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不同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的诊断

    作者:马伟泓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诊断中M R不同序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8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总结淋巴结大小和淋巴结检出情况.结果:T1加权像检测的淋巴结短径大于T2加权像、扩散加权成像(P<0.05).T2加权像同扩散加权成像检测的淋巴结短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加权成像的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均明显大于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P<0.05).三种序列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阴性预测值、灵敏度高于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

  • 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盆腔淋巴结内淋巴管肌瘤病一例

    作者:钟艳平;姜新;孙默;刘野

    淋巴管肌瘤病( lymphangiomyoma ,LAM)是一种少见的,由淋巴管及其周围增生的淋巴管及细胞所组成的进行性肿瘤性疾病。 LAM常发生于肺,肺外LAM可见于肠系膜、子宫、阔韧带、网膜及纵隔、腹膜后等部位沿淋巴管分布的淋巴结。累及多部位或广泛发生者,则称为淋巴管肌瘤。原发于肺外的LAM十分罕见,我们报道1例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后偶然发现的、原发于盆腔淋巴结内的肺外LAM,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总结。

  • 宫颈鳞癌并子宫内膜腺癌双癌一例

    作者:吕跃峰

    患者女,50岁,因“白带异常伴阴道瘙痒半年”于2009-02-25入院。患者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白带增多,色黄,有异味,伴外阴瘙痒,偶尔出现同房后有血性白带;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稍增多,无痛经。于2009-02-21在我院行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提示:CINⅢ级。月经史及生育史:13岁,4/(28~30) d,末次月经2009-03-01,平时月经规律,经量中,无痛经;G4 P3 A1。1989年行输卵管结扎术。既往史否认特殊。妇科检查:宫颈:肥大,重度黏膜外翻,伴接触性出血;宫体:前位,稍大,质中;双侧附件稍增厚,无明显压痛。三合诊:双侧宫旁组织未及明显增厚。2009-02-21盆腔超声提示:前位子宫,宫体切面径大小为7.6 cm ×6.6 cm ×5.0 cm,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居中,厚0.6 cm。入院诊断:CINⅢ级。于2009-03-12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及家属要求同时切除双附件)。手术中切口及手术创面血管异常丰富,无腹水,盆腔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手术后剖视标本,见子宫内膜稍厚,约1 cm,肉眼未见明显异常;宫颈重度黏膜外翻,宫颈管黏膜未见明显异常。病检提示:(1)子宫颈鳞癌,间质浸润深度2 mm,宽度5 mm;(2)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明显肌层浸润;(3)双侧输卵管和卵巢无明显异常。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1)雌激素受体(ER):阳性;(2)孕酮受体(PgR):阳性;(3)C-erbB-2蛋白:阴性;(4)Ki-67:阴性;(5)肺耐药相关蛋白(LRP):阴性;(6)P53:阴性;(7)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π):阳性。术后患者伤口脂肪液化,经处理后1个月余伤口愈合。

  • 卵巢转移性癌误诊为卵巢肿瘤蒂扭转一例

    作者:尹善德;王明凯

    患者女,21岁,未婚,有性生活史,因“自觉腹部膨隆1个月,突发下腹疼痛7 h”于2009-9-17的17∶00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月经初潮12岁,(6~7)d/30 d,量中,痛经(+),近1个月自觉腹部逐渐膨隆,伴上腹部闷胀不适,无明显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无排便习惯改变及黑便,曾就诊于消化内科,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7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下腹部坠痛,腹痛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并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改变体位疼痛稍减轻,无放射痛,无发热、寒战。入院查体:T 37.6℃, P 120次/min,BP 125/75 mm Hg。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腹部明显,肠鸣音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未见异常;宫颈光,举痛(+);因腹肌紧张,子宫、附件触诊不满意。经阴道彩超:子宫前位,大小4.1 cm ×4.0 cm ×2.8 cm,形态规则,实质回声均匀;宫腔线清,内膜厚0.5 cm,均匀;左卵巢3.0 cm ×1.3 cm,右附件囊实性包块,13.5 cm ×11.2 cm ×10.5 cm,界尚清,囊壁稍厚,血流较丰富,RI 0.44,实性部分较少,呈分叶状,内见血流信号,RI 0.37,囊性部分内见数条粗细不等光带部分成网格状,见血流信号为动脉;盆腔液体2.7 cm,内见稍密集细弱光点。入院初步诊断:右侧卵巢肿瘤蒂扭转?破裂?因患者腹痛持续不缓解且难以忍受,故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前位常大,右卵巢囊实性肿瘤,直径约12 cm,与部分大网膜黏连,肿瘤蒂部扭转360°,局部破裂(图1,2);左侧卵巢大小正常,表面散在结节;直肠窝腹膜可见散在米粒大小结节,盆腔血性腹水约300 ml。留取腹水送细胞学检测,切除左侧卵巢表面结节送病理,切除右侧附件,置取物袋取出,见肿瘤部分为实性,质脆,鱼肉样。术中冰冻病理提示“右侧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腺癌可能性大”。因患者为Rh阴性AB血型,血库难以短时间夜间备血,术前已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若术中冰冻提示为恶性或交界性肿瘤,暂行右侧附件切除术,待终病理回报后再次行卵巢肿瘤全面分期手术,故终止手术。术前留血查肿瘤标志物结果:CA125276(0~35) U/ml, CEA 15.46(0~3) ng/ml, CA125/CEA 17.8;CA19939.9(0~37)U/ml,AFP 1.12(0~9) ng/ml。术后石蜡病理回报:右卵巢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图3),腹水未见癌细胞,送检左侧卵巢表面结节为良性组织。充分肠道准备并备血,1周后二次开腹行全面分期手术。术中探查腹盆腔:子宫直肠窝及盆壁可见散在米粒大小结节,升结肠近肝曲处触及大小为5 cm ×4 cm包块,质硬,与肠系膜包裹黏连,子宫表面、左侧附件及大网膜外观未见明显异常,肝脾膈肌表面光滑。考虑右半结肠肿瘤卵巢转移可能,行全子宫+左侧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请普外科协助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病理:(1)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标本:升结肠覃伞型中分化管状腺癌(图4),部分区域呈低分化腺癌分化,癌组织侵及浆膜外,回肠及结肠切缘未见癌;肠系膜淋巴结可见癌转移(5/16);慢性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未见癌。(2)全子宫、左附件、大网膜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标本:增殖期子宫内膜,慢性宫颈炎伴鳞状上皮化生;左侧卵巢及输卵管未见显著病变,左侧输卵管系膜囊肿;送检大网膜组织其内可见多个癌结节,大者直径0.5 cm;腹主动脉旁淋巴结(0/5)、左盆腔淋巴结(0/15)、右盆腔淋巴结(0/11)、骶前淋巴结(0/8),均未见癌转移;卵巢动静脉未见癌栓。复习前次病理切片后得出终结论:升结肠管状腺癌,伴肠系膜淋巴结、大网膜及右侧附件转移。后诊断为:(1)升结肠中分化管状腺癌晚期;(2)右卵巢转移性腺癌伴扭转破裂。转普外科以FOLFOX4(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化疗8次,但化疗结束后仅半年左右即出现全身广泛转移。

  • 影响子宫颈癌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及复发再次放疗体会

    作者:王彦艳;吕艳芳;庄永志

    放射治疗为宫颈癌的首选疗法,可应用于各期宫颈癌,放射范围包括子宫颈及受累的阴道、子宫体、宫旁组织及盆腔淋巴结。鳞状细胞癌高度敏感和腺细胞癌中度敏感,宫颈解剖特点和在盆腔的位置有利于腔内放射治疗[1]。

  • 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术后无生化指标复发的生存率年代变化

    作者:

    前列腺切除术者的连续临床资料.患者共2 370例,平均年龄(58.2±6.6)岁,手术前后未行辅助放疗或内分泌治疗,平均随访时间6.1年.作者比较了1982年~、1989年~和1992~1998年3个不同阶段患者的病理分期分布和无生化指标复发的生存率.结果:总的生化指标复发率为17%;5、10、15年的无生化指标复发的比例分别为84%、74%和65%.80年代初,器官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比例<50%,精囊或盆腔淋巴结受累率>15%;到90年代末,器官局限性前列腺癌>70%,精囊或盆腔淋巴结受累率<5%.1990~1992年,T1c期前列腺癌的比例从不足10%迅速增至50%以上,同时,T1a、T1b、T2的比例逐渐下降.1982~1988年无生化指标复发的生存率明显低于1989~1998年,P<0.001.结论:过去20年中,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治有了巨大进步,总的病理分期降低而无生化指标复发的生存率增高.变化的原因是PSA广泛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治疗监测.因此,在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时,应当考虑年代这一重要因素.(王刚摘译顾方六校)

  • 附睾横纹肌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谭一伟;姜永金;罗杰;张晶

    附睾横纹肌肉瘤少见,1996年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49岁。右侧附睾肿物切除术后2个月,发现复发1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阴囊有一2 cm×1 cm肿物,无疼痛。当地医院诊断右附睾肿物,行右侧附睾切除术。术后2 周发现右侧附睾手术处再发肿瘤,进行性增大,并牵扯右侧睾丸及右侧精索坠胀痛。入院查体:右侧阴囊增大,右侧睾丸明显增大约8 cm×5 cm×3 cm,与阴囊皮肤粘连紧,触痛明显,无明显波动感,双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CT示:阴囊内部分分叶状软组织块影,CT值55.2 HU,强化后CT值62.0 HU。右侧残留部分睾丸,左侧睾丸完好,阴茎海绵体部分受侵,双侧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未见肿大。于1996年10月8日行右侧阴囊肿瘤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右侧睾丸、精索、阴囊皮肤、部分白膜及海绵体。病理检查:睾丸大小9 cm×7 cm×5 cm,切面大部分为灰白灰红色鱼肉样肿瘤组织,仅边缘残存少许岛状的睾丸组织。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异型性明显,排列紊乱,主要由大梭形细胞、带状细胞以及核偏位的球拍状细胞组成,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标记:Vimti(+)、Desmin(+)、Myoglobin(+)、EMA(-)、CK(-)、S-100(-)、HMB4(-)。病理诊断:右侧附睾多型性横纹肌肉瘤侵及睾丸,精索旁、尿道海绵体及精索残端未见肿瘤。术后行放疗,随访2年未见复发。

  • 腹腔镜术后早发型Trocar孔疝一例

    作者:崔艳成;郭鹏;谢菲;禚洪庆;叶颖江

    患者女,59岁,因“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5个月”以“子宫内膜癌”于2011年3月7日入院.心肺腹查体及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于脐上4 cm处置入10 mm Trocar;双侧髂前上棘内上5 cm,左侧放置10 mmTrocar,右侧放置5mm Trocar,左侧穿刺口内上5 cm腹直肌旁置入5 mm Trocar,腹腔压力15 mm Hg.患者术后第2天肛门排气,第3天排便后感下腹痛,左下腹触及一10 cm×10 cm×15 cm质硬包块,压痛明显,边界清楚,叩诊浊音,后患者排气、排便停止,行立位腹平片(图1)考虑肠梗阻,遂急查腹部CT(图2)示左下腹壁疝并小肠系膜扭转、小肠梗阻,疝内容物位于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之间;左下腹壁软组织水肿.考虑诊断为Trocar部位疝(TSH).

  •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

    作者:李桃;蔡晶;王泽华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12年美国约有47000个新发病例[1],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手术是子宫内膜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据2013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凡是能进行手术的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都应接受全面分期手术,即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从而提供准确的分期及预后信息。研究报道[2-4],绝大部分(90%)子宫内膜癌患者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患者在诊断时多数处于早期,淋巴结转移率并不高。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5%~18%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或者宫外受累,其中早期低危型淋巴结转移率更低。系统性淋巴结切除在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一直存在着广泛争议。因此,利用术前检测指标实现对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估具有深远意义。

  • Ⅰ~ⅡA2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乾凤;高国兰;孔为民

    目的 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生存率.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经根治性手术治疗550例Ⅰ~ⅡA2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64例宫颈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92.2%,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51.6%(P<0.05).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径线、宫颈深间质浸润、宫旁浸润、脉管间隙浸润相关(P<0.05);宫旁组织浸润、转移淋巴结部位、阴道切缘状况、转移淋巴结数量、转移淋巴结组数,是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宫颈深间质浸润(P=0.001)和脉管间隙浸润(P=0.000)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P=0.000)是影响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深间质浸润、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是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自体腹膜修补盆腔大血管损伤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烈宏;张建青;杨爱萍

    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进行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时,较严重的术中并发症是盆腔大血管(包括大动脉和大静脉)的损伤,尤其是大静脉损伤后,由于反复缝合导致静脉壁损伤加重,有时后果严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以往大动脉损伤后常常需要血管外科医生协助进行血管缝合术或血管吻合术,但易造成血管腔狭窄,出现血运障碍及血栓形成,进一步引起并发症.而大静脉出现损伤后,除局部压迫外,无良好的处理方法.本院采用自体腹膜修补盆腔大血管损伤,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手术方法简单,现报道如下.

  • 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

    作者:杨帆;王悦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2011年发布的WHO统计2008年全球数据显示年新增浸润性宫颈癌病例53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三位[1].我国年增病例约13万,占全世界病例的四分之一.现代宫颈癌治疗的标准术式为Wertheim-Meigs术式,即切除子宫、宫颈、一定宽度的骶、主韧带及部分阴道,并系统清扫盆腔淋巴结.但手术仅限于部分早期病例,晚期患者以放疗为主.均导致患者生育功能丧失.

  • 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李大鹏;盛修贵

    经腹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术式,但相当一部分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也接受了不必要的、损伤大的盆腔淋巴清扫术.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这种新兴技术的开展,可以预测早期宫颈癌病人盆腔淋巴结受侵状态,依此决定手术方式,避免非必须的淋巴清扫,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伴有睾酮分泌功能的卵巢透明细胞癌一例

    作者:史宏晖;沈铿;吴鸣;崔全才;龚晓明;占英杰

    患者58岁,因发现盆腔肿物3个月,伴食欲及体重下降,于2000年4月24日入院。患者不孕,已绝经8年。1992年因右侧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服用三苯氧胺3年。入院检查:脸部上唇周围可见细小胡须,脐耻之间毛发重;下腹部扪及巨大肿物,腹水征(+)。盆腔检查:子宫正常大小,盆腔肿物平脐、囊实性、不活动,三合诊检查未触及结节。实验室检查:CA125为283.5 kU/L(正常值<35 kU/L),睾酮(T)6.84 nmol/L(正常值<1.74 nmol/L),雌二醇(E2)50.65 pmol/L(正常值>73.40 pmol/L),孕酮(P)7.95 nmol/L。B超检查:肿物为巨大囊实性。于4月28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血性腹水1 500 ml,子宫正常大小,左侧附件萎缩质脆,右侧卵巢见一30 cm×25 cm×15 cm肿物,表面有外生性乳头,与降结肠和乙状直肠粘连,子宫直肠窝封闭,大网膜上有一15 cm×10 cm×10 cm肿物,切除右侧附件送冰冻检查,病理报告为卵巢透明细胞癌,遂切除子宫+左侧附件+大网膜+阑尾+盆腔淋巴结。病理报告:卵巢中分化透明细胞癌,间质有成簇黄素化细胞(图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肿瘤间质细胞T染色(+)(图2)。术后第6天检查,T为0.003 nmol/L ,CA125为82.8 kU/L。5月24日予紫素+卡铂化学治疗(化疗)后,CA125降至0.1 kU/L,T为0.003 nmol/L,E2为24.59 pmol/L,P为0.95 nmol/L。现患者在进一步化疗中。

  • 临床药师参与肿瘤患者化疗方案制定及用药教育1例

    作者:冷丽丽

    患者女性,57岁,因“卵巢透明细胞癌ⅠC 期拟行3个疗程化疗”于2013-05-04入威海市市立二院。病史采集:2个月前因“发现腹部包块10+ d”于2013-02-26在本院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骶前淋巴结清扫术+阑尾切除术+盆腔黏连松解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卵巢透明细胞癌ⅠC 期。于2013-03-14诊断为“右下肢股静脉血栓”,给予溶栓治疗后,复查超声检查示右下肢股静脉血栓消失。患者进行3个疗程(紫杉醇脂质体+卡铂)规范化疗。辅助检查:血常规示 WBC 为1.93×109/L,Hb为96 g/L,PLT为128×109/L;肾功能正常;肝功能示谷草转氨酶为57 U/L,谷丙转氨酶为44 U/L,谷氨酰转肽酶为173 U/L;GLU 为5.75 mmol/L;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血凝四项示纤维蛋白原为4.57 g/L。第4次化疗辅助治疗药物方案为: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 mg/d×3 d)+维生素 C (3.0 g×3 d)+10%KCl(30 mL×3 d)+泮托拉唑(40 mg/d×3 d)+地塞米松(5 mg/d ×3 d)+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d×3 d)+蔗糖铁注射液(100 mg/d×3 d)。

  • 妇科肿瘤腹腔镜诊治存在的若干问题及争论

    作者:梁志清

    1 关于腹腔镜手术的彻底性和淋巴结切除效率问题的争论 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能否彻底切除盆腔淋巴结,是目前颇具争议的问题.近年来多位学者对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有效性和彻底性进行比较,并有学者在腹腔镜下进行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后,再开腹重新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发现,约100%腹膜后淋巴结能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再次行开腹手术,虽仍可清扫部分淋巴结,但均为无肿瘤转移的良性淋巴结.

  •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高危型HPV分布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何善阳;袁力;李捷;沈丽萍;游泽山;姚书忠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分布及其预测淋巴转移的价值.方法: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 HC-Ⅱ)对新鲜的盆腔淋巴结进行13种HR-HPV DNA的检测,分析HR-HPV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3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原发肿瘤中,HR-HPV阳性37例(97.4%),盆腔淋巴结阳性23例(60.5%),组织病理学确诊有淋巴结转移18例(47.4%),HR-HPV阳性与淋巴结阳性分布规律呈一致性,以闭孔淋巴结较多见.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HPV-DNA阳性率为73.9%,HPV-DNA阴性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R-HPV诊断早期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和70.0%,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3.9%和93.3%;HR-HPV阳性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HR-HPV阴性的39.67倍[OR(95%CI)=39.67(4.26~369.65)].结论:HC-Ⅱ检测淋巴结中HR-HPV是敏感的且不破坏淋巴组织,检测HR-HPV是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但判断宫颈癌复发尚需进一步探讨.

  • 紫杉醇致腹壁巨大溃疡一例

    作者:王蓉;岑笃才;李陆;敖飞

    患者,女性,61岁,于2000年10月因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在本院妇产科诊断为子宫内膜癌.行子宫及附件全切术,术后病理:"(1)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浸润宫颈及肌层;(2)一侧输卵管见转移癌;(3)右侧盆腔淋巴结见转移癌(2/5)",此次因腹胀、腹痛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入院.

  • 全盆腔淋巴结调强放疗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翟德胤;巩贯忠;尹勇;刘同海;陈进琥;马长升;卢洁

    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olumetric intensity-modulated arc therapy,VIMAT)的高适形度剂量分布,使其对复杂靶区具有显著优势[1-2].本研究通过计划方式和射线能量间的剂量学比较,探讨宫颈癌术后全盆腔淋巴结IMRT佳方案.

  • 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

    作者:张海燕;盛修贵;钟艳;马志芳;马悦冰;刘乃富;陈月婷;王颖颖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提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三级分站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96例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术的Ⅰa2~Ⅱa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在宫颈肿瘤周围黏膜下3、6、9、12点处分别注射99mTc-硫胶体0.5ml,术后将清扫的盆腔淋巴结用闾讲庖墙刑逋馓讲?确定放射活性计数比同侧淋巴结升高5倍者为前哨淋巴结,将切除的盆腔淋巴结连续切片行HE染色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共检出41例患者的83枚转移盆腔淋巴结,其中宫旁和闭孔淋巴结转移65枚,髂内外淋巴结转移17枚,髂总淋巴结转移1枚.22例宫旁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同时伴有髂内淋巴结转移者3例,髂外淋巴结转移者5例,髂内和髂外淋巴结均转移者1例.19例闭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同时伴有髂内淋巴结转移者3例,髂外淋巴结转移者4例.x2检验显示,宫旁和(或)闭孔淋巴结转移与盆腔其他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共检出转移前哨淋巴结81枚,其中宫旁和闭孔前哨淋巴结转移64枚,髂内外前哨淋巴结转移17枚.宫旁和(或)闭孔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比较,患者的1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非转移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93.2%)明显高于转移组(65.1%).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三站是可行的,第1站为宫旁和闭孔区域淋巴结,第2站为髂内和髂外淋巴结,第3站为髂总和腹股沟深淋巴结,可根据转移情况合理地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9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