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ournal 약물부량반응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734
  • 国内刊号: 11-401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42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育琴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致严重下消化道出血

    作者:杜青青;王娜;刘蕊;赵春景;钱妍;赵莉

    1例66岁男性患者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和替格瑞洛片(90 mg, 2次/d),约2周后出现黑便,初期量少但逐渐加重,伴头晕、乏力等不适,给予抑酸、护胃、止血、反复输血等治疗2周,症状无明显缓解.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替格瑞洛片,禁食,给予悬浮红细胞输注,艾司奥美拉唑(80 mg,1次/8 h)静脉泵入,铝镁加混悬液(1.5 g,3次/d)口服及营养支持治疗.第4天,患者症状无改善,加用奥曲肽(0.6 g,1次/12 h)静脉泵入;第8天,患者间断解柏油样大便约1 000 g,血压92/62 mmHg(1 mmHg=0.133 kPa),Hb 43 g/L,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肠镜检查因直肠被柏油样物质覆盖未能完成,考虑消化道仍持续出血,加服云南白药和凝血酶;第13天,患者Hb降至37 g/L,血压降至85/59 mmHg,呈重度贫血貌;第25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明显扩张,肠腔呈暗黑色,黏膜上有大量弥漫性出血点,以距Treitz韧带100~200 cm处为重,切除小肠出血肠段,并给予抑酸止血、营养补液支持治疗.其后患者未再出现黑便,贫血逐渐好转.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第16天,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佳,RBC 2.7×1012/L,Hb 88 g/L.

  • 伊曲康唑致勃起功能障碍

    作者:杨月;占城;张颖纯

    1例30岁男性患者因足甲癣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冲击疗法治疗3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第1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2次/d,连续7 d).患者按医嘱规律服药,同期未服用其他药物.第1个疗程末患者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未在意,继续服用药物.3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甲癣痊愈,但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IIEF-5)量表评分为10分,属中度勃起功能障碍.停用伊曲康唑并调整生活方式3个月,病情无明显改善.应用性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睡前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片治疗3个月,IIEF-5评分为22分,勃起功能明显改善.

  • 医源性肉毒素中毒误诊重症肌无力

    作者:王柳清;肖月兰;张守成;王虹

    1例26岁女性患者因美容需求在私人诊所于下颌部注射肉毒素100 U,14 d后又在双侧小腿各注射肉毒素200 U.第2次注射后次日患者出现全身乏力,胸闷,但不影响日常生活.3周后症状加重,行走费力,双上肢抬举困难,并出现胸闷、饮水呛咳、双上睑下垂等症状.发病4周后入院,体检见双侧上睑下垂,抬头困难,双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3级,蹲下后无法起立,考虑为重症肌无力.但入院后新斯的明试验和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结果均不支持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入院第4天医师查房时见患者下颌处有肿胀,经追问病史,明确肉毒素中毒诊断.给予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12 d后,患者四肢乏力、胸闷等症状缓解,双上睑下垂明显好转,肌力基本恢复正常.

  • 利妥昔单抗致机化性肺炎

    作者:王春晖;许青;吴薇;李晓宇;吕迁洲

    1例15岁男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儿接受由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组成R-CHOP化疗方案治疗.在治疗第2周期,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600 mg后第24天,患儿出现咳嗽、咳痰,给予头孢替安治疗2周,症状无缓解.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示左上肺和右下肺呈支气管气像和斑状阴影,考虑为炎症性实变.给予比阿培南和阿奇霉素治疗后,其症状、炎性反应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善.根据时间相关性以及病理学和细胞病原学检查结果,排除肺部感染、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炎和癌性阻塞型肺炎,考虑为利妥昔单抗所致机化性肺炎.停用利妥昔单抗,改为CHOP方案化疗.另外,停用抗菌药物,给予口服泼尼松龙15 mg、3次/d.30 d后患儿咳嗽略缓解.然而,将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至15 mg/d后,患儿咳嗽、咳痰较前加重.之后,将泼尼松龙的剂量增至40 mg/d,42 d后,减至20 mg/d.88 d后,患儿咳嗽明显好转,胸部HRCT示未见异常,胸腔内无积液,右肺下叶呈斑状阴影,支气管通畅.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肺炎
  • 氯吡格雷致湿疹样药疹

    作者:张方明;谢诚

    1例69岁男性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替格瑞洛片(45 mg、2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d)、氯沙坦钾片(50 mg、1次/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1次/d)和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28 d后因经济原因自行停用替格瑞洛,改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次日患者腹部和四肢出现对称性红斑及针尖大小丘疹,逐渐泛发全身,并出现绿豆大小水疱及丘疱疹,部分融合成片,伴少量渗出及剧烈瘙痒,2周后四肢远端皮肤增厚,表面粗糙脱屑.既往曾有2次类似症状发作,第1次发生在6年前,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片4~5 d后出现皮疹,10个月后自行停用氯吡格雷片,半个月后皮肤症状完全消退;第2次发生在14个月前,PCI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片,2 d后出现皮疹,给予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有所减轻,9个月后自行停药,半个月后皮肤症状完全消退.考虑为氯吡格雷所致湿疹样药疹.停用氯吡格雷,同时予抗组胺、糖皮质激素及止痒等对症治疗.停药2周后躯干部丘疹变平、干燥,腹部破溃皮损部分愈合,四肢鳞屑减少,无瘙痒,全身无新发皮损.

  • 阿帕替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作者:赵甡慧;张丽;杨宏

    1例68岁男性患者因进展期胃癌伴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经多线治疗出现骨髓抑制而给予阿帕替尼850 mg口服,1次/d.服药约1个月,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差.甲状腺功能检查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3.1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9.9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8.9 mU/L.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为阿帕替尼所致.停用阿帕替尼,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50 μg口服,1次/d.10 d后患者症状好转,血清FT35.4 pmol/L,FT415.8 pmol/L,TSH 5.7 mU/L.给予阿帕替尼500 mg口服、1次/d,5 d后患者再次出现乏力,遂再次停药.10 d后,患者症状缓解,血清FT34.9 pmol/L, FT410.8 pmol/L,TSH 5.4 mU/L.

  • 瑞戈非尼致血小板减少症

    作者:张娟;吴东媛;王永洁;董梅

    1例39岁女性乙状结肠、直肠腺癌患者因疾病进展给予瑞戈非尼160 mg口服,1次/d, 21 d为1个疗程.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159×109/L.用药7 d后,患者出现乏力、牙龈出血,实验室检查示PLT 38×109/L,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停用瑞戈非尼,先后2次输注血小板共2.5 U.停药后第7天,患者PLT恢复至159×109/L.停药后第15天,PLT 217×109/L,再次给予瑞戈非尼80 mg口服、1次/d.再次用药后第10天,PLT 69×109/L,患者出现肾盂及小肠造瘘口渗血,遂停用瑞戈非尼,改用卡培他滨治疗.停药次日患者渗血现象消失.随访2周,患者未再发生出血.

  • 基于新版Beers和STOPP标准的内科病区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分析

    作者:侯凯旋;邢晓璇;闫素英

    目的 采用新版 Beers和 STOPP标准评判比较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情况. 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7年3月内科病区年龄≥65岁的出院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情况,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住院期间用药种类、药费及住院总费用.分别采用2015版Beers标准和2014版STOPP标准评价住院患者的PIM,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IM的相关因素.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53例,男性247例,女性206例;年龄65~97岁,平均年龄(74 ± 7)岁;住院时间2~57 d,中位住院时间10(7,13)d;罹患疾病种类1~42种,中位疾病种类数8(5,12)种;用药种类1~57种,中位用药种类12(8,17)种;CCI评分0~7分,中位CCI评分1(1,2)分.采用Beers标准判定290例(290/453,64.0%)患者存在至少1种PIM,主要为血管扩张剂(131/709,18.5%),利尿剂(123/709,17.3%),苯二氮类药物(107/709,15.1%);采用STOPP标准判定189例(189/453,41.7%)患者存在至少1种PIM,主要为苯二氮类药物(101/283,35.7%),第1代抗组胺药物(49/283,17.3%),同类药物重复使用(30/283, 10.6%).采用Beers和STOPP标准判断男、女患者PIM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1、P=0.438),不同年龄段、不同住院天数、合并疾病种数、用药种类以及 CC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ers标准: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和0.003;STOPP标准: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和0.010).采用Beers和STOPP标准判定的PIM患者病死率及住院总费用均高于未发生PIM者(Beers标准:P=0.001和P<0.001;STOPP标准:P<0.001和P=0.006).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2种标准的一致性一般.患者年龄(75~84岁)、住院时间≥15 d、合并疾病(6~10和≥16种)、用药种类≥10种是发生PIM的危险因素. 结论 采用Beers标准可判断出更多的PIM病例,采用STOPP标准发现的老年PIM更有利于临床诊治;综合2种标准的评判结果能发现更多的老年PIM问题.

  •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钲钰;雒博晗;吕勇;牛静;袁洁;韩娜;李小梅;朱颖;陈辉;何创业;殷占新;宋汉歌;韩国宏

    目的 了解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患者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方法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自2012年1月起对因门静脉高压并发症行TIPS且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肝硬化PVT患者按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随访,收集截至2015年12月底接受TIPS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将患者分为发生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组(华法林出血组)和无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组(无华法林出血组),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华法林相关出血危险因素,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CI).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为179例,男性117例,女性62例;年龄25 ~79岁,平均(52 ± 12)岁;华法林出血组47例(26.3%),无华法林出血组132例(73.7%).出院后随访时间为1~74个月,平均(28 ± 21)个月.TIPS术前门静脉压力梯度为(24.9 ± 5.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降至(8.5 ± 3.7)mmHg (P<0.001).华法林出血组患者口服华法林剂量为2.5(2.5,3.75)mg/d,INR为3.12(2.04,9.41);无华法林出血组患者口服华法林剂量为1.8(0.63,2.5)mg/d,INR为1.85(1.5,3.38).华法林出血组47例患者共发生出血事件58例次,其中牙龈出血24例次、鼻出血16例次、皮肤紫癜8例次、结膜出血4例次、消化道出血2例次、颅内出血2例次、血尿1例次、月经量过多1例次(其中9例患者为多部位出血).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6年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9%、23%、24%、30%、41%和45%.47例患者发生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后,11例停用华法林,36例减少华法林剂量;除1例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因颅内出血死亡外,43例出血症状消失,3例症状减轻,并在出血症状消失或减轻后继续华法林治疗.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清肌酐水平>115 μmol/L为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2,95%CI:1.01~3.28,P=0.045).结论 肝硬化PVT患者TIPS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相对安全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是发生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疗效和出血风险的网络meta分析

    作者:李婷;封宇飞;倪倩;周得平

    目的 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疗效及出血风险. 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17年12月收录的关于NOAC治疗VT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包括症状性VTE复发率、全因病死率、大出血发生率或临床相关性非重大(CRNM)出血发生率.应用STATA 13.1软件,采用网络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的效应指标为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 结果 共9项RCT纳入本分析,包括27 827例患者,涉及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等5种抗凝药物.质量评价结果显示,9项RCT中4项为低偏倚风险,2项为偏倚风险不确定,3项为高偏倚风险.网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5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急性VTE患者之间症状性VTE复发率和全因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症状性VTE复发率及全因病死率方面,阿哌沙班(SUCRA:69.0%, 77.1%)疗效优的概率高,其次为利伐沙班(SUCRA:60.7%,51.4%).在安全性方面,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显著低于达比加群酯和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比阿哌沙班:OR =2.36,95%CI:1.16~4.83;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2.64,95%CI:1.36~5.13);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1.67,95%CI:1.26~2.20;利伐沙班比阿哌沙班,OR=2.09,95%CI:1.59~2.74);达比加群酯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36,95%CI:1.01~1.84;利伐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71,95%CI:1.27~2.30).出血风险的SUCRA分析结果显示,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SUCRA:98.2%)可能低,其次为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依度沙班、华法林.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的风险(SUCRA:97.0%)低,其次为达比加群酯、依度沙班、利伐沙班、华法林. 结论 对于新发或复发的急性VTE成年患者,各NOAC与华法林疗效相似,出血风险多显著低于华法林,其中阿哌沙班疗效佳、出血风险低的概率大.

  • 抗凝门诊患者口服华法林致出血情况分析

    作者:李楠;高鑫;毛懿;华潞

    目的 分析抗凝门诊患者口服华法林期间出血发生情况. 方法 通过医院门诊信息系统采集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抗凝门诊接受华法林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65岁)和老年组(>65岁);根据用药适应证,将患者分为瓣膜置换术后组、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组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组.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适应证组患者应用华法林期间的出血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915例,男性468例,女性447例;年龄14~89岁,平均(58 ± 14)岁;老年组306例,中年组482例,青年组127例;瓣膜置换术后组574例,房颤/房扑组271例,血栓栓塞性疾病组70例;华法林用药剂量≤5 mg/d者846例,5~9 mg/d者69例;青年组和中年组均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居多[分别占87.40%(111/127)、73.86%(356/482)],老年组以房颤/房扑患者居多[55.88%(171/306)].915例患者中,用药期间发生出血事件且判定为华法林所致者87例,发生率为9.51%;其中严重出血7例,严重出血发生率为0.77%.老年组出血发生率[15.03%(46/306)]明显高于中年组[7.05%(34/482),P<0.001]和青年组[5.51%(7/127),P=0.006].房颤/房扑组出血发生率[14.76%(40/271)]明显高于瓣膜置换术后组[6.62%(38/574),P<0.001],血栓栓塞性疾病组出血发生率为12.86%(9/70),与上述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7例患者中75例(86.21%)为单次出血;71例(81.61%)为单部位出血;80例(91.95%)为轻微出血;出血事件发生时华法林剂量≤5 mg/d者82例(94.25%),INR≤3.00者77例(88.51%).服用华法林期间联用其他药物者12例(13.79%).87例患者共发生出血113例次,其中皮肤黏膜出血31例次,牙龈出血19例次,鼻出血和眼部出血各13例次,咯血10例次,大便潜血/痔疮出血7例次,消化道出血和尿潜血各6例次,肉眼血尿5例次,月经期延长、阴道出血和颅内出血各1例次. 结论 阜外医院抗凝门诊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该药所致出血发生率为9.51%.发生出血者以老年和因房颤/房扑用药者居多,出血程度多较轻微.

  • 达比加群酯致食管损伤文献病例分析

    作者:田惠春;曾涵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致食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 方法 检索PubMed、万方、CNKI、VIP,收集截至2017年底达比加群酯致食管损伤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做描述性分析.结果 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2篇,包括1篇临床回顾性研究和11篇病例报告.12篇文献包括达比加群酯致食管损伤32例,男性22例(68.8%),女性10例(31.2%);年龄58~90岁;来自日本28例(87.6%),美国、德国、新西兰和英国各1例.11例(34.4%)有消化系统疾病既往史.32例患者中25例(78.1%)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7例)、吞咽痛(6例)、吞咽困难(6例)、胸部或胃部烧灼感(6例)、上腹痛(4例)和出血(4例).内镜的表现主要为食管黏膜剥脱(28例)、溃疡(8例),损伤部位多在食管中下段.食管损伤与服药疗程和剂量无关,可能与服药方式不当有关.5例食管损伤轻者未停用达比加群酯,采用正确方式服药后好转;严重者则须停药、改用其他抗凝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并给予饮食控制,可逐渐好转. 结论 达比加群酯可能导致食管损伤,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剥脱和溃疡,一般预后较好.应加强对患者正确服药的指导,以防止食管损伤发生.

  • 成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

    作者:宋智慧;赵环宇;王家伟

    目的 了解住院成人患者抗菌药物相关腹泻(AAD)的发生情况、导致AAD的主要药物种类以及AAD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该不良反应的防范.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期间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成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发生AAD患者的电子病历,提取相关数据,对引起腹泻的抗菌药物品种、AAD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帕累托分析法分析AAD的主要发生病房和导致AAD的主要抗菌药物,并对AAD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进行点评. 结果 共收集到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成年患者2 406例,其中85例发生AAD,发生率为3.5%.85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7例;中位年龄68(31,93)岁,年龄≥60岁者70例(82.3%);来自重症监护病房者28例(32.9%),干部保健病房22例(25.9%),内科普通病房18例(21.6%),急诊综合病房13例(15.3%),外科病房4例(4.7%).帕累托图分析结果显示,重症监护病房、干部保健病房和内科普通病房是AAD的主要发生病房.抗菌药物应用情况:85例患者中使用一联抗菌药物治疗者62例(72.9%),包括使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者23例、头霉素类药物13例、广谱青霉素类药物11例、碳青霉烯类药物10例、喹诺酮类药物3例、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2例;使用二联抗菌药物治疗者23例(27.1%),所用药物中均含有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或头霉素类药物.帕累托图分析结果显示,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和广谱青霉素类是导致AAD的主要药物.腹泻发生在抗菌药物用药后1~30 d,平均(7.5 ± 6.4)d.85例患者中26例(30.6%)大便难辨梭菌毒素检测阳性,其中8例诊断为伪膜性肠炎,占AAD的9.4%,占难辨梭菌性腹泻的30.8%.给予肠道微生态类药物(80例)、蒙脱石散(60例)、甲硝唑(18例)、万古霉素(10例)等药物治疗,2~40 d后48例(56.5%)痊愈,35例(41.2%)好转,2例(2.3%)无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点评结果显示,85例AAD患者中有4例(4.7%)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其中剂量不合理和联合用药不合理各2例. 结论 北京同仁医院成年住院患者AAD发生率为3.5%,其中30.6%为难辨梭菌性腹泻,9.4%发生伪膜性肠炎.导致AAD的主要药物为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和广谱青霉素类药物.

  • 疫苗安全管理:国外经验

    作者:蔡晧东;王育琴;李玉珍

    疫苗预防接种是人类历史上成功的公共卫生事业之一.与任何药品一样,没有一种疫苗是绝对安全的.当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后,接种在健康人体内疫苗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是疫苗安全管理起步早的国家,经历了一些重大的疫苗安全性事件后,疫苗的安全管理逐渐发展完善.美国疫苗安全监管机构主要包括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以及卫生资源和服务管理局(HRSA)等4个联邦政府机构.FDA主要负责疫苗的上市前注册审批以及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CDC主要负责制订免疫规划、疫苗不良反应监测以及政府免费疫苗项目管理,NIH主要负责疫苗的研发工作,HRSA主要负责疫苗意外伤害的赔偿工作.另外,欧洲药品管理局对疫苗许可证有效期的限定和疫苗质量的管理经验,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疫苗的"冷链"管理、疫苗不良事件的监测等疫苗安全的管理经验,都值得我国借鉴.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致肝损伤研究进展

    作者:回翔;范晴晴;段琰;杨迪虹;葛卫红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希美加群、达比加群酯)和凝血因子Xa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希美加群在2004年上市后因致肝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而于2006年撤市,引起人们对NOAC肝毒性的关注.在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中,没有发现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有明显肝毒性的证据,肝损伤风险很小.根据上市后的文献报道和药物警戒数据,NOAC相关肝损伤的发生率为0.1% ~1.0%,其中利伐沙班相关肝脏不良事件的报道多于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酯.由于使用NOAC的患者均存在基础疾病,发生肝损伤后病情多较为严重,病死率高,临床医师须高度警惕.NOAC肝毒性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 关注非布司他的心血管安全性

    作者:杨雪;薛愉;朱小霞;邹和建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广泛用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治疗[1].2017年11月15日,美国 FDA发布了非布司他的安全公告[2],指出非布司他未增加抗血小板试验协作组(the Anti-Platelet Trialists'Collaboration)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但可增加心脏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这使非布司他的心血管安全性备受关注.

    关键词:
  • 克服临床惯性提升抗凝治疗的管理水平

    作者:华潞;荆志成

    抗凝疗法是动静脉血栓性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口服抗凝剂(OAC)的长期应用对这些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我国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群体庞大且逐年增加,2002年首次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指南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超过800万[1],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超过200万[2],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发病率为每年0.269%[3].每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为5%,长期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以使卒中的相对风险降低64%[4].Naess等[5]对挪威1995至2001年发生静脉血栓的94 194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VTE病死率11.3%,无诱因肺栓塞10年累计复发率达32%,20年高达44%[6],抗凝治疗可降低80% ~90%VTE再发风险[7].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需终生抗凝治疗,而瓣膜置换术后所有并发症中抗凝治疗不当导致的出血与栓塞占75%[8].充分、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对于减少血栓性疾病患者出血、血栓形成、血栓复发、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然而,在抗凝治疗的真实世界,临床惯性(clinical inertia)严重制约着抗凝治疗率和达标率.

    关键词:
  • 系列问答141——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剂中毒与常释剂中毒的解救有何不同?

    作者:蔡晧东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救治包括:(1)洗胃、口服活性炭,减少对乙酰氨基酚的吸收;(2)使用解毒药N乙酰半胱氨酸;(3)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是,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剂在体内释放方式比较复杂,尤其在过量服用时,服药后16~36 h血药浓度会出现第2个高峰,药物释放时间延长.因此,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剂中毒与常释剂中毒的解救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