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实用临床医学

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南昌大学
  • 主办单位: 南昌大学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8194
  • 国内刊号: 36-12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4-1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临床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谢明勇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恩替卡韦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60例

    作者:张火根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 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 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六味五灵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48周后 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治疗前、治疗48周后血清 HA、PCⅢ、CⅣ、LN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 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 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 HA、PCⅢ、CⅣ、LN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六味五灵片具有较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恢复肝功能及抗纤维化的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值得推荐的方法。

  • 涂阳肺结核不同疗程化疗方案3年效果对比观察

    作者:欧阳振轩

    根据《中国结核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对初次涂阳肺结核患者推行标准短程6个月化疗方案。为掌握初次涂阳患者分别服6、9、12个月药的远期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特抽取永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门诊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登记治愈的初次涂阳肺结核患者601例,进行3年跟踪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Lorenz 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艳阳;江舂媛;管细红;王云霞;兰梅香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 Lorenz 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梗组)及60例行健康体检时心电图检查正常者(对照组)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2组心律失常情况,绘制 Lorenz 散点图,并进行对比。结果心梗组 Lorenz 散点图形态呈三分布形、四分布形、不规则形、扇形、短棒状形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呈彗星状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 <0.05)。心梗组 Lorenz散点图的形态表现:无心律失常呈彗星状形,阵发性房性早搏、阵发性室性早搏均呈三分布形,频发性房性早搏、频发性室性早搏均呈四分布形,Ⅱ—Ⅲ度房室阻滞、频发性多源性房性早搏、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均呈不规则形,心房颤动呈扇形,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呈短棒状形。结论Lorenz 散点图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散点缤纷的图像与临床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万金虎;徐苏女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2组均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皮下注射奥曲肽治疗方案,观察组行皮下注射奥曲肽联合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治疗方案。观察2组治疗后腹痛、血淀粉酶、白细胞、血钙、血糖的恢复时间,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4%比78.38%,P <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血淀粉酶、白细胞、血钙、血糖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作者:姚素华;张广彪;许修平;谢秀东;郭隆润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治疗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将60例门诊就诊的复发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治疗,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观察6周。于入组前和治疗2、4、6周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2周末2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均开始恢复,但治疗2、4、6周末研究组的社会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治疗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可更有效、快速地改善其社会功能。

  • 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梅英;李亚飞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合并 MAU 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缬沙坦片80 mg 口服,1次·d-1,治疗组加用骨化三醇胶丸25μg 口服,1次·d-1,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 MAU 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治疗12周后 MAU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 P <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2周后 MAU 水平降低更明显(P <0.05)。结论骨化三醇胶丸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并 MAU 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蛋白尿症状。

  • 胃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李俊军;左朝辉;何艳;林劲冠

    目的:探讨胃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胃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神经内分泌癌(G-NECs)20例,混合性的腺神经内分泌癌(G-MANECs)30例。结果G-NECs 肿瘤分布在胃底、胃体、胃窦的比例分别为50.0%、30.0%、20.0%,G-MANECs 分别为66.7%、16.7%、16.7%,二者肿瘤位置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NECs 以内镜或局部切除和大部或全胃切除为主(各占45.0%),而 G-MANECs 主要以胃大部或全胃切除为主(90.0%)。G-NECs 肿瘤直径明显大于 G-MANECs(P <0.05);G-MANECs 肿瘤侵犯深度显著大于 G-NECs(P <0.05)。结论胃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分布在胃底、胃体、胃窦等位置,G-NECs 肿瘤大于 G-MANECs,而 G-MANECs 肿瘤侵犯深度大于 G-NECs,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

  • 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作者:俞旭波;洪浪;李林峰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17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观察组)和168例单用美托洛尔(对照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治疗6、12和24个月时的各项心力衰竭相关指标、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脑利钠肽(BNP)和再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 P <0.001);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病死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12和24个月时,观察组患者 hsCRP、BNP、LVESD、LVEDD、再住院次数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 <0.001),LVEF、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 P <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中间指标,提高有效率,降低再住院次数和病死率,长期使用疗效更为显著。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作者:刘秋莲;邱志娟;程洪波;张水生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e neu uophilie leukemia,CNL)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1],临床特征为外周血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持续性增加,常伴脾脏肿大,老年人多见。1920年 Tuohy首先对该病进行了描述,到2010年止,国内外病例报道约150例[2],内容均为临床资料、治疗及其他方向研究,无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常规动态观察报道。江西省人民医院2014年4月17日收治1例CNL 患者,笔者现对其临床资料及6个月的血常规动态观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头孢噻肟钠注射液治疗老年坠积性肺炎85例

    作者:曹从仁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注射液治疗老年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老年坠积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在常规综合治疗、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100 mL,静脉滴注,1~2次·d-1;观察组给予头孢噻肟钠注射液2~6 g·d-1,分1~2次静脉注射。2组均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头孢噻肟钠注射液治疗老年坠积性肺炎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疗效显著。

  • CT 值在泌尿结石化学成分预测中的价值

    作者:陈剑;刘彩光;陈春华

    目的:探讨 CT 值测量对泌尿结石化学成分预测的可能性。方法对30例单纯化学成分结石且直径>10 mm泌尿结石患者采用螺旋 CT 在120、80 kV 电压下扫描,测量其结石 CT 值。结果30例患者结石化学成分草酸钙为主12例、磷酸钙为主5例、尿酸为主5例、磷酸镁氨5例、胱氨酸3例。80、120 kV 电压下各化学成分结石 CT 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80 kV 电压下各化学成分结石 CT 值不重叠,120 kV 电压下草酸钙与磷酸钙、胱氨酸结石 CT 值有部分重叠。结论通过 CT 值测量可以预测单纯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80 kV 电压较120 kV 电压更能准确判断结石化学成分。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

    作者:兰嵘

    目的:对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LUL)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法分为 LUL 治疗组38例,MPCNL 治疗组3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LUL 治疗组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7%(36/38)、7.9%(3/38),MPCNL 治疗组分别为100.0%(38/38)、10.5%(4/38),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手术操作者需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手术方式。

  • 食管切除术后不同吻合方式抗反流效果的 Meta 分析

    作者:胡盛兵;马敏杰;张瑜;魏宁;杨侃;韩彪;马立丽

    目的:评价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常规吻合与附加胃底折叠术吻合在术后的抗反流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查找常规吻合与附加胃底折叠术两种吻合方式对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抗反流效果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月。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1391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吻合相比,附加胃底折叠术术后能明显降低吻合口反流发生率[OR=0.18,95%CI (0.09,0.33),P <0.00001]且不会增加术后吻合口狭窄率[OR=0.53,95%CI (0.28,0.99),P =0.05]。结论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附加胃底折叠术能明显减少吻合口反流情况的发生。

  • 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臀肌挛缩症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礼金;汤武兵;闵志海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臀肌挛缩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3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5例采用开放挛缩松解术治疗,观察组18例采用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第2天血清 C 反应蛋白(CRP)值、血红蛋白(HB)值与临床疗效。结果2组术后第2天血清CRP 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 <0.05);2组术后第2天 HB 值均较术前稍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观察组优10例、良8例、差0例,对照组优9例、良6例、差0例,2组优良率均为100%。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具有创伤少、切口小,组织炎症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瘢痕形成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在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国斌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在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在接受治疗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试验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治疗。结果试验组观察对象手术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有助于其手术指标的改善,以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

  • 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邹晶明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探讨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术的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GA 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每组30例。GA 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1、丙泊酚1.5~2.0 mg·kg-1、顺阿曲库铵0.05~0.10 mg·kg-1静脉推注至患者意识消失,下颌松弛行气管插管逐实施剖宫产术。EA 组常规消毒、穿刺置管,给试验量(2%利多卡因3 mL),待麻醉平面稳定术区痛觉消失开始手术。观察2组产妇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1、5 min 时SBP、DBP、HR、SpO2的变化。对2组产妇自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 Apger 评分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GA 组气管插管后1 min 收缩压高于麻醉前、HR 快于麻醉前;EA 组气管插管后1 min 血压较麻醉前降低、HR 减慢(均 P <0.05);2组在气管插管后5 min 血压及 HR 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2组产妇各时间段 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GA 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 EA 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 EA 组(均 P <0.05)。2组新生儿 Apger 1、5、10 min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全身麻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同样适用于剖宫产术,对产妇及胎儿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安全、可行。

  • 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作者:廖卫华;刘亚云;唐国英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及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49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对照组(43例)采用克氏针固定,参照 Lazzcano 疗效标准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3.88%,对照组优良率为76.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较克氏针固定治疗的效果更好。

  • 闭合复位 PFNA 内固定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斌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A1型17例,A2型26例,A3型9例)采取闭合复位 PFNA 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切口感染、螺旋刀片切割、患肢短缩、髋内翻畸形、颈干角丢失、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的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6.3±7.3)min,术中出血量为(162.9±18.4)mL。术后随访8~27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按 Harris 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23%。A3型患者手术时间长于 A2、A1型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 A2、A1型患者,Harris 评分低于 A2、A1型患者(均 P <0.01)。A2型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 A1型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 A1型患者(P <0.01)。A1、A2、A3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闭合复位 PFNA 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及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显著。

  • 腹股沟疝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褚晓东;柳淑枝

    目的:观察并对比腹股沟疝行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6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予以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自由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疗效

    作者:陈康祥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出现食管胃吻合瘘症状的患者采用瘘腔引流管方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例食管癌手术后出现食管胃吻合瘘症状的患者,根据引流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三管引流方案对胃食管的吻合口瘘症状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瘘腔引流方案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吻合口瘘痊愈所用的时间、口瘘痊愈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痊愈率、吻合口瘘痊愈所使用的时间及病死率分别为92.5%、(27.7±8.1)h 及7.5%,对照组吻合口瘘痊愈率、吻合口瘘痊愈所使用的时间及病死率分别为75.0%、(51.4±5.8)h 及12.5%,观察组吻合口瘘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吻合口痊愈所用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利用瘘腔引流管仪器对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救治,可取得较理想的救治结果。

  • 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观察

    作者:单建生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治疗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38例41足,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切开复位组)14例16足(SandersⅡ型2足、Ⅲ型14足)和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克氏针组)24例25足(SandersⅡ型9足、Ⅲ型16足)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方法疗效(包括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切口、植骨、后遗症)及骨折复位前后角度。结果38例41足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月,平均6.5月。切开复位组:跟骨 Bohelers 角从术前-5°至15°恢复至术后25°至36°;术前准备时间6~10 d,平均7.5 d,手术时间50~70 min,平均61 min;术后皮缘坏死3例,切口边缘部分张力水泡13例,所有切口经过换药后均愈合。12足跟骨骨折行植骨;3例患者去除内固定后残留轻微跟腓撞击外侧疼痛。克氏针组:跟骨 Bohelers 角从术前-3°至18°恢复至术后27°至35°。24例25足(Sand-ersⅡ9足、Ⅲ型16足),手术准备时间2~5 d,平均3.5 d,手术时间20~35 min,平均30 min;所有患者无皮肤坏死或者感染,均未植骨,1例残留疼痛。结论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

  • 汕尾市中学生浅部真菌病致病性真菌菌种分析

    作者:谢瑶新;吴伟芬;庄建波

    目的:探讨汕尾市中学生皮肤浅部真菌病病种分布及致病真菌菌种的构成。方法对1000例临床诊断为浅部真菌病的中学生皮损处取样,分别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对培养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菌种鉴定。结果1000份标本培养出真菌678份,678份阳性标本病种分布为股癣195例(28.71%),体癣143例(21.08%),手足癣253例(37.38%),甲真菌病78例(11.56%),头癣9例(1.27%);共分离培养出致病菌株12种,其中红色毛癣菌237株(34.96%),须癣毛癣菌169株(24.93%),絮状表皮癣菌2株(0.29%),犬小孢子菌9株(1.33%),铁锈色孢子菌23株(3.39%),白色念珠菌109株(16.08%),其他酵母样菌28株(4.13%),曲霉菌21株(3.10%),链格孢菌24株(3.54%),青霉菌19株(2.80%),混合感染29例(4.28%)。结论汕尾地区中学生浅部真菌感染以体股癣多,致病菌仍以皮肤癣菌为主,但其他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

  • 2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余智锋;刘亚云;唐国英

    目的:比较分析2种不同方法(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术后复查 X 线片,并采用骨折功能恢复评价标准对2组患者的疗效(骨折复位及骨折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骨折复位效果:观察组优2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11例,良10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为70.0%。观察组骨折复位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26,P <0.05)。骨折功能恢复:观察组优21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6.7%;对照组优10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观察组骨折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703,P <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能较好地复位骨折块,恢复和维持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腕关节的康复锻炼,尽早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外套保鲜袋的无菌弯盘在胃镜室的应用

    作者:王淑芳;黄缘

    目的:探讨外套一次性保鲜袋的无菌弯盘在胃镜室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位患者使用后的弯盘,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只弯盘。实验组患者使用外套保鲜袋的无菌弯盘,对照组患者直接使用经高温高压灭菌后的无菌弯盘,对每位患者使用后的弯盘进行生物监测,并计算科室支出情况。结果2组弯盘细菌检出数均≤5 CFU·cm-2,且未检出致病菌,符合消毒规范的基本要求。实验组弯盘细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使用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弯盘外面套一次性保鲜袋的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可靠,使用方便。

  •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甲状腺手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万根花;章晓玲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甲状腺手术创面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268例行甲状腺手术后的患者采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进行创面引流,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68例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引流液2~46(5.6±3.0)mL,引流管拔除时间1~4(1.8±0.3)d,住院时间2~8(4.7±0.5)d。268例患者均未出现引流管脱落和堵塞、引流管逆行感染等,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甲状腺手术后切口持续引流的效果好,便于护理,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护理

    作者:魏建梅;张华秀;曾春娥

    目的:探讨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实施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患者术前进行充分评估和护理,术中紧密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疼痛的变化,同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及随访。结果疗效:优53例(88.3%),良好5例(6%),差2例(3%),优良率为96.6%。面部感觉减退者35例,均在治疗后2周内有所好转。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8个月复发。结论重视术前护理,术中有效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健康指导对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并发症、缓解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 喷雾器在喉癌术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作者:熊华琴;余杰情

    目的:探讨喷雾器在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选择96例喉癌术后患者,按湿化气道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均行气道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喷雾器气管内喷药,对照组采用注射器气管内滴药,比较2组气道湿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适度率高于对照组(P <0.05),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亦小于对照组(P <0.05)。肺部感染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喉癌切除术后患者使用喷雾器间歇湿化,能有效湿化气道,有利于痰液的咳出,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

  • 健康教育在骨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琴

    骨科患者往往年龄跨度大、治疗方法差异大、疾病相关知识更为缺乏、住院和术后康复时间长、术后的康复训练难以坚持等实际困难,以及自理困难,使得健康教育在骨科患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1-2]。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在骨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

    作者:李娟;刘洋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均按照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治疗。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对患者进行评分;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治疗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4天、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干预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 肺栓塞患者30例预留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作者:廖金萍;万婷;谢湘梅;朱菱;郑盈;叶小群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预留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30例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预留静脉留置针处理,并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患者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达96.7%(29/30),仅1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后患者感染症状明显消失。无一例静脉置管处液体外渗、静脉炎、非计划拔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肺栓塞预留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所致的再次出血风险,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F8气囊双腔导尿管治疗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刺激性皮炎的护理

    作者:黄娇;罗艳萍

    目的:探讨 F8气囊双腔导尿管治疗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刺激性皮炎的护理。方法对行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出现输尿管乳头脱落、回缩,造口内陷等并发症致皮肤刺激性炎症的12例膀胱癌患者,应用 F8气囊双腔导尿管治疗,同时提供合理的护理并指导患者配合,观测其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1周后造口周围皮肤恢复良好,1个月后较好地适应 F8气囊双腔导尿管放置于输尿管皮肤造口的正常生活,刺激性皮炎预防有效率和治愈率均达到100%。结论对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F8气囊双腔导尿管可有效收集尿液,减少患者尿液对造口周围皮肤的刺激,促进造口周围皮肤的愈合;出院后通过加强管道的自我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詹琼琼;彭小丹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行外科手术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为观察组(205例)与对照组(195例)。对照组按常规外科护理方法(术前护理、皮肤准备、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等)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外科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入院初期、术前、术中以及术后4个环节)方案。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术后恢复、患者投诉)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96.6%,投诉率为0.97%;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83.1%,投诉率为12.30%,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提高外科手术后的护理效果。

  • 溃疡贴对颅脑外伤躁动患者Ⅱ-Ⅲ期压疮的防治

    作者:戴玉凤;刘冬莲;刘勇红

    目的:观察溃疡贴对颅脑外伤躁动患者Ⅱ—Ⅲ期压疮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58例颅脑外伤患者(GCS 8~13分),将其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未发生压疮者均为16例(分别归为 A观组和 A对组)、已发生Ⅱ—Ⅲ期压疮者分别为12、14例(分别归为 B观组和 B对组。A观组根据受压情况预防性使用溃疡贴,A对组予常规处理。B观组用生理盐水棉签将创面及创面周围彻底清洗,无菌干棉签将伤口及伤口周围拭干。若有水泡,在无菌操作下用5 mL 注射器将泡内液体抽净,将溃疡贴轻轻抚平、完全敷贴于压疮上,并由中心向周围抚平,稍用手轻轻捂住敷料贴加温10 s 左右,视伤口渗液多少决定换药时间。B对组常规用生理盐水清洗,红外线灯烤碘伏消毒,无菌纱布包扎,若纱布渗湿随时给予更换。结果 A观组预防效果优于 A对组(100%比75%,P <0.05),B观组治疗效果亦好于 B对组(100%比64%,P <0.05)。B观组Ⅱ、Ⅲ期压疮治愈时间均少于 B对组[(3.5±1.36)d 比(5.13±1.12)d、(8.91±2.84)d 比(11.91±2.12)d,均 P <0.05]。结论早期评估前给予溃疡贴可预防压疮并提高压疮的治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操作简便,减少了换药次数,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 单件式尿路造口袋用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外渗患者的效果

    作者:何叶;魏甜;范时兰;涂强;李小军

    目的:探讨单件式尿路造口袋应用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后引流液外渗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2例 PTCD 后出现引流液外渗患者,按引流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40)为传统引流法;研究组(n=42)采用单件式尿路造口袋与引流管配合使用。结果研究组引流管口周围皮炎发生率、管口敷料污染率、衣物污染率、每日换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单件式尿路造口袋用于 PTCD 后引流液外渗患者,可降低引流管口周围皮炎发生率、管口敷料污染率、衣物污染率及每日换药费用,同时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 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个体化应用

    作者:易淑蓉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封堵器的个体化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例 VSD 患者,根据临床造影检查和患者病情变化采用个体化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83例患者中封堵成功75例,手术成功率为90.4%。封堵器使用85个:对称型18个,占21.2%;偏心型10个,占12.0%;边3型12个,占14.5%;边4型32个,占33.7%;边5型11个,占13.3%。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9%,包括2例封堵器移位,8例残余分流,3例股动脉血肿和1例主动脉瓣返流。无一例死亡。结论VSD 采用封堵器个体化应用治疗,封堵效果良好,术后患者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

  •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卵巢肿块的对比

    作者:杨智利;陈莉;谌芳群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在卵巢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差别,探讨 CEUS 在卵巢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证实的52例卵巢肿块分为良性组(30例)和恶性组(22例),回顾分析2组常规超声与 CEUS 对肿块血流的显示情况及 CEUS 的灌注情况。结果CEUS 对卵巢肿块内血流的显示率高于常规超声[100.0%(52/52)比76.9%(40/52),(P <0.001)];常规超声诊断卵巢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 CEUS(P <0.05),ROC 曲线下面积亦低于 CEUS(Z =2.765,P <0.01)。结论CEUS 显示卵巢肿块内血流能力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能更准确显示病灶内部微血管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提示 CEUS 能显著提高卵巢肿块定性诊断的效能。

  •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学对比(附3例报告)

    作者:李晓芬;李博雅;徐荣春

    目的: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PL)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 PL 患者的静脉尿路造影(IVP)、CT 和 MRI 表现。结果3例患者的 IVP、CT 表现多为双肾盂、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膀胱形态异常,呈“倒葫芦状”改变,直肠、乙状结肠受压推移向外上移位。MRI 表现盆腔内见大量脂肪组织堆积,呈短 T1长 T2不均匀信号,膀胱受压变形。结论IVP、CT 和 MRI 基于各自优势可提示盆腔内脂肪成分的特征,综合这些表现能减少对 PL 的误诊。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PML/RARa 融合基因在儿童 APL 微小残留病中的应用

    作者:黄正刚;陈启文;吴星恒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定量检测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leukemia,APL)PML/RARa 融合基因,监测患儿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方法对初发、诱导缓解、巩固、维持治疗中的30例 APL 患儿进行常规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及利用 FISH 进行 PML/RARa 融合基因定量检测。结果30例初发骨髓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诊断为 APL 患儿,诱导化疗结束后骨髓细胞形态学均完全缓解,FCM 检测 MRD 阳性19例,阴性11例,但FISH 检测 PML/RARa 融合基因阳性27例,阴性3例。经巩固治疗后细胞形态学完全缓解,FCM 检测 MRD 阴性29例,1例持续阳性终复发;而 FISH 检测有7例 PML/RARa 融合基因检查仍呈阳性,其中3例在第一轮维持治疗后转阴,4例仍呈阳性,经 IA 方案化疗后,1例转阴,3例持续阳性者终复发。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 FISH 检测 PML/RARa 融合基因较 FCM 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可以定量检测MRD,为早期预测复发,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胎盘早剥的早期临床识别

    作者:赖幼琳;于威威;张雪芹;周莲;许培群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母婴结局及临床漏诊的原因,如何提高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并分析临床处理要点。方法2014年1—12月收治的14588例孕产妇中48例发生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33%),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35例同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包括:4例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8.33%)、9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18.75%)、20例合并胎膜早破(41.67%),13例没有任何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27.08%);临床表现为:不规则下腹痛29例(60.42%),子宫持续紧张有压痛15例(31.25%),胎心音异常14例(29.17%),子宫硬如板状5例(10.42%),血压高4例(8.33%),阴道超经量活动性出血3例(6.25%),血性羊水3例(6.25%),持续性下腹剧痛1例(2.08%),DIC/休克1例(2.08%)。11例除临产外无其他临床表现。B 超对Ⅱ度、Ⅲ度胎盘早剥的识别率明显高于Ⅰ度胎盘早剥(100%比60.61%,P <0.05)。阴道顺产14例,胎吸助产1例,剖宫产30例,晚期流产4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180 g(260~3820 g),小于胎龄儿4例,新生儿轻度窒息5例,重度窒息1例。结论识别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 B超、胎心监护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提高胎盘早剥早期临床识别及改善母婴预后的有效手段。

  • IVF-ET 周期中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血清雌二醇变化组的比较分析

    作者:何峻;陈朝军;刘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超排卵(COH)中的不同疾病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 IVF-ET 长方案的 PCO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COH 过程中血清 E2水平变化分为2组,E2上升组(69例):COH 过程中 E2水平持续上升;E2波动组(21例):COH 过程中血清 E2水平明显波动。比较2组间相关各项指标。结果 E2波动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多于 E2上升组;E2波动组hCG 日直径14 mm 以上卵泡数及获卵数均少于 E2上升组;E2上升组的 MⅡ卵子率、正常受精率均较 E2波动组高;E2波动组周期取消率高于 E2上升组,但2组间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部分PCOS 患者 Gn 用量调整需极度谨慎,应该密切监测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缓慢且温和减量,Gn 每日用量不能低于患者的阈值水平,否则容易因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或剧烈波动而取消周期或者造成不良妊娠结局。

  • 乐蓓尔分娩镇痛仪联合双侧阴部管神经阻滞麻醉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作者:吴梅秀;杨生兰

    目的:探讨乐蓓尔分娩镇痛仪联合双侧阴部管神经阻滞麻醉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足月、单胎并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分娩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镇痛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分娩时全程均有1名家属陪伴。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不采取其他镇痛干预;镇痛组产妇宫口≥3 cm 给予乐蓓尔镇痛仪镇痛,第二产程胎头露出阴道口约4 cm 时给予双侧阴部管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宫缩疼痛评分、第二产程会阴疼痛效果)、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剖宫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镇痛组阴道分娩率、第二产程会阴疼痛为0级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镇痛良好、基本满意得分和第二产程会阴疼痛为Ⅱ级、Ⅲ级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 P <0.05)。结论对初产妇分娩采用乐蓓尔镇痛仪联合双侧阴部管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减轻宫缩及第二产程会阴疼痛,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

  •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87例临床分析

    作者:艾丽珍;刘艳

    目的:对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患者的视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了解这类患者的调节及聚散功能分类情况,为进行视觉训练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87例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患者行双眼屈光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调节和聚散功能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调节幅度下降15例(17.24%),调节灵活度下降53例(60.92%),调节疲劳11例(12.64%),集合不足42例(48.28%),集合过度15例(17.24%),散开过度13例(14.94%),单纯性外隐斜4例(4.60%),单纯性内隐斜3例(3.45%),融像性聚散功能减低2例(2.30%)。结论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患者中调节灵活度下降及集合不足者所占比例较多,调节功能和聚散功能检查应并重,在明确诊断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前应综合分析双眼视功能各个参数而不是分析某单一参数。

  •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汪丽平;刘存山;骆献阳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CLN)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或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预防性双侧 CLN 清扫术的 PTC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预防性双侧 CLN 清扫术52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预防性双侧 CLN 清扫术34例。86例患者中<45岁、男性,肿瘤直径≤0.5 cm、>0.5~<1.0 cm,侵及甲状腺被膜、突出腺体 CLN 转移阳性率与≥45岁、女性,肿瘤直径≥1.0 cm,未侵及甲状腺被膜、未突出腺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86例患者<45岁、男性、肿瘤直径≥1.0 cm 与 CLN 转移均呈正相关(r=0.605、0.374、0.600,均 P <0.05),双侧转移、多灶、侵及甲状腺被膜、突出腺体与 CLN 转移均无相关性(r=0.005、0.006、0.068、0.108,均 P >0.05)。结论对 PTC 患者首次手术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应行预防性 CLN 清扫术,<45岁、男性、肿瘤直径≥1.0 cm 易出现 CLN 转移。

  • 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俊丽;黄卫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均逐年升高。他汀类药物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药物之一,其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复发的风险,同时他汀类药物从一级预防或者二级预防都证实低密度脂蛋白(LDL)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临床护士培训前后对失禁性皮炎的认知调查

    作者:李乐;汤利萍;王霞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培训前后对失禁性皮炎的认知差异,了解培训效果,为失禁性皮炎培训管理提供经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失禁性皮炎认知问卷对96名参加失禁性皮炎知识培训的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失禁性皮炎概述、皮肤保湿屏障、影响因素、皮肤清洁、皮肤保护剂5个维度,共17个条目,并设置两个开放性题目,即与压疮鉴别点、失禁性皮炎护理流程。比较培训前后护士对失禁性皮炎的认知差异。结果96名护士培训后失禁性皮炎认知问卷自评分得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 <0.05)。培训后各维度总答对率均较培训前显著升高(92.7%比59.6%,P <0.05),压疮鉴别点与护理流程答对率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95.1%比33.5%,P <0.05;89.6%比1.0%,P <0.05)。结论护士对失禁性皮炎认知偏低,在不同维度上存在认知差异。应加大教育和培训,同时有所侧重,加强对失禁性皮炎分级、皮肤保护剂使用、与压疮鉴别点的培训,提高护士认知。医院应积极探索适合的失禁性皮炎护理流程,以流程指导护理,促进临床护士正确护理失禁性皮炎。

  • 更正声明

    作者:《实用临床医学》杂志社

    关键词:
实用临床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