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ournal 약물부량반응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734
  • 国内刊号: 11-401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42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育琴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吉非替尼致急性间质性肺炎

    作者:梅丹;倪美鑫;高杰

    1例88岁女性肺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 mg、1次/ d 口服,用药4 d 后患者出现静息时胸闷气急加重,7 d 后患者仍诉胸闷气急明显,遂停用吉非替尼,胸部 CT 示双肺弥漫性渗出样改变,考虑急性间质性肺炎,予甲泼尼龙、抗感染等治疗,胸闷气急症状一度好转,但终因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死亡。

  • 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致低渗性脑病

    作者:韦凤华;梁河

    1例41岁女性患者因反复便血10余年拟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溶液(45 ml 溶于750 ml 温水)进行肠道准备,9 h 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精神差、神志淡漠。急查血电解质示钾3.0 mmol/ L,钠118 mmol/ L,氯92 mmol/ L。考虑为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致电解质紊乱引起的低渗性脑病。相继给予静脉滴注10%氯化钾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21 h 后患者神志转清,约27 h 后复查电解质示钾4.35 mmol/ L,钠130 mmol/ L,氯109 mmol/ L,钙2.15 mmol/ L。

  •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2例

    作者:郭茵;李泳桃

    2例患者(例1女,78岁;例2男,39岁)分别因左下腹包块出血和外伤致休克而静脉滴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4 KU/ d),分别于用药8和4 d 后出现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例1,1.49 g/ L降至0.71 g/ L;例2,2.01 g/ L 降至0.52 g/ L),伴明显活动性出血。考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所致。均停药并输注血浆冷沉淀,治疗5 d 后,例1纤维蛋白原升至2.01 g/ L,腹部超声结果提示左下腹未见活动性出血;例2纤维蛋白原升至3.44 g/ L,胸腔引流管液体为淡红色。

  • 碘帕醇注射液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作者:龙靓;雷海波;李荣辉;李伟

    1例85岁女性患者行肺部 CT 增强扫描,静脉滴注碘帕醇注射液54 ml 后约2 h,躯干部、头颈部陆续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13 h 后出现发热伴呕吐。经皮肤科会诊考虑为碘帕醇所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立即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硫代硫酸钠抗过敏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22 d后患者水疱处皮肤剥脱,基底面红润,创面基本愈合。

  • 奥氮平联用氟伏沙明致恶性综合征

    作者:孙振晓;李景君

    1例72岁男性抑郁症患者应用奥氮平(7.5 mg/ d)合并氟伏沙明(125 mg/ d)口服治疗2个月后出现发热、意识障碍、肌强直、多汗、心动过速,WBC 12.3×109/ L,血清 CK 737 U/ L。停用所有口服药物,给予持续吸氧、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感染等处置,并静脉滴注氯硝西泮1 mg/ d,口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吡贝地尔100 mg/ d。3 d 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意识转清,5 d 后肌张力及血常规各项指标和血清 CK 恢复正常。

  • 注射用厄他培南引起严重神经精神症状2例

    作者:王颉;章福彬;张放;马帅;杜铁宽

    2例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73、62岁)分别使用厄他培南治疗肛周脓肿、肠梗阻,剂量分别为0.5、1.0 g 静脉滴注,1次/ d,分别在用药第5、9天出现癫痫、幻觉、梦游等严重神经精神症状。停用厄他培南,严重神经精神症状未再出现。

  • 丙戊酸钠致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作者:郭晨煜;郑文文;李凯敏;陆丛笑

    1例58岁男性患者因癫痫发作持续静脉泵入丙戊酸钠33.6 mg/ h,连续用药3 d。7 d后患者行左颞叶病灶切除术,手术次日 PLT 从入院时的242×109/ L 降至100×109/ L,未予以处理,继续按原剂量静脉泵入丙戊酸钠4 d 后 PLT 降至72×109/ L,凝血酶原时间(PT)由入院时的13.4 s 延长至20.7 s,纤维蛋白原(FIB)由2.08 g/ L 降至0.99 g/ L。考虑为丙戊酸钠所致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遂停用丙戊酸钠并给予冷沉淀6.0 U。停用丙戊酸钠1周后复查,PLT 294×109/ L, PT 13.2 s,FIB 2.57 g/ L。

  • 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致共济失调和口面部不自主运动

    作者:尚淑怡;武力勇;尹娜;刘佳;贾建平

    1例63岁、有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的女性患者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口服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2片,3次/ d。2014年4月(用药16个月)首次出现步行不能、面部不自主运动,至2015年1月共发作4次。考虑为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所致共济失调,立即停用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静脉滴注注射用复合辅酶400 U、1次/ d。12 d 后患者可独自行走,无明显面部不自主运动并出院。出院后2个月随访,患者病情无反复,可独立步行,日常生活恢复正常。

  • 维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致急性胰腺炎

    作者:黄年旭;卢晋

    1例59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0.5 g,3次/ d,因血糖控制不佳加用维格列汀50 mg,2次/ d。4周后患者出现腹部急性疼痛,实验室检查示血清淀粉酶588 U/ L,脂肪酶1226 U/ L。腹部超声示胰腺周围少量积液。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停用维格列汀和二甲双胍,给予补液、抗感染、抑酸、营养支持等治疗。第9天,患者腹痛消失,血清淀粉酶64 U/ L,脂肪酶102 U/ L。

  • 口服泼尼松致多尿

    作者:崔亚丽;于金栋

    1例55岁男性患者因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急性期,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 ml +0.9%氯化钠250 ml,1次/ d 静脉滴注;泼尼松15 mg、维生素 B110 mg 及甲钴胺0.5 mg,3次/ d 口服;中药汤剂,1剂/ d。服用上述药物后5 h 内患者排尿6次,每次尿量约500 ml。当日患者自行停用泼尼松、维生素 B1及甲钴胺,中药继续服用,尿量减少。第2天早上只服泼尼松,多尿再次出现,停用泼尼松,其他治疗不变,未再出现多尿。

    关键词: 泼尼松 多尿
  • 卡络磺钠致头痛

    作者:赵佳丽;陈秋红;詹志红

    1例61岁女性患者因咯血、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给予头孢米诺钠、依替米星、致康胶囊、白眉蛇毒血凝酶、卡络磺钠、乙酰半胱氨酸、注射用盐酸溴己新及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第2、3天静脉滴注卡络磺钠约15或20 min 后,出现后颈部僵直、头痛,第2天未予处理;第3天头痛加重,立即停用该药,给予罗通定及氟桂利嗪对症处理,45 min 后头痛缓解。考虑头痛为卡络磺钠引起。之后继续其他治疗,患者未再发生上述症状。

    关键词: 头痛 卡络磺钠
  • 甲氧氯普胺儿童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智慧;张伶俐;张永军;万朝敏;梁毅;黄亮;全淑燕;胡志强

    目的:评价甲氧氯普胺用于儿童的安全性。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 和万方数据库,筛选甲氧氯普胺用于儿童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9月。检索中国 FDA、美国 FDA、加拿大卫生部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关于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的通报和药物警戒信息。采用 WHO 因果关系评价体系对不良反应与甲氧氯普胺的关联性进行评价,对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54篇,其中病例报告29篇,病例系列研究25篇,无 RCT 研究。54篇文献共报道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646例,其中29篇病例报告报道42例,25篇病例系列研究报道604例。646例患儿中男性352例,女性284例;年龄2个月至18岁,其中1岁以下者174例(26.9%),1~6岁者367例(56.8%),6~14岁者85例(13.2%),14岁以上者20例(0.03%)。病例报告报道的42例患儿中发生锥体外系反应者29例,男子乳房发育症4例,恶性综合征和呼吸暂停各2例,高醛固酮症、皮疹、血压升高、循环衰竭及右侧颞下颌关节脱臼者各1例;治愈39例,好转但留有后遗症2例,转院治疗1例。病例系列研究报道的604例患儿不良反应均为锥体外系反应,均治愈,无后遗症。2008年 CFDA 发布通报,58例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报告中儿童16例。2009和2011年,美国 FDA 和加拿大卫生部警告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甲氧氯普胺可致迟发型运动障碍。2013年,EMA 建议甲氧氯普胺限于短期使用(不超过5 d),不用于1岁以下儿童,对于1岁以上儿童,仅作为二线药物用于预防化疗和术后的恶心、呕吐。结论儿童使用常规剂量甲氧氯普胺存在发生锥体外系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 老年与非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逄丽丽;杨婉娜;侯凤琴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与非老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5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或住院的老年(年龄≥60岁)和非老年(年龄<60岁)DILI 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老年组193例,女性121例(62.7%),平均年龄(69±7)岁;非老年组286例,女性192例(67.1%),平均年龄(43±12)岁。老年组用药至出现肝损伤时间为14~60 d,中位时间30 d;非老年组为10~60 d,中位时间30 d(Z =-1.267,P =0.205)。老年组出现乏力132例(68.4%)、尿黄121例(62.7%)、黄疸118例(61.1%)、发热33例(17.1%),非老年组乏力189例(66.1%)、尿黄182例(63.6%)、黄疸179例(62.6%)、发热46例(16.1%),上述症状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组患者 ALT、ALP 和 TBil 峰值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老年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高于非老年组[24.4%(47/193)比9.4%(27/286),P <0.001]。老年组致 DILI 可疑药物有221种,前3位为中药[107种(48.4%)]、心血管类药物[31种(14.0%)]和抗微生物药[18种(8.2%)]。非老年组致 DILI 可疑药物有316种,前3位为中药[154种(48.7%)]、抗微生物药[50种(15.8%)]和 NASID[23种(7.3%)]。老年组致 DILI 的心血管用药种数占比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 =0.004),非老年组致 DILI 的抗微生物药种数占比明显高于老年组(P =0.008)。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 DILI 者分别为157例(81.4%)、13例(6.7%)、23例(11.9%)和238例(83.2%)、25例(8.7%)、23例(8.1%);临床分级为1、2、3、4和5级者分别为56例(29.0%)、31例(16.1%)、99例(51.3%)、5例(2.6%)、2例(1.0%)和65例(22.7%)、37例(12.9%)、174例(60.9%)、4例(1.4%)、6例(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 DILI 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均停用可疑药物并采用抗炎保肝的治疗方法,老年组14例、非老年组34例在抗炎保肝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老年组 DILI 病程27~78 d,中位时间47 d;非老年组病程30~87 d,中位时间54 d(P =0.07)。老年组痊愈或好转176例(91.2%),转慢性DILI 14例(7.2%),死亡3例(1.6%);非老年组痊愈或好转254例(88.8%),转慢性 DILI 24例(8.4%),死亡7例(2.4%),1例(0.4%)行肝移植,2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56)。结论中药和心血管用药是致老年患者 DILI 的主要药物,中药和抗微生物药是致非老年患者 DILI 的主要药物。除老年组伴自身免疫现象者较非老年组多见外,老年与非老年 DILI 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预后类似。

  • 质子泵抑制剂致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26例分析

    作者:程军

    目的:总结质子泵抑制剂(PPI)致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 CNKI、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 PubMed 数据库,收集 PPI 致 SCLE 的相关文献,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用药情况、用药至发生 SCLE 的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及转归,分析 PPI 致 SCLE 的临床特点。结果检索到 PPI 致 SCLE 国外病例报告10篇,患者26例;男性4例(15.4%),女性22例(84.6%);年龄30~86岁,平均(63±14)岁,>50岁23例(88.5%);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者6例(23.1%)。26例患者均口服用药,共发生 SCLE 27例次,其中兰索拉唑9例次,奥美拉唑8例次,埃索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各5例次。用药至发生 SCLE 的时间为8 d至5年,中位时间3个月。临床表现为躯干、四肢、面部出现多环形红斑或鳞屑样斑丘疹病变,1例伴关节痛。实验室检查结果示抗干燥综合征抗原 A 抗体阳性率为81.8%(18/22),抗核抗体阳性率为76.9%(20/26),抗干燥综合征抗原 B 抗体阳性率为17.6%(3/17),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3%(1/16),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率为30.0%(6/20)。出现 SCLE 后21例患者停用 PPI,其中14例未进行任何治疗,皮疹消失;1例换用其他 PPI 后死亡;6例接受对症治疗后皮疹消失。出现 SCLE 后继续用药者5例,2例皮疹持续存在,其中1例停药后皮疹消失;3例死亡。结论应用 PPI 后出现SCLE 的患者年龄多>50岁,多为女性,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者发生风险较高。出现 SCLE 后立即停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替格瑞洛致出血不良反应报告36例分析

    作者:王朋;胡勇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替格瑞洛致患者出血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到的替格瑞洛致出血的不良反应报告,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出血表现、治疗及转归等信息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替格瑞洛致出血患者36例,男性26例,女性7例,3例不详;年龄40~113岁,平均82岁;原患疾病为 ACS 者20例,ACS 合并冠心病者5例,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者7例,其他4例。替格瑞洛致患者出血以胃肠道出血(20/36,54.6%)和颅内出血(7/36,19.4%)为主。25例与阿司匹林联用患者,18例出现胃肠道出血,7例出现颅内出血。36例替格瑞洛所致出血患者经治疗后17例痊愈,8例好转,2例未好转,3例死亡,6例转归不详。结论替格瑞洛致出血以致命/危及生命的出血(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占比较大,且主要为严重出血,但多数可痊愈或好转。

  • 住院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万里燕;袁丽萍;魏建英;吴扬;宁明;徐丹;董莫然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出院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美国老年医学会2012年版 Beers 标准,凡住院期间使用了该标准中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中的药物和老年患者与疾病状态相关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中的药物,即判断为潜在不适当用药。采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17例,男性120例(55.3%),女性97例(44.7%);年龄65~97岁,平均(80±6)岁;罹患疾病3~14种,其中3~5种者52例(23.96%),6~10种者141例(64.98%),11~14种者24例(11.1%),平均(7±3)种;住院时间4~57 d,平均(17±10)d;用药2~49种/ d,其中2~5种/ d 者33例(15.2%),6~10种/ d 者84例(38.7%),>10种/ d 者100例(46.1%),平均(12±8)种/ d。217例患者中79例(36.4%)使用了2012 Beers 标准中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中的药物,涉及老年人避免使用的药物16种,累计76个潜在不适当用药,其中使用率高的是镇静催眠药[51.3%(39/76)]。79例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的患者中,42例使用了 Beers 标准中老年患者与疾病状态相关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中的药物,涉及18种药物,累计62个潜在不适当药物,涉及的疾病状态有骨折、痴呆、失眠、便秘、心力衰竭、前列腺增生、谵妄、慢性肾病和帕金森病。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危险因素为患者住院天数(OR =1.06,95% CI:1.022~1.094,P =0.001)、罹患疾病种数(OR =1.15,95% CI:1.014~1.302,P =0.03)和日均用药种数(OR =1.05,95% CI:1.005~1.104,P =0.03)。结论住院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为患者住院天数、罹患疾病种数和日均用药种数。

  • 基于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数据的中国老年与非老年患者用药错误对比研究

    作者:王雅葳;李晓玲;闫素英;王育琴

    目的:了解我国 ME 现状,并探求我国老年与非老年患者 ME 发生特点。方法调取 INRUD 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监测网)2012年9月22日至2015年6月30日收到的ME 报告,将年龄≥65岁患者纳入老年组,其余年龄患者纳入非老年组。对2组患者 ME 分级、引发人员、错误内容以及涉及的药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设定时段内监测网共收到 ME 报告8421份,涉及患者8421例,其中老年组2503例(29.72%),非老年组5918例(70.28%)。ME 中绝大多数为发生错误但未造成患者伤害的第二层级错误,占98.41%(8287/8421),老年与非老年组患者各级ME 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由医师和药师引发的 ME 分别为5599例(66.49%)和2567例(30.48%)。老年组患者中 ME 由医师引发者占比高于非老年组[69.64%(1743/2503)比65.16%(3856/5918)],由药师引发者占比低于非老年组[27.21%(681/2503)比31.87%(1886/59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医师引发的错误内容,排在前5位者依次为对药物剂量[27.56%(1543/5599)]、给药频次[12.40%(694/5599)]、适应证[9.09%(509/5599)]、给药途经[8.64%(484/5599)]和溶媒[7.89%(442/5599)],老年组患者中错误内容属于给药频次、禁忌证、相互作用者占比均高于非老年组(均 P <0.05)。药师引发的错误内容,排在前5位者依次为品种[51.69%(1327/2567)]、数量[14.57%(374/2567)]、规格[12.23%(314/2567)]、其他[6.31%(162/2567)]和剂型[4.25%(109/2567)]。老年组患者中错误内容属于数量、给药时间、给药频次、溶媒者占比均高于非老年组(均 P <0.05)。ME 涉及的药物有6742种,排在前5位者分别为抗微生物药物(1309例,19.42%)、心血管系统药物(848例,12.58%)、消化系统药物(649例,9.63%)、神经系统药物(584例,8.66%)和呼吸系统药物(543例,8.05%)。老年组患者呼吸系统药物、泌尿生殖系统药物、过敏和免疫系统药物、生物制品/疫苗、类风湿/痛风及关节炎用药和耳/口/喉科用药占比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我国 ME 中绝大多数为发生但未造成患者伤害的第二层级错误,医师和药师是引发 ME 的主要人员。老年与非老年患者 ME 引发人员、错误内容和涉及药物的构成有所不同,医师处方环节对老年患者应更加重视给药频次、禁忌证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ME 的防范,药师调配药物环节对老年患者应更加重视药物数量、给药时间、给药频次和溶媒等方面 ME 的防范。

  • 中国六城市医院阿尔茨海默病用药现状分析

    作者:王海莲;陈莲珍;金岩

    目的:了解近年中国六城市医院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现状。方法数据来自《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中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和杭州50家医院,2012至2014年每家医院每年随机抽取40 d 门诊、急诊处方和住院医嘱,提取诊断为 AD 的用药信息,用Visual FoxPro 8.0数据库和 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六城市 AD 患者为59891例次,患病高峰在75~89岁,占 AD 患者总例次的66.9%(40096例次)。应用一线治疗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和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占 AD 总例次的46.5%(27827/59891),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处理( BPSD)的药物占26.4%(15811/59891),神经营养剂占15.1%(9043/59891),干预药物占11.7%(7007/59891)。AD 患者3年间单用 ChEI、单用 NMDA 受体拮抗剂、ChEI 与 NMDA 受体拮抗剂联用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ChEI 与 NMDA 受体拮抗剂联用复合年增长率为69.6%。AD 患者用药按例次计排在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多奈哌齐(14254例次)、美金刚(12278例次)和奥氮平(4612例次)。AD 患者处方总金额为2012.4万元,前15位品种中,一线治疗药物为912.9万元(45.4%),BPSD 治疗药物为153.8万元(7.6%),神经营养剂为127.8万元(6.4%),干预药物为43.3万元(2.2%)。结论中国六城市医院医师对患者治疗遵循欧洲和中国 AD 治疗指南,实行多靶点药物联用方案,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为患者开具一些疗效不确切的药物、导致患者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安全应用

    作者:丁征;王冉冉;冯守君;郑英丽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及依度沙班在临床应用日渐广泛,该类药物能直接抑制凝血因子,具有药代动力学稳定、无须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可固定剂量使用、与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少等优势,被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律学会联合发布的《2014房颤患者管理指南》纳入推荐范围。存在华法林禁忌的患者可选用 NOAC,根据老年患者特殊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肾功能情况调整 NOAC 的剂量,对老年人进行合理的药学监护,有利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 药源性干眼症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白芳;陶海;王朋

    药源性干眼症可致眼表潜在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眼部干涩、烧灼感、异物感、眼痒、眼红、畏光、视物模糊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引起药源性干眼症的药物包括全身使用的抗胆碱能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抗组胺和减充血剂、激素、化疗药、抗病毒药、抗疟疾药、抗风湿药、螯合剂、神经毒素;眼周及眼局部使用的含或不含防腐剂的滴眼液及肉毒素等。药源性干眼症的发病机制与上述药物导致腺体分泌减少、影响水液层和黏蛋白层分泌、干扰泪膜脂质层使脂质分泌量减少、泪膜不稳定,诱发炎性反应损伤结膜杯状细胞、眼睑腺体、结膜及角膜,以及降低角膜感觉程度、减少传入神经冲动使泪液生成减少等有关。应避免不必要的全身或局部多重用药,确诊药源性干眼症后应停用有关药物或换用致干眼症不良反应程度较低的药物。

  • 本刊关于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新要求

    作者:

    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编排格式规范,自2016年第1期开始要求:(1)对于有 DOI 编码的文章须注录 DOI,列于该条文献末尾。(2)中文参考文献采用中、英文双语著录。在文献序号后先列出中文文献,另起行列出该文献的英译文。作者姓名的英译文采用汉语拼音形式表示,姓的首字母大写,名按音节首字母大写的缩写形式。中文刊名使用其刊名的英文简称,不使用汉语拼音名称,无规范英文简称者著录英文刊名全称。

  • 本刊关于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作者: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执行 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 本刊关于论文作者署名的要求

    作者:

    作者署名是论文著作权归属的标志,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全部作者信息均采用中英文双语著录,具体要求如下。

  • 本刊关于论文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作者: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四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2016年本刊常用缩略语

    作者:

    关键词:
  • 本刊对论文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书写的要求

    作者:

    根据国家标准 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对论文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的书写规定如下。1.化学元素符号使用罗马(正)体,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

  • 本刊关于论文一稿两投和二次发表问题的处理原则

    作者:

    一稿两投(一稿多投)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投寄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二次发表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发表,无论是印刷版媒体还是电子媒体。

  • ADR 系列问答征文通知

    作者:

    药物不良反应( ADR)系列问答作为《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特色栏目,以短小精炼的问答方式为临床医务人员普及国内外有关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的新概念,至今已发布百余条。现面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征集该栏目稿件。

  • 误用芬太尼透皮贴致呼吸衰竭

    作者:安红;武力勇;王琳;贾建平

    1例55岁男性患者因颈部不适自行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2贴(8.4 mg/贴),约4 h 后出现呼吸呈抽泣样并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急诊入院后患者呈昏迷状态,无自主呼吸。立即予持续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静脉注射尼可刹米0.375 g、盐酸洛贝林3 mg。动脉血气分析示酸碱度6.97、二氧化碳分压97.8 mmHg、氧分压86.2 mmHg、血氧饱和度0.90。约6 h 后,患者意识转清。次日行毒物检测,患者血、尿中芬太尼浓度分别为70和92 ng/ ml。第3天血气分析示酸碱度7.46、二氧化碳分压30.2 mmHg、氧分压151.0 mmHg、血氧饱和度1.00,拔除气管插管。

  • 超剂量甲氨蝶呤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常规三系减少

    作者:姚瑶;葛卫红

    1例73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行将甲氨蝶呤剂量从5 mg、1次/周改为2.5 mg、1次/ d,14 d 后唇部及口腔黏膜出现多发溃疡伴剧烈疼痛及口干,第15天遵外院医嘱停药。停药后第7天实验室检查示 WBC 0.6×109/ L,Hb 79 g/ L,PLT 7×109/ L,ALT 169 U/ L,AST 96 U/ L,γ-GT 72 U/ L。考虑系超剂量甲氨蝶呤致血常规三系减少。先后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1次/ d 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漱口,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300 U,静脉滴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225 ml 及单采血小板1个单位,辅以护肝、护胃、补铁、补钙等对症治疗。治疗12 d 后复查,WBC 8.0×109/ L,Hb 81 g/ L,PLT 208×109/ L,ALT 19 U/ L,AST 22 U/ L,γ-GT 41 U/ L。

  • 胺碘酮滴注速度过快相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王敏;张黎明;韩强

    1例56岁男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入院,入院时心室率186次/ min,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 静脉注射,维持量300 mg 静脉滴注)控制心室率。当晚再次静脉泵入胺碘酮300 mg。次日,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心电监护示心率92次/ min, ;QT 间期平均0.40 s,频发室性早搏,心室率256次/ min,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交替出现。紧急予心脏捶击、电除颤,心律转为室性心动过速。予利多卡因50 mg 静脉注射后心律转为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降至140次/ min。实验室检查示血钾3.1 mmol/ L,予10%氯化钾10 ml 加入复方平衡液静脉滴注。停用胺碘酮。心电监护未再出现明显异常。

    关键词: 胺碘酮 扭转性室速
  • 单次超剂量静脉滴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致急性肾损伤2例

    作者:李心蕾;唐红波;冯欣

    2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2和33岁)分别因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入院手术治疗,均无肾病史,分别于第2和第4次静脉滴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4 g 后出现恶心、呕吐、血尿、尿量减少、轻度水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 Scr 和 BUN 异常(例1:Scr 423μmol/ L,BUN 7.2 mmol/ L;例2:Scr 443μmol/ L,BUN 6.8 mmol/ L)。2例患者均立即停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接受止吐、止血、利尿和补液等对症治疗,并分别于用药后第5和第3天转外院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2例患者的尿量、Scr和 BUN 分别于转院后第18和第20天恢复正常(例1:Scr 49μmol/ L,BUN 4.1 mmol/ L;例2:Scr 55μmol/ L,BUN 5.1 mmol/ L)。

  • 关注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问题

    作者:陈可冀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疾病的医疗包括ADR 问题,应该引起关注。老年人因为增龄而致机体各系统功能表现出全面或部分衰退,可能对相应种类的药物表现出应答能力的脆弱。老年人多病共患、多危共存现象普遍,用药数量也随之增多,很多老年患者每天服用各类药物通常多达5~7种,有的甚至多达10种以上。与之相伴随的问题是老年人发生 ADR/ ADE 的风险明显增高[1]。

药物不良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