CD14基因-260A/G位点多态性在总体上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但在年龄小于70岁男性中,携带有CD14-260G等位基因者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却明显增高.

  • 女性原发性尿道腺癌1例

    作者:周海滨;宋秋元;曾泉;付强;汪亮亮;黄鹏;廖鑫鑫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2岁,已婚,主因"发现尿道外口肿物3个月,接触性出血及排尿不畅1周"入院.患者自诉肿物进行性增大,无明显不适,未进行任何治疗.1周前出现排尿不畅,尿线细,排尿费力以及发现内裤上有血渍,于2011年6月就诊.入院体检:尿道外口6点处见一新生物,带蒂,大小1 cm×1 cm×1.5 cm,黑褐色,质地脆,触之易出血,阴道指诊未触及硬结肿块.双侧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

  • 膀胱原发性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许凯;范康业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入院.B超检查:膀胱壁光滑,膀胱憩室,前列腺大小约52 mm×50 mm×48 mm;膀胱造影:膀胱憩室、前列腺增生;给予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及膀胱憩室切除术;术中发现膀胱颈9点钟位置,距离膀胱颈约2 cm处一结节状肿物,肿物大小约1.0 cm×0.5 cm,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基地宽,无糜烂渗血;术中将肿物连同肿物边缘1 cm膀胱壁全层一并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可见少许癌组织,无侵犯膀胱肌层;免疫组化:瘤细胞CK(-)、CK7(-)、CK20(-)、P63(-)、PSA(-)、PSAP(-)、P504S(-)、CgA(+)、Syn(+)、S100显示瘤细胞巢周围的支持细胞(+),结合HE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术后颈动静脉彩超及肾上腺CT均为发现异常占位;排除膀胱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可诊断为膀胱原发性嗜铬细胞瘤.

    关键词: 膀胱 嗜铬细胞瘤
  • 后肾腺纤维瘤1例报告

    作者:王官峰;李泉林

    后肾腺纤维瘤(metanephric adenofibroma,MAF)是临床上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国际上报道不多,国内尚无该病例报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于2010年11月收治1例后肾腺纤维瘤,现报告如下.

  • 巨大输尿管潴留性囊肿压迫膀胱直肠1例报告

    作者:陈腾锋;谢庆祥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尿频伴便柱变细1年余"于2010年9月入院.既往于13年前因右肾良性肿物行右肾切除术.查体:肛门指检于膝胸位1~4点处触及直肠黏膜向中间压迫,边界欠清楚,黏膜光滑,无明显触压痛,前列腺无明显增大,表面光滑无结节,质地中等,中央沟存在,退出指套无沾血.

    关键词: 输尿管 囊肿
  • 精索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黄宏伟;谢庆祥;韩聪祥

    精索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院于2009年3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70岁,因发现右侧阴囊根部包块逐渐增大1年余入院.平时包块无明显疼痛.查体右侧腹股沟区触及一大小约5 cm×7 cm、右侧阴囊内可触及多个呈融合状不规则肿块,大小约14 cm×7 cm,包块质地硬、表面尚光滑,肿块基底部相对固定不易推移,无触压痛,与精索界限不清.

  • 原发性肾实质鳞状细胞癌合并肾盂结石1例报告

    作者:彭谋;王行环;刘同族;杨中华;李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因"无痛肉眼血尿2 d"于2010年9月19日入院.10余年前有腰痛病史,未予治疗,自行缓解.有吸烟饮酒史.尿常规:潜血3+,蛋白2+,白细胞3+.KUB示左肾结石.CT示左肾盏结石并重度积水,左肾出血可能,无明显肿块影(图1A).双肾ECT示左肾重度积水,肾小球滤过功能极重度受损GFR=1.6 mL/min,右肾功能正常GFR=55.9 mL/min.

  • 模拟CO2气腹对膀胱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影响的研究

    作者:邓长柳;黄江波;汤华章

    目的 探讨模拟腹腔镜操作时的不同CO2气腹压力及作用时间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株表面黏附分子影响.方法 以人膀胱癌T24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体外CO2气腹模型.将T24细胞经不同CO2气腹压力及作用时间处理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癌细胞E-cad、ICAM-1的表达.结果 E-cad主要表达于细胞膜或细胞质,ICAM-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E-cad的表达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气腹压力的增大而降低,ICAM-1的表达随着气腹压力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 不同压力及作用时间的CO2 气腹能对肿瘤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表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比较

    作者:刘定益;王健;张翀宇;王名伟;唐崎;周燕峰;周文龙

    目的 评价单纯性肾囊肿行开放性去顶术、微创内镜下手术和腹膜后路径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各25例,对3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用止疼痛剂、手术切口疼痛、麻木情况以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结果 开放手术组在手术时间、使用止疼痛剂、术后切口疼痛、麻木例数明显多于微创内镜下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组(P<0.05),而后2种手术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创内镜下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在基层医院如无腹腔镜或不具备腹腔镜手术技术,可采用微创内镜下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报告

    作者:赵世和;钱许军;李成柏

    目的 提高对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认识.方法 对1999年10月~2010年12月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发生3例DIC的机制、诱发因素和抢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例经全力抢救均获成功.结论 对术中突然发生前列腺创面难以电凝止血的出血,在排除动脉出血和前列腺包膜穿孔的情况下要首先考虑DIC的可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立即停止手术和抗凝肝素钠的使用至关重要,同时还应加强围手术前期的精心准备和全身情况的综合评估.

  • 经尿道持续冲洗镜鞘配合输尿管镜碎膀胱结石疗效分析

    作者:梁志强

    目的 探讨经尿道建立可控持续低压冲洗膀胱的方法,提高一期经尿道膀胱碎石疗效.方法 经尿道进镜,在前列腺电切镜鞘和输尿管镜之间,用尿管喇叭形尾部与膀胱冲洗吸引器接头连接,使液体持续冲洗膀胱,并碎膀胱结石.结果 82例膀胱结石均一次手术成功,碎石时间10~50 min,平均21 min,一期膀胱结石清除率100%,术中无膀胱黏膜出血、膀胱穿孔;随访3~15个月,无结石复发、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经尿道持续冲洗镜鞘配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膀胱结石的疗法,具有术野持续清晰、高效碎石及吸石、损伤少、安全、成本低的特点,值得推广.

  • 膀胱肿瘤卡介苗治疗的免疫负性调节因素

    作者:赵军;贺大林

    卡介苗膀胱灌注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的药物之一.目前认为卡介苗通过激发机体免疫力而取得治疗效果,但临床治疗效果常常不能简单地以机体免疫力高低解释,说明卡介苗治疗机制尚有未明之处.近几年研究发现卡介苗治疗后存在凋亡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负性调控的现象,说明卡介苗治疗机制的复杂性.作者就卡介苗引发肿瘤细胞抗凋亡、肿瘤微环境的负性调节等因素做一综述.

  • SPECT/CT在前列腺癌前哨淋巴检测中的运用价值

    作者:王进有

    前哨淋巴结状态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近年来,国外关于运用SPECT/CT引导的前列腺前哨淋巴结检测做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SPECT/CT引导的前列腺癌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有望为临床判断区域淋巴结受累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手段,从而有助于医生更准确的进行肿瘤分期和制定佳治疗方案.但此项技术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

  • 干细胞在组织工程膀胱重建中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李旭;撒应龙

    运用组织工程膀胱重建的技术为膀胱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选择,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能够分泌所需生长活化因子,是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本文主要对于干细胞在膀胱构建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夏术阶;薛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外科手术治疗是治愈此疾病的唯一手段,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主要是开放前列腺摘除手术及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但因手术创伤较大及术中并发症较多,其在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各类新近微创治疗方法的挑战,其中一部分已成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微创治疗技术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尿道下裂分期手术矫治

    作者:唐耘熳

    重型初治尿道下裂和既往手术后残留严重问题的残废性尿道下裂是尿道下裂矫治中的难题,重建材料的严重缺乏是突出的问题,勉强一期完成矫治常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危险和不良的外观.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对于这些难治性尿道下裂应采取分期手术矫治.本文介绍尿道下裂分期手术矫治的新观念,并分析分期手术的适应证、手术基本要求、手术选择的术中解剖评估以及常用的主要分期手术方式.

  • 左精索内-腹壁下静脉分流术治疗胡桃夹征并精索静脉曲张

    作者:赖彩永;苏泽轩;郭泽雄;梁蔚波;卓玉敏;李宇同;李立;黄伟佳

    目的 总结采用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左精索-腹壁下静脉分流术治疗胡桃夹合并重度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胡桃夹征并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5例,术前采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MRI确诊,采用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左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分流术治疗,术后复查CDFI、尿常规及精液常规.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精索静脉曲张消失,未出现血管闭塞、血栓形成及泌尿系并发症.结论 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左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分流术治疗胡桃夹合并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简单,效果肯定.但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 肾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赛平;周玉泉

    目的 探讨肾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在肾包虫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合适病例,对5例肾包虫行外囊完整剥除术,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尿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24月,无复发.结论 肾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可以有效防止术中囊液外漏、残腔形成及术后复发,达到根治肾包虫病的目的.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膀胱部分切除术的地位不高

    作者:邵远

    膀胱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尿路上皮肿瘤占95%以上,而泌尿上皮癌占其中的92.8%.约40%~45%新诊断的膀胱癌属于高级别,其中一半以上有肌层甚至更广的侵犯[1-2].肌层侵犯膀胱癌有接近半数已经发生远处微转移,使得局部或区域治疗措施的效果受到限制[3].这些患者多在一年内出现远处转移灶.

  • 应重新认识膀胱部分切除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张敏光

    1 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历史膀胱部分切除术(partial cystectomy, PC)作为一种保留膀胱的手术方式,能够全层切除膀胱壁,完整切除膀胱病灶,并保证了充分的切缘.在上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流行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泌尿上皮细胞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但之后由于其过高的复发率(40%~78%),加上可控性尿流改道技术的发展和保留神经及保留前列腺的膀胱全切术的应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radical cyctectiomy, RC)成为治疗MIBC的"金标准",而膀胱部分切除术在MIBC治疗中的应用明显减少[1-3].

  • 膀胱部分切除术仍然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选择吗?

    作者:沈周俊

    初次诊断的膀胱泌尿上皮细胞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UCB,简称"膀胱癌")中约20%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8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后者术后约20%~30%的病例进展为MIBC;合计约40%的膀胱癌病例终成为MIBC.

现代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