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중국의과대학학보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4646
  • 国内刊号: 21-122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75
  • 曾用名: 良师益友;医学研究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赵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兔颌下腺同种异体移植术后组织学观察

    作者:王军;王玉新;卢利;孙长伏;邵冬梅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颌下腺移植后早期是否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及其特点。方法:选用4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应用显微外科微血管吻合技术进行颌下腺异体移植。术后对受体兔双侧颌下腺区进行放射性计算机断层扫描动态检测;通过光镜和电镜对移植后的颌下腺及假手术组进行动态观察,研究其组织学变化的特点。结果:同种异体颌下腺移植后,通过同位素扫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在未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移植腺体术后5 d内存活并保持正常的分泌功能;术后7 d左右,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排斥反应。结论:未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吻合血管的颌下腺同种异体移植存在急性排斥反应。

  • Bcl-2、Bax蛋白表达与外阴营养不良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欧阳玲;马晓欣;张淑兰

    目的:探讨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中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和12例外阴营养不良恶变的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细胞凋亡、Bcl-2 (B cell lymphoma/leukemia-2, Bcl-2)和Bax (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的表达情况。另取石蜡包埋的正常外阴皮肤10例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外阴皮肤、外阴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恶变中存在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凋亡指数及Bcl-2 和Bax 的表达在营养不良组明显高于营养不良恶变组(P<0.01),在正常外阴皮肤及外阴营养不良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区域与表达Bcl-2和Bax蛋白的细胞分布区域一致,Bcl-2与Bax表达呈正相关(r=0.7706,P<0.05),但在恶变的部位三者间无相关性。结论: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和恶变与细胞凋亡有关,Bcl-2和Bax起一定作用。

  • 李斯特菌病临床分析

    作者:高双燕;万建华;张静萍;李丽云

    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 LD)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所致的人和动物共患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日益引起医学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作者就我院收治的1例败血症、脑膜脑炎型LD以及国内的10例LD,结合有关文献对LD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及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我院病例 患者女性,43岁,以高热、寒战20 d,神志不清2 d为主诉,于1998年6月18日入院。既往皮肌炎7年,经常反复发作,一直口服强的松治疗,平均每天30~50 mg。入院前20 d突然寒战、咳痰,在我院皮肤科住院。住院期间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厌食,未吐。查体:血压:90/75 mmHg,脉搏:100次/min,体温:39.6℃,呼吸:20次/min,呈深昏迷状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颈强(+),四肢腱反射弱,克氏征(+),巴氏征(+),布氏征(+),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能触及,双下肢皮肤可见散在淤斑样皮疹。实验室检查:腰穿脑脊液外观淡黄色,脑脊液检测结果:蛋白1 500 mg/L、氯化物5 300 mg/L、糖300 mg/L、细胞数280×106/L(N 0.85、L 0.15)。疑结核性脑膜炎给予抗结核治疗无效,后经二次血培养、一次脑脊液培养均为LM生长(采用ApI coryne system进行细菌学生化鉴定),确诊为LD(败血症、脑膜脑炎型)。 根据药敏结果给予优立新(氨苄西林/舒巴坦2.25 q 8 h静点,同时伍用力确兴(乙基紫苏霉素)0.2日一次静点。3 d后,患者体温平稳,血压波动在110~130/80~90 mmHg,意识状态有所好转,肢体略有示意,但仍失语。治疗7 d后,脑脊液化验结果二次均正常,脑脊液培养、血培养均阴性。15 d后,患者再次出现高热,左侧肢体活动不灵,颈强(+),克氏征(+),头MRI提示脑内多发脓肿形成,分布在额、枕、颞叶。患者经20 d抢救无效死亡。

  • 术中针吸细胞学检查胰腺肿块96例结果分析

    作者:吴晓芝;富艳冰;张振华;吴广平;黄秀霞

    临床上胰腺肿物较常见,剖腹探查时鉴别其良恶性至关重要。我们总结术中胰腺针吸细胞学检查96例,与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以探讨其对胰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57例,女41例。年龄18~75岁。其中伴黄疸者27例。全部病例均行B超检查,胰穿标本作涂片检查,部分做病理切片检查。1.2 方法全部标本由医师在手术直视下施行细针穿刺术获得。使用20 ml针筒和11号针头作不同方向扇形抽吸3~5次,将吸取标本注在玻片上,涂片2~3张,待自然干后行Wigbt-Giemas染色,作细胞学检查。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中维生素A和T细胞亚群分析

    作者:赵玉霞;李艳杰;阎雪;康健;于润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 PHD)是由慢性肺结构和(或)肺功能改变引起的右心增大,主要病因是吸烟和呼吸道感染[1]。维生素A(vitamin A ,VA)为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所必需,VA缺乏可使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从多方面对免疫系统有影响。PHD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着VA的缺乏及T细胞亚群的改变,尚未见报道。我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健康人和肺心病患者血中VA进行检测,同时检测T细胞亚群,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实验对象分为2组:PHD组35例,男21例,平均年龄(69.1±1.54)岁;女14例,平均年龄(65.7±2.19)岁,所有患者为在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住院诊断为PHD的患者,肝功能正常,入院当日抽血5 ml,3 ml肝素抗凝血用于测定T细胞亚群,2 ml血避光保存析出血清-20℃保存。健康对照组35人,按性别、年龄、吸烟情况与肺心病组配对的健康体检者。

  • 寻常型银屑病粘附分子与炎性细胞浸润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士发;王良明;梁再赋;许静;岳辉;林俊萍;顾绍裘;陈洪铎

    目的:探讨银屑病炎性细胞浸润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euk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1,LFA-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9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7例真皮内浸润炎性细胞表达LFA-1。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内炎性细胞的ICAM-1表达强度分别与真皮内炎性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S分别等于0.724和0.744,P均小于0.05),血管内皮上ICAM-1的表达强度与真皮内炎性细胞数不相关(r'S=0.375,P>0.05),炎性细胞上LFA-1表达强度与炎性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S=0.713,P<0.05)。结论:ICAM-1与LFA-1相互作用,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炎性细胞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p16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少一;高芸;王成林;赵崇智

    目的:研究p16蛋白与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星形细胞瘤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在39例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缺失率为71.8%,并且缺失率随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术后各观察期内复发病例中的p16蛋白缺失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病例(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的缺失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它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 转化生长因子α对相关抗原CA125在卵巢癌临床应用的支持作用

    作者:夏志军;张淑兰;周卓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α,TGFα)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对相关抗原CA125在临床应用中的支持作用。方法:正常对照、卵巢良性肿瘤、卵巢癌患者各 30例,利用放免及酶联免疫法测定术前、术后血清 TGFα与CA125水平,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卵巢癌组TGFα、CA125均增高与正常对照及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别显著(P<0.05)。其中2例术前、术后 TGFα均较高,患者短期内死亡;卵巢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TGFα与CA125差别不显著(P>0.05)。卵巢良性肿瘤组中2例CA125阳性。结论:TGFα增高与卵巢癌相关,TGFα术前、术后均增高显著者预后较差。联合检测TGFα、CA125可提高对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准确程度。

  • 宫腔镜诊断某些与妊娠有关的子宫异常出血

    作者:杨清;赵岩;王彩霞;吴桂清;王永来

    随着宫腔镜在临床的应用,子宫异常出血,经宫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和治疗。作者对60例流产后、产后及停经后子宫异常出血而接受宫腔镜检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宫腔镜诊断,处置结果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以探讨宫腔镜检查对与妊娠有关的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院内窥镜中心于1998年1月~1999年10月间,60例因流产后、产后及停经后子宫异常出血行宫腔镜检查者,其中门诊病人48例,住院病人12例,年龄19~43岁。镜检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大量活动出血、急性生殖道炎症及严重心功能不全者为镜检禁忌症。依据发生出血的状况将病人分为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组(40例,66.7%);停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组(14例,23.3%);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组(6例,10%)。

  • 血、尿、腹水Ⅲ型前胶原肽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旭;刘东屏;傅宝玉

    目的:探讨血,尿,腹水Ⅲ型前胶原肽(PⅢP)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血、尿、腹水中PⅢP含量变化,同时进行血清PⅢP含量与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含量、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测定。正常对照组中血41例,尿40例,均选自我院健康献血员;腹水31例选自我院肾内科肾源性腹水患者。结果:肝硬化患者血、尿、腹水中PⅢ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腹水中PⅢP含量明显高于血清及尿中PⅢP含量,P<0.001;以130 μg/L为临界值,计算其95%可信区间内其PⅢP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腹水>血>尿;血清PⅢP含量与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无论血、尿、腹水中PⅢP检测均可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ⅢP含量测定对诊断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价值,其血清含量变化在反映肝硬化、肝细胞坏死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颌面部上皮源性肿瘤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定量分析

    作者:刘维贤;高原侠;林晓萍;管宇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与上皮源性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方法对80例鳞癌、乳头状瘤及正常上皮组织进行肥大细胞的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织、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肥大细胞分布、平均分布密度、面积及周长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恶性肿瘤中肥大细胞在功能活动范围及活性方面,均大于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

  • 低温保存液pH对大鼠供肝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吴刚;刘永锋;李桂臣;赵宁;何三光

    目的:探讨器官低温保存的适pH环境,改善保存器官的质量。方法:鼠肝分别被保存在pH6.8,7.4,8.0,8.6四种改良Euro-Collins保存液中,10 h后行鼠肝移植。测定肝组织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磷酸腺苷总量(total adenine nucleotides, TAN)、能荷(energy charges, EC)水平和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保存10 h后,pH 8.0组肝组织中的ATP、TAN和EC水平明显高于pH 8.6和6.8组(P<0.01)。高于pH 7.4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1)。肝组织中ATP、TAN、EC再灌注1 h后的恢复pH 8.0组亦比其它组明显(P<0.01或P<0.05)。肝脏超微结构损害pH 8.0组亦较轻。表现为肝细胞水肿轻,线粒体肿胀及内质网扩张程度轻。结论: pH 8.0的改良Euro-Collins器官保存液能改善保存大鼠肝脏的质量,提高其存活能力。pH 8.0可能为低温保存器官的适pH环境。

  • 化疗对红细胞血型抗原的影响

    作者:张炯;郝一文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出现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的情况,除了肿瘤本身的因素外,化疗是否对血型抗原有某些影响作用,我们对此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院1995~1999年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38例。其中男80例,女58例,年龄23~60岁。7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20~55岁。1.2 试剂标准抗体血清抗-A及抗-B(效价>128)、抗-D(效价64)、抗-H(效价32)、抗-M及抗-N(效价64)均为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 背向散射积分超声组织定征对梗塞心肌的定量评价

    作者:关欣;喻晓娜;孙长福;任卫东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积分检测技术定量评价梗塞心肌组织特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77例急性期、陈旧期心肌梗塞患者的梗塞心肌及20例对照者的正常心肌背向散射积分标化值(IBS%),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幅度(CVIB)及其标化值(CVIB%),标化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延迟时间(DTCV%)以及收缩期室壁增厚率(ΔT%),并比较不同梗塞时间IBS参数的变化。结果:梗塞心肌的 CVIB及 CVIB%明显低于正常心肌,IBS%及DTCV%则明显增高。梗塞时间延长,IBS%亦随之增高(陈旧期组73.87±13.46,急性期组59.50±9.35)。CVIB及CVIB%均与ΔT%呈高度相关(r=0.746,0.756,P<0.01),IBS%及DTCV%与ΔT%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46,0.756,P<0.01)。结论:背向散射积分检测技术能够定量检测梗塞心肌的组织特征,有助于评价心肌的收缩能力及心肌纤维化程度。

  • 小儿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2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锡斌;孔淑卿;李冠群;赵淑琴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ubacute necrotic lymphnolditis, SNL)作为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于1972年首先由日本学者报告[1]。近年来国内外有一些病例报告,但小儿病例较少[2]。现将我院儿科近4年来收治的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6~13岁,13岁者6例,占50%;四季皆可发病,以夏季为多,占50%;城镇儿童11例,占92%。1.2 临床表现 (1)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热型为不规则热或稽留热,热程为25~65 d,平均37.3 d,4例发热时伴寒战。(2)淋巴结肿大:12例均有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明显且有触痛,质稍硬,无粘连,表面光滑,活动度差,局部皮肤无改变,5例在发热同时就有颈淋巴结肿大,另7例(58%)在发热9~20天 d入院查体时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多为2 cm×3 cm,大为4 cm×5 cm大小。淋巴结肿大随热退而逐渐恢复正常,长持续时间为83 d。(3)伴随症状:12例均为急性起病,4例伴有轻微“上感”症状,3例伴轻度腹痛,11例伴有皮疹,其中8例于发热18 d后出现皮疹,持续1周左右,多为全身充血性丘疹或玫瑰红色斑丘疹,不痒,其中1例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12例均有轻度贫血,6例有轻度肝和(或)脾肿大,一般状况均较好。

    关键词: 小儿 淋巴结炎
  • 头孢克洛的体外与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作者:刘勇;吕华;刘君

    目的:研究头孢克洛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并与对照药头孢氨苄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和影印法测定头孢克洛与头孢氨苄的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并比较其杀菌与抑菌作用;同时测定头孢克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小白鼠的体内保护作用,并与头孢氨苄做对照观察。结果:头孢克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等有明显抗菌作用,强于对照药头孢氨苄,但对绿脓杆菌抗菌作用较差;头孢克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小白鼠的ED50分别为(5.22±1.09) mg/kg和(12.57±2.87) mg/kg。结论:头孢克洛对临床常见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 对感染细菌的小白鼠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头孢克洛 抗菌作用
  • 急性病毒性脑炎的PCR检测

    作者:张朝东;商秀丽;张劲松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 encephalitis , HSE)是我国散发性脑炎中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脑炎[1],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HSE的早期快速诊断受到高度重视。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检测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 , CSF)及血清中疱疹病毒DNA,以探讨其对急性HSE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1.1 标本来源:收集我科1996~1998年拟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5~43岁。患者急性起病,发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头痛、发热、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躁动、偏瘫失语等临床表现。31例全部进行过CSF常规检查,其中15例CSF中白细胞数增多,5×106/L以下者4例,多为360×106/L,多数为单核细胞,蛋白在0.6~2.36 g/L,10例糖、氯化物无改变。26例进行脑电图检查,19例有弥漫性高中幅慢波,多位于一侧大脑半球,主要在额颞区。29例接受头CT检查,17例有改变,8例表现双侧额颞部低密度影,6例为一侧额颞部改变,3例为一侧额部改变,低密度区之边缘模糊。对照组血清和CSF来自正常人。

  • 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一氧化氮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凌志;黄立霞;李振华;于润江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时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一氧化氮水平与病变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应用生化方法检测11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18例结节病患者及7例健康非吸烟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结果:IPF组和结节病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 NO水平分别为(12.67±2.43)μmol/L和(14.84±2.9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9±3.52)μmol/L(P<0.05),分别与BALF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6806,P<0.05和r=0.8976,P<0.01)。两组患者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呈正相关(r=0.7013,P<0.05和r=0.7596,P<0.01)。结节病组BALF中NO水平14例与T4/ T8呈正相关(r=0.6931,P<0.01),10例与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呈正相关(r=0.7347,P<0.05)。结论:NO在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发生中起重要作用,BALF中NO的水平可反映疾病的活动性。

  • 骨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作者:赵宇;原银栋;王铁民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在骨肿瘤中的表达,探讨flt-1和KDR与骨肿瘤的生长、恶性程度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90例骨肿瘤中flt-1和KDR的表达。结果: 20例骨软骨瘤flt-1和KDR染色均为阴性。在骨巨细胞瘤及骨肉瘤中flt-1和KDR均有表达。flt-1和KDR不仅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在部分肿瘤细胞也呈阳性反应。骨肉瘤中flt-1和KDR的表达明显高于骨巨细胞瘤(P<0.05)。在骨巨细胞瘤中,随着分化程度的下降,受体的表达有逐渐递增的趋势。Ⅱ、Ⅲ级与Ⅰ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Ⅱ级与Ⅲ级之间无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flt-1和KDR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结论: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及间质中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的发生相互依赖。flt-1和KDR的表达与骨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恶性程度越高,表达越增强。flt-1和KDR在骨肿瘤中的表达可能作为判断骨肿瘤恶性度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 1例新生儿脑脊液和血液中同时检出都柏林沙门氏菌报告

    作者:吕华;孙继梅

    我们于1998年10月29日从1例新生儿脑脊液和血液中同时检出都柏林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个月,因发烧、精神不振、抽搐来我院儿科就诊。家属主诉:患儿入院半月前腹泻,稀水样便每日10余次,口服抗生素 4 d;持续10 d间歇性发烧,体温38℃左右,伴精神不振;静脉点滴磷霉素钠3 d,腹泻好转,热不退。入院3 d前高烧 39.3℃,抽搐 1次,持续约 10 min,脑电图有轻微改变。查体:体温 37.2℃、脉搏:15次/min、呼吸:17次 /min、神清、面色灰白。前囟处 2.0 cm×2.0 cm膨窿,张力较强,有波动感。白细胞计数 28.6×109/L:中性粒细胞 0.70;淋巴细胞 0.30。诊断为败血症及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当日午后4时腰穿抽脑脊液及血液细菌培养。

  •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

    作者:林俊萍;张士发;王良明;梁再赋;岳辉;顾绍裘;陈洪铎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6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进行研究。结果:26例患者皮损真皮内均见到CD45RA、CD45RO及CD43阳性浸润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8±1.8)%、(86.6±12.5)%及(93.4±14.5)%。22/26的患者角质形成细胞表达CD43(+~)。结论: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内浸润细胞以记忆T细胞亚群为主,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浸润细胞可通过表达CD43分子,分别与真皮内炎性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上的ICAM-1结合,从而促进炎性细胞向表皮内浸润。

  • 宫腔镜对置环后异常子宫出血诊治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岩;杨清;卢杰平;王永来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是妇女置环后常见的并发症。找出置环后AUB发生的原因对于指导临床诊治方案的确立及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作者对行宫腔镜检查的94例置环后AU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宫腔镜对置环后AUB诊治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院门诊内窥镜中心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接受宫腔镜检查的置环后AUB患者94例,年龄20~68岁。镜检前常规验血常规和肝功,急性生殖道炎症及严重心功不全者为镜检禁忌症。分为置环月经不规则组65例;外院取环失败组18例;绝经后出血置环组11例。1.2 研究方法使用日本产Pentax诊断用软性宫腔镜(FHY—15RP),膨宫液为10%葡萄糖液,膨宫压力控制在10~16 kPa,使用宫颈扩张器,扩至5~6号。

  • 链霉素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钙敏感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作者:崔桂英;汤浩;李煜兴;吴玉环;张合;章小芳

    目的:研究链霉素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底侧膜K+电流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离子机制。方法:全细胞膜片钳制技术。结果:记录到Ca2+敏感的外向K+电流[Ik(Ca)];分别观察了0.1,1,10,100,1 000 μmol/L链霉素对Ca2+敏感的外向K+电流的影响。在指令电位+80 mV时,链霉素的抑制率分别为0,(6.72±4.42)%,(15.54±5.43)%,(18.02±5.32)%,(30.86±11.21)%。结论:链霉素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Ca2+敏感的外向K+电流,这可能是其急性耳毒性机制之一。

  • 丁酸钠诱导的人大肠癌细胞成熟分化中的表型变化

    作者:李丰;吴一迪;王芸庆;宋今丹

    目的:探讨食物纤维成分之一丁酸钠对人大肠癌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流式细胞仪、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经丁酸钠诱导后低分化人大肠癌细胞系Clone-A细胞生长及形态学变化。结果:经丁酸钠诱导后,Clone-A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减少,细胞增殖指数下降,诱导后Clone-A细胞变长,出现胞浆突起,由圆形、不规则形变为扁平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同时,丁酸钠作用2 d后,细胞表面伸出丝状伪足,4 d后明显变长。胞浆内质网、高尔基体数量及密度增加,内质网聚集核周围并铺展于胞质内,形态趋于正常。结论:丁酸钠能够抑制低分化人大肠癌细胞生长,诱导其成熟分化,使其一些恶性表型逆转。

    关键词: 丁酸钠 大肠癌 分化
  • 人胃蛋白酶原Ⅰ、Ⅱ的分离纯化

    作者:于成国;刁尧;赵恂;邢福芹;李鹏飞

    目的: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方法:从人胃粘膜分离纯化胃蛋白酶原Ⅰ、Ⅱ,采用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方法纯化胃蛋白酶原Ⅰ、Ⅱ。结果:纯化的胃蛋白酶原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一条带,分子量为41 kd、40 kd。结论:用二次层析法可以纯化人胃蛋白酶原Ⅰ、Ⅱ。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层析
  • 人侵袭性结肠癌细胞内质网的超微结构

    作者:王明武;宋今丹

    目的:观察在细胞中占中心地位的内质网在人侵袭性结肠癌细胞中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外科手术切除的结肠癌标本,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高分化和低分化人侵袭性结肠癌细胞内质网结构。结果:高分化癌细胞呈柱状,排列较整齐。细胞质中的内质网呈多种形状,并常出现不规则扩张。细胞壁底侧的舌状伪足中可见内质网呈囊泡样;分化癌细胞排列松散,有的几乎与其他细胞脱离。细胞中的内质网减少,有的内质网与质膜融合,但有向外分泌内含物的趋势。结论:观察到的不同分化程度的人侵袭性结肠癌细胞内质网结构特点将可能成为诊断结肠癌的形态学依据。

  • 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脑细胞凋亡

    作者:刘菲;刘郁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致脑损伤的机制,为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重150~250 g的雄性SD大鼠吸入体积分数为2×10-3~3×10-3的一氧化碳气60 min,测定染毒后即刻和处死前碳氧血红蛋白水平,分离大、小脑,分别以网搓法制成单细胞悬液,应用碘化丙啶对DN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并绘制中毒后不同时间大、小脑内细胞DNA分布图,测定A0峰所占百分比,表示细胞凋亡程度。结果:染毒后即刻SD大鼠大脑细胞凋亡程度无明显增加,染毒后3 d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染毒后7 d达高峰(P<0.01),染毒后21 d降至正常水平。SD大鼠小脑内细胞凋亡程度各组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诱发大脑内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凋亡可能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脑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

  • 预构血管化外周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媛媛;王绪凯;卢利

    目的:建立预构血管化外周神经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预构血管化神经移植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42只大耳白兔,右耳中央动静脉血管束植入预构右面神经上颊支,右侧为实验组,5周后行带血管的神经移植,左侧为对照组行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经血管墨汁灌注、神经电生理及变性髓鞘Nauta染色组织学微细结构观察,检测预构血管化的神经移植对神经再生的影响作用。结果:预构血管化的神经移植比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术后8周、10周神经传导速度快。实验组在术后6、8、10周髓鞘厚度、神经纤维直径和G值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预构血管化的神经通过微血管重建,在移植过程中保持了神经血液供应的连续性,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 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兔离体主动脉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景全;于雅媛;白小涓;Julien IE Hoffman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雄性兔随机分为2组:正常饮食组(normal cholesterol, NC)10只及高胆固醇饮食组(hypercholesterol, HC)10只。4周后取出每只兔的降主动脉,5 mm宽动脉环放置于含有25 ml Kreb液的组织-器官水浴系统中。分别测量游离血管对乙酰胆碱(10-10~10-5 mol/L)的舒张反应及对去甲肾上腺素(10-10~10-5 mol/L)的收缩反应。结果:2组兔血胆固醇有显著差异,其中NC组(30.1±11.2)mg/dl,HC组(987.3±110.0)mg/dl(P<0.01);HC组血管对乙酰胆碱舒张反应与NC组比较明显减弱,HC组大为( 58.50±6.17)%,NC组大为(103.2±6.9)%(P<0.01);HC组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增强,大收缩力HC组为(4.15±0.56)g, NC组为(2.9±0.3)g(P<0.05)。2组动脉病理学检查无动脉硬化的改变。结论:高胆固醇血症降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增加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高胆固醇血症时血管内皮功能改变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构改变。

  • 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琳;张军航;张学

    目的:检测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60例原发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结果:21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存在微卫星的不稳定(35.0%),微卫星的不稳定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有关,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关。结论: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可能在卵巢恶性肿瘤尤其是特殊类型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较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

  • 母体慢性铅暴露对子代鼠在体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作者:时利德;蔡葵;蔡原;滕国玺;万伯健;孙黎光

    目的:探讨母体慢性铅暴露对子代鼠在体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的影响。方法:饮蒸馏水和0.2%醋酸铅溶液两组母鼠的子代鼠对应分为对照组和母体期铅暴露组,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单脉冲刺激穿通路纤维在海马齿状回诱发的群体锋电位(population spides, PS),观察并比较两组于高频刺激(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 HFS)前后的PS幅值变化。结果:HFS前,基线记录的两组PS平均幅值及峰潜伏期无显著差异;HFS后,母体期铅暴露组LTP发生率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其LTP增幅减小,并出现了短时增强转为抑制及LTD型反应。统计显示母体铅暴露组HFS后PS振幅的平均增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平均增强至基线值的(138.2±10.4)%,母体期铅暴露组为基线值的(108.8±20.7)%。结论:母体慢性铅暴露可损害子代鼠海马齿状回LTP的在体诱导和维持,且以维持过程受损为主。

  • 多个STR位点放大技术及法医学应用

    作者:张核子;王保捷;丁梅;刘利民;李剑平;李春梅

    由于STR-PCR(short tandem repeat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的飞速发展,较好地解决了法医学微量、陈旧生物检材的分析问题。PCR技术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放大效应,即微量模板通过扩增达到检测所需的量。但在法医实践中,经常由于检材量极少,往往不能满足多个位点的检测,而无法达到个人识别的目的。单纯复合扩增技术由于多种条件的制约而难以准确分型。本研究采用引物间不存在互补结构、回文结构及其他二级结构的3个STR位点FGA[1]、DXS8377[2]和VWFⅢ[3]进行两步PCR扩增。试图解决微量检材的多位点同时检测分型问题,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 胚胎绒毛组织的胎儿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林长坤;金春莲;武盈玉;侯小莉;孙开来

    常见遗传病(DMD、PKU、甲型血友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只能通过产前诊断阻止患儿的出生来减少发病。阻患儿出生,好做到妊娠早期产前诊断。建立一种简单、可靠、快速的绒毛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则成为妊娠早期产前基因诊断的主要问题。自1998年3月以来,我室在绒毛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上进行研究,建立了胚胎绒毛的胎儿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煮沸法和水浴法),并成功地应用于DMD的产前基因诊断。1 材料与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