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중국의과대학학보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4646
  • 国内刊号: 21-122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75
  • 曾用名: 良师益友;医学研究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赵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TOPⅡ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分析

    作者:张颖;郭杨;阎雪晶;郭阿垚;魏敏杰;金锋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及与化疗前后TOPⅡ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73例)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TOPⅡ的表达,了解其与化疗方案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TOPⅡ的表达与疗效相关(P=0.015),TOPⅡ阳性表达患者对蒽环类药物敏感(P=0.005),多西他赛类药物疗效与TOPⅡ表达无相关性(P=0.495).化疗前后TOPⅡ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阳转阴者中获得pCR为35.3%,阴转阳或无变化者获得pCR为9.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TOPⅡ阳性表达者对蒽环类化疗方案敏感,TOPⅡ可能成为预测疗效的指标,化疗后TOPⅡ表达由阳转阴者获得较好的病理缓解,TOPⅡ可能成为指导术后化疗方案选择的指标之一.

  • 超声对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团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颖;姜克新;王嘉俊;蔡爱露;郭亚军;孙微

    目的 探讨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团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孕中期(20~28周)发现的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团的超声胎儿资料,分析其超声特点并在孕晚期及胎儿出生后进行超声随访,对1例引产胎儿(合并有法洛四联症)进行尸检.结果 58例胎儿中30例孕晚期(35~38周)心室内的强回声光团回声减低或消失,5例胎儿出生后其心室内强回声光团仍然存在,为回声增强的腱索,1例引产胎儿(合并有法洛四联症)尸检结果除法洛四联症外未见其他异常.结论 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团多为一过性超声表现,预后良好.

  • 妊娠肥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陈震宇;杜鹃

    目的 探讨妊娠肥胖、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孕前BMI≥28 kg/m,孕期体质量增加<20 kg的GDM孕妇(孕前肥胖GDM组,A组);28例孕前BMI 18.5~23.9 kg/m2,孕期体质量增加<20 kg的GDM孕妇(孕前非肥胖GDM组,B组);23例孕前BMI≥28 kg/m2,孕期体质量增加<20kg,无任何妊娠并发症的孕妇(单纯肥胖孕妇组,C组);23例孕前BMI 18.5~23.9 kg/m2,孕期体质量增加<20 kg的正常健康孕妇(正常对照组,D组)血清RBP-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水平;同时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糖、脂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A组孕妇FINS、HOMA-IR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B组孕妇FINS、HOMA-IR高于C组及D组(P<0.05),C组孕妇血清FINS、HOMA-IR高于D组(P<0.01);(2)A组孕妇血清RBP-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孕妇(P<0.05),C组孕妇血清RBP-4水平高于B组及D组(P<0.05);(3)血清RBP-4与舒张压、孕前BMI、FINS、HOMA-IR、TNF-α正相关,与APN负相关(r值分别为0.274,0.667,0.500,0.435,0.528,-0.386,P均<0.05);(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TNF-α是血清RBP-4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GDM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孕前肥胖的孕妇无论是否合并有GDM,其血清RBP-4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RBP-4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脂肪细胞因子之间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参与肥胖或GDM的发生.

  • 认知疗法改善妊娠期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谨;李秋玲;张志涛;刘彩霞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对妊娠期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因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住院保胎治疗的孕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具有抑郁症状孕产妇33例,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认知疗法干预,每周2~3次,每次30~50 min,2周后再次用SCL-90进行评估.把国内常模作为评价标准,将干预前后的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干预前SCL-90的抑郁症状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而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有妊娠期抑郁症状的孕妇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抑郁症状,从而降低妊娠期抑郁症的发生,使孕妇顺利渡过孕产期.

  • Graves眼病相关因素的关联分析

    作者:刘尚辉;王露;郑德禄

    目的 进行Graves眼病相关因素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形成关联规则.方法 甲状腺疾病相关资料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室,收集该院2000~2009年的甲状腺疾病住院病例数据.内容包括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15项临床指标.首先将各项指标数据离散化为计数资料,将源数据库映射为挖掘数据库;然后设置小支持度为0.1,小置信度为0.8,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后由临床免疫科专家解释及检验所产生的规则.结果 共形成241个强关联规则,这些强关联规则中蕴含着Graves眼病发病与甲状腺功能系列及血常规指标、性别、年龄等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挖掘目前医院中大量医疗病例,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新信息、新知识,为医院大量病案信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采用PFN/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杨军;高杨杨;顾海伦;李建军

    目的 探讨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5年1月以来我科收治的股骨粗隆下骨折病例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6~86岁(平均45岁),Seinsheiner分型Ⅱ型4例(Ⅱ型A l例,Ⅱ型B 2例,Ⅱ型C 1例),Ⅲ型16例(Ⅲ型A 10例,Ⅲ型B 6例),Ⅳ型10例,V型6例.采用麻醉及C臂的帮助下牵引床闭合复位满意后,行PFN/PFNA内固定治疗.其中闭合复位32例,4例行有限切开复位.结果 34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3~3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3.5~7.5个月).根据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25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88.2%.结论 PFN/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闭合复位,切开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术后能辅以髋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减少骨折的并发症,同时又较易掌握,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较好的内固定选择.

  •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胃肠道间质瘤中MMP-2,MMP-9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

    作者:赵滢;张天彪;王强

    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GIST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方法 收集124例GIST标本,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MMP-9表达.结果 在124例GIST中,MMP-2阳性表达81例(65.3%);MMP-9阳性表达74例(59.7%);其表达与GIST侵袭转移、NIH分级、黏膜受侵有相关性,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716,P<0.05).结论 MMP-2,MMP-9在GIST组织中高表达,这为揭示GIST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多排CT评价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崔志新;李佩玲;王胜林;仇恒志;万立野;李巍

    目的 利用多排CT对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狭窄程度及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于心脏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查的患者,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不同将其分成正常组、A组(正常及狭窄<25%)、B组(25%~49%)、C组(50%~74%)、D组(≥75%)共5组,准确测量每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左心室射血分数(EF)分别为正常组(60.90±5.79)%、A组(60.27±5.53)%、B组(59.17±6.11)%、C组(61.25±6.02)%、D组(51.14±7.27)%,统计分析显示A、B、C各组与正常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正常组组间ESV、SV、E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CT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及左心功能,且左前降支狭窄对左心功能有一定影响.

  • 中美两国6种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跨文化研究

    作者:汤艳清;欧凤荣;吴枫;孔令韬

    目的 对中美两国健康成年人对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和中性6种情绪面部表情的识别率进行跨文化研究.方法 对82名中国健康志愿者和61名美国健康志愿者进行情绪面孔识别测试.结果 中国人对厌恶、恐惧和愉快表情的识别率明显低于美国人,美国人对于男性愤怒和女性悲伤面孔的识别率显著高于中国人.结论 了解情绪面孔识别的文化差异和相容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揭示人类共同的情绪产生的物质基础,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背景下人类的行为.

  •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在肺癌组织学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赵希彤;么金龙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并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来探索肺癌的组织学特征.方法 对32名肺癌患者施行DWI检查,计算出ADC值.采用图像处理软件WinRoof得出肿瘤细胞密度及肿瘤细胞数,通过数据分析ADC与肺癌病理型、肿瘤细胞密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ADC值分别为(1.325±0.200)×10-3mm2/sec和(1.102±0.231)×10-3mm2/sec.腺癌ADC值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密度分别为(0.354±0.066)和(0.609±0.113),腺癌肿瘤细胞密度明显低于鳞状细胞癌(P<0.000 1).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细胞数分别为(795.0±254.1)和(989.3±337.5),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数似乎高于腺癌,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之间有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r=0.568),但未发现与肿瘤细胞数有相关.肺癌有无坏死,其ADC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是评价肺癌组织类型的有效方法,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代表肿瘤细胞密度.

  • PCNA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梁超;关俊宏

    目的 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CM)的发生、发展与内皮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以35例CCM石蜡标本为研究对象,以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正常脑血管和脑内动静脉畸形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CCM组内皮细胞增殖指数(12.01±1.01)显著低于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组(2931±2.55)(t=6.24,P<0.01),与正常脑血管组(10.85±1.7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05),与脑内动静脉畸形(cAVM)组(16.38±2.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P>0.05).结论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与内皮细胞的增殖无关,并非内皮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真性肿瘤,应归类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 医院工作人员对活体器官捐献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宝林;尚宾;刘世庆;陈洋;陈爱山;孙威;殷红专;苏琪

    目的 调查医院工作人员对活体器官捐献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工作部门和职业种类对医院工作人员分层,随机选取600人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于当地社区随机抽取15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方式对医院工作人员及对照组进行调查.应用Student'st检验和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工作人员比当地居民更愿意进行活体器官捐献(75.0%vs 55.6%,P=0.000).医院工作人员对活体器官捐献的态度与以下3类因素相关:(1)心理社会因素;(2)家庭因素;(3)与其他形式的捐献器官或接受捐献器官相关的因素.结论 与居民相比,医院工作人员更愿意进行活体器官捐献.家庭因素、利他主义行为和互助合作精神与此种态度密切相关.

  •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组织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金镇;孙磊;滕卫平;张亚南;艾婉婷;王娉婷

    目的 探讨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法分别检测GDM胎盘组织中SHBG mRNA、SHBG蛋白及SHBG浓度.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比较:SHBG mRNA(1.839±0.827 vs 2.485±1.950)、SHBG蛋白(1.852±0.645 vs 2.522±0.842)及SHBG浓度(2.071±0.417 vs 2.495±0.529)都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DM时胎盘滋养细胞存在着SHBG,但其合成和分泌减少,在GDM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作者:刘嘉晖;何志义;欧阳嶷

    目的 进一步了解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影像学特点,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15例PNSH患者观察其临床经过,来院24 h内行头CT检查,入院后分别行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较轻,Hunt-Hess分级为1~2级,CT显示出血位于脑干周围脑池内.而CTA或DSA检查未见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结论 PNSH为一种临床症状较轻,出血局限在脑干周围脑池内,预后良好的特殊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

  • 抵抗素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金红;王丹波

    目的 检测抵抗素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抵抗素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和比较其表达是否有差异.结果 抵抗素蛋白在异位内膜的表达率及强度均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的表达率及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定位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细胞质.结论 抵抗素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应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颈交界区肿瘤

    作者:吴鹏飞;王运杰;景治涛;凌光烈

    目的 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27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其中经枕髁后入路5例,经部分枕髁入路8例,经颈静脉结节入路2例,经C1、C2关节面侧方联合经部分枕髁入路12例.采用Karnofskv行为表现量表(KPS)评价临床效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和三维CT血管造影.3例患者为防止术中头部过度后仰导致呼吸心跳停止,术前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结果 27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24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结果满意.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枕关节不稳定症状,术后随访未发现有肿瘤复发.术后患者的KPS评分均提高.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组颅神经损伤、皮下积液、脑脊液漏以及脑干或脊髓血管痉挛.结论 远外侧入路是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手术治疗的理想入路.术前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对远外侧入路有所帮助,远外侧入路应根据肿瘤病理性质、位置、延伸范围和相关血管受累程度决定骨质切除的多少,显露范围应个体化.

  • 腹腔镜下处理残留卵巢的不同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侯锐;赵福杰;林蓓;姜罗;冯岚;马丹

    目的 评价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中处理残留卵巢的不同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双侧卵巢良性囊肿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90例,根据处理残留卵巢的不同方法分单极电凝组(A组)、双极电凝组(B组)和缝合组(C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以及窦卵泡计数(AFC)的变化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3组术后均出现血清E2和AFC降低,FSH和FSH/LH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术后分别有8例和1例患者发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采用单极电凝处理残留卵巢会造成卵巢功能降低,采用双极电凝法会减少对卵巢的损坏,而采用缝合法是保护卵巢功能的佳方式.

  • 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张宁宁;杨清

    目的 通过观察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分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手段,并为进一步解释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7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内生型32例,外生型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6例患者行超声监测下宫腔镜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电切除术,2例患者行腹腔镜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楔形切除术.收集病理蜡块,进行常规病理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并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3.46+5.29)岁,平均停经时间(52.02±9.64)d,临床首发症状以阴道流血为主.超声诊断6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准确率为87.2%.MRI可以区分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不同临床分型.病理学检查见瘢痕处子宫平滑肌组织不完整,失去连续性,平滑肌细胞间连接不紧密,肌层组织中有缝隙存在,绒毛存在于缝隙中,出现这种缝隙的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内生型.结论 内生型与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不同,子宫剖宫产瘢痕处肌层内有缝隙存在可能是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的主要原因.MRI检查可以明确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分型,确定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分型对临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 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李良满;李静波;朱悦

    目的 探讨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多步沉淀和薄层层析方法进行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的提纯并进行活性鉴定;参照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CH50法测定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应用实时PCR技术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采用运动诱发电检测评定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结果 在伤后12 h、1 d、3 d、7 d、14 d各个时间点,实验组CH50比值和ICAM-1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伤后7 d和14 d,实验组脊髓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能够显著减轻脊髓损伤后的免疫炎性反应,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 血红素氧合酶在脑膜炎中的差异性表达及SnPP的保护作用

    作者:任昊;翟效月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合酶(HO)在脑膜炎大脑中的改变及其与游离铁增加的内在关联,探讨锡原卟啉对脑源性游离铁增加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新生Wistar大鼠制作脑膜炎动物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和2在大脑中的表达及其产物胆红素的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对血红素氧合酶1和2进行定量分析.锡原卟啉皮下注射后利用Ferene-S方法检测脑内游离铁含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O-1蛋白水平在感染组中显著上升,且与脑游离铁有共存关系,HO-2表达水平低且保持恒定.锡原卟啉抑制HO-1产物胆红素的产生和游离铁增加.结论 大鼠脑膜炎病变过程中脑游离铁的增加是脑源性的,由HO-1分解血红素产生.锡原卟啉能够显著抑制血红素氧合酶活性,从而抑制脑膜炎病变过程中游离铁的产生.

  • 透明质酸钠对大鼠成肌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张玉强;李游;王岩峰;王伟;吕刚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 运用差速贴壁法和(或)酶消化法分离纯化的大鼠成肌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的细胞分为:(1)实验组:采用含0.1%的透明质酸钠和500ng/mL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培养基进行培养;(2)对照组:以含500ng/mL rhBMP-2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诱导过程中成肌细胞形态变化.第3周时对其进行成骨指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Ⅰ型胶原免疫组化,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的钙结节染色).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成肌细胞在诱导过程中形态学改变相似.实验组和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均呈阳性,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均可见大量钙结节.结论 透明质酸钠不抑制成肌细胞体外成骨分化,与成肌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人手皮肤环层小体分布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王鲁建;刘冰阳;柏树令

    目的 研究S-100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在人手指皮肤环层小体上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100蛋白和MBP在人手指皮肤环层小体上的表达.结果 真皮乳头嵴存在于表皮嵴下,与指纹并行排列.环层小体广泛分布在真皮网织层和皮下组织层.皮神经和感觉小体分布在血管和汗腺附近.结论 S-100蛋白和MBP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标记施万细胞具有特异性.掌指关节区、鱼际区的环层小体平均数量偏高.

  • 交感能受体阻断剂和去肾神经对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闵睿;王宗谦;陈望;赵欣欣;李艳浓;丁红

    目的 探讨交感能受体阻断剂与去肾神经对慢性进行性肾小球硬化(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为(200±10)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行假手术(麻醉后行肾周包膜剥除术),术后2周开始灌服饮用水;阳性对照组行5/6肾切除术,术后2周灌服饮用水;交感阻断剂组行5/6肾切除术,术后2周灌服交感能受体阻断剂(阿尔玛尔20 mg·kg-1·d-1);去肾神经组行5/6肾切除术后2周行残肾去肾神经术(2周后开始灌服饮用水).干预时间为8周.所有大鼠术后第2、4、6、8、10周用鼠尾测压仪测量大鼠血压并将大鼠置于代谢笼,留取24 h尿液,之后以考马斯亮蓝法行尿蛋白定量检测;术后10周即实验结束时采血测定血红蛋白及生化指标;同时留取肾脏标本行肾脏病理、免疫印迹测定Ⅲ型胶原(Col-Ⅲ)、Ⅳ型胶原(Col-Ⅳ)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l-Ⅲ、Col-Ⅳ及AT1-R的mRNA的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血压[(173.49±16.48)mmHg vs(118.67±13.34)mmHg)]和尿蛋白定量[(35.35±4.58)mg/24 h vs(6.19±2.70)mg/24 h)]均明显升高(P<0.05),肾脏病理改变明显加重(P<0.05),Col-Ⅲ、Col-Ⅳ和AT1-R及其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交感阻断剂组和去肾神经组大鼠的血压改善[(107.99±12.35)mmHg,(115.67±15.53)mmHg vs(173.49±16.48)mmHg)],尿蛋白定量减少[(14.23±0.69)mg/24 h,(16.49±3.77)mg/24 h vs(35.35±4.58)mg/24 h)](P<0.05),病理改变减轻,Col-Ⅲ、Col-Ⅳ、AT1-R及其mRNA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尤以AT1-R的蛋白定量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两个干预组不论是血压、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水平、生化指标、病理改变还是Col-Ⅲ、Col-Ⅳ、AT1-R水平以及其mRNA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交感能受体阻断剂和去肾神经均能够明显减轻和延缓5/6肾切除大鼠的肾小球纤维化、硬化,起到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 鹿胎胶囊与软胶囊缓解小鼠炎性疼痛与痛经性疼痛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魏力;刘聃

    目的 观察鹿胎胶囊与鹿胎软胶囊缓解小鼠腹腔炎性疼痛及痛经性疼痛的作用,为临床应用不同鹿胎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拟临床给药途径与方法,对雌性小鼠分别口服给予高、低剂量的鹿胎软胶囊制剂和鹿胎胶囊制剂,30 d后观察两种制剂对醋酸诱导腹腔炎性疼痛及缩宫素诱发的痛经性疼痛、子宫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差异.结果 与疼痛模型组比较,鹿胎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醋酸诱导的炎性疼痛小鼠模型及缩宫素诱发的痛经小鼠模型平均扭体次数,同种药物的高低剂量组之间的镇痛效果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鹿胎胶囊和鹿胎软胶囊可有效缓解不同类型病理性疼痛反应,且不影响投药小鼠子宫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 聚焦超声辐照兔左侧足三里穴后双耳痛耐受阈的变化研究

    作者:赵骏;林强;刘琳;向理科;邹建中;白晋

    目的 通过观察聚焦超声辐照兔左侧足三里穴后双耳痛耐受阈变化,探讨聚焦超声辐照足三里穴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3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为A、B 2组.A组左侧足三里穴以2W聚焦超声辐照5 min,B组同部位以无超声输出的假照5min.辐照前测双耳外侧近耳缘静脉处固定点痛耐受阈.辐照后1至16 min16个时间点,奇数时间点测右耳痛耐受阈,偶数时间点测左耳痛耐受阈,测量处同辐照前.于双侧足三里穴区取皮肤、肌肉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 A组辐照后,1 min至11min 6个时间点右耳痛耐受阈有显著提高(P<0.05),13 min、15 min痛耐受阈无明显变化(P>0.05),2 min至12 min 6个时间点左耳痛耐受阈有显著提高(P<0.05),14 min、16 min痛耐受阈无显著变化(P>0.05);辐照后1 min、3 min、5 min、7 min A组右耳痛耐受阈较B组有显著提高(P<0.05),4 min、6 min、8 min A组左耳痛耐受阈较B组有显著提高(P<0.05);B组辐照后双耳痛耐受阈无显著变化(P>0.05).A组辐照后有精神不振现象,B组无此现象.辐照处及假照处穴区皮肤、肌肉组织较正常组织无明显变化.结论 聚焦超声辐照兔左侧足三里穴可提高双耳痛耐受阈并维持一段时间,提示应用聚焦超声辐照穴位有镇痛效果且安全.

  • 半枝莲总黄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PLTP、IL-6、CRP表达的影响

    作者:祝娉婷;卜平;孙云;郑新梅;张振刚;张旭东;孙党红

    目的 探讨半枝莲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S病变形成早期血脂水平与血清磷脂转运蛋白(PLTP)、Il-6、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银杏叶胶囊组、半枝莲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取正常C57BL/6小鼠为对照组,各6只.除模型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羧甲基纤维素钠外,其他各组分别给予阳性对照药与受试药8周.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血脂、PLTP、IL-6及CRP的表达水平.取主动脉制作切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 半枝莲总黄酮中、高剂量组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剂量组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半枝莲总黄酮各组PLTP、IL-6、CPR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LTP与IL-6水平呈正相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IL-6与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半枝莲总黄酮可通过降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PLTP、IL-6、CPR水平而发挥抗AS的作用.

  • 碳纤维增强碳与碳化硅双基体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口腔种植体材料的细胞毒性

    作者:方铁钧;周群;狄丽莎;谭兆军;邓景屹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评价碳纤维增强碳与碳化硅双基体陶瓷基复合材料(C/C-SiC)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实验材料不同浓度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相对增殖度;采用急性溶血试验检测材料对血细胞的溶血作用,计算溶血率;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阴性对照组、100%C/C-SiC组、纯钛组、阳性对照组的细胞散点图,计算正常细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坏死细胞的比例.结果 C/C-SiC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为1级,溶血率为0.156%,无明显溶血反应,与阴性对照组和纯钛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SiC组4个象限细胞比例与纯钛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的早期凋亡、正常细胞比例与其他任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SiC复合材料有生物安全性基础,无细胞毒性,无溶血反应.

  • 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黏附抑制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陈旭;徐冬雪;程睿波

    目的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白屈菜红碱(CHE)对变形链球茵(S.mutans)作用后的形态学影响,进一步揭示其抑制细菌黏附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变形链球菌ATCC25175作为实验菌株.将1.0 cm×1.0 cm ×0.02 cm的盖玻片放入15 mL试管中灭菌备用.将CHE溶液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及基础对照组3组溶液及菌液分别加入灭菌后的试管中,在37℃厌氧环境(80%N2,20%CO2)下培养24 h,细菌在盖玻片上形成一层生物膜,取出盖玻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97.5μ/mL的CHE溶液可明显抑制S.mutans对玻璃表面的黏附作用及细菌之间的相互黏附作用,表现为细菌胞体间黏附明显稀疏,黏附层薄,部分区域无黏附.高倍镜下细菌胞体多呈胶囊状,细菌分裂横壁不明显,两端不对称且形态不规则,分裂后的细菌链局部出现断裂现象.结论 CHE溶液对S.mutans的黏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龋病防治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