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分析

    作者:邓志新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合理选择尿流改道术式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于2010年3月-2012年5月在该院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选择新膀胱术尿流改道术式,B组选择回肠膀胱术尿流改道术式,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事件发生,术后行平均行20个月的随访,A组近期肠梗阻、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并发症共4例,占13.3%;B组并发症共8例,占26.7%,A组并发症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患者比较,在生活质量方面实施原位新膀胱术的患者更为优质,但需依据患者的机体情况对尿流改道方式进行选择,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远期效果.

  • 作者:

    关键词:
  • 膀胱部分切除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陈思;李剑峰;麦惠洪

    目的 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1.1%,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7.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后不易复发,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家庭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廖佳;陆彬;蒋艳芝;李秋萍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肿瘤细胞扩散的程度决定了其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治疗.对于采取根治性膀胱全切且进行改道术的病人,其预后尤其是在接受自我形象改变方面受家庭照顾的影响因素很大.所谓家庭护理干预是指对病人及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教育,或由医务人员定期家访进行干预性训练两者结合的方法,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1].

  • 膀胱癌的术前放疗

    作者:杨洁;吴海霞

    泌尿系中的恶性肿瘤膀胱癌为第一位,95%的膀胱癌为移行细胞癌,因此本文着重讨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绝大多数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是高分级的,具有进展和远处转移的危险.目前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标准术式仍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单纯手术治疗后总的5年生存率约为50%[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术前放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循证护理用于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患者中的可行性

    作者:徐婷婷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用于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 -2013年6月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划分为 A、B两组 ,每次 30 例 ,A 组给予常规护理 ,B 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 Q O L评分、治疗护理配合度明显比 A 组效果好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A组(P<0 .05 ) ,满意率比 A 组高(P< 0 .05 ). 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是适合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患者的护理办法 ,对改善患者的各项评估指标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雪梅;姜笑笑;季惠翔;李珍燕;张静;陈秋媛;方强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的佳营养支持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法将60例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PNS)组和肠内营养支持组(ENS),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ENS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显著高于PNS组(p<0.05).ENS组的营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S组(P<0.05),且营养支持费用少于PN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肠梗阻等手术相关并发症,PNS组发生静脉炎3例.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模式.

  • 回肠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史海燕;王娟;刘小娟;张伟;邓羽;王君萍;李大伟;马小勉

    利用肠道行膀胱替代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重要环节.目前,各种可控和不可控的肠道代膀胱术种类繁多,Bricker回肠膀胱术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安全的尿路改道手术.自1999年至2004年应用该术式对7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的病人行回肠膀胱术,随访效果满意.

  • 超脉冲等离子体PK刀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小切口肠代膀胱15例报道

    作者:吴明贵;谢广静;吕文鑫;范永毅;黄林

    目的 介绍超脉冲等离子体PK刀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小切口肠代膀胱尿流改道的经验.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对15例膀胱肿瘤、严重腺性膀胱炎患者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后行开放式小切口肠代膀胱术,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总结分析,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总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数15,男性14例,女性1例,治愈13例,死亡2例,治愈患者术后合并并发症4例,手术时间340~785min,术中出血量(325±148.48)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84±1.21)天,术后住院时间(37.40±13.17)天,总住院时间(52.70±16.29)天,总住院费用(28998.10±8148.8)元.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具有术中失血少,输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配合超脉冲等离子体PK刀在术中的使用进一步验证了其确切止血效果,有望成为临床首选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可靠的止血设备.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对膀胱癌的疗效及尿动力学影响

    作者:刘涛;张璐;张凡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对膀胱癌的疗效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膀胱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放组(开放手术,31例)和腹腔镜组(腹腔镜手术,3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检查两组患者的大尿流率、膀胱容量、充盈期膀胱压力、排尿时大膀胱压、大尿道压、残留尿量等尿动力学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的控尿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放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肠梗阻、代谢性酸中毒、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泌尿系统反复感染、切口疝等,两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控尿率逐渐增加,且日间控尿率高于夜间;两组术后3、6个月日间和夜间的控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大尿流率、膀胱容量、充盈期膀胱压力、排尿时大膀胱压、大尿道压、残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创伤小、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控尿率、尿动力学指标与开放手术相近.

  • 体质指数对于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的影响

    作者:洪鹏;李一帆;方冬;郭润碛;钟文龙;郝瀚;郑卫;葛鹏;巩艳青;张争;李学松;林健;周利群

    [目的]研究体质指数对膀胱癌根治性全切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采集427例因膀胱癌行根治性全切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治疗过程和随访结局,根据BMI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是正常组(BMI<23kg/m2)、超重组(BMI 23kg/m2~24.9kg/m2)和肥胖组(BMI≥25kg/m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比较患者特征,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差异.[结果]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患者例数分别是148例、122例及157例.在基础临床特征方面,BMI高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P=0.002);治疗过程方面,BMI高者手术时间长(P=0.001)、术中出血多(P=0.007);各组病理结局(肿瘤分期、分级、淋巴结状态)无明显差异.Kaplan-Meier分析显示3组的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BMI高的膀胱全切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但BMI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 超声刀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中的应用

    作者:邱彭年;成晟;陈艺成

    超声刀已广泛应用于替代缝合结扎[1].罕见研究集中于超声刀在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中的应用,目前,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仍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本次研究通过比较使用超声刀和非超声刀的手术疗效,探讨超声刀应用于此术有无优势.现报道如下.

  •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分析

    作者:朱斌;项明峰;潘正跃

    目的 分析因膀胱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后的尿流改道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1年6月~2008年1月我院因膀胱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并尿流改道的病例共69例,其中回肠膀胱术37例,回肠新膀胱术32例.就两种尿流改道的术式的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69例手术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回肠膀胱术者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肠梗阻近期并发症7例;回肠新膀胱出现近期并发症共6例.回肠新膀胱其中3例需压腹排尿或间断导尿,2例女性出现夜间尿失禁,其余术后能自行排尿.术后复查膀胱镜均未见尿道肿瘤复发.结论 接受原位新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优于接受非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患者,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尿流改道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膀胱颈部及三角区切除术治疗三角区肿瘤16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来成;袁其华;郭保伟;邱道显;常乐政

    膀胱切除术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术式,但对于三角区和膀胱颈部的多发或浸润性肿瘤,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是一个难题.多数学者主张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大部分暂无病变的膀胱也不能保留,给患者带来了生活不便和心理痛苦.

  • 可控性尿流改道与原位肠代膀胱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允武;张书贤;郭松林

    目的:为膀胱全切术后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控尿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0年间28例可控性尿流改道(可控性回结肠膀胱)和21例原位肠代膀胱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组前9例行Indiana术式,后19例行改良的Indiana术式.原位肠代膀胱组采用乙状结肠或“W”形回肠纵行剖开制成贮尿囊.结果:本研究组4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年.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组28例自行清洁导尿,间隔时间90~270 min,平均240 min.原位肠代膀胱组21例在腹压的辅助下自行排尿,排尿间隔时间150~240 min,平均195 min.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组中22例感觉生活满意或基本满意(78.6%),6例感觉生活不便(21.4%);9例出现并发症(32.1%).原位肠代膀胱组中19例患者感觉生活满意(90.5%),2例感觉不满意(9.5%),均为压力性尿失禁;3例出现并发症(14.3%).结论:原位肠代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并发症方面,原位肠代膀胱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小于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组.

  • 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

    作者:栾婷;王海峰;王剑松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术后尿流改道方式较多.原位新膀胱术因更符合生理状态目前受到更多医生的重视,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有效干预措施.

  • 299例膀胱全切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小明;易成智;李帅;杨阳;师磊;宋东奎

    目的:了解膀胱全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分析其相关风险因素,以期为降低膀胱全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4年间299例行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对并发症进行分级和分类,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膀胱全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0.2%,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轻-中度并发症Ⅰ级(172例)和Ⅱ级(125例),占78.8%;重度并发症Ⅲ级(71例)、Ⅳ级(7例)和Ⅴ级(2例),占21.2%;死亡率为0.7%.并发症以肠梗阻60例(15.9%)、泌尿系感染46例(12.2%)、术后输血43例(11.4%)、切口相关42例(11.1%)为主要并发症,其余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膀胱全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以轻-中度并发症为主,死亡率较低,是比较安全的膀胱癌治疗方法;术前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尿流改道术式是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膀胱透明细胞癌一例

    作者:王志娟;陈洪波

    患者,女,63岁.因"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余"入院.血尿色暗红,伴团块状血凝块,伴尿频、尿频.不伴发热、腰痛.门诊以"泌尿系感染"行抗炎治疗,疗效欠佳.行泌尿系彩超检查示:膀胱腔内一约3 cm×2 cm大小中强回声肿块,肿块周围血供丰富,考虑膀胱肿瘤,右输尿管全程扩张并右肾轻度积水.体检:双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右肾区叩击痛,膀胱区无压痛.CT尿路造影检查示:膀胱右侧壁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累及右侧输尿管末端开口,右侧输尿管及肾盂肾盏扩张积水,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三角区偏右侧一直径约3 cm大小菜花样新生物,表面较多坏死物质,基底宽,右输尿管开口显示欠清,左输尿管开口喷尿正常.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示: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高级别).患者不同意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遂行膀胱部分切除+右输尿管再植术.术后病检示:膀胱尿路上皮癌并透明细胞癌,肿瘤侵及肌层.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的现状

    作者:张少波;秦超;殷长军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据新文献报道[1],膀胱癌在欧美国家年发病人数男性为55 600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女性为17 910例,发生率排第11位.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仍居泌尿生殖系肿瘤的首位,因此,膀胱癌的诊治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关注.其中T2~4期浸润性膀胱癌恶性度高,治疗难度大,对于合适的患者可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加尿流改道术.

  • 根治性膀胱全切是否需常规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

    作者:杨罗;邢金春;李响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radical cystectomy, RC)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主要的外科治疗手段,也适用于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包括T1G3、Tis、保留膀胱术后反复复发者.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