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중국의과대학학보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4646
  • 国内刊号: 21-122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75
  • 曾用名: 良师益友;医学研究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赵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单侧肺误吸胃蛋白酶呼吸力学及双侧肺病理学的改变

    作者:李存友;姚鹏;龙波;陈卫民

    目的:观察误吸胃蛋白酶后呼吸力学及双侧肺组织学的改变.方法:日本纯种大耳白兔8只,单侧肺注入胃蛋白酶1.5 ml/kg.分别在基础状态、误吸后1 h、2 h,从呼吸力学测定仪上直接读出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肺胸顺应性(CLT,并采动脉血1 ml后立即测定血气.误吸2 h光镜下观察双侧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在胃蛋白酶注入后各时间点均显著增高(P<0.05),胸肺顺应性(CLT)显著下降(P<0.05),且2 h时点的变化明显大于1 h.误吸侧肺肺泡间隔增宽,壁增厚,腔内充满红细胞和大量的嗜酸粒细胞.右侧肺细支气管腔内偶见红血球和中性粒细胞,同时有肺泡破坏.左肺中也可见肺泡间隔增宽和明显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结论:单侧肺误吸胃蛋白酶在明显引起误吸侧呼吸力学的改变的同时,双侧肺均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提示单侧肺误吸胃蛋白酶引起继发性肺损伤.

  • 小儿烧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作者:刘晓虹;姜凝;谭策;于振邦;姜英令

    对87例小儿烧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来诊休克发生率高,烧伤并发症发生多集中于休克期不平稳的婴幼儿.小儿烧伤强调及早补液,有效复苏是整个治疗的前提,早期肠道营养、营养支持、创面处理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保障.

    关键词: 小儿烧伤 救治
  • 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在宫颈细胞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作者:何苗;蒋本铁;李建华;付志民;范玉;周宝森

    目的:探讨径向基(RBF)人工神经网络在宫颈细胞图像识别中的应用.方法:提取宫颈细胞和细胞核的15个形态学特征参数及12个色度学特征参数,对700个宫颈细胞按正常、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进行分类识别.利用软件STATISTICA 7.0建立网络模型并训练,用VC ++.NET语言调用网络.结果:RBF网络对训练集的拟合度为97.3%,对测试集的分类准确率为95.4%.在测试集中,正常细胞的识别率为96%,LSIL细胞识别率为94%,HSIL细胞识别率为100%,癌细胞识别率为88%.RBF网络输入参数的敏感度排序与细胞病理学特征基本一致.结论:RBF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很好的对宫颈细胞特别是HSIL细胞进行分类识别.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颖;张岱;李魁君;王炳元

    回顾性分析1984年11月至2003年12月我科确诊的5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3例为黏膜病变,表现为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1例病变累及肌层,出现肠梗阻;1例为全层型,既有消化吸收不良,又有腹水等症状.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需有病理证实,一般对类固醇治疗有效.

  • 良性贫血病人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研究

    作者:王欢;张嵘;刘卓刚;杨威;廖爱军;李迎春;杨璐

    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良性贫血病人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并选择20例健康对照.贫血病人血浆中VEGF浓度平均值为(341.56±102.29)pg/ml,对照者为(187.32±62.78)pg/ml,两组之间存在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Hb≥60g/L组和Hb<60g/L组血浆VEGF浓度分别为(297.17±108.72)pg/ml和(366.48±98.63)pg/ml,二者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本身能够增加血浆中VEGF浓度,贫血程度越重,VEGF浓度越高.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门冬氨酸钾镁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糠醛的含量

    作者:周晖;王东凯;邢俊家

    目的:检测门冬氨酸钾镁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糠醛的含量,并对其色谱条件进行筛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采用C18不锈钢柱(4.6 mm×200mm),柱温45℃,检测波长为284 n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25:75).结果:5-羟甲糠醛的线性范围为1~25μg/ml,平均回收率为97.8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2%.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系统适用性、稳定性、线性均好.

  • 先天性镜像性右位心伴室间隔缺损1例报告

    作者:王忠武;谷天祥;章志伟;修宗谊

    报道1例先天性镜像性右位心伴室间隔缺损.对其临床体征,彩色超声多普勒进行了分析.

  • 抑癌基因PTEN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万涛;田大力;高英;智连艺

    目的:探讨PTEN表达与小细胞肺癌发生、增殖和转移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良性病例、42例小细胞肺癌和2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跟踪随访术后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结果:良性病例的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P<0.05);不同T分期的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显著(P<0.05),不同N分期的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不显著(P>0.05).PTEN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的术后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EN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小细胞肺癌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影响病人预后.

  • 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功能调查及临床评价

    作者:张树成;王维林;白玉作;王伟

    对58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6个月以上儿童进行随访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对所有患儿的手术年龄、随访时间和切除肠段长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探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中远期排便功能.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功能多数良好,排便功能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手术年龄越小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越快;痉挛段长度越长,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

  • 18~74岁女性对乳房自检知识与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孙田杰;王耀;杨煜;叶茂;柏兴华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8~74岁928名住院病人的女性陪护者进行乳房自检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掌握和实施状况调查.女性对乳房自检知识的了解率为55.5%,方法掌握率仅为9.9%,在年龄上、职业及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8.6%的女性实施乳房自检,而仅有10.6%坚持每月实施.应广泛普及女性乳房自检知识,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建军;许晓军;杨军;付勤

    目的:评价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P-2)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由健康青年男性髂骨抽取骨髓培养MSC,BMP-2基因转染后,用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转基因MSC的BMP-2基因表达,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转染后细胞成骨活性,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转染后细胞稳定表达BMP-2基因,核心结合因子a1、骨钙素、骨桥素、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外有胶原分泌和钙盐沉积.结论:Ad-BMP-2基因转染可以提高MSC的体外成骨能力.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临床调查

    作者:欧阳金鸣;褚云卓;丁丽萍;邓宇欣

    目的:了解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系统及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用K-B法及VITEK2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细菌的耐药性.结果:3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普遍增高的趋势,对其中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显著(P<0.05),且ICU病房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区(P<0.01).结论:及时准确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能尽早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 survivin mRNA和caspase-3 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杨;温放;于月新;李彬;朱晓彤

    目的:通过研究caspase-3和存活蛋白survivin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了解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aspase-3 mRNA和survivin mRNA在60例上皮性卵巢癌,10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1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aspase-3 mRNA在卵巢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中表达较少,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比较,其差异显著(P<0.01,P<0.05).Ⅲ~Ⅳ期表达低于Ⅰ~Ⅱ期,差异显著(P<0.05).survivin mRNA在卵巢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中有过度表达,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比较,差异显著(P<0.01).Ⅲ~Ⅳ期表达高于Ⅰ~Ⅱ期,差异显著(P<0.05).caspase-3 mRNA和survivin 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aspase-3的表达下调和survivin的过度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caspase-3的活性阻断细胞凋亡过程从而导致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 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作者:王远鹤;齐国先

    对1997年11月至2004年12月2 596例在我院所行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57例冠状动脉先天异常,占2.2%.其中36例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占63.2%,并以右冠状动脉的先天性异常为多见.检出冠状动脉瘘21例,检出率为0.81%,并以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为多见,占81%.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或缺如,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各种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重要手段.

  • 肾实质放射状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作者:宋永胜;杜强;费翔;韩斌;毕海波

    目的:探讨复杂肾结石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复杂肾结石采用放射状肾实质切开取石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无结石残留,患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肾积水加重或肾萎缩.结论:肾实质放射状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具有出血少、结石残留率低、肾功能损害小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关键词: 肾结石 手术 治疗
  • 家族性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3例报告

    作者:李宇;何志义;李培麒;崔丽颖;何艳秋

    回顾分析3例家族性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经验,探讨家族性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的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家族性发病、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受损、磁共振成像(MRI)上表现为"铁环"征是该病的重要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部位深在,并未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者,亦可在临床及MRI随访下内科保守治疗.

    关键词: 颅内 海绵状血管瘤
  • 基于划分强度一致测度的多模医学图像配准

    作者:郑军;何叶松;谢国明;严敏

    以划分强度一致(PIU)测度,运用刚体变换的方法,结合Powell优化算法实现了MR/CT多模医学图像的配准.本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快速稳定地实现头部MR/CT医学图像的配准.

  •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屠冠军;常楚;吕刚;金明熙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临床症状、体征,CT及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80%有咳嗽时腰腿痛加重,86%出现短暂腰痛加重后有明显腿痛,直腿抬高试验<40°角占77%;其CT髓核突出率常超过50%;MRI可见椎体后方低信号条状影中断.结论: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特点、CT及MRI的表现,术前可对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诊断.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及随访研究

    作者:韩基华;宋军;侯爱洁;李占全

    对46例无保护左主干狭窄≥50%以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探讨介入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46例患者中42例行支架置入术(其中药物支架11例),1例行切割球囊治疗,3例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半年内4例发生术后再狭窄,其中2例为药物支架病例,2例为普通支架.术后随访(23.9±2.7)月,1例6个月时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10个月时死于左心功能衰竭.

  • 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单立平;宋永胜;赵世春;张朝旭

    目的: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830例病人分为2组,393例行SPP,437例行TURP.术前行相关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进行1、6、12个月追踪随访.结果:87.83%BPH术前并发膀胱功能改变,术后尿失禁均发生于失代偿的病人.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失禁,膀胱功能障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前评估病人的膀胱和括约肌功能,合理把握手术时机,争取在膀胱代偿期解决梗阻,可以减少术后尿失禁的发病率.

  • 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的比较

    作者:冯娅妮;吕黄伟;王秋实;王俊科

    目的:对比芬太尼和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不同.方法:6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或甲状腺大部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每分钟A组瑞芬太尼0.1μg/kg,B组瑞芬太尼0.3μg/kg,C组芬太尼0.03μg/kg,持续静脉输注并吸入异氟醚和O2:N2O(2:1).结果:B组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P<0.01),A,B组术后睁眼和拔管时间明显少于C组(P<0.01).A,B组术后需要镇痛的人数明显多于C组(P<0.01).结论:高剂量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低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丽芝;王恩华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HNL的临床资料,观察描述其病理特征;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型.结果:HNL多见于年轻女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高热,外周血WBC降低.活检标本常呈破碎状,淋巴结皮质、副皮质区可见片状或融合的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内可见嗜碱性核碎片和嗜酸性颗粒碎屑,伴有T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B细胞少量散在分布.结论:淋巴结肿大、高热,淋巴结内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散在或片状凝固性坏死及大量组织细胞增生为HNL的临床病理特征.

  • 健康人颈动脉超声结构和功能随增龄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汝新;白小涓;杨军;任卫东

    目的:研究健康人颈动脉结构、血流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204例健康人按年龄分为4组:1组52例,30~44岁;2组51例,45~59岁;3组50例,60~74岁;4组51例,≥75岁.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年龄是影响健康人颈动脉结构、各血流参数的独立因素.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结论:颈动脉超声多参数评估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血管增龄.

  • 室颤过程中行波的漂移和旋波的形成

    作者:张贺;孙英贤;马淑梅;谢萍;杨哲辉;杨川

    目的:探讨心室颤动(VF)的旋波机制,研究室颤过程中是否遵循混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程序化起搏刺激犬的在体心肌并诱发室颤,用64导心外膜标测系统记录室颤时的心肌电生理学参数,作Poincar'e图并标测心肌兴奋传导的波动图.结果:在心室颤动发生前及过程中,激动周期(CL)出现了交替节律、倍周期分叉及准周期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标测系统记录到行波的漂移、旋波的形成及破碎.结论:快速刺激诱发的室颤存在时空的不稳定性.室颤是螺旋波的形成及破碎使系统进入混沌导致.

  • β-肾上腺素能药物对人离体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的影响和机制

    作者:吕黄伟;陈晓光;王俊科

    目的:用人离体嗜中性白细胞研究新型β1-受体阻滞药(艾司洛尔和兰地洛尔)和β2-受体激动药(舒喘宁)对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3种肾上腺素能药物对3种刺激剂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量.抗原抗体法检测丝氨酸或苏氨酸磷酸化.结果:艾司洛尔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兰地洛尔增加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舒喘宁呈浓度依赖性抑制fMLP和佛波豆蔻醚乙酸盐(PMA)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艾司洛尔抑制AA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与其抑制嗜中性白细胞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磷酸化是一致的.结论:β-受体药对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的影响与β-受体和被阻滞的强度无关.

  • 复方中药对酒精性肝病大鼠核因子κB的影响

    作者:张健;王炳元;鞠晓华;傅宝玉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酒精性肝病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中药组.酒精组及中药组分别用酒精和中药灌胃,在4、8、12周末分别处死3组大鼠,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随着酒精性肝病的发展,酒精组大鼠肝细胞坏死增多,炎细胞浸润成团,细胞胞浆NF-κB的着色逐渐增强.而复方中药组病理改变和NF-κB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NF-κB表达的强弱反映了酒精性肝损害的程度.复方中药能防止酒精性肝损害,有效地抑制NF-κB的表达.

  • 重组人胰岛素基因在大鼠肝癌细胞中的调节表达

    作者:王玉霞;袁凤山;吴志香;杨立新;杜宁;王大会

    目的:探讨转染含有葡萄糖反应元件(GLRE)的重组人胰岛素基因大鼠肝癌细胞中不同葡萄糖浓度下胰岛素的分泌情况.方法:利用含有重组质粒[PLXSN-(GLRE)3-BP-1MpINS]的逆转录病毒转染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调整葡萄糖浓度,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值.结果:转染后38 h,葡萄糖浓度为0,5,15,25 mmol/L,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5.03±0.72),(9.57±0.49),(32.60±1.96),(43.90±2.30)IU/L,各组间差别显著(P<0.05);转染后1个月,在上述葡萄糖浓度下,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3.57±0.21),(5.30±0.20),(16.27±0.87),(23.23±1.12)IU/L,各组间差别显著(P<0.05).结论:构建的重组人胰岛素基因具有随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能力.

  • 氢醌凝胶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作者:金睿;张玉霞

    采用自制的稳定型氢醌凝胶剂,以氢醌凝胶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作为生化观察指标,观察到氢醌凝胶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呈线性,氢醌凝胶剂稳定,对黄褐斑有显著治疗作用.

  • 人巨细胞病毒UL137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

    作者:黄郁晶;阮强;卢颖;齐莹;何蓉;马艳萍;吉耀华;孙峥嵘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7基因在先天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方法:选择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为阳性的临床分离株进行涵盖UL137全序列的UL136,UL138基因全序列PCR扩增,对扩增阳性的标本进行全序列的测序,核实测序结果,拼接出UL137基因编码序列,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经分析获得22株HCMV临床分离株UL137 ORF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变异分布于整个编码区,但主要集中在5'端220~290bp处,均为核苷酸碱基替换,无插入及移码突变.在UL137预测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中,新增2个半胱氨酸位点,导致17株临床分离株在71~76位氨基酸出现了N相连豆蔻酰化位点(MYR)的新增,及第90~92位氨基酸硫化cAMP位点的相应缺失.结论:HCMV UL137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高度保守,但存在一定的多态性.

  • 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病理及心功能变化观察

    作者:卢晓梅;王巍;杜莉莉;金玉楠;张立敏;于艳秋

    目的:观察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病理与心功能变化.方法:缝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观察超声心动图变化及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小鼠结扎后,左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增大;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降低.病理切片提示心肌缺血后早期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及心肌细胞膜不完整表现,晚期可见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坏死.结论:冠状动脉结扎法可成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

  • 应用差异显示法对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

    作者:李明江;田大力;富伟能

    目的:筛选与人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揭示肺癌的转移机制.方法:采用激光俘获显微切割(LCM)及mRNA差异显示技术(DD)对手术切除的小细胞肺癌、癌转移淋巴结进行筛选并克隆与转移相关的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后在基因库(GenBank)中进行BLAST检索分析其同源性.结果: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癌转移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共获得差异片段(EST,表达序列标签)24个,选择差异明显的3个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3片段均位于肿瘤高度相关的3q、7q和10q,均为未知序列,未发现同源基因,可能为新的基因片段.用RT-PCR对位于抑癌基因PTEN上游的L1片段进行验证的结果证实了该片段在小细胞肺癌的高表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癌转移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所测序的3个基因片段均为未知基因序列,这些片段可能为小细胞肺癌的转移相关候选基因,其序列和功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用DDRT-PCR技术有望找到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不同脑区神经元变性的动态观察

    作者:辛颖;GEORGE A. WERTHER;VINCENZO C.RUSSO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HI)后不同脑区神经元变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Fluoro-Jade B(FJB)染色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变性神经元荧光染色强度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新生大鼠各脑区内均未见FJB阳性细胞,GFAP呈弱表达.HI后1 d即可见FJB阳性细胞,3 d阳性细胞增多,5 d达高峰,以纹状体受累重,皮质次之,海马各区易损顺序为CA1、CA4、CA2、CA3、齿状回.GFAP表达的强度与FJB阳性细胞数密切相关.结论:新生大鼠HI后脑易损部位为纹状体、皮质、海马,FJB染色是一种标记变性神经元的有效方法,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是应答神经元损伤的结果.

  • 青黛散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作者:邹莉波;刘悦;吴琦;先宇飞;周宏宇;杜立阳

    目的:探讨青黛散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对其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作用进行评价.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青黛散有效改善了溃疡性结肠炎.结论:青黛散可有效对抗实验性结肠性溃疡炎.

  •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丽红;郭瑶;姚常柏;崔健君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大鼠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含量的影响.方法:妊娠大鼠随机分对照组(A):自妊娠14 d开始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至孕20d;PIH 1组、2组(B1,B2):自妊娠14 d开始皮下注射左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为12.5、6.25 mg/(100g·d),至孕20 d;手术组(C):妊14 d行右TCST,余同B1;假手术组(D):妊14 d行右颈交感神经干分离,但不离断,余同B1.孕21 d经腹主动脉取血.结果:血压除妊13,14 d,尿蛋白除妊13 d外,B1、B2组的血压和尿蛋白值明显高于A组(P<0.01);B1组明显高于B2组(P<0.01);血浆中NE和E含量B1、B2组明显高于A组(P<0.01,P<0.05);B1组明显高于C组(P<0.01,P<0.05);NE含量B1组明显高于B2组(P<0.05);DA无明显变化.结论:TCST可防治大鼠PIH的发生,可能与其维持体内儿茶酚胺的稳定有关.

  • 5-氟尿嘧啶诱发人支气管上皮损伤前后P糖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周莹;贾心善;廖爱军

    目的:研究离体人支气管上皮经5-氟尿嘧啶(5-FU)损伤前后P糖蛋白(P-gp)的表达.方法:5-FU造成离体人支气管环严重损伤,分别取正常组及5-FU作用后的支气管上皮,应用流式细胞仪和蛋白印迹法检测P-gp的表达;RT-PCR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5-FU作用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P-gp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较正常组增高,在蛋白及mRNA水平,5-FU作用后支气管上皮P-gp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结论:5-FU作用后,表达P-gp的支气管干细胞占残留活细胞的比例增多,由它们完成损伤的修复.

  • 内毒素休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赵悦;王雪莲;刘沛

    目的:观察内毒素休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方法:大鼠经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或5 mg/kg,监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在动物死亡时或注药6 h后取胸主动脉制备HE染色切片和电镜切片,镜下观察.结果:各组标本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光镜下未见明显病变,电镜下LPS组出现囊泡减少,密斑、密体减少,10 mg/kg LPS组部分细胞出现早期凋亡的表现.结论:内毒素休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囊泡与密斑、密体的减少可能导致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收缩功能下降.

  • 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的分化及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作者:闫荣;罗小光;曹云鹏;张朝东

    目的:体外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以及对PC12细胞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促进非神经元细胞形成神经突触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12细胞与新生大鼠皮层组织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孵育,分为共育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和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共育组培养4 d,大部分PC12细胞已具备神经元形态,PC12有突细胞/总细胞数目比率、突起长度和突触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SE、突触素和GAP-43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的PC12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有助于促进非神经元细胞形成神经突触.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体内5-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钱瑾;吴慧哲;詹丽芬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5-氟尿嘧啶(5-Fu)的血药浓度.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酸:水(3:0.1:96.9,V/V/V),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5~50mg/L(r=0.9995,n=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一性好,可用于5-Fu的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 人巨细胞病毒UL135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

    作者:孙峥嵘;阮强;何蓉;马艳萍;齐莹;吉耀华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5基因编码序列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探讨HCMV基因多态性与其感染引起不同临床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9株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为阳性的临床低传代分离株的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HCMV UL135全序列PCR扩增,并对PCR扩增阳性的25例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29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有25株PCR扩增阳性.25株分离株UL135开放读码框架(ORF)长度均与Toledo株相同,其核苷酸的变异率为0.1%~2.6%.与Toledo株相比,部分分离株具有氨基酸翻译后修饰位点的新增或缺失.25株临床分离株UL135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了第28位、313~317位、161~163位、171位氨基酸均有蛋白质结构二级的改变.结论:25株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135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态性,未发现UL135基因的变化与HCMV先天感染导致的不同疾病存在着相关联系.

  • 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早期血管舒缩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郝文君;白小涓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兔AS模型.生化法检测金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主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及血清丙二醛(MDA)、脂质和主动脉壁一氧化氮(NO)水平,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及主动脉壁NOS活力、NO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其中NOS活力及NO含量于16周达峰值,24周呈现下降趋势;模型组全血SOD活力及MDA含量于实验8周出现显著变化,随着TC、LDL-C水平的升高,SOD活力进行性下降,而MDA含量持续升高,各阶段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氧化应激导致内皮功能紊乱、NO失活,可能是AS早期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 猫恒前磨牙牙周膜微血管构筑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琳;韩丹

    目的:研究猫恒前磨牙牙周膜(PDL)微血管床的解剖形态.方法:对猫上颌恒前磨牙进行墨汁灌注,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光镜下观察PDL微血管形态,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颈部PDL微血管与牙龈具有丰富的吻合支,PDL内微动脉血管分支成毛细血管下行,可见"发卡式"结构的毛细血管.中段,纵行微静脉下行过程中彼此相互吻合,未见微动脉血管.根尖牙周膜可见"栅栏状"结构的微静脉网.结论:猫恒前磨牙血流来源于牙龈动脉和牙槽骨动脉.静脉引流方向主要是经中段的微静脉汇入牙槽骨静脉."发卡式"结构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颈部PDL的物质交换,抵御外界侵袭,促进组织修复.微静脉网使PDL可以抵抗强大的垂直向力.

  • 牙周基础治疗对龈下菌斑中螺旋体及牙周状态影响的研究

    作者:田亚光;邹博;潘亚萍

    目的:动态观测牙周基础治疗对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百分组成及牙周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6例牙周病患者78个牙位的龈下菌斑用刚果红染色,计数螺旋体的百分比,记录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和牙齿动度,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后1周,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百分比显著下降且牙周临床指数明显改善;刮治后2周,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百分比继续下降,但不具有显著性;刮治后3周,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百分比出现回升趋势.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是慢性牙周病有效治疗手段;牙周维护治疗对防止牙周再感染和牙周病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bax蛋白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王洁;钟鸣;刘敬东;张允凯;李锦程

    目的:检测基因bax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成釉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成釉细胞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免疫组化方法对75例成釉细胞瘤进行bax蛋白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和牙源性角化囊肿作对照.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0例成釉细胞瘤、12例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bax mRNA.结果:bax蛋白阳性率正常口腔黏膜为77.8%(7/9),牙源性角化囊肿为65.7%(23/35),成釉细胞瘤为74.7%(56/75)(P<0.01).成釉细胞瘤复发组、原发组、恶变分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凋亡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面部软组织侧貌美观程度与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的关系初探

    作者:侯志明;代昕;伊哲;肖文权

    目的:筛选与侧貌美观相关的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方法:选择采用一般矫治治疗结束后患者117名,利用其头颅侧位X线片制作成剪影图,由16名正畸医师和63名非专业人员对其侧貌进行审美评价,从中选择评分前20名和后20名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测量10项硬组织指标,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美貌有显著相关性的硬组织指标.结果:10项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中仅PU1-A距与患者的侧貌美观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558),U1-AP距的值越大,面部可能表现得越丑陋,U1-AP距的值越小,面部可能表现得越美观.结论:采用一般矫治治疗错(牙合)畸形时,应重视上颌切牙相对于面部突度的控制.

  • 不同缺血预处理对在体兔颌下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永峰;于华;卢利;孙长伏;王玉新

    目的:研究不同缺血预处理方法对在体兔颌下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血管夹夹闭兔颌下腺动、静脉1 h后恢复血运建立颌下腺I/R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施加缺血预处理(IP)因素,夹闭颌下腺动、静脉5 min和10 min,相对应放开血管夹恢复血运10 min和15min,制作两种IP模型IP1和IP2,然后再进行I/R损伤实验.检测I/R组、IP1组、IP2组颌下腺组织缺血再灌注1,2,3,5 h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组织标本HE染色.结果:I/R后SOD活力升高,MDA含量上升.IP2组SOD活力显著高于I/R组,但低于IP1组.IP2组MDA含量显著低于I/R组,但高于IP1组.HE染色结果IP1组颌下腺损伤程度低于IP2组,IP2组伤程度低于I/R组.结论:IP可以减轻I/R对颌下腺的损伤,IP1较IP2减轻I/R对颌下腺的损伤的作用明显.

  • 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多媒体制作方法研究

    作者:李桂英;王凯;韩杰;刘晶

    本文对制作的3万余张多媒体幻灯及课件进行总结,探讨多媒体制作佳方法,以期提高医学影像专业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医学影像 多媒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